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沧两规终期评估报告(6.23正稿)
临市妇儿工委字„2011‟3号
临沧市实施2001年—2010年云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各县(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市直各成员单位: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云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1‟28号)及《云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云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云妇工委发[2011]2号)和全省“两纲、两规”终期统计监测评估工作会议等精神。结合临沧实施2001年—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的工作实际,编制了《临沧市实施2001年—2010年云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 期评估报告》,报告已送临沧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同意上报省妇儿工委办公室。
临沧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0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主题词: 妇儿工委
发展规划
终期评估
报告 报: 省妇儿工委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送: 县(区)妇儿工委 市直成员单位 临沧市妇儿工委办公室 2011年5月17日印发 校对:胡永林(共印13份)
临沧市实施2001年—2010年云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二○一一年五月七日
评估报告摘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推进我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确保“两纲”目标的实现。全市妇女儿童工作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关心支持帮助下,始终坚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为了如期实现我市“两个计划”目标任务。2010年2月,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妇儿工委办公室提出《请求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计划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的建议》的意见,引起了市委、人大、政府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高度关注。2010年4月22日,召开全市人大常委会二届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妇女儿童发展计划实施情况报告,临沧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马迎春同志就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始终坚持把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列入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作为推动临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谋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妇女的政治地位和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妇女儿童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维权机制不断健全,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的43个可量化指标中,36项以达到目标要求,形成了全社会自觉尊重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市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评估主报告
一、临沧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截止2010年底末,全市总人口243.18万人,其中女性115.5万人,占47.5%;0-4岁人口20.1万人,其中女性9.8万人;0-17岁人口77.0万人,其中女性38.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3元,比上年增长26.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7元,比上年增加10.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279元,比上年增加20.11%。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妇女儿童事业全面进步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评估的方法及工作过程
整个评估工作由市妇儿工委组织、领导和协调。各成员单位做到有分管领导负责,组织精干力量,认真履行职责,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2011年4月25日,市妇儿工委对《两纲》末达标项目,召开责任单位专题会议,分领域对两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要求各《两纲》指标实施责任单位对末达标的指标项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推动指标落实。真实、客观、科学地反映了10年来我市的妇女儿童发展工作中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对妇女的经济、决策管理、教育、健康以及儿童的教育、健康、法律保护等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三、评估主要结果
临沧市妇女儿童发展计划(2001---2010)共设9大目标,其中妇女发展计划5大目标,儿童发展计划4大目标;共设指标50 大项,其中妇女发展计划33项,儿童发展计划17项; 可量化指标20大项, 其中妇女发展计划13项,儿童发展计划7项;非量化指标30大项,其中妇女发展计划20项,儿童发展计划10项。
临沧市妇儿工委办根据省政府办公厅云政办发[2011]28号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云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和云妇儿工委发[2011]2文件《云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关于做好2001—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云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精神,结合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定量指标数据表54项中,临沧涉及43项;云南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定量指标数据表50中,临沧涉及50项。
四、临沧市实施两个规划情况评估
(一)实施两个规划组织领导情况评估
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始终把推动“两个计划”的实施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统一部署、采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权益和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权进一步得到保障和落实,妇女儿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有了新提高。主要表现在:妇女经济地位和就业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保障力度加大,贫困人口中妇女儿童逐步减少;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 理的群体不断加大,参政议政能力增强;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男女受教育程度差距缩小;保障妇女儿童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加大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对妇女儿童的危害;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打击侵害和损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行为,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等观念逐步深入,全社会逐步形成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良好氛围。
对“两个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既是推动“两个计划”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两个计划”实施过程的必要环节。为认真做好“两个计划”的中期评估工作,根据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工作要求,去年12月份,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召开了全市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对我市“两个计划”的终期评估进安排部署。整个终期评估,主要围绕临沧“两个计划”中的10个领域,实事求是、动态地反映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的达标状况,总结经验、分析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修订“计划”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实施“两个计划”的工作力度,为如期完成“两个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临沧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两个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1、妇女就业状况改善,社会保障力度加大
面对劳动力资源大量增加及经济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压力,全市积极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在招聘录用过程中,坚持男女平等就业的原则,落实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内外项目支持,开展妇女,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地进行劳务输出,努力提高妇女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少数民族妇女就业,全社会妇女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全社会从业女性61.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4.3%。女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就业结构逐步改善。2010年在全市实施了“贷免扶补”项目,为拓展妇女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妇女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中享有与男性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妇女参保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对妇女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就业人员中,女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8万人,比2000年增加1.45万人,增长1.14倍;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92万人,比2000年增加5.02万人,增长1.02倍;女性参加失业保险2.8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万人,增长61.93%;参加工伤保险1.61万人,比2000年增加0.38万人,增长30.89%;参加生育保险1.3万人,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面达70.10%。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逐步落实,保障的程度和水平逐步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断加大。
2、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水平不断提高
妇女参政议政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营造女干部参政议政的良好环境。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云组发„2002‟11号文件切实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程度的意见》,对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作了明确规定,把女干部的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列入议事日程,为女干部的成长创造条件。二是注重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各级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比例逐步提高。2010年,全市女干部达3400名,占干部总数的31.1%,其中:厅级女干部5名;处级女干部83名,占处级干部总数的12.7%,其中:正处级15名,占正处级干部总数的7.69%,副处级干部68名,占副处级干部总数的14.95%。三是市县(区)所有党政领导班子均配备女干部。其中:女县委书记、女县长各1名;市级党政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为38.5%;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有94%的班子配备了女干部。四是村“两委”班子中,均配有女干部。全市897个村“两委”班子中,村党组织女书记有24名,占总数的2.68%;女副书记83名,占总数的12.5%,有女支委721名,占总数的19.26%;村委员会女主任22名,占总数的2.45%;女副主任111名,占总数的12.37%;村“两委”女委员1566名,占总数的22.3%。村“两委”中女性正职、专职副书记、副主任“三职”干部217名,占总数的24.1%。五是市人大的女代表和市政协女委员,分别占代表和委员的28.7%和31.61%;县(区)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分别占代表和委员总数的25.2%和27.22%。六是全市有女共产党员21018名,占党员总数的20.81%。
3、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男女受教育程度差距逐步缩小
一是九年义务教育成效显著。到2010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6%,比2000年增加0.8个百分点,其中:女童为99.6%,男童99.5%,女童比2000年增加0.9个百分点;达到 计划提出的99%目标要求。小学生辍学率为1.02%,比2000年下降1.81个百分点,其中:女童辍学率为1.02%,男童辍学率为1.01%,都在2%以下,达到计划目标,基本控制了小学适龄女童的失辍学。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8.4%,比2000年增加39.5个百分点,其中女童为98.5%,超过95%的计划目标要求。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为1.64%,比2000年下降5.18个百分点,其中:女童为1.5%,控制在3%以下。二是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瓶颈”制约得到缓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12.9%上升到2010年的67.2%,提高了54.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临沧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30%的计划目标要求。三是特殊教育学校实现了九年一贯制办学,学生人数逐年增多,2010年全市残疾儿童在校生1327人,其中:残疾女生498人,占残疾儿童在校生总数的37.53%。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日益增多,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39年.4、妇女儿童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健康状况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8个县(区)实施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简称“降消项目”),开展贫困救助,鼓励住院分娩,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建立绿色通道,做到“有呼必应、有急必救”,借助卫生国际合作项目,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在8县(区)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0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在指标控制之内,农村孕产妇住院 分勉率、全市新法接生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勉率、抢救危急孕产妇成功率在上升。实现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勉全免费,并将住院分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对农村住院分娩孕产妇给予交通、食宿等补助,提高对住院分娩孕产妇的保障。
孕产妇保健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173/10万下降到2010年的56/10万,降低了117/10万,已达到80/10万的计划目标。全市住院分娩率78.2%,比2000年增加56.4个百分点,已达到计划目标40%的要求;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6.5%,比2000年增27.1个百分点,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为90.13%,已达到计划目标90%的要求。
5、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广泛开展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维权意识。增强妇女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妇女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纳入市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提高全社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识。
严厉打击侵害妇女的一切犯罪行为,依法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2010年全市共破获强奸妇女案78起,破获拐卖妇女案32起,解救被拐卖妇女5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介绍、容留妇女卖淫案1件,有力地打击了各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
建立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机制和市、县(区)两级建立妇女法律援助中心(站)8个,使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由市、县(区)延伸到77个乡镇、897个村委会和31个社区。设有妇女法律援助中心60个,妇女维权岗7个,家庭暴力投诉站(点)26个,还聘请了两批维权志愿者,共19人。还建立反暴机构,全市公安部门拟建立反家暴网络,建立“110报警中心”9个,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儿童伸张正义。2010年,全市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有63人,比2000年增加43人,增长2.15倍;获得法律援助的儿童有121人,比2000年增加66人,增长1.8倍。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6、妇女儿童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00年的48.9%上升到2010年的57.7%,已达到省级计划目标50%的要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50.8%提高到2010年75.3%,达到70%的规划目标;农村改水受益率由2000年的为73.5%提高到了2010年的89.5%,已达到2010年计划目标85%的要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0年完成70%,已达到计划目标50%的要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2010年完成50%,已达到计划目标35%的要求。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逐步推进,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7、重视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儿童健康和免疫条件不断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2010年,全市婴儿死亡率16‰,比2000年下降22.7个千分点,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19.3‰,比2000年下降27.9个千分点。从监测报表数据看,以上两项目标均已达到2010年婴儿死亡率降至25‰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35‰的目标要求。
在儿童免疫方面,认真宣传贯彻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继续规范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四苗接种率巩固在98%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乙肝疫苗接种率由2000年的63%上升到99.34%,农村计划免疫安全注射接种点达到100%,计划免疫对疾病的有效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0年全市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1‰的县为0个,2000年是3‰,下降了3‰。
8、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临沧的历史进程中,高度重视并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实施临沧市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推进全市“两基”工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快“普九”进程;认真实施各项建设工程,解决好学生“入学难”问题;不断完善救助体系,解决好贫困学生“留不住”问题;深化教学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市儿童受教育水平及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中的性别差距不断缩小。
“两基”攻坚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发展较快。2010年3~6岁幼儿在园(班)3.9万人,比2000年增长56%。在九年义务教育阶 段,2010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6%,实现保持在99%的计划目标。十年来,小学学生辍学率也保持在1%左右,实现了计划提出的辍学率降低到2%以下的目标;2010年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4%,较2000年提高了39.5个百分点,达到规划目标95%的要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区)由2000年的2个增加到2010年的8个,8县(区)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教师职称结构更加合理。“十一五”期间,全市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进修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2010年全市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为100%,达到2010年90%计划目标,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9、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依法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全市普法规划,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争做遵纪守法小公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及“法在我心中”知识教育竞赛等系列活动。全市各学校法制教育基本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政法部门与学校挂钩联系制度也得到较好巩固。为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抵御毒品、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全市成立了学校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把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初教学计划,在大中专学校、中小学开设禁毒防治艾滋病专题知识讲座。市、县(区)两级“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严格按市禁毒委等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
10、不断改善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
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农村自来水普及、农村改水受益率均已达到2010年计划目标要求,为儿童的成长及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尊重儿童、爱护儿童,使儿童免受一切形式的歧视和伤害,增加和改善儿童课外活动设施和场所。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基本形成城市和农村联通,卫星、无线、有线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人口综合覆盖率逐年上升。电台、电视台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积极营造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
五、本地实施规划的有效做法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市继续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市妇女儿童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各种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优势和导向作用,从正反两面加大宣传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妇女儿童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树立科学的性别文化观念。改变重男轻女的世俗,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消除性别歧视,落实各种控制性别失调的政策措施,努力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衡。
3、注重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加大宣传,强化妇女参政议政意识,转化观念,不断优化女性参政议政的社会环 境。各级党政机关根据女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培训,把培养和选拔女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特别是把有发展前途的女干部选到重要岗位、综合部门任职,通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锻炼将其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充实实职岗位和正职岗位,为德才兼备的女干部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议政和参与社会管理,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
4、不断完善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平等就业的法规政策。广开就业渠道,为妇女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发展适合妇女就业的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积极引进个体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为妇女就业创造更多的岗位。根据妇女职业的需求和妇女从业的特点,大力开展向妇女的转岗培训、技能培训,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中,使妇女充分享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待遇。帮助下岗女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好个人价值。政府开发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妇女提供更多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1、加强宣传,增强保健意识。加大《母婴保健法》的宣传贯彻力度,提高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意识,增强婚前、产前医学检查的自觉性。
2、做好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大妇幼保健网站基本建设,发展社区妇幼卫生服务,在社区形成行政、卫生、计划生育、妇联等参与的服务和管理网络,为妇女提供精神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知识、心理咨询、常见病诊疗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产科的管理,改善住院条件,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高度关注农村儿童预防保健的薄弱、落后等突出问题,促使儿童事业快速、健康、全面发展。
3、采取坚决措施,从源头上抵制艾滋病、性病病毒的感染。努力加强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和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采取措施加以遏制。认真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防范意识,从源头上杜绝艾滋病、性病病毒的侵害。
(三)强化举措,努力提高素质
继续发展学期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期教育,鼓励农村因地制宜创设各类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形式,巩固和提高幼儿入园率和受教育率,加大“春蕾计划”的实施力度,保证女童接受义务教育,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严格控制流失率,以提高普及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切实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大力发展高等和中等教育,扩大高、中等教育招生规模,为我市妇女提供更多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我市女性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问题及挑战分析,工作措施及政策建议
1、努力提高对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的再认识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在全社会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一些部门和领导在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上还没有站 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平安和谐临沧、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没有把妇女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两个计划”的实施、监测重视不够,未能准确判断“两个计划”实施进程和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没有妥善处理如机构建设滞后、部门协调不畅、人员编制不到位、工作经费不落实等事关“两个计划”目标实现的实际困难;甚至个别监测指标不仅没有保持住2001年的水平,反而出现反弹。
2、“两个计划”已实现的目标起点低,与全省平均水平有差距
在“两个计划”中,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主要监测的43个量化指标中,尚有部分指标未能实现,即:女性就业人员比例目标48%,实际完成44.3%,相差3.7%;生育保险覆盖率目标90%,实际完成70.1%,相差19.9%;州(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比目标60%,实际完成42.2%,相差17.8%;公务员的女性比例目标40%,实际完成29.5%,相差10.5%;在云南儿童发展规划量化指标33,未完成的有,既:婚前医学检查率目标80%,实际完成76.5%,相差3.5%;居民合格碘食盐用率目标99.5%,实际完成97.1%,相差2.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目标70%,实际完成57.7%,相差12.3%;城市绿化覆盖率目标30%,实际完成21%,相差9%。已完成的指标中,部分指标由于受当时的条件限制,目标起点低,与全省平均水平有差距。
3、女性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全面深化,女性职工失业、下岗问题仍然成为影响城镇妇女发展的一大难题。2010年,全市失业人员0.69万人,其中:女性有0.35万人,占失业人员的50.72%,解决女职工零就业任务逐年增加。目前还存在以下因素:一是县域经济重体力劳动较多,不适合女性。二是家庭妇女比重还很大,即使有就业岗位也无法上岗。三是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相对突出的情况下,招聘用工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违法使用童工依然存在。四是相当一部分失业女性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职业技能偏弱,再就业难度较大。五是女性就业结构,就业层次有待进一步合理优化。
4、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与计划目标有一定差距
一是担任各级实职女领导干部比例偏低,担任副职多,正职少;二是市级女性比较集中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发改委、经委等10个部门的领导班子中,仅有6个部门配备了女领导干部,配备率仅达60%,达不到目标要求;三是县乡各级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所占比例均未达到计划目标要求。
5、教育方面有几个薄弱环节需要加强
学前教育存在着幼儿园数量少、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失衡、入园率低等诸多问题;二是高中阶段的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入学率与计划目标要求有差距;三是特殊教育滞后,与计划目标要求有差距;四是边远贫困山区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读书供男不供女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今后工作中值得关注。
6、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及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婚前医学检查有待进一步普及。全市除卫生部门开展婚检外,计生部门也积极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项目,凤庆县为省级试点县,云县、临翔、沧源县为省级重点县,双江、耿马、永德、镇康县也有等待进一步推广普及。二是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和艾滋病母婴传播问题应高度重视;三是个别县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反弹现象。
7、数据质量有待提高,性别统计还有差距
数据质量是监测评估的核心和生命线,只有真实、可靠的监测评估数据才能反映妇女儿童发展的真实状况,才能有效地督查“两个计划”实施的进展情况,才能为党和政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虽然我市中期监测数据绝大部分已达到甚至超过了“计划”目标,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容乐观,因为一些数据是监测点数据或工作过程数据,存在着瞒报、错报、漏报或人为干预等现象;指标口径、范围不全;样本量小,样本老化,从而缺乏代表性等。因此,落实准确数据,提高数据质量,仍然是各成员单位今后监测评估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其次,还存在性别统计工作滞后的问题。目前未把性别统计全面纳入政府综合统计范畴,即纳入国家统计局常规统计报表制度,而只是把其作为部门统计,导致工作缺乏制度化,也难于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由于性别统计不健全,导致在法律、政策、方案、项目等做出决定之前,性别分析不足,无法采取针对性措施。第三,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与妇女儿童发展计划监测统计指标相互衔接不够。
8、各级妇儿工委办公室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市县(区)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从进入到妇儿工委办公室以来,从未参加过任何专业的知识培训,知识面较窄,工作协调能力弱,很难满足当前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需要。
临沧市还有部分数据空缺,现就空缺数据进行说明:除卫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的数据,妇儿工委办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库中调取,其他单位因跨年度太长,档案已上交,无法查到,只能提供近几年的数据。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青壮年文盲率、青壮年复盲率等数据因教育和统计部门都没有进行统计,只能测算出2010年的数据;(2)平均预期寿命,2000年为65.5岁,2010年为68岁,按人口普查的基础数据进行测算得出。(3)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合格率,教育部门也不纳入统计,只能测算出2010年的数据;(4)建立少年法庭数,2006年以后,因法院进行机构改革后撒并;(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建设部门不纳入统计,只能提供2010年的数据。(6)部分数据不能分出城市、农村、男、女,因为当时统计年报口径没有提出分类统计。
临沧市妇儿工委办对我市“两个计划”指标进行了认真梳理,在可量化指标中,我市在云南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定量指标数据表54项中,临沧涉及43项,其中:我市可量化指标28项,有4项不达标,实际完成85.7%,其中:(1)女性就业人员比例(目标48%)实际完成44.3%,相差3.7%;(2)生育保险覆盖率(目标90%)实际完成70.1%,相差19.9%;(3)州(市)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目标60%)实际完成42.2%,相差 17.8%;(4)公务员的女性比例(目标40%)实际完成29.5%,相差10.5%。我市在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定量指标数据表50项中,临沧涉及50项,其中:量化指标33项,有4项不达标, 实际完成87.9%,其中:(1)婚前医学检查率(目标80%)实际完成76.5%,相差3.5%;(2)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目标99.5%)实际完成97.1%,相差2.6%;(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目标70%)实际完成57.7%,相差12.3%;(4)城市绿化覆盖率(目标30%)实际完成226.8%,相差3.2%。
第二篇:实施两纲终期评估报告
***林业局实施《***区2011年妇女儿童发
展纲要》终期评估报告
二〇一一年二月七日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根据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安排《达坂城区妇女发展纲要2011》和《达坂城区儿童发展纲要2011》(以下简称“两纲”)监测与评估工作的要求,我局对“两纲”有关目标执行情况进行了终期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两纲实施以来,我区认真履行我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植树造林建设,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妇女儿童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一、抓水利工程,促“两纲”发展
2010年,我区水利项目资金投入共9036.52万元,饮水安全项目:完成2项,总投资182.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5万元,市财政67.5万元;防洪项目:各乡镇新建浆砌石防洪坝700米,铅丝笼软坝3035米,疏通河道24.5公里,总投资303.61万元,其中:市财政23万元,自筹280.61万元;小农水项目:各乡镇新建农渠17.15公里,总投资143.8万元,其中:市财政128万元,自筹15.8万元;重点项目:完成7项,总投资8406.61万元,均为政府投资项目。诸多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我区妇女儿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182.5万元)
1.柴窝堡祁家沟饮水安全工程,新建供水管道4.1公里,闸阀井27座,日供水规模445.32m,解决0.0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88.45万元。
2.***区黄渠泉村二队饮水安全工程,新建供水管道
6.969km,闸阀及水表井48座、日供水量179.11m, 解决0.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94.05万元。
各乡镇新建农渠17.15公里,总投资143.8万元。
(二)重点项目(总投资8406.61万元)
1.***区绿园工程水利配套工程,维修加固泉沟渠首、新建干渠8.3公里,总投资914.65万元。
2.***镇皇渠分干渠工程,新建皇渠分干渠3.2公里,总投资396.66万元。
3.***区自来水厂扩建工程,新建600立方米蓄水池1座,机井3眼,泵房3座、1.3公里管道及配套高压线路自动化控制设备,总投资407.35万元。
4.***区生态林灌溉水源工程,新建9.5万m3蓄水塘坝、引水渠、输水渠、泵房及机电设备,总
5.***镇绿园绿化配套供水工程,改扩建支渠18.65公里,总投资1871.04万元。3
36.红坑子水库至***镇供水管线工程,新建管道14983m,3000m3蓄水池1座及井46座,总投资2907万元。
7.兰州湾渠首工程,主要建设溢流堰、引水闸、泄洪冲沙闸、沉沙槽、导水墙、导流堤及上下游河道整治,项目总投资949.38万元,目前,已完成闸室混凝土、下游护坦和导流堤、上下游翼墙及管理房,完成总工程量的70%。
(三)在解决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上求得新突破。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水和谐,是我区水利建设的新特色。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改变过去就工程搞工程的做法,走水利兴修、生态保护、景观建设三位一体的治水新路子。近年来,我们的水利工程标准普遍得到提高,周边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一批水利项目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如今年10月竣工的***区生态林灌溉水源工程,新建9.5万方塘坝一座和仿古文昌阁一座,通过调剂黑沟及皇渠冬闲水,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同时给镇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把农村水利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好。
搞好民生水利首要的是解决农村水利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重点是向农村倾斜,第一产业必须有水利作支撑和保障。区委、区政府极为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其工作点多、面广、难度大、任务重,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再接再厉,创新思路,扎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
造、小农水重点区域等各项农村水利工作。
二、加大林业建设步伐,促“两纲”发展
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区造林绿化任务13000亩,春季完成9330亩,秋季完成5000余亩,实际完成14330余亩,完成计划的110%。其中,退耕还林荒山绿化10000亩:春季完成6200亩,秋季完成3800亩,完成任务的100%,采取乔灌结合的种植方式,树种为:杨树、胡杨、沙棘、枸杞等;市级下达我区三北五期人工造林1000亩:截止目前共完成1000亩,已完成任务的100%;市级下达荒山造林2000亩:共完成2008亩,完成任务的100.4%;市级下达苗圃基地建设任务2500亩:截止目前共完成苗圃基地建设任务2500亩,(柴窝堡林场完成1200余亩,乌拉泊街道绿园公司完成1300余亩),完成任务的100%;市级下达封育5000亩,完成5000余亩,完成任务的100%;城区内新建10个街头游园,绿地1444.5平方米。截止目前,5个游园已开工(田园路、工业园、公寓楼、和合园、抗震安居B区15日前全部完成种植和铺装),剩余5个游园11月底前完成种植;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合格达标单位评比:2011年我区完成申报创建花园式单位2个,绿化合格单位2个,庭院绿化200亩;落实了园林绿化管护管理责任制:制定了《达坂城区绿化管护方案》,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管护措施,采取工程、养护分开管理,强化了职责,明确了权利。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编制了“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额计划,下发了林业行政执法程序标准文本,限额采伐管理“十一”项制度、林地征占用办理程序等各项管理措施和办法,从制度上、源头上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充分调动森林公安和资源林政等行政执法人员的力量,加大森林资源监督,林区治安防范,坚持严打高压态势。一年来,共出动车辆台次20台次,出动森林公安干警、林政执法人员25人次。查处各类涉林案件3件,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林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森林防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经费,加大防火宣传教育,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增加半专业扑火队伍人员和提高扑火队伍整体素质,安全有序的组织开展扑火救灾,严肃处理森林火灾肇事者。去冬今春全区共发生荒火3起,均不成灾;实现了连续1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佳绩。年初下达各乡镇病虫害防治目标任务40000亩:2011年共完成防治面积46000余亩,以防治我区天然白榆为重点,克服气候和山谷、河道内老榆树防治点车辆行走困难等,林业有防治率达95%以上;完成苗木产地检疫1100亩,苗木调运检疫150万株,检疫率为100%。
2011年通过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两纲”所有硬性指标任务,使我区的农村改水受益率达到94.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均、城区绿化覆盖及人均绿地占有率均达标,城区环境和城镇社区建设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三篇:两纲终期评估方案[定稿]
附件9:
《阿勒泰地区〈新疆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新疆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实施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方案
一、监测评估背景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目标,阿勒泰地区制定了贯彻实施“两纲”规划,确定了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的总目标、优先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今年,纲要实施周期即将结束,根据纲要监测与评估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和自治区妇儿工委将于今年开展两纲终期评估工作。现根据阿勒泰地区实际,特制定本评估工作方案。
二、监测评估工作指导思想及目的
对纲要实施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既是推动纲要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纲要实施过程的必要环节。因此,监测评估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了解和掌握各地纲要的实施进程,实事求是地反映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的达标状况;针对纲要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修订行动计划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纲要的实施,如期完成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三、监测评估原则
1、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纲要所有重点领域,进行从执行过程到实施结果的全面评估;对各个领域的重点指标进行重点评估,突出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估过程中,既进行定性分析,侧重质的描述,又进行定量分析,侧重量的说明,做到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有机结合。
3、静态与动态结合原则。既运用静态评估对指标的现状进行分析判断,横向比较,看是否达标;又通过动态评估对指标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评估,纵向比较,看指标的发展趋势。
4、评价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估工作中,既对规划实施进行全面评价,又将评价的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认识和总结,对纲要实施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四、监测评估内容
1、基本情况。包括当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家庭人均收入、财政年增长速度、财政预算内教育和卫生经费的投入、妇女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现状的总体评价等。
2、组织领导情况。包括领导重视、规划制定、政策规定、工作机制、宣传培训、监测评估、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
3、纲要目标落实的情况、取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妇女纲要主要包括妇女获得经济资源,妇女就业,妇女的社会保障,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减少妇女贫困,妇女参
与行政管理,妇女参与居、村民委员会比例,妇女参与企事业管理,妇女终身教育,成人妇女识字比例,妇女接受中、高等教育,妇女预期寿命,流动人口妇女卫生保健,预控妇女艾滋病,妇女生殖健康,妇女计划生育,妇女身体素质,制定男女平等法律法规,宣传与妇女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女人身和财产权利,维护妇女在诉讼中的权利,妇女法律援助,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及决策,妇女的社会福利,共25个主要指标。
儿童纲要主要包括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低出生体重儿,儿童患艾滋病数量,儿童卫生保健教育,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0-6岁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学龄儿童接受高中教育,健全和完善儿童法律法规,儿童权益保护,查处使用童工,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在诉讼中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儿童法律援助,改水改厕,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儿童食品、用品质量与安全,儿童出版物及媒体宣传,残疾儿童康复,孤儿、弃婴康复、养护和教育,共23个主要指标。
五、监测评估标准
1、效能标准。包括效果和效率两个方面,效果标准要求从工作效果的角度确定评价标准;效率标准要求根据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来衡量工作成果。评估标准的设定,以效果标准为主,以效率标准为辅。
2、工作标准。主要看各级妇儿工委及办公室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职责落实、制度建设、工作进展、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所承担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措施等。
3、经济社会标准。主要看妇女儿童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协调同步。
六、监测评估方式方法
纳要终期评估,由各县(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对承担的纲要目标进行自我评估→地区妇儿工委对纲要(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迎接自治区妇儿工委的评估检查→迎接国家评估组检查。具体评估方法采用如下形式进行:
1、对纲要的总体评估,采用分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中的主要指标、实施纲要的组织领导、与妇女儿童发展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2、对具体指标的评估,采用相对评价法和绝对评价法。对能够确定统一客观评估标准的指标,采用绝对评价法进行;对无法确定统一客观评估标准的指标,采用相对评价法进行。
3、比较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纲要执行前后各项指标的定量、定性评价进行数据、性别的比较和对比,最好用图表法描述(指标→现状→目标→差距),做到有数据、有分析。
七、监测评估要求
1、建立健全评估工作机构。各县(市)、各成员单位根据两纲监测与评估的要求,建立健全评估工作机构。地区各成员单位牵头、各县(市)政府妇儿工委主任总负责,妇儿
工委办公室协调督促,地区、县(市)两级统计局具体负责业务指导。
2、制定监测评估方案。各县(市)、各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的具体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部门的评估工作方案,突出地方特色。
3、形成评估报告。
(1)评估报告主要内容:①基本情况;②评估的背景、目的、方法和局限性;③定性、定量分析说明;④分领域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指标达标情况报告;⑤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直接、间接原因和影响因素;⑥结论和建议,包括改进的方法和经验教训;⑦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形成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评估报告。
(2)各县(市)、各成员单位评估报告要按要求及时报送同级政府、妇儿工委和地区妇儿工委。
4、宣传转化和利用评估成果。各县(市)要对评估得到的资料及时分析利用,向政府提交有关意见建议,促进政府进一步重视两纲实施,加大干预力度,推动两纲重难点指标的突破。同时要抓住契机,大力宣传两纲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进一步关心、重视和支持两纲实施工作,形成两纲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监测评估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1月10日至1月31日)
主要任务目标:建立健全评估机构,制定监测评估方案
2、自我评估阶段(2月1日至3月15日)
主要任务目标:收集资料,落实地区实施两纲的基础性指标,确定当前发展水平,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确定优先领域。各县(市)妇儿工委组织工作组开展自我评估工作,3月15日前将本县(市)两纲统计监测报告及终期评估报告报送本级政府和地区妇儿工委办公室。
3、督导阶段(3月16日至3月31日)
主要任务目标:地区妇儿工委办公室组成由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人员、专家参与的地区评估工作组赴各县(市)进行评估检查。在综合分析各县(市)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形成地区评估报告,并向本级政府和自治区妇儿工委办公室报送。
4、整改阶段(4月1日至4月20日)
主要任务目标:召开专家组联席会,针对地区完成纲要的情况提出两纲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为迎接国家、自治区的检查做好准备。
第四篇:计生局2001—2010年妇儿“两纲”实施终期评估报告
德保县计生局2001—2010年妇儿“两纲”
实施终期评估报告
《德保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德保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自颁布实施以来,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充分发挥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作用,认真履行职责,认真落实指标任务,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目标实现。为做好两纲实施终期评估验收工作,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局2001—2010年妇儿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终期评估,现将两纲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纲重点指标人口发展基本情况
(一)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全县区间内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分别为89.48%、89.26%、89.52%、89.05%、89.67%、89.94%、86.66%、86.61%、87.09%、87.65%、88.41%;
(二)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全县区间内已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0.3‰、0.2‰、;
(三)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全县区间内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分别为75%、75.2%、75.35%、75.5%、76.21%、76.28%、77.35%、80.26%、82.3%、83.46%、85.97%;
(四)育龄人口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全县区间内生育人口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分别为89.7%、90%、90.5%、92.2%、94.3%、95.10%、95.30%、96.1%、96.8%、97.53%、98.03%;
(五)人口自然增长率。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全县区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52%、3.39%、2.58%、2.50%、2.28%、2.47%、4.51%、4.99%、3.62%、4.74%、4.35%;
(六)育龄妇女人口(15—49岁)。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全县区间内育龄妇女人口(15—49岁)分别为7.3万人、7.4万人、7.46万人、7.5万人、7.6万人、7.7万人、7.83万人、7.92万人、8.02万人、8.12万人、8.17万人;
(七)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全县区间内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14.36、113.29、112.25、113.64、114.92、111.35、120.53、123.05、112.96、121.21、121.12。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婚育新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晚婚晚育”蔚然成风,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满意率都保持在95%以上,对人口计生政策的知晓率达90%以上。2010年全县领取结婚证2923对5846人,进行免费婚检的有2990人,婚检率为51%。“只生一个好”的观念不仅是干部职工的认识,部分村屯群众也主动放弃了生二孩的机会,截止2010年,全县领取独生子女证的户数达 8504 户,领证率排全市第三。全县人口计生目标管理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两纲各项指标也均已提前达标。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抓落实。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全县妇女儿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委派了岑林麟副局长为县妇儿工委领导小组成员代表,日常工作由局领导亲自指导,各股(室)具体承办。积极参加县妇儿工委召开的会议和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我局妇女儿童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年初有工作意见、半年有工作小结,年终有工作总结,对工作任务有布臵、有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对我局开展实施的“两纲”工作情况及时报送信息并认真完成妇儿工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深化宣传教育服务,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坚持把两纲融入各项工作中精心打造“四个宣传平台”,不断提高两纲的宣传覆盖面。一是媒体宣传平台。在各级媒体杂志刊登和播放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的典型事例,在县电视台开设人口与计划生育专栏,为尊重妇女、爱护儿童,推动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二是社会宣传平台。利用“5〃29”、“7〃11”、“9〃1”等重大节日开展“关爱女孩、关爱留守儿童”和 结合“农村集市”、“歌圩节”、“三下乡”等宣传活动的有利时机,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阵地宣传平台。利用村屯人口学校、村计生服务室、文化长廊、文化书屋作为阵地,广泛开展计生政策宣传,为育龄群众送政策、送科普知识,送宣传资料。四是个性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在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优秀妇女典型,引导妇女干部在各自岗位上为人口和谐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五是环境宣传平台。在公路沿线和人口聚集地设臵计生宣传广告和计生宣传牌,各乡(镇)统一设立人口计生宣传标语,大力倡导“关心妇女、关爱儿童”的和谐理念。
(三)深入开展优质服务,计生关爱惠及万家。1.扎实推进优生“两免”(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免费孕前优生检测)、“三优”(优生、优育、优教)、“三查”(查环、查孕、查病)工作,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送温馨村村行”活动,为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药具发放、随访、节育四术、节育手术并发症治疗等服务,并认真组织人员按制度定期免费为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对妇科病及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提供咨询。自开展活动以来,县、乡共组织医务人员、技术员2811人次,进行“三检”活动416次,受检育龄妇女57462人次,共查处各类妇科病4987人,诊治4901人,接待生理健康、计划生育政策方面的咨询62667人。2.采取亲自上门服务的方式,深入基层,把优质服务项目、各项计生政策,特别是奖励扶助、贫困帮扶、贫困救助等帮扶政策亲手送到群众心坎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群众充分享受计生工作带来的温暖。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全县共组织上门宣传服务3861人次,发放计生服务宣传资料14.66万份,“计生毛巾”、“婚育围裙”等宣传品3.6万张。3.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构筑“关爱女孩行动”平台,并按照自治区和市下达的文件精神,联合教育部门,每年开展一次“十佳自强女孩”评比活动。
(四)组织特色帮扶,力推创先争优结对共建。围绕计生局在县妇女儿童工作中的成员单位职责,结合计生工作实际,每年都深入村屯,特别是深入我们的计生贫困户,对广大育龄群众开展实实在在的帮扶。2010年元月份,为确保计生困难户能过上一个幸福、安详的春节,我们以包片领导负责制的形式,由各班子领导带头,分赴各村,共慰问了216户计生困难户,给他们送去米、油、棉被等过年必需品,共计4.32万元。每逢过上一个比较大的节日,我们都不忘记组织计生干部到基层计生困难户进行慰问,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参加农村低保和合作医疗参保情况,并鼓励他们想办法、找门路,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让广大计生户经济上有发展,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得关爱,努力促使我县计生工作走人文关怀之路。2009年10月份至今,我们共组织大小慰问活动17次,慰问金额6.4万元,受益的农村育龄妇女共计567户,使我们的计生困难户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为计生帮扶户勤劳致富、增产增收提供了条件。
(五)实施惠民工程,严格兑现利益导向政策。我县在落实国家、自治区、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2009年以来,全县共为计生户缴纳“新农合”参合费133.4万元,惠及16455户5.3万人次;落实爱心平安保险资金32.4万元,惠及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共9867户3.2万余人次;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97.92万元,惠及8160人,兑现率达100%;优先给予79户计生户安排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帮扶资金达134.3万元;优先给予1500多户计生贫困户享受低保,组织科技、农业、扶贫等相关部门给育龄妇女提供科技信息,免费培训实用技术达8.6万多人次。
(六)积极实施春蕾计划,深入推进关爱女孩行动。为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实施国家计生委倡导消除性别歧视的“关爱女孩行动”和妇联发起扶助贫困女孩读书的“春蕾计划”,构建和谐社会,我县计生局多年来实施春蕾计划,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关注农村留守学生,定期组织计生干部职工深入村屯,对留守儿童进行看望慰问,对贫困学生进行春蕾计划资助;主动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联系,为计生贫困家庭失学女孩牵线搭桥,使她们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一个个顺利完成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学业。
三、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1.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妇女、儿童工作的力度还应该加强,这些都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2.结合工作实际,在实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中存在资金不足,导致实施帮扶的力度有限的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领导,紧紧围绕“两纲”的总体目标和单位职责,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发挥好成员单位作用,努力促进妇女儿童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德保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实施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
估报告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富有成效地推进规划的实施,加快了妇女儿童工作进程,促进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按照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工作会议的要求,现就我局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规划组织领导情况
**市及我市相继颁布了《**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和干部职工大会进行讨论研究,同时采用多种途径向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众征求意见,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开展相关工作。
二、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舆论环境。促进了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文化和婚育观念进一步形成,使得育龄群众生育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到2010年建立起“协调有序、内容求实、载体创新、资源共享、群众参与、保障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新机制。
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确保已婚育龄夫妇享有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努力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1)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开展妇幼卫生工作,提高了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完善了出生人口素质,其中住院分娩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各项指标的完成率逐年上升,到2010年以上各项指标完成率达到了100%。2010年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性病年报告病例数为**例,比2000年**例减少**例,出生缺陷发生率**‰,成逐年下降趋势。
(2)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2010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为**%,比2000年的**%提高**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100%。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大力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化宣传教育,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稳步推进;严格依法行政,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得到加强;完善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初步建立;开展优质服务,育龄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深化村(居)民自治, 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落实部门职责,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1、推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工程”,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推进和规范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抓好以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为重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积极引导群众落实长效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努力使工作更符合育龄群众在生殖健康方面的要求。实施避孕节育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抓好“三查”工作,积极推行分级随访和随访日记制度,使随访服务工作更系统、更规范。抓好生殖保健服务项目,积极开展以已婚育龄女生殖道感染干预为重点的妇科检查,开展青少年、男性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开展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咨询等工作。深化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改革药具发放模式,确保供应渠道的畅通,在城区推广实施“一卡通”项目。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规划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探索建立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2、大力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农村、社区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扩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领域,使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对已婚育龄妇女的技术服务随访率达到90%以上,对妇女广泛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使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养老保障支持。通过对独生子女家庭优先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及其他经济政策的倾斜,使计划生育家庭在经济上得实惠。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出生人口缺陷的干预,增加优生监测和基本生殖健康检查项目,加强对优生的咨询、指导和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对妇女进行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教育,依法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形成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有效控制。
4、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婚检宣传,完善婚检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免费婚检。做好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选等专项技术服务工作,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四、下步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实施规划的自觉性。在下阶段的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女儿童工作的开展,站在妇女儿童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自觉把实施两个规划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确保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是制约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的瓶颈,推进得越快,解决得越好,越有利于妇女儿童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高度重视,加大投入,集中精力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