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殡葬习俗指南
殡葬习俗指南
殡葬俗指白事,在民间因地域和民族各有其独特的风俗。所谓殡葬,“殡”是祭奠或悼念死者,即丧礼;“葬”则是安葬遗体的行为。殡葬一方面是在安置死者,另一方面又是在安排招待那些前来治丧、吊丧的人群。丧葬习俗是处理死者遗体及相关的悼念方式,是构成了人生仪礼的最后一环。死亡意味着人生旅程的终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就有开始与结束。人有生死,就有生死的文化。殡葬文化是围绕死亡事件和死亡活动而形成的思想文化体系,并且受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民风民俗、人情世故的影响和制约。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由于人们对图腾的崇拜,对死人的崇拜,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沿着这条线发展到“厚葬薄养”的传统习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唯心主义“占上风的一个习俗文化领域。迷信的、封建的殡葬活动,在民间仍然流行并严重地存在。根据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当亲人临终时,亲属要给他穿好衣服,带上渡河线、买路线,如同给出远门的亲人整理行装一样。安葬之后,每逢节日、诞辰,亲属要上坟扫墓,焚纸送物,不仅带有点心、水果,还有巧克力、啤酒,甚至还要为死人点燃一支香烟,如此体贴周到的服务,孝子与亲友间的人情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是社会是社会习俗和文化的一部分。是生者为死者而建立、形成、发展起来的习俗和文化,也是社会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它反映并长期受制于社会传统。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走向文明,为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出现了殡葬服饰文化、公墓文化、殡仪馆建筑文化、殡葬设备和技术等等,内容非常丰富,这些新的学科分支形成殡葬文化学的学科群。
原始人对“弃尸”已经“看不下去”,心中不忍。于是产生了殡葬。殡葬是人类自我意识达到高度清晰的产物,到文明社会,丧礼发展起来,后来变得越来越繁琐。比如,一位老人忙了一辈子,死后若不给一个“象样的”丧礼,不受到“郑重”的对待,人们总会觉得对不起死者,会认为后人“不孝”、死者一辈子“不值”等。即使是现代,如果丧事太草率,人们仍会觉得人生不完整。同时,重要人物的丧礼要格外的隆重,如为帝王筑陵墓。如果将大人物的丧事办得和小人物无差别,人们也会觉得太不应该。殡葬活动是生者筹办的、办给生者看的。告诉别人这样不会有始无终。心理需求也是人性的需求。就象吃饭、睡觉一类物质需求一样。只要不妨碍社会,就应当予以满足,全部殡葬活动都是按照生者的生活模式而设计的,如生者的房屋称“阳宅”,墓地则称“阴宅”。生者爱受人尊敬,因而人们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给他们瞌头、上香。生者要吃饭,因而也就给死者上祭品等。因而,殡葬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文化。无论信奉宗教还是无神论者,即使是不信邪的人,也都是喜欢吉利,没人喜欢乌鸦嘴。
居住的环境很重要,其实看风水就是选择居住的条件。“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为了孩子学习选择一个好的环境。风水,就是关于风和水的学说,一点都不迷信。比如古人择水而居,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大一点的风水比如大连、青岛、杭州西湖、江南水乡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小一点的风水如居住的房前有条流水的小河和水塘,都会给你带来很舒适的心境。再如有穿堂风的地方不适合人居住,我的一个同学在北陵公园的陵前收门票,到退休的时候,已经是患了很严重的风湿病,因为她整天在陵前的大门洞中,穿堂风是很厉害的。如果你居住的地方。你家的窗户位于两个楼的空隙之间这也是风水学中的“穿堂煞”,从健康角度来说不是合适的住宅。还有你家的窗户对着大烟筒,挂着镜子没有用。因为长时间的烟灰会对附近的居民有害。如果你家临大街,每天路过的汽车噪音和灰尘,会影响神经衰弱的人的睡眠和健康,这些并不是迷信,只不过有的时候被人为地入了迷信色彩。从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看,医院、铁路、加油站、高压线、变压器、学校、运动场、消防队、军营、刑场、墓地附近都不是好的居住环境。中国人的习俗讲究入土为安,谁都想给逝去的家人,挑选一个理想的墓地即“阴宅”。殡葬习俗例一:
1、办理丧事一般程序: 1)开据死亡证明: 正常死亡的遗体凭医疗卫生部门所出据的“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五保户或故于家中的老人可凭居委会、村委会出据的死亡证明,到就近的医院换取医疗机构出据的死亡证明。
非正常死亡者或无名尸,凭区县公安、司法部门出据的死亡证明办理火化手续。2)联系丧事业务: 家属去人或打电话与殡仪服务中心联系(有很多寿衣店代理此项业务),确定办丧事的时间,选定殡仪馆,预定殡仪车、告别室等事宜。3)接送遗体: 办理丧事当天,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时间、地点等候殡仪车,同时携带好死亡证明。4)殡仪馆: 举行告别仪式,火化遗体后,挑选骨灰盒,交纳丧葬费用,等待骨灰,寄存骨灰。5)存放亲人骨灰: 包括:骨灰堂、壁式安葬、骨灰深葬、骨灰林、墓地、骨灰撒海等。
6)祭奠事项:
每年清明前后是传统的祭奠节。其他时间如春节、盂盆节(七月十五俗称鬼节)以及寒食节(十月初一)或死者生日、逝世周年等等都可以祭奠。现在殡葬部门开始实施网上祭奠,更方便祭奠亲人。7)做七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过去的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近代以后,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事实上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民间习俗“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过去守孝三年,现代做七比起传统的做法要简单,烧点纸,祭奠一下,至此了结。
2、吊唁仪式
吊唁是指亲朋好友接到丧讯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过去的习俗是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
现在一般都将死者送到殡仪馆,习俗家中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死者遗像,安放一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按照习俗,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精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在农村只要是举行祭奠仪式,还要搭灵棚。
搭灵棚规模的大小,主要看丧居院落的格局。如果只搭一屋院子的棚,叫做“平棚起尖子”,也叫“一殿”,就像古典殿堂一样,上边起一条脊。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就可以搭一座大棚,将这两个院子都罩上,灵堂院子的棚顶高些,前院棚顶略低,使两个顶子浑然一体,后高前低,叫做“一殿一卷”,即后院高顶为“殿”,前院低顶为“卷”。所谓“殿”,就是殿堂的意思;所谓“卷”,即棚顶全是活席,可以卷起来的意思。这种棚不但美观,且不漏水。从外观上看,使人望之,哀戚之情就油然而生。
由于在这期间,吊唁的亲友多,而且时间都比较集中,凡远亲、朋友来吊唁的,就被引到这种棚里上祭。还有的棚是用来摆座,让来宾们休息、喝茶、用饭的。
接下来就要举行开吊仪式。这是最讲究排场的一个仪式。
在南方,丧家要在大门口设置一口“报丧鼓”。吊唁的人一进门就击鼓,亲属听见鼓声就嚎哭迎接。来吊唁的人向死者遗像行礼哀悼。有的地方就只在灵案上放一个铜磬,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敲击,隔一会而敲一记,说是铜磬响一声,黄泉路上就光亮一闪,灵魂可借着照明前行,但又不可以连连敲,不然死者亡魂就会踉踉跄跄。
灵堂上孝子孝孙至始至终都披麻戴孝在灵案边陪祭。一般亲友所送祭礼是香、烛、鞭炮、纸钱、利布。吊祭的人都穿着素服,以亲疏尊卑为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长者在前,晚辈在后。
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哀乐声中,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主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国家领导人和名人一般采取致哀方式悼念。
世界各国因政治制度、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不同,人们对死者志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民葬中,其致哀方式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国家的大型治丧乃至国葬致哀形式除有吊唁、追悼会、遗体告别和骨灰安放外,主要是以下一些致哀形式:
(一)降半旗致哀。一般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重要人物、党和国家领导人、宗教精神领袖等规格高至国葬的人员去世后,各国多有降半旗致哀的惯例,如我国重要领导人或友好国家首脑去世后,就有在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和各驻外使馆以及其他悬挂国旗的重要场所降半旗以示哀悼的做法。
(二)鸣炮致哀。当举行国葬时,许多国家都有鸣炮向死者致哀的规定,但各个时期以及对不同的领导人,所鸣炮的响数会有所不同。如我国1929年6月1日在南京安葬孙中山先生时,鸣礼炮就多达101响。
(三)鸣笛致哀。国家的首脑去世后,在举行国葬时,火车、轮船、战舰、汽车、工厂等可以产生轰鸣的笛器鸣响三分钟以示致哀的做法,我国1976年为毛主席逝世就曾鸣笛致哀。
(四)停止娱乐宴致哀。平常家中死了人,亲朋一定非常悲痛,停止玩乐宴席亦在情理之中。
(五)停止工作致哀。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有些国家规定在举行国葬时,局部或全国停止若干时间的工作,在此时间内向死者默哀悼念。在我国安葬孙中山时就有过全国停止工作三分钟的规定。
(六)规定哀悼日致哀。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有的国家规定从某日至某日为全国哀悼日,时间长短不等。
(七)用蓝色印章致哀。有的国家在举行国葬时,认为官署公文用红色印油是对死者的不尊敬,故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官署文件必须用蓝色印章。孙中山先生逝世时,我国就有过官署文件用蓝色印章1个月的规定。
(八)迎灵送灵致哀。有的国家在举行国葬时,专门组织各界代表进行迎灵和送灵,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我国解放后,虽没有明确规定,但人们出于对死者的怀念和敬仰,多次出现过自发地迎灵送灵场面,如周恩来去世时就曾出现过大批群众迎灵送灵的景象。
(九)唁电、唁函致哀。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当不能亲往时,无论是国与国、单位与单位、亲朋友好之间,都可以采取拍发、寄发唁函的方法,向死者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
(十)献送花圈致哀。为了对死者表示哀悼,无论是本埠或外埠,本国或外国,都可以采取请人代购代送或者自购自做自送花圈的方法。
3、殡葬礼仪师和出殡的一般程序
家遇“白事”,人们往往手忙脚乱,这时如果有个“明白人”帮忙张罗就省了不少事儿。因而,业余的主持人就出现了,就像婚礼的主持人司仪一样,后来也就相应出现了新的行业,专业殡葬礼仪师。正规的殡葬礼仪师由劳动部门组织统一考试,获得资格证书者将成为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的殡葬礼仪师,殡葬礼仪师分为5个级别,分别为初级殡仪员、高级殡仪员、助理殡仪师、殡仪师和高级殡仪师(相当于我们的高级经济师职称)。
殡葬礼仪师是面向大众提供专业化殡葬服务的人员,殡葬礼仪行业市场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殡仪师的工作从为死者穿衣开始,其程序大致是:穿寿衣、寿鞋。身盖黄绸,面蒙绸巾。衣服上的纽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带将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结”。五官复位,口内置帛金金元宝或一枚硬币。左手握一只帛金元宝,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可以代替)。尸体用红线绑好,主要是手、脚。家若有猫、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尸体。(风俗认为以免死者灵魂被附于动物身上)运至殡仪馆。
帮助指导采购丧葬物品:黑纱、白花、白布、红布、烧纸、瓦盆(底部有孔)。还有纸活:公鸡、白幡、纸马(女用纸牛)、别墅、金银库。逝世当日晚,由家属在瓦盆内烧纸,亲友来访亦烧。第二天,到派出所办理注销户口手续。第三天,出殡。
家属着装:直系晚辈亲属系白孝带,平辈戴黑纱。孙辈在白孝带上和黑纱上缝一小块红布。其他来宾戴白花。准备的物品: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和七枚硬币、摆在死者身上。丧家准备白酒一瓶,带棉签的筷子。
习俗出殡的程序是,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晚辈亲属跪于车前,将瓦盆举过头顶,如是父亲,请说:“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将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两次。将纸公鸡置于头车,意为“金鸡引路”。长子(或长孙)上头车,持幡。
车队的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为死者年龄。如死者为81岁,加天一岁,地一岁。则车号为83。逝者为男性则贴在车的左后侧,若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
也有的地方有撒纸钱的习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为“买路钱”,也有的地方遇过桥时,将纸钱放在桥上,用石头压好。灵车起车后一般不停车,在遇红灯前,司机算好时间,缓缓前行,在远处等待,当信号变为绿灯时加速通过。
车至殡仪馆前,将纸公鸡抛出车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鸡)。
在办火化手续之前,选好骨灰盒和灵位牌。注意男的为先考、女的地为先妣。
尸体取出后举行“开光”仪式。尸体从冷藏柜内取出时,长子抱头,其他人抱身,将尸体放到停尸车上。开光前将尸体身上的红线剪开,将烧纸灰放入纸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内,意为子女给的上路钱。殡仪员指导孝子(长子或长孙)开光。孝子持一棉签,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为开光。意为使其身体各功能复活。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殡仪员说一句,孝子复述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
例:开眼光,看四方;开耳光,听八方;开鼻光,闻花香;开口光,吃牛羊;开心光,亮堂堂;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天堂。开光辞男女略有不同。开光时,家属不能哭,更不能将眼泪落在尸体身上。开光后,将尸体交给工作人员化妆。
举行悼念仪式或告别仪式。仪式前要向司仪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拟好),主要来宾的名单,将一张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给工作人员。亲属站在左侧,来宾在右侧。司仪主持告别仪式,沉而带有哭腔,引起死者家属的共鸣。默哀后念生平,依次绕行瞻仰遗容、鞠躬,并慰问死者亲属。仪式结束后,尸体火化。同时,在长子的带领下,举行祭奠仪式和烧东西。
将遗像和灵位版供奉好,摆上五谷和水果、糕点,单数,放鲜花、白酒、香烟等。长子先上香一箸,然后按辈份依次上香。按先长后幼、先近后远的顺序。烧东西时,先烧纸几张,然后烧死者的衣物,再将供品都烧掉。烧东西时,将带来的白酒洒在衣物上,以助燃。烧完东西,葬礼结束,将白花,孝带除去。除留下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去吃丧宴。丧宴厅外备几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从殡仪馆回来的人在进入宴会厅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块糖。
丧宴开始前,家属列队,殡仪员主持。主持宣布:家属对各位亲朋来参加葬礼表示感谢,给大家鞠躬,然后由家属代表讲话。主要内容是感谢,略备薄酒,请大家享用。丧宴进行中,主要晚辈血亲要到各桌敬酒。
骨灰出来以后,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张。骨灰寄存,殡仪馆程序结束
殡葬习俗例二:
常言道:人固有一死。这是人类活动生生息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但人生的旅途是不同的,有和因先天不足而夭折,有的因天灾人祸而丧身,有的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但多数为病魔夺去了生命。因逝者死因不同,年龄性别、地位有别或地域的差异。殡葬的习俗也各异。
初丧:当年老者久病在床生命到了垂危时期,家人及子女们便给老人洗净手脸,理好头发,剪了指甲,并将及早准备好的送终衣服一件一件给老人穿好,静静地守候在身旁,泪水盈眶,聆听着老人临终时的遗言,当心脏停止了跳动,瞑目以后,随着逝者体温逐渐下降,将遗体轻轻地安放在屋内门板上(俗称停丧),大门上张贴起方形白纸,儿女们痛哭流涕,悲恸欲绝。噩耗传开,左邻右舍及村人们主动上门帮忙。每人拉一长条红布,以示吉祥。这时家人速让村上懂阴阳的人子丑寅卯地推算出出殡(俗称发丧)日期。然后请总管来执掌这丧事,安排各项事宜。总管首先安排送孝者,讣告亲友。出殡日期,年老者去世后,一般在三、五天以上,第二天开始设立厨灶。
送孝:总管将家人列出的近亲名单,让帮工者送孝、告知死者出殡日期,是否合葬。据说,这送孝者每到一处,告知后,不空归,或吃顿饭,或吃点零食,就是根烟也可,现仍有这种讲究。
画棺:画棺也称油材。家人将油匠请至家中,将空棺打开,用炕围纸将内棺裱糊,然后把外棺油漆或刷成黑色或棕色。若是新坟,漆红色,绘画龙凤和山水花草等图案,亦有画富贵不断头的边纹,棺上面画有日月星辰。棺的两帮在图案花纹的氛围下,书写着“驾鹤仙游、魂归西天”、“俭朴勤劳、精神常在”、“身卧福地、名垂千古”等祭奠祝语。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及早就为老人们准备好质量上乘的棺柩,并雕刻绘画得绚丽多彩,届时,不会措手不及。
纸扎:纸扎是出殡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马轿车、金童、玉女、金斗、银斗、摇钱树、引头幡、明星楼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活着的生活享受,如看电视、打电话、放录音、瞧VCD等,逝世后,儿女们也想让他们在阴府瞑国,充满人间现代生活气息。哀悼期间,除订购放魂马、金童、玉女、马轿车外,子女们还要精心制作纸扎电视机、录音机、豪华的别墅住宅、现代家俱、桑塔拿轿车、摇钱树等。为表孝意,还特意购回花圈。这些五花八门的纸扎,待灵棚搭起后,摆在灵前,将灵前装点成五彩的小世界。过去,我曾见过大型纸扎-----香幡。这香幡煞是美观,方形框架,前面缀满五颜六色的花朵,出殡时一人双手打着,纷呈闪亮,有一种威武之感,临终时有多大年龄,香幡下方粘几柱香、出殡时,将每柱香同时点燃,烟雾缭绕,中间有遗像,很是阔气,现不多见。
纳纸:逝者当天晚上,由家中晚辈端条盘,放香和黄纸1张,孝子女身穿白布服,柱着哭棍,有帮工者打起火把,到村外老爷庙祭奠,以示报告老爷,并将黄纸1张用石、土块压在地上,祭奠后返回。
掘墓(打葬):总管执事后,在村里寻找一个丧头,负责掘墓或抬灵柩等丧事,一般为8人,亦有9人的,每人发抬丧白布一块。这掘墓也有好几种情况和讲究,如旧坟墓多已占满,或不吉,需占新攻,动土时,香火齐上,鞭炮齐鸣,以图双方吉利。在双亲中,如男者先逝,可进葬,女者先逝,则要记埋,待后一并合葬。如需埋者,坟工人员掘开墓,子女们拾起尸骨,按顺序放入小棺内摆好。如单身死亡,还要给寻找死偶,叫弥婚,如弥婚不成,可捏个面女人代替。一些条件好的人家,在双亲年迈时,就早已把葬砌好、土掩后,丧葬时当然省工了。一些名人或影响大,有地位的人去世后,儿女们还要给逝者的生平贡献刻碑立传,塑于墓前,昭示后人。有些地方实行了公墓,统一规划在一处,节约了土地,应倡导这种新风尚。
搭灵棚:出殡前一天下午,一般人家都要雇关照、灵棚,帮工者配合灵棚主人将灵棚撑起,四周用棚布遮好。
入棺:灵棚搭好后,晚饭前,亲威及子女们将逝者的遗体安放在棺内,一切按程序安放好后,让人主家殓尸,如没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便盖一层白纸,撒上五谷,盖棺订好。孝子女们祭祀后,痛哭不已。
移棺:哀声停止,坟工人员将灵柩移出屋,安放在灵棚下,将纸扎一类摆放在灵前,灵堂内还设有供桌、供品。
烧纸放魂:傍晚时分,把准备好的放魂马放在水道旁。由闺女、媳妇将马嘴撕开,塞上草,并将拉马童脖子上挂上烧饼,口中念念有词:“拉马小的小跟儿,上坡下坡小心儿”。晚饭后,隆重的烧纸祭奠仪式开始,有音乐的,在前边吹吹打打助兴。总管启动后,人主家领先烧香,所有的亲朋身着白布服或戴孝帽,跟着祭祀烧香,烧纸队伍出发,每隔几步有点火的负责照明,也有的村在街道旁放路灯,多为料布蘸柴油点燃,返回时仍不会熄灭。哭泣的人们腔调不一排成一大窜,孝子女在后边,泪如雨注,泣不成声,总管还特意安排有架孝人,以防掉队或意外,吹手们,锁呐朝天,腮帮凸起,芦笙、二胡配合默契,尽情演奏。过去,村上人很喜欢这场面,群群打伙边看边议,看谁哭的恓惶掉泪,到十安路口,围观的人群有意无意地阻挡住了,让吹手们一展风采,吹奏哀乐、戏曲、流行歌曲。真可谓秉烛夜游,热闹非凡。烧纸的队伍行至老爷庙将纸烧掉,然后再行至村外远处,将放魂马点燃,孝子女们手持哭棍将在燃烧中的纸马使劲向上一跳,去吧,以示魂归西天,让亡灵彻底脱离阳宅。哭泣的人不再哭泣,大人拉着孩童速返舍,并叮咛,不敢往回看,以防灵魂复归。
守灵、吹棚:孝子女们在灵棚下坐上干草,明灯烛光,通宵守候叫守灵。接着,便是吹鼓手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孝子女、侄儿男女及近亲为对逝者深表孝意,让吹手们晚间吹打一次,每次约20分钟左右,每人每次10---20元钱,亲戚多的,音乐团有时会折腾到拂晓,因此,他们除雇价外,这份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出殡:出殡这一天,早上没什么忙乎的,厨灶人员忙于做饭。吹手们揉揉醒松的双眼,陆续到场,吹打一两回,然后吃早饭。上午,来祭奠的人们及亲朋络绎不绝,灵前有扎供的陪祭的,过去祭祀一般是云首蒸食,现在不少地方旧俗革除,以上礼洋为主,祭洋的多少根据关系而定,礼食房,有1人记礼单,礼单上姓名下方记述着礼品名称及数量,食房人员按约定成俗回礼。直系亲属,供品丰盛,还要上街头,将供品摆在桌上,吹手演奏,将供品迎回。午后,出殡前,逝者是党员干部的,支部村委还要举行追悼会,有村上党员干部参加,臂戴黑纱或胸佩白花,有1人主持,1人念悼词,追忆逝者生平贡献,并敬献花圈,接着,孝子女们穿起白孝服,腰系麻辫,在丧头的引领下,到门外摆有抬棺的葬具前祭灵。然后,所有亲朋参加灵前祭奠,纸扎全部打出,侄儿扛着引头幡,边散纸钱;外甥手持摇钱树,哭泣着走出门外,出门时食房人负责每人发一块食品,叫发“富贵”。接着,坟工人员把灵柩架出,放在棺架上,搭上关照,吹手在前,纸扎、花圈相随,孝子扯灵,孝女扒棺,摆成长蛇阵,嚎陶痛哭,煞是壮观。当出殡队伍行至村外邀祭,抬棺者放下灵柩,休憩片刻,关照掀去,吹手们演奏完毕,近亲者跟着灵柩到坟内,待葬埋后一同返回,一般亲朋,脱去白衣,白帽,返舍。
谢客、扫厨:晚上,办事主家举行谢客招待,帮工者全部参加,一般以烟酒相敬,饭菜丰盛。过去,孝子女们还要在院中为帮工者磕头致谢,坟工每人送10件食品及香烟。第二天早上,主家还专致谢灶厨人员,殡葬丧事结束。
挽联是集体或个人哀悼去世者所写的对联(可贴在门口、骨灰盒两侧、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格式:1.要求上联与下联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2.面朝门立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上联常用“悼念XX”,下联常用“XX敬挽”。3.范例:(上)称呼XXX先生千古(下)辈分XXX、XXX敬挽„„
第二篇:1 殡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儒家思想影响,无论是在形似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丧葬文化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含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从唯物论的观点出发,“人死不为鬼”,但活人基于对死人的鬼魂观念,对死人的恐惧、以及对阴间生活的幻想,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葬法和葬礼,这些葬法和葬礼随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同时也受生活的影响,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宗法观念和伦理思想,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历史、探索古代社会的渊源提供了线索,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存。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丧葬习俗无疑是一种精神创造,所以我们应当客观地去看待它。丧葬是很常见的,死人下葬一般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停尸
病者临死,在咽气前要把准备好的寿衣穿上,本地有“临死连裤子都穿不上”之忌。死后,家人要替死者擦脸,梳头,穿鞋,戴帽子后,搭一停尸床将尸体移上,盖以黄布单。灵棚
本地出殡一般要等3天后,人死后要搭一座灵棚,棚门贴上挽联,挂上椁头纸,以示邻里。报丧
报丧既是将死者之亲友,前来奔丧的亲友,有带纸的,有的向死者家捐款。奔丧者有的给死者磕头,其守灵之子要陪前来奔丧者同磕。
戴孝近年来为死者戴孝已较旧时从简,重孝以一幅宽,7尺长的白布戴在头上,一般孝用半幅宽,7尺长的白布系在腰上,戴孝如果是孙辈者,一般在孝布上一寸左右缝上红布条。出殡后,其子女戴长孝者,将白布换下,每人用黑布做成袖标状,按死者的性别,分男左女右戴孝。入殓
将棺木移入灵棚内,将尸体安放棺内,称“入殓”。死者入殓时,家属及亲朋皆于两侧相送。守灵
尸体入棺后,孝子轮流侍守棺侧,朝夕不离。灵前摆一供桌,中间供奉死者灵牌,两侧摆供品,供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吃的馒头、米饭、各种水果等。死者如生前会吸烟、会喝酒,也要供上烟酒之类。也有供桌中间不摆灵牌的,以材头所书灵位牌代之。孝子守灵用一瓦盆烧纸,亲朋好友吊孝,由孝子跪拜迎送。到夜间,守灵者一般为亲朋好友代替。送盘缠
出殡前一天晚上半夜12点,丧家为死者举行送行仪式,俗称“送盘缠”。选一个宽敞的十字路口,烧死者生前穿过、用过的衣服、被子、鞋帽等。烧用纸制作的车、马或牛、楼房、电视机等,儿女们哭号着向火中奔,以示对死者挽留,由死者长子站在高处,手执一扁担,指向西南,意为死者指路。举哀
死者入殓时不举哀。举哀是在第三天早晨临出殡前,将棺盖打开,让死者儿女、家属、好友最后瞻仰一下遗容,然后封棺,此时子女、家属以哭代言,嘱咐死者莫要挂念世事,好好安息。
开光开光是举哀前,有侍者给死者最后整容,称开光。用一只筷子裹上棉球,沾酒精擦死者五官,擦者说:“开眼光、亮堂堂”其孝子面对死者重复一变:“开眼光、亮堂堂”。以下如此:“开耳光、听远方”、“开鼻光、闻芳香”、“开嘴光、吃八方”、“开脸光、净光光”。封棺
瞻仰完遗容后,由木工左手执铁钉,右手握斧将棺材天(盖)钉死。当木工钉左边时,由孝子在嚎喊爸(妈)向右躲钉,钉右边时喊向左躲钉。
出殡
本地出殡一般早晨8点左右,出殡时先将灵棚拆掉,本地棺木较大,一般不用人抬,用大绳将棺木捆住,吊车将棺木吊上汽车,棺木离地时,长子开始摔丧盆,(烧纸用的瓦盆)孝子们哭喊爸(妈)一路走好。出殡队伍一般是灵车在前,孝子站在灵车上,后面是装沙土的翻斗车,送葬车,出殡用车按规矩要交一定费用。安葬
棺至墓地,再用吊车将棺木放入坑内摆正,用塑料布将棺木裹严,在灵头点上长命灯,然后将车上土倾卸棺上,送葬人用铁锹将棺木培严,在坟的周围摆放亲友送的花圈。入葬后每人喝一口酒,吃一块饼干,乘车返回。先洗手再喝一口酒,吃一块饼干,然后到饭店就餐。圆坟
死者入葬后第三天,亲友去圆坟、添土、烧纸。
第三篇:湖南长沙县家乡殡葬习俗
家乡殡葬习俗
湖南省长沙县白沙镇锡福村。
一、关于丧事叫法
我们那里死了人叫“老了人”,丧宴叫“吃烂肉饭”,简称“吃肉”(在过年时特别忌讳“吃肉”这个词,不吉利),几年前乡里邻居亲朋好友还是统一在晚上来吃的,可后来因为有些丧觉得客人较多,为了不拥挤,就改成中餐和晚餐都可以“吃肉”,“吃肉”时还要“喊礼”,所谓“喊礼”就是在管事人的陪同下孝子在宾客吃饭期间进行的一次感谢,感谢所有来宾的抬爱来探望逝去的人。80岁以上的人去世叫“喜丧”,死者停放日期一般为5或7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据丧者家属的时间调剂或家庭经济条件来决定),但在三十岁左右死亡的年轻人最多只能停放三天再送上山。埋葬就是“送上山”的意思。(在长沙县白沙镇临近的福临镇所有死者都只存放三天)。“送上山”之后的三天,孝子孝女及其后辈去坟前上香烧纸钱,叫“圆坟”,寓意着逝者以安家。后面还有“头七”、“三七”、“五七”之类的法事。不过一般注重的是“三七”,会浓重的举办。
二、棺材
在没有统一实行火葬时,家里有上了六十岁的老人就要提前准备一口棺材(人到晚年总有一死,提前准备造福后代)。听伯伯说棺材的材质是用杉树木质的,请木匠做好,再涂上一层油漆,油漆用两种颜色,军绿色或枚红色,一般年纪大的用玫红,年纪偏低的用军绿,棺材两头可写上“福”、“寿”等字样。
三、请人
人一旦落气,直系亲属就在他们家里放鞭炮来告示邻人他已驾鹤仙去了。孝子首先到舅家报丧,去舅家必须磕头,待舅舅或舅家亲戚扶起,再说明去世情况(有些人磕头时是不会被舅家扶起的,因为他们在父母生前极不孝敬父母,难以让人原谅);然后在乡里寻找一位有名望或村里有学问的人担当丧事的“管事人”,(管事人:在吃丧宴时要陪同孝子前去“喊礼”,再是出纳之类的工作。)最后去邻居家请人帮忙办丧事,去邻居家要磕头,在邻人的每一家里选一个人给自己帮忙,被请到的邻人都要去丧户家里帮忙,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对丧户的同情。
四、对待逝者
孝子孝女要帮逝者洗净身体,寓意洗净尘埃,放下辛劳,再穿衣服,衣服是三层,先由家中的老幺穿近身衣服,都说最小的孩子是老人最牵挂的,穿近身衣服,让老人了无牵挂的离去,然后是比老幺大的,总顺序是从小到大穿,等到穿戴整齐,修饰脸部发型后,孝子孝女在逝者旁边念叨着“勿牵勿挂”之类的话语,有舍不得逝者离开的,会把先前逝者送给他(她)的东西放在身旁作为一种念想。
五、灵堂布置
关于灵堂布置,乡下人一般是将逝者置放在家里举办丧事。丧家属将“梼杌”就是人们知道的正厅作为孝堂,请纸扎师傅将正厅中央用纸和细竹做成门框,门框最里面摆放棺材或骨灰盒,而门框外面放一个桌子当贡品桌,在其上面摆祭品,祭品有如鱼、肉、蛋、苹果、香蕉等的九类,分别由九个碗装起来,但碗里一定不能装梨子,梨在我们的习俗里是不好的象征,分离。(过年时水果盘里也不能摆放梨,否则寓意将来的一年都在分离)。在孝堂里点灯打蜡,长夜不黑而且需要逝者家属轮番值夜(一是怕猫狗之类的东西来吃食;再是怕逝者灵魂归家时找不到屋,这是逝者家属的心灵寄托,希望离开后再回家看看)。邻居家需要排代表晚上去逝者家给逝者磕头,感谢逝者这些年来的帮助照顾和对逝者家属的一种礼貌慰问。在安葬之前,孝子要请风水师看风水,评估哪一块地、哪个方向适合安葬逝者有利于将来子孙安康。
六、丧家属的准备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看到过逝者家属在办丧的时候穿麻布做成的衣服,头上一顶尖角的白色帽子,脚上是一双破破烂烂的草鞋,在办丧的过程是逝者家属情感真切的流露。但对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改变,一些习俗开始简单化,已经没有原汁原味,现在逝者家属只需在胸前佩戴小白花,其余的无讲究。
七、关于火葬
如今火葬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家乡的火葬时间有一定讲究,逝者必须在家超过12小时(包括12小时)才能去殡仪馆进行火化,老家有一种说话叫,怕人断气未彻底。只要过了12个小时就随什么时候火化,可以是追悼会之前火化,也可是安葬前去火化,因家属的意愿。但锡福村的居民觉大都数是开告别会前就将逝者火化的,一个方面是因为追悼会是晚上,第二天上午就去安葬了,怕时间上不允许;而另一个原因是追悼会前火化不需要棺材或冰棺,又减少占地面积,减少财力物力的使用。在出殡的前一天下午,我们那里很多人死后会请法师做法事,说是帮逝者超度亡魂,能够早日成仙;也预示驱除晦气,让子孙后代安乐健康。
八、悼念活动
吃完丧宴,人们不希望逝者就此安静的离开,也为了再次表达对逝者的哀痛,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乡里邻居,都愿意策划活动来怀念这位逝者。第一项,开追悼会。追悼会一般就是晚饭过后开的(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左右),分批进行的,先是由逝者的领导对逝者进行追悼,然后是逝者的好友对逝者进行追悼,最后是丧家属的好友对逝者进行追悼,每次上来不同的人,就是一块炮竹和一箱花炮,炮竹花炮都是好友凑个20来块钱合伙买的,鞠躬三个就完事,没有家属致答谢词和绕灵一周的习惯。
第二项,“引路”(晚上八点到九点)。亲朋好友尤其是孝子孝女(孝长子外,无长子就次子)及其后辈需绕灵走几圈,每人手里要持一根香,由道士带领着引路念着《正气歌》,慢哼哼的调子至情至悲,待到道士唱完五遍,灵才绕完,唱《正气歌》表达的是逝者一生正气,引路一个正直的人生,告诫子孙后来也须一生正气,五遍是希望五福临门,吉祥的预兆,当然在绕灵的时候就让孝长子给逝者烧冥币,让他在天堂享受美好生活;
第三项,“破池”(晚上九点到九点半)。准备一张厚实的硬质做成小鱼池,这个所谓的鱼池两侧要偏高,不得被水打湿,在鱼池里放上一半的水,将一条小鱼和船系在一起,放入水中,让鱼带动船走,道士再绕着这个小鱼池走,念着逝者子女孙辈的名字,完毕,便亮出他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宝剑,刺穿这个鱼池,水就流出,这就是“破池”,念出子女孙辈的名字是告诉逝者他的子孙孝顺陪他走人生最后一程,池子是禁锢的意思,破池是还他自由,随船远行,逝者能早登极乐世界,那条鱼便象征着丧家属年年有余。
第四项,“投球”(九点半到十点半)。准备两张正方形的老式桌子(锡福村的每个成产对都有两张那样的桌子,桌子一般归队长保管,在有人去世后,逝者家属直接从队长家里搬过来),两张桌子并排放着,道士站在其中的一张桌子上,而另一张桌子中心必须放着一个金光闪闪的圈(现在丧户用的是一张黄色的纸或一根黄稻草围成的圈),差不多一刻钟,道士就举着一个小球稍往前一掷,这个球就落到另一张桌子上的那个圈内,这叫是所谓的“投球”,那个金光闪闪的东西象征了金子,而投进那个圈是希望逝者早日投胎成为富贵人。
第五项,(十点半到十二左右)请戏班子唱花鼓戏(当然这仅限于有钱人家、爱讲排场或逝者年龄较高的人家)。如果逝者年龄有八十岁,不会放悲哀沉重的音乐,因为这是喜丧,我们那里认为这是好事,而且还会请小朋友做游戏,游戏做完,也会分发红包,红包里面的钱会因为丧户的家庭条件而定,一般是在2到5块钱,但30岁以下而没有孩子的或是意外死亡的是不被允许大办丧事的。第六项,家奠礼(凌晨至2点)。这个时候一般邻人都回家了,剩下逝者亲属在逝者旁边守候,为了不让逝者在冰冷的夜晚寂寞,以家奠礼的形式温暖逝者。其流程和殡仪馆的差不多,但这个不叫“守灵”。
到凌晨5点时,有极少数的逝者由殡仪车送去火化(绝大多数在追到之前就火化了)。火化回来,在九点出殡,九九归一。道士执剑,在前方开路,在路上,丧家必须放鞭炮,当经过别人家门前时,别人也要放鞭炮,以示对逝者的尊敬,而孝子也要对他们下跪以示感谢;把逝者放入墓地后,要敲三下鼓,再封穴;回去时不能走来的路,因为不希望逝者来人世间再走一遭相同的路。一些年轻的逝者,家里还有长辈,是不太愿意给他办丧事了,一些小孩子去世,直接火化埋掉,故我这个基本是以老人去世为例。
第四篇:倡导绿色殡葬理念构建文明殡葬习俗
www.xiexiebang.com
倡导绿色殡葬理念 构建文明殡葬习俗
我国持续推进的殡葬改革制度,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目前的殡葬改革应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把绿色殡葬作为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切入点,使殡葬事业更好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改变传统的不文明的殡葬习俗尤其重要,对于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目前丧葬现状
一是农村殡葬问题。现实社会中农村的殡葬活动实际上已经走向了异化的途
www.xiexiebang.com
径,笔者在老家农村调查发现,现在农村的丧事是越办越贵,越办越复杂。本来实行遗体火化就是为了节约资源的,但现在是遗体火化后还要买棺材再土葬,花钱反而多了,程序也多了,办一次丧葬,普通百姓一般都在六千元左右,讲究一点的要则高达万元,甚至几万元。每个坟头占地近2平方米,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也影响了社会风气,给贫困家庭造成了增加了经济负担。
二是城市殡葬问题。城市居民的殡葬相对农村殡葬虽然很少进行“再土葬”,但是墓葬负担仍然非常严重。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有些人认为找个风水好的地方,建造豪墓可以保后人升官发财,于是请风水先生先把关,墓地要风水好、朝向好、花费血本也在所不惜。一般现在地级城市一个墓穴价格在三万左右,高级的墓穴甚至到十万或十几万。有的互相攀比,追逐“风水宝地”。也有个别人火化后重新装棺土葬,用的是好的棺木,导致占地面积大,增加负担。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墓穴需求也越来越大,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同样是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其它浪费,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滋生了一些**。
三是祭扫问题。清明和冬至是中国人传统的祭扫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些陈规陋俗滋生蔓延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火灾出现问题的时期。清明、冬至是人们怀着一颗孝敬的心,带着孝道的精神、思念的情绪,虔诚的心去缅怀先人。而现在是有的人把这种传统的祭奠进行异化,除了烧纸钱,有的甚至去烧纸质的洋房、汽车、甚至小姐。燃纸钱,放鞭炮以至有的发生烧山毁林的严重后果,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
www.xiexiebang.com
绿色殡葬的目标是要摒弃那种棺葬、建造墓地、烧纸钱、焚香放鞭炮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陈规陋俗,大力推行鲜花祭扫,强调倡导人们采取以我们人类健康、时尚、环保、节约的丧葬及祭扫方式,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文明丧葬祭扫环境,来避免火灾这样的隐患,为人们的祭扫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二、倡导绿色殡葬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引导群众树立绿色殡葬理念。大力宣传、提倡树葬、花葬和草坪葬绿色葬法,不留坟头、不立碑;在人类与自然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自然风景的前提下,按照自然特点和经济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地把殡葬建设成为景色优美、建筑协调、设施齐全的生态型纪念园区,鼓励祭扫使用鲜花祭扫。即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墓地的恐惧,使公墓公园化;使公墓把传统教育、传统美德、社会公德、自然文化、科学教育相结合起来弘扬的墓志文化。形成一个重养轻葬的良好风尚。倡导社会新风,做到文明祭奠,唾弃封建迷信和奢侈浪费的丧葬风俗,使得群众了解保护好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是抓好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从党员抓起,严格党员干部的丧葬行为,手提冰棺实行党员干部丧事办理报告制度,纳入党员干部的廉正档案,形成党员干部带头节俭办丧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奖励机制。对采取绿色殡葬的要加以鼓励,例如采取树葬、花葬、水葬等安葬形式的,给予免费支持。反之,予以曝光和处罚,使之朝着健康
www.xiexiebang.com 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科学、文明、节俭、卫生”的丧葬新风尚。
(四)是完善绿色殡葬设施。建好骨灰堂、花葬园、树葬林等公墓设施,大力倡导骨灰撒海、撒江、撒大地等骨灰多样化处理形式。保证群众火化后的骨灰得到有效安置。
三、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政府要加大步阀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举荐绿色葬法,推广节地葬法,倡导不保留骨灰,实现骨灰安葬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节约殡葬用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占地安葬比例。拿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推广好的绿色殡葬礼仪,这样即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阻止土地荒漠白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净化空气。使得清明、冬至成为呵花、养树、爱坪的生态环境保护日,让亲人们永远存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生活的蓝天更蓝,环境更美。
第五篇:中国传统丧葬流程习俗和现代殡葬对比
1、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
2、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3、入殓。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镜子一面。
4、守铺。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5、搁棺。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6、居丧。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7、吊唁。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 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致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
8、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 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
9、出殡。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10.落葬。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11.居丧。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 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 服丧三年,以示回报。
现代追悼会的仪式大致为:
①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功黑纱。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②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③宣读悼词。
④来宾致衰辞或发言,宣读唁电、唁函。
⑤众人绕遗体一周,向遗体告别。
⑥慰问逝者亲属。
⑦追悼会结束。
吊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谈吐,不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不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 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行礼时动作要真挚自然。
现在丧葬提倡不穿白戴孝,只在胳膊上带一黑布,上面写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己正在孝期,还表示对亡者的哀思怀念。一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去世后,举行追悼大会时,在场的同志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对亡者哀悼,但不写“孝”字。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有些变化#赛喏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