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

时间:2019-05-13 23:2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断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断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

第一篇:不断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

不断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5日作者:沈锦坤

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需自身硬”。组织工作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强,社会关注度高,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化能力。尤其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推进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既是推动组织工作更好发展的有力抓手,更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进程的重要保障。

聚焦主业、突出主责,细耕“责任田”。近年来,一些基层组织部门反映,工作越来越忙,涉及面越来越广,有的县(市、区)组织部长既分管工青妇,还分管农林水,经常是提起工作千头万绪,干起活来忙忙碌碌,结果却“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导致越位、错位、缺位。组工干部任何时候都应牢记自己的主责主业。要敢于从关联性不强的工作、临时性工作中抽身,从原本不该管的事中及时退出。按照组织部门“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育人才、聚贤能,抓基层、打基础”的主业主责定位,真正把主业主责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做到既服务大局,又聚焦主业。

坚定信仰、提升能力,牵住“牛鼻子”。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程序复杂,容不得半点“不专业”。要在组织系统树立“专业化能力决定组织工作成败”的意识,使组工干部不仅精通组织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更要做某个方面、某个环节的“专家”,在专业化能力上争先进、创一流。推进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一方面需要广大组工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自觉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一方面,需要各级组织部门更新观念,真正把增强专业化能力摆上重要位置,把专业化建设贯穿在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

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好“方向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是组织系统长期以来形成的好传统和好做法。把握组织工作发展规律,是推进组织工作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要针对组织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先试点再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不断总结提升,探索将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在更大的层面上推进整体工作。要把改革创新作为专业化能力的重要内容,引导组工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变革中,增强认识规律的能力,提高运用规律的水平,深入研究和把握组织工作规律,探索组织工作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

明确责任、奖优罚劣,激活“一池水”。要把好入口关,切实“选对人”。组织部门是选人用人的职能部门,更应树立正确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把“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干部选出来、用上去,在组织系统营造比能力、增素质的浓厚氛围。既要严把政治关,防止动机不纯、作风不良的人混入组工干部队伍;也要严把素质关,注重筛选一批熟悉党建业务,组织协调、文字功底都较强的干部,做到“来之能战、战则战胜”。要细化工作举措,形成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同时实行倒逼工作机制,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以“不专业之事”追究“不专业之人”。要坚持领导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一级把责任落实到人,一层一层把压力传导到最底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现在专业化建设上层层有压力、层层有责任的良好效果。要坚持人岗相适,切实用好人。对经过多岗位锻炼、素质过硬的干部,及时选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激励广大组工干部主动提升专业化能力;对考核测评成绩较差、工作出现较大失误、业务不精又不愿学的,及时予以调查核实,确实不适合组织工作特定岗位需要的,予以交流调整或淘汰,引导组工干部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

韦贯之不惧降职守刚正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5日

韦贯之,名纯,字贯之,因避唐宪宗李纯的讳,索性就叫韦贯之。他是唐代中后期的名臣,在官场的几十年中,无论怎样浮沉,他都刚直方正,廉洁自持。

他担任长安县丞时,当时的京兆尹李实“权移宰相,言其可否,必数日而诏行”——权力超过宰相,可谓威势显赫,所以许多人趋于其门下,攀附之。于是,好心人把他推荐给李实。李实说:“我知道韦贯之,他与我是同乡,而且我早就听说他很贤能。我愿意见他一面并推荐给圣上。”好心人欣喜地将此事告诉了韦贯之,并说:“你今天去拜访李实,明天就会有人向你道贺。”韦贯之虽然嘴上答应,却一直没有去拜访李实,因此官职也就没有得到迁升。

元和三年(808年),韦贯之担任吏部员外郎,主持科考。他取士,注重真才实学,抑制浮华轻薄,严禁奔走请托,阻塞投机钻营。当时,牛僧儒、皇甫浞、李宗闵三人,在策论中毫无顾忌地痛陈时政,抨击时弊。韦贯之认为他们有真才实学,拟将其列为上等上奏。其他考官怕得罪朝廷大员,不敢随同署名上奏,韦贯之便独自署名上奏。结果,被贬为果州刺史,后又贬到巴州。尽管如此,但“由是趋竞者稍息”,对一些不良风气有所遏制。

后来韦贯之重新入朝,并担任宰相,他刚直的作风依旧硬朗。一次,唐宪宗提升张仲素、段文昌做了翰林学士,对此,韦贯之认为翰林学士是皇上的政务顾问,而这两人却是“辞艺”之人,不宜担任该职,建议罢免他们。又一次,深得唐宪宗宠信的监察官张宿要出使外地,为抬高身价,张宿希望得到一套华装绣饰,宰相裴度居然加以帮衬。韦贯之对裴度说:“宿奸佞,吾等纵不能斥,奈何欲假以宠乎?”——像张宿这样的奸佞小人,我们纵使不能斥责他,又何必向他邀宠呢。此事虽然作罢,但是张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不久,张宿捏造罪状,诬陷韦贯之连朋结党,结果他先被降职为吏部侍郎,后被外放为湖南观察使。

在湖南期间,韦贯之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当时河南、河北用兵,国用不足,于是朝廷下令增加赋税,并派遣盐铁副使程异到各地督察。程异要求各地超额奉献,借机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韦贯之冒着继续降职的危险,坚决拒绝程异的无理要求,结果他再次被降职,为太子詹事。

韦贯之虽是世家子弟,一生担任过不少重要官职,但他“严身律下”,生活简朴,甘于清贫。他虽官至宰相,却“居室无所改易”,“生平未尝通馈遗”。

韦贯之守身持正。他秉性宽厚,沉默寡言,与人交往,“不为伪辞以悦人”——不阿谀奉承,取悦于人。右仆射裴均的儿子曾带万匹细绢,请他写一篇吹捧裴均的墓志铭,韦贯之回答:“吾宁饿死,岂能为是哉!”——我宁可饿死,也不干这种勾当。

韦贯之去世后,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后改谥号“文”。后人曾诗赞他:“缘何为官一生,依旧家道不富?只因工于谋国,至老拙于谋身。

第二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问题论文

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问题论文

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问题论文

【内容提要】近年来,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方面的论文和通讯报道,从其论述和报道来看,大多数认为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不外乎是常规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升级和规范,如培训学习更有针对性、组织设计更具精细化等。本文探究结果表明,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不能仅仅是现有基础上的升级,而是一理念和导向上的根本转变,是一新的逻辑基础上的推进演变,如果是不改变现有方向上进行努力,可能会事倍功半。而目前出现的将传统模式进行“冠名”的做法尤其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课题背景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提高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重要课题后,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俨然已成为各地组织部门的热门话语,相关论述和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从打造过硬组工干部队伍到推进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这个演变的出现,一方面,是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加剧推进和信息化时代的“裂变式”影响,对组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程式化、形式化甚至表面化的工作方式弊端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网络时代的到来,更是放大了组织工作一些问题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及人才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一些老的问题诸如党组织作用难发挥、干部考察流于形式等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的情况下,又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比如如何遴选好干部、如何对干部德才科学化评价等,这样老问题压迫、新要求迫切两方需求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也就迫在眉睫。

当然,在以往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上,围绕打造“过硬”组工干部队伍,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好的目标和愿景,比如树立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新形象、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组工干部等,这些要求都非常准确的表述了组工干部的特点,愿景吸引人鼓舞人。但总体来看,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缺少一种可以加以数字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操作路径,严格说来是一种“运动式”推进,比较易于做表面文章,某种程度上还出现时冷时热、时紧时松、时断时续的现象,缺乏长效化、科学化、有序化的推进手段。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提出,正是着眼于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按照通常的解释,专业化是指一个稳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逐渐达到行业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获得行业地位并得到认可的过程。由此,“专业化”有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即稳定的职业群体、规范的专业标准、获得地位并被认可。这其中,“专业化”建设的核心标志在于具有规范化的专业标准。专业化标准应该是一组或几组可以量化的专业数据组合或体系,如果可能,还可以制作一些数据模型进行形象的展示。这样,不同个体的专业化水平就可以进行比较评价,分出高下、定出等级。

由此,“过硬”组工干部打造理念和“专业化”组工干部建设在逻辑上就具有了显著区别:简言之,“过硬”理念下,突出的是一种理想愿景,“专业化”理念,强调的是一个现实路径,前者给人的感觉是一“彼岸”愿景,到底怎么才算是过硬,可能永远无法企及,因为过硬后面还有更过硬,后者的目标则是“此岸”目标,专业化可以进行科学界定,即使有专业化的升级,通过努力仍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如果以“消防兵”打比方,其区别就显而易见,打造过硬消防兵队伍和打造一支专业化消防兵队伍,其内涵差别立显高下,前者像是动员讲话,后者则是业内标准。

在此我们要关注的是,良好的目标设计能否实现,有时可能是一些客观上暂时还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所致,如我们无法对组工干部专业能力进行精确评价,但有时也可能是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如扛着“专业化”大旗,实际上仍在原地打转,重复建设重复劳动而无实质性推进。本文首先借助一些案例来了解当前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实践状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推进的真实情况,进而提出一设想框架,抛砖引玉。

二、案例分析

组工系统权威报刊《中国组织人事报》2015年1月23日曾以“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系列举措”为题报道了青海省的一些相关做法。报道中说,青海省委组织部着眼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如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大讲堂、组工业务技能竞赛、组工干部岗位标兵评选,并且还邀请中组部领导就相关前沿问题作相关辅导。

文中说,以此次系列活动为契机,今后还将利用各级各类组工干部集中培训、视频会议等有利时机,深入开展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通过精心>策划组织部长讲党课、开展党性大讨论、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等举措,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看到上述报道,我们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不是我们多年一直在做的工作吗?如果不挂“专业化能力建设”这个帽子,这些工作和原来的工作看不出任何区别来。当然,我们无意对一些省份在加强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上作出的努力给予批评,但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着实不可取,因为这有可能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起到误导性的作用。当然,该文在最后还是加了句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做法,“通过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先测评、后任职的基本能力准入机制,逐步施行基本能力测评制度,对测评不达标的要及时进行离岗培训”,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作为一项无关紧要的举措之一,对此也算是一种“补笔”。

2015年7月1日,在党的生日这天,**省委机关报《**日报》重点推出一篇通讯报道。报道的是**省委组织部举办的一期“践行三严三实 提高专业化能力”示范班。文中开头就以“这是一声集结号——增强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开篇,让人吓一跳,仔细阅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冠以“专业化能力建设”这个帽子之外,在专业化能力建设也没有多少实质性推进。当然,**省这期培训班也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从师资力量的选择,到各地学员的最终确定,从培训时间的安排,到培训内容的商定”,都一一进行了精心准备,同时,此次培训还“内容实、形式活、效果好”,不少学员发出这样的感叹,“以往,我们组工干部组织别人培训多,自己参加培训少;中层以上组工干部培训机会多,中层以下组工干部培训机会少;组工干部‘搭车’、‘跟班’培训多,系统培训机会少。” 我们同样无意对兄弟省份的做法提出批评和意见,相反对他们的积极探索表示钦佩,毕竟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可鉴。但我们同样有这样的疑问,和以往的干部教育培训相比,**省委组织部组织的此次培训无疑取得可喜的效果,比如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家普遍感到比较满意很有收获等,但这充其量是一次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当然也不能说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没有帮助。但我们深感,这些做法理念和真正的“专业化能力”建设可能还有不小的距离。

专业化建设首在具有专业化标准。组织工作事关党的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哪项建设都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组工干部专业化建设要求应更高、标准应更严、举措应更实。为此,综合其他一些地区做法和调查问卷情况,我们建议是否可先初步建立一个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1.0”标准,即建立一个关口、制定两个机制、构建三维模型。

一是建立一个政治品行关口。组织部门要配合党委把好干部质量关、党员质量关、人才质量关,组织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工作,组工干部政治品行要过关。建议建立组工干部队伍“进门”和“评级”“防火墙”,凡是政治品行测试不过关,达不到最低要求者,一律不得进入组工干部队伍或不得晋升更高级别组工干部“标志”,把住“入口”和“晋升”两个关口。政治品行测试可分为客观知识测试和主观评价评定,各占一定比例。客观知识以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和党章党史为主要内容,主观评价实施负面评价扣分制,通过调查走访了解、纪检信访等部门反馈、单位领导评价、同事邻居议论等,了解“五德”遵守情况。

二是制定两项基本评价机制。首先是建立新组工干部进入组织部门准入制。调查问卷显示,有80%的组工干部赞成对组工干部实行准入制。实施组工干部准入门槛,建议在政治品行测试合格之后,可以以《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教程》为基本教材,再进行基本业务技能测试,具体测试方式和标准可参照全国司法考试模式。其次,建立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等级晋升制。进了组工干部队伍,不等于一劳永逸,要通过能力等级晋升,倒逼组工干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能力提升。能力等级晋升,建议以基层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办公室工作等分为Z、G、R、B四类别,再进一步细分为三个等级,晋升到类别中的等级,才称得上是专业组工干部。当然,在申请晋级时,仍然首先要经过政治品行测试,不合格的不予晋升。

三是构建三维综合评价模型。三维综合评价模型,主要是针对晋升专业级别的组工干部所设计,即针对组织、干部、人才、办公室基础上的“三个等级”的评定晋升。因为,在我们看来,能获得一定“级别”的组工干部,才是组工干部专业级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是能独当一面的将才。所谓三维模型,主要指三项指标:专业能力、专业业务和专业精神。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在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构成中,这三项指标的认可率均达到80%以上。专业能力,主要应包含综合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落实执行能力;专业业务,主要是业务知识熟悉度、文件会议精神理解度、实践历练运用度;专业精神,主要是指履职尽责、进取意识、奉献精神,这三项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赞成率分别为79%、75%、85%。通过“三专”测试得分(各占30%比例)+主要领导评价得分(占10%),分类评价定级,不断推动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一些日常工作冠之以“专业化”的名号也未尝不可,但从长远发展和未来要求看,我们所要实现的“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目标不能仅仅停留于“冠名”的层面,还要有一些实质性的推进,以切实在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上真正有所推进。结合以上案例分析,简单说来,全面推进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认识上有误区。没有真正认识到“专业化能力建设”和习总书记提出的组工干部要“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要求的逻辑关系。电影《**》有个镜头想必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为改变社员的犹豫和怀疑,**为社员画了一幅画:这边是工厂厂房、这里是学校养老院、那里是生活居住区„„,将抽象的理想图景以绘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在社员眼前,大家看了都很兴奋,眼里满是期盼。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当年的图画已变成现实的模样,比当年预想的还要美。有愿景才有前行的动力。把抽象头脑中的愿景形象地呈现在眼前,需要具体化、目标化或可视化、可感化。如果把习总书记的要求比作愿景,专业化就如同“一副画”,要具体地“画”出来。

二是操作上有困难。突出表现在到底什么是“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至少在目前可查阅的资料中,还没有发现有准确的表述。调研中,我们和一些老组工干部座谈交流,大家也普遍反映,近年来,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对专业化能力概念、专业化能力标准认识模糊,缺乏一定的评价认可方式。认识不清、目标模糊,如同大海航行没有了方向,由此导致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无章可循”“无镜可照”“无标可对”;评价环节缺失,什么样的同志才有资格从事组织工作,成为组工干部的标志是什么,组工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有没有高下和层次的区分等等,这些因素的缺失也造成组工干部不知道“自己的哪方面能力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和“下一步努力方向以及如何评价努力的成效”,组工干部能力自我提升建设处于一种“散养”“自流”的状况。

三是范围上有盲点。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对组工干部范围的界定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小组工”,即在党的各级组织部门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通常指县区及以上组织部门在职在编的干部,有的也有可能延伸到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另一种是“大组工”,除了县区组织部门的组织工作人员之外,还应包含各部门各单位从事组织工作的人员,比如各部门单位的组织人事干部。对此,《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教程》也没有给出严格的界定。严格意义上来讲,专业化能力建设范围的组工干部,应限定在县区及以上组织部门从事组织工作的人员,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和部门单位组织人事干部,应不包含在这个范围内。但这并不是说,组织委员和部门单位组织人事干部能力建设不重要,而是从专业化角度来说,组织部门更有条件和能力走专业化建设道路。调研时,我们也发现,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和部门单位组织人事干部,专职从事组织工作的比例几乎为零,兼职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是行动上有干扰。调查问卷发现,有近60%的组工干部认为,缺乏能力成长规划是影响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调研中,不少老组工干部感慨到,和其他业务部门相比,组工干部承担了大量的经济发展工作,一些和组织工作不直接相关的业务都压到组工干部的身上。特别在一些人手少、业务量大的岗位,过重的工作负担、超负荷的工作运转,极大地影响了组工干部相关业务的钻研学习和提升。调查结果也显示,有近80%的组工干部经常加班加点。专业化,需要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项。如果不把组工干部从各种各样的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提升专业化能力仍难免脱离实际,沦为“纸上谈兵”。

四、初步建议

好的战略谋划,需要有好的战术执行配合。走过了八十多年的人生岁月后,**曾有一句发自内心的感慨“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临近人生终点的吴老的这番感慨,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新时期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必须注重长远规划、系统设计、扎实实践、实事求是。在此,我们建议:

一是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需要各地党委的鼎力支持。各地党委承担着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而组工干部是加强党的建设一支可依赖的重要力量。如前所述,一些组工干部承担大量某种意义上和组工业务不太紧密相关的工作任务,将组工干部从繁琐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专业人员做专业事”,需要各地党委的大力支持,组工干部能力成长规划如果没有党委的有力介入,再好的愿望愿景可能都会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科学推进规划组工干部成长,提升专业化能力水平,各地党委应从全局谋划,统筹考虑,将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放在从严管党治党基础工作这一重要的位置。

二是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需要组织部门的敢于担当。组织部门自身是推进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主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影响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因素中,有56%的组工干部认为,长期对基础业务工作的忽视忽略是一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创新思维强有力驱动下,各地纷纷在所谓“高精特尖”上下功夫,基础业务备受冷落,被边缘化,因为基础工作往往“不显山不露水”,如同城市建设的地下工程,付出多但表面看不出来,但这些基础工作往往是衡量专业化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以看出,专业化能力建设,组织部门自身转变思维,敢于突破至关重要。

三是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需要个别环节的率先突破。比如能不能在建立组工干部进入组织部门上实施准入制进行试点;能不能在县区组织部门试点成熟基础上,担任乡镇组织委员和部门单位组织人事干部也实行准入制;能不能实行县区及以上组织部门组建充实组工干部专业人员队伍,主要从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和部门单位组织人事干部中遴选,丰富组工干部组织工作实践经历;能不能先试行县区及以上组工干部统一实行着装制,首先在外在形象和行为礼仪进行规范和提升等。

第三篇:提升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提升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问题研究

市委组织部办公室

在今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同志指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改进作风新常态,各级组织部门、每个组工干部,都有一个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能力上要提高、方法上要改进的问题。因此,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特别是专业化能力建设,解决组工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紧迫任务。

一、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组工干部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理念、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基本内涵

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赵乐际部长提出的“组织部门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增强专业化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要求。这一要求既为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组工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具体地讲就是指组工干部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积极顺应时代和形势任务发展的需求,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所具备的正确把握方向、分析大局大势、知人善任、把握规律的能力和精通政策、熟悉业务、善于开拓的专业技能。

(二)现实意义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是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重要保证。

1、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组织部门是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党委部门。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是准确把握组织工作发展方向,使组织路线更好地服务政治路线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常态、改进作风新常态,所有这些都对组织工作、组织部门提出了新挑战、新考验、新要求。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必须善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把握组织工作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和坚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党中央立足于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部署了新时期的干部人才工作。面对这一要求,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如何甄别真伪,把真正优秀的干部和人才吸纳进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因此,做好干部人才使用与培养工作,成为组织部门当前的庄严使命。组工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提高分析大局大势的能力,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提高把握规律的能力,才能广泛发现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正确选拔干部人才,合理使用干部人才。组工干部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加强提高能力素质,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3、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需要。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具体做人才工作、党员工作、干部工作的。“打铁先得自身硬”,组织部门的职责和使命都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只有不断增强组工干部正确把握方向、分析大局大势、知人善任、把握规律的能力,提升组工干部精通政策、熟悉业务、善于开拓的专业技能,只有每一位组工干部发扬“安专迷”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标兵,才能打造一支“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干部队伍,才能打造模范组织部门,更好地选贤任能管干部,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

二、当前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组织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尤其在自身建设方面,明规矩、严纪律、正风气,切实加强文化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我市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与适应形势的发展、完成任务的需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

(一)思想重视还不够。

有的组织部门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重视不够,认为组工干部都经过精挑细选,一般思想素质高能力强,对专业化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紧迫感不强、办法措施不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种倾向:一是重使用轻培养。认为组织部门事务繁忙,忽略了对组工干部的教育培训,把组工干部的自我适应与组工干部间的“传帮带”代替了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二是重表面轻实质。在干部能力建设上重表面功夫,比如、协调、表达、写作方面的能力等,没有把知人善任、把关定向、调查研究等能力作重点培养,导致组工干部缺乏系统化、专业化能力。三是重应付轻长远。对赶急的迫切需要的内容就组织学习一下,对一些基础性、理论性、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则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能力建设存在功利化倾向,缺乏长远设计与安排。

(二)培养机制还不够健全。

一是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尽管我们在组工干部能力培养上不断加大力度,但组工干部主要还是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很少作为参与者被派出参加学习培训。近5年来,全市组工干部的培训主要是以上级的指派为主,市、县开展系统的培训教育学习并不多。二是组工干部培养规划不明。长期以来,组织部一直把组工干部看作是“通才”,当成“万金油”使用,在组工干部能力培养上形成了“以会代训”、“边干边学”的局面。对组工干部队伍应具备哪些专业化能力?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培养组工干部的专业化能力?都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有益的探讨。三是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培养缺乏有效激励。一方面缺乏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过程激励,如为组工干部参加实践岗位的锻炼提供更多机会、为组工干部脱产进修学习提供激励措施等;另一方面缺乏对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结果激励,没有真正建立起部机关内组工干部择优选拔任用的机制。四是实践锻炼途径狭窄。长期以来,一些组工干部局限于干部、党务工作范畴,就党务抓党务、就干部抓干部,同经济建设等中心工作有距离,视野不够开阔,成长道路过于单一。有的组织部门不注意开展内部轮岗,科室之间干部缺乏流动,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对整个组织工作业务不熟悉。

(三)目标方向还不太清晰。

一是理论研究滞后。目前,各级组织部门和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及时适应组织工作形势变化的需要,深入开展系统的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理论研究。当前,对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具有盲目性,存在不知道该引导组工干部具体加强哪些方面的专业化能力、通过什么途径增强专业化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对师资力量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师资力量在开展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上对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指导上存在盲区,影响了培训效果。

(四)考评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是考评内容不明确。缺乏一个独立完整的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考评体系,考评内容设置不具体、不明确。二是考评方式简单化。目前对组工干部的能力实绩考评主要由领导或部机关自己人来打分评价,没能有效吸收社会评价结果,特别是还不能把与组工干部有直接工作关系的服务对象的评价完整地体现在考评中。三是结果运用不对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考评制度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凭能力、凭实绩论英雄。组织部门在提拔组工干部时还是存在凭资历、看年龄,搞平衡照顾的现象,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五)个体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组工干部能力素质虽得到不断提高,但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组工干部能力还与现实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党性修养与群众期望有差距。组织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组工干部必须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坚强的党性修养。但目前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深入基层、倾听党员干部的呼声和心声不够;有的理想信念不强,抵制社会上不良言行的正义感不够;有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反应慢,缺乏政治敏锐感和鉴别力。二是开拓创新能力与组织工作发展要求有差距。部分组工干部因循守旧思想严重,创新意识不强,导致组织工作没有新意、失去活力。三是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单一与新时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差距。当前组工干部党务型、政务型、经验型干部居多,专家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少,不少组工干部在为民服务、服务发展经济方面的能力单一,满足不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考核、推荐和选拔。

三、提升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既要强调个性,又要注重共性;既要立足本职工作,又要各项工作统筹考虑;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组工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建设又是一项全新的的课题,需要与日俱增,不断地研究探索、开拓创新、实践提升。

(一)加强思想教育,夯实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的政治素质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深入开展思想教育,使组工干部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扎实开展公道正派思想教育。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省委组织部郭开朗部长指出:组工干部要牢固树立公道正派、开放开明、务实负责、严谨守纪、无私奉献“五种形象”,其中第一种形象就是“公道正派”。对组工干部开展公道正派思想教育,就是要求每一位组工干部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二是突出群众观念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干部群众是实践和创造的主体。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的要求,加大对组工干部的群众观念教育力度,鼓励组工干部自觉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基层实践,总结基层经验。帮助基层妥善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鼓励基层积极创新实践的良好氛围,在基层实践中提升组工干部队伍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三是加强廉政教育。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对象。组工干部要行得正、站得直,就必须主动加强廉政教育,要以认真学习和贯彻新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行处分条例》为契机,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明党纪规矩,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任务,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实现全面从严治部。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培养的水平。

面对新形势的变化,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组织部门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增强专业化能力。组工干部要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建设,就必须构建新的学习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着力优化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开发、培训体系。一是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部门。组工干部既要有干好组织工作的愿望和激情,还要有会干事、能成事的功底和能力,要更加注重学习。要围绕“创建学习型组织部门、争当组工专家能手”的目标狠抓部机关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业务培训和岗前培训,举办“组工干部大讲堂”、组工论坛、组工业务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建立健全考学评学、研讨务虚、学习交流等制度,提高组工干部履职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二是有针对性开展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理论研究。组织部门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针对组织工作对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的要求,有针对性开展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理论研究,并形成系统性、全面性、规范性的理论成果,以指导组工干部学习培训工作,使组工干部学到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既要能提升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又要能推动组织工作开展,促进组织工作创新。三是合理评估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开发、培养效果。探索实施组工干部专业化理论知识学习量化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集中学习培训情况、个人业余自学情况、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运用能力、实践运用效果等五个方面,考核方法主要由学制及学分构成。学制以3年为一个目标周期,总计基本学分为300分。考核评定等级实行考核与3年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组工干部第一年口头诫勉;连续两年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者和累计考核不合格者及时调整出组织部门。

(三)加强实践锻炼,创建组工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

实践锻炼要按照多轮驱动、立体培训、复合提高的要求,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丰富实际工作经验。一是针对组工干部个体素质、能力、经历的缺陷,以完善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历、充实工作经验为目标,选择和实施缺什么补什么的“拾遗补缺”型锻炼模式。二是针对增长组工干部某一方面特殊才干的需要,打破岗位限制,通过安排更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和环境,实施“加强”型锻炼模式,使其特点更鲜明,才干更突出。三是针对提高组工干部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把握复杂局面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需要,选择和实施“挂职”型锻炼模式。采取上挂和下挂的方式,选派组工干部到上级组织部门跟班学习,到基层挂职锻炼等有效方式,促使干部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和水平。四是立足于把组工干部培养成全能型、复合型组工干部的需要,定期实施“轮岗”型锻炼模式。采取跨科室、跨岗位轮岗等形式,将组工干部放在业务性质、工作职能、工作环境完全不同的岗位进行锻炼,以培养组工干部适应不同工作岗位、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把组工干部培养成多面型、全能型、复合型人才。

第四篇:白水:着力提升组工干部“三种能力”

白水:着力提升组工干部“三种能力”

今年以来,白水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有力抓手,立足本县实际,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升组工干部的 “三种能力”。

提升思考能力。该部始终将思考能力,作为衡量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和做好组织工作内在要求。注重培养组工干部,乐学善思的意识,和在干任何工作之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勤于思考的习惯。要求部内干部要切实找准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把功夫下在前期调研和设计方案上,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及可操作性。

提升执行能力。该部将奋发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将学习笔记本分门别类,要求部内干部利用日常工作本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工作,并定期做好工作小结。同时要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善于安排时间,超前谋划,争取主动,为工作努力的方向,不断砺炼坚韧的工作意志,凡认准的事,都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执行力,坚持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打折扣,落实工作不走过场,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

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组织工作的灵魂,该部始终以敏于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源泉和动力。将练好“内功”,不断

加强对上级精神、业务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掌握本地实际,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将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创新之路,作为推进工作创新的基础。要求部内干部在开展的各项工作时都要体现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按照市场化的思路、现代化的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对老问题提出新思路,对应新问题找出新办法。

第五篇:组工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心得

7月23日-31日,县组工干部东部行培训班46人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同志带领下,前往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县组工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旅途中的欢歌笑语、课堂上精辟的讲解、县干部专注的听讲精神,以及大都市的繁华和现代化程度都给我很深的印象,可以说此行受益匪浅、所获颇多。

感受一,此次培训的组织严密服务周到

7月23日在县乘上大巴车开始一直到学习结束返回县,每一个环节我都感到丝丝相扣。虽然46个人来自几十个单位,但是在组织部的精心安排下,大家整齐划一,成为一个整体,整个阶段井然有序。特别是在路途中和学校里的生活上,组织部的几个同志不辞劳苦,在高温天气下跑前跑后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服务,让每位培训班成员省心、省力,我很感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组织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整体素质,在此,我从心里对组织部的领导还有李燕萍、余鹏、小熊、瑞刚等同志衷心说声谢谢。

感受二,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上海的高楼大厦、发达的城市交通、繁荣的商贸服务等城市建设是我们内地所不能比的。可是,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上海这座大城市的管理和市民的素质,上海有60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近3000万,城市管理难度是很大的。在上海,我所到之处基本看不到地面有垃圾,很少见到有人在公共场所抽烟和吐痰,白天根本看不见清洁人员,街道的灯箱、栏杆没发现有损坏的,在地铁站和餐厅很多人都自觉的排队。从这些方面,我觉得需找内地与发达东部地区的差距不能只看硬件,更重要的是要在“软件”上需找差距。

感受三,老师的讲课带给我不一样的课堂感觉。

这次培训,每一位给我们讲课的教授、专家都是采用风趣的话语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特别是在课堂上模拟案例的讲学给人深刻的记忆,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学习氛围、增长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以前我是没有经历过的。同时,这些老师、教授们渊博的学识让我深深敬佩,也感到了自己知道的、会的东西还很欠缺。

在产生诸多感受、感慨的同时,这次学习也给我的思想意识层面很大的启发。

第一,善于学习是不断改变自我,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必需条件。如今社会各种新知识不断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如果不对自己及时“充电”,不增长才干,不让自己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以后,自己要重点学习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在培训中,我们听到看到了一些平时听不到、看不到的东西,授课教授的一些观点、看法是我以往很少遇见的。虽然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是我受到启发,那就是,很多时候我们所见、所听的不一定是事物的真实情况,看待问题要有理性思维,要有全面的、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认知观。要进一步看清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内、外问题,增强“三个自信”,树立忧患意识,立足本职工作,仔细研究促进发展的各种措施,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第三,要切实做到科学发展。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正确的政绩观,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一点一滴把每项工作做好做踏实;要立足长远,不能干只管眼下、不顾长远的事;要在一切工作中善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并把惠及广大人民作为我们工作的目的和衡量标准。

第四,要坚持依法办事。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怪现象、很多有普遍性的问题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在于法制意识的欠缺。法律法规是一种约束,但同时是对每个人的一种保护,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办事,就能够经得起检验和考验,社会就会变得公平、有序,必须着力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更应该秉承法制观念,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第五,解放思想关键在于思路和理念的创新。解放思想提了好多年了,我觉得现在讲解放思想关键要在思路和理念上不断创新,特别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制度、机制方面要进行改革,不断适应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新变化。作为我们单位,改革试验和项目建设是工作重点,资金制约是最大瓶颈,如何来撬动资金,如何来构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还需要很好的探索,因此,思路和理念的创新尤为重要。套用别人的话“我们缺的不是钱,缺的是赚钱的理念;我们不是没有机会,是没有发现机会的眼光”。

下载不断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断提升组工干部专业化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尉氏县委组织部创新载体提升组工干部能力

    尉氏县委组织部创新载体提升组工干部能力 尉氏县委组织部按照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要求,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抓培训、抓学习、抓读书,全面......

    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

    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俗话说,“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这句话虽然有些调侃,但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组织部门在广大干部职工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作为“管干部......

    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情况汇报2007-02-18 09:40:19以“学习提高年活动”为载体 大力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 学习决定素质,素质关乎能力。今年我......

    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情况汇报以“学习提高年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学习决定素质,素质关乎能力。今年我们以组织系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全县组织系统......

    组工干部

    勤于学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善于创新 ——做一名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全国组织系统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视频会议1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组工干部

    组工干部是国家、政府各级组织部门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组工干部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组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的行为取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当前,在十七届......

    组工干部

    一、组工干部要强化三种理念 1、强化责任理念。今年四月份,我参加了全国新任组织部长培训班,中组部的每位部长都给学员讲了课。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感受到,作为组织战线上的人......

    组工干部

    组工干部“党性修养”大讨论【个人演讲材料汇集】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一种信仰、一种品格、一种责任,也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基、履职之要。古人云:“君子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