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常态下提升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探索与思考
新常态下提升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探索与思考
新常态下提升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探索与思考
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承担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职责。新常态下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尤为重要。近年来,宿迁市宿豫区委组织部结合组织工作新要求,通过集中学、挂职练、结对帮、严格管等方式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主要做法:
(一)创新载体集中学。一是建立“周末大课堂”学习载体。每周末拿出半天时间专门进行集中学习,采取专家学者专题授课、部领导业务辅导、组工干部轮流讲课等形式,准确把握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目前已经组织“周末大课堂”166期。二是开展“读书、荐书、评书”活动。建立推荐书目库,每季度推荐一本好书,组工干部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季度末集中交流读书心得。同时开展“最佳推荐者”、“最爱读书者”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编印组工干部应知应会读本。内容包括自身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大学生村官管理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制度文件、规范流程等。专门组织开展组工业务知识竞赛,以考促学,全面提升组工干部的业务综合水平。
(二)“四个一线”挂职练。一是到村居一线开展工作。选派部分年轻组工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或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挂职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要求做到“四个一”:即记好1本民情日记,形成1篇高质量调研报告,结对帮扶1家贫困户,为村级组织建设或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至少1条合理化意见建议。二是到信访一线跟班学习。组织组工干部轮流到区信访接待大厅跟班学习1周,学习处理矛盾纠纷的方法技巧,重点加强信访工作政策法规和业务学习,集中参与信访部门的群众来访接待和来信办理工作。三是到企业一线宣传政策。从业务科室选派人员到非公企业宣传党建和人才政策,组织开展结识一名非公企业主、结对一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帮扶一个薄弱企业党组织、制定一个非公企业人才引培方案、培养发展一批党员的“五个一”活动,做到边宣传、边指导。四是到项目一线帮办服务。紧密结合“三服务三促进”活动,选派专门人员担任部机关招商引资项目联络员,到项目建设一线开展全程帮办服务,确保第一时间做好服务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互动交流结对培。一是轮岗熟业务。根据组工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和工作实际,有计划安排组工干部轮岗工作,全面系统地掌握组织工作各项业务。同时,对工作内容有交叉的科室进行合并,实行大科室“AB岗”,积极参与跨科室“辅岗”工作。去年以来,先后有3名中层正职、4名中层副职、8名新进部人员进行了交流轮岗,有效帮助组工干部尽快熟悉部门业务。二是跟班开眼界。定期选派部机关组工干部到上级部门跟班学习,选派乡镇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到部机关跟班锻炼,搭建组工干部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的平台。先后选派6名组工干部到市部跟班学习,10个乡镇的组织委员、组织干事全部到部机关轮岗一遍。三是结对促提升。针对部机关年轻同志较多的实际,按照“1+2”的模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分管部领导担任成长导师、科室负责人担任成才导师,通过手把手指导,一对一帮扶,促进年轻同志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迅速融入组织工作。
(四)健全制度严格管。一是建立工作督查机制。明确办公室具体负责,对重点项目实行一周一例会、一月一总结,一季一通报的方式,强化责任落实和督办考核。加强对组工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系统梳理规范部机关38项组织业务和部办会、部务会、月例会等制度,不断完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实施组工干部积分制考评。积分内容主要包括本职工作完成情况、作风建设情况、领导和群众评议情况以及重大贡献等8大类15个具体项目。采取月统计、季公示、年累加的方式进行考评,办公室每月对所有工作人员的积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组织一次领导评议和群众测评,并将个人季度得分情况予以汇总公示,年底将季度得分进行累加,作为全年总分。对季度积分排名靠后的,视情分别予以问责。三是规范组工干部言行举止。制定出台《组工干部言行举止“八不”纪律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不散漫、不失仪、不瞒骗、不吸烟、不酗酒、不浪费、不推脱、不越位等8项具体要求,对组工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树立了组工干部廉洁自律、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思考启示:
(一)优化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着力构建全方位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建立培训轮训制度。通过跟班学习、外出考察、专题辅导、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安排组工干部轮流参加学习培训。建立学分考评体系,通过量化学分、量化学时来进行跟踪考核,以保证组工干部在工作之余的学习强度。二是建立考学奖学制度。在抓好部机关日常政治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组工干部通过函授、脱产、自考等多种途径,参加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组工干部学习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建立实践锻炼制度。在立足本职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按照培养专家型干部、复合型人才的原则,积极拓宽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安排组工干部到环境艰苦、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使其不断丰富经验,增加才干。
(二)完善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结构,着力构建科学化选拔任用机制。一是建立准入制度。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学历层次高、知识功底好、综合能力优、奉献意识强的干部进入组织部门。探索面向社会从具备任职资格的干部中进行公开招考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选调的办法,扩大选择面,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适。二是建立交流轮岗制度。实行组织系统内部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敏感、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实行定期轮岗,使组工干部经过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锻炼,全面熟悉组工业务。三是建立择优晋升制度。对能力强、有本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组工干部,不论资历长短、不论年龄大小、不论级别高低,一律优先提拔使用,真正在组织系统内部形成“凭实绩用干部、以能力论英雄”的正确用人导向,激发组工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内在动力,进而带动组工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
(三)提升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层次,着力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建立能力测评体系。以测评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每年年终结合年度考核,对组工干部进行一次整体能力测评,并在测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并把测评结果作为组工干部提拔、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任职考核制度。对符合提升条件的组工干部,组织开展统一的综合素质考核和能力水平考试,通过优胜劣汰,使优秀的组工干部得到重用,对自身能力差、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予以调整交流。三是建立工作考核制度。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明确各部分所占分值,责任到人,遵循日常工作抓督查、重点工作抓推进、难点工作抓突破、热点工作抓成果、亮点工作抓创新的考核思路,要求组工干部按照工作目标责任、时间节点进度推进好各项工作,年终对工作实绩和工作效果进行综合考评。
(四)强化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监控,着力构建开放式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组织部门内部规范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部机关学习、会议、请示报告、财务及文档管理、保密等>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二是建立组织部门工作监督机制。从组织工作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入手,实施全程跟踪监督,确保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坚决杜绝工作失误。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坚持早提醒、早预防,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做到早重视、早解决,防止小恙成大疾。三是建立组工干部全方位监督体系。按照组织工作公开化、透明化的要求,通过“三结合”的方式,对组工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即组织部门内部监督与执纪执法部门监督相结合、党员干部群众举报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八小时之内”监督与“八小时之外”监督相结合,将组工干部的言行举止始终置于全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
第二篇: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思考
组工干部队伍担负着领导班子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既是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更是对组工干部的新要求。如何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这是组织工作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基层地税系统组工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对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作了些思考。
一、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目标
组工干部队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只有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才能把握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方向。经过走访、座谈、讨论等途径进行调查,我们认为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较高的政治素质。组工干部作为党的政治路线具体的实践主体,必须政治更加可靠,立场更加鲜明,牢记宗旨信念,既能承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更能坚决抵制消极思想的影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严峻的考验,牢固树立政治坚定、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正确实施,才能去教育、引导、影 响其它干部树立并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二)良好的道德品质。组工干部从事的是干部管理工作,用人的风气影响着整个党的形象。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为可操控的空间比较大。这就要求组工干部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诱惑与公道正派之间,舍小利而逐大义。
(三)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理念。理论指导实践,理念制约行为,组工干部要把工作出色完成,离不开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的指导。组工干部只有掌握了人力资源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科学的理论,并由此形成先进的理念,才能把握组织工作的前进方向,不走歧路,事半功倍。
(四)熟练的业务技能。业务技能是组工干部的基本功,是组工干部具体开展工作的基础。组工干部应该能说会写,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熟悉组织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条例,了解管理权限内的干部情况,在业务上过得硬。
(五)全面的综合素质。组工干部想把组织工作做好,应当对各种知识都有所涉猎、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二、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地税系统各级在组织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活动,使组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对照建设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的标准,对照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尤其是在个别组工干部身上,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的力度不够大。面对垂直管理部门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部分组工干部缺乏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的指导,凭老经验办事,不能形成突破,往往是等待观望、查文件、找出处,不能或不敢大胆地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二)业务技能不够精。体现在:一是对组织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精神掌握的不熟不精;二是组织工作基本功不扎实。部分组工干部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比如,有的干部考察材料表述不准确、写不出特点,有的不能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说透彻;部分组工干部对管理权限内的干部情况不了解,只熟悉经常接触的一些干部,没有下功夫去全面了解所有应该掌握的干部的细致情况。
(三)知识面不够宽。由于地税系统组建以来,干部交流少,来源渠道窄等历史原因,组工干部普遍知识结构单一,大部分组工干部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没有完备的人文社会 3 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体系。
三、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组工干部队伍在能力建设上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缺乏的动力和压力。按照目前地税系统干部管理运行体制,只要进入了地税系统这个行列,就自然享有了与大家差不多的待遇,只要不出重大问题,基本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于干得多、干得好的干部,既没有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也得不到稳定明确的政治发展前景,而对于干得少、干得差的干部,也没有惩戒和淘汰机制。久而久之,只要能应付工作,大家就不会再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甚至本来有的能力,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二)组工干部自身要求不够严。由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人们往往对组工干部高看一眼、比较尊重,部分组工干部因此自我感觉良好,自视素质比别人高,对人要求多而严,对己要求少而宽,在思想上放松下来,遗忘了去提高和完善自己能力的必要性。
(三)组工干部的培训不到位。应该讲,近几年地税系统干部的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干部培训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道路。但是只注重了干部的相关业务 4 知识的培训,而对组工干部的培训却并未因此而相应加强,组工干部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自身的培训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日常工作中,组工干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抽出时间学习提高的机会相对较少。从而阻碍了组工干部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深入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提高组工干部队伍拒腐防变、抵抗歪风邪气的“免疫力”。一是加强组工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组工干部的精神境界。针对当前组工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应该提倡组工干部多学习哲学,重视引导组工干部提高哲学修养。二是持续不断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结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抓好党的宗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组工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筑牢思想防线,使组工干部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二)选贤任能,增强整体效能。首先要选准配强各级组工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实践证明,一把手公道正派、能力强,则整个组工干部队伍的作风就会相对较好,工作效能也会相对较高。一把手对人才的重视与否和用人导向,也直接决定着组工干部是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还是去走其他旁门左道。其次,严把组工干部“入口”关,把高素 5 质的人才充实到组工干部队伍中。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组工干部的任用必须慎之又慎。应该把公道正派作为任用组工干部的第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尽量选拔有人事管理才能的高素质人才,并通过高素质人才带动和激发其它组工干部提高工作能力。
(三)深化改革,建立组工干部队伍激励约束制度,变“要我提高能力”为“我要提高能力”。由于建立组工干部队伍激励约束制度会牵涉到众多干部的切身利益,并且在短期内效果不会彰显,目前在这方面虽然提得多,但实质性的突破却很少。应建立完善组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臵奖惩方式,形成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争先创优的竞争局面,促使组工干部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把教育培训落到实处。首先,树立组工干部培训教育新观念。组工干部培训教育既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又是一种人才资源开发。要树立重质量、重效益的培训观念,使每一次培训都取得明显效果。其次,合理设臵培训教育内容。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外,尤其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法律、现代办公技术等与组织人事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增强组工干部探索组织人事工作的能力,提高组工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此外,还要组织组工干部学 6习党的建设和组织人事工作的专业业务知识,尤其要组织学习与组织工作业务相关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鼓励组工干部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组工干部业务水平。第三,在培训教育方法上要开阔思维,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方式方法,只要能达到提高组工干部能力效果的方式方法都可采用。除传统的脱产办班、会议学习、专题讲座、考察学习等形式外,应有针对性地安排文化层次高的年轻组工干部,到上级组织部门挂职或跟班学习,培育其驾驭党建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工作成绩突出、有培养前途而文化层次相对低一些的组工干部,送到高等院校进行“知识升级”,提高其知识存量。另外,应更多地组织组工干部进行自学,为组工干部提供到外地考察学习的机会,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五)加强锻炼,在实践中提高组工干部的能力。在加强组工干部理论知识培训学习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使组工干部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组工干部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在基层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公认的年轻组工干部要大胆提拔到重要岗位,担当重任,以激励组工干部的工作热情。
第三篇: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意义
(一)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党中央根据我们党积累的历史经验、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使命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一项非常现实而又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任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组工干部也担负着提高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担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的重要使命。因此,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来审视和加强组织工作,来谋划和推动组织工作,不断提高组织部门的整体功能和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
(二)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党中央立足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全面部署了新世纪的人才工作。提出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打开人才工作局面,加快人才选拔工作力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选拔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配备好领导班子结构,努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使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抓紧建立和完善人才机制。面对这一要求,如何甄别真伪,沙里淘金,把真正优秀人才引纳进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做好人才使用与培养工作,成为组织部门当前的庄严使命。一流之才识一流之善。组工干部只有自身理论水平高,作风过硬,识才用才本领强,才能广泛发现优秀人才,正确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否则,党性不强,作风不正,能力平庸,就会埋没人才或把政治素
质差、作风恶劣、善于投机取巧的人选拔进干部队伍中来,给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失,严重危害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组工干部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加强提高能力素质,促进小康大业的全面实现。
(三)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视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长期执政,使我们党既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也面临着严峻的执政考验,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消极的影响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我们党内,一些同志的信念动摇,意志衰退,思想僵化,精神萎靡。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组工干部也担负着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因此,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合理调整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使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优良,优势互补。以此推动组织工作,不断提高组织部门的整体功能和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
第四篇:提升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提升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在今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指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改进作风新常态,各级组织部门、每个组工干部,都有一个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能力上要提高、方法上要改进的问题。因此,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特别是专业化能力建设,解决组工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紧迫任务。
一、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组工干部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理念、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基本内涵
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赵乐际部长提出的“组织部门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增强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要求。这一要求既为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组工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具体地讲就是指组工干部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积极顺应时代和形势任务发展的需求,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所具备的正确把握方向、分析大局大势、知人善任、把握规律的能力和精通政策、熟悉业务、善于开拓的专业技能。
(二)现实意义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是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重要保证。
1、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组织部门是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党委部门。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是准确把握组织工作发展方向,使组织路线更好地服务政治路线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改进作风新常态,所有这些都对组织工作、组织部门提出了新挑战、新考验、新要求。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必须善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把握组织工作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和坚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党中央立足于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部署了新时期的干部人才工作。面对这一要求,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如何甄别真伪,把真正优秀的干部和人才吸纳进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因此,做好干部人才使用与培养工作,成为组织部门当前的庄严使命。组工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提高分析大局大势的能力,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提高把握规律的能力,才能广泛发现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正确选拔干部人才,合理使用干部人才。组工干部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加强提高能力素质,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3、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需要。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具体做人才工作、党员工作、干部工作的。“打铁先得自身硬”,组织部门的职责和使命都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只有不断增强组工干部正确把握方向、分析大局大势、知人善任、把握规律的能力,提升组工干部精通政策、熟悉业务、善于开拓的专业技能,只有每一位组工干部发扬“安专迷”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标兵,才能打造一支“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干部队伍,才能打造模范组织部门,更好地选贤任能管干部,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
二、当前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尤其在自身建设方面,明规矩、严纪律、正风气,切实加强文化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我市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与适应形势的发展、完成任务的需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
(一)思想重视还不够。
有的组织部门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重视不够,认为组工干部都经过精挑细选,一般思想素质高能力强,对专业化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紧迫感不强、办法措施不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倾向:一是重使用轻培养。认为组织部门事务繁忙,忽略了对组工干部的教育培训,把组工干部的自我适应与组工干部间的“传帮带”代替了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二是重表面轻实质。在干部能力建设上重表面功夫,比如、协调、表达、写作方面的能力等,没有把知人善任、把关定向、调查研究等能力作重点培养,导致组工干部缺乏系统化、专业化能力。三是重应付轻长远。对赶急的迫切需要的内容就组织学习一下,对一些基础性、理论性、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则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能力建设存在功利化倾向,缺乏长远设计与安排。(二)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
一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尽管我们在组工干部能力培养上不断加大力度,但组工干部主要还是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很少作为参与者被派出参加学习培训。近5年来,全市组工干部的培训主要是以上级的指派为主,市、县开展系统的培训教育学习并不多。二是组工干部培养规划不明。长期以来,组织部一直把组工干部看作是“通才”,当成“万金油”使用,在组工干部能力培养上形成了“以会代训”、“边干边学”的局面。对组工干部队伍应具备哪些专业化能力?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培养组工干部的专业化能力?都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有益的探讨。三是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培养缺乏有效激励。一方面缺乏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过程激励,如为组工干部参加实践岗位的锻炼提供更多机会、为组工干部脱产进修学习提供激励措施等;另一方面缺乏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结果激励,没有真正建立起部机关内组工干部择优选拔任用的机制。四是实践锻炼途径狭窄。长期以来,一些组工干部局限于干部、党务工作范畴,就党务抓党务、就干部抓干部,同经济建设等中心工作有距离,视野不够开阔,成长道路过于单一。有的组织部门不注意开展内部轮岗,科室之间干部缺乏流动,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对整个组织工作业务不熟悉。(三)目标方向还不太清晰。
一是理论研究滞后。目前,各级组织部门和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及时适应组织工作形势变化的需要,深入开展系统的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理论研究。当前,对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具有盲目性,存在不知道该引导组工干部具体加强哪些方面的专业化能力、通过什么途径增强专业化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对师资力量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师资力量在开展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上对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指导上存在盲区,影响了培训效果。(四)考评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是考评内容不明确。缺乏一个独立完整的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考评体系,考评内容设置不具体、不明确。二是考评方式简单化。目前对组工干部的能力实绩考评主要由领导或部机关自己人来打分评价,没能有效吸收社会评价结果,特别是还不能把与组工干部有直接工作关系的服务对象的评价完整地体现在考评中。三是结果运用不对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考评制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凭能力、凭实绩论英雄。组织部门在提拔组工干部时还是存在凭资历、看年龄,搞平衡照顾的现象,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五)个体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组工干部能力素质虽得到不断提高,但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组工干部能力还与现实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党性修养与群众期望有差距。组织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坚强的党性修养。但目前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深入基层、倾听党员干部的呼声和心声不够;有的理想信念不强,抵制社会上不良言行的正义感不够;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反应慢,缺乏政治敏锐感和鉴别力。二是开拓创新能力与组织工作发展要求有差距。部分组工干部因循守旧思想严重,创新意识不强,导致组织工作没有新意、失去活力。三是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单一与新时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差距。当前组工干部党务型、政务型、经验型干部居多,专家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少,不少组工干部在为民服务、服务发展经济方面的能力单一,满足不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考核、推荐和选拔。三、提升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既要强调个性,又要注重共性;既要立足本职工作,又要各项工作统筹考虑;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组工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建设又是一项全新的的课题,需要与日俱增,不断地研究探索、开拓创新、实践提升。
(一)加强思想教育,夯实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的政治素质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入开展思想教育,使组工干部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扎实开展公道正派思想教育。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省委组织部郭开朗部长指出:组工干部要牢固树立公道正派、开放开明、务实负责、严谨守纪、无私奉献“五种形象”,其中第一种形象就是“公道正派”。对组工干部开展公道正派思想教育,就是要求每一位组工干部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二是突出群众观念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干部群众是实践和创造的主体。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的要求,加大对组工干部的群众观念教育力度,鼓励组工干部自觉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基层实践,总结基层经验。帮助基层妥善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鼓励基层积极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在基层实践中提升组工干部队伍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三是加强廉政教育。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对象。组工干部要行得正、站得直,就必须主动加强廉政教育,要以认真学习和贯彻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行处分条例》为契机,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明党纪规矩,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任务,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实现全面从严治部。(二)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培养的水平。
面对新形势的变化,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组织部门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增强专业化能力。组工干部要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建设,就必须构建新的学习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着力优化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开发、培训体系。一是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部门。组工干部既要有干好组织工作的愿望和激情,还要有会干事、能成事的功底和能力,要更加注重学习。要围绕“创建学习型组织部门、争当组工专家能手”的目标狠抓部机关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业务培训和岗前培训,举办“组工干部大讲堂”、组工论坛、组工业务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建立健全考学评学、研讨务虚、学习交流等制度,提高组工干部履职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二是有针对性开展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理论研究。组织部门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针对组织工作对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要求,有针对性开展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理论研究,并形成系统性、全面性、规范性的理论成果,以指导组工干部学习培训工作,使组工干部学到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既要能提升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又要能推动组织工作开展,促进组织工作创新。三是合理评估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开发、培养效果。探索实施组工干部专业化理论知识学习量化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集中学习培训情况、个人业余自学情况、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运用能力、实践运用效果等五个方面,考核方法主要由学制及学分构成。学制以3年为一个目标周期,总计基本学分为300分。考核评定等级实行考核与3年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组工干部第一年口头诫勉;连续两年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者和累计考核不合格者及时调整出组织部门。(三)加强实践锻炼,创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
实践锻炼要按照多轮驱动、立体培训、复合提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丰富实际工作经验。一是针对组工干部个体素质、能力、经历的缺陷,以完善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历、充实工作经验为目标,选择和实施缺什么补什么的“拾遗补缺”型锻炼模式。二是针对增长组工干部某一方面特殊才干的需要,打破岗位限制,通过安排更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和环境,实施“加强”型锻炼模式,使其特点更鲜明,才干更突出。三是针对提高组工干部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把握复杂局面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需要,选择和实施“挂职”型锻炼模式。采取上挂和下挂的方式,选派组工干部到上级组织部门跟班学习,到基层挂职锻炼等有效方式,促使干部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和水平。四是立足于把组工干部培养成全能型、复合型组工干部的需要,定期实施“轮岗”型锻炼模式。采取跨科室、跨岗位轮岗等形式,将组工干部放在业务性质、工作职能、工作环境完全不同的岗位进行锻炼,以培养组工干部适应不同工作岗位、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把组工干部培养成多面型、全能型、复合型人才。第五篇:对加强新时期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新时期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组织部门是“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组工干部是干部、党员和人才的服务员、管理员,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成效,直接决定着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强弱、工作绩效的优劣和作风形象的好坏,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成败。
当前,对照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雨花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新要求,我们感到影响和制约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重“管理使用”轻“能力培养”的习惯做法,导致组工干部能力水平提高不快。由于组织部门的干部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这种“高标准进入”,使得不少人习惯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组工干部能力建设,认为“能进”则肯定“能干”,不能正确处理好“干电池”与“蓄电池”的关系,只注重了对组工干部的使用,忽视了在使用过程中的培养锻炼,久而久之,使部分组工干部出现了“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重“组工业务”轻“综合能力”的传统思维,导致组工干部能力素质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一些组织部门基于“来了就能干”的思维,往往直接从党群部门选调熟悉党务、政工等业务的干部,而从经贸、城建、政法以及科、教、文、卫等部门进人则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综合能力上的最佳组合和知识互补,部分组工干部甚至成为了“别人说经济、我们不吱声,别人谈法律、我们不明白,别人讲科技、我们不晓得”的“三不”干部。
3、重“资历平衡”轻“激励选拔”的管理方式,导致组工干部能力提升动力不足。由于多种原因,组织系统内部往往存在着提拔干部、解决职级凭资历、看年头、搞平衡的现象,致使一些组工干部产生了“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的想法,感觉进了组织部就是进了“保险箱”,只要守好“摊子”、不出“乱子”、迟早都会有“位子”,提升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
4、重“传统程序”轻“突破创新”的固有模式,导致组工干部能力发挥效果不佳。组织工作必须讲政治、讲政策、讲原则、讲程序,客观上造成了组织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相对封闭较严,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度不高,一些组工干部由此形成了僵化刻板、按部就班、画地为牢、循规蹈矩的心理,不愿也不敢在纪律允许的框架下越过“雷池”,开创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的生动局面。
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和完善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1、着力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优化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使组工干部成为终身学习型干部。一是建立组工干部培训、轮训制度。将组工干部培训纳入整体培训计划,通过跟班学习、外出参观、专题辅导、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安排组工干部轮流参加学习培训。例如我区专门建立了“5+X”学分考评体系,对组工干部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要求每名组工干部3年内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中至少参加一次脱产业务培训,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不少于1周等,并通过量化学分、量化学时来进行跟踪考核,以保证组工干部在工作之余的学习强度,促
使其综合素质不断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二是建立组工干部考学、奖学制度。在抓好组织部门日常政治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组工干部通过函授学习、脱产进修、自学考试等多种途径,参加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对通过自学取得学历、学位以及各种资格证书的组工干部,给予表扬和适当奖励,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予以报销部分学费。目前我区就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规定组工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可报销全部学杂费的1/3。该政策实行后,我区组工干部中硕士或在读硕士的比重相比之前上升了30个百分点,尤其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利用这一机会修习了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建立组工干部实践锻炼制度。在立足本职岗位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按照培养专家型干部、复合型人才的原则,积极拓宽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安排组工干部到环境艰苦、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使其不断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真正成为“破解难题的高手,市场运作的能手,实际操作的强手”。如我区定期抽调组工干部到信访、拆迁拆违的第一线参与工作,有关组工干部纷纷反映受益匪浅。
2、着力构建科学化的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完善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结构,实现宽领域进人、多岗位锻炼、凭实绩晋升。一是建立组工干部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用学历层次高、知识功底好、综合能力优、奉献意识强的干部进入组织部门。可以探索面向社会从具备任职资格的干部中进行公开招考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选调的办法,扩大选择面,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适,并注重选用理工、经济、法律等各类专业的人才。如近5年来,我区组织部门坚持进人上的“五湖四海”,分别从发改局等经济部门补充了4人,从法院、检察院等政法部门调入了3人,使组工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此外,还可以对拟进组织部门工作的干部,实行半年或一年的试用期制度,以便进一步了解其各方面情况,检验其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建立组工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转变以往组工干部“一岗定终身”的局面,实行组织系统内部科学、合理的交流轮岗,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敏感、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实行定期轮岗,使组工干部经过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锻炼,全面接触组工业务。如我区对部机关干部每年轮岗一次,不但使组工干部成为了“多面手”,而且通过换位思考,加深了理解,促进了和谐;三是建立组工干部择优晋升制度。应逐步改变以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传统用人模式,对能力强、有本事、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组工干部,不论资历长短、不论年龄大小、不论级别高低,一律优先提拔使用,真正在组织系统内部形成“凭实绩用干部、以能力论英雄”的正确用人导向,激发组工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内在动力,进而带动组工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从我区的实践情况看,近两年先后有4名“后起之秀”超越“老同志”走上科室负责人的岗位,使一些同志产生了紧迫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3、着力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提升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层次,夯实能力建设的基础。一是建立组工干部能力测评体系。对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正确评价是全面了解组工干部能力的重要依据,以测评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为重点,每年年终结合考核,对组工干部进行一次整体能力测评,并在测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测评结果作为组工干部提拔、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组工干部任职考核制度。对符合提升条件的组工干部,组织开展统一的综合素质考核和能力水平考试,通过优胜劣汰,使优秀的组工干部得到重用,使自身能力差、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组工干部得到调整和交流,使组工干部能力危机的“预警系统”始终高效运转;三是建立组工干部工作考核制度。可将全年组织工作划分为日常工作、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热点工作、亮点工作等部分,根据工作量的大小、难易明确各部分所占分值,责任到人,遵循日常工作抓督查、重点工作
抓推进、难点工作抓突破、热点工作抓成果、亮点工作抓创新的考核思路,要求组工干部按照工作目标责任、时间节点进度推进好各项工作,年终对工作实绩和工作效果进行综合考评,奖优罚劣。
4、着力构建开放式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强化组工干部队伍能力监控,保证组工干部在正常范围内充分施展能力。一是建立组织部门内部规范制度。各级组织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部机关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如我区从组织部门内部各岗位职责分工、议事决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办文办会、来人来访接待、服务承诺等方面着手,修订完善了包括19项制度在内的《组织部机关建设管理制度》,实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必纠;二是建立组织部门工作监督机制。从组织工作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入手,对照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人才工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实施全程跟踪“监视”,确保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杜绝工作失误。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坚持早提醒、早预防,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做到早重视、早解决,防止小恙成大疾;三是建立组工干部全方位监督体系。按照组织工作公开化、透明化的要求,通过“三结合”的方式,对组工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即组织部门内部监督与执纪执法部门监督相结合、党员干部群众举报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八小时之内”监督与“八小时之外”监督相结合,将组工干部的言行举止始终置于全社会的有效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