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渔沟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试题(二)

时间:2019-05-14 23:5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渔沟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试题(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渔沟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试题(二)》。

第一篇:2018年渔沟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试题(二)

2018年渔沟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试题

(二)一、单选题

1.(2018·河南安阳一模·1)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这一叙述()A.肯定封建文明的先进性 B.旨在说明统一来之不易 C.强调周朝政治的专制性 D.忽略了分封制的统一性

2.(2017·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4)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这说明()A.王权权威提高 B.官僚政治萌发 C.宗族等级严格 D.周王权威削弱 3.(2017·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25)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均衡了全国人口的分布 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4.(2017·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25)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5.(2017·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三·32)公元前478年,为对抗波斯人,希腊各邦以雅典为首建立起“提洛同盟”。同盟各邦缴纳一定数量的贡金用于战备,结果这些迫不得已献出的贡金却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把城市粉饰的金碧辉煌。希腊感到受了奇耻大辱,认为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这说明()A.希腊各邦对外一致 B.雅典对内实行民主 C.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D.城邦利益高于一切

6.(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三·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阿卡奈人》中描绘一雅典公民:“我可总是头一个到场„„一个人坐好了以后,只好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打哈欠、伸伸懒腰、转过来、转过去、画画符、拔拔鼻毛、算算数目、想望着田园、想望着和平。”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民众的义务 D.统一的公民集体形成

7.(2017·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32)某学者认为:过去确实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把这仅仅是“市民法”的一个卑贱的附属物的“万民法”,认作为一切法律所应该尽可能依从的一个伟大的、虽然还没有发展的模式。这个巨变是正当希腊的“自然法”理论被适用于“罗马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的实践中的时期。”由此表明()A.万民法实际附属于“市民法” B.万民法成为一切法律的模式 C.自然法精神推动了罗马法演进 D.罗马法始终体现自然法精神

8.(2018·广东惠州一模·33)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 7 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A.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 B.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C.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 D.工业革命的必然性

9.(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三·33)詹宁斯描述某国体制:“„„ 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描述的是德国近代政治体制 B.走了条疾风暴雨的变革之路 C.尊重传统与适时变革相结合 D.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10.(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19)1787年5月,在美国费城会议通过了“同意新的法案需要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的批准才能生效”,进而从事实上改变了独立战争后“只有所有州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联条例》”的规定。这一变化()A.直接确立了共和政体 B.利于改变松散邦联体制 C.促进地方权力的加强 D.推动了美国法治的建立

11.(2018·河南安阳一模·21)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B.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12.(2017·江苏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二·16)“(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A.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二、材料阅读

13.(2017·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40)(25分)任何国家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善于管理的官吏,因此,各国都重视管理的选拔,官吏选拔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 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唐朝时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以秀才、进士和明经三科最为重要,武则天当政时首设武举。宋朝时把进士以外的其它科目合并“诸科”,明清时则取消“诸科”,只设进士一科。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史》 / 7 材料二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833年英国政府各部开始实行官职的考试补缺制度。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等3人组成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的用人制度。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摒弃用人制度上的“恩赐”主义,实行考试任用制度。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查里斯·屈威廉和斯坦福·洛斯克特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拨优秀文官等等。1870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第2号枢密院令,对文官的考试、录用、等级结构等重要原则做了进一步的确定和完善。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经历了和英国大体相同的情况。

——马桦《英国文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沿革历程;并分析最终用考试的办法选官的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文官制的特征;并分析文官制度的作用。(10分)

14.(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二·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是国家之重器,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是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之一。秦朝御史大夫府设有侍御史若干,分别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等,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还须监督郡太守是否有“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等行为。

唐朝御史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鞫审。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方上设提点刑狱司,所辖州府十日上报一次“囚账”,“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不得迎送、聚会”。/ 7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赋予组织刑部、大理寺参与会审的职权,监察御史奉敕巡按地方,第一职权即为“雪冤狱”,“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

——摘编自戴军《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材料二 杨乃武案能得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杨乃武是个有功名的举人,作为士绅,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而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坚持不懈,最终使该案峰回路转,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制造冤案的众多官员受到惩办。

——摘编自陆永棣《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案昭雪的历史、社会与制度因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监察司法的特点以及百姓蒙冤的基本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的原因。(12分)/ 7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封建文化先进性的相关提及况且秦朝也不是封建文明的典范与代表,故A项错误;八百多年的分裂割据,而秦始皇不过用了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统一,统一并非来之不易且这也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史实不难得知,古代中国早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也就没有所谓“专制性”一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有学者说,在当时,西周是最先进的国家,王畿外齐、鲁、卫三大国,经济文化远不及西周,更不必说其他小国。秦始皇结束了从西周到战国八百多年的诸侯割据,伟大的中国第一次统一起来”可知,该学者并不认可周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分封制之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并使得西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D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辅政大臣,说明王权的权威提高,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我国实行的血缘政治,官僚政治萌发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政权政治,不是宗族等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辅政机构的出现标志着王权的加强,不是削弱,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移民既包括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也包括徙平民、罪吏于边境,因此不是强化关中的经济优势,故A项错误;人口的迁移有利于均衡我国的人口分布,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抑制土地兼并问题,故C项错误;当时的迁移主要是为了加强统治,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据材料“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可知,钱穆先生认为九品中正制的施行,是受到当时**的社会形势的影响,说明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不符,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无关,材料并没有涉及社会经济水平与制度设计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不能反映其对人才选拔有何积极作用,并且九品中正制推行到后期,不利于国家广泛地选拔优秀人才,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材料中提到了希腊各邦为对抗波斯人,希腊各邦以雅典为首建立起“提洛同盟”,但材料更多强调的是在同盟各邦缴纳的贡金问题上的矛盾,故A项错误;雅典对内实行民主,但对盟邦确实行霸权主义,毫无民主可言,雅典对同盟贡金的侵吞和滥用,这是雅典民主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故C项正确;城邦利益高于一切,但雅典损害了其他城邦的利益,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材料中所提及的内容仅是“该雅典公民”在提前到场后的无聊之举而对公民大会的相关职权与地位则并没有相关的提及,故A项错误;一个雅典公民并不能代表整个公民团体,这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公民参政“义务”方面的提及,该雅典公民是主动第一个到达会场而并没有被相关的法律所强制,故C项错误;在这一时期,由于统一的公民集体已然形成,第一个到达会场的雅典公民自然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故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并未说明万民法的实质是附属于“市民法”,故A项错误;万民法只是伴随着罗马的扩张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现,不是一切法律的模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这个巨变是正当希腊的‘自然法’理论被适用于‘罗马所有国家共有的法律’的实践中的时期”说明罗马法中蕴含其中的自然法则精神推动了其演进,故C项正确;罗马法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始终体现自然法的精神,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的是贵族寡头政治,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要求打破贵族集团对权力的垄断,说明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运动势在必行,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国内的民主改革的必要性,最终促使1832年议会改革等的进行,而英国在18世纪中期就确立了殖民霸主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改变贵族寡头制的必要性,工业革命的开展是促使改革的经济原因,故D项错误。/ 7 9.【答案】C 【解析】德意志帝国皇帝始终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位置,很明显材料中提及的是英国而非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不难看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过程主要还是以平稳过渡而非疾风骤雨为主的,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英国议会制度是自中世纪以来就有的惯例并通过“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适时地完成了变革,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可知,立宪制政体之下较好地实现了对王权的制约与监督,使其最终成为统而不治的虚位元首,故D项错误。10.【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通过新法案所需要的标准,没有直接涉及确立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13个州中9个批准就能通过新法案,可知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各州之间的关系,便利了中央法律的颁布,有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原来各州一致才能修改《邦联条例》,变为9个州就可以修改宪法,方便了中央法律的确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法律的修改完善,不是推动法治的建立,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可知,社会各个阶级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产生了普遍的不满,换言之,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不可协调的产物,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可知,材料并没有突出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非沙皇专制政府,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一战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不符,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是指巴黎公社,与材料中“社会主义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与材料中“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做出的反应”相符,故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与材料中“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不符,故D项错误。

22.【答案】(1)我国古代的官吏选拔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①即以禅让制为特点的原始社会的选拔制度; ②以世官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的选拔制度; ③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两汉期间的选拔制度; ④以九品中正制为主流的魏晋南北朝时间的选拔制度; ⑤以科举制为主体的隋唐到明清时间的选拔制度。

(每个阶段概括2分,任意概括出其中4个阶段即可,共8分)原因:①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②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③士族衰弱,庶族上升;④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每点2分,3点6分,4点7分)(2)特征: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②严格考核,晋升唯功;③政治中立,职务常任;④官纪严明,待遇优厚;(每点2分,3点6分,任意3点即可)作用:①?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②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扩大选材范围,提高行政效率。(每点2分,2点4分,任意2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沿革历程,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即以禅让制为特点的原始社会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所谓‘天子之子为天于,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得出以世官制为核心的奴隶社会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廉则是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因为对孝廉的考察和荐举十分重视,自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形成制度化,每岁必举”得出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两汉期间的选拔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以九品中正制为主流的魏晋南北朝时间的选拔制度;据材料一“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下诏分科举士,所设十种科目,显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品德内容”得出以科举制为主体的隋唐到明清的选拔制度;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士族衰弱,庶族上升;/ 7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等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特征,据材料二“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拨优秀文官等等”得出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据所学知识得出严格考核,晋升唯功;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官纪严明,待遇优厚;第二小问作用,可以从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选材范围,提高行政效率等角度回答。

23.【答案】(1)特点:从中央到地方监察机构均注重对司法监督与制约;(2分)注重对法律文本的经常性审核;(2分)亲自参与和组织对疑案的审理追究;(2分)保持独立,注重对司法办案者的监督;(2分)建立渠道,允许当事人的直接申告。(2分)原因:专制集权的人治社会,司法救济渠道狭窄;(1分)地方断案多为行政长官兼理,司法独立与专业不足。(2分)(2)原因:清朝拥有司法监察传统、拥有京控制度设计(允许进京告状申冤);(2分)皇权敲打地方权力,强化朝廷权威;(2分)同学、同乡、士绅群体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2分)近代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社会态势;(2分)刑部重新尸检,获取到独立有效的事实证据;(2分)杨乃武本人的有利身份,以及家人的坚持不懈。(2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由“秦朝御史大夫---汉代刺史巡察郡国----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

方上设提点刑狱司”得出从中央到地方均有监察机构对司法进行监督与制约,由“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得出对法律文本的经常性审核,由“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得出监察机构亲自参与和组织对疑案的审理追究,由“唐朝御史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鞫审”得出注重对司法办案者的监督,由“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得出允许当事人的直接申告等;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很多时间没有专业的司法机构,很多地方行政机构往往兼职司法,国家利用监察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有利于缓和矛盾,维护统治,另外,中国古代为专制社会,基本没有司法援助渠道,只能从上而下的监督才能减少出现失误的概率。(2)根据材料二,由“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得出皇权敲打地方权力,强化朝廷权威,由“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得出同学、同乡、士绅群体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由“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得出近代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社会态势,由“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得出刑部重新尸检,获取到独立有效的事实证据,由“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得出家人的坚持不懈,由“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得出制度的设计,允许当事人的直接告状等因素。/ 7

第二篇:高三历史试题(24)[范文]

高三历史试题(19)

王者归来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是因为他 A.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

C.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B.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及社会不公问 D.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7.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8.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9.《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② 农业产量的提高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C.文化复古主义潮流泛滥

B.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D.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11.“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环境保护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工业生产

1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

13.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

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施五年计划;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化运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右边漫画所描绘的历史现象体现了

A.

比是后来全体法国人心目中的英国和美国。”这体现了当时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之一是实行

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德治国

C.君主专制政体

D.开明君主制

19. “我考虑我自己”是法国思想家蒙田(1533~1592)说过的一句名言。它之所以能在欧洲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它

A.是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表现

C.表现了对意志和个性的向往

B.体现了自我意识和极端个人主义 D.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20.有一幅画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出来,创造了一种恍如梦境的画面:本来喧闹非凡的广场上空无一人,广场的醒目位置横卧着一个石膏人,标志着19世纪新技术的大钟与火车,却与久远的古典建筑物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整体性意念关系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是奇怪、忧伤、恐惧、隔绝之感,并暗示画家思念故乡之情。该画的风格应该属于哪一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21.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A.深受外部的影响

C.艰巨曲折地发展

B.有继承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22. “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谭嗣同

23.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4.近代一篇文章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文章作者应该是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代表 25. 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

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 ③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 ④《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材料三

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4分)材料四

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

——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

(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4分)

2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卢梭《社会契约论》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4分)二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材料三

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民国初形成的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是否符合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19)

第三篇: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建水县民族中学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文综 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仔细阅读下图。对该图所示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 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 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 D. 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2.《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于长安及五都(即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这表明()A. 城中划有专门的市B. 专设官员强化管理 C. 城市管理渐趋开放D. 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3.《雅典政制》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材料表达作者对雅典民主的基本认识是()A. 少数人的民主B. 非自由的民主 C. 排斥精英的民主D. 奴隶制民主

4.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B. “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D.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5.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A. 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 “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

C. “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根本原因D. “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 6.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A. 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 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C. 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D.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7.“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 土地改革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对中国近代的大变革给出了一幅模式图。下列言论中,不符合此图要义的表述是()

A. 西方工业革命与中国王朝危机交会,使中国历史转向 B. 西方国家成为宗主国,中国成为依附性的半殖民地 C. 中国近代化过程就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过程 D. 西方侵略激发起拯救民族危亡、改造社会的强烈回应

9.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西学东渐的影响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C. 经济重心的转移D. 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10.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C.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11.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④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1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电报业B. 大众报业C. 铁路交通业D. 轮船航运业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备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来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筋贩卖出洋”。

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前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海外贸易政策及其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14(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耕种方式

材料二 古代粮食亩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及全国耕地面积简表

——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 安全水平估测》

材料三(洪武元年)诏曰:“耕者宜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1)材料一所示的农业耕种方式最早出现于何时?其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

材料二 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实施“缓和”战略的自身优势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3)分析说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外战略政策的内在一致性。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铁路8 200千米,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修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 200千米,占总比率的14%。

材料二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过程。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以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列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筑的铁路干线及主要设计者。(3)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4)目前,我国为加强对西部的开发,已经修好的重要铁路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票数一路增长,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大势所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多极化格局尚未正式形成,中国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随着亚非拉独立国家的增加,他们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支持中国,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一直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而支持中国的票数在增加,说明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答案】B 【解析】汉朝设立“长安东、西市令”、“五均司市师”,专设官员强化对市的管理,故B项正确;长安设东、西市,说明城中划有专门的市,但材料强调的官员对市的管理,故A项错误;“坊市分离”说明城市管理严格,坊市界限仍然存在,故C,D项错误。3.【答案】C 【解析】“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说明作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非自由”的信息,故B项错误;“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说明作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排斥精英的民主,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阶级属性的信息,故D项错误。4.【答案】A 【解析】“双百”方针是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促进了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A项正确;BC项带来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挫折,排除;“二为”方针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排除D项。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可知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8年末,因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卡特,尼克松已经于1974年因水门事件而下台,故B项错误;“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可知作者是指出“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原因之一,但没有说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滞涨危机,故D项正确。6.【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7.【答案】D 【解析】从题干可知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即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末涉及到承包土地等,故排除A、B、C三项。8.【答案】C 【解析】近代中国史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外有西方侵略,内有统治危机,因此推动中国的救亡图存斗争不断高涨,故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制下艰难曲折的发展,不可能稳健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9.【答案】B 【解析】明朝儒学家籍贯主要集中在江南,这与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关系。10.【答案】B 【解析】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还是私有,故A项错误;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农民只有经营权,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材料中“1954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可知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故①正确;人民政协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1949—1954年,此时已经不再代行人大职能,故②项错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属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故③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监督机关,不属于国家权力机关,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2.【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同步变动。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能实现同步变动的只有电报,故选A。

13.【答案】(1)政策: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表现:严格控制船只数量及其规模;对航行时间和户籍进行限制;从武器到日常商品限制的种类越来越多。

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畀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

(2)关系:世界市场的开拓是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或答第一次工业事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政策”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作答;第二小问“表现”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将船身烙号刊名……准其出入贸易”“只许令承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作答;第三小问“影响”可从阻碍中外贸易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作答。14.【答案】(1)时间:春秋战国。表现: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2)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减少。

(3)措施:按家庭劳动力多少来分田,重惩兼并者。(4)原因:耕作技术先进,耕地面积大,政府政策保障。

【解析】本题以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入手,考查考生阅读图、表,提炼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图片可知这种耕作方式是垄作法,然后结合所学就能准确判断其出现的时间和先进之处。第(2)问,应从粮食产量、人均占有量、耕地面积、种植面积、南北均衡发展等几个方面归纳。第(3)问根据“验其丁力,计亩给之”“富者不得兼并”等即可回答。第(4)问,可以从耕作技术、耕地面积、政府保障、人民的辛勤劳作、社会的稳定等层面分析。15.【答案】(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维新变法的基本历史史实,要求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要全面地把握,针对题目要求在做题时需要注意。第(1)问,题目中规定:“根据上述材料”,因此在做题时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关键句子如“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中国)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富强可驾万国”。可以较容易地概括出变法的背景。同时题目还规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因此综合题目要将该事件放在特定的大环境中将前后历史相联系,从而分析出甲午战败,中国危机加深这一考点来。第(2)问是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题目要求是对材料进行概括,因此解题关键是对材料进行解读,明确关键语句的含义。

16.【答案】(1)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实力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2)目的: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没有实现,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失败了。(3)采用“缓和”手段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第(1)问要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缩小了美国的差距入手分析。第(2)问“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要注意透过材料二的现象看本质问题;“缓和”战略的目的实现程度要从1985年左右苏联自身经济政治状况入手分析。第(3)问的回答要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17.【答案】(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这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2)京张铁路。詹天佑。

(3)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4)青藏铁路。

【解析】解答本题应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依据设问分层进行解答。第(1)问,应分析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2)、(4)问,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第(3)问,要从材料中进行提炼。

第四篇: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 周清华

更新时间:2013-1-15 15:36:30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 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 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2.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 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

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3.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 200吨,1506年则锐减 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D.中 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 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5.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 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 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6.以下民国初年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进步性不包括 旧式婚姻情况 新式婚姻情况 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亲(即订 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

8.回门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 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

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A.观念上男女婚姻自主、平等 B.礼仪上由繁琐到相对简单 C.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D.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减弱

7.有历史学家慨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 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两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 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8.“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 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来源:学科网ZXXK]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9.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 算与 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 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 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来源:学|科|网Z|X|X|K]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 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10.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11.《春秋左传》记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段材料说明

A.宗法制有效地维系了西周等级制度 B.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C.传统政治中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成分 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立君王的主要依据之一

12.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13.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14.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 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15.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 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16.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17.美国历史学家J•布鲁姆说:1787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一个国家平等的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对这段话的看法正确的是

A.美国新政体的建立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B.联邦制民主共和国是大国最为适合的政体

C.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创造

D.美国政体的优越性在于实现了对政府 权利的制约

18.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中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19.2012年贺岁片《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它讲述的是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美国神父,一群女学生、13个风尘女子以及6个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平、上海已被日军侵占 B.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艰苦抗战

20.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期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使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A.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2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 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 物

22.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缔结关贸总协定

23.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 ”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发展

C.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 成

2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

25.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6.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27.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D.个人意志即主权

28.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29.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果公司的第一代商标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 因为牛顿创立的理论 A.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的现象 B.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突出体现出科学思考的精神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30.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解放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C.“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D.“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3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32.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 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16分,第34题2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 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 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贡献。(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

(3)结合材料及 所学指出两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4分)

34.(24分)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0世纪的中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确保君权。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皇帝大权的就有14条。有人认为这是欺骗中包含着让步,理由是:首先,清政府 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其次,尽管作了种种限制,清政府毕竟在条文中和形式上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第三,清政府通过改革官制,为资产阶级挤进统治机构打开了一条门缝。——《中国近代史大家谈》第522页

材料二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 大纲》的进步之处。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为什么《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起到维护清统治长久治安的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6分)

(3)材料三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6分)[来源:Z。xx。k.Com]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评价材料中关于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3届高三11月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来源:学|科|网Z|X|X|K]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来源:学科网] C C A D D B D A C B C C B C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来源:Zxxk.Com] C C C C D C B B A B B B[来源:学科网] C C D C 33.(1)特点:改革的范围广、力度大;具有浓重的实用色彩(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遵从经济规律,通过提高消费力来拉动经济发展。(答出三点即得3分)贡献: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使美国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1分)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1分)维护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1分)

(2)逐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后政治。(任意三点即给6分)

(3)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领会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4分)(言之有理皆可给分)34.(1)进步之处: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给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为资产阶级进入统治机构创造一定的条件。(6分)

原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尖锐;《钦定宪法大纲》中仍要维护君主专制,成为骗局,丧尽民心;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和发动革命。(6分)(2)中国: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 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2分)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起来;(2分)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2分)

(3)实现:通过《共同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2分)召开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2分)

35.此题考查的是对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 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共同点:宋朝发生商业革命。区别: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 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第五篇:江苏省滨海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第Ⅱ卷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2.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选择题答案添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认为:分封制度开创了中央和地方贵族分权管理体制。对于这一说法,以下表述正确()

①贵族分权是指分封的诸侯国

②这一体制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③中央和地方之间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④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下列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A.秦军衔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明朝内阁制

D.清朝军机处 3.明朝中后期,孙百万在苏州开一店铺,后规模日大。“其店选制之精,合郡无有”。明亡以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材料说明孙百万店铺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有

()①注重商品质量

②制作精细

③信誉极好

④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模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5.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能创造一些利润,工人福利待遇较好 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

C.招募的工人多是接受新式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收入自然较高

D.民族资本家为了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

6.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的是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西方侵略者与清政府相互勾结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清政府完全放弃了对抗外国势力的传统做法

C.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暂时的满足 D.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西方殖民者在华利益的根基

8.甲午中日战争,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是

()

A.外国资本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发展资金 B.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 C.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D.列强资本输入迫使清政府鼓励民办工业

9.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

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

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10.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地位问题颇有一些争议。有史料记载: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这最主要说明了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中国共产党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领导者

C.其实国民政府始终消极抗日,四大会战也是消极防御 D.百团大战扭转了抗战形势,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一役

11.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针对当前朝鲜进行的导弹核试验,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对朝鲜进行谴责,但我国坚决反对美国用武力解决朝鲜问题。材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反对霸权主义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当时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B.中国的综合国力有显著增强

C.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D.中美建交近十年,关系明显好转 15.如右图,2009年国庆节16名战斗机女飞行员驾驶着新一代国产飞机参加了阅兵式,令人眼前一亮。中国空军力量快速发展所依赖的国内工业基础主要应归功于

()A.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B.“大跃进”运动

C.新中国的“三大改造”

D.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16.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是在“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对希罗多德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部落贵族控制政权的局面

②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大多数的雅典人获得了民主政治权利

③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 ④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成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17.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这表明

()

①雅典法庭审判具有程序规范特点②雅典居民皆可报名成为陪审员③雅典的司法审判的程序决定其结果合理性④抽签产生的代表具有一定民主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材料,对“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正确理解是

()A.背离了最初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现在的联邦派已经成为革命派的敌人

19.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有关这一国际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组织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与原则

B.该组织成员国极其广泛,包括欧美诸强

C.该组织是一个政治、经济为一体的区域集团

D.该组织是由中国倡导建立 20.约瑟夫〃奈教授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犹如一个三维空间: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符合约瑟夫·奈教授看法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但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还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的说法都是比较准确的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计5小题,其中21题为10分、22题为14分、23题为14分,24题为12分、25题为10分,共60分)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1912年3月5日的《时报》载文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服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卡片兴,大名刺灭;马路兴,城垣卷栅灭;律师兴,讼师灭;枪毙兴,斩绞灭;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第二条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2分)

(2)材料一中第十九条和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当时有何针对性?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辛亥革命所起的伟大作用。(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三】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亍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截至2008年3月9日下午2时,提案审查委员会共收到提案4772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92人,占委员总数的89.1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材料四】 我们中国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是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协商民主的出现,确实考虑到选举民主的不足……西方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说,选举的时候公民是主人,选完了以后公民是奴隶。协商民主的特点首先是由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还有一个好处,选举前可以协商,选举中可以协商,选举完以后还可以协商:并不像选举民主,选的时候很高兴,选完以后就不能更改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信仰各种宗教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 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李君如《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的作用。(3分)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2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69年选民的年龄限制降为18岁,凡年满18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议院的选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

【材料二】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85年《重新分配议席法》规定,全国统一划分为617个选区,除22个城市和2个大学外,其余选区均实行单一选区制,即一个选区只选一名代表。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4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丁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lO镑以上的房客,人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

——哈纳姆主编《1 9世纪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概述英国选举制度演变的信息。(不得摘抄原文)(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2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中,说到他办厂的宗旨:“通(州)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易乾《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材料二】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民办。”

——《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三】 张謇认为:“至于铁矿需本(资本)尤重,非用开放主心。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以赡民生之生活。”

——《实业之梦——张謇传》

【材料四】 张謇有句名言“教育为父,实业为母”。他将实业盈利可来大举办学,他雄心勃勃在通海地区推广普及小学教育,先后创办南通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盲哑学校、伶工学校、南通图书馆、博物院,还资助创立上海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易乾《中华民族工商业百年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张謇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

(2)在材料二、三中,张謇提出了哪些实业主张?材料四表明张謇还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4分)

(3)指出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张謇创办的企业和所提出的实业主张起到的积极作用。(4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摘自朱镕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同观点?(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西部开发的着眼点上有哪些不同?(4分)

(3)结合史实分析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原因。(6分)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2年秋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

历 史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BBCCB 6——10 DBBAD 11——15 CDCCC 16——20 CCBAC

二、非选择题(共计5小题,其中21题为10分、22题为14分、23题为14分,24题为12分、25题为10分,共60分)

(1)

21、(10分)

(1)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家天下”,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2分)

(2)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2分)没有,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把它废除了,约法成为一纸空文。(2分)

(3)答: 政治: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2分)

社会生活:通过断发易服、禁缠足等做法,废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宣传民主平等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分)

22.(14分)

(1)原因: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改没有完成;人民进步的程度(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尚不足。(3分)

(2)变化: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或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2)(3)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2分)

(4)作用: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及时对中共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保证了各阶层公民有序的参政议政。(3分)

(5)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历史形成的;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相辅相成;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4分)

23.(14分)

(1)答:(1)信息:①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不断完善,最终实现普选。②选举的资格不断降低或答财产限制逐渐降低直至取消、妇女取得选举权、年龄限制降低。③新兴工业城市拥有越来越多的选举权。(6分)

(2)

原因: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工业城市集中、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要求普选权的斗争日益高涨。(4分)

(3)启示:民主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一个渐进性和曲折性的历程。(答其他内容言之有理的同样给分)(4分)

24.(10分)

(l)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日本)经济侵略。(2分)

(2)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开放资本,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兴办教育文化事业。(4分)

(3)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业等民族工业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使南通以至江苏地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4分)

25.(12分)

(1)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发展全国经济。(2分)

(2)前者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是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分)

(3)近代以来,由于东部沿海一带受到列强侵略,加速了那里自然经济瓦解。众多通商口岸开放,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外商投资和近代科技设备的引进。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集中出现在沿海一带。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举办的重工业也分布在东部。以后西部工业虽有很大发展,但改革开放后20年间由于东部经济特区等享有优惠政策,发展迅速,东西部差距加大,形成了布局不合理局面。(答出一点给2分,此题最多6分。)

下载2018年渔沟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试题(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渔沟中学高三历史阶段性试题(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 个......

    云南省水富一中2018届高三月考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水富县一中2018届高三月考卷(二) 高三文综 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唐朝均田制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男子)和笃疾、废疾人给口......

    渔沟中心卫生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渔沟中心卫生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充元调动医院各类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规范服务的自觉性,改善服务态度,充元发挥各自的工作热......

    卢国政三原南郊中学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范文

    2017年——2018学年度三原南郊中学高三月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卢国政 时间:2017年10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2018年高三模考历史试题

    2018年高三摸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朝官......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3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苏州市立达中学2013年中考二模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世袭制代......

    鲍沟中学2012

    鲍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时事政治 1、6月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追授杭州英雄司机吴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表彰先进弘扬正气。 2、6月16日18点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

    中山纪念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中山纪念中学2013届高三文综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2.唐太宗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