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样例5]

时间:2019-05-14 08:0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

第一篇: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

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 要: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外国人在边境地区居留、旅行及其它有关事务所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往的同趋频繁,来中国边境地区的外国人数量逐年递增。同时,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就业、非法居留等问题也进一步突出。对我国边境地区数目庞大、日益增多的外国人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和控制成为公安机关社会治安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挑战。[1]如何在确保入境外国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又有效打击外国人在我国边境地区犯罪,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之下,我根据在边境地区近两年来收集和掌握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国际法和国内相关法律,采用了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具体探究在新形势下,我国出入境管理机构与边境管理机构应如何应对新形势下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严峻考验,科学地进行自主改革创新,治理好边境地区居留外国人,从而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管理与服务并重”目标。

关键词: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国际法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来中国边境地区的外国人迅速增多,大批外国人进入国内,带来了诸多商机,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边境地区的外国人身份背景、职业构成等均比较复杂,良莠不齐。当前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从保障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加强对我国边境地区居留外国人的管理迫在眉睫。

在我国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工作上,公安机关是最不可或缺的行政和司法力量。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是指我国公安机关在行政和刑事管辖活动中,对涉及外国人有关事务的管理。它不仅包括外国人入境、居留、出境的日常行政管理,而且包括外国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理。

二、国际法与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法律法规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关系的理论基础是一直争论不休的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国际上关于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问题上持有两种观点,“一元论”,主张国际法与国内法属同一法系;“二元论”,主张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我国法学者认为: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应既看到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体系,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互相渗透和补充。[2]也就是说,从国家而言,在参加制定国际法时应当考虑国内法的立场,在制定国内法时必须顾及其承担的国际法义务,通过制定国内法履行国际义务,不应制定与国际法相违背的法律。从国际法看,它的许多原则和制度是借用国内法概念的,另外,各国的国内立法实践对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国内法看,它也受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影响。在不少场合国内法也采用国际法的概念。[3]从实践来看,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实际上是国家如何通过国内法执行国际法的问题,也就是国家如何在国内履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问题。[4]目前各国通过采纳或转化的方式把国际法的规定纳入国内法,使其在国内得以适用,并对国际法的地位作出规定,从而解决上述问题。在我国,缔结的条约是我国法律的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在我国直接使用,但不能优于我国宪法。[5]总的来说,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是既对立有统一的辩证关系,既有互补性,又有不可避免的矛盾。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完成外国人管理立法和执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6]

三、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内容

(一)外国人入出境、居留管理 1.依法管理外国人入、出境

国际法规定:决定外国人入境问题是国家的内政,一个国家有权自行决定是否允许外国人入境,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同意外国人入境。国

[21]家没有准许外国人入境的义务,外国人也没有要求别国必须准许他入境的权利。因此,一个主权国家可在不与其签订的国际条约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相违背的情况下,设置自己的标准决定哪些外国人可以入境。

国际法对外国人出境的一般准则是:无待偿纳税义务或债务、无未了结民事、刑事官司等,国家不得禁止外国人合法离境。[7]外国人只要遵守了本国有关出境的规定,办理了出境手续,国家无权限制外国人出境。

2.准许难民入境、居留 根据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1967年《难民议定书》,对符合以下条件者有义务给予永久居留的权利及保护:由于种族、宗教、社会团体和政治主张等原因,身处所属国家或常住国家之外,有充足的理由惧怕返回后遭受迫害,并不愿意或不可能向原居住国政府要求保护,而且规定“难民在受庇护国内享有高于无国籍人而又低于本国人的待遇,确定了“不推回”的难民处置原则,要求签署国在各自的外国人入出境管理中都应体现人道主义这一原则。[8]

(二)边境地区的“三非”外国人的管理

“三非”外国人,指的是非法入境外国人、非法居留外国人和非法就业外国人。近年来,由于实行对外改革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基本政策,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相比之下,周边的越南、老挝等国与我国生活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驱使一些“三非”人员为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不惜冒险入境。“三非”外国人利用我州边境线长、难于管理的特点,从深山密林中的羊肠小道非法越境。这是“三非”人员进入我国的主要方式。由于“三非”人员无合法证件、加之文化水平低,无一技之长,这为我国社会治安造成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由“三非”外国人制造的诸如抢劫、诈骗、盗窃和故意伤害等治安事件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处理涉外案件是一项十分敏感、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处理时要加强与外事侨务办、民政、财政、边防等部门联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齐抓共管,达到有效地清理、处理“三非”人员的目的。

(三)边境地区外国人的刑事犯罪

我国刑事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受理外国人犯罪的主要依据。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飞机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根据这个领土管辖原则,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的,不论何种罪行,只要构成刑法上应受处罚的犯罪,都由我国立案管辖。当国内法以及某些内部规定同我国所承担的条约义务发生冲突时,应适用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9]

(四)外国人犯罪案件程序

1、涉外刑事诉讼管辖。涉外刑事案件的立案管辖和审查起诉及开庭审判,应由与中级人民法院相等的公安、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管辖、侦查和提起公诉,由中级人民法院审判。

2、关于律师何时参加诉讼的问题。在涉外案件中,在审查起诉阶段就可委托辩护人介入,并可实施辩护权。外国籍被告人要求监护人介入刑事诉讼是可以的,但不能以享有特权或豁免权的外交官身份充当监护人。

3、实施强制措施的程序。我国已签署了《维也纳外交公约》、《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如逮捕或羁押了外国人,根据被羁押人的要求,应及时通知外国驻这个国家的领事馆,并允许探视、通信。

4、关于诉讼时限问题。对于可判处轻刑的刑事案件要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办结。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则应适当延长诉讼时限。

5、判决及执行要审时度势。刑事案件判决或执行中要考虑外交斗争的实际需要。如两国关系较好或好转,有互惠情况的,则应适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四、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边境地区外国人入出境管理体现的国际法准则不够 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外国人违反出入境管理法能够实行的行政处罚,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限期出境、驱逐出境等5种;强制措施有拘留审查、监视居住、遣送出境、缩短停留期限、取消停留资格、提供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不准入境、不准出境等。单就《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中对违法的外国人所采取的手段而言,既有遣送出境又有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以及取消居留资格等,这些规定不但烦琐,而且多属于同一性质,与国际习惯的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的做法不符。[10]

(二)法律滞后,不能及时体现国际法的新元素

作为1951年《联合国难民公约》及1967年《难民条款》的签字国,我国没有履行签署时“签署国在各自的外国人入出境管理中都应体现人道主义这一原则”的承诺。现在还没有专门的难民立法和明确的难民身份甄别程序,对难民的保护无法可依,对主管机关的行为无直接约束,管理处于无序状态。联合国难民署也认为我国对来华难民并没有接受。所以,如果不从根源上,即法律制度方面解决问题,就会给国内行政机关带来管理上的困难,不利于国家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难民保护和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11]

(三)公安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执法民警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一是处罚程序不规范。刑事案件对外国人拘留逮捕适用程序错误。在给予违法外国人的处罚中,有些地方不立案登记,讯问笔录不正规,不按有关规定审批,不依法裁决,没有告知程序等;二是执法中随意性较强。执法中,对涉及违反出入境管理法的外国人常常出现以警告代罚款,以罚款代拘留的情况,罚款额度无确定原则、宽松不一,或机械照搬多少天罚多少钱,或受人情影响罚款很少甚至不罚;三是查处时思想上有顾虑,主动性不够。有的外管民警被“外事无小事”的理念吓倒,一方面害怕涉外案件处罚不当会引起外交纠纷,另一方面,由于不具备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素质,一遇到此类案件时,心理恐慌,常常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不敢也不能放手查处。[12]

(一)完善有关外国人入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

顺应国际潮流,着眼于制定一部与国际法、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出入境管理法。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国际出入境法正在形成。建国以来,我国参加、签订或承认了一些与出入境管理有关的国际条约、公约和双边协定。这些国际法规范也是出入境管理法律依据。

按照国际法的有关原则、规则和制度,修改我国现行的涉外法律、法规及政策,使国内法适应国际法的要求。我国在制定和修改有关外国人管理的法律或行政规章和采取个别决定时,必须符合根据国际法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为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就要保证我国国内法与所承受的条约义务保持一致。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公安外国人管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各级领导要把提高队伍素质、加快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针对新形势下的外国人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可能遇到的新问题,抓紧教育培训,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从事外国人管理工作的民警自己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外国人管理工作事关国家主权,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从而确立依法行政的外国人管理理念,增强做好工作的使命感。[13]

(三)加强国际警务合作 加强国际警务合作首先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在国际侦查协助未经当事国准许的情况下,外国警察不得进入当事国进行任何调查取证活动,不得进入当事国境内追捕逃犯;外国人在当事国犯罪适用当事国法律;凡是当事国立案侦查的涉外案件由当事国的侦查机关查办,外国当局不得干涉。[14]此外,一方给予另一方协助不应损害本国的主权、尊严或其他利益;一方给予另一方协助应得到受惠国的某种回报,这种回报可以是道义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其次,国际侦查协助必须坚持双重犯罪原则。只有当事国刑事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或者当事国所缔结的国际条约中规定为犯罪的案件时,当事国才认可为可以协查的案件。

六、结论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和平和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会集中力量加强本国的自身建设,以合作求发展,以发展促安全。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只有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发展趋势,按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完善我国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工作,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魏琴.当前出入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4).[2]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8,177.

[3]向党.涉外警务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2. [4]向党.出入境法与国际法的关系探析[J].法学,1993,(2):16-18. [5]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381-382 [6]宋国涛,金歌.国际形势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2002,1. [7]向党.出入境法与国际法的关系探析[J].法学,1993,(2):16-18.

[8]王元君.关于建立我国难民保护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J].公安研究,2005,(12). [9]向党.涉外警务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5.[10]魏琴.当前出入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4).[11]孟昭阳,张建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208.[12]吴德昌.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之救济制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7,第20卷,(7).

[13]邹志峰,张翘楚.外国人管理培训教程[M].辽宁:辽宁出版社,2004-4. [14]向党.国际警务合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77.

第二篇:XX边境地区烟草专卖管理浅析

XX边境地区烟草专卖管理浅析

摘要:XX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外与缅甸相连,是云南省与外国相连的市区之一。作为一个在边境地区的市,烟草的专卖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于边境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XX市边境烟草专卖管理问题成了烟草专卖管理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烟草边境专卖管理问题以及对策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烟草问题方案建议

1.烟草专卖管理的内容 烟草专卖市场管理按照《烟草专卖条例》和其他有关烟草专卖法规政策的规定,烟草专卖市场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1烤烟又名晾(晒)烟的收购、复烤、分配及卷烟、雪茄烟的收购、调拨、批发业务,均由烟草公司及其委托单位经营,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上述业务。卷烟、雪茄烟的国内市场,统一由中国烟草总公司安排购销,XX市主要涉及卷烟。

1.2卷烟盘纸、过滤嘴、烟草专用机械,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分配、卷烟厂家不得自行购买,生产企业也不得自行销售。

1.3烤烟又名晾(晒)烟及卷烟、雪茄烟的流通环节,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凡经营烤烟,名晾(晒)烟收购、调拨及卷烟、雪茄烟调拨、批发、零售业务的企业和单位,都必须领取烟草专卖许可证。凡经营卷烟、雪茄烟零售业务的个体经商户,也必须领取烟草专卖许可证。

1.4烤烟又名名晾(晒)烟及卷烟、雪茄烟、必须凭烟草专卖局的准运证或证明,到运输部门办理托运手续。

1.5凡违反国家关于烟草专卖市场的法规、政策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将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经济和法律制栽。

2.XX边境烟草专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案件难查获

不法烟贩总是想方设法进行违反《烟草专卖法》的活动。这类案件在边境更显多而且复杂。

2.1.1伪装手段高明,在非法运输卷烟案件中,有用邮政车的,有用军车的,有用油罐车的,还有的将普通卡车经过特殊改装,贩运卷烟。

2.1.2作案组织严密,不法烟贩拉帮结伙,利用先进的运输和通讯工具,与专卖执法人员周旋。他们以小车或摩托车开道,一发现情况,立即通知货车绕道或返回。

2.1.3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XX市是一个多山多洼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不法烟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他们通过摩托车、自行车或肩挑手提等方式,肆无忌惮地从XX购进违禁卷烟,烟草专卖执法人员顾此失彼,查不胜查。

2.2案件难处理

由于烟草的执法力度不大和人们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烟草实行专卖管理认识不够,一些人特别是远离市区的人们对烟草专卖执法不理解,认为烟草行业是强买强卖,打掉了他们的饭碗,动辄聚众起哄、威胁、恐吓,甚至殴打专卖执法人员。他们还告到政府和纪委、人大,一些政府部门也错误地认为烟草专卖局的做法会影响他们的税收,于是出面干涉,弄得专卖执法举步维艰。

2.3市场难安排

按照烟草专卖法,经营户必须到当地烟草公司进货。但烟草公司必须遵守经营计划,这就产生了一个供求矛盾,直接影响烟草系统市场安排权的实现。要完成销售计划,就要打破这个局面,就必须加强专卖管理,腾出一部分市场来销售省产烟。

3.加强边境烟草专卖管理的对策

3.1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商业的最基本环节是零售,它直接与消费者见面,是商品市场占有率的决定性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抓住了零售商,就抓住了市场。烟草公司只有把握零售商的特点,认清楚边境双方竞争的形势,提高服务质量,把零售商团结在自己周围,才能使专卖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更有力地维护《烟草专卖法》[1]。

3.1.1加强两个网络建设。供销系统萎缩后,乡镇、农村卷烟批发业务又集中到县(区)公司,但由于交通、人手等原因,县(区)公司实际上难以担当这个重

任,致使广大乡镇、农村市场形成烟草专卖管理和卷烟经营的真空地带,一些个体烟贩乘虚而入,大搞四级、五级批发,成了乡镇卷烟市场的供货者。由于专卖力量难以深入和销售手段的滞后,仅靠行政手段根本无法动摇他们在乡镇卷烟市场的地位。要真正取消个体户的四级、五级批发,掌握经营垄断权,只有建设专卖和销售两个网络,由烟草公司派人到乡镇设立网点,负责卷烟经营和市场管理。

3.1.2坚持送货制。乡镇个体卷烟零售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的卷烟消费,但他们大都本小利微,且多是半农半商,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决定了他们经营的趋利性,只要有利可图,就会经营。个体烟贩瞅准这一特点,他们把非法购进的卷烟送至各个经营点,有的还实行售完付款的办法,吸引个体经营户销他们的烟。这些做法启迪我们:我们比个体烟贩具备更强的经济实力,我们可以配备送货车,专门派人对个体经营户送货,并使送货与专卖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既让经营户有利可图,又使个体烟贩无机可乘,从而逐步将个体烟贩挤出四级、五级批发,牢牢掌握卷烟经营的“三权”。

3.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良好的执法环境是使法律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必要条件。烟草专卖的执法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烟草专卖意识和遵守烟草专卖法的自觉性。

3.2.1加强烟草专卖法规宣传,提高人们的烟草专卖意识。不能指望不懂法的人来守法,也不能要求不懂得烟草专卖法的政府工作人员来支持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有必要普及烟草专卖法,把宣传教育和专卖执法结合起来,加强对卷烟市场的专卖管理,同时要使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确认识烟草专卖对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关系,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全市形成自觉维护烟草专卖制度的氛围。

3.2.2加强对经营重点品牌的宣传扩销,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销售环境。任何一种卷烟被烟民接受都要经过“知名—试吸—适合—接受”的过程,这就必须进行宣传。而个体经营者是既不具备这种能力也不愿尽这个义务的,他们往往随行就市,根据市场行情来确定经营品牌。倘若烟草公司所提供的货源无利可图,他们自然宁愿从烟贩手中进货或放弃卷烟经营权。因此,加强经营重点品牌的宣传扩销,使自己所经营的卷烟适销对路,是烟草行业掌握专卖管理主动权的关键

[1]。

3.3坚持内管外打,整顿市场秩序

当然,无论烟草行业如何宣传,如何搞好服务,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人总还是会想方设法去违反烟草专卖法,从中渔利。维护烟草专卖制度,还得靠严格的执法,要牢牢掌握“三权”,就必须狠狠打击无证经营、无证运输,狠狠打击制售假冒卷烟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

3.3.1要坚决堵住违禁卷烟的货源。在遵守治理公路“三乱”规定的前提下,广泛收集举报线索,尽量使举报准确,做到既不放过一起非法运输案件,又不损害群众的合法权益。专卖执法人员不仅要密切关注大宗卷烟非法运输案件,使非法烟贩无机可乘,更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市场检查上,使得违禁卷烟无法在市场销售[2]。

3.3.2要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假冒卷烟不仅造成国家财产损失,还危害烟民身体健康,必须下大力气查处,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3.3.3要管好内部。种种违反烟草专卖法的行为,虽然都发生在外部,实际上也与行业内部有关。系统内有些人目光短浅,不顾大局,违反规定大量计划外购进卷烟;有些人为了私利甚至购进本地不适销的卷烟;有些人为系统外人员提供工作证、介绍信和合同、听任他们去进烟。然后里应外合,扰乱本地市场,致使烟草专卖执法难以开展。内部管不好,外部就管不了。所幸国家局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制定了《关于强化烟草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的若干规定》,这必将对加强内部专卖管理,加强边境专卖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2]。

4.对XX边境烟草专卖管理提几点建议

4.1建议市政府专题向省家烟草专卖局报告,商请海关总署研究解决,同时,加强海关与烟草专卖局在烟草的过境运输转关业务信息的沟通联系。争取XX边境缅甸相互间在烟草专卖品的过境转关业务的前置审核政策[3]。

4.2在XX市停止对境外烟机、涉烟原辅材料出口的基础上,专题报请省烟草专卖局停止国内其他省烟草进出口公司向缅甸出口烟机及涉烟原辅材料。

4.3除正常的大贸烟叶出口外,坚决停止其他一切形式的烟叶及烟叶副产品的出口。

4.4建立我国国内人员在境外烟厂的主要股东、技术骨干、管理人员黑名单,对重点人员实施监控,对黑名单上违法的主要人员限制出境,及时打击。

4.5边境各县特别是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制定堵截边境交通通道,加强边境通道沿线的检查、稽查工作方案,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有效遏制烟草走私、贩假活动。

5.结束语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边境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制售假烟、走私卷烟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网络化、集团性、大规模的卷烟制假售假问题越来越突出,制售假烟、走私卷烟已形成一条龙的产、供销网络,反侦查、抗打击的能力在增强;随着国家禁毒、禁赌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境外制假售假,走私到国内的情况有扩大蔓延的趋势;省外假冒卷烟、走私烟流入XX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各级政府和相关执法部门应当按照省委政法委孟书记批示的“对XX境外涉烟犯罪要见微知著,抓早抓小,防止坐大成势,冲击国内烟草市场”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心协力,争取边境地区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萍乡市烟草专卖局,徐祝桥 高友根著《中国烟草》1997年第10期1997-10-01

【2】 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模式探讨

【3】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第三篇:关于在中国聘用外国人的法律问题

关于在中国聘用外国人的法律问题

这个问题了解的人应该比较少,我们特地整理了一下这些资料。来源:JobLeadChina

外籍人才的聘用手续详解

很多没有聘用过外籍员工的企业人力资源,在招聘外籍员工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办理外籍人才的聘用手续,才能保证能够合法的招聘外籍人才。现将北京市聘用外籍人才的步骤和所需材料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外籍人才在境外还未入境的步骤一:体检

当企业与外籍人才达成了聘用意向,开始办理聘用手续时首先需要办理体检。

1、体检医院:国外公立医院或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2、法定体检项目:检查项目包括常规的临床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临床医学检查项目:内科、外科、眼科、X线检查、心电图。实验室检查项目:艾滋病抗体、性病(梅毒)。步骤二:申请就业许可证

1、办事机构: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2、办公地址:宣武区永内西街5号中国北京劳动力市场一楼大厅

3、所需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公司章程复印件、批准证书(外资企业)、合资合同(合资、合作企业)的复印件;

2)、聘用外国人书面申请报告(详细说明聘用原因、职务、用人单位盖章); 3)、企业聘用外国人的聘用意向,副总经理以上职位带董事会决议;

4)、外国人的中文简历和任职资格证明(学历证书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复印件)及护照复印件(需大学本科学历及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5)、医疗机构近期出具的外国人的健康状况证明(复印件);

6)、外国人就业申请表(在申办单位处盖章)一份,近期二寸证件照片一张贴表上; 7)、内资公司聘用外籍人员需带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8)、单位介绍信、经办人身份证原件。步骤三:办理工作邀请函:

1、办事机构:北京市商务局贸发处

2、办公地址:朝内大街190号市商务局一层服务大厅11窗口

3、办事要求:

1)、申请完就业许可证后,先到商务局网上申报;

2)、获得准许后到商务局领取《被授权单位签证通知表》(工作邀请函)。步骤四:申请工作签证

1、办事机构:中国驻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使领馆

2、所需材料: 1)、工作邀请函; 2)、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3)、其它材料请咨询各个使领馆; 步骤五:办理就业证登记

1、办事机构: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2、办公地址:宣武区永内西街5号中国北京劳动力市场一楼大厅

3、所需材料:

1)、外国人就业许可证(正本); 2)、《健康证明》原件;

3)、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4)、有效护照正本及复印件,有效签证(即Z签证)复印件;

5)、外国人就业登记表(在申办单位处盖章)一份,近期二寸证件照片二张; 6)、经办人身份证、单位介绍信。步骤六:办理居留证

1、办事机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

2、办公地址: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3号

3、所需材料:

1)、《就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本人有效护照和签证原件; 3)、住宿地派出所开具的住宿证明;

4)、《外国人签证、居留许可申请表》一张,并加盖单位公章; 5)、粘贴一张近期两寸半身正面淡蓝色免冠照片; 6)、《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7)、《健康证明》原件;

8)、企业的批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二、已持临时签证入境的副总经理以上人员步骤一:体检

当企业与外籍人才达成了聘用意向,开始办理聘用手续时首先需要办理体检。

1、体检医院:国外公立医院或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2、法定体检项目:检查项目包括常规的临床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临床医学检查项目:内科、外科、眼科、X线检查、心电图。实验室检查项目:艾滋病抗体、性病(梅毒)。步骤二:申请就业许可证

1、办事机构: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2、办公地址:宣武区永内西街5号中国北京劳动力市场一楼大厅

3、所需材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公司章程复印件、批准证书(外资企业)、合资合同(合资、合作企业)的复印件;

2)、聘用外国人书面申请报告(详细说明聘用原因、职务、用人单位盖章); 3)、企业聘用外国人的聘用意向,副总经理以上职位带董事会决议;

4)、外国人的中文简历和任职资格证明(学历证书或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复印件)及护照复印件(需大学本科学历及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5)、医疗机构近期出具的外国人的健康状况证明(复印件);

6)、外国人就业申请表(在申办单位处盖章)一份,近期二寸证件照片一张贴表上; 7)、内资公司聘用外籍人员需带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 8)、单位介绍信、经办人身份证原件。步骤三:签证改签

1、办事机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

2、办公地址: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3号

3、所需材料:

1)、就业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本人护照原件;

3)、住宿地派出所开具的住宿证明;

4)、《外国人签证、居留许可申请表》一张,并加盖单位公章,粘贴一张近期两寸半身正面淡蓝色免冠照片;

5)、《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6)、《健康证明》原件; 7)、企业同意办理的公函、聘书。步骤四:办理就业证登记

1、办事机构: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2、办公地址:宣武区永内西街5号中国北京劳动力市场一楼大厅

3、所需材料:

1)、外国人就业许可证(正本); 2)、《健康证明》原件;

3)、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4)、有效护照正本及复印件,有效签证(即Z签证)复印件;

5)、外国人就业登记表(在申办单位处盖章)一份,近期二寸证件照片二张; 6)、经办人身份证、单位介绍信。步骤五:办理居留证

1、办事机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

2、办公地址: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3号

3、所需材料:

1)、《就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本人有效护照和签证原件; 3)、住宿地派出所开具的住宿证明;

4)、《外国人签证、居留许可申请表》一张,并加盖单位公章; 5)、粘贴一张近期两寸半身正面淡蓝色免冠照片; 6)、《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7)、《健康证明》原件;

8)、企业的批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资料来源:JobLeadChina

招聘外国人,招聘老外,外籍人才,招聘外籍人才,外籍人才求职,招聘外教,国际人才,上海外国人,北京外国人,深圳外国人,广州外国人,外国人就业,外籍人才招聘网站,外国人找工作

Job Lead China,Job lead,find Job in China,Working in China,Life in China,Living in China,Work Visa in China,find job in Shenzhen, find job in shanghai, find job in beijing, find job in china, find job in Guangzhou, find job in nanjing, find job in Sichuan, find job in hangzhou, find job in Guangxi, find jon in Chengdu, hired foreigners, hired foreigner, hired American,jobs in China

JobLeadChina 是一家专业的外籍人才招聘平台。企业能快速通过平台,发布、更新招聘信息,与求职者直接沟通。同时,平台上所有发布职位企业均是通过认证企业,大大提高外籍人才就业安全性。JobLeadChina is a recruitment platform in connecting job opportunities in China with foreign talents.Through JobLeadChina, enterprises can post jobs, evaluate resumes, communicate with candidates directly.All things become easy

第四篇:实习生管理与相关法律问题

实习生管理与相关法律问题

特邀主持:马增康

嘉宾:唐毅上海唐毅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市劳动保障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特邀嘉宾:戴建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策法规处处长

主持人: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学生实习的高峰期,不少企业的用工中包含学生实习的形式,但具体应如何规范实习单位与实习生或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关法律又是怎样规定的,对此,不少企业存在疑惑。在本期《专家说法》栏目中,我们特别邀请到了戴建平处长与上海唐毅律师事务所唐毅主任一起来探讨对于学生实习的管理以及相关法律问题,以防范实习单位的相关法律风险。

一、实习生是否与实习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主持人: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是否建立劳动关系,直接决定了单位是否需要为其办理用工登记、缴纳社会保险、签订书面合同以及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因此,用人单位都较为关心这个问题。

唐毅:近日,有一家用人单位向我咨询说他们公司按照对毕业生就业实习的管理惯例,招用了一位于2010年7月毕业但一直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小刘。小刘于2011年3月开始在该企业下属的多个营业部实习,以熟悉企业情况。实习期间,双方未签订书面协议,小刘做五休二,每天工作8小时,公司向其发放每天40元的实习补助。实习2个月后,该公司认为小刘表现不错,便与其签订了自2011年5月1日起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月工资为3000元。现小刘向公司提出要求按照3000元的标准补发先前实习期的工资。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需要补发工资,首先要判断双方在2011年3月时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

戴建平:不错,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2个月的实习期间双方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我们认为,在2010年7月时,小刘已经大学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其自2011年3月到该公司工作,此时的小刘已符合了我国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主体资格要求,同时,小刘受该公司的劳动管理,从事该公司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并且,小刘提供的劳动是该公司业务的组成部分。

唐毅: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自2011年3月起,双方已建立劳动关系,该2个月不能计算为实习期间,应视为就业。但在这2个月期间,双方未就月工资标准进行约定,则我们倾向于认为该公司应按不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补足支付小刘这2个月的工资。

戴建平:大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培训性质的实习,不能算是一种用工行为,实习生与公司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公司没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一些公司愿意提供给实习生一定的劳动报酬,但这不能看作工资,而实习生从公司拿到的只是一种生活补助或补贴。

而实习生一旦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其身份就由学生转化为社会上的一名普通劳动者,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在这种情形下,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就会形成法律上的劳动关系,所发放的劳动报酬就属于工资性质。

二、实习生管理的法律规定

主持人:我认同二位的观点。那请问2位嘉宾,在我国现行政策法规中,对于实习生的劳动关系管理,有没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戴建平:我国为了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在2009年4月2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委共同制定了《“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决定自2009年至2011年,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该《计划》中规定:“见习之前,要指导见习单位和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见习协议,明确见习期限、岗位职责、见习待遇、见习计划安排,以及见习单位和见习人员的权利义务……见习期满,见习单位应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证明,作为用人单位招聘选用的依据之一。高校毕业生在同一单位见习时间一般为3-12个月。见习期间或期满后被见习单位正式录用的,单位应及时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见习时间可作为工龄计算。”

主持人:根据该《计划》的内容,我可否理解为,在该《计划》规定的情形下,对于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企业在见习期后决定录用的,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建立劳动关系;而在此之前的见习期内,双方尚未建立劳动关系?

唐毅:的确,根据该《计划》,高校毕业生在上述见习期间内与见习单位并未建立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项下的劳动关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任何一个用人单位均能成为以上所说的“见习单位”。

戴建平:根据该《计划》的规定,相关政府部门将确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基地,统一挂牌,统一管理。确定见习单位,有以下严格的要求:

1.见习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管理规范,能够持续提供一定数量的见习岗位。优先吸纳规模较大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见习单位;

2.见习单位的行业分布,应优先考虑当地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同时尽可能吸纳不同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参加,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不同需求;

3.见习单位提供的见习岗位,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和业务内容,以确保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

4.见习单位应明确每所能提供的见习岗位数量、岗位职责、岗位要求和见习时间等有关内容;

5.见习单位应能够为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提供部分基本生活补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唐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见习期间虽未建立劳动关系,但只要见习单位在见习期满后正式录用了见习大学生,则其先前的见习时间可作为工龄计算。为避免纠纷,企业日后在计算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的连续工作年限、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医疗期等的时候,可将见习时间纳入该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三、培训型实习与勤工助学是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主持人: 除了我们以上所谈及的高校毕业生以外,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职校生与技

校生。据我所知,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的学生要到生产服务一线参加顶岗实习。请问,这一类的实习,实习生与实习单位是否建立劳动关系?

唐毅:您这里所说的实习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培训型实习。中等职业学校的三年级学生通过这样的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技术能力,这是一种教学的延伸,不能视为就业,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并未建立劳动关系。

戴建平:还有一种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不能视为就业的实习情形,即勤工助学的情形。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的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事实上,在校生的人事档案由学校保管,此时,学生亦无法办出劳动手册,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客观上亦无法正式招用在校生。在勤工助学型实习中,实习单位与在校生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双方建立的是一种劳务关系,权利义务由民事法律调整。

四、实习单位如何与实习生确定工作时间与薪酬?

主持人:如何确定实习生的工作时间与薪酬,是实习单位不可避免的两个重要问题,对此,法律是否有相关规定?譬如,实习生的薪酬是否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等?

唐毅:实习生的工作时间与薪酬如何确定,应看双方建立的是何种法律关系。根据前面我们所谈及的,如果双方建立的是标准的劳动关系的话,则企业应执行我国现有的工时制度及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

但如果双方建立的并非是劳动关系,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

戴建平:关于薪酬,如果双方建立的并非劳动关系,则不适用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提请用人单位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实习单位应向实习学生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扣发或拖欠学生的实习报酬。因此,倘若企业支付的实习报酬明显过低,则可能违反上述合理性原则。

主持人:我们了解了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习的工作时间与薪酬的规定,那么请问高等学校学生实习是否与上述规定相同呢?

唐毅:就上海地区而言,若高校实习学生能独立顶岗工作,并创造价值的,那么接受实习单位应给予适当的津贴。至于津贴多少以及工作时间,目前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我们建议企业参照以上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的相关原则与标准执行。

五、实习生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主持人:不少企业都问及倘若实习生发生“工伤”应如何处理,我想这也是企业在招用实习生时会面临的最大的法律风险之一,企业应如何合法规避这一块的法律风险?

唐毅:同样的,根据以上第一点中所谈及的实习生是否与实习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问题,就像小刘的案例,如果与企业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则企业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发生工伤后,由工伤保险基金与企业依法给予劳动者工伤保险待遇。如果企业未为劳动者缴费、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发生工伤的,则企业需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全部自费向员工支付。

戴建平:倘若双方建立的并非劳动关系,譬如以上我们谈及《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实习期间,实习生在工作中发生了意外伤害怎么办的问题,政府已为我们的见习单位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挑选见习单位时,政府要求“见习单位应能够为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买该保险后,实习生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则由相应的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唐毅:此外,关于职校生与技校生的“工伤”处理,根据《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0〕8号)的规定,其中,被保险人为全国范围内由国家或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保险标的为学生在实习实训全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依法应由校方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因此,建议我们的用人单位与学校签署的协议中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核查学校为该些实习生缴纳保险的凭证。

——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第五篇:德国外国人管理及劳工政策

德国外国人管理及劳工政策

一、出入境及居留管理规定

(一)出入境签证

根据德国《外国人法》的规定,除欧盟成员国及与德国有免签协议国家公民外,所有入境德国的外国公民均须持有有效入境签证。其中,到德国从事商务活动,且在德停留时间不超过三个月者,可直接向其所在国之德国使领馆申请商务签证;到德国投资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并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或到德国工作的外国人,亦须持有相应的有效入境签证。此类签证须经外国人管理局批准,德国使领馆方可发放。入境后须在签证有效期内办理正式居留许可。

(二)居留许可的种类及条件

原则上,德国的居留许可分为四种,即:居留许可、居留权、居留准予和居留权限。

1、居留许可,又分有期限居留许可和无期限居留许可。

居留许可允许外国人进行无特定目的的居留,在德国设立公司和分支机构或代表处的外国人可得到此类居留许可。这种居留许可一般入境后先延长一年,再两年一延,或一年一延,满五年时,符合条件者,可得到无期限居留许可。

延长为无期限居留许可的前提是:

1)5年以上的(有期限)居留许可;

2)拥有特别的工作许可(受雇者)或

3)拥有其他允许其从事持久工作所需的许可;

4)本人及与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拥有足够的居住面积;

5)其生活费用通过自己的职业或本人财产及家庭成员资金得到保障;

6)能够进行简单的德语口语交流;

7)不存在被驱逐出境的理由。

根据外国人法,外国人管理局可对一定的职业、行业和外国人群设立限制,确定居留的种类和有效期,限制或不予签发无期限居留许可。

2、居留权

居留权无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不附带附加条件和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外国人即可获得居留权,并可申请入籍:

1)拥有居留许可8年以上,或拥有无期限居留许可3年;

2)至少缴纳了60个月的社保金;

3)最近三年未因蓄意犯罪被判6个月以上监禁或相应的罚款及更高的处罚;

4)满足无期限居留许可的2-7条的条件。

3、居留准予

如果外国人的居留只是为了某个特定的、本质上说是以临时居留为目的的,则签发居留准予。居留准予的期限根据其居留目的决定,一次最长为两年;如果该居留目的还未、且可能在适当时间内达到,居留准予可再延长,每次最多两年。

此类居留许可一般签发给赴德工作、留学及在德国境内领取养老金的并在德国境内有家庭联系的外国人。这种居留许可上一般都注明雇主或工作的企业名称,不能轻易改变,且不论多少年,都不可变更为无期限居留许可。

4、居留权限

此类居留许可是针对那些因人权或紧急人道原因或为了德国的利益获准入境或在德国境内居住的外国人。

(三)居留许可的终止及有限制地继续有效

1、居留许可的终止

下述情况可导致取消或终止居留许可:

1)被驱逐出境;

2)由于非临时原因离境;

3)居留许可期满;

4)离境(无论何种居留许可),且未在6个月内或外国人事务局规定的期限内再次入境德国。

2、居留许可有限制地继续有效

1)获居留许可的外国人若临时离境,且在外逗留时间超过6个月,可事先向外国人事务局或及时向德国使领馆报告,外国人事务局通常将予以宽限。此种情况下,该外国人在申请无期限居留许可及居留权时,这段时间只按6个月计算在德居留时间。

2)实际操作中,因在德国境外逗留超过6个月或外国人事务局规定的在外停留期限而终止的居留许可,可经一定程序申请恢复。但上述行为对以后居留许可的延长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如何申请居留许可

1、法人居留许可

指外国在德企业法人及办事机构代表在德之居留许可。此类居留许可一般先向所在国的德国使领馆申请,转由拟居留地的外国人管理局批准,德国使领馆据此发放三个月的D类入境签证。

1)申请入境签证

申请此类居留签证须提供以下材料:长期签证申请表格、有效护照及照片、在德成立公司证明(商业注册)及邀请、至少三个月德国健康保险证明等,如果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还须提供母公司营业执照公证件、授权书公证件等。

申请此类签证的时间大约需要3-6个月。如果将在德成立公司或代表处的有关事宜提前办妥,则可大大缩短签证办理时间。

2)办理居留许可及延长

抵达德国后须到外国人管理局办理居留许可手续,取得正式居留许可。办理居留许可时一般须提供以下材料:申请表、护照及照片、企业注册证明、户口登记证明、健康保险证明等。

申请居留许可延长须提供以下材料:申请表、护照及照片、企业注册证明、企业损益表、缴税证明、健康保险证明等。

一般情况下,满5年时,如果公司仍正常运作,可申请无期限居留许可。住满8年或取得无期限居留许可3年后可获居留权。配偶及子女亦可相应办理居留许可和居留权。

德国各州为吸引外国公司和自然人来德投资,都在签证及居留许可方面提供方便,不同的州或同一州不同城市,做法多少有些不同,如有的地方直接给予投资者或管理者2年的居留许可。

2、劳工居留许可

外籍劳工通常是在与雇主订有工作合同并经劳工局批准的情况下才可获得居留许可或居留准予。劳工居留许可或居留准予一般一年一延。

二、外籍劳工政策

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劳动力严重匮乏。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德国从土耳其、意大利及前南等国引进了200多万外籍工人。70年代后期,德国开始限制外籍劳工输入。1990年德国统一后,德国失业人口急剧增加,德国政府对外籍劳工的进入更加以严格限制。但随着就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德政府也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外籍劳工政策。

(一)输入外籍劳工的原则

德社会法第三部-《就业促进法》对输入外籍劳工的原则作了明确规定,即:

确保德国人及与德国人有同等就业权利的外国人有优先的就业机会,防止输入劳工对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就业结构、区域及行业产生不良影响;雇主须优先聘用德国人及具有同等就业权利的外国人;如果德国人或法律上与德国人具有同等就业权利的外国人不能从事该工作,且雇主在一定期限内确实未能在本国聘到合适人员,可输入外籍劳工;对于经过劳工局提供的培训后,德国人及与其有同等就业权利的外国人可以从事的工作,则应提供给上述人等;严禁黑工。

(二)具体措施

雇主须向劳工局登记有关的人员需求;输入的外籍劳工的薪金待遇不得低于德国同等职业或职位薪金数;输入的劳工只准按照雇佣合约直接受雇于雇主,不得随意更换雇主,该合约须受德国有关劳动法律法规规管;完成雇佣合约后,输入劳工一般须返回原居留地;雇主如被发现违反劳动法及劳工政策会被检控,一经证实,雇主将受到制裁,并取消其输入劳工资格。

(三)劳工许可种类

1、工作许可

1)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外籍劳工工作许可发放条例》,外国人只有持有德国劳工局的工作许可才可在德国工作,但欧盟成员国公民、拥有无期限居留许可或居留权的外国人及根据国家间协议、有关法律规定可以在德国工作的外国人不需办理劳工许可;外国投资的企业法人,包括子公司、独立或非独立机构(办事机构)负责人等,亦不需办理工作许可。

2)工作许可须在就业之前申请取得。雇主雇佣需要工作许可的外籍劳工时,须与该外国劳工明确薪酬、工作时间及其他工作条件。外籍劳工的工作条件不得低于同等的德国人。

3)工作许可可加以期限、企业、职业、行业或区域的限制,一般一年延长一次,五年后可申请获得工作权。

4)原则上,一个外国人首先要有合法的居留,才能申请工作许可。实践中,外籍劳工一般是先获得工作许可准予,才可能获得劳工签证和居留许可。劳工签证须向所在国德国使领馆申请,使领馆转德国外国人管理局,后者征询劳工局及行业协会意见后作出给予或拒绝签证的决定。

2、工作权

1)工作权的发放条件:拥有居留许可或居留权;在德国合法就业5年并履行社会保险义务或6年来未间断在德国居留;工作条件不低于同等的德国人。对于个别人群可依法作例外处理。

2)如法律未有另行规定,工作权无期限、企业、职业和区域限制。

(四)例外法规

1、《停止招募外籍劳工的例外安排条例》

尽管德国对外籍劳工的进入实施严格限制,但根据法律规定,联邦劳工部门有权通过法规对外籍劳工许可的发放做例外处理。因此随着就业结构的不断变化,针对1973年颁布的《停止招募外籍劳工条例》,德劳工部制定了《停止招募外籍劳工的例外安排条例》,并多次修订。《例外安排条例》最新版本于1998年9月颁布,2002年进行过修订和补充。该条例与《外籍劳工工作许可发放条例》等相关的劳工法规均列为社会法Ⅲ-《就业促进法》的附件。

《停止招募外籍劳工的例外安排条例》的主要内容如下:

1)有时间限制的外籍劳工工作许可例外安排

德劳工部门可在《就业促进法》的原则基础上酌情发放外籍劳工工作许可。《条例》详细列明了外籍劳工工作许可的发放条件,对工作许可期限亦明确加以限制,如:

A、受聘于德国公司境外企业的外籍员工到德**公司临时性实习、培训进修,或与德国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外国人到德企业临时性实习、学习等,可获1至1.5年工作许可;

B、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可根据国家间协议、协会间或公共机构间协议到德国企业或协会进行2年以培训进修为目的的实习工作;

C、符合条件的风味厨师应聘到德国相应的风味餐馆工作,最多可获3年工作许可。我输德厨师即属此种情况;

D、跨国公司派遣到该公司在德国的公司或工厂工作的专业人员,最多可获2至3年工作许可;

E、应聘到德国学校教授本国语言的教师可获最长5年的工作许可。

F、已在德国工作过的外国人须在离境若干时间后方可再次获得工作许可,通常采用前次居留时间与离境时间相当原则。一般情况下,在德国工作2年以上的外籍劳工,须在离境3年后方可再次申请工作许可。

2)未明确限制工作许可期限的例外安排,如:

A、科研人员、有特别技能的专业人员,从事有利于德国公共利益的就业,或根据WTO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规定允许的就业;

B、在德外国企业从其本国招聘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艺术家、杂技演员及其辅助人员、摄影模特、时装模特等工作许可的期限未予明确限制。

3)特别例外安排

A、德劳工部门可根据国家间协议酌情发放《例外安排条例》中未有列明的外籍劳工就业许可及工作期限。

B、各州劳工局也可根据本地的公共利益或劳动力市场情况决定引进《例外安排条例》中未列明的外籍劳工。

通过《停止招募外籍劳工的例外安排条例》和国家间协议特别安排等,德国每年从东欧及其他欧洲国家引进许多紧缺的、限制工作期限的劳工,包括农业季节工、建筑工人、护士及护理人员、餐饮业服务人员等。“IT绿卡计划”是“例外安排”的典型案例。

2、德国绿卡计划

90年代中期起,德国严格限制外籍劳工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日趋严重,各界纷纷要求开放高级外籍劳务市场。2000年2月,德国总理施罗德宣布放开IT专业外籍高级人才进入限制,允许从非欧盟国家引进德国本土紧缺的人才,按美国模式发放绿卡。2000年7月德劳工部颁布《IT专业外籍高级人才工作许可发放条例》,8月1日绿卡计划正式实施。

德绿卡计划的内容:2000年8月起三年内,允许从非欧盟国家引进2万名IT专业人才;申请者须持有高等院校IT专业毕业证书,若无证书,但雇主为其出具年薪不低于51000欧元的证明亦属此例;劳工局应在收到申请一周内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引进的IT专业人才可一次性获得最多5年的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注:居留准予),在此期间,可自由更换雇主。配偶可同行,并可于两年后获得工作许可。绿卡规定同样适用于在德留学的非欧盟留学生。

绿卡计划第一阶段原定于2003年7月31日结束,现延长至2004年12月31日。延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德政府认为绿卡计划收到良好的成效,而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仍不断增加。绿卡计划实施的3年间,德国共引进约15000名IT专业高级外籍人才;二是计划于2003年1月生效的《移民法》因表决程序违宪而搁浅,导致与绿卡计划相关的更为宽松的规定不能及时衔接和实施。

3、《移民法》-移民及劳工政策的调整

1)《移民法》出台的背景

目前德国有730 多万外籍人口,约占德国总人口的9%。随着德国人口负增长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市场上专业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压力。此外,欧盟东扩及WTO服务贸易自由化都将给德国现行的劳工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而德国现行的《外国人法》已不适应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修改外国人法,放宽移民限制,成为当务之急。受2000年开始实施的“绿卡计划”的鼓舞,在德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德国第一部《移民法》于2002年3月分别获得德联邦议院和参议院讨论通过。但因反对党联盟党反对放宽移民限制,抵制《移民法》,以参议院表决程序违宪为由诉至联邦宪法法院,使《移民法》未能于原定的2003年1月1日生效。

德第一部《移民法》被认为是影响德国未来的一部法典,“体现了德国人道主义责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德《移民法》未能按时生效,但《移民法》(草案)的出台标志着德国终于承认自己是个移民国家。此间专家认为,经过讨价还价,各方最终将达成一致。德《移民法》可望于2004年面世。

2)《移民法》(草案)有关外国人居留和工作的规定

德政府提交的《移民法》(草案)根据德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现状并考虑各方利益,对现行的《外国人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对居留许可、工作移民、难民、移民离境义务、家庭团聚、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及成立联邦移民局等问题做出了一些新的规定,特别放宽了涉及雇佣外籍劳工及吸收与引进市场紧缺的外籍专业人才的有关规定,同时强调国内劳动力享有就业优先权。

《移民法》(草案)关于外籍劳工的主要内容:

A、将现行《外国人法》中规定的外国人在德居留许可的种类简化为两种,即(有限期)居留许可和(无限期)定居许可;

B、实行累计积分办法,根据申请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决定是否发给外国人居留许可及发给何种居留许可;

C、外国高级专业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如“绿卡计划”中的IT专业人才,来德国工作不受居留期限的限制,可直接取得定居许可;所有德国人才不足的领域都可招募外国人;

D、外国留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后可申请在德工作许可并可取得定居许可。留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的居留许可为1年;

E、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劳动力市场需要,从国外招募普通劳动力;

F、在德国投资设立公司及从事自主职业的外国人可获得3年居留许可。3年后,如果能成功继续所从事的事业,并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可获得定居许可。

但是,《移民法》(草案)对上述各项规定均列明了相应的需要满足的条件。

3)《移民法》(草案)共分15章,包括外国人居留法、欧盟公民自由迁徙法及对难民法、国籍法、就业促进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部分。有关《移民法》(草案)的详细内容可查阅德内政部网站:www.bmi.bund.de。

三、中资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1、为节省签证时间,可先行办妥在德国的公司和办事机构的各项手续,各地的经济促进公司可在成立公司、办事机构及申请居留签证或工作许可时提供帮助。

2、入境后,应马上办理租房,并于入住1周内到居住地辖区内的户口登记处办理户口登记手续。迁出辖区时,亦须于1周内办理户口注销手续。每次搬迁都须办理相应手续。如果入境后变更居留地点,亦须及时向外国人管理局报告。

3、获得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其所从事的职业不得超出居留和工作许可的范围。这同样适用于从事被许可的自主职业,包括外国企业、办事机构法人或管理人员。居留许可延长时,如果外国人管理局认为,其发放前提已不存在或该外国人未经许可改变了居留目的,对延期申请可予拒绝。

4、原则上,企业经营状况不影响居留许可的延长。但根据外国人法,如果外国人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本人的财产或其他本人的资金等,维持自己的生活及支付足够的医疗保险费用,则居留许可延长一般会被拒绝。因此,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居留许可的延长。

5、获得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应遵守德国法律,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和支付社会保险。同时,可享受德国的相关福利,如免费教育,儿童金、抚育费等;获得无期限居留许可及居留权的外国人可享受与德国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和权利,包括领取社会救济金和失业金,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对于不以德国为居留地、但因商务活动需经常出入德国的外国人,可凭相应的邀请在德国使领馆申办1年期多次出入境(申根)签证。此类签证每半年最多可在德国逗留3个月(90天)。

下载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境地区外国人管理的法律问题[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外国人管理问题探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扩大和加速了与全球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入出我国国境的外国人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同时,在我国长期居留和定居的外国人口也......

    广东省外国人管理服务暂行规定

    广东省外国人管理服务暂行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55号 《广东省外国人管理服务暂行规定》已经2011年1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

    中越边境地区项目实施方案

    绿春县中越边境地区三年综合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5-2017年) 为贯彻落实《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反映问题责任分解的通知》(红政发〔2014〕61......

    浅谈边境地区初中生思想素质教育[范文模版]

    浅谈边境地区初中生思想素质教育 浅谈边境地区初中生思想素质教育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是激励性的教育,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边境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关于在边境地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在边境地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大兴安岭边防支队 张志坚 王长伟) 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公安边防部队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现结合在边境地......

    浅议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的主要法律问题

    浅议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的主要法律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如何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剖析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

    股权委托管理的法律问题

    股权委托管理的法律问题 摘要:股权委托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有股转让的限制,成为资产重组中的一个创新之举,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当事人双方是根据《民......

    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

    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边境和海洋事务管理,促进边境沿海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进一步规范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