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初始
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初始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首都稳、全国稳”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初始,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他们的做法是:创新理念,在把握规律上下功夫。多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入研究社会矛盾运行规律,积极探索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用理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一是牢固树立了“四个理念”。即用群众工作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理念;化解重点矛盾带动一般矛盾解决的理念;既关注群众长远利益,更注重解决群众现实利益问题的理念;统筹协调多元利益关系的理念。二是着力提升了“三个意识”。即主动作为的意识,积极排查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困难;和贵包容的意识,尊重群众、理解群众、服务群众;标本兼治的意识,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治标”的同时向“治本”转变。三是探索形成了“四个方法”。即群众工作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利益分析的方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指导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夯实基础,在重心下移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工作力量。各区县分别成立了接待、办理、答复一体化的社会矛盾调处中心,328个街道乡镇全部成立了信访办和社会矛盾调处分中心。二是推进精细管理。把信访工作融入社区网格化、农村社区化建设,在各类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商务楼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消除工作盲点和死角。三是加强工作指导。适应形势任务要求,每月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研判形势、会商解决重要问题。在全市推广“信访代理制”、“一单式”工作法、“连民心恳谈室”等经验,引导基层提高化解能力,基层一线矛盾化解率达95%以上。
整体推进,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一是强化风险评估,源头预防。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要求,将信访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行政决策风险评估融为一体,防范涉众性重大矛盾隐患。2009年以来,全市200余个项目经信访评估后被叫停和缓行,及时避免了涉众性矛盾隐患的发生。推动涉及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的15项政策出台。二是强化动态排查,及时化解。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时期排查相结合,固化经验、形成制度。5年来,排查矛盾纠纷3万多件,化解率达98.6%。三是强化综合协调,多方联动。对排查出的重点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逐件明确责任主体和化解责任,全部实行领导包案。市领导对分管领域排查出的重点矛盾纠纷每季度研究协调,指导解决。2008年以来共投入150余亿元,化解了一大批“骨头案”、“钉子案”。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北京市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负责、社会多方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大排查大化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11年全市信访总量件次和人次较2007年分别下降43.5%和29.7%,信访形势不断好转
第二篇:化解信访突出问题
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
当前既是我县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信访工作任务也随之加重。目前我县所面临的信访突出问题主要有土地权属纠纷、土地征用矛盾、土地开垦后的争执等。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是体察民情、联系群众、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本要求。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抓紧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才能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问责力度,坚决纠正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的行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就依法信访,加强作风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是做好依法信访工作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完整的依法信访工作的领导责任体系,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二、建立并完善依法信访各项工作制度,提高信访工作质量 切实加强信息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情况,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落实首问责任制;把实现双向规范作为依法信访工作的关键,将维护群众秩序结合起来,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完善依法信访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制定和完善涉法案件的协调指导机制、依法分流和调处机制、依法排查机制和依法上访程序,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加强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以来效果明显,大部分信访事件都能得到及时解决,避免将矛盾激化、将事态扩大。
三、严格依据法律、政策,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各类信访问题
严格实行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按领导责任制,公平、公正地处理各种矛盾。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信访问题,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近年来,我委来信来访认真对待并建立相应的信访登记台帐,对矛盾积极协调解决。
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直击矛盾,解决问题 我委积极引导机关干部下村入户,为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定期进驻重点村了解制度,了解问题,发现情况,及时汇总,根据汇总情况,对正在处理或未处理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四、加强信访队伍建设,提高依法信访意识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信访干部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信访工作,加强宗旨教育,树立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意识。
2.加强培训力度,保证干部依法办信访。加大对信访干部业务培训,提高信访干部素质,信访干部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自治区、地区有关信访工作法律、政策。建设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保证处理信访问题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五、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引导群众依法信访
以司法所为宣传牵头单位,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让群众知法、懂法、依法上访。
六、作风建设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发展。今年,莎车县结合实际,坚持抓好“四治”,即“治懒增效、治庸提能、治腐促廉、治散强纪”,解决干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作风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开放意识不强的问题。解放思想,既是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应采取举办集中培训班、考察学习、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形势和县情教育,让广大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上的差距,观念上的落后,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喜人成绩,增强发展信心和决心;更加明确我县“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今年的目标任务,增强工作干劲;更加深刻理解和更加坚定今后工作思路和举措;更加自觉地弘扬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创业精神,激发狠抓落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制度落实,着力解决落实决策不力的问题。坚持目标责任考评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人人出力、个个负责的责任体系。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做到执行坚决、讲究效率、坚持标准;坚持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发挥专门督查机构的作用,改进督查方式方法,采取明查暗访等手段,对有令不行、落实决策不力的反面典型进行公开曝光或通报批评,将督查结果作为单位考评和干部考核、任用、奖惩以及评优树模的依据;坚持服务承诺制度,进一步规范承诺的内容和公开方式,接受群众监督,把解决民情民生问题作为承诺服务的重要内容,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标准,通过适当方式向群众全面介绍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并组织群众代表对办理结果进行巡查、评议和评价,确保各项服务承诺事项办理落到实处。
三是深化“听解帮促”,着力解决深入群众不够的问题。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干部作风的首要标准。在每个乡镇确定一个矛盾突出、群众反映问题多的作为重点村,继续深化“听解帮促”活动。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分类分层梳理,建立解决问题工作台账。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生活问题以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入手,坚持普遍重视、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逐一落实解决。解决问题做到“三公开”,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向群众公开、解决问题的方案向群众公开、解决问题的结果向群众公开。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和督办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莎车县纪委信访室
2012年4月26日
第三篇: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调查
本刊记者李茂管王传志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60年代初,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改革开放以来,枫桥的干部群众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预防化解了一大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使枫桥出现了“矛盾少、治安好、发展快、社会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被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199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150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一、立足预防,完善机制
枫桥镇的领导同志认为,在现阶段,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可预见、可疏导,只要主动预防,及时化解,一般不会酿成大的事端。为此,他们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化解纠纷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来抓,采取“四前”工作法,建立了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一是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保证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建立全镇综合治理办公机构,由一名分管政法的 1
副书记抓综合治理工作。重视村、企业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做到网络健全,力量精干。目前,全镇共有治保调解组织152个,治保调解人员484名,还有一支212人的治安信息员队伍,以确保预防化解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理。在加强治保调解组织建设中,治保调解主任一般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兼任;对治保调解干部业务上加强指导,由公安、司法等部门针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开展业务指导和法律辅导,提高治保调解干部的业务素质和调解水平;生活上关心治保调解干部,对连续担任治保调解干部10年以上的发给荣誉证书,由镇、村投保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建立反应灵敏、能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预警体系。镇党委、政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综合治理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政法部门联席会议,同时,组织各部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分析预测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规律,以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工作“五个一”工作法,即一日(群众接待日)、一会(维护稳定联席会)、一表(填报《不安定因素排查登记表》)、一卡(信访个案登记卡)、一活动(每月11、12日,镇机关包村的干部下村现场办公,为群众排忧解难),及时了解民情社情。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信息有200余条,为预防和化解矛盾提供了重要依据。三是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努力减少矛盾,尽可能避免纠纷。枫桥的干部认为,预防纠纷,关键是要抓好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工作做到矛盾产生前。例如,枫桥织机遍布千家万户后,用电量猛增,村民对保证用电和电价问题十分关心。镇党委、政府和电管部门及时对农村电网建设作出规划,扩充了一批变压器容量,定期对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整顿村级电工队伍,有效减少了用电纠纷。注意抓好重点季节纠纷预防工作。每年“双抢”大忙来临之前,村干部都要集体检查一遍电线、沟渠、机耕路和山塘水库,该修补的修补,该抢建的抢建,防止村民因争水、争电、争路发生矛盾和冲突。四是调解工
作走在矛盾激化前,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枫桥的干部认为,发生纠纷并不可怕,关键是理清纠葛,调解得法,把纠纷解决在初发阶段,解决在基层。他们在开展调解工作中,坚持一快二细,就是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干部不拖不推,立即受理调处,注重做过细的说服教育工作,理顺情绪,消除隔阂。1998年8月,有两个村因用电发生纠纷,双方都准备好了拖拉机准备集体上访。治安信息员将情况迅速报告后,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立即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治保调解人员到两边做工作,及时制止了双方的行动,并妥善解决了矛盾。近五年来,全镇共发生各类纠纷1766起,调解处理成功1706起,成功率达到96.6%,其中88%的纠纷在村一级得到及时化解,没有一起矛盾激化,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强化教育,提高素质
枫桥的干部认为,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关键在于教育。为此,他们通过建立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外来人口教育等全方位立体式教育网络,大力加强农村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镇机关专门成立了宣传中心,建立了一个宣传长廊、一个广电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和一个教育培训中心;各村、企事业单位基本都建立了一块黑板报、一个阅报栏、一个活动室,主动出击,先声夺人,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每年都要开展大型的主题教育。不少村组织村民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实村民的闲暇生活。全镇广泛开展了“创文明村、文明户,做文明人”活动,80%以上的村达到了文明村标准。工青妇组织及敬老协会、禁赌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活动和公益劳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
了群众的公益意识。每年对镇、村、企业干部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干部依法办事水平。广泛开展“送法进村”、“送法进厂”、“送法进校”、上法制课等活动,向群众进行普法教育。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普法教育,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减少了纠纷的产生和矛盾的激化。
三、实行民主,依法治理
枫桥镇以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突破口,切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密切了干群关系,为消除纠纷、有效地化解矛盾提供了根本的前提和保证。他们通过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让村民自主选出村委会班子,使民情、民意、民智真正在决策和管理中得到体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定简单明了、具体实用的村规民约,充分依靠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同时,全面推行村务公开,规定每年3月28日为村务公开日,村级财务情况每月向村民公布,对其他集体项目投标、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水电费收缴等村民比较关心的内容分月分季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镇、村干部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把各项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治保调解干部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同样坚持合法、合情、合理原则,讲事实,讲证据,讲法律,依法调解。这些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在解决问题、调解处理纠纷时,干部依法照章办事便于说话,群众心里明白易于接受。
四、加强领导,强固核心
枫桥之所以能把绝大部分矛盾化解在基层,关键在于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健全,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曾
有段时间,一些地方存在的矛盾纠纷始终没有调处成功,甚至个别还扩大激化。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村级治保调解组织工作不力,而深层的原因却在于这些村基层组织整体功能弱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枫桥镇的领导认为,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发展好,关键是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切实加强领导。他们及时从单一抓治保调解组织建设转到抓整个基层组织建设上来,把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配套建设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配齐配好党支部成员,配强支部书记,选好领头雁。加强对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报告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外出考察等,提高村干部的政策水平,增强依法治村能力,充分发挥村干部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钟瑛村党支部一班人,10多年来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穿梭于村民中间,“磨破嘴皮,跑穿鞋底”,及时化解矛盾,晚上轮流值班,带领护村队员开展治安巡逻,确保了辖区的社会稳定。该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命名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在整个枫桥农村,已牢牢筑起了以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治保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等组织相配套的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群众“有纠纷找调解,有矛盾找组织”已成为时尚。
第四篇: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方案
**县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
三年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和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整合人民调解信访问题化解各方资源,形成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合力,有效化解我县信访矛盾纠纷,更好地服务迪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经县司法局和县信访局研究,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着力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强化工作保障,充分发挥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基础性作用,依法及时就地化解信访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迪庆、法治迪庆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原则
坚持自愿平等。充分尊重信访双方的意见,自愿平等运用人民调解方式化解信访问题。
坚持依法调解。认真执行人民调解法、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调解,明法析理,推动实现案结事了。
坚持依靠群众。强化人民主体地位,走好群众路线,构建群众参与的多元矛盾化解体系。
坚持公正中立。秉持人民调解“第三方”中立地位,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调解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
坚持防控在先。对不适合调解或调解不成的矛盾纠纷及时导入法治轨道,对重大、群体性或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及时预警通知有关地区和部门。
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完善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质效。
三、工作目标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更好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出发点,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为着力点,以“万人进千村帮万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以在县信访局设立“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室”(以下简称“人民调解工作室”)为辐射点,全面整合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专业力量,统筹发挥县、乡镇、村(社区)、专业性、行业性及派驻信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作用,积极协同配合信访部门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实现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有效衔接,推动信访问题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更多渠道调解化解。通过3年努力,确保适合人民调解的信访案件实现“第一年有变化,信访总量下降”、“第二年有成效,信访形势好转”、“第三年有大改观,信访矛盾纠纷明显减少”的工作目标。
四、工作范围和方法
以符合《人民调解法》规定,适用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信访案件为工作范围,重点化解涉及精准脱贫等三大攻坚战中的信访问题,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信访问题,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中的信访问题,党政领导包案化解的信访案件以及其他适合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以设在县信访局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为载体,统筹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协同配合信访部门,分级、分类、分领域进行排查化解,形成融入覆盖全县乡村参与信访问题化解的多元化调解体系。
(一)发挥基础作用化解信访问题。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贴近基层、熟悉民情等优势,采取设立“信访联系点”等形式,及时接收、排查和化解“初访”案件。将信访问题纳入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范围,及时发现信访苗头,努力实现信访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上报,确保小事不出村。(二)发挥职能作用化解信访问题。
充分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发挥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职能作用,收集信访问题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参与处置信访案件。依托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乡镇人民调解组织,通过设立“信访接待窗口”等方式,排查、收集、调解和分流有关信访案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现人民调解与乡镇信访部门来访、调处直接对接,确保大事不出乡镇。(三)发挥行业专业优势化解信访问题。
由设立在县信访局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协同信访机构,发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专业优势,及时接收和化解涉及相关行业、专业信访案件。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物业管理、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中,设立“信访事项绿色通道”,为化解信访案件提供专业支撑和快捷服务。(四)发挥统筹聚力优势化解信访问题。
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问题采取“专家会诊”,调动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攻坚。在“人民调解工作室”的统筹协调下,积极参与处理重大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和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其他人民调解组织委托移交的各类信访案件,以及各级党、政领导包案化解的信访案件。五、工作流程
(一)接谈信访群众。
接谈方式分为工作室接谈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谈。认真听取信访人陈述,详细阅读信访材料,准确了解信访人诉求,疏导情绪,解疑释惑,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并做好登记和报备审批。(二)评析信访案件。
对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交办、党委政府领导批办、被访单位申请提交、信访当事人申请、矛盾纠纷排查等渠道获取的案件,由“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初步评析,决定是否受理。对受理案件的办理作出安排,对不予受理的案件,向信访人提出建议,并及时预警,将情况通报相关地区和部门。
(三)办理委托手续。
与被访单位履行信访案件办理委托手续。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不具体、不明确的,由各级党委、政府信访部门与“人民调解工作室”办理委托手续。(四)办理信访案件。
针对信访人的诉求,开展实地走访、调查、勘验,提取证言、书证、物证,指定承办人开展政策、法规适应性分析,同时进行政策法规宣传。需要开展司法鉴定的,由“人民调解工作室”协调联系司法鉴定机构,由信访当事人委托进行司法鉴定。(五)提出处理意见。
经过案件调查,承办人在基于政策、法律和事实的基础上,向信访当事人提出信访案件处理意见。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先提交“人民调解工作室”会商后,再形成处理意见。(六)引导解决信访问题。
根据信访当事人意见,对通过释法析理,信访当事人对解决问题(诉求)达成共识的,签订调解协议,作信访了结;信访当事人要求通过诉讼、仲裁或行政复议解决问题的,指导、引导信访当事人依法按程序进行诉讼、仲裁或行政复议。信访当事人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或仲裁的,自行决定是否委托信访案件承办律师或另行委托其他律师。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对于以给付(财产、现金、债券、债权)为诉求的调解协议,可依法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七)协调申请救助。
对生活困难的信访人,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引导其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给予国家司法救助后仍有困难或不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引导其向有关部门申请其他社会救助。(八)立卷归档。
信访案件办理结束,“人民调解工作室”及时对案件资料进行立卷归档,一案一卷,妥善存档保管。六、工作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司法局和县信访局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司法局和县信访局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司县司法局和县信访局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县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协调、研究、指导各地工作开展,决定相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监督、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室”的业务工作。办公室设在司法行政机关,主任由县信访局分管相关业务处室主要领导担任。在县信访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调解工作室”主任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任,成员由遴选出来的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相关法律服务人员组成,辅助人员由信访部门负责安排。“人民调解工作室”主要负责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的接访、受理、审查、报批、指派、指导、监督、结案、归档等工作。“人民调解工作室”的业务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信访部门负责。
对人民调解参与化解的信访案件,“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建档立卡,组建专调小组包案处置。专调小组实行经费包干,一案一组,一案一策,一案一号,挂牌督办,包案化解,限时销号。专调小组的组建及工作指导,由“人民
调解工作室”负责。
(二)硬件保障。
县信访局为“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设立提供场所、设施设备(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物质条件。(三)人员保障。
县司法局牵头,坚持择优选聘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培训、考核,在全县择优选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及医生、教师、专家学者等社会专业人士和退休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干警以及相关行业退休人员等,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工作室”人员及专调队伍。(四)经费保障。
积极协调争取专项工作经费,按照分级负责、费随案走、补助成本、一案一结的原则落实好经费保障,为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提供必要的成本补助。综合考量调解纠纷的数量、质量、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以及调解的规范化程度等情况进行安排和发放。专项工作经费由县信访局和县司法局共同向县财政部门积极争取并纳入预算。1.实行按案件类别经费包干制度。每化解1起一般案件按成本补助3000-5000元包干,每化解1起进京上访突出问题、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省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按成本补助10000-30000元包干。一般案件是指案情不太复杂,经过调查取证,对信访当事人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和教育引导后,达成调解协议的信访案件;疑难复杂案件是指案情复杂,时间跨度大,政策界线模糊,调查取证难度大,需要对调解书作出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文书,或需要通过诉讼仲裁途径解决的信访案件,以及
10人以上的群众性信访案件。办案成本补助经费由产生信访问题的部门、企业和单位承担。产生信访问题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或产生信访问题的企业为停产、停业企业,无力承担费用的,按分级、属地原则,由同级财政承担。对以教育疏导通过诉讼、仲裁等非人民调解方式处置的案件,以及调解不成功的案件,视工作情况给予适当的工作成本补助。
2.公证费、司法鉴定费由产生信访问题责任(过错)方承担。责任主体不明确,以及责任(过错)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按分级、属地原则,由同级财政承担。
3.需要通过诉讼、仲裁、涉法涉诉案件申诉等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诉讼费、仲裁费、案件代理费由产生信访问题的责任(过错)方承担。责任主体不明确或责任(过错)方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费用按分级、属地原则,由同级财政承担。
4.案件承办人需要到外地办理案件相关事务的,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出差补助参照行政机关的标准执行,经费渠道按前款确定的原则执行。
5.涉及值班的,每人每天给予200元补助,补助经费由同级财政承担。
6.参与化解信访问题的公职人员不得领取任何办案补助。
7.人民调解参与信访问题化解专项经费积极争取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和司法行政机关部门预算。第一年由同级财政拨入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以后各年按上一年的实际支出金额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县司法局制定经费管理办法,做到专款专用。
七、时间步骤
(一)起步推进年(2018年)。
以化解党政领导包案信访案件等为重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室”的职能作用和协同作用,全面整合调动公共法律服务各项资源优势,转变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散、被动、滞后的不良运转体系,积极协同信访部门,联动配合,整体发力,构建综合调解格局,便民、高效信访问题化解,促使适合人民调解的信访案件总量逐步下降。(二)巩固提升年(2019年)。
以化解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疑难信访案件为重点,村(社区)、乡镇、专业性、行业性及派驻信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为行动主体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合力化解适合人民调解的信访问题成效明显,整体信访形势好转。(三)转型升级年(2020年)。
以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为抓手,在行动中创新推动“枫桥经验”,积极打造人民调解的升级版,实现“老娘舅式”的传统调解模式向新时代人民调解模式转型,人民调解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在调解中得到运用,形成“领域广、范围宽、程度深”的新型“城乡一体、网络覆盖、调解高效”的人民调解机制体制,工作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努力实现适合人民调解的信访矛盾纠纷不上交,就地得到解决。八、工作措施
(一)加强联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加强外部联动、内部整合,坚持第三方中立主持调解,充分调动、积极发挥各方法律服务资源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对调解不成的,及时导入司法途径。在行动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等公共法律服务,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发挥好化解矛盾纠纷的基础性作用,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全面统筹律师参与调解等资源,发挥好示范性作用,构建统筹协调、联动高效的调解网络机构。(二)紧扣核心要求,拓展覆盖范围。
紧紧围绕以人民调解为核心的行动要求,拓宽调解范围,健全组织网络,全面联合人民法院、公安、信访、卫生计生、住建、环保、人社等部门以及工商联、商会等社会组织,建好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并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从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传统矛盾纠纷向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行业、专业领域拓展,通过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实现主要行业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全融入全覆盖,构建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新格局。(三)助力包案化解,推动转型升级。
以“万人进千村帮万户”法律服务助推脱贫攻坚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一条主干”“四张网”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助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需求与保障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法律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公平正义的需求与法律服务工作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协助配合各级党政领导包案化解信访案件,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主体责任,推动解决一批“骨头案”“钉子案”“无头案”,通过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矛盾纠纷调解化解,加力提速人民调解转型升级。
(四)强化教育培训,夯实基层基础。
以全县司法所长赴省参加大培训为支撑,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民调解会议精神贯穿培训始终,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案例评析、实训演练等灵活多样、生动有效的形式,重点开展社会形势、法律政策、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对人民调解参与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的思想认识,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抓实基层、打牢基础,进一步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和发展根基。九、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县司法局和县信访局各部门要切实将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树牢“四个意识”,确保行动开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行动始终,通过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协调联动,有效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二)协同配合,积极联动。
县司法局和县信访局各部门要加强对化解信访问题的协同配合,将人民调解地熟、人熟、情况熟的基础性优势同信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双方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共同协商解决好人员配置、场地设备、资金补贴等问题,整合各方资源,搭建高效运行的联动机制,强强联合,齐头并进,合力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三)主动作为,参与包案。
县司法局和县信访局各部门要相互借鉴,共同搭台,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领导包案化解信访案件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主体责任,推动解决一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促进我县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四)公道正派,严明纪律。
参与信访问题化解工作的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及相关人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维稳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公道正派,热情服务,体恤群众。对所接触到的涉密事项和个人隐私,履行好保密义务。严格执行《人民调解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不私自接受委托和接受当事人财物,不虚报冒领办案补助,不唆使当事人采取违法违规和其他过激行为表达诉求、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第五篇:采取措施化解信访积案
采取措施化解信访积案
宁明县以“问题解决、信访了解、息诉息访”为目标,采取强有力措施,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强化部门责任,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该县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历史遗留问题或多年没有息访的信访事项,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原则,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化解了结。要求做到“三个亲自”和“三包”、“四到位”,即包案领导要亲自谈话、亲自调研、亲自处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信访案件包调查、包处理、包稳控;以及做到法律政策到位、问题解决到位、思想工作到位、依法办事到位。
1992年,该县在城南征地开发建设宁明县边境经济综合开发区,后因某种原因,开发区未能按既定规划实施,造成拖欠工程款和青苗补偿款266.3万元,以及预交购地款购宅基地户、拆迁户等共315户的宅基地无法落实等棘手问题。为了妥善处理“骨头案”、“钉子案”,该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何卫存为组长,县人大副主任郭秀峰、县政府副县长莫津培为副组长的城南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划拨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着力处理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接待上访群众,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群众认识到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以征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对城南新区的资金使用、土地利用状况、欠款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组织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经贸局等相关单位领导现场办公,召开购地居民协商,商讨解决办法。为了整合现有土地资源,该县组织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重新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划拨城南开发区基础工程建设启动资金1116.9万元,解决开发区的“三通”问题。周边空余的连片土地已落户金源茗居房地产,建成几栋高档商品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09年7月15日,315户预购宅基地居民集中现场抽签,高高兴兴地全部办了补差价购地的手续。今年2月初,260多万元的工程款和青苗补偿欠款也全部兑现完毕。历经10多年之久,涉及问题复杂,处理难度大,令几届领导深感头痛的信访积案终于得到了圆满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