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交通十一五规划

时间:2019-05-14 09:0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某市交通十一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某市交通十一五规划》。

第一篇:某某市交通十一五规划

某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六年十月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综合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制定《某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一五”规划》是我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客观总结和分析“十五” 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十一五”发展面临的形势,科学编制“十一五” 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能够增强工作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全面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

(一)发展基础

 “十五”是我市建市以来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最快的五年,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108亿元,各项交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十一五”时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1、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路网总体服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十五”期间,我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7.2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50.7亿元,国省道及县乡公路建设完成35.3亿元,中心城市出口路建设完成11.2亿元。至200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8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0公里,一级公路631公里,二级公路763公里,三级公路1170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加393%、35.9%、41.6%、9.4%,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71.6公里,比2000年提高10.9%。 高速公路联网建设是我市“十五”期间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市陆续建成了新台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江门段、开阳高速公路、江中高速公路、江鹤高速公路(二期),是全省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地级市,另外,江珠高速公路江门段、佛开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中,江肇高速公路也已进入建设程序。在国省道建设方面,完成了国道G325线开平、恩平段路面改造和省道砂土路改造,彻底消灭了市域省道低级路面公路,我省最长的公路隧道工程——全长5公里的双和公路彩虹岭隧道公里全面贯通,滨江大道、东海路与新会大道连接线(S364线)、西环路等城市过境公路、出口路建设工程以及镇通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陆续建成或在建中。县通镇公路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也明显加快。到2003年底,我市已基本实现了市到各县级市通高速公路,县到镇通二级以上公路,镇到行政村通四级以上公路的目标,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2、港口与航道建设取得新突破,水运优势日益明显。 “十五”期间我市港口与航道建设完成投资8.9亿元,主要干线航道的升级整治全面展开,西江下游3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和潭江1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成,推动劳龙虎1000吨级航道和崖门5000吨级出海航道已陆续开工。我市第一个万吨以上级泊位——台山电厂10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川岛深水港总体规划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另外,2001年新会港被国家列为一类货运口岸,进一步促进了银洲湖港口群的规划和建设,“十五”期末新会港区多个万吨级泊位将开工建设。至2005年底,全市有内河航道1013公里,沿海航线79 公里;有港口泊位295个,年通过能力为2420万吨,分别比2000年新增11个和595万吨,全市航运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同时,我市交通及港航管理部门按照《港口法》赋予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了港口管理机构,实行政企彻底分开,积极做好本辖区港口行政管理工作,推进了我市港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汽车站场设施迅猛发展,已初步形成有形、有序的公路客货运输市场。

 “十五”期间我市汽车站场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某某汽车客运站、新会区汽车客运站、鹤山汽车客货运输中心等3个市(区)汽车站和开平水口汽车客运站等多个镇级中心客运站已陆续建成或建设中,全市现有专业货运站1个,客运站17个,其中一级站场2个,二级站场4个,三级 4个。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和农村客运发展也十分迅速,全市79.3%的行政村通了班车。在站场硬件设施日益改善的同时,信息化管理的软件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大部分客运站在售票系统、车辆调度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全面应用,货运站的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建立。

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运输市场经营呈现多元化,企业效益显著。同时,连续几年开展的道路运输市场整治以及2004年开展的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大整治,进一步规范了运输市场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秩序。

4、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新的运输方式即将形成。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江门段已进入实施阶段,经过我市以货运为主的广珠铁路也进入了复工相关程序,上述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彻底改变我市目前以公路、水路为主要方式的运输体系,标志着我市公、铁、水综合联运方式即将形成。同时,在省政府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铁路发展规划中,还将建设广茂线经新兴至开平、斗山—广海的铁路,以及建设贯穿我市南部沿海地区的国家东南沿海快速客运铁路专线,路线规划工作即将展开,我市综合运输体系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5、运输生产稳步发展,促进了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 至2005年底,全市公路年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8230万人、47.2亿人公里、3483万吨和12.4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26.6%、26.2%、89.5%和105%;水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119万人、1.02亿人公里、2143万吨和21.2亿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95%、减少7.3%、增长761.9%和479%;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438.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7.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5.4万TEU,比2000年增长115.3%。

6、路桥收费站清理整顿及收费方式改革逐步深入,公路运输越来越通畅。

 从2002年开始,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对辖区内的公路收费站点展开了清理整顿工作,重新核准了收费站的收费年限或还贷基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从2004年10月起,市区试行机动车辆通行费年票制,撤并了7个收费站点,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效地平衡了路网的交通流量。另外,随着江中高速、江鹤高速二期工程和新台高速公路与佛开高速公路连接线的建成,全市所有高速公路实现了联网收费,确保了公路运输安全通畅。

7、运力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调整,客货运输发展迅猛。 经营性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至2005年底,各种营运货车达到38142辆93323吨位,分别比2000年增长30.7%和59.2%,营运客车1852辆68017个座位,分别比2000年减少39.3%和增长13.5%。客运市场发展迅猛,客运车辆不断向高档化、舒适化、个性化发展,经营方式由分散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班车客运为主,出租客运、旅游客运、城区公共交通客运为辅的运输模式。全市货运业发展较快,运输车辆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调整,运输方式也由零散货运向整车货运、集装箱运输方向发展,多种货物运输服务形式开始起步。

 运输船舶数量稳步增长,至2005年底,全市有营运船舶1007艘,256790载重吨,3918客位,分别比2000年减少18.6%、增加116.6%和减少22.9%。船舶平均载重吨由2000年的每艘98吨增加到2005年每艘255吨。挂桨船已全部淘汰,水泥船正处于逐步淘汰中。

8、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展开,为我市“十一五”和中长期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

 “十五”期间,我市基本完成了《某某公路网规划(2004—2030年)》、《某某港口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某某运输枢纽布局规划(2004—2020年)》的修编工作,《某某市区城市公共交通总体规划》和《某某农村客运站场及农村客运线路规划》正在编制中,广海湾及川岛深水港总体开发方案研究已通过专家评审,这些规划的编制为我市“十一五”和中长期交通运输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我市打造珠三角地区西翼区域中心地位,为我市积极参与CEPA的实施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9、综合运输体系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综合交通是适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产业,是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条件。在我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综合运输体系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

 一是综合运输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交通作为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十五”期间我市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高等级干线公路主骨架逐步形成,城市过境公路和出口路不断完善,城市区域交通和对外交通日益方便,使市区及所属各市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我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作出了重要贡献。

 二是综合运输发展拉动了经济发展。当前,我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各高速公路出入口纷纷聚集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并逐步形成了产业基地,以新会银洲湖为代表的临港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强落户我市,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还直接拉动各产业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年度投入资金均达到20亿元左右,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左右,巨大的资金投入,不仅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缓解我市就业压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三是综合运输发展有助于我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抢占有利位置。我市近年的交通事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江门作为粤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在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内紧密结合及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我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抢占有利位置。

(二)发展环境

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经济发展具有持续、巨大增长潜力的时期,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将使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因此,这一时期既充满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综合运输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1、“十一五”形势对综合运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种运输方式需求旺盛。“十一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以摩托车、纺织、化工、造纸、五金、建材加工等产业为代表的规模工业化进程快速扩张,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大幅度增加,市场活力增强,物流和人流加快,必然使“十一五”期间各种运输方式需求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客观要求铁路等新的运输方式分担公路、水路运输的压力。

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交通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对“行”的需求更加迫切,个性化出行成为新趋势,旅游、休闲、度假、探亲、访友等出行比例大幅提高,人均乘用交通工具次数将明显增加,交通出行方式也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私人小汽车的迅速增长将使自驾车出行更为盛行,且在出行频率、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等方面呈现多样性,这对公路的舒适、快捷、安全性要求逐渐提高。

 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交通必须努力相适应。随着CEPA的进一步实施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广珠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中山至江门支线、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和江珠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使某某作为珠三角地区西翼交通区域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突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逐步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加速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的整合,形成联合互动、分工合作的紧密关系将成为可能,通过区域交通一体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保障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区域内的交融畅通无阻,要求综合交通必须努力适应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大综合交通的建设力度。

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综合运输服务水平要求更高。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加上我市在土地资源、陆路交通、江海联运等方面的明显优势,我市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一是我市接纳其他珠三角发达城市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二是我市一些特色经济如纸业、纺织、化工等迎来了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纸业基地、化工基地等逐步形成,三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钢铁加工、汽车零配件、精细化工、精密制造等产业和行业将逐步形成我市新的支柱产业群,进一步促进了人员、物资的大量流动,对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 五是城镇化进程加速,交通网络建设需提供有力支撑。预计到2010年,我市的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52%提高到65%左右。人口聚集带动产业集聚,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镇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将引起人员、物资的大量交流,交通既要为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创造条件,也要适当超前提供更多的有效供给,以逐步适应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流、物流快速增加的需要,并做到通达便捷、运行快速和安全高效,这就要求加快城镇道路建设,加快城际间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货运输服务。

 六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各种运输方式应协调发展。随着全市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充分考虑“十一五”期间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必须加快我市航运发展,实现江海联运,加快珠三角城际快轨、广珠铁路等轨道交通的建设,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并存,在运输通道建设、综合枢纽和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上协调发展,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在运输通道中实现有序竞争,在运输枢纽上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

 七是资源约束加剧,综合运输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能源制度、环境保护和监管制度,交通运输发展必须提高土地、能源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公路、铁路建设中,要考虑合理选择和利用线位资源。港口建设要在保护江河、海洋生态环境前提下,考虑合理利用岸线,加快内河航运、海洋运输发展。在综合运输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要围绕土地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标,通过科技创新、规划协调、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等手段,节约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

 八是社会的进步,要求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交通。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以人为本、关注公共安全、建设和谐交通,也是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任务。必须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提高公路设施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减少和降低因公路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建设绿色通道,以改善居民的出行环境。同时随着我市航运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创造安全畅通的水上运输秩序。

2、存在问题

 虽然“十五”期间我市综合运输体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综合运输业发展。公路上等级建设滞后,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所占的比例还偏低;市与市之间、镇与镇之间尚缺乏较多的高等级公路连接,农村公路上等级改造和硬底化建设有待加快,路网结构尚不够合理;公路建设的土地资源、通道线位资源紧张,建设成本逐年加大。个别先期修建的公路因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工程管理不严及超负荷运行等因素影响,尚未达到大修年限或使用寿命年限就出现路面破损、毁坏;航道和港口建设相对滞后,航道等级仍不能适应港口的发展;全市港口泊位吨级普遍偏小,机械化程度较低,区内尚未拥有万吨级以上的公用泊位;港口体制改革后,专业运输部门普遍存在重挖潜力轻建设的思想,专用泊位偏紧,与珠三角其他城市港口相比,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不利于港口货物运输的发展;站场建设滞后,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相当部分中心城镇没有正规的客运站场,全市货运站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的现象,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对交通运输业的要求不相适应;轨道交通建设滞后,我市目前尚未通铁路,区内运输方式单一,大宗货物运输仍需依赖水路运输方式完成,不利于我市物流业的发展。

二是运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有待进一步优化。道路运输供给能力低水平过剩,高档客车和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拖挂车和特种专用车辆比重偏低。客运企业公营化程度不高,公交车辆、出租汽车结构单

一、档次较低,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货运运力过于分散,个体运力占了57%,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内河船舶技术落后,船型、机型、材质杂乱,且能耗高、吨位小。在现有的1007艘船舶中,水泥材质船舶占总数65%,一旦国家强制报废水泥材质船舶,我市将面临运力紧张的局面。

 三是交通建设市场、运输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特别是个别市(区)、镇的工程建设项目在管理上仍不够规范,个别项目还存在违规开工的现象,施工管理不到位,既影响工程安全、质量、工期,又容易孳生腐败。在运输市场方面,非法营运和超限、超载运输仍时有发生,执法队伍和执法手段有待加强。

二、“十一五”形势与需求分析 

(一)“十一五”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1、公路客货运输量、公路通道交通量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到2010年,公路客运量将达14300万人次,年均增长11.17%,公路旅客周转量57.7亿人公里,年均增长4.10%。公路货运量将达到5030万吨,年均增长8.48%,公路货物周转量22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15%。

2、水路运量持续增长。

 预计到2010年,水运客运量为2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94%,水运旅客周转量1.6亿人公里,年均增长9.42%。水运货运量达4100万吨,年均增长13.86%,水路货物周转量4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3.54%。

3、港口主要货物吞吐量继续增长。

 预计到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194万吨,年均增长11.4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万TEU,年均增长12.91%。

4、铁路客货运量将初具规模。

随着“十一五”后期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中山至江门支线和广珠铁路的建成,铁路年客货运量将达到4745万人次和1216万吨。

三、“十一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目标与重点 

(一)指导思想

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任务、总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技先导、法制保障、环保节约”的方针,构建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推进交通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

1、总体目标

综合运输业发展要适度超前我市经济发展,到2010年,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增强、网络结构明显合理、运行质量明显改善,铁路运输初具规模,并完成相应配套设施。初步建立起能力充分、运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与铁路等运输方式共同构筑布局合理、运行通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综合运输业推动新一轮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我市建设和谐江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并将我市发展成为连接粤西地区、西南地区与珠三角、港澳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城市。

2、具体目标

公路。全市形成以某某区为中心,东通中山、珠海,西接阳江、云浮,北至佛山、广州、肇庆,内连各市(区)的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网。镇到高速公路出入口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市(区)到镇通二级公路,2008年镇到行政村公路基本实现通四级以上标准中高级路面,2010年镇到1000人以上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四级标准以上中高级路面,全市公路绿化实现全面达标。到201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9500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9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99.5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各市1.5小时生活圈的目标。

站场。争取交通部将我市列入国家主枢纽公路站场建设城市,中心城市具备2个一级客站场和1个货运站,县级市至少具备1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和1个等级货运站。同时充分利用我市水运、陆运优势,以第三方物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构建珠三角西部重要物流基地。

港口与航道。2010年,全市内河干线航道完成升级整治,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228.5公里,其中3000吨级及以上航道达145公里。结合航道整治和临港工业项目的建设,重点建设一批3000吨级以上深水码头和专用码头,适时开发建设广海湾及川岛深水泊位,到2010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2340万吨。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控制,全市港口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全市港口布局更趋合理。

 铁路。“十一五”期末,我市将实现铁路客货运输,公路客货站场及主要港口设施建设要做好与轨道交通的统筹协调,实现无缝衔接,促进综合运输的协调发展。

 运输装备。“十一五”期间,新增营运客车400辆,2010年全市营运客车达3700辆,其中高级客车比例占50%;新增营运货车4000辆,2010年全市营运货车达4.3万辆,其中集装箱货车占5%以上。新增船舶载重吨8万吨,达到33万吨载重吨,5000客位。平均载重吨到每艘400吨以上。运输船只逐步向江海轮船型转变,并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8年前基本淘汰水泥材质船舶。

 运输服务。以高速公路等干线公路网为依托,建立快速、高效的干线客运网络。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要不断完善,“公交优先”在中心城市和各县级市城区得到重视和充分落实。随着农村公路通达深度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深度和广度,行政村通班车率达100%。以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以及崖门出海航道为依托,到2010年实现“航运业四化”,即货运船舶大型化、船队专业化、企业经营集约化、内河船舶标准化,使航运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智能交通运输。建立客运快速化和物流智能化运输体系。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逐步建立道路运输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提供联网和网上售票,提供旅客出行、货运交易、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另外,还逐步建立航运信息服务系统,提供航运价格指数、运力供求指数和其他航运信息等。

市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以城市快速路及城市主干线为基础,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科学布局公交、客运班车、轨道等交通方式的客运站场及停靠站点,创造城区快捷方便的交通出行环境。

 管道运输。积极发展管道运输,重点建设广东省LNG二期工程江门段项目(含珠海高栏至新会LNG电厂支干线)。

(三)发展重点

 高速公路联网建设、港口航道建设、铁路建设将是“十一五”期间我市综合运输的发展重点。“十一五”期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预计完成投资208.3亿元。

1、综合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以下项目:  公路。“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12.5亿元,新增高速公路65公里,完成改建高速公路15公里,新改建一级公路474公里,二级公路383公里,三级公路223公里,新改建独立桥梁15792延米,隧道5106米。

 ——完成江珠高速公路、江肇高速公路江门段以及佛开高速公路九江大桥至昆东段扩宽工程,并加快高速公路出入口及连接线的建设,开展江门至罗定、新(会)开(平)和江(门)新(会)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结合新会银洲湖产业发展的需求,适时开工建设。 ——完成国道325线鹤山路段改建工程建设,加快国道325线开平段复线以及鹤山城区段过境公路(黄宝坑至蟠龙)新建工程的建设,提高国道325线我市辖区段运营服务水平。

——配合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继续抓紧以省道为主的省市经济干线新改建工程的建设,加快省道肇珠线外海至睦州段、沙坪过境段、高铜线台山段、麻阳线崖南至横山段、圣贵线恩平段、稔广线台山段的改造建设、古崖线龙古段(西江大堤至龙口),完成双和公路、新中一级公路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改造。 ——配合港口疏港和产业基地建设,筹建新会区疏港快速干道工程,适时改建环银洲湖快速公路南门公路、金门公路的桥梁,进一步提高疏港公路的通行能力。

 ——加大城市出入口公路建设,完成国道325线九江大桥至某某区公路(滨江大道)、江顺大桥、东海路与新会大道连接线(S364线)、西环路隧道工程、开阳高速公路梁金山互通至开平市区公路(开平大道)、开阳高速公路恩城互通至恩平市区并接国道325线(即牛皮仔-国道325)、新台和沿海高速公路连接线、新台高速公路水步互通出口、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横山出口等项目的建设。

 汽车运输站场。“十一五”期间站场建设预计完成投资6.8亿元,新改建汽车客运站15个,货运物流中心(站)5个。

——客运站场重点建设某某汽车客运站、新会区汽车客运站、江海区汽车客运站、台山市西湖客(货)运站、恩平市汽车中心客运站,以及一批镇级客运站场。

 ——货运站重点建设为市重点物流园区配套的站场,包括新会区天马汽车货运站、蓬江区棠下汽车货运站、江海区高新汽车货运站和为某某西江国际物流园区、某某江会走廊物流中心、鹤山市物流中心配套的货运站场。

 航道。“十一五”期间航道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2亿元,完成内河航道整治里程86.5公里,沿海航道整治里程57.2公里,沿海进出港航道3公里。

 ——内河航道完成劳龙虎1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崖门5000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崖门水道5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和300吨级新会区双水镇下沙河的疏浚工程,并适时开展3000吨级镇海湾航道、3000吨级石板沙水道等整治工程的建设和崖门10000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完成台山港区渔塘作业区码头10000吨级进入港航道的疏浚。

 港口。“十一五”期间港口建设预计完成投资32.8亿元,新增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633万吨。 ——江门港区重点建设外海作业区2#码头2个3000吨级石油制品泊位和3#码头1个3000吨级煤碳泊位(即西江电厂现有油码头改建煤码头),荷塘作业区2# 码头2个3000吨级件杂货泊位。 ——新会港区重点建设天马作业区二期工程2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适时建设三期2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牛牯岭作业区建设1个1万吨级和1个5000吨级化工品泊位;古井作业区码头一期工程建设2个万吨级通用泊位,适时建设二期6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古井作业区临港工业区1#、2#、3#码头建设7个5000吨级和2个3000吨级件杂货和散货泊位;红关作业区1#、3#码头2个5000吨级散杂货泊位和6个500吨级散货泊位;双水第一、第四作业区5个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崖门作业区1#码头1个3000吨级件杂货泊位;适时建设古井南作业区2个1万吨级多用途泊位。

 ——台山港区重点建设公益作业区2个1000吨级集装箱码头的配套工程,渔塘作业区建设3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配套工程,台山电厂码头二期工程1个10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等,适时开发建设广海湾及川岛深水泊位(包括5万吨、10万吨、15万吨、20万吨、25万吨及30万吨级不同泊位)。

——恩平港区扩建2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

 ——开平港区重点建设聚龙港区3个1000吨级泊位,包括2个集装箱泊位和1个件杂货泊位。

轨道交通。“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3.8亿元,建设广珠铁路江门段和广珠城际快速轨道江门段,新增铁路86公里。适时开展广茂线经新兴至开平、恩平、斗山—广海的铁路和国家东南沿海快速客运铁路专线建设前期工作。

2、智能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预计完成投资0.5亿元,重点建设以下信息系统:道路运输公共服务信息系统、航运信息服务系统、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和市区公交IC卡收费系统等。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 “十一五”时期是某某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和实现综合运输体系新的跨越式发展重要时期。为保证“十一五”综合运输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创新发展环境,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履行职责,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一)转变政府职能,积极营造有利于综合运输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1、优化政务环境,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以及运政、港航管理机构要切实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将技术性、事务性工作移交给社会中介机构办理,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行业管理上来,以行政许可审批改革为重点,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公开办事指南,简化办事程序,减轻运输经营者的成本负担。

2、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交通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体系。强化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加强交通建设各从业单位的资质管理,完善和落实运输市场的退出机制,严格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构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环境,促进从业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确保交通事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 继续坚持“国家投资、社会集资、企业融资、利用外资”的良好机制,广开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

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加大对我市公路、水路、铁路建设补助资金或资本金的投入,稳定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保持中央、省和地方政府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投资强度。 继续经营好“路桥一盘棋”,以现有路产路权进行抵押贷款、转让经营权、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变存量资产为流动资产,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良性滚动发展。

 鼓励以“BOT”、参股、成立合作公司等各种方式,吸引国际金融机构、港澳同胞以及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建设。

(三)加强运力结构调整,创建企业品牌。

 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发展向高等级客运车辆、重型货车、集装箱车辆等技术先进、高效低能耗的车型方向发展,鼓励农村使用安全经济、适用型的客货运输车辆,实现运力结构优化升级。有计划分步骤地加快淘汰水泥材质等落后船型,鼓励水运企业发展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适合江海联运的船舶。

 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吸收民间资本,组建投资多元化、能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的大型股份制或民营运输企业,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形成具有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运输企业集团公司。特别在航运方面,要适当引进一、二家颇具实力的国外船舶运输公司,或通过政府邀请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国际航线船舶运输公司,近期先开通新会港至东南亚等近洋定期国际班轮,通过陆运或江海联运方式,吸引粤西和大西南地区的货源经我市港口进出口。

(四)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在我市综合交通一体化、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做好公路、站场、港口、铁路的规划建设,使各种运输方式合理衔接和协调发展,共同构成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发挥综合交通最大效率和效益。

(五)加大科技投入,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交”战略,要加大对交通科技的投入,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管理和推广机制,加强交通建设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科技开发与应用,加快智能交通运输平台的建立及其他管理硬件的升级改造。要努力建设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管理型、专业型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一整套人才选拔、任用、考核及监督的制度体系,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人才培训,全面提升运输行业的科技文化素质。

(六)实施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从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重视未来资金制约、资源制约、环境制约以及交通事故等带来的重大挑战,以交通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推进现代交通建设,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实现洁净运输和绿色交通。

 针对我市目前尚处于经济跨越式增长阶段,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审视、修订和补充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建立规划实施的监测、绩效评估和规划调整机制,当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其他重要原因需要调整规划目标和重点时,要按法定程序及时调整。 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源头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长效交通安全管理机制。

第二篇:鄞州区交通“十一五”规划全文

鄞州区“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汇报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加快公路交通建设,也是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依据我区“十五”交通现状和“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五”交通现状

“十五”期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跨世纪的一个重要的开端,也是我区改革、开放、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加速向现代化迈时的关键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我区的乡镇企业及外向型经济更趋发展,水陆运输,尤其是公路运输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十五”期间,我们按照“突出重点,兼顾面上”的交通建设工作总方针,根据合理、科学具有超前意识的路网规划,全面完成了交通建设任务。

公路建设方面:“十五”期间,我区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投入建设资金近10亿元,先后完成新改建干线公路7条,长52公里,重点建设了宝瞻公路、联丰至集仕港公路、329国道五乡至宝幢、沿海中线鄞州段一期工程、明州大道鄞江至洞桥段等项目;完成新改建县乡公路31条,长142公里,使我区县道公路从此告别了砂石路面;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56条,长145

力地保障了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从发展的前景来看, 目前我区公路网的经济、技术、环境等可持续性评价指标值较低,服务管理水平依然不高;水路交通不断萎缩,发展明显滞后;交通紧张状况的缓解具有不全面性、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道路基础设施、运输结构、运输效率、服务和管理水平,仍不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十一五”交通规划中将以不断改进。

二、“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重点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交通系统之间协调发展,规划内容主要由公路、水运、公路运输、公路管养、安全保障、交通环保、交通信息化等7个方面组成,下面重点汇报公路、水运两方面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按照“六大联动”、“四个鄞州”和“走在前列”的要求,结合我区在全省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路,干线公路为骨架公路,县乡公路和农村公路为联网公路的作用,进一步丰满路网结构,到2010年初步形成一个以鄞州新城区为中心的快速、便捷、畅通、安全、经济的公路网络,初步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立体

至2010年将初步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

干线公路,“十一五”规划新建改建89公里,投资约需25亿元。主要建设项目及其功能如下:

①明州大道:长28.7公里,总投资近7亿元,是我区东西方向交通的重要干线,甬金、甬台温高速公路的连接线;

②沿海中线:长18.9公里,总投资3.9亿元,是沟通我区东南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能带动区域内海洋经济的发展;

③鄞中—横溪(桃江至石桥段):长4公里,总投资1.3亿元,是中心城区连接横溪镇的快速路,有利于加快我区城市化进程;

④段塘—梁祝公园(联丰路至梁祝段):长5.2公里,总投资3.6亿元,是沟通甬梁线、望童线、联丰路的连接线,促进梁祝公园风景旅游区的开发;

⑤联丰路延伸段(集仕港至横街段):长3.2公里,总投资1.05亿元,是宁波市区连接集仕港、横街镇的快速路,对于加快鄞西地区开发建设,促进集仕港、横街镇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⑥杭甬高速公路望春互通立交:总投资9700万元,是单喇叭型互通,连接杭甬高速公路与联丰路,改善鄞西地区对外交通,促进望春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

⑦五龙潭至溪口公路:长4.7公里,其中隧道长度1.7公里,总投资1亿元,是沟通五龙潭与溪口风景区,促进鄞西地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加快鄞西地区经济发展;

⑧天童南路延伸段:长0.8公里,总投资1900万元,是天童

水运方面:内河港口建设以杭甬运河的全面开发为契机,加快建设鄞州中心港区和杭甬运河高桥港区。“十一五”期间将新增500吨级泊位3个,其中2个在鄞州中心港区,1个在鄞州高桥港区;新增300吨级泊位7个,其中6个在鄞州中心港区,1个在鄞州高桥港区,使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左右。加大内河主干航道建设力度,奉化江航道等级由6级提高到4级。“十一五”期间内河港口及航道建设总投资2.25亿元。

(四)资金筹措

“十一五”期间,我区交通建设项目共需投入资金33余亿元,其中公路28亿元,水运5亿元。建设资金市以上投资只有2亿元,其余3亿多需自筹。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有:一是银行贷款;二是争取列入“四自”公路工程;三是争取上级部门资金补助;四是争取本级财政支持;五是乡镇自筹或向社会筹资。

(五)实施规划的建议及措施

我区“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对于完善我区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综合效益,以及实现我区经济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实施主体

除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外,我区公路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和农村公路三部分。根据《公路法》有关规定和公路建设一般通行做法,应进一步转变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提高公

前期工作。建议干线公路由项目指挥部负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文件报区发展和改革局或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县乡公路、农村公路由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其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文件报区发展和改革局审批,同时报区交通局备案。

4、工程质量管理

交通质量是永恒主题。由于公路建设体制转变,“十一五”又是大规模公路建设,因此,要求各镇(乡)、街道责任单位应强化对工程实施项目的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安全。一要严把设计审查关,主干路均要建立设计咨询制和工程造价审核制,优化设计方案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二要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选好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严格合同管理,严禁转包和非法分包。三要进一步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四要层层落实施工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安全检查,消灭事故隐患。

5、廉政建设管理。

交通建设领域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在“十一五”的交通建设中,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都要建立健全廉政制度,加强对交通建设管理队伍的廉政建设。根据当前交通建设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我们认为今后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强化廉政责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①负责交通建设的区级部门和镇乡,要把廉政工

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管理的原则和远近结合,既满足近期建设需要,又保护岸线资源的要求编制。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接轨宁波港和长三角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区海洋资源的优势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加大海洋开发力度,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为宁波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供物资的喂给和集疏运服务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区,也为我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象山湾港区北港区鄞州段主要规划布置为散杂货、煤炭和石油泊位,到2010年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4个,货物吞吐能力340万吨/年,建设总投资为3.25亿元;2020年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7个,货物吞吐能力550万吨/年。

(三)总体布局:象山湾港区北港区鄞州段规划岸线范围从从洋沙山咀至青柱头,全长18公里,重点建设成公用码头作业区。根据港区性质及功能划分为七个区块:A1区是临港工业及物流园区,岸线长7415米;A2区是散杂货作业区,岸线长2180米;A3区是城镇旅游休闲区,岸线长3380米;A4区是大桥预留发展区,岸线长1660米;A5区是鹰龙山作业区,岸线长1580米;A6区是中石油储存基地,岸线长785米;A7区是东方船舶基地,岸线长1000米,形成具有船舶修造、仓储物流、大宗散货运输、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港区。

(四)分期实施:A1区(临港工业及物流园区)、A2区(散杂货作业区)和A6区(中石油储存基地)三个区块作为近期建

1里,总投资8.9亿元;县乡公路1条,改建23.4公里,投资3400万元;乡道砂石路面硬化7条,改建19.3公里,投资1930万元;农村联网公路23条,新建改建35.6公里,投资3560万元。干线公路具体项目如下:

⑴甬金高速明州连接线鄞江至洞桥段,全长7.4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44米,总投资1.52亿元。

⑵沿海中线鄞州段一期工程,全长6.5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23米,总投资1.05亿元。

⑶鄞中至横溪(桃江至石桥段),全长4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36米,总投资1.31亿元。

⑷段塘至梁祝公园,全长5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36米,总投资1.8亿元。

⑸联丰路延伸段(集仕港至横街),全长3.2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38米,总投资1.06亿元。

⑹杭甬高速望春互通立交,总投资0.97亿元。

⑺五龙潭至溪口公路,全长4.7公里,其中隧道长1706米,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总投资1亿元。

⑻天童南路延伸段(姜山至明州大道),全长0.8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36米,总投资0.19亿元。

上述8条干线公路是明年我们公路建设的重点工作,投资大,任务重,责任大,时间紧,为此,我们要合理安排,周密部署,加强管理,加快建设,确保公路工程顺利完成。下面有几点建设

第三篇:市国省道“十一五”规划

**市国省道“十一五”规划

实施情况

**市公路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支持下,抢抓机遇、多措并举,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2003年至“十五”末,相继完成了国道309、省道胶王路、河辛路、博沂路、临仲路等改建项目,新建了国道205张博附线。“十五”末**市公路通车里程3951.5公

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66.5公里,居全省第一。路网中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1004.5公里,占国省道通车里程的91.1%。“十一五”以来,**市公路建设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交通部“三个服务”和国家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已先后完成国道309张店立交桥、寿济路公铁立交、国道205桓台东南绕城线工程和高淄路新城北至张店段、国道205张博路段、博沂路悦庄至石桥段老路改造等工程,青莱高速公路于2007年底前竣工通车。到2007年底,**市国省道通车里程达1162.4公里,比“十五”末增加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增加58.1公里、一级公路增加37.3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通车里程的93.5%,比“十五”末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8个区县全部实现了通高速公路,初步构筑起“高速**”的主框架。

在工程实施中,市公路局在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工期安排等方面坚持“统筹兼顾、服务大局”的原则,在符合省厅总体路网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听取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坚持“建养并重”,全面实施文明样板示范、公路安全保障、公路养护畅通、科学养路创新、养护管理信息等“五大养护工程”,各级政府也加大了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路域环境得到较好改善。加强了公路路政管理,依法维护路产路权,加大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工作力度,努力创造“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环境,极大地提升了**作为鲁中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实施在鲁中地区率先崛起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公路建设管理体制及相关政策

按照《公路法》规定,国省道规划、建设由国家、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公路改建工程属社会公益事业,省政府提出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公路管理模式,执行“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政策。目前,国省道路网改建工程投资体制为:国省道改建工程的征地、拆迁、路基小桥涵投资由市县地方政府负责,省交通厅对大中桥路面补助投资。同时,继续执行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设立收费站,收取通行费归还公路建设贷款。

《公路法》同时要求,国省道路网改建工程由各地市根据全省公路规划、结合地方规划提出计划申请,报省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执行。近三年来省交通厅连续下发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政策、规范国省道路网改建工程项目立项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凡公路改建、建设项目涉及新增用地的,在市县政府依法取得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征用手续、签订落实配套资金、承建路基小桥涵建设等方面的协议后方可编报建议计划。项目如不具备以上条件,则不予立项,项目不得实施。

近年来,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事权划分原则,在国省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公路局与项目沿线区县政府签订事权划分协议,督促区县政府完善用地手续、落实配套资金。近期实施的张博附线、胶王路淄川段、博沂路沂源段等项目办理了用地手续。面对公路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和财力有限的矛盾,我市较好地落实了公路建设政策,调动了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认真贯彻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公路建设筹资政策,多渠道筹集公路建设资金,拓宽了公路建设资金的融资渠道,实现了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二、国省道“十一五”规划建设情况

(一)国省道“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市公路建设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交通部“三个服务”和国家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按照**市“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和“一个中心,两大快速通道,三个重要网络”的“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继续加强公路升级改造,提高路网服务水平,2012年以前全面完善境内“六纵九横”的公路骨架网络和“三纵三横”骨干公路网络。公路建设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城镇分布体系发展格局和人口布局相吻合;坚持全面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资源,坚持老路改造与完善路网并举。加快改造现有老路,改善城市出入口,完善东部骨干路网,提高路网通行能力。

公路养护与管理继续贯彻“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加大危桥改造步伐,完善安保、服务、信息等工程,建设国道205、国道309国家级文明样板路工

程,打造“生态公路”、“绿色通道”;加大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维护路产路权,为社会提供高效、便捷、舒适、和谐的公路通行环境,提高路网综合服务水平。

预计到“十一五”末,**市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4388.4公里(不含村道),其中:国道279.4公里、省道981.7公里、县道1228.6公里、乡道1724.5公里、专用公路174.2公

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3.1公里,比“十五”末每百平方公里增加6.6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通车里程的96.7%,比

“十五”末提高5.6个百分点。

(二)今后三年国省道公路建设重点项目

为提高现有路网的通行质量和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路网,提高路网通达深度,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今后三年,国省道路网建设的重点是:加快现有老路改造步伐,满足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改造中心城区出口,减少城市出口的交通压力;提高**东部路网密度,改善路网结构。

根据省厅下达的2008年公路改建工程计划,结合目前项目征地等前期工作完成情况,2008年国省道建设项目包括:

(1)高淄路高青至新城段改建工程,全长17.4公里,一级路,路面宽24米,路基宽25米。路基小桥涵已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8年计划完成路面主体工程。

(2)国道205白塔至青石关段改建工程,19公里,一、二、三级路,路面宽22-12-7米。2007年底开工,力争2008年完成隧道、路面工程,2009年工程全面完成,同步建设国家级文明样板路工程。

(3)湖南路西官庄至南庄段改建工程,全长40公里,一、二级路,路面宽24-12米。2007年已完成张店界至胶王路段7.6公里。在地方政府办理完征地、拆迁的前提下,力争2008年完成胶王路以南路段路面主体,2009年工程全面完成。

另外,国道309张店至辛店改线工程、高淄路高青西南绕城线工程、s233博临路齐鲁石化段改线工程,2008年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湖南路北延长线(张店至桓台东部快速通道)工程2008年组织前期方案论证及测设工作。配合省厅公路局完成薛馆路沂源段前期工作。

2009年至2010年在申请省交通厅计划完成以上项目的同时,加快老路改造步伐,完成s703张店东西南绕城线等路面改造工程,组织2012年前拟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公路服务水平。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第四篇: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

市口腔医院“十一五”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xx市口腔医院创建于1970年,是xx地区唯一的一所集医疗服务,教学科研,业务技术指导,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口腔专科医院,医院现有牙科综合治疗机52台,病床25张,现有职工13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15人,中级技术人员52人,医院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医院下设

建国路分院、清姜分院和马营分院等三个分院。年接诊门诊患者5000多人次。

医院设备先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产牙种植机,和高温烤瓷炉,德国产高温铸造机,法国产颅颌全景x光机及头颅定位仪,牙科x线数字诊断系统。口腔整畸头颅定位电脑分析系统。医院投资50余万元购置了法国产赛特利消毒设施,建造了国内先进的牙科手机消毒中心系统,保证进入患者口腔的器械一人—用一高温(灭菌)消毒。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学科齐全,医院现设有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6个。“十五”期间开展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温铸造,烤瓷牙、水晶瓷牙及隐形义齿修复。整畸科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方丝弓、直丝弓矫治技术,使各种牙合畸形的矫治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口腔颌面外科开展的颌面部感染、肿瘤、外伤、发育畸形等于术,其中,颌骨切除植骨术,牙种植术。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唇腭裂肌能修复术,三又神经痛神经干药物注射术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取得了显著成绩,医院多次被市卫生局评为“三学一创”“创佳评差”及“目标管理责任制”先进集体.所开展的10项新技术项目有4项获得了地市级科技进步奖。

“十五”期间,医院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医院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目前,医院拥有一个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的职工队伍;拥有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特别是近两年来,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办院方针,狠抓基础管理,注重内涵建设。建制度,练内功,促质量,上水平。医院管理初上正轨,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所有这些,为我院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卫生工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我院目前的现状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内部环境而言,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造成我院发展中的严重缺陷。首先,医疗用房面积狭小,房屋年久失修,无法施展,内部装修简陋,亟待更新。其次,医疗设备的更新跟不上需要,一些尖端设备落后,基础设备更新补充不到位,影响医疗业务的发展。第三,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高端管理,环节管理和终末管理都需要进一步规范。第四,人才梯队建设出现空档,人才流失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一定冲击,缺乏德才兼备的中层管理干部。第五,新业务、新技术推广难度大,成本高,技术项目更新周期缩短,优势项目受到挑战。基础技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第六,收费标准与患者占有率的矛盾比较突出,造成低收入人群中的病人流失。就外部环境而言,首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技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一对矛盾比较突出,政府的政策调节职能弱化,“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政府财政对医院的投资完全断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完全要靠自己的力量,要吃饭,谋发展成为主要矛盾,患者的利益被放在第二位,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第三,医疗市场管理混乱,个体诊所,不法诊所超量存在,无序竞争,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第四,其它医院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对我院构成压力,我们稍松懈,就会被甩的更远。

综上所述,在今后五年当中,我们必须紧跟形势,正视现实,正确估价我们的成绩和问题,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增强竞争实力,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十一五”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二、主要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院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宝鸡地区领先,西北地区一流的口腔专科医院。

到2010年,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

(一)医院规模和基础建设

1、“十一五”期间,牙科综合治疗椅位达到100把,开放病床达到30张,职工总人数达到150人。

2、按照二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标准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建制体系,设立符合医院实际,科学完备,运转高效的科室建制。

3、加强对建国路分院、清姜分院和马营分院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到2008年,再在石坝河地区、大庆路地区新建两所分院。继续寻求对市区各综合医院的口

腔科进修托管,联合经营的路子,扩大合作范围,全面建立以总院为中心,以分院为骨干,以各医院口腔科为基点,辐射个县区医院的口腔疾病防治网络,确保我院的主力军和技术领先地位。

4、2006年-2007年,投资80万元,分期对现门诊楼进行内部装修改造。

5、2010年,力争购买医院西侧市房管局的楼房,装修改造,使之和现

有的主楼成为一体,扩大医院规模。

6、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步伐,2007年前,投资50万元建立医院局域网,全面实现行政管理、医疗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计算机化,提高管理层次,追求管理效益。

7、2008年前,拆除医院自烧锅炉,实现供热并入大网。

8、2006年上半年,投资10万元,添置一辆救护车。

9、2006年,对医院会议室进修装修改造。

10、2007年前,努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不断提高职工待遇。

(二)设备建设

1、注重常规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保证临床基本诊疗使用。

2、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发展高精尖设备。使得医疗设备建设与医疗技术进步和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相适应。大力扶持口腔正畸、口腔修复、(三)技术水平

1、巩固现有的技术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及时掌握前沿技术,不断完善提高,确保领先地位。

2、提高基础技术质量。全面开展二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标准所列技术项目。努力开展三级口腔专科医院标准所列技术项目。力争做到不缺项,不漏项。对一些基础的,传统的,成熟的技术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使其在质量上保持明显的优势。

3、不断开发和引进新技术,一方面加强管理,给与支持、帮助、鼓励和引导,以保证其先进性,实用性。另一方面,要把开发和引进新技术与人才和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进的来,用得上,立得住。让技术、人才和设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3、加强学科建设,主要抓好重点和特色学科建设。到2010年,全面建立宝鸡市口腔颌面外科中心、牙种植中心、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心、口腔正畸中心和义齿加工中心,规范管理,形成强大的技术优势。

4、加强对各分院的技术管理,加强对协作医院和各县区医院的技术指导。

(四)教学、科研

1、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教学医院管理标准》,做好遵义医学院教学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带教质量。2010年前,力争建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系的教学医院。

2、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工作

(1)成立专题科研小组,做到人员、经费和设备保障,“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市级科研成果1-2项,完成省级科研成果1项。

(2)加强学科建设,选好各学科带头人,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3)年完成市级论文5-10篇,省级论文2-3篇,国家级论文1篇。

(4)积极营造学术气氛,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开展科研活动的办法。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实现以上目标,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到医院发展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坚持“团结、协作、奉献、优质、安全、高效”的办院方针,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在工作中具体应该坚持以下方针:

——坚持以抓基础为核心的方针。一切工作都应从基础做起,只有打好坚实基础,才能不断走向正规,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储备后劲。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要下大力气提高管理质量、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质量是立院之本。只有不断提高质理,才能赢信誉,赢患者。

——坚持人才奠基的方针。医疗活动的客体是人,主体也是人。人才是决定因素。要努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引进人才。同时要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增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医院发展的意识,注重医学基础科学的研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创造新成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的发展方针。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医疗特色。重点扶持一些在本地区和省内外有影响的诊疗项目。促进和带动整体发展。

——坚持医、教、研、防一体化,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医疗为中心,促进教学、科研、预防稳步发展。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方针。努力体现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福利活动。切实改进服务态度。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储备发展后劲,求得良性循环。

四、保障措施

1、始终不移地坚持“团结、协作、奉献,优质、安全、高效”的办院方针。坚持“解除病人痛苦是我们的责任,维护病人健康是我们的职责”的服务宗旨。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院领导要团结协作,分工负责。加强民主监督,实行科学决策。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把领导班子建成一个团结有力的坚强核心。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培养一支有理想,守纪律,懂业务,讲奉献,善管理的中层干部队伍。这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所在。首先抓好干部的选拔任用。搞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不搞论资排辈。尤其是要注意从基层科室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把那些有真才实学,组织和职工都比较信任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对那些工作平庸,能力低下,营私舞弊,不顾全大局,令不行,禁不止,搞团体,闹分裂,自私自利,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要坚决予以解除职务。其次,要注重培养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坚持干部学政治制度。领导班子要集体学习,中层干部要定期学习。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知识。克服单纯业务观点和业务好一切就好的观念,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三,落实对干部队伍的考核测评制度,从德、能、勤、绩几个方面考核干部,倾听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正常流动体制。从各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聪明才智。

4、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人才是事业兴旺的关键。首先要从我院实际出发培养人才。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同志到上级医院深造学习。特别是培养一些重点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其次是筑巢引凤,积极引进人才。从基层单位发掘人才,创造条件调入。同时,保证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正常补充。第三,要关心爱护人才,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到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努力改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采取特殊政策,稳定医疗一线骨干队伍。要稳定人才,保留人才,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和非急需人员的流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操作规范。

5、加强科学管理。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循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迅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通过科学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财、物的作用,产生最大的效益。同时,要逐步理顺和正确处理医护之间,临床、医技、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关系。使其有机的结合,协调运转。处理好分配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尽量消除消极因素。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正确的解决问题。逐步推广计算机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并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6、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进行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教育,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各级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办法。抓好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加强新进人员的岗前教育。经常性地开展全员“三基”训练。严格落实消毒灭菌制度,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杜绝和减少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

7、艰苦奋斗,勤俭办院,倡导敬业精神。做好计划,加强核算。努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想方设法挖掘各方潜力,积极修旧利废,压缩一切不合理的开支。加强物资管理,每年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做到帐钱相符,帐物相符、帐帐相符。主管部门要做到管好家产,了解家底,防止流失,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部位。合理组织经济收入,有效控制支出。注重积累,积攒后劲,增强竞争力,以综合目标管理为主线,灵活地、科学地加强经济管理。充分利用政策,使经济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状态。

8、努力改善外部环境。首先,要树立公关意识,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创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求得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其次,加强宣传工作,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开展自我宣传工作。第三,通过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声誉,树立医院形象,求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患者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9、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

(1)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和有关制度。

(2)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在广大职工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做遵纪守法的文明职工。

(3)积极形展“献爱心,比贡献,敬职业,爱医院”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积极开展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重点治理。继续推行民主测评,患者举报,社会监督,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证服务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为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现我院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2006年~2010年)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卫生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中西医协调发展,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xx,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中医药强省、中医药现代化和实现xx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中医药事业在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握机遇,团结务实,开拓进取,xx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稳步、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中医药法制建设步伐加快,依法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

“十五”期间,国家和省先后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xx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我市制定了《xx市中医药事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布和实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使中医药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市卫生部门通过开展中医药普法教育,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打击非法行医,整顿中医医疗市场秩序等,促进了中医药事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不断深化中医改革,增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

“十五”期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中医医疗机构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强科学管理,改善服务条件,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一是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和社会后勤化改革,调动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内涵建设,增加业务服务项目,完善专科业务设置,加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力度,促使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实行药品器械集中采购招标、门诊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等,努力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四是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医疗信息管理规范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中医药信息管理网络体系雏形初现。

(三)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五”期间,全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中医队伍不断壮大,中医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大发展,基本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我市现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一所(同时也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xx大学附属医院),市xx、市xx以及各镇区医院均设置有中医科或中医门诊。目前全市共有中医病床629张,从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36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84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122人。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4张,每千人口占有中医师有0.3人,全市年中医诊疗人次821892人次,住院服务量9783人次。

(四)中医药内涵建设成效显著,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较大提高

xx市中医院“十五”期间发展迅猛,该医院坚持精心服务、爱心关怀的服务宗旨,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注重对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内涵建设,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中药的需求。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中医院为龙头,带动各镇区医院中医共同发展的中医服务网络建设,促进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市中医院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学术水平较高的市级重点专科3个,其中中医急症专科是省级中医急症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五)中医药科研和教学工作显著

“十五”期间,市中医院通过了xx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小组专家的核准,被认定为xx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促进我市在中医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市拥有xx省名中医2人,xx中医药等大学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共5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人,拥有博士4人,硕士29人。取得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带动了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十五”期间共获市科技成果奖17项。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层次不断提高,经省级立项15项,市科技局、市卫生局立项159项。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新业务,多项技术处于省内、市内领先水平。

(六)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逐步完善,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农村中医药工作以培养农村中医工作人员为

重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扎实地积极开展。“十五”期间,全市大多数镇区医院中医科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镇村中医药人员素质和中医药业务水平有所提高,推广适宜农村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农村中医药服务功能得到逐步完善,覆盖面得到扩大,发挥了中医药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七)行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十五”期间,我市中医药系统坚持把行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自觉落实各项便民为民措施,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取得较好成效。市中医院连年荣获“xx省精神文明窗口单位”“xx省文明中医医院”“xx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和市卫生系统“优秀集体”“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八)中药生产、研发等发展居前

在中药生产企业方面,xx已拥有xx药业、xx药业、xx制药、xx制药、xx生化药业、xx中药、xx药业、xx中药、xx医药等20多家中药生产企业,中药产品年销售额近4亿元。部分公司的中药保健产品已出口俄罗斯和东欧市场。在中药产品的研发方面,xx基本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一批新产品正在研发或投入市场。xx中健药物研究所开发的xx片等已成功投放市场。在中药材种植方面,xx内外有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也在省内外开发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

“十五”期间,我市的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快速、稳步发展,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的需求,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当前全市中医药学术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中医“名科”、“名医”建设仍有待发展,乡镇的中医工作整体水平比较薄弱,中医人才缺乏,这都将需要我们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

二、“十一五”中医药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建设集官、产、学、研、贸“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体系,以政府主导、整合资源、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以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xx中医药城建设工作,为中医药强省做出较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以振兴全市中医药为总目标,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改革和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做大做强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对社会的贡献率;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名院、名科、名医,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各镇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站)中医药工作,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中医诊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力争在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中医药建设等方面有重大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医药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为建设和谐xx作出贡献。

由市政府统筹协调,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以中药企业和相关机构为主体,以xx药学院等院校为合作方,设立xx中医药城项目,是集官、产、学、研、贸“五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体系。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为主体,产业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产业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

1、市中医院作为我市中医药龙头,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帮扶全市镇村医疗单位开展中医工作。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各镇区医院必须设立中医科、中草药房。二级或相当于二级以上医院设立3个以上中医专科专病门诊,并设立中医病房,中医师占医院医师总数的12以上,配备1名以上高级、3名以上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一级以及镇级医院中医师占医院医师总数的15以上,配备1名以上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中医师需要参加住院查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卫生站要配有一名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乡村医生),并要配备设立中草药柜。

3、加快实现全市中医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中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步伐。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救治能力。

(二)创建中医“名院”,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市中医院

市中医院是我市中医药工作的重要基地,要加快发展步伐,确立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积极推进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大省、市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力争建设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6个、市级重点专科6个以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规范管理,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完善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认真规划和建设好新中医院,争取建设成为有特色、有优势,人才、管理、服务、设施一流的现代化中医医院。新中医院床位900张,业务用房面积10万平方米。

(三)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1、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的卫生服务能力。认真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积极提供优质、方便、价格合理的中医药服务措施和途径,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养身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服务,增加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广度,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发挥中医中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运用中医药防病治病,是解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健的有效途径。依托市、镇、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积极运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服务,做好中医药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农民选择运用中医药预防和诊疗疾病。要把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同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切实降低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3、扩大中医中药的社会影响,树立中医中药的临床地位,提高中医中药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加强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和中医适宜诊疗技术的推广,加强对基层中医药的业务指导。

4、开展对肿瘤、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中医中药的防治研究,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防治水平。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材队伍建设

1、健全和完善在职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岗位培训,扩大再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对新毕业中医药人员、在职中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站人员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我市中医药人员水平。

2、制定中医药师承教学的管理办法,鼓励老中医药人员带徒授业,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临床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省、市名中医。省、市重点专科要配备1~2名博士,力争到“十一五”末引进和培养30名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硕士、博士,争取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2~3名、硕士生导师20名。

4、加强中药人才培养,为中药种植、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为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升中医药人才的整体水平。

(五)促进中医药科技事业发展

加强对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技术的总结、推广,强化中医药科技项目攻关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强中药基础性、先导性工作,争取成立1~2个省级实验室,市中医院中药药理实验室争取成为xx市中药药理实验室。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进行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大对有重大前景研究课题的研究力度,在人员、经费、条件等方面给予保证,使科研水平有所突破,争取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省级科研获奖2~3项,同时,加强成果转化工作。

(六)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积极弘扬中医药文化,向公众传播中医药文化,中医医疗机构要成为体现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市中医院争取建设xx中医药博物馆,整理xx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介绍xx中医药发展历史,专科发展、专家文献专著、中医药制剂、中药饮片及标本。“十一五”期间建成集绿化、观赏、中草药知识为一体的香山药用植物园。借助新建xx市中医院、xx市中医药博物馆、香山药用植物园、xx中医养生保健中心等品牌,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促进中医药文化消费成为当代健康新时尚。

(七)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xx有着“侨乡”的悠久历史和良好的中医传统,要充分利用xx毗邻港澳的区域优势、窗口优势,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与港、澳、台地区中医药机构和中医院校在中医药临床、学术、科教方面的交流,以具特色技术的专病合作为突破口,参与和推动泛x三角区域中医药的交流与合作。

(八)全面落实xx城项目建设

xx中医药城项目为分主体项目和配套项目两大部份,主体项目包括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三个项目。配套项目包括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中医临床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四个项目。

1、中药产品生产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建或引进符合GMP规范的中药生产企业,形成中药原料中间体提取中心、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保健食品为主的中药产品生产基地。至2010年,xx中医药城中药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达40多家,中药年产值超过80~100亿元。

2、中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组织和整合xx市现有的中医药科技资源,完善相关的基础条件,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中医药科研机构和同行业的合作,构建一个面向全市中医药企业,集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药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3、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以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相结合,建立xx中药现代物流和出口体系。

4、配套项目包括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中医临床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四个项目。中药材种植基地以xx中医药城企业为主体,通过与院校合作,对药材种植生产实施科学指导和质量管理,建立标准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养生、旅游和科普基地是集中西医检测诊断、中医药治疗康复、中医药休闲保健及其它配套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复保健以及建设中医药知识科普馆,按中华药学发展史、中医药著名人物、中药加工应用、中药现代化生产流程,展示岭南医学特色、岭南中药材及其文化等内容。

xx城项目通过企业集群、产业集成、自主研发、院企联合、技术服务等多种经营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运作管理,大力促进中医药产业向生产集约化、技术高度化、经营管理专业化、支撑服务体系化、市场拓展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保障与措施

(一)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力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把中医药发展列入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项目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保证在卫生事业发展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中医药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设备更新、内涵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在设立中医专项补助经费的基础上,多渠道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完善投资责任明确、补偿渠道规范、资源利用合理的中医药投入机制。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督管理。继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xx省发展中医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规范中医医疗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严厉打击非法中医医疗活动,规范中医医疗秩序,为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利用xx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举办在职临床研究生课程班和西学中班等,严格执行职称晋升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对新毕业生进行系统轮科培训。制定中医药师承教学的管理办法,鼓励老中医药人员带徒授业。组织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以及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整理和研究及推广应用,邀请国内、省内名中医带徒,认真做好本地区师承工作。

以农村、社区在岗中医药人员教育培训为重点,积极培养农村基层适用人才。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采取选送进修、函授教育、定向培养、委托代培、自学考试、名老中医带教学徒、学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农村中医药人员的临床能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全市中医药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行业道德建设

把职业道德建设与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切实抓好中医药队伍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将弘扬优良的医德医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树立“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良好风尚。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管措施,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探索标本兼治、纠防结合的新途径。

(四)xx中医药城项目成立市政府项目推进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有关部门相应介入7个子项目的工作。争取解决配套用地指标和省、市有关部门政策支持。同时要确保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措施,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进设立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工作。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中医药现代化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快人才聚集,确保xx中医药城项目及其有关子项目的落实。

《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中医药发展十一五规划。

下载某某市交通十一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某市交通十一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

    文章标题:市粮食局工作十一五规划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搞活粮食流通这一重点,做大做......

    市十一五期间依法治市规划(推荐)

    xx市 “十一五”期间依法治市规划为促进《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依法治市......

    XX市“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依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思路和我市《关于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工作意见》,按照......

    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社会......

    市房地产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市房地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全面加快我市房地产行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局提出的争创“全国房地产管理先进单位”和“国家级文明单位”发展目标的重要规划,对促进我市“三......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百科名片“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2006~2010年。目录[隐藏][编辑本段]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中......

    “十一五”规划

    第二讲 辉煌的“十一五”规划今天我们这个讲座的题目是:辉煌的“十一五”规划。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我们要讲的是“十一五”,所以,这一讲的关键词就是......

    十一五规划

    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前言 图书馆是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全院师生提供教学、训练、科研和竞赛所需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资源的任务。本馆紧密配合学院的建设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