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

时间:2019-05-14 14:3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

第一篇: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海淀上学期期末)图1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分封制度

C.增加财政收入 D.增强封国势力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从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其作用是使王国越分越小,无法与朝廷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汉武帝时的规定与分封制的内容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封国的规定,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C项错误;汉武帝的措施使王国势力下降,故D项错误。【答案】A 2.(2016·东城期末)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清朝

B.唐朝、元朝

C.唐朝、清朝

D.宋朝、元朝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解析】“中书诏敕„„门下当行驳正”反映了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符合“政事之柄,一出中书左右丞相”,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 3.(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 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A项体现的是夏朝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变化,故A项错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体现 的是诸侯争霸,“秦王扫六合”体现的是秦朝统一建立中央集权,故B项是这一时期的变化,故B项正确;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项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故C项错误;封邦建国是西周的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D项不是这一时期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 4.(2016·西城期末)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A.解决了王国问题

B.削弱了丞相权力 C.确立了察举制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根据材料中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得出是汉武帝时设置中朝,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主要是重要和地方的矛盾问题,主要通过推恩令实现的,故A项错误;汉武帝设中朝,参与大政,原来的丞相成为外朝,因此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有利于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题目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儒学的正统地位指的是思想方面,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B 5.(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中国古代的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政治核心区,依据所学判断,下图所示的核心区应属于()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秦朝建都咸阳,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主体在今天陕西,与图片所示不符,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政治中心分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定都长安,同时定有东都洛阳,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主体在今天陕西与河南两省交界处,于材料图片相合,故C项正确;明清定都今天的北京城,与图片不合,故D项错误。【答案】C 6.(2016·西城期末)右侧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随着科举制的实行,门阀士族衰落,到宋代,门阀政治基本解体,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文官地位超过武将,宋代宰相的权力被分为三部分,因此材料反映的朝代是宋代,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 7.(2016·精华学校3月联考)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材料中没有出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介绍了三则棉花种植面积超过粮食的例子,棉花属于经济作物,且根据“获利大”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农民种植棉花是为了投入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来小农经济的衰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市镇经济的概况,故D项错误。【答案】B 8.(2016·怀柔一模)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在①定都并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B.五代时期某些政权曾在②处建立都城 C.明朝在③处定都并设置内阁

D.④处是隋唐大运河的最南点,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①是陕西省咸阳,是秦朝都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②是河南开封,是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的都城,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③是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是在设置内阁之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④是杭州,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点,也是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 9.(2016·西城一模)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孔子和老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试题解析】孔子创办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符合“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诸子百家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是中国思想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为秦国实现统一奠定物质基础,但秦朝仅存二世,没有形成百年基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 10.(2016·海淀零模)唐甄在《潜书》中写到:“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试题解析】“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反映了对封建君主的抨击,认为君主“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民本思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君权的独尊,与题干不符,故A.B.C项错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 11.(2016·东城期末)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下列材料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②“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宋史·富弼传》)③“凡日蚀,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试题解析】材料中“君者舟也„„载舟„„覆舟”表明了“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故①正确;依据材料中“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的信息可知,表明了“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故②正确;依据材料“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表明了“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故③正确;注意“为天下之大害”,表明了否定君,而非“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 12.(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

②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 ③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

④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解析】材料画作体现的是民间市井生活,是风俗画兴起的表现,故①正确;从挑担商贩的绘画题材可知当时商业活跃,故②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宫廷画的创作题材,故③错误;材料中的风俗画是写实风格,故④错误;故选择A项正确。【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52分)

13.(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30分)政治、经济、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会发生剧烈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

——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指出“新型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不同。(12分)在韩非子看来,用宽松而舒缓的礼乐象征来垂戒,靠未必善良的人性自觉来拯救,都是缘木求鱼的迂阔思路。他的思想有两个基点:一个是人性之恶,一个是时代变了,治理方法不能不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并指出儒法两家是主张如何来重建秩序的。(12分)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度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3)材料中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商人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是什么。(6分)【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1)根据材料一“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把诸侯国按分封制的特征归纳,而“新型国家”按照中央集权的中央和地方特征概括。

(2)第一小问状况,结合教材可以归纳为“礼崩乐坏”或“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裂”;第二小问主张,儒家从当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仁”、“仁政”、“民本”等角度归纳,法家可以从“性本恶”、“法治”、“君主集权”等角度归纳。

(3)依据材料三“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度的堡垒,„„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自然经济的制约、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思想文化政策的间接作用等角度概括。

【答案】(1)不同:原来的诸侯国在国内继续实行分封,由世袭的卿大夫辅佐统治。(6分)“新型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君权力大大加强,任命职业官僚进行统治。(6分)(2)状况: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4分)

儒家:孔子提倡恢复周礼,提倡人要做到“仁”。孟子主张“性善论”,靠人性自觉来恢复秩序。

法家主张“人性恶”,君主要以“法”“术”“势”来重建社会秩序。(8分)

(3)原因:商人将大量的财富用于科举消费,公益消费,购置田产等,其结果是进一步巩固宗法专制社会和自然经济;资金未能投入再生产领域,使商品经济始终未能冲突专制制度的束缚,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6分)14.(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22分)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 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

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 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 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 的历史变迁》(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6 分)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

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 养兵的巨额费

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唐宋以来,商业镇 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 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

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摘编自冯芸 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6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政策主题;【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一“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 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

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可知背景是财政危机;王国问题解决;第二小问作用,从材料一“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

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 的消费纳 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可知作用有打击商人的势力,增加的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

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可知作用是起到与豪强争利的作用,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

税的一种方式“可知作用是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

(2)第一小问调整,从材料二“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

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可知宋代调整的政策是完善商税制度,承认民营商业的合法性,从“唐宋以来,商业镇

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官府积极促进镇

市的设置”,可知调整的政策是依据商业的发展状况设立市镇;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宋代农业发展状况和经济中心完成南移的史实可知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可知原因是工商业繁荣,在经济和财政中发挥重大作用。

【答案】(1)背景:财政危机;王国问题解决。(4分)

作用:打击商人的势力;增加的国家的财政收入;起到与豪强争利的作用;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共6分)

(2)调整:完善商税制度,承认民营商业的合法性;依据商业的发展状况设立市镇。(6分)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工商业繁荣,在经济和财政中发挥重大作用。(6分)

第二篇: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8(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

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8(中国古代文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 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

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 【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A项是西周分封制的表现,图中周的都城是成周即今洛阳而不是西周时的镐京(今西安),可知该图体现的不是西周时期而是东周,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导致分封制宗法制瓦解,故有礼崩乐坏的说法,故B项正确;C项是战国时期的特点,从图片中可中诸侯国众多,而不是只有七国争雄,故C项错误;秦朝统一结束诸侯割据局面,与图片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 2.(2016·昌平期末)有学者认为: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①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③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④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明理学;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宋朝重文轻武,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故①正确;宋朝为了增加财源,鼓励商业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故②正确;宋朝理学兴盛,推动儒学走向思辨化,故③正确;文人画唐宋兴起,但成就最高则是元明清三朝,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 3.(2016·西城期末)“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 C.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D.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当时的科举制考查明经、进士科考查时务策,即对当时的时政进行分析,“经、策全通过的为甲第”说明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考查“时务策”因此读书人会关注社会实际,故B项错误;科举制在推行之初,有利于选拔人才,后来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故C项错误;当时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但仍存在推荐等方式,因此科举制是唯一途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A 4.(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

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B.江西受隋末战乱影响最大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南方

D.福建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按照材料中表格提供的数据,从西汉到唐朝前期,东南三区增置的郡县总量在不断增加,客观上反映出东南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重要性的增强,故A项正确;从同时期数量对比来看,江西所设郡县除西晋外都不是最多,故B项错误;南宋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故C项错误;按材料无法总结出经济发展速度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 5.(2016·昌平期末)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解析】题干没有反映古代行政区划原则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原属于巴蜀的“汉中”由于被纳入陕西行政,汉中地区的西北关中氛围更明显,体现了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行政区划的改变推动区域文化的趋同,故C项错误;材料与元朝的疆域扩大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 6.(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住。这一发展过程说明()A.内阁始终不掌实权

B.内阁权力逐渐坐实 C.皇帝专制得到抑制

D.六部之权尽归内阁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内阁始终不掌实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预机务”、“列六部之上”、“威柄之操,几于震住”等关键信息表明了内阁的权力在逐渐加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对皇权的抑制,而且内阁本身的出现和存在就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六部权力尽归内阁的意思,故D项错误。【答案】B 7.(2016·昌平期末)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与材料相符的史实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B.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罢黜宰相 C.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D.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体现了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史实,与汉武帝、宋太祖和雍正帝无关,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 8.(2016·通州一摸摸底)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解析】因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当,宋朝出现了冗官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故①正确;宋朝时期,随着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故②正确;为了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故③正确;因为经济的全面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 9.(2016·怀柔一模)与下面地图所示时期相对应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洲相对孤立局面

B.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 【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图片体现的欧亚贸易往来以地中海为中心,与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符,故A项错误;图片反映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贸易往来既有陆地也有海洋,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故B项正确;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图片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前的中西交往,人类没有发现美洲大陆,没有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答案】B 10.(2016·西城一模)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农业;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孔子和老子;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

【试题解析】孔子创办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符合“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诸子百家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是中国思想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为秦国实现统一奠定物质基础,但秦朝仅存二世,没有形成百年基业,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 11.(2016·昌平期末)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此现象说明()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 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君主对士人行宾主之礼说明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教育问题,故B项错误;君主对士人的重视不能说明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故C项错误;“以吏为师”是在秦朝,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 12.(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中国国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的著作是()①《黄帝内经》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

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中医学奠基之作,故①错误;《九章算术》总结了生产、生活实践中大量的知识,是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能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故②正确;《齐民要术》是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问题,故③正确;《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医学著作,故④错误;故选择B项正确。【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32分,共52分)

13.(2016·海淀上学期期中)(20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实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克商以后,安抚殷商遗民,以为周用,同时进 用各地的才俊,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力量上,还须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于是周人的世界,是一个“天下”,不是一个“大邑”;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的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中国从此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求延续和求发展的长篇史诗。

——摘编自许倬云《西周史》

(1)历史学家认为,在西周时期,中原大地逐渐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政治和文化认同,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种政治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8分)材料二 我们认为 18 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清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主要是满、蒙、汉三区的统一。

——摘编自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疆域》

(2)阅读材料二,概括谭其骧的主要观点。(2 分)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对此所做的贡献。(4 分)材料三 国籍问题伴随着近代以主权、国民和领土为标志的民族国家世界体系而出现。1907年荷兰国会议定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归化法”,规定自1908年起,所有出生于爪哇的华侨,不问其现居该地或已返回中国,均为荷兰国民。此规定引起南洋华侨的强烈不满。南洋华侨 成立国籍保存会,及时向国内发电请求声援,国内商界、学界及朝廷迅即回应。清政府参照中外国籍法规,针对荷兰当局的“出生地主义”,于1909年颁布了一项基于“血统主义”的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从法律上正式明确了华侨的身份是中国国民,使保护华侨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初步完成了官方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

——摘编自许小青《清季国籍问题 与民族国家身份认同》

(3)简述清政府对于南洋华侨国籍之争所采取的对策。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6分)【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民族国家主题

【解析】(1)从材料一“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可知,原因是西周与商等先代贵族子弟形成政治联盟;从“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力量上”可知,原因是西周分封王族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还须

建立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的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可知原因是

确立了超越部族之上的神圣天命权威;从“这一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可知原因是形成朝代更替的天命观念。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我们认为 18 世纪中叶以后,1840 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也就是我们历

史上的中国”可知,作者观点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实现

全国统一的重要时期。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说,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可知,作者观点是清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重要时期,从“清朝的统一,实际 上是先统一了满族地区,即广义的满洲;再统一汉族的地区,即明王朝的故土;再统一蒙族地区和蒙族所统治的维藏等族地区”,可知观点是清朝的统一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小问贡献,结合康熙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活动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对策,从材料三 “清政府参照中外国籍法规,针对荷兰当局的“出生地主义”,于1909年颁布了一项基于“血统主义”的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规定:凡父、母为中国人者均属中国国籍。从法律上正式明确了华侨的身份是中国国民,使保护华侨 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初步完成了官方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可知针对荷兰殖民当局强迫华侨加入荷兰国籍,清政府的对策是引用国际法原则制订国籍法,用法律保护华侨的中国国民身份。【答案】(1)原因:西周分封王族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与商等先代贵族子弟形成政治联盟;确立了超越部族之上的神圣天命权威,形成朝代更替的天命观念。(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8分)

(2)观点:清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重要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清朝的统一经历了三个阶段。(每点一分,共2分)

贡献: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多伦会盟。(每点1分,共4分)(3)对策:荷兰殖民当局强迫华侨加入荷兰国籍。(问题由来1分)清政府引用国际法原则制订国籍法,用法律保护华侨的中国国民身份。(具体政策3分)

认识:(学生答案需包含“国家主权”或“民族国家”等关键词,并且表述正确,即可得分,2分。其他言之成理可得1分)14.(2016·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32分)政治、经济、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会发生剧烈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

——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指出“新型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不同。(12分)在韩非子看来,用宽松而舒缓的礼乐象征来垂戒,靠未必善良的人性自觉来拯救,都是缘木求鱼的迂阔思路。他的思想有两个基点:一个是人性之恶,一个是时代变了,治理方法不能不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并指出儒法两家是主张如何来重建秩序的。(12分)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度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3)材料中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商人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是什么。(8分)【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把诸侯国按分封制的特征归纳,而“新型国家”按照中央集权的中央和地方特征概括。

(2)第一小问状况,结合教材可以归纳为“礼崩乐坏”或“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裂”;第二小问主张,儒家从当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仁”、“仁政”、“民本”等角度归纳,法家可以从“性本恶”、“法治”、“君主集权”等角度归纳。

(3)依据材料三“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度的堡垒,„„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自然经济的制约、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思想文化政策的间接作用等角度概括。

【答案】(1)不同:原来的诸侯国在国内继续实行分封,由世袭的卿大夫辅佐统治。(6分)“新型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君权力大大加强,任命职业官僚进行统治。(6分)(2)状况: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4分)

儒家:孔子提倡恢复周礼,提倡人要做到“仁”。孟子主张“性善论”,靠人性自觉来恢复秩序。

法家主张“人性恶”,君主要以“法”“术”“势”来重建社会秩序。(8分)

(3)原因:商人将大量的财富用于科举消费,公益消费,购置田产等,其结果是进一步巩固宗法专制社会和自然经济;资金未能投入再生产领域,使商品经济始终未能冲突专制制度的束缚,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8分)

第三篇: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0—2011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及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4.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赘劭?BR> ②洋务派在广州兴办一些企业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1895年 1913年 增 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产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华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华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6.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7.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8.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9.2008年,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翕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是在重庆,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1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11.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2.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①对艺采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普通大众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

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C.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 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14.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执政官权力最高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

15.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17.西方有经;齐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8.英国人麦考利在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19.下列情景在1919年可能出现的是()

A.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在英国举行 B.《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上演 C.汤姆终于可以看电视节目 D.美国观众往往被电影主人公的名言所激励

20.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21.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

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22.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23.“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24.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人们思维最大的影响是()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告诉人们要与时俱进 D.使人们有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5.中国入关(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必做题(26题11分;27题15分,28题9分,共35分)

26.(11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2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27.(15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

(4)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8.(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列宁 材料三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3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并说明其原因。(3分)

三、(15分)选做题(任意选做一题,全做按的第一题给分。请在未选中的试题答题卡上画

上“//”)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规定或“建言”的目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4分)

(3)材料三、四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了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落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

什么权力?(5分)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4分)

(4)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

第四篇: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2006年中山市一模(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

A、实行土地国有制B、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2.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知之为知之 3.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C、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4.北宋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其特点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B、摆脱了封建统治危机C、对封建统治政策作了内部调整D、内容广泛的全面改革

5.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6.能说明19世纪60年代后的30年是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史实是A.新学堂和新教育体制开始出现B.洋务运动全面掀起C.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D.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7.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B、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C、利用孔子的权威服务于变法 D、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爱国要求是①“抵制外货” ②“发展实业” ③“实业救国”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大革命时期中共积极推动国民革命发展是基于

A、通过革命建立自己军队的需要B、扩大党的组织基础的需要C、实现人民反帝反封建要求的需要D、改造国民党为革命联盟的需要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实行战略转移主要由于

A、中国是半殖地半封建地社会B、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D、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11.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的地区位于A、豫皖苏地区B、豫陕边地区C、鄂豫皖三省交界D、湘鄂赣三省交界

12.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起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作用的措施是A、发动“银元之战”“米棉之战”B、发动抗美援朝运动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D、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13.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时的主要特点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B.没收官僚资本C.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D.优先发展重工业

14.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改变,这说明

A.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进发展B.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富国大计C.实现民族独立是推动近代化的前提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历史地位在于

A、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B、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D、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 16.在天文学研究上引入了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培根 17.拉丁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美国B、海地C、古巴D、墨西哥

18.1857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这一现象表明A、各国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已存在C、资本主义制度已渐趋衰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9.大资产阶级当政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就基本完成,其主要表现是A、确立起资本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C、通过了《人权宣言》D、部分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0.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两国均有较高程度的垄断组织B、两国均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C、两国均具有了较为丰富的资源D、两国均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21.决定“亚洲的觉醒”走上与“亚洲革命风暴”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A、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B、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C、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D、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占优势地位的小农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在工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3.罗斯福新政被成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 24.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战后很快破裂主要由于

① 意识形态的矛盾②国家利益的矛盾③美苏争夺殖民地的矛盾④美苏争霸局面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C、石油工业迅速发展D、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 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统治者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长素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异同之处,(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二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企图向现状挑战的惟一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再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回答:(l)据材料一、二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一战后德国及日本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出现变化原因的异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出二战后美国在惩处德国日本法西斯时态度的差异。指出差异的主要表现及美国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6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3分,共计39分。

29、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14分)

30、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重大探索。指出这两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探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次探索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12分)

3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兴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历程。(13分)

2006年中山市一模参考答案:

1、C2、B3、B4、D5、C6、B7、D8、A9、C10、D11、C12、A13、C14、C15、D16、C17、B18、B19、A20、D21、A22、C23、D24、B25、B26、历史现象:明朝时期农业经济和商品交换发展较快;封建社会中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或答成重农抑商);但明中后期从事商业发展的人明显增多。(6分)

主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政策对稳定社会经济基础有积极作用,(3分)在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形成和发展。(3分)

27、异: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6分)同:学习东西强国,实现国家富强。(2分)

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分)

28、(l)变化: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不同:日本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所得到利益与其愿望有较大差距,而德国是战败国,战后德国经济实力与它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相称。相同:都受到英美势力的压制,急于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6分)(2)对德国:分区占领,铲除法西斯势力,改造德国社会。对日本: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原因:美国遏制苏联,维护其远东利益,称霸世界。(6分)

29、政治:①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农耕。②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4分)

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4分)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4分)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4分)

30、主要内容: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6分)

原因:前者未能坚持正确的理论成果,修改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政治上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后者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分)

31、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诞生;(3分)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和第一国际;(3分)社会主义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2分)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3分)社会主义模式由单一到多元: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006年韶关市一模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C 10.B 11.A 12.D 13.B 14.A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B 22.C 23.D 24.B 25.A

26.(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分)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3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2分)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3分)

27.(1)特点:在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2分)原因:第三世界的兴起使联合国结构发生变化,接纳中国成为必然。(2分)

(2)一致性:不愿放弃在台利益。(2分)变化:材料三放弃了两个中国的立场(2分)(3)特点:坚持一个中国。(2分)认识:它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美国不愿放弃在台利益,所以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28.(1)地位变化:罗斯福新政前,国家不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国家也没有能力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罗斯福新政后,国家由不干预资本家事务变为国家主动地对经济加以干预,参与资本主义的分配、生产、流通等经济过程。(6分)

(2)原因:罗斯福新政前,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放任时期,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事情,不承担经济职能。但随着垄断组织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深化,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局面,因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7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均可同等给分。

29.(1)说明:统一性:秦朝统一文字(“书同文”),重法抑儒;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4分)

多样性: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中外文化共融,佛、道、儒、法并存。(4分)原因:秦汉是大一统的、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分)对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接纳吸取了外来文化的长处。(3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参考答案的意思,即可得分。

30.不同理解:民主对康有为而言就是君主立宪;孙中山认为民主就是民主共和;毛泽东认为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专政。(6分)

形成原因:康有为接受俄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思想;孙中山接受美国的民主共和思想;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6分)说明:学生若答出救亡图存、西方民主思想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内容都可以酌情给分,教师评卷应灵活把握。

31.不同表现及解决途径:立国之初:表现为北方和南方政治集团在国会和政府中的权力分配上的矛盾。(3分)说明:学生可以答南北之间的经济矛盾,但最多能给2分。

解决途径主要是通过立法(制定宪法)来协调南北的权力分配。(2分)19世纪60年代: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废奴问题。说明:必须突出由于工业化而矛盾加剧和废奴问题。(4分)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打败南方,实现南北统一,废除奴隶制度。(4分)

第五篇:2011年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2011年河南省百所名校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考试时间150分,满分15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它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1.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 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它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1)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2)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予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无何,梁内史缺

居: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

行: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安国日:“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安国笑日:“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

可尽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8、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阕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5分)

答:

9、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变化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

(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 选考题

第5页(共8页)

(温馨提示: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1.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25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 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来源:学科网]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来源:学*科*网]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来源:Zxxk.Com]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来源:学科网ZXXK]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 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黄裳1浅识

黄永玉2

黄裳生于1919年,这是开不得玩笑的时代,意识和过日子的方式全世界都在认真的估价,“生和死,这真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这样说;“剥削和被剥削”,十月革命这样说。

黄裳是山东益都人。第一次怎么见面的已经记不起了,时间在1946年底1947年初,《文汇报》编辑部里还是别的什么所在。那时我在上海闵行县立中学教书,汪曾祺在上海城里头致远中学教书,每到星期六我便搭公共汽车进城到致远中学找曾祺,再一起到中兴轮船公司找黄裳。星期六整个下午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星期天的一整天,那一年多时间,黄裳的日子就是这样让我们两个糟蹋掉了。还有那活生生的钱!

我跟曾祺哪里有钱?吃饭,喝咖啡,看电影,坐出租车、电车、公共汽车,我们两个从来没有争着付钱的念头。不是不想,不是视若无睹,只是一种包含着多谢的务实态度而已。几十年回忆起来,几乎如老酒一般,那段日子真是越陈越香。

黄裳那时候的经济收入:文汇编副刊、中兴轮船高级干部、写文章、给一个考大学的青年补习数学、翻译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是不是那时候?不清楚了)、出几本散文集,还有什么收入?伺候年老的妈妈,住房及水电杂费,收集古籍图书,好的纸、笔、墨、砚和印泥„„还有类乎我和曾祺的经常的食客们„„他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

前些日子我到上海,问容仪:“你听过爸爸开怀大笑过吗?”一个儒雅文静的书生的朗笑。容仪说:“是吗?他有过大笑吗?”有的,一种山东响马似的大笑。在我回忆中,黄裳的朗声大笑,是我友谊的珍藏。很可能,两位女儿哇哇坠地之后,那年月,黄裳没有空了。

从历史角度看,哭的时间往往比笑的时间充裕。

黄裳到底有多少本事?记得五十多年前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我已经羡慕得呼为尊神了,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

至于他的做文,唐弢先生是说得再准确没有了:“„„常举史事,不离现实,笔锋带着情感,虽然落墨不多,而鞭策奇重,看文章也等于看戏,等于看世态,看人情,看我们眼前所处的世界,有心人当此,百感交集,我觉得作者实在是一个文体家„„”

黄裳兄的书我几乎都读过,从上世纪的1947年到今天近六十年了。心胸是一件事,博识是一件事,多情又是另一件事;文章出自一个几十年自凌辱、迫害的深渊从容步出的、原本有快乐坦荡天性的山东人笔下,自然会形成一个文化精彩排场。

我特别喜欢黄裳兄的《饯梅兰芳》。想想看,当年的黄裳兄才不过二十几岁的人,有那么深刻的胆识、那么宏阔的气势,敢面对大权威作好意委婉的规劝,文章是那么漂亮,排解得那么清晰,遗憾归遗憾,谅解归谅解。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即美丽又有用”。

和黄裳做朋友不易,几十年来他却容忍我的撒泼、纠缠,他也有一套和我做朋友的学问。大庭广众酒筵面前他几乎是个打坐的老僧;在家里我们都曾有过难以忘怀的谈话。他是个弄文的,我是个舞画的,“隔行如隔山”是句狗屁话!隔行的人才真正有要紧的、有益的话说。他明确地、斩钉截铁地、决绝地讨厌过某某人,那是很勇敢的,即使在戴右派帽子的年月,有人听过他求饶的话吗?苦难年月,罪人常采用屈辱方式强化自己。培根说过:“那些喜欢出口伤人者,恐怕常常过低估计被害人的记性。”(培根说的仅仅是“出口伤人”,还不够害命的程度)既然迫害文化人是种文化现象,文化人怎么会不记得?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化人怎么办?读书。个个文化人发狠读书,让迫害者去孤独!凋零!

黄裳兄这一生为书遭遇过烦愁也享受过泡在书里的快乐。人常常称呼这个是读书人,那个是读书人,要晓得,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可真不易。作家有如乐器中的钢琴,在文化上他有更全面的表现和功能,近百年来的文化阵营,带头的都是文人。

一个作家归根结底是要出东西,出结实、有品位的东西,文章横空出世,不从流俗,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闲事管得舒坦,是非晴明,倒是顾不上辈分和资格了。

【注】1黄裳:著名散文家、记者、文史专家、收藏家。2黄永玉:生于1924年,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篇传记的语言体现了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诙谐、幽默;深刻、睿智、有见地,有哲理性;疏狂不羁,率真洒脱。

B.黄裳原本有快乐而坦荡的天性,他的女儿却不曾听过父亲的大笑。坎坷的经历使他的个性和处世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C.作者认为黄裳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并援引唐弢先生高屋建瓴的评价,使读者对于黄裳的文章特色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

D.人的个性是多侧面的,黄裳私下对待友人时十分善谈,常有很深入的交流。但在稠人广众的酒宴上,他就拙于言辞了。

E.作者的笔墨饱蘸了60年代的情谊,使黄裳的性情及一些人生历程得以生动地显现,文章虽然题为“浅识”,其实不“浅”。

(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黄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通过为传主立传,体现了自己对时代的哪两方面的理解和思考?试举例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一个人的文章好,总是给人提供一些智慧的线索,正如托尔斯泰称赞契诃夫文章说的‘即美丽又有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由于感冒喉咙发炎,医生建议“噤声”三天,他接受医生开出的这记“处方”,噤若寒蝉,不说话了。

B.沉浮IT行业8年之久,筚路蓝缕,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辉煌,公司如今已经具备了让别人追赶的实力。

C.金融租赁在世界上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在我国却是不为人们知晓的一锅夹生饭。

D.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渔政部门监管不力,禁渔期偷捕现象屡禁不止,禁渔令成一纸空文。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B.人们对于记者报道波兰总统专机在俄罗斯坠毁,机上包括总统在内的九十八人全部遇难感到震惊。

C.过高的房价造成的困境、危害对于长期生活于塞上古城银川来说,那真是难以面对、承受的。

D.在今年的冬奥会上,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力克群雄,取得了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____________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①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

②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③“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④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A.①③④⑤②

B.⑤③①④②

C.⑤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⑤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中心信息。不超过15字。(3分)

新华网1月24日电(记者:余里)河南安阳的“曹操墓”刚刚被考古专家初步确认,四川的彭山县莲花村村民又开始联名上书四川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请求对蓬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期望能确认该墓为“刘备墓”。

这无疑又是一颗“社会新闻”类的重磅炸弹。尽管所谓的彭山“刘备墓”目前存在的疑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一些人神往和计划的经济“前景”:慕名而来的游客,规划的景区,村民们摩拳擦掌的“农家乐”。地下的坟茔,分明已演变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金矿”。

“考古界不会主动去找刘备墓、孙权墓,希望大家不要把‘考古’和‘挖宝’混淆起来。”面对蔚然成风的“皇坟热”,一名考古专家痛心地表示。他说,搞考古的人都反对挖墓,现在发掘的很多古墓都是因为基建或者被盗的情况下进行的抢救性挖掘。

17.下面两题都是关于名人的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宽对)。(6分)

第一题(提示:上下联内容分别为已给出的同一人。)

①(苏武)北海放牧十九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张衡)造机巧,“浑天”望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提示:下联内容为另一名人,并写出其姓名。)

(蔺相如)智勇双全忠贞不渝真乃披肝沥胆好文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两度获得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样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这样一直画到终点线。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跑完了。”

他还写道:“起初,我并不是这样做的,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两次夺魁,当记者采访时,他两次的回答都是:用智慧战胜对手。

在现实生活中,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你也可能有过类似的亲见或耳闻。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D

2.A

3.C

4.D(怪:觉得奇怪)

5.D(②与“为人多大略”无关,⑤“阴使聂翁壹为间”并非出自韩安国的谋划)

6.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强调和亲之弊,和韩安国的意见并不统一)

7.(1)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2)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以全部得到。”

(二)8、诗人通过三句诗,描绘了一幅湖上春光图(1分):湖中的桥上隆隆驶过绘着彩画的车轮;春云在天上飘逸,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云影;春水无波,碧绿滑静,像琉璃一样晶莹无尘。(2分)作者采用了比喻等艺术手法(1分)描写了清新美好的画面,喧腾热闹的氛围。(1分)

9、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表达了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之情(2分)。诗人先写湖边堤岸上依依的杨柳,柳丝低垂,像是要热情地挽留住湖边的游客;再写枝头上的小鸟,以悦耳的歌声呼唤游人莫要归去。但湖景虽好,却已暮色笼罩,不能不归,给人一种无奈的遗憾之情。(3分)

10、(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赢得仓皇北顾

11.(1)(5分)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和E不给分。B项理解错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作了自己的船。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6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①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 自己的生命;②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船沉了又劝同事们逃走,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分)

(3)(6分)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疯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侧面表现船长的高大形象,突出船长对我的影响,并深化主旨。(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8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海难虽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②小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 美和悲壮美。

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疯子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②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12.⑴(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B“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错误,D并非“拙于言辞”,而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难有倾心的交流,所以不愿参与无谓的热闹。)

⑵(6分)①慷慨宽容,待人真诚:“类乎我和曾祺的经常的食客们,他都担负得那么从容潇洒” “几十年来他却容忍我的撒泼纠缠”“在家里我们都曾有过难以忘怀的谈话”;②博闻强识、多才多艺:“文汇编副刊、中兴轮船高级干部、写文章、给一个考大学的青年补习数学、翻译威尔斯的《莫洛博士岛》、出几本散文集”“他开过美军吉普车,没想到他还是坦克教练”;③有胆有识,耿直勇敢:“敢面对大权威作好意委婉的规劝,文章是那么漂亮,排解得那么清晰,遗憾归遗憾,谅解归谅解。

⑶(6分)作者从文学与历史两个维度阐释了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从历史角度看,哭的时间往往比笑的时间充裕。”“作家有如乐器中的钢琴,在文化上他有更全面的表现和功能,近百年来的文化阵营,带头的都是文人。”“个个文化人发狠读书,让迫害者去孤独!凋零!”

⑷(8分)结合文意理解“美丽”是指文笔优美,令人悦目;“智慧的线索”和“有用”是指文章深刻,启迪智慧,使人获益。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读过的作品,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好文章的标准,并简述获得的启示。

13B 14D

15B

参考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以全部得到。”单于很看重并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三十多万军队,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王恢从代主攻匈奴的军用物资。当时单于军队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问情况。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去世。

下载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北京市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7(中国古代文明)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