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同步教4.

时间:2019-05-14 09:0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同步教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同步教4.》。

第一篇: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同步教4.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同步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4

一、写作背景

隋朝在农民起义中的覆灭的历史,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鉴录》)这段话,虽然是对古人有关议论的发挥,但也足以见得他对这个问题的深思。他还作过一篇《民可畏论》,其中说道:“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求得治国方略,朝廷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众多谏臣中,魏徵是最杰出的一个。他有胆识,有智谋,敢于直言诤谏,据理力争,不怕触怒皇帝。一开始,唐太宗听着很不顺耳,曾发誓杀死魏徵。后来渐渐领悟出,他的犯颜直谏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就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越听越爱听。魏徵一生先后上疏言事二百多次,其文字大部分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

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魏徵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二、内容分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是说“兼听则明”;“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三、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

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都体现了这一特点。3.比喻排比,生动有力

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解题指导

一、本题要求学生回答这篇奏疏“十思”的内容及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意在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要内容,体会作者上疏直谏的用意。

作者从内心的“知足”,行动上的“知止”,地位上的“高危”,以及戒骄戒躁、游乐有度、善始善终、虚心纳谏、赏罚有据等方面提出了“十思”,即“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下百川”,“思三驱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以怒而滥刑”。作者的政治理想是:“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治。”

二、本题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几个重要的多义词进行辨析,并联系学过课文的用例,意在加强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积累。

安:1.安定

2.怎么

3.哪里

4.指享受 信:1.诚实

2.信任

3.信用

4.相信 求:1.追求

2.探求

3.请求

4.追求 治:1.治理

2.医治

3.惩治

三、本题要求学生注意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意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功用。以

1.连词,连接动词及其状语。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2.介词,用。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

3.连词,表示目的。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4.介词,表示原因。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5.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哉

1.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2.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难道君主的子孙一定没有好的结果吗? 3.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所

1.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2.助词,与“为”配合,表示被动语气。山头被天晴后的积雪洗(干净)。

四、中国文化中“居安思危”的思想源远流长,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魏徵这篇奏疏是其典型代表。本题要求学生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意在培养他们从宏观上关注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中国文化的意识。●教学建议

一、魏徵这篇奏疏,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这种内容充实、形式典雅的文风,成为后世奏议类文章的典范。教学时,要简要介绍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论述“居安思危”对当时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二、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意文章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参照“课文说明”,理清层次结构,完成练习第一题,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

三、词语方面,除了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辨析词义)和文言虚词(辨析用法)外,还要注意古今词语用法的对比,练习第二题的目的正在于此。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找出一些例子进行辨析,如“元首”“得志”“知足”“何必”等。一般来说,文言词语的用法有“字字落实”的倾向,词意较实;而越到后来,就越虚化、抽象。这是一个规律,可以结合具体例证给学生讲一下。

四、本课的成语典故也较多,教师可给学生讲一讲这些成语典故的出处,以加深理解,更好地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现力。●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徵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他在《隋书•文学传》序中,对汉魏至隋的文风作了概括的评论,崇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一类作品为“亡国之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点。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贞观十一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年(637)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在十个方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太宗书于屏风之上,这类文章,虽用偶句,但词旨剀切,气势雄骏,无典故堆砌之病,已表现出由骈入散的倾向。后来刘知几的论文、陆贽和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献纳、奏议之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诗多颂功祀神之作。但五古《述怀》一篇,意气慷慨,语言劲健,在初唐诗歌中不失为格调较高的作品。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俱著录《魏徵集》二十卷,已佚。《全唐文》存其文三卷,三十多篇。《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三十多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二、魏徵进谏言录

1.上(唐太宗,下同)谓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2.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徵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

3.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4.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5.上曰:“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谬,魏徵之功也。”皆赐之佩刀。上谓徵曰:“朕政事何如往年?”对曰:“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则逮矣,人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悦服则不逮也。”上曰:“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对曰:“陛下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上曰:“今所为犹往年也,何以异?”对曰:“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中间悦而从之;今则不然,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所以异也。”

(以上均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三、补充注释

1.求木之长者。长:另有一种解释,认为“长”应读cháng,即“高大”之意,可能考虑到与“流之远”的“远”相对。但从文意推敲,仍理解为“生长”之意为好。“固其根本”,与树是否能存活生长有关;而有些树,即使“固其根本”,也是长不高大的。

2.戒奢以俭。以:另一种解释是把“以”看作介词;“戒奢以俭”意为“用节俭来戒掉奢侈”,也通。

3.诚能见可欲。“诚能”二字是贯穿整个“十思”的,即“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的意思。

4.三驱以为度。三驱:另有两种解释。其一认为“三驱”是狩猎时从三面驱赶,让开一面,以示好生之德;其二是认为“三驱”指为了三个目的而狩猎:一供祭祀,二享宾客,三充君之庖厨。比较优长,还是以课本中的注释较符合文意。

四、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既已成功,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五、《谏太宗十思疏》试析

《谏太宗十思疏》(以下简称《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徵的一篇奏议。魏徵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他同那些尸位素餐、苟合取容的封建官吏不同,有意见敢当面提,当面顶,不口是心非,不看上司的脸色行事。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魏徵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议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他很注意进谏的方法和实效。他的意见大都为唐太宗采纳,使唐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徵是有其功的。

魏徵出身于小官吏家庭,从小丧父,家境清寒,但非常好学,即使避难出家当了道士,也仍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然潜心读书。他十分关心政治,反对隋朝暴政,同情人民疾苦。后来毅然加入了农民起义军。投唐后,先事太子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才成为太宗的得力助手。他的生活道路使他比较清醒地看到人民的力量,因此“民本”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他非常重视历史教训,认为隋文帝统一天下后,经过精心治理,不到二十年而臻于富强,可谓善始,但隋炀帝却不能善终,“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骄奢纵欲,徭役无已,邪恶的人受宠,忠正之士丧身,结果“民不堪命,率土分崩”(《贞观政要》卷一)。因此他提出把布德施惠、礼仁诚信作为治国大纲,主张轻徭薄赋,明法慎刑。为了保证这些政治主张得以实施,他还强调广开言路,慎选人才。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是魏徵奏议中十分重要的一篇,也是魏徵给唐太宗开的一剂很及时的良药。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资治通鉴》卷一九二)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就从魏徵进呈《十思疏》的贞观十一年来看,他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老百姓为了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为此有的大臣向唐太宗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新唐书•魏徵传》)他再不像过去那样爽快地接受下级的意见了。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然而,魏徵却在这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十思疏》就是其中的一篇。

在《十思疏》中,魏徵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十思”,以“思”治“忘”,实在是一剂良药。奏议用一“思”字贯穿始终,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第一段提出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说明木必固根,流必浚源,引出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源不可不深,根不可不固,德不可不厚,这是一般人都能明白的道理,“而况于明哲乎”。接着指出作为人君如果连一般人都不如,竟不考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想长治久安,就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样只能是一种妄想。这两层意思成为鲜明的正反对照。

第二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反面论证“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先指出过去几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的历史现象。然后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没有取得天下时,忧患深重,所以能团结臣民,竭诚待下;一旦得了天下,当了人君,便难免踌躇满志,纵情傲物。“傲物”的进一步发展,就难免滥用刑威来对付百姓。而这只能使百姓存着幸免的心理,却不会感恩怀德;表面恭敬,而心里不服。最后指出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最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须知这股力量就像水一样,可以载舟,可以覆舟。换言之,人民积怨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最终将推翻暴君的统治。这一段从现象说到本质,逐层剖析,清楚有力。虽然全段未见一个“思”字,但是从反面强调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正面回答如何居安思危。本段是全文的重点,“十思”则是全文的主要内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两条戒奢侈;“念高危”、“惧满盈”两条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两条戒纵欲;“虑壅蔽”、“惧谗邪”两条戒轻人言;“恩所加”、“罚所及”两条戒赏罚不公。这“十思”正是针对贞观中期以来太宗的“十忘”提出的,是当时太宗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十思”的每一“思”都是先述太宗在“居安”现状下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魏徵在这里将思想和行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用意是很深刻的。原来从贞观中期起,太宗崇尚空谈,不务实际的毛病越来越严重。如贞观十一年他巡游洛阳宫,泛舟积翠池,看到隋炀帝挥霍民脂民膏修造的亭台楼阁,便大发议论说:“(炀帝)好行幸不息,民所不堪”,“遂使天下怨叛,身死国灭”,看起来他似乎应该以隋为鉴了,但最后他却洋洋得意地说:“今其宫苑尽为我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有。”(《贞观政要》卷十)并且他照样地“行幸不息”起来。又如要选拔人才,唐太宗说了千百遍,可是没有像样的行动。魏徵上疏批评说:“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贞观政要》卷七)怎样才能使言行一致呢?那就必须经常反省,从各方面检查自己,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不是空谈一气。这就是“十思”的精神实质。

最后,作者说明了: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

《十思疏》之所以成为封建时代的君臣宝鉴,它之所以长期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不在“十思”的具体内容,而在于它揭示了守成时期防微杜渐的必要性。《贞观政要》卷八载:有一次太宗问侍臣:“守天下是难是容易?”魏徵回答说:“很难!”太宗说:“任用贤能的人,采纳谏言就可以了,怎么说难呢?”魏徵说:“看一看自古以来的帝王处在忧患的时候,便能任贤纳谏;一到处于安乐时,必定懈怠了,并且使进言议事的臣子感到畏惧。这样一天天发展下去,最后国家便灭亡了。圣人之所以能居安思危,就是这个缘故。处于安乐而又要忧惧危亡,岂不困难?”这段话也就是《十思疏》的基本观点。魏徵始终坚持用这个观点说服太宗,就在写《十思疏》后一年(贞观十二年),有一次太宗又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哪样难?”房玄龄回答是“创业难”,魏徵却说:“从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一个不是在艰难时得到天下,处安逸后便失去天下,还是守成难啊!”太宗终于同意了魏徵的意见,说:“玄龄和我一同打天下,百死一生,所以知道创业难。魏徵辅佐我安天下,常常怕我富贵了就骄奢,疏忽了就生祸患,所以知道守成难。然而现在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守成的艰难正是值得我们大家警惕的!”《十思疏》的主要思想就是提出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必要性。“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徵的这一劝谏。我们今天之所以取为借鉴,其原因也主要在此。

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到《十思疏》的主旨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因为全文除了说明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外,还阐明了怎样居安思危,“十思”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而“戒奢以俭”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是“十思”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如果说作者在第一段是用“戒奢以俭”来概括“十思”,说明怎样居安思危,那就是以偏概全,不合逻辑。魏徵的奏议一向以剀切见称,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漏洞呢?原来这是选文家误删造成的问题。《古文观止》和目前各种唐文选本,大都采用一种经过“删繁”后的《十思疏》,本文也是以此为据进行分析的。对照《贞观政要》《旧唐书•魏徵传》《全唐文》所载原文,在“戒奢以俭”后原有“德不处其后,情不胜其欲”两句;在第二段“承天景命”之后原有“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两句。联系第一段开头提出的“必积其德义”和第三段的“宏兹九德”,可见魏徵始终是以“积德”来概括说明应该怎样居安思危的,可见作者的思维是严密的,只是选文家作了不适当的删削。但是“戒奢以俭”毕竟是“积德”的一个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在分析时权且借用此原文同“居安思危”一起引来,说明文章的主旨。更准确地说,这篇奏议的主旨应该是阐明了居安思危和积德戒奢的道理。

《十思疏》也是一篇很好的政论文。宋以来就受到文选家的重视,但其文学价值往往被政治价值所掩。其实它在写作方法上也值得我们借鉴。魏徵是初唐时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古朴,散文也不受骈俪的约束,和同时的人比较,他受六朝以来浮艳文风的影响较少。唐人奏疏很多,传颂至今的只有魏徵、狄仁杰和陆贽几家,魏徵是以敢为而被称道的。《十思疏》是一篇骈体文,唐代奏议习惯上都要用骈文写,就是后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韩愈也还用骈文写奏章。然而《十思疏》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一方面它充分利用骈文对偶、排比的形式来表达真情实感;一方面又敢于突破骈文的形式束缚,它一不避三排,起句就是三句组成的排比句;二不避首尾虚字,如虽、终、诚能、何必、手、也、哉等;三不避散句,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等。所以它只能算骈散间行体。同时《十思疏》不用事,不用典,不咬文嚼字。魏徵虽然还是有名的史学家,《十思疏》却看不到他作繁复的引证,也没有僻词典语,只用了两个浅显的比喻。语言朴素自然,精练鲜明。这是同当时追求形式的文风背道而驰的。魏徵这种敢于冲破落后传统的束缚,不拘一格的创造精神,在骈俪风气占统治地位的初唐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二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谗.()邪 求木之长.()者 浚.()其泉源

正身黜.()恶 皋陶.()载.()舟覆舟

象箸.()仁者播.()其惠 壅.()蔽 董.()之以严刑

懈怠.()垂拱.()而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B.智者尽其.谋 吾其.

还也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听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闻名)B.善始者实.繁(确实)春华秋实.

(果实)C.震.之以威怒(震慑)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挥舞)D.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水流)流.水不腐(流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伐:残害。C.而况于明哲..乎 明哲:明达的人。D.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流下、流入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信者:忠诚的人 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D.劳神苦思,代下司..之职

下司:下属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必固.其根本

②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③居域中之大.

④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⑤择善.

而从之 虚.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魏徵这篇谏疏是规劝唐太宗李世民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B.疏,是文体,给皇帝上的奏章。这篇奏章,提出十条建议,劝谏太宗。

C.全文在章节结构上形成正反对比,如“积德义”与“德不厚”的对比,以艰难“殷忧”与“得志乐逸”的对比等。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

初,伍员(春秋楚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投吴)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随:诸侯国名),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荐:多次。食:侵食)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夷(指吴国)德(贪心)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

(《左传·申包胥如秦乞师》)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为封.豕长蛇

封:大。B.申包胥如.

秦乞师 如:往、到 C.虐.

始于楚

D.我必复.

楚国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申包胥爱国赤诚的一组是(①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②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

③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

⑤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

A.①④⑥ B.C.②③⑥ D.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员和申包胥虽是朋友,但政治观点不一致。伍员出逃时立誓要颠覆楚国,而申包胥

B.申包胥假托昭王之命到秦国求救,对秦哀公申说吴灭楚之害和秦救楚之利,立于秦庭

C.D.《无衣》选自《诗·秦风》,诗中有“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诗句。秦哀公赋这首诗,意在答应 1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子姑就馆,将图而告。

(2)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

(3)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4)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答案

1、答案:chán zhǎng jùn chù yáo zài zhù bō yōng dǒng dài gǒng

2.A 以:因为,介词。

3.B 提示:B项“春花秋实”中的“实”应是动词,结果实。

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4、D 解析:D项“下”是“处于„„之下”的意思。

5、C 解析: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基础”。B项中“纵情”文中意为放纵感情(骄傲);今多指“尽情”。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亲人(父母兄弟子女等)。D项中“耳目”在文中实指耳朵和眼睛,在现代汉语中,则指爪牙、帮凶。6.D “下司”,两个词,下:臣下、下属;司:管理 7.D空”;②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乐”;③⑤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思

8.C “以历代帝王为例”错,而且其中的观点并不是作者要陈说的观点。9.D 复:颠覆。10.B 其中“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若以君灵抚之,世以事君”“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三句均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申包胥的爱国赤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

11.C。C项中“秦哀公非常痛快地答应了申包胥的请求”一说有误。文中“秦伯使辞焉”一句则说明申包胥如秦乞师不是一帆风顺的。“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一句的

12.(1)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将考虑一下再告诉您。

(2)我们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去客馆休息呢?(3)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4)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已经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将考虑一下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

第三篇:【语文】4.19《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粤教必修四

最简洁的中学资源共享网--《学习屋》www.xiexiebang.com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个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三、疏通字词

固:培土加固。

2、根本:树的根

3、德义:德政与信义。

4、明哲:明哲的圣人。不胜:不堪

6、景命:大命

7、殷忧:大忧

8、行路:路人

9、董:督责。苟免:苟且免罪。

11、宜:应当。

12、高危:居高位的危险。

13、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15简能:选拔人才。

16、垂拱:垂衣拱手。

四、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

文章第1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 义是治国之本;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第2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第3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

五、分析课文 1.第1段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评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不”字,用后一个“不”否定前三个“不”,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运用:(翻译)源头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厚却指望国家安定,我虽然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最简洁的中学资源共享网--《学习屋》www.xiexiebang.com

人呢?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评析:这一句是对段首“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这一问题的总结性的回答。在前文分析了 “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不同结果后,在此郑重地警告:“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严肃地告诫:“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确实切中要害,无怪乎唐太宗读后,说它“言穷切至”,使自己“披览忘倦,每达宵分”,不但取消了当年耗费民脂的封禅“盛举”,而且常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告诫太子,并以此作为临终遗训。本言简意深,语重心长,能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运用:(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魏征“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核心内容是居安思危、正己安人,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的,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它大体上是每两句成对,两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因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知足”“知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二是“谦冲自牧”,不骄傲自满;三是“慎始敬终”,不好逸无度;四是“正身黜恶”,不受蒙蔽利用;五是赏罚公正,不凭个人喜怒。徐此之外,又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两条,也应包括在“治平天下”的条件之内,因为选能择善权在人君。但这两条与“十思”性质不同,做到“十思”,才能选能择善。果能做到“十思”,“宏兹九德”,选能择善,那么,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从秉性气质、品格能力区分)智、勇、仁、信四种人各尽其长,(从职役划分)

最简洁的中学资源共享网--《学习屋》www.xiexiebang.com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六、写作特点

1.本文在论证上有何特点?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1)正反对比论证。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文中正反对比论证,加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为戒的。

(2)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

2.语言特点:“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第四篇: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

《谏太宗十思疏》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16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根深蒂固

居安思危

善始善终 B.渊远流长

恃才傲物

戒奢以俭 C.择善而从

载舟履舟

施惠于人 D.鸣琴垂拱

文武争驰

是可而止

解析 B项,渊一源;C项,履一覆;D项,是一适。答案 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高。.B.必固其根本 .C.虽在下愚 ..

固:使……稳固。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在路上行走。..解析 D项,行路:路人,彼此没有关系的人。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闻求木之长者

人君当神器之重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C.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虽董之以严刑 ..D.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而况于明哲乎 ..解析 B项,均为连词,来。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递进,更。答案 B 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B.必固其根本 .C.则思知止以安人 .D.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解析 A项中“乐”为意动用法,其他三项中加点字均为使动用法。答案 A 5.名句默写。(4分)(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____。(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________。(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二、课内精读(每题3分,共12分)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B.人君当神器之重 .D.虽董之以严刑 .

当:主持,掌管。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董:懂得。

解析 D项,董:督责。答案 D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 ①和②主谓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结构助词“的”;④代词,它。答案 D 8.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解析 A、B两项都是使动用法;C项为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 AB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 例句与C句都是判断句;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被动句;D项,陈述句。答案 C

三、课外拓展(17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3题。

魏徵,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徵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2 徵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徵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徵,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徵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徵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徵乃就职。寻遇疾。徵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殁,吾失一镜矣!”因泣下久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B.徵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C.故选中正,以为辅弼 ..则思三驱以为度 ..D.魏徵往者实我所仇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解析 A项“经常/每次”;B项“用尽”;C项“把(它)当做”;D项“确实”。答案 A 11.下列各句全部属于唐太宗重用魏徵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②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③魏徵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④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

⑤(太宗)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⑥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解析 ②⑤分别写太宗信任魏徵的言行,而非重用的原因,据此可排除含②或⑤的选项,故答案为D。答案 D 12.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魏徵竭尽全力为太宗效劳,他前后共进谏二百多件事,每件事都有称赞太宗的意思,所以深得太宗器重。

B.魏徵为能遇上像太宗这样知己的国君而高兴,他说是太宗引导他劝谏,他才敢直谏,不然,他也不敢去冒犯皇帝的。C.太宗认为魏徵挑拨他与隐太子的关系,其罪甚于射中齐桓公带钩的管仲,因而他对魏徵的信任也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

D.太宗认为魏徵正直无私,因此选他来辅导帮助隐太子建成,并且允许身患疹病的魏徵躺着教育太子。

解析 A项“称赞太宗”一说有误,原文中“皆称朕意”中“称”的意思是“适合,合乎”。C项所表述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且不符合原文意思。D项辅导的不是隐太子,该项将“太子”与“隐太子建成”混淆了。答案 B 13.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徵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允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

(2)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天下兴亡和朝代更替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参考译文】

魏徵,是巨鹿人,不久前将家迁往相州的内黄。武德末年,任太子洗马。看到太宗与隐太子私下里相互倾轧夺权,就常劝李建成早点做准备。太宗诛杀了隐太子之后,将魏徵召来斥责他说:“你挑拨我们兄弟间的关系,这到底是为什么?”人家都替他的生命担心。魏徵却显得慷慨镇定,他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臣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惨祸了。”太宗听罢顿时神色严肃了起来,对他予以特别的尊重,提拔他任谏议大夫。多次把他召到卧房之内,就理政方法听取他的建议。魏徵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生性又很梗直,不会作假。太宗每次和他谈话,都是很高兴。魏徵也为自己遇到了知己的君主而高兴,把自己的本事也都使了出来。太宗慰劳他说:“爱卿前后所提的建议涉及到二百多桩事情,都很符合我的心意。如不是爱卿一心一意为国家的话,怎能做到这样?”(贞观)三年,经多次升迁任秘书监,参预朝政,他深谋远虑,对国家政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太宗曾经对他说:“你的罪比管仲射中齐桓公还重,而我任用爱卿又超过管仲,近代以来君与臣互相信任欣赏者,有像我和你这样的吗?”(贞观)六年,唐太宗巡幸九成宫,赐宴身边的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徵,以往都是伺奉隐太子的,臣看到他们像是看到仇人一样,没想到今日会在一起吃宴。”太宗说:“魏徵以前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是个尽职尽责的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朕能提拔任用他,也无愧于古之前烈吧?魏徵常常能够不顾我的颜面给我提建议,不让我做错事,所以我很器重他。”魏徵拜了两拜感谢说: “是陛下诱导臣让臣说话的,臣所以才敢直言。如果陛下听不进臣的直言,臣又哪里敢冒犯龙鳞,触犯忌讳。”太宗听后十分高兴,给两人各赐钱十五万。贞观十七年,于是授给魏徵太子太师一职,依然掌管门下公事。魏徵亲自陈说自己有了疾病,太宗说道:“太子是我们李家宗族的根本,必须要有师傅,所以要选出一个中正的人作为他的辅佐。我知道你有皮疹之病,你可以边修养边辅佐呀。”魏徵这才就职。不久魏徵得病。魏徵家里没有正堂,无法办公,太宗当时正想营建一个小殿,就拿出建殿的木材为魏徵营建正堂,五天就完成了。太宗又派宦官给魏徵送去棉布被子和素褥,满足他一贯崇尚的。之后没有几天,魏徵就死了。太宗亲临丧事,恸哭不己,赠赐魏徵为司空,封谥号文贞。太宗亲 自给他撰写碑文,还亲自书写在石碑上。又特赐给他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来常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常保有这三面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徵去世,就失掉一面镜子了!”因而哭了很久。

四、语言运用(15分)14.请把下面的一段话改成一个长单句。(4分)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他是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受到人们崇敬的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15.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为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水和手的结合像心字的中心部分(去掉两个点),且水滴正处在“心”字的中间一点处,说明节约用水需要每一个人牢记在心,用心去呵护,节约每一滴珍贵的水。由于有字数限制,可以在此基础上筛选关键信息,进行整合。

答案 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

16.近来,电视台儿童选秀节目日益多样化,大有替代有些没落的成人选秀节目以承担起提高收视率重任的趋势。在有些人看来,儿童选秀节目是收视率,是利润;在某些家长看来,儿童参加这样的节目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机会,是自己梦想的延伸;但在一些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眼里,却是对儿童的伤害。

请谈谈你对儿童选秀节目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儿童选秀节目确有泛滥的趋势,一些人把它作为提高收视率、谋求利润的工具。这种做法不宜提倡。娱乐是儿童的天性,大量的训练、演出会挤占儿童休息、娱乐的时间,成人式的引导、灌输也会牺牲儿童纯真的天性。

第五篇: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练习二-五。

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学生背诵第3段。

四、布置作业。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背诵全文。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四、教师总结,课堂答疑。

五、学生诵读,体会。

附: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二、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下载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同步教4.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谏太宗十思疏》最新同步教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3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 2.体味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等级森......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课题] 《谏太宗十思疏》 第1课时 【备课时间】2014年4月 [课型] 讲读课 [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3 沪教版第四册

    《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能力演练题库【跟踪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chang)之长者 浚(jun)其泉源B.虑雍(yong)蔽 正身黜(chu)恶C.克终者盖(ga......

    粤教版精品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1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

    粤教版精品教案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3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

    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测试题1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基础知识] 1.名句默写。 (1)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 (2)不念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 。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5) ,......

    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苏教版必修3

    第四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5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理得好,太平)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