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 苏教版必修3

时间:2019-05-14 05:5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 苏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 苏教版必修3》。

第一篇: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 苏教版必修3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

案一 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体会文中的忧患意识,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翻译法。基础积累:

1、作者简介:魏徵,字玄成,__________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___________”。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大勇。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是也。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徵不已,谓侍臣曰:“以铜为镜,______________;以古为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唐代 诤臣 谏太宗十思疏 可以正衣冠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

2、文体知识: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________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策等。汉定礼仪,有四品:一曰章,以________;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____________;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帝王 谢恩 陈情

4、字音字形:(提示:给加点字注音)浚其泉源(jùn)戒奢以俭(shē)殷忧(yīn)载舟覆舟(zài)虑壅蔽(yōng)黜恶(chù)谬赏(miù)宏兹九德(zī)阅读第一段:

1、解释加点词语: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2、翻译重点语句: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后,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段大意: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正面论证: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浚泉源→思国安→积德义;反面论证:根不固→求木长→源不深→望流远→德不厚→思国安;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根本、泉源)→伐根 求木茂

塞源 欲流长(国之安、国之治)(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阅读第二段:

1、解释加点词语: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翻译重点语句:

(1)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段大意:(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四、断句练习:(用竖线断开)

征 状 貌不 逾 中 人 而 有 胆 略 善 回 人 主 意 每 犯 颜 苦 谏 或 逢 上 怒 甚

征 神 色 不 移 上 亦 为 霁 威 尝 谒 告 上 冢 还 言 于 上 曰 人 言 陛 下 欲 幸 南 山 外 皆 严 装 已 毕 而 竟 不 行 何 也 上 笑 曰 初 实 有 此 心 畏 卿 嗔 故 中 辍 耳 上 尝 得 佳 鹞 自 臂 之 望 见 征 来 匿 怀 中 征 奏 事 固 久 不 已 鹞 竟 死 怀 中。(选自《资治通鉴》)

第二篇: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三 苏教版必修3

湖北省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

案三 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巩固所学知识

一、词类活用:(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指出活用类型)

貌恭而不心服

解释:_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上名词用作状语

②江海下百川

解释:____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于„„之下 名词作动词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重任、重权。形容词用作名词

居域中之大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重大地位。形容词用作名词

惧谗邪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邪恶的小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择善而从之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好的意见。形容词用作名词

则思正身以黜恶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使···端正。形容词用作使动词

④智者尽其谋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用尽。形容词用作动词

⑤简能而任之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有才能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必固其根本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固:使„„稳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知止以安人

解释:____________。活用类型:_________________ 安:使„„安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重要虚词(指出各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指代天下。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词,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②虽董之以严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目的的连词,来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转折。②垂拱而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修饰。

三、理解原文:

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四、名句填空:

1、臣闻求木之长者,_________________;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思国之安者,___________________。

2、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____________________,虽在下愚,知其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_______________,不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不处其后,______________,斯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5、昔取之而有余,__________________,何也?夫在殷忧,____________________;既得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竭诚则___________________,傲物则__________________。

6、虽__________________,震之以威怒,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怨不在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

7、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有作,则____________________;念高危,则____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谗邪,则____________________;恩所加,则_________________;罚所及,则_________________。

8、总此十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臣无事,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亏无为之大道哉?

五、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武德末,魏徵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徵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徵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遇,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徵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徵,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徵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徵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徵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巨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徵乃止。(《贞观政要•任贤》

【译文】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太子以后,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担心恐惧,魏征慷慨自如,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祸。”太宗听了很受震动,对他厚加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都很高兴。魏征也很高兴遇到知已之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贞观三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他深谋远虑,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太宗曾对他说:“你的罪过比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更重,我任用你却超过齐桓公任用管仲。近世君臣相互信任,哪里有像你我这样的?”贞观六年,太宗驾幸九成宫,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侍奉太子,我见了他们就好像见了仇人,没想到现在却同在宴会上。”太宗说:“魏征从前确实是我的仇人,但他尽心为国,应当嘉奖。魏征常常犯颜直谏,不容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魏征拜了两拜说:“陛下引导我让我说话,我才敢直谏。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职,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要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金子在矿石中,有什么珍贵吗?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就为人珍视。我自比为金,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于是不辞职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④但其尽心所事 ⑤从容对曰

⑥征慷慨自若 ⑦臣所以敢言

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C(洗马,古官名;所以,凭着。)

2、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像仇敌一样

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C

4、对下列“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早为之谋”,之,指代太宗。B.“召征责之曰”,之,指代魏征劝建成太子对付太宗这件事。C.“太宗为之敛容”,之,指代魏征所说的话。D.“臣见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征。B(指代魏征。)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A三者是同一人。

第三篇:《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体味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

3.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魏征

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句,培养文言语感。2.了解论证方法,理解“十思”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及追求的理想政治境界。学习内容:1.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文章的论证思路及论证方法。课堂训练:

(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壅.蔽()懈怠.()浚.()谗.邪()谬.赏()滥.刑()豫.游()垂拱.()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虑壅蔽,则思虚心..

以纳下。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冲.

以自牧 冲:冲动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

黜.恶()A.震之以威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当然)

B.承天景命(大)..

C.盖在殷忧(深)

D.克终者盖寡(能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善始者实繁 择善而从之 ..B.居域中之大 怨不在大 ..C.臣闻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也 ..D.不念居安思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3.“下”字用法相同的一对是()和()

①臣虽下愚

②必竭诚以待下 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则思虚心以纳下 4.翻译句子: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 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十思”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

”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参考答案】 课堂训练

(一)1.yōng dài jùn chán chù miù làn yù gǒng 2.C(A项中“根本”古义为“树木的根”;今义为“基础”。B项中“纵情”文中意为放 纵感情(骄傲);今多指“尽情”。C项中“骨肉”古今都指亲人(父母兄弟子女等)。D项中“虚心”,这里是实指,是“使心虚”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则已经高度抽象化,成为一种美德,一种谦虚的表现。)3.C(A “休”,美好。B “物”,他人。D “冲”,谦虚)4.D(司职:管理职事。)

5.C(A 介词,用/介词,因为 B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 C 结构助词,的 D 那么,就/ 表判断,“是”)课堂训练

(二)1.A 2.D 3.②和④

4.(1)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 义(2)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

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5.D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帝宴群臣积翠池,酣乐赋诗。徵赋《西汉》,其卒章曰:‚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它日,从容问曰:‚比政治若何?‛徵见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对曰:‚陛下贞观之初,导人使谏。三年以后,见谏者悦而从之。比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也。‛帝惊曰:‚公何物验之?‛对曰:‚陛下初即位,论元律师死,孙伏伽谏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曰:‘赏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人使谏也。后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劾其伪,将论死,戴胄奏罪当徒,执之四五然后赦。谓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滥罚。‛此悦而从谏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讪谤。’于时,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此难于受谏也。‛帝悟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觉耳!‛(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二·魏徵》)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卒章曰(最后)

②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约束)

③直百万(只)

④徵见久...承平(太平)

⑤劾其伪(核对)

⑥执之四五然后赦(争执)

⑦宫中所化也(影响....感化)

⑧陛下恚曰(发誓).A.③⑤⑧

B.①⑥⑦ C.②④⑥

D.①④⑧ 2.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凡百元首

B.比政治若何 ....C.勉强受谏

D.人苦不自觉耳 ....3.不属于介宾结构后置的一项是()

A.徵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B.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

C.导人使谏

D.帝宴群臣积翠池

4.对语段透露出来的信息的筛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魏徵指唐太宗纳谏三阶段的表现分别是:“导人使谏”、“见谏者悦而从之”和“勉强受谏”,与此相关的人物分别是:孙伏伽、戴胄、皇甫德参与魏徵。B.唐太宗虽为明君,但文中也提到,他因国势承平已久而心生过怠惰忽慢。

C.魏徵在积翠池宴上借赋《西汉》寄讽谏之意,当时唐太宗没有领会,所以后来又追问此事,才有君臣一番论谏的对话。

D.魏徵言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条分缕析,不仅达到进谏的目的,而且使唐太宗番然省悟。5.翻译:

(1)见谏者悦而从之

(2)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1)见到进谏的人就感到高兴并听从他们的意见(2)4 这是

你想要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一份租,宫里的人不出一个念头,才合符你的心意。

第四篇: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练习苏教版必修3

第四专题 谏太宗十思疏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5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不厚而望国之治(治理得好,太平).B.人君当神器之重(处于).C.能克终者盖寡(能够).D.则纵情以傲物(自己以外的人).【解析】选B。当:主持、承担。

【解析】选D。而:却,转折连词。A.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的,助词。B.其:这样,代词/难道,副词。C.者:表停顿,助词/„„的人,代词。3.与“居安思危”中的“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 .B.貌恭而不心服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亦以明死生之大 .【解析】选D。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译为“重大的意义”。4.下面的句子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以“固本浚源”为喻来说明君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积其德义”。因此,用心 爱心 专心 1

“德义”是君主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B.古代的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主要与他们品德的衰微有关,这是一种普遍的规律。魏徵以此说明太宗要守成力量已经不足了。

C.作者认为治国仅靠“严刑”、“威怒”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以德义来赢得民心,最终消解人民心中的“怨”,才能取得社稷的稳定长久。

D.节选的两段分别从设喻和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解析】选B。魏徵的用意是提醒太宗,“守成”要注重积“德义”,而不是说太宗力已不足。5.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听说要使树木长得高,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要使泉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多积聚道德仁义。

(2)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他们像水一样,可以载船(拥戴皇帝),也可以翻船(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该特别谨慎对待的。

二、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ɑ.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b.(1)(2)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画线的句式相同。c.(3)句要从正反两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上所述,不难看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2)如果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徵的逆耳忠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3)善听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或:纳谏者,昌;拒谏者,亡)

三、(1)将下面画线部分的散句改为整句。

散句:生活中时常会有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整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2)将下面整句改为散句。

整句: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

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沉思。

(2)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儿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福祉 B.夫在殷忧 殷:深 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 D.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选拔 【解析】选C。冲:谦虚。

A.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解析】选D。①而,转折连词。②而,顺承连词。③以,连词,“用来”。④介词,“用”。3.下列断句不恰当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D.何必/劳神苦思[ 【解析】选C。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4.下列句子意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最终免不了心怀不轨,表面恭顺而内心不服。)B.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确实能见到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C.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勇敢的人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献出他们的忠诚。)D.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国君和大臣没有烦忧的事,可以尽情到河南旅游了。)【解析】选C。A.“终苟免而不怀仁”应为: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B.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D.“豫游”应译为“出巡游玩”。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欲流之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积其德义。(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高危,_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_。(1)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2)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则思谦冲以自牧 则思江海下百川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五篇:高中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 苏教版必修3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教学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四、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政与信义。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⑿简能:选拔人才。⒀垂拱:垂衣拱手。2.粗知句义。3.教师答疑。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五。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1.订正练习二-五。2.难句的翻译。

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

二、分析课文。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2.第2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戒赏罚不公。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学生背诵第3段。

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特点。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四、教师总结,课堂答疑。

五、学生诵读,体会。附:板书设计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心论点)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体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二、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2.语言特点:骈散结合。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下载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 苏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 第4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学案一 苏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复习学案 一、通假字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3、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二、古今异义词 1、必固其根本 2.、纵情以傲物 3、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自主学习方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_1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学习要点 .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重......

    语文:《谏太宗十思疏》(苏教版必修3)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谏太宗十思疏》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3

    《谏太宗十思疏》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16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根深蒂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 B.渊远流长恃才傲物戒奢以俭 C.择善而从......

    2012届高中语文 4.1.2《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苏教版必修3(范文大全)

    谏太宗十思疏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议论说理的方法 2. 学习“类比引论法” 3. 指导学生懂得“人有诤友,如明镜在侧”的道理, [自读指导] 《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是唐初的思......

    《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魏征(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曲阳(现河北晋县)人。少孤贫好学。隋末,诡为道士。初从李密,后随密降唐。后为窦建德所获,署为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为太子......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心得

    《谏太宗十思疏》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篇高质量的政治散文。虽然文章写于1300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具有特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