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与时俱进创名校(修改稿2)

时间:2019-05-14 09:2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凝心聚力促发展 与时俱进创名校(修改稿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凝心聚力促发展 与时俱进创名校(修改稿2)》。

第一篇:凝心聚力促发展 与时俱进创名校(修改稿2)

凝心聚力促发展

与时俱进创名校

范水镇中心小学争创省实验小学工作汇报

我校位于古运河东畔,坐落于范水镇东南隅,学校始创于清宣统年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新建的范水镇中心小学,于2000年按现代化一流校舍要求由河海大学设计院设计。校园占地2970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先后六年共投入800多万元。生均占地16.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3.75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2.5平方米。目前共有38个教学班,1857名学生,92名教职工。近年来,在县、镇党政领导下,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百年老校焕发青春,成为苏中大地基础教育一颗闪亮的新星。

一、学校发展:瞄准现代化

精心规划一流校园

范水中心小学创业百年,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占地面积严重不足,校舍缺乏,校貌依旧,办学条件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98年我们在政府的支持下,征地45亩,启动了范小划时代的首期工程,实现了范小易地新建的宏伟计划。2000年,随着集镇规模的扩大,政府加大投入,又启动了范小二期工程,一幢5000多平方米40个班级的教学大楼于2001年交付使用,成了大运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2003年,政府加大布局调整的力度,加快争创名校实施步伐,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了一幢3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从98年易地新建中心小学,经过6年的艰难历程,历尽4任教育助理的艰苦创业,从征地到教学楼的建成,从综合楼的竣工到门楼、道路的完善,总投入达800多万元。镇党委、政府领导以前瞻的眼光和非凡的胆略,集中人力物力精力,精心构建了范水大教育的宏伟蓝图;范水人民用火一样的办学热情和造福子孙后代的远大胸怀,奋力支撑起范水基础教育的又一个艳阳天。

逐步完善内部设施

在镇政府规划设计一流校园的同时,我们学校也迈上了完善内部设施的漫漫征途。95年我们开始启动“每学期购置万元设备”的工程。从摄像机、实物投影仪的使用到钢琴、电脑、一体化印刷机的出现,从学生课桌凳的出新到教师办公桌椅的添置,从图书室的不断更新到电脑室的联网,从原来很狭窄的老校到空气新鲜、视野开阔的崭新校园,我们倍感创业的艰辛,同时也体验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功乐趣。现在,我们的校园里,“未来之星”大型雕塑富丽堂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升旗台、宣传橱窗、专栏,让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实验室,应有尽有。图书室藏书达4.3万多册,生均23册,教学刊物100多种,成为师生学海扬帆的最佳场所,其规模、管理和设备,被省市领导誉为“农村学校一奇葩。”

不断提升办学思想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办学思想的现代化。我们在创建省实验小学的过程中,以创建成就教育特色来设计我们的办学理念,即“以个性构建发展的平台,让智慧丰满成长的羽翼;以激情点燃创新的火种,让理想成就教育的幸福。”我们认为,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要实现教育思想的管理,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我们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成功、成就的潜能和愿望,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成就。成就教育的改革与实施是在现有的师资的条件下进行的,其实现的办法也只有一条,即:换思想,而不是换 人。作为教师我们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变埋怨、责怪学生为相信每一个学生;二变教师对学生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学生内调式的自我教育;三变片面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为争取多方面成功的素质教育。从而达到通过各种途径与渠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成就教育与教学。

二、德育工作:浸染人本化

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注重以人为本,着力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三全”,即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负责。注重三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紧密结合,形成立体化网络,齐抓共管;立足学科、校本、环境三大课程。让每块墙壁说话,每棵树木育人,开辟立体化的德育基地,不断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用《规范》训练学生行为。多年来我们广泛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活动,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创作了范小“学生一日常规三字歌”,让学生诵读,训练,考核,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提高了学生执行《守则》和《规范》的自觉性。

用活动拓宽学生视野。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进行问卷调查,开展知识竞赛,聘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辅导讲座,以案说法,学校办起了“模拟”小法庭,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法律法规,宣传“环境保护”、“税法”,“交通法规”等,2003年,范小被省教育厅、司法厅评为“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用绿色呵护学生成长。组织“绿色承诺宣誓签名”,“环保小卫士”、“护绿小模范”评比和“校园无纸屑”,“绿鸽行动”等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呵护绿色,关爱生命。扬州日报,新华日报多次报道,今年5、6月《关心下一代周报》及《成才导报》先后以《放飞绿色希望》、《绿色承诺在行动》为题,全面报道了范小开展绿色承诺活动的经验。

用书香溢满学生心灵。近年来,范小系统开展“两创一树”活动,创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组、学习型教师,精心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把读书学习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创“江苏省实验小学”、开展“成就教育特色”研究等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加大投入,层层带动,掀起读书热潮,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竞赛,研讨评比,涌现出百名“故事大王”,“读书小博士”,“优秀读书小组”,“百篇优秀读书随笔”,“优秀小论文”。我校五(1)被评为扬州市“书香班级”,学校获得“县‘两创一树’先进学校”。

近期,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演讲、征文、参观、访问、演唱等形式,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读书体验系列活动,让大家知道“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的热情,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尊严。“雏鹰创业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少先队工作的一个亮点,队员们纷纷走上社会,采访下岗工人,感受他们内心世界和生活的艰辛;访问创业者,体验他们创业的曲折和成功的幸福。今年五月,全县“雏鹰创业行动”启动仪式在我校拉开帷幕,来自县50多位少先队辅导员观摩了我校富有时代特色的班队主题活动,聆听了我校的经验总结,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其实,这两个活动只是我们诸多德育活动中的范例和缩影。

由于我们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被评为市县“德育先进学校”和“文明单位”,20多项活动在省市县获奖,200多名学生受到县以上表彰。学校被评为“扬州市红旗大队”,一人评为省“优秀班主任”,三人评为扬州市优秀班主任和优秀辅导员,20多人评为县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和“师德标兵”,10多人评为省市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三、教师成长:凸显专业化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立校之本,强校之魂。我们十分注重培养教师的个性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营造学术化氛围 读书滋养底气。成立中青年教师读书会,编辑学习资料,推荐教育理论书目,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心得,观摩读书笔记,举行读书演讲、读书随笔竞赛,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教师走上读书研究的幸福之路。

对话提升灵气。我们曾邀请江苏省名师、扬州市教研室主任辜伟节先生等省内外教育教学专家、名特教师来我镇讲学,还组织教师去外地学习取经,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授课。我们还接待了金湖、如皋县市教育局课改调研组的参观访问,通过观摩、研讨与交流,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热情。

研究释放胆气。我们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年级组、备课组的建设,把这些基层组织建设成为研究型组织。通过学术化的管理,激发了教师的潜能与创造欲望,焕发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巨大活力。

2、搭建专业化舞台

为促使每个教师成为研究者,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我们有目的地搭建舞台,提供机会,让他们一展身手。

举办教研沙龙。在沙龙活动中,参与教师热情高涨,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研究性氛围中,教师们的思维火花不断被点燃,情感时时被激活,智慧不停在碰撞。在自由而热烈的研讨中,针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老师们萌生了新方案、新设计、新创意。

开办课堂超市。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我们的课堂超市里,云集了全镇的“特色商品”——有县市命名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有身怀绝技的优秀课获奖者,更多的是大众“商品”。我们的“生意”越做越大,先是中心校,再延伸到辅导校和完小,并逐步向社区、家长开放。

组织专题汇报。我们定期组织镇内名师、骨干教师的专题汇报活动,如有关学科教学的学术讲座,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科研兴趣小组的成果汇报,个案研究汇报以及读书报告会等。我们还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县市的“校长沙龙”、“课改论坛”等学术观摩活动,《构建学校研究型组织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下的课堂:应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在市“校长沙龙”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我们的课堂缺什么》获《人民教育》课改征文二等奖。

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我们一方面抓师德行风的建设,一方面抓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我们一着不让,常抓不懈。朗读、演讲、粉笔字、钢笔字、word文档、上网搜索整合资料等逐项考核评比打分,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建立学校网站,开辟主题论坛。我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为他们提供信息化的工作环境。我校除了给教师配备工作用电脑,实现办公自动化外,尤其注重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校60多台计算机全部上了宽带网,为师生上网收集资料、搜索信息提供了方便。最近,我们在学校网站上开辟了教师、学生、家长主题论坛,为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拓宽了空间,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平台,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的需要。

创办教研通讯。我们创办了校刊《新荷》,把它建成教师学习交流的第二阵地。引导教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探寻新思路、新方法。激发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

3、优化激励性机制

我们改变过去单一片面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重实绩更重发展、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教书更重育人、重规范更重创新、重竞争更重协作”的多元化教师评 价体系。让教师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在教改和科研中挖掘自身潜能,提升教育品位,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在全镇范围内组织了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对优秀班主任、特长教师也及时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还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基金会,大力培植发展青年教师。

学校研究型组织和专业化平台的搭建,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学习生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我校教师参加各类论坛论文评比,有100多篇荣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扬州市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4人,县镇级教学骨干25人,占31.5%。教师学历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专科63人,占68.2% ;本科12人,占13%。青年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率100%。信息技术培训率100%,合格率98%。

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是我校的传统。在新课程背景下主要突出三个环节: 第一是认同。我校比较注重向大家介绍推荐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的教育思想和专著,我们举办学术讲座不仅仅是给教师提供一次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机会,更主要的是希望借此让我们的教师摆脱自己认识上的局限,使自己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为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领会新课程精神创造条件。

第二是管理。对于校本培训来说,管理也是一种培训。我校师资队伍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1、制度管理。(略)

2、思想管理。

3、学习管理。我校教师学习包括听(听讲座)、说(研讨交流)、读(自读理论专著)、写(案例分析)四个方面,学校有明确的指标和要求。

第三是研究。我们的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研究方式:

其一,叙事研究。让教师通过对学校中发生的难忘或意外事件的叙述,引发教师们的思考与研究。

其二,案例研究。以教研组学习中外教育家的典型案例,领悟其教育思想;收集听课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反思;写自己的案例和体会等。我们经常开展教学案例的评比并汇编成册,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三,反思研究。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经常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所关注的重点、热点,以便把握教科研的动向。记得课改进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老师对不少问题存在疑虑和困惑,其

四、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只有当课题研究同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课题才有生命力;只有当研究的内容同教师关注的视野产生共振,课题才能增值。2001年,恰逢全县区划调整,原来四个乡镇合并为大范水镇。我们确立了《名教师成长环境、机制、规律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全镇骨干教师的热情参与。2002年5月该课题被批为县教育科学“十五”重点立项课题。目前,课题已通过中期检测,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构建新一轮学校课程体系 创建成就教育特色的研究》于2003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

目前,我校市级课题《尝试教育应用型研究》已通过扬州市教科所领导及专家评估鉴定并结题。《农村小学班级读书会的管理及评价》被列为全国“十五”重点规划课题《亲近母语》的子课题;还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10多个县级课题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80多篇论文在省级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100多篇论文在县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涌现出一大批立志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语文、数学、体育等教研组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学校是县市教科研基地,县教科研先进学校,市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学校。

四、教育科研:着眼校本化

五、课程改革:体现均衡化 我们大力推进课改均衡发展,实施“五动”战略,取得丰硕成果。一是目标启动。“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与新课程共成长”是课改的灵魂即目标。学校组织全员参与通识培训,召开家长会,架起一条教师、学生、家长心灵的桥梁,充分发挥社区力量,拓展孩子发展的空间。

二是典型带动。范小课改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办了“课堂超市”。“课改沙龙”是范小课改中新的亮点。以此带动全体教师投身课改。

三是现场推动。范小站在龙头位置,发挥各校之长,整合特色,挖掘优势,召开丰富多彩的现场会,有力地推动着全镇课改的深入。范光湖小学的“绿色承诺”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韦镇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现场会,中心小学的《走进金范水》校本课程建设及“数学教学”现场会,石桥小学的课程评价研究现场会等,绽放出个性的花朵。

四是科研拉动。科研让课改走向创新之路,让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大家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研究重点,把在课改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作为集体攻关的课题,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课课都是研究课”的意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五是考核促动。为保障课改工作有序持久地进行,我们完善了课改8项制度,不断促进课改向纵深发展。

去年学校被评为县课改示范学校。2003年10月14日,省课改专家组对我校进行评估验收,给予了较高评价:“实验教师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的热情。观念的初步转变使得广大教师焕发了生命活动力,其创造性得到释放,自觉实践新课程、建设新课程已初步成为广大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改实验使得教与学的活动比较活跃,师生互动、对话随处可见,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自主性得到激发,许多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主动探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金范水》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课改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金范水》系列教材,是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闪亮一笔。它的诞生经历过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查阅史料、实践操作等活动,通过分析综合、汇报交流、精心撰稿、反复修改等过程汇编而成。教材每课后面都精心设计了“实践与探究”栏目,提出了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及体验探究的建议,旨在引导教师让更多的乡土知识和社区精粹融入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的认识环境和活动空间,让学生丰富知识,体验生活,修养人格,弘扬个性特长,提升文化品位,促进自我发展。

2003年11月,省教育厅周稽裘副厅长对我校的校本课程给予这样的评价——“走进金范水”这门课分四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镇情”,让学生了解镇的客观情况;第二阶段是“镇史”,让学生了解本镇历史发展的过程;第三阶段是“镇粹”,通过提炼让学生了解本镇的主要特色;第四阶段是“镇魂”,知道金范水发展的灵魂是什么。四个阶段经过精练升华,逐步从有知识开始上升到有文化,使校本课程逐步走向精品化。

六、教育质量:追求素质化

我校有着百年办学的光荣传统,我们的校训是超越,校风是“放飞希望,成就理想”,数以万计的范小学子从这里起航,在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名牌学府深造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近年来,我们以孩子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得到上级领导、兄弟学校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孩子发展

为了把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严格执行《宝应县中小学教师敬业爱岗“十不准” 》和《全县中小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行动 计划(讨论稿)》,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引导全体教师关爱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为确保经济特困生正常入学读书,我们采取减免学费、书本费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我们十分重视学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各班制订后进生转化方案,建立专门档案,要求教师对他们确立三个“优先”:即课堂上“优先发言”,作业“优先面批”,课后“优先辅导”。最近,我们在教师中全面实施“146爱生行动”工程:每个教师与一名学困生或后进生结对,每周家访四个学生,每月辅导六个人次,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开展兴趣活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

为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多年来,我校在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我们始终坚持“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计划,定考核办法,开设了乒乓球、足球、书法、舞蹈、合唱、作文、数学、乐器等20多个兴趣小组,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1999年我校成功地举办了全县素质教育现场会,展示了我校师生的风采。

每年一届的艺术节是我校最热闹的时刻,它成了连接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成了展示师生艺术才华的舞台。连续13届艺术节的举办,积淀了教师的艺术素养,提高了教师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也使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之花越开越艳。学校连续8届在县文娱汇演中获一等奖,在“省校园新歌大家唱”竞赛中,获县市一等奖,省级优秀奖,学校被评为县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田径、乒乓、足球等项目为突破口。班班有田径队、乒乓球队、足球队,正常训练。学校连续15年在县田径赛中位居强校之列,其中8年居全县前3名,累计获金牌120余枚,破县记录8人次,连续8年获“精神文明代表队”称号。历年田径、乒乓球、武术比赛列全县前三名,学校是“县体卫工作先进单位”,近三年蝉联“县广播操比赛一等奖”。

3、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多年来,我们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前几年,我们以创建“五好班级”为抓手,要求学生“六会”,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班集体和素质全面的学生个人。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我校后,我们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对家乡的风情、历史、特产等情有独钟,兴趣盎然。他们能够上网搜索资料,在学校网站发帖子,与老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综合素养也有了质的飞跃。

由于我们始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学生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全校各年级各学科的合格率在98%以上,优秀率在40%以上,学生听、说、读、写、思、算、做等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双眼裸视力达1.0以上者在90%以上;非毕业班升级率、毕业班毕业率均达100%。近三年学校教育教学在县考核中均为一等奖。在省数学、科技、读书征文竞赛中,我校有100多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200多人次在县市书法、绘画、作文、数学竞赛中获奖。

创建省实验小学漫漫征途,我们矢志不移、扬帆远航,不断向宏伟目标前进,在长期艰苦的争创实践中,我们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前进脚印——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尝试教育实验基地、全国首批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教科研基地、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市县德育先进学校、市县文明单位、县课改示范学校等。回顾艰苦的历程,享受着诸多成 功的喜悦,展望未来更增添信心和勇气。我们将一如既往,锁定目标,凝心聚力,与时俱进,再铸辉煌,让苏中大地这颗冉冉升起的教育新星,更加璀璨夺目。

二00四年十二月

第二篇:凝心聚力促发展(新)

凝心聚力促发展,群策群力上台阶

----兴化市荻垛中心小学2013-2014学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学年,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我校成功创建兴化市党建工作示范校、兴化市党建工作示范点、泰州市数字化校园、国家级乡村学校少年宫,荣获第二届“韬奋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师生书法优秀团体奖、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一、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和谐、奋进团队,凝聚力量谋求事业发展。

凝心方能凝聚力量,和谐才能促进发展。工作中,要求管理班子时刻谨记曹局长的嘱咐:带头上规矩,带头守纪律,带头肯吃苦,带头肯吃亏。要以身作则、事业为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用事业凝聚人心,用真诚赢得信任。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干部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校长室要求主要教学管理干部努力做到“八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作一次教育教学讲座,开一次教学公开课;在校时间,每天参加一次巡课,听一节随堂课,进行一次听课交流,检查一位教师的案头工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动力。学校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五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开一次教学公开课,参加一次教育教学心得交流,编写一份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试卷,1

提一个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二、营造追求卓越的氛围,搭建名师成长的平台,追求课堂改革的真效益。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此,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成长的平台。一是学校评优评先、入党提干坚持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课改活动;三是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辅导、讲座,努力打造名师队伍。

当下,市教育局正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校以此为契机,积极谋划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目标。一是组建了以教学管理人员、市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二是本我校建立起支撑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小组,三个大市级课题成功开题,强化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为课堂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为教师配备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的书籍;邀请市教研室郎宏坤主任、市实验小学吴小健主任等专家到校讲学、上课;先行组织骨干教师到山东杜郎口学校学习观摩;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论坛活动,周雪梅老师获市二等奖。四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张郭中心校初步定位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活动—参与”。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深入到各级段、各学科引领教师尝试教学模式。五是组织研讨、反思教学模式。六是聘请专家来校评价指导,总结归纳教学模式。在市局领导的关怀下,我校承接了“兴化市义务教育阶段结对帮

扶学校(小学)听课活动”,市局陆仁杰局长一行领导先后两次到我校认真听取我校课改思路,研磨五位小学高年级学段语、数、英的探究课,并作了精心指导。三月十四日,听课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五位老师的研究课很好地诠释了“活动-参与”的课改模式,获得了与会老师的好评。“活动-参与”的课改模式在我校还处在一个尝试阶段,我校及时总结这次高年级段的课堂尝试经验,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广到各年级各学科,适时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课改。力争做到:吸纳一个,扶持一个,成功一个,推广一个。逐步树立课改信心,强化课改影响,稳步推进。边改革边反思边修正,有序推进,保证实效。在多方的关心和支持下,兴化市“城乡联动·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于4月15日在我校举行,我校的三位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展示我校课改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七是强势推广教学模式。八是科学建立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建立课堂教学改革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岗位晋升、职称评定相挂钩的考核奖惩制度。

三、以特色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站在门外看荻小,清洁、整齐,师生和谐,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但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校园的书香不够浓郁,精神内涵不够丰富,为此,我校致力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追求,使每一位教师视教育为神圣的事业,激励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崇尚知识、不倦探索的学习态度,身教言传、潜移默化,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阳光朴实、健康向上、勤勉睿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是组建教师读书会。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开辟场所,提供书籍,定期举行读书沙龙。

二是积极实施“早读工程”。荻垛镇幅员广阔,学生上下学大多乘坐公交,受运力限制,学生到校比较早。为强化学生到校课前时间的管理,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每班成立“经典诵读社团”,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保障了学生的课余安全。

三是认真组织好星期日社团活动。荻垛中心小学有留守儿童166人,他们每周日下午公交接送到校。为加强学生到校的管理,学校将进一步规范学校乡村少年宫星期日社团的管理,正常书法、诵读、腰鼓、连响、太极等社团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高雅情趣的形成。

行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始终持有“在路上”的态度,同时抱定能成功的决心!

第三篇:凝心聚力促发展,打造特色创品牌

凝心聚力促发展,打造特色创品牌

----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

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最古老、最年轻、最厚重、最前沿的学府,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承载着辉县教育发展的历史,因此,作为一初中人,面对历史我们肃然起敬,面对未来,我们重任在肩。被授予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学校的教师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心理、情感、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生活方式等所构成的目标方向一致并且具有正向作用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学校校园生态,一种生命质量发展的磁场,我们将其称之为学校文化。这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历久不衰的源泉”,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思考者、建设者,因此,有人说,优秀的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者冯大鸣认为,从学校领导的角度来说,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员工能够在心中建立和尊重一套共同的行为秩序。从层次上说,学校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从范围上说,学习文化又有狭义文化与广义文化之分。狭义的学校文化是校园环境文化,“草木生情、墙壁说话”;如学术讲座、理论报告、社团活动、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校风校纪、文化传统等广义的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传统、知识符号、建筑风格、校风校纪等的集合体。从形式说,学校文化有有形与无形之分。有形文化如建筑设施:楼、堂、馆、所、环境设施、设备,组织文化:管理机构、社团,制度文化等。而校风、学风、教风、传统、思维习惯、学术氛围等,则形成无形文化。

无论任何形式的校园文化,如果不能立足现实促发展,不能面向未来创特色,都将行而不远,因此,学校的文化特色,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没有特色就没有灵魂。

一、科学与人文并重:人文立校成为学校的核心文化特色

特色的学校文化总是有愿景、有期望、环境舒畅、人际关系融合、生活朝气蓬勃。会激励师生开拓进取,不怕困难,追求卓越,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任务完成得出色。在这种优秀文化氛围中,全校师生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驱使他们努力教和学,不断创造新的经验和成绩。

我校提出了以人文立校为核心,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根本目标的办学理念,提出只有校长厚爱教师关心教师,教师才会厚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把“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的”的办学理念落在实处,做在细处;学校教师头脑中才不会有差生的概念,才不会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同学之间就会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学校只有厚爱教师,教师才会厚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拥有幸福的现在,拥抱美好的未来。

厚爱教师、成就教师,根本在于在关心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坚持把教师专业成长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费用在学校开支中的比重,压缩开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经费保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师大附中宋玉亮、教育专家赵来运等一大批学者为教师作讲座,分批安排教师赴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新乡等地考察、学习、听课,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坚持校本研修,实施校级领导包学科组制度,学科组建设不断完善,学术教研氛围更加浓厚。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同时,我校教育全校上下始终以“社会满意不满意,群众认可不认可,学生喜欢不喜欢”为办学标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足开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得到主动、活泼发展,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构建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学校文化离不开是教育思想的统领,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学校的独特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就会体现在每个师生的价值取向、期望、态度、行为之中,体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这不仅关系学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管理与关心协调:制度建设为学校文化增色

学校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制度建设。学校经过师生的长期教育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它可以规范师生的行为,学校办事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如果学校缺乏制度建设,学校就会杂乱无章,遇事找不到人负责。学校的制度不是随意制定出来的,不是学校领导或者少数人制定出来去约束师生行为的。制度建设作为一种文化,是师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炼而制定出来的,是反映了师生的意愿,为师生共同认可的,这种制度才能被全校师生所遵守。

校级领导听课登记制、24小时在校带头值班制、餐厅服务质量间周评比制、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中层领导工作汇报制度、优秀学生先进经验交流制度,开展好“八个一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八个一工程”就是每学期要求教师:①研读一本教育专著;②发表一篇高水平的教育论文;③上一堂能够表现自己教学模式和风格的展示课;④制作一个较高层次的多媒体课件;⑤完成一名学困生的转变辅导案例;⑥编制一套高水平的试卷;⑦写一篇有一定份量的教育叙事;⑧研究一位名师,并学出研究报告等。为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活力,规范了办学行为,激发了大家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我校领导关心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坚持长期抓,抓长期,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职员工,采用不同形式提高并通过制度化稳定下来。如,同读一本书活动:教师同读一本书《有效教学》,党员同志同读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班主任同读一本书《李镇西:我这样做班主任》;中层领导同读一本书《怎么培养真正的人》等,让每个人在这自己的本质岗位上都有所提高,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制度文化最大亮色就是人事制度改革。学校通过双向选聘制度,把每一个教师员工放在了新的工作平台上,新的进步起点上。学校聘班主任、班主任和科室主任聘任课教师和科室人员,通过选聘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整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凝心聚力,团队合作,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竞争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同的工作岗位,使得每一位员工都明白:只要用心工作,都是一名好教师,都是一名好职工,都是一名好同志。

三、规范与个性共存:德育科研为学校文化染色

多年来,我校以构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体系为切入点,由政教处、团委负责组织引导,先后成立了文明督察、卫生管理员、自行车管理员、寝室管理员等学生管理队伍,从卫生、纪律到一言一行,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和自我监督,并由政体处牵头,对乱扔乱弃、跳墙上网等违纪现象进行专题整顿,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强化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收到了较好成效,校风明显好转,被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为赞誉。

从建校至今,我校的《争创五星文明学生评价机制》前前后后经过了不同寻常的历程。从繁到简,又从简到新,由十星变五星,又由五星挖掘内涵,成为现在的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同时又给予班主任很大操作空间的评价制度,可以说,学校历任领导给与了特别的关注与重视。所幸的是,在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经过一个暑假的精心酝酿和斟酌,且征求了学校多数老师的意见,终于使新的《争创五星文明学生评价制度》浴火重生,并在第一次评价中展示出活力与生机。争创活动机制的前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给学生自主管理的平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是对学校“三自教育课题”的延续。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把学生作为主体,比如,实行班长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把德行本建在小组,扩大学生的道德评价权,使得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在德行本上有所体现。再比如,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培训,指导班级评价,评价小组参加第二轮培训,加强实战训练。在评价时,要在组长组织下,集体评价每一个同学。又如在报表时,组长要对每一个同学的评价结果签名负责,班长要对全班评价结果签名负责。作为评价制度的配套机制,学校加强操作培训,注重具体指导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五星评价活动得到了班主任、学生的普遍好评,家长们更是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与支持,家长韩晴月说:“此活动表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管理,表现了学校对学生的负责,家长特别支持这种活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学习和自主管理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家长马晓辉则认为:“评价表能从多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之从小养成好习惯,很好,只要能坚持评价学生,一定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深入开展“日有善念,月有善行”德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大力开展“孝敬”、“感恩”等主题活动,弘扬传统美德;走出校门,走入社区,开展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士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四、解题与破题紧随:寝室精细化管理为学校文化补色 寝室管理是困扰很多学校的难题,我校为破解这一管理难题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借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东风,设置了生活辅导教师制度,独立核算绩效工资,从机制上根本上决了粗放型管理机制的弊端,使得我校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现在走进第一初中寝室,墙墙皆文化,处处皆关心。走廊上的高级鞋架,寝室摆放整齐的床铺,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项项工作讲规范,方方面面争一流。寝室的管理难题的突破与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学校文化注入了一股清流吗,为打造特色学校文化起到了补色的作用。

五、传承与创新相依:习惯养成三字经为学校文化着色

传统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文化如果形成了传统,就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情趣和行为作风。师生会自动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学校的思维去思考,去行动。同时,学校文化建设是长期的过程,是连续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要继承前人建设的成果,同时要创新,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不断创新。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要靠现在的在校师生。因此全校师生在创建学校文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教育。】

我校作为辉县唯一一所百年老校,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又有着现代教育的雄厚资源。因此,我校立足本色促发展,打造特色开新篇,把习惯养成三字经作为传统学习项目对学生进行培训,学经文,诵经文,并在学校的楼道、影壁墙等橱窗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悟传统,在思辨中体验成长。习惯养成三字经与学校的传统文化一起,成为学生心中一道文化长廊,横亘传统与现代,博通过去与未来。

六、本色与特色共生:乒乓球俱乐部与兴趣小组为学校文化润色 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力求体现乡土本色。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完成了由传统型学校向特色型学校的成功转型。结合我校的硬件优势和师资优势,打造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利用充裕的篮球、乒乓球场地和设备这一优势,我校成立了乒乓球俱乐部,教师人人会打,学生个个喜欢,乒乓球俱乐部建设逐步规范,训练成效斐然,学员在市级、县级相关赛事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为我市体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后备人才,为我校赢得了多项荣誉。

我校还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等相继开展活动,心理课、法制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建成,问题学生提前干预研究展开。

学校文化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基石,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学校精神、风气、制度、习惯、行为和环境等要素的集合体,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教育观念、办学品位和特色追求的积累与总和。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制度与组织等,都可以提升学校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

我今天的发言,只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些点滴积累,不周之处难免,还望在座的各位多提宝贵意见,以资共勉。

第四篇:凝心聚力促发展

凝心聚力促发展拼搏实干谋新篇

——访鄌郚镇党委书记 张义增

记者 吴晓强 通讯员 唐宗武

3月4日下午,记者驱车赶到鄌郚采访,在镇政府驻地东侧马驹岭上,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党委书记张义增,他正在与企业负责人谈论绿化马驹岭的问题。料峭的春风使人感觉阵阵寒意,但火热的规划场面和爽朗的笑声,使人看到了‚荒山披绿装的盛景‛。全县开展‚责任意识大增强、工作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学习教育活动以来,鄌郚镇领导班子带头深入项目施工现场、深入企业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沉下去,深下去,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张义增告诉记者,‚强责任、转作风、提效能,关键要落实到发展上,落实到工作推进上,只有与实际相结合,学习教育活动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该镇针对这三大主题教育,逐项细化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将学习教育活动分解到部门、分解到村、分解到企业。

积极推进‚四制‛工作管理机制,切实强化责任意识。结合县里责任意识大增强的有关要求,该镇及时推出了‚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工作推进定期调度机制、工作落实专项督查机制、工作考核量化分解机制‛等‚四制‛工作管理机制,将工作分解、推进、落实、考核揉为一体,实行动态管理,强化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工作项目化管理方面,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工作,镇党委安排的造林绿化、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千亩乐器产业 1

园、党建工作等32个重点项目和6项重点任务,全部以文件的形式落实到领导干部身上,并规定了序时进度和形象进度,使人人身上有责任、有担子。工作推进定期调度方面,要求班子成员在每个周一例会上,都要对前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对本周工作的推进措施和要求,以及达到的目标作出明确的安排,以任务的量化、细化,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督导性,杜绝目标不清、责任不明的泛泛安排。管区主任和站办所负责人根据分管领导的安排,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分别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和实施措施,倒排工期,将任务分解到天,落实到个人。因人为原因完不成任务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工作落实专项督查方面,由镇纪委牵头,成立了镇督查室,对安排的每项任务,按分解的序时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并以督查问责、督查提醒、督查约谈等形式,及时对指标和工作下滑的管区及单位进行提醒、问责或诫勉谈话,要求找出原因,落实追赶措施,在面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局面。考核量化分解方面,制定了2012农村工作考核办法,对今年农村环卫一体化、经济管理、社会稳定等8项重点工作实行千分制考核,明确了扣分项和加分项,对农村全年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办法在一线生成,问题在一线解决。该镇除了领导干部包靠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外,又从机关干部中择优选出了114名人员,分别包靠全镇114个自然村,深入开展百名干部包百村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强化基层组织班子建设,排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抓好环卫一体化,帮扶弱势群体,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推进包靠村健康和谐发展。在具体包村过程中,要求包村干部做到‚五个四‛的要求,即,做到‚村级会议召开时必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必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时必到、急重任务安排时必到‛的‚四到位‛要求;做到‚五保困难户必访、隔阂上访户必访、‘喜白公事搭棚建房’户必访、老干部老党员户必访‛的‚四必访‛要求;恪守 ‚不准对群众的诉求推诿扯皮、不准干涉村级事务、不准下村吃饭喝酒、不准收受群众礼品‛的‚四不准‛要求。做到‚基本村情必知、主要问题必知、重点工作必知、民情民意必知‛的 ‚四必知‛要求和‚重大活动必报、村班子及班子成员有违纪情况必报、有群体事件苗头必报、有重大安全隐患必报‛的‚四必报‛要求,切实为村庄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目前,该镇包村干部按照‚五个四‛的要求,严守工作纪律,恪守工作职责,工作在村里,吃在片里,住在镇上,同时协调好本职工作和包村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该镇紧紧围绕县委‚项目落实年‛的要求,对全镇重点项目细化为工业类、民生类、农业类、新农村建设类等8个类别32个项目,每个类别配备一套班子,每个项目配备一名领导,全程服务项目建设。目前,该镇适宜开工建设的项目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其中,新规划的千亩乐器产业园,已确定好地址,规划设计基本完成,一期工程正在筹备建设之中;镇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三个

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上半年将全部启用;一路一河一苑镇区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陆续进入施工阶段;造林绿化工作,重点抓了成片造林,现已落实马驹岭、金山、汶河北岸、冶伦路宽幅林网四大绿化工程,年内完成成片造林3000亩以上;生态文明村建设全面启动,年内建成生态文明村10个以上;招商引资全面展开,已多次赴济南、江苏等地展开专业招商,年内力争引进资金4亿元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高效专业的服务,拼搏实干的奋斗精神,正在迅速将富强生态幸福的现代化新鄌郚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第五篇:凝心聚力促发展 再接再厉创一流

凝心聚力促发展 再接再厉创一流

为全面实现常熟农业现代化目标而努力奋斗

——市农委高宝兴主任在农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17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3年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的丰收之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40.53亿元,同比增9.51%。一年来,全市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强大动力,紧扣农业现代化发展主题、主线,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执法监管、作风效能建设四大举措,通过细化目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聚力突破,全市2013年农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一年,我市农业多项工作创出了全省一流成绩:我市小麦仅用5天时间就收获完成,平均亩产达349.1公斤,收获速度、产量和入库量均创历史新高;水稻通过整体高产创建,实现了结实率和亩穗数双增,亩产达630.9公斤,顺利实现十连增;古里万亩水稻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亩产

796.9公斤,列全省第一名;46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可存放近1900台大中型机具的规范化农机场库在全省率先全部建成投用;常熟市农科所粳稻品种创新基地项目成功获得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良种繁育和科技支撑项目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成为苏南地区唯一一个获此项目的县市;全省第一个省级湿地工程实验室落户我市南湖荡湿地;微孔增氧2013年推广987台,累计达2500台,覆盖面积30000亩,助农增收1500万元,新增数和累计数列全省县级市第一。去年3月,李克强总理来到常熟视察,对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研究室也在全省广泛宣传了现代农业常熟之路。

一、“一中心”的“龙头”地位进一步确立

即以常熟市农科所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服务全市水稻、蔬菜、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初步建成了标准较高、设施齐全,集科研、科普、培训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地位得到确立。

1、大力实施水稻新品种培育工程。2013年,水稻新品种“常优粳6号”通过省级审定,三系不育系“常119A”通过省级鉴定;在水稻育种上承担各级科研项目9项;市农科所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参加攻关超级杂交稻1000公斤及“三一”粮食高产工程项目;育成品种

年推广面积约200万亩以上,预计可以增产稻谷6000万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约1.6亿元。

2、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了“太湖1号”青虾、沙塘鳢、胭脂鱼、狗鱼等新品种;积极实施省级瓜菜、水稻、水产、农机、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市268名农业科技人员与5076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结对,实现面对面指导服务,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传授给广大科技示范户,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1800户,新建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15个。

3、大力实施农业人才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8734人次,职业农民培训570名,创业培训126名,信息技能培训400名;阳光工程农业生产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100名,阳光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700名;农业部“特岗计划”试点工作在我市实施。

二、“二园区”内涵进一步提升

2013年,我市加快以董浜镇蔬菜区为核心的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园区和以沙家浜镇水产区为核心的江苏省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投入建设力度,内涵进一步提升。

1、科技载体建设有新进展。农业部江苏常熟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项目在市农科所竣工,该项目将立足苏南,服

务江浙沪、面向全国,将成为太湖流域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和示范基地,每年将带动至少5万农户运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对加快优质高效品种的筛选审定,促进优质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升主要农产品品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丰富市民菜篮子,探索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都有着重要意义。

2、园区建设有新突破。围绕我市“一中心、两园区、多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我市出台了《常熟市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常熟市现代农业园区申报验收细则》、《关于申报2013年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各农业园区的范围和建设重点。此外,2013年我市落实了设施用地政策,组织国土、农办等九部门开展设施农用地会审,全年共收到用地申请110宗,踏田查看54宗,审批通过22宗。

3、硬件建设有新提升。2013年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个,总投资2613.86万元。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2个,面积1.8万亩,总投资2310万元,财政投资2100万元;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1个,总投资147.86万元;产业化财政贴息项目2个,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贴息资金156万元;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3%,达到68.12%;海南南繁基地完成

竣工验收;沙家浜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完成相关硬件建设,园区主干道已经环通;实施的循环水养殖工程项目有四期4000亩,五期2000亩,支塘镇建成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古里镇建设的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通过省级专家的现场验收,辛庄朱家桥村建成省级现代渔业示范村。三、三大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加快对水稻、水产、蔬菜三大产业的升级改造,实施品质、品牌、产业化的两品一化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1、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建成9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实现水稻育秧企业化、基地化;董浜镇实现全镇菜田节水灌溉全覆盖,并重点打造了梅李镇新丰合作社和珍北合作社2个蔬菜基地;在碧溪横塘蔬菜基地重点发展钢管大棚设施。全市2013年共发展设施大棚15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7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3000亩,累计达到12.83万亩,占全市水产生产面积16.8万亩的76.4%;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5500亩,设施渔业总面积4.76万亩,比重28.3%;全市共组织抽检农产品1195批次,检测合格率99.7%。

3、农业机械得到保障。全年累计新增各类农机具2000台,其中新增稻麦联合收割机148台,使全市收割机拥有量

达748台,稻麦机收装备自给率分别达到70%和80%,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发展目标;新增各类设施农机装备1170台;全市农机场库全部建成并投用;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6个,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54个,22家获得了省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认定;实现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85%,秸秆综合利用率99.5%,全市实现“零火点”;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创建顺利通过省考评组复评,农机“三率”达到97%;拖拉机、收割机“三率”全省排名分别为第10名、第4名,位列省内第一方阵。

3、产业竞争力得到增强。新增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家,3家常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晋升成为苏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认定7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成为常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有32家农业龙头企业为做大做强企业规模进行了48项增资扩建和技改,总投资达4.63亿元,新增产能14.58亿元。全市66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年销售总额可达到237.2亿元,实现利税13.9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和14.2%,涉及有直接联结关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3家,比去年底新增5家,新建各类农产品生产种养基地23.5万亩,其中自建基地7.8万亩,农产品收购订单合同基地15.7万亩,企业所需原料自给率达45%。联结带动本地农户13.7万户。四、四个农业重大项目进一步推进

1、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国家级常熟现代农业示范区经我委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四轮方案修订,在12月初形成了最终规划文本,由常熟市政府于12月15日在北京组织专家对“江苏省常熟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2013-2017)”进行了评审,并顺利通过了部级评审。

2、“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我市2013年完善编制了5个省级菜篮子基地规划(2013-2017),总规划面积50270亩,分别为:海明蔬菜直供基地规划、梅李镇聚沙珍北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梅李镇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碧溪新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董浜镇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其中海明基地、聚沙珍北基地是与苏州市共建基地。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争取省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集中投入,我市2013年配套省级项目5个,苏州市项目2个,下达上级资金850万元。

3、沿锡太公路高效水产示范带建设。锡太路沿线是我市重点打造的高效水产养殖带,2013年以来,沿线各镇结合高效渔业建设,推进“四个一批”创建工作进展有序,以新品种试验和水产医院为目标,全力打造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达到两个全覆盖:新品试验全覆盖和水产医院全覆盖。以江苏省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核心,向古里镇、支塘镇、辛庄镇辐射。重点打造了沙家浜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支塘、古里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辛庄荷花荡省级高效渔业示范基地。

4、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项目。按照“一中心、两园区、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市级财政每年支持不少于32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农业园区发展,2013年共投建项目12个,涉及全市10个镇(区),全年共落实12个园区内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总投入达1.8亿元,包括水稻、蔬菜、水产、花卉等产业,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农桥、渠道、鱼池开挖等基础设施,大棚、温室、喷滴灌、防虫网等高效设施,以及加工配送中心、育苗中心、园区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

五、“五张名片”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全市打响了五张农业名片,包括农科所科研创新基地建设、董浜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沙家浜现代渔业产业基地建设、古里现代水稻稻作产业基地建设和蒋巷绿色生态有机循环基地建设,丰富了现代农业发展内涵。此外沙家浜国家级湿地公园6月份通过省级考核,9月份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目前,全市已建沙家浜、尚湖、南湖荡、长江自然保护小区等8处湿地,湿地受保护面积达到43%,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六、六项监管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投入品监管。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21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75家(次),立案5件,涉及假兽药产品1个,劣质兽药产品5个。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全面提高了乡镇、蔬菜规模种植基地的快速检测能力,全市的10个涉农乡镇以及3家规模种植蔬菜基地全面使用已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全年快速检测样品2.7万份,确保了进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开展涉氨农业企业安全生产大排查;组织渔业安全生产大排查,成立“常熟市渔业船舶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年检渔船289艘;年检农田大中型拖拉机945台,确保夏收夏种期间农机事故“零报告”。四是强化畜牧业监管。指导各镇开展疫情防控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研究制定《2014年-2016年常熟市畜禽养殖规划与治理实施方案》,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完成全市畜牧业产业规划与治理。五是强化生态监管。创建了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建设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是有害生物监管。虞山松材线虫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疫木数量较往年有明显下降,松树成片病死现象不再发生。连续三年病死树数量控制在万分之

三以内,达到基本拔除虞山疫点的标准。

同志们,一年来艰辛奋斗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对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更高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确实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希望在座各位在2014新的一年里肩负责任、勇挑重担,并以此为动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十大重点工作是:

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体运作。完成园区机构、人员、办公场所落实,并实质性运作;完成系统资产整合和园区公司注册并启动运转。

2、中国蔬菜产业大会。认真做好2014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各项工作,确保大会成功举办。

3、畜禽养殖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综合整治总任务的30%;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夏季大消毒工作;做好奶牛“两病”监测;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等;做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工作;加强动物无害化处理。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建设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部、省、苏州、常熟四级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引进5家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结;建立水产、蔬菜研究中心;推进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1500亩,加强“常优”系列水稻新品种推广;针对主导产业建立智慧农业示范点,启动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6、农机装备发展工程。常规农机升级换代500台(套),示范推广设施农业装备500台(套);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稻麦秸秆还田率达85%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深化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建设,确保5个镇、20个合作社达标;组织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年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启动1—2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点)建设。

7、高效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继续推进5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3000亩,设施渔业累计完成面积5万亩以上,新增连片池塘循环水养殖面积500亩;推进沿苏虞张优质水稻示范带高标准农田建设。

8、专项争创工作。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现代渔业示范村1个;完成南湖荡省级湿地公园、辛庄荷花荡苏州市级湿地公园的申报工作;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强对上争取力度,项目资金超过上年,并确保安全规范使用。

9、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围绕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现代农业管理、农业“三新”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与流通等重点内容,依托大专院校、党校等办学单位,分期分批开展委系统农业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0、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程。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抓好中央、省、市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修订、完善、健全相关制度,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廉政建设、法治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服务“三农”水平。

为顺利实现《2014十大重点工作》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市农林系统的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统一思想、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和实施好以下三项工程和五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三项工程

1、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按照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思路,以“两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为载体,加快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体系,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全市重点创建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4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5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1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5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0个,基地面积5万亩

左右。建设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完成南湖荡省级湿地公园、辛庄荷花荡苏州市级湿地公园的申报工作。

2、农业面源常态治理工程。根据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目标,发挥全市25个耕地质量系统监测点作用,形成完善的监测体系,提高保水保肥、土壤供肥、肥料利用能力。保护好30万亩水稻,化肥农药进一步减量使用,“三品”面积占比全覆盖。以省有机肥补贴项目为抓手,全年完成新型肥料,包括稻麦缓释肥、增效肥和高效叶面肥13000吨的推广目标。对880个水稻种植大户、25个果蔬生产基地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达到100%,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在50%以内。全市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98%以上、蔬菜达到85%以上。进一步提高以机械化还田为重点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在蔬果种植中推广节水灌溉和肥水一体化应用技术,建设生态沟渠5万平方米。

3、畜禽三年整治行动工程。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综合整治总任务的30%。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夏季大消毒工作,做好奶牛“两病”监测,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瘦肉精”检测,做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工作。以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等为重点,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理设

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各镇已经确定禁养区范围、限养区范围和适养区范围,关停一批不合理的养殖点,提高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比例,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生猪常年存栏量控制在23-25万头,年出栏25-30万头。大中型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59%,择机建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区,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在碧溪、梅李、董浜的蔬菜种植区,鼓励发展养羊产业,消化和利用蔬菜秸秆,发展1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羊场,争取3年内全市羊存栏达到2万头。奶牛养殖点和养殖规模只减不增。二、五项工作

1、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内涵。全面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质性运行,科学设置组织架构,落实机构、人员、办公场所,完成系统资产整合和园区公司注册。做“精”三大产业特色,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发挥园区产研、推广、示范功能,引进5家科研院所,组织项目不少于10个; 建设1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争取有3只以上水稻新品种同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加快常熟自主育成水稻品种商业化育种进程;完成10000亩高标准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水稻育秧企业化、基地化;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7万亩,总产量稳定在3.75万吨,总产值24亿元。新增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2个。农业龙头企业完成投资扩建技

改5亿元,总资产达到82亿元。

2、培育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农场发展与村级合作农场发展齐头并进,坚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化、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集体农场,鼓励水稻连片种植,除碧溪、沙家浜以外,全市8个乡镇都要规划建设好1-2个3000亩以上的连片水稻区。通过3年努力,使沟、渠、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基本要求,最终建成一批高标准良田。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对基层年轻农技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进行中长期、纯专业的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与本市专科学校对接,对毕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进行职业农民培训,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鼓励和培养青年一代从事现代农业。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3000亩,累计完成面积5万亩,新增连片池塘循环水养殖面积500亩,养殖总面积超过1500亩;创建省级现代渔业示范村1个;抓好粮、油的高产创建工作,水稻单产达630公斤、面积稳定在32万亩,小麦单产达355公斤、面积稳定在28万亩,油菜单产180公斤、面积稳定在4万亩,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1500亩;抓好5个“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新增设施大棚、防虫网室4000亩,新增喷灌滴灌面积6000亩,引进开发智能操控设施,增加工厂化育苗温室及相关配套设备比例;逐步建立智慧农业示范点,集成开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做好古里、海虞两个万亩水稻示范方基础设施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4、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为重点,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实施稻麦生产老旧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加快高效水产、蔬菜园艺、畜禽养殖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发展各类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建设1个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董浜核心区)和多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

5、积极打造农业干部坚强团队。创新制度推进农业干部队伍效能建设,农委党委将开展“心系三农 情暖民心”服务品牌活动,落实服务保障,强化服务承诺,真诚沟通农户,倾听百姓心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改进作风、依法办事、服务质量、政务公开、清正廉洁等五个方面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廉洁从政改进作风。树立自觉学习意识,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强化主动作为意识。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廉政准则》

等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规定,全体人员恪守廉洁规定,不以权谋私、不徇私舞弊和推诿敷衍,做到令行禁止,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建设一支清正廉洁、作风正派、脚踏实地坚强的农业干部团队。

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今年全市农业工作的蓝图已经设计好,做好今年的农业工作,关系到“十二五”圆满成功的大局,关系到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的落实,关系到市委十二届十次会议提出的“全力推动常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能够紧抓重点、攻坚克难、打造亮点;希望大家坚持创新、坚持活力、坚持作风、坚持形象、坚持学习;希望大家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在推进常熟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争创更好的工作成绩!

下载凝心聚力促发展 与时俱进创名校(修改稿2)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凝心聚力促发展 与时俱进创名校(修改稿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人为本抓教育 凝心聚力促发展

    以人为本抓教育凝心聚力促发展 ——****镇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必要途径,更是社会主义新农......

    凝心聚力促发展科学建设新农村

    凝心聚力促发展科学建设新农村 ——额敏县郊区乡甘泉村突出“三个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 郊区乡甘泉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定不移的......

    党群共建一体化 凝心聚力促发展

    党群共建一体化 凝心聚力促发展 针对“两新”组织快速发展、党群工作在此领域相对滞后、党在“两新”组织中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亟待加强的现实情况,2005年,我们把实施“两......

    求真务实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

    求真务实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逸夫小学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我校党支部,始建于1997年,2000年曾被区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3年初,经区委组织部批准月苑一小单......

    以人为本筑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

    以人为本筑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湖北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7年6月,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开发区,2009年市区两级将作为承接武汉和沿海化......

    创先争优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创先争优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公司第x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企业新的 “五年”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支部引领合作社 凝心聚力促发展

    支部引领合作社凝心聚力促发展“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近年来,太白县靖口镇关上街村党支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壮......

    凝心聚力促教育25篇

    凝心聚力促教育(二) ——教体局党委党建工作纪略 (2013年11月)宁陕县教体局党委所属党组织6个(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5个),党员179人。 一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指导下,教体局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