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俗作文500字
精选年俗作文500字合集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俗作文500字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俗作文500字 篇1羊年春节在望,很多出生在农村、工作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网购了火车票飞机票,等着回家过年。过年,为的是阖家团圆,一解思乡之苦,也是为了感受热闹喜庆的年味。
不过,现在不仅城市,农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淡,其中原因很多,可能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几十年来家庭小型化的结果,也可能是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的缘故。随着新农村建设、新城镇建设的推进,不少农民满心欢喜地住进了高楼,人们的物理距离近了,乡里乡亲往日亲密的交流却因一层层楼板阻隔而减少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旧时的民俗习惯也逐渐消失了。
旧年俗在消失,新年俗在萌芽。以我所在的县城来说,49万人仅拥有一家现代化影院,逢年过节基本场场爆满,很多时候是一家人开车进城看电影。道理很简单,农家人也向往现代文化生活,政府组织的文化下基层活动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
春节要过得有“年味”,我们可以再把锣鼓秧歌、庙会灯会等接地气而又简单易行的传统文化活动搞起来,也可以让自发形成而又兴盛不衰的广场舞在节日期间“跳”起来。对绝大多数缺少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小城镇来说,迫切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乡镇和乡村文化活动构建公共空间,提供服务,这样才有可能唤醒老年俗,催生新年俗,找回昔日浓浓的“年味”。
年俗作文500字 篇2今年的春节与往年的春节不一样,你知道吗?
农历初三,我们一家人准备去兰溪公园玩,一听到说要去兰溪,原本兴高采烈的我一下子就提不起兴趣了,十分生气的说:“我不去那儿,环境真差,不但让我摔了一跤,还把我最美的裙子给烧坏了,不去不去!”我的头像拨浪鼓一样直摇。“那儿的风景已经不一样了。”妈妈说。“真的吗?”“千真万确,”舅妈确认道。就这样我带着各种疑惑与顾虑出发了。
快到兰溪了,从远处便闻到了花香,岸边树枝茂密,鸟儿成群!走近一看路上也整洁干净了,也没有垃圾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回忆着以前的场景,溪水都是乌黑的,里面没有可爱的小鱼,空气中还充满着一股烟花的火药味。路边上,堆满了垃圾,到处都是用完了的烟花棒,而且这还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十分大的麻烦。记得我四岁时来这儿也是随手乱丢东西,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不好意思呢!还有一回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使我摔了个“狗啃泥”,更令我伤心的是,有一个人一边玩烟花一边跑,那烟花的火苗就这样溅到的我的纱裙上,那可是我的新衣服啊,这个事可让我痛心了好久,当时我就发誓绝不再来兰溪。
而现在这儿人们都没有随便乱丢垃圾,没有卖烟花爆竹的小摊了,也没有听到因为几根烟花跟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吵闹。路旁的花儿在微笑,路上的人们在微笑,小溪里的鱼儿也在微笑,整个公园都充满着欢快,前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烟花虽然是喜庆的象征,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危害,为了健康,我们要远离烟花不放烟花,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年俗作文500字 篇3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大家,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年俗作文500字 篇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年俗作文500字 篇5合肥市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在当天的开学典礼上,孩子们话年俗、迎新春、承诺传递正能量,开学第一课各有特色。
在合肥市西园小学的开学典礼上,二(4)班的同学展示了过年的时候与父母一起剪的`窗花作品《金蛇报春》,祝愿所有的同学在蛇年里学业进步;四(5)班的同学讲述了过年期间一家人如何就制作一盏有新意的灯笼,全家齐上阵的故事;六(1)班的同学借自己的春联《蛇年贺春》向同学们送出祝福,祝愿大家像春节联欢会上的《琴筝和谐》那样,播种好习惯、收获好结果。
合肥安庆路第三小学的开学典礼上,学校发布了绿色节约过大年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调查结果。统计数据显示,过年期间,孩子们在饭店就餐时,一桌饭菜的总额在500元以下的约占22%,500~1000元的约占68%,1000元以上的约占10%。菜肴安排总数在10道以下的约45%,10道以上的约55%,95%的同学在餐后和家长一起打包没有吃完的菜肴。
从这个调查报告也能看出,孩子们正在成长为绿色环保小卫士,从自己做起减少浪费。 校长王华斌说。另外,开学典礼上还举行了校服循环穿的赠接仪式,五六年级的同学把自己保持整洁完好的校服赠送给了二三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增强绿色环保的意识。
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的开学典礼上,各班的学生代表在美丽的五瓣花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承诺将在新的学期里,发挥自己最大的正能量。
年俗作文500字 篇6我的家乡城固在陕西省汉中盆地中部。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了三年的城固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习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了,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了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早饭吃素,然后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城固家乡的过年习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年俗作文500字 篇7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三十,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大叔爷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外公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大叔爷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人们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大叔爷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大叔爷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大叔爷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大叔爷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年俗作文500字 篇8噼啪声将我从睡梦中惊起,不等我睁开眼,睡在我身边的小妹就好像舞狮艺人一般,顶着被子刷地站起来,似乎早有预谋。她大喊着:“过年了,过年了……”。为本就充满过年气氛的家,又增添了一份色彩!我被她感染了,将枕头一推,以示我欢心情。这一推,竟推出两个鼓鼓囊囊的大红包来。我迫不及待地拆开红包,把钱掏出来,数了数,哇!足足有600元。
数了红票子,妈妈又给我拿了一双红袜子。我刚想问妈妈为什么要穿红袜子,妈妈似乎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今年你过本命年,穿上红袜子辟邪!”“哪有那么悬乎?”“你穿上就是了。”我突然发现,袜子的底部有一个黄色的小人儿,在他旁边写着“踩小人”,这个我懂,是把小人踩在脚下,不让他伤害你。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傍晚,我们一家穿上新衣去往姥爷家。刚到姥爷家就看见有好几辆车停在家门口。估计都是串门的。妈妈家姊妹四个,压岁钱自然少不了。
大人们在包饺子,孩子们想帮忙,却被大人拦下,原因是:我们太闹腾,虽说是包饺子,只怕到最后把自己当成馅包成饺子了。
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一大家子人围坐在桌前,等待着饺子上桌。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了桌,我们这群孩子都站起身来。眼睛寻找着鼓鼓的饺子。因为那种鼓鼓的饺子里可能有钱。我精心挑选了一个,一咬,觉得里面有一个硬梆梆的东西,用纸捡出来,是一个亮闪闪的一角硬币,虽只有一角,但是也是一个好的寓意。
吃了年夜饭,成了我们小孩儿最兴奋的时刻。说几句吉言,就能换来两三百块钱,真值!
……
在现代化的时代,电子产品、网络替代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但,我们祖国的传统风俗在我们心中永远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第二篇:家乡年俗作文
家乡年俗作文(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年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年俗作文1一放寒假,我和妈妈就直奔她的老家——上虞。也许是我渐渐长大,也许是我日益懂事,今年的上虞一行让我大长见识。其他不说,就光是见到那些五花八门的年俗,就已经可以让我回味无穷了!包粽子、烧羊肉、分岁请祖宗、大年初一拜天地、杀猪……不过在这些星星点点的年俗中,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切猪肉了!
在我们去上虞的第二个晚上,我和外公外婆正兴致勃勃地玩纸牌时,舅舅突然来了个电话,说是明天他会运来一头宰杀好的猪,让外公切。听到这个消息,我好兴奋啊,整头猪!一个晚上,我都在想:终于能亲眼看到庖丁解“猪”的场面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搬了把椅子就坐,迫不及待地等着舅舅把整头猪运来!而外公呢,也是一大早地就磨刀霍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看见舅舅提着,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拖着两个大袋子蹒跚地走进了家门。一进来,他立即将袋子抛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地瘫坐在椅子上!外公准确地抓住袋口,使劲地拖出猪腿,敏捷地将一只袋子垫在下面。我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半头猪,我估摸着大概有30公斤重吧!外公拎起猪蹄,嘴里念念有词:“先把骨头取出来,再把肉按种类切开……”他就像个资历丰富的老战士一样,沉着地举起刀,仔细地搜寻可以取出来的骨头。接着,他将骨头旁边的肉一点一点地切开,放在一边,然后使劲一敲骨头,松动之后,一块略带点儿血丝的大腿股骨被完整地分离了出来,我看得惊呆了!随后,外公如法炮制,将所有骨头都取了出来,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公将半头猪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篮子里。这速度,这娴熟的技术,简直像个过滤器。
我本以为我已经目睹了全过程,但当我一转身,却听见了震耳欲聋的敲击声。我速回头,看见外公正用锋利无比的刀砍着骨头,只见他先轻轻地碰了几下要砍的位置,然后举起刀果断地往下砍,我赶紧捂住耳朵,但已避之不及,巨大的声音已经以每秒330米的速度飞快地钻进了我的耳朵,直感觉我的耳膜差点儿被震破,我甚至看到骨头中都迸出火星来了呢!有些特别硬的骨头,外公也有办法,他先是将刀准确地砍进骨头,再拿来粗木棒,连续敲击,直到将骨头敲断。“砰砰乓乓”的声音响了整整一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把磨得锋利无比的刀到最后变成了水波一样的曲线了。
当天晚上,当我喝着热乎乎的骨头汤,啃着美滋滋的红烧小排,嚼着软绵绵的白切肉,就想起了这一整天外公辛辛苦苦切猪肉的情景,心里颇有感触:任何美好的生活都是用艰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这几天在上虞的幸福日子离不开外公外婆那勤劳的双手!
家乡年俗作文2滇中民族众多,年俗各有不同,各地年俗也各具特色,但由于缺乏统一性的动作,难以形成共同文化,习俗只限于本村本寨,成为乡土中的奇葩和瑰宝。
记得每年接近腊月时,老人会翻开泛黄得老黄历,看着属些什么,捡个个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杀猪,现如今,由于天气逐渐变热,为了方便保存,杀年猪提前冬月。到二十五六的时候,父亲也会选个和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来扫屋。由于农村常年烧柴做饭,火烟残留的物质会挂在物梁上,形成所谓的尘灰,尘灰不能在家过年,新年新气象,再破的屋也要扫屋。有时会陪着父亲,去砍一种常青叶密的方言叫青杆栎的橡树,此时橡果已经早就掉落。父亲常常围着树丛精挑细选,扫屋似乎也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最后总是挑选枝杈稀树叶密、枝型呈圆形状的树丛。选定之后,父亲小心翼翼的砍着,高高抬着,不能沾染一点点地上的灰尘。回到家中,父亲念念有词,但听不明白说些什么,因为不敢靠近,怕被尘灰眯眼睛。
呆到过年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要洗脚,要是谁洗得晚了,老人会说:你去串亲戚时是吃不到肉之类的美食,只能喝洗脚水。所以从小到大这个习惯一直延续。洗完脚后,长辈会给孩子发点压岁钱,用钱压着孩子的新年祸祟,保佑孩子平安,所以压岁钱一般不能及时花掉,但贫穷孩子没有多余的零花钱,往往是发了不超过一天就花光了,也就是在大人不让花钱的大年初一,把钱花光,以至年年钱经不起花,年年受穷,恶性循环。
最有趣的要数拉小猪,每到年夜十一点左右,孩子会被父亲赶着去河里捞石头,一般是较大男孩和较为年轻的男人去做这个事,女孩和女人不得参与。所谓拉小猪,就是到冰冷的河里捞个长形状的石头,用绳子拴着,一个超前拉并哄着,一个装模作样找根小棍子吆喝着,整个街心都是吆喝声,一声比一声大,声音大的来年鸡猪顺畅。等拉倒家时,就把石头往猪圈一丢,神圣有趣的拉小猪就结束了。有时故意捡石头丢在猪上,把猪打得怪叫,长辈只会笑着说:小娃娃真是调皮。也有的会厉声骂道:把猪都打病了。
家里年轻人十二点前是不能睡的,要守岁,女人和小孩可以早睡。且女人大年初一不早起,又男人负责全天伙食,一般早晨吃素,晚上吃冷菜冷饭。全天不动刀,不扫地。但大年初一串门串门时,很有讲究。你首先要砍别人家门前是否有灶灰和凳子,有的人家表示忌讳女人前往,特别是结过婚的女人。所以长期以来,女孩和女人一般不到人家去串门。在我的记忆里,家里一直没有大门,也没有忌人的做法,所以每到大年初一,家里总是聚满了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闹着、笑着、哭着人情总是很旺。
家乡年俗作文3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家乡年俗作文4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只要一到农历二十,男人就会赶到集镇上,忙着筹办买年货,满载着一车的年货兴奋地回到家中,然后腾出一块空地,将年货单独摆放在那里。女人们则在商场里购买新衣,这儿买一件大袄,那儿买一条棉裤,这儿买一套童装,那儿买一套唐装,直到口袋中的钱花得一个子儿都不剩,这才拎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小孩们则挤在售卖烟花爆竹的摊铺前,盯着玲琅满目的爆竹,不知该选择哪一种。
除此之外,这一天女人们还要做馒头,包粽子。刚刚宰杀的年猪的叫声还在院子里荡漾着,砧板上已经“嘚嘚嘚”地开始剁肉馅了。肉馅里裹藏着胡萝卜的橙红,芹菜的鲜绿,一股脑儿都装进了面皮里,成了鼓鼓囊囊的包子。红豆、绿豆、枣子、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夏天就早早地准备好的箬叶将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可爱的粽子。每五个一串,然后放在开水煮上两三个小时。出锅后,便挂在窗头,等待正月的到来。
大人们井井有条地计划着,孩子们摆弄着烟花,期待着除夕夜燃放的那一刻。真的,就在大家的准备中,山村的春节已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春节前夕最精彩的前奏。离家不远的,都纷纷赶回家中,和家人们提前过一个团圆日。当夜幕完全笼罩整个村庄,绚丽的烟火就会准时绽放。
过了二十四,小孩子们忙着给长辈亲戚端年饭,当然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手上揣几个红包。送完最后的`年饭,大年三十也就在眼前了。
一早起来,大家开始穿上新衣,便开始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十二点过后,大家伙都开始准备给先祖的供品,现在条件好了,各色供品应有尽有。有些人家竟将孩子的奖状也放在篮子里,一并给先祖看,告诉先祖,今年孩子的成绩。当旧年最后一丝亮色敛进了黑匣子,大家门前的灯笼全部亮起,整个村庄被喜庆的红色包围着。大家一起围坐着圆桌,满面红光地讨论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大家有说有笑,被新年的气氛感染着。
午夜十二点左右,大家都把自家的烟火包放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当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数十炮烟火一齐绽放在村庄的上空,每一炮都震耳欲聋,仿佛春雷炸响在山谷……
正月初一的早晨按照我们村庄的习俗,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吃一碗长寿面,祈愿能够健康长寿。
过了初一,大家都开始走亲访友,手里提着礼品,心中怀着美好的祝福,去拜访亲朋好友。家家户户招待客人总少不了“三遍茶”,第一遍清茶,第二遍枣子桂圆茶,第三遍鸡蛋茶。还有些人家三遍茶过后,馄饨或长寿面会热腾腾地上桌。之后各色菜肴一一上桌,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整间屋子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
正月十五,年味才渐渐散去,大家伙儿又陷入各自的忙碌中,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家乡年俗作文5眼看着就要过年了,我听妈妈说,她小时候过年有许多讲究,村子里年味十足。可是,我现在好像并没有感受到啊!我把我的疑惑告诉妈妈,妈妈笑盈盈地说:“现在城市里年味渐渐淡了起来,你们蒲公英假日小队可以搞一个活动,我们去农村寻找年味好不好?”听了妈妈 的建议,我们母女俩就开始了策划。
下午,我们蒲公英假日小队来到锦香来农庄体验过年习俗。农庄的一个负责人先带我们去观看杀年猪。我们看见一头母猪被泡在热水中,两个师傅用石头在母猪身上不停地敲打,我十分好奇,便走上去询问,才得知原来石头是用来刮掉母猪身上的杂毛用的。只见,两个个师傅又合力将母猪抬到一个平板上,开始剖膛刮肚。我们所有的队员都是第一次观看杀年猪,觉得新奇而有趣。杀年猪是为过年做准备,这使我想起了一首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可见以前的时候,人们生活贫苦,过年时能吃到猪肉便是极大的享受了。
看完杀年猪,我们就开始打年糕。我们把手洗干净。只见师傅端出两盘香喷喷的热气腾腾的糯米,倒进干净的石缸里。师傅教给我们打年糕的方法,我们立刻挽起袖子,拿起木棒打起来。我们还喊起了独特的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年糕!”在一阵阵呐喊声中,我们每个队员都体验了打年糕的滋味。说实在,这打年糕可真是一项力气活。年糕被盛出来了!我们纷纷跑过去,迫不及待去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用手抓了一块,蘸了点糖,味道真是不错。我这个小不点还特意多吃了几块,希望来年能够长得更高。打完年糕,我们还磨了豆浆,做了豆腐。
接着,我们又跟着负责人去参观一个晒肉场。到了那里,我们立刻被震惊了,只见那里晒着腌鱼、腌肉、酱鸭等腌制品。黑的,白的,金黄的,一行行、一列列挂在晾干上,就像那整齐排列的士兵。一股股香浓的酱香味扑鼻而来,那味道,那么绵长,那么厚重,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说的 “年味儿”。我们还向那里的工人阿姨讨教了腌制腊肉的方法。看着如此壮观的“晒腊肉”场面,我们才真实地感受到:新年真的要来了。
回来的路上,妈妈还告诉我们过两天要带我们去龙门古镇,那里有更加丰富的传统项目:做面筋、包春卷、剪窗花、写春联等。我们听了都很期待。原来,过年在农村有那么多讲究,那么多习俗。我们这些城里孩子,可算是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第三篇:年俗——过生日
年俗——管日子
要过年了,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作为中国人,对年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年前是各家各户的备年货、吃年饭、聚会,忙的不亦乐乎。乡下打工的长途奔袭,回家团聚,看父母、陪孩子,走亲访友,了却一年的心愿。在忙着过年的同时,一些有意思的年俗也一代一代的传递着独特的年味。
在我老家,小时候过了除夕,从初一开始,大人们就叨咕,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健康平安,六畜兴旺,粮食丰收。乡下有习俗,新年的人、牲畜、五谷好不好,就看上天安排的对应管他们的日子天气如何了。大人告诉我们:初一到初十分别管着: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花。前六种是牲畜之类,后三种是粮食之类。如果对应的天气晴朗,那么这一年这对应管着的人就健康、平安,牲畜喂养就顺利,粮食就丰裕。这天要是下雨天或是阴天,作为人就要注意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别惹事生非,如果是牲畜就要细心喂养,注意不要让它们生病。如果是粮食,平常就要记得节约,免得丰裕不足造成生活困难。
大人们在对应日子的头一天晚上,就告诉一家老小,要在心里默默祈祷第二天天气晴朗,不要乱开腔,以便这一年无论是人或是牲畜、粮食都能顺利和丰裕。
小时候是非常的相信这个年俗的。长大了却深深的理解了这个年俗其实就是人们对新年的人、牲畜、粮食的兴旺最美好的祈愿。
第四篇:家乡年俗作文
家乡年俗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年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年俗作文1滇中民族众多,年俗各有不同,各地年俗也各具特色,但由于缺乏统一性的动作,难以形成共同文化,习俗只限于本村本寨,成为乡土中的奇葩和瑰宝。
记得每年接近腊月时,老人会翻开泛黄得老黄历,看着属些什么,捡个个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杀猪,现如今,由于天气逐渐变热,为了方便保存,杀年猪提前冬月。到二十五六的时候,父亲也会选个和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来扫屋。由于农村常年烧柴做饭,火烟残留的物质会挂在物梁上,形成所谓的尘灰,尘灰不能在家过年,新年新气象,再破的屋也要扫屋。有时会陪着父亲,去砍一种常青叶密的方言叫青杆栎的橡树,此时橡果已经早就掉落。父亲常常围着树丛精挑细选,扫屋似乎也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最后总是挑选枝杈稀树叶密、枝型呈圆形状的树丛。选定之后,父亲小心翼翼的砍着,高高抬着,不能沾染一点点地上的灰尘。回到家中,父亲念念有词,但听不明白说些什么,因为不敢靠近,怕被尘灰眯眼睛。
呆到过年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要洗脚,要是谁洗得晚了,老人会说:你去串亲戚时是吃不到肉之类的美食,只能喝洗脚水。所以从小到大这个习惯一直延续。洗完脚后,长辈会给孩子发点压岁钱,用钱压着孩子的新年祸祟,保佑孩子平安,所以压岁钱一般不能及时花掉,但贫穷孩子没有多余的零花钱,往往是发了不超过一天就花光了,也就是在大人不让花钱的大年初一,把钱花光,以至年年钱经不起花,年年受穷,恶性循环。
最有趣的要数拉小猪,每到年夜十一点左右,孩子会被父亲赶着去河里捞石头,一般是较大男孩和较为年轻的男人去做这个事,女孩和女人不得参与。所谓拉小猪,就是到冰冷的河里捞个长形状的石头,用绳子拴着,一个超前拉并哄着,一个装模作样找根小棍子吆喝着,整个街心都是吆喝声,一声比一声大,声音大的来年鸡猪顺畅。等拉倒家时,就把石头往猪圈一丢,神圣有趣的拉小猪就结束了。有时故意捡石头丢在猪上,把猪打得怪叫,长辈只会笑着说:小娃娃真是调皮。也有的会厉声骂道:把猪都打病了。
家里年轻人十二点前是不能睡的,要守岁,女人和小孩可以早睡。且女人大年初一不早起,又男人负责全天伙食,一般早晨吃素,晚上吃冷菜冷饭。全天不动刀,不扫地。但大年初一串门串门时,很有讲究。你首先要砍别人家门前是否有灶灰和凳子,有的人家表示忌讳女人前往,特别是结过婚的女人。所以长期以来,女孩和女人一般不到人家去串门。在我的记忆里,家里一直没有大门,也没有忌人的做法,所以每到大年初一,家里总是聚满了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闹着、笑着、哭着人情总是很旺。
家乡年俗作文2过了年初一,从初二开始便要去走亲戚了。走亲戚也是拜年形式的一种,与年初一拜年不同,走亲戚一般都要住下吃顿饭、喝顿酒。
“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拜丈母……”多少年来,我们乡下走亲戚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因此初二那天走在乡间道路上的,毫无疑问都是外甥,那是他们去给姥姥姥爷、舅舅妗子们拜年;初三那天,有姑姑的就去姑姑家,没有姑姑的,就去了姨妈家;到了初四或初五,为人夫婿者,便携妻将子一起去岳父母家拜年……
有些人家由于亲戚多,所以在年后的几天里,天天要迎来送往,不是在家待客,就是外出拜年,忙得是不亦乐乎。
到亲戚家拜年,需要先给长辈们磕头,而亲戚家的长辈,自然也会给晚辈中的小孩们发些压岁钱。记得小时候,亲戚们家里都不宽裕,有时甚至只能得到5毛压岁钱,但即使那样少,心里也常常会美得不行……
走亲戚自然不能空着手,总要带上些礼物才行。现在人们都是带着大包小包,而且会全部留下。以前可不行,我刚记事的时候,人们走亲戚带的还只是几个白面饽饽。由于那时几乎没人吃得起细面,所以用细面蒸的饽饽便成了稀罕物,走亲戚时用竹筐挎上几个,没人会笑话你寒酸。即使就那样只带着几个饽饽,亲戚家也往往不会留下,最后主客双方还经常会为了礼物的留与不留而推让好长时间……再后来,生活逐渐好转,人们走亲戚时开始带一些饼干、蛋糕、罐头、水果之类的礼物,发展到今天,乡亲们走亲戚时带的礼物已经是整箱的酒水、整箱的水果、鸡蛋、牛奶以及各类速冻或者真空包装食品。
亲戚家待客,从来是竭尽所能,一定要让客人吃好喝好。过去人们都穷,一年到头不舍得吃肉,所以姥姥家那大肥的猪肉味道便深深地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饕餮大餐,才能得到压岁钱,才能穿崭新的衣服……今天的小孩子为什么对过年没有那么多期盼了?那是因为他们平时不缺吃、不缺穿,又有零钱花,他们的日子已经天天像过年!
过去走亲戚,那可是名副其实的“走”,因为很少人家里有自行车。即使有一辆,也都坐得满满的,通常是男人骑在中间,前面坐一个孩子,后面驮着媳妇,媳妇怀里再抱一个孩子。而那些亲戚家在邻村的,大都是步行着去串门儿。3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走亲戚几乎看不到骑自行车的了。经济状况好点的家庭,已经有了轿车、面包车,再不济,也有摩托车、电动车,还有的直接开着农用车就上路了……从初二开始,乡村道路上的大车小辆,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简直成了一道风景。
过年走亲戚这种风俗不知始于何时,至今仍长盛不衰,它体现着国人对亲情的重视,也成了过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大家平时都忙,亲戚之间常常疏于走动,有事也就是打个电话而已,唯有到了过年,是一定要登门拜访的,你若是不去,说不定就被亲戚怪罪了下来……
家乡年俗作文3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只要一到农历二十,男人就会赶到集镇上,忙着筹办买年货,满载着一车的年货兴奋地回到家中,然后腾出一块空地,将年货单独摆放在那里。女人们则在商场里购买新衣,这儿买一件大袄,那儿买一条棉裤,这儿买一套童装,那儿买一套唐装,直到口袋中的钱花得一个子儿都不剩,这才拎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小孩们则挤在售卖烟花爆竹的摊铺前,盯着玲琅满目的爆竹,不知该选择哪一种。
除此之外,这一天女人们还要做馒头,包粽子。刚刚宰杀的年猪的叫声还在院子里荡漾着,砧板上已经“嘚嘚嘚”地开始剁肉馅了。肉馅里裹藏着胡萝卜的橙红,芹菜的鲜绿,一股脑儿都装进了面皮里,成了鼓鼓囊囊的包子。红豆、绿豆、枣子、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夏天就早早地准备好的箬叶将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可爱的粽子。每五个一串,然后放在开水煮上两三个小时。出锅后,便挂在窗头,等待正月的到来。
大人们井井有条地计划着,孩子们摆弄着烟花,期待着除夕夜燃放的那一刻。真的,就在大家的准备中,山村的春节已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春节前夕最精彩的前奏。离家不远的,都纷纷赶回家中,和家人们提前过一个团圆日。当夜幕完全笼罩整个村庄,绚丽的烟火就会准时绽放。
过了二十四,小孩子们忙着给长辈亲戚端年饭,当然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手上揣几个红包。送完最后的年饭,大年三十也就在眼前了。
一早起来,大家开始穿上新衣,便开始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十二点过后,大家伙都开始准备给先祖的供品,现在条件好了,各色供品应有尽有。有些人家竟将孩子的奖状也放在篮子里,一并给先祖看,告诉先祖,今年孩子的成绩。当旧年最后一丝亮色敛进了黑匣子,大家门前的灯笼全部亮起,整个村庄被喜庆的红色包围着。大家一起围坐着圆桌,满面红光地讨论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大家有说有笑,被新年的气氛感染着。
午夜十二点左右,大家都把自家的烟火包放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当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数十炮烟火一齐绽放在村庄的上空,每一炮都震耳欲聋,仿佛春雷炸响在山谷……
正月初一的早晨按照我们村庄的习俗,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吃一碗长寿面,祈愿能够健康长寿。
过了初一,大家都开始走亲访友,手里提着礼品,心中怀着美好的祝福,去拜访亲朋好友。家家户户招待客人总少不了“三遍茶”,第一遍清茶,第二遍枣子桂圆茶,第三遍鸡蛋茶。还有些人家三遍茶过后,馄饨或长寿面会热腾腾地上桌。之后各色菜肴一一上桌,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整间屋子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
正月十五,年味才渐渐散去,大家伙儿又陷入各自的忙碌中,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家乡年俗作文4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
家乡年俗作文5一放寒假,我和妈妈就直奔她的老家——上虞。也许是我渐渐长大,也许是我日益懂事,今年的上虞一行让我大长见识。其他不说,就光是见到那些五花八门的年俗,就已经可以让我回味无穷了!包粽子、烧羊肉、分岁请祖宗、大年初一拜天地、杀猪……不过在这些星星点点的年俗中,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切猪肉了!
在我们去上虞的第二个晚上,我和外公外婆正兴致勃勃地玩纸牌时,舅舅突然来了个电话,说是明天他会运来一头宰杀好的猪,让外公切。听到这个消息,我好兴奋啊,整头猪!一个晚上,我都在想:终于能亲眼看到庖丁解“猪”的场面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搬了把椅子就坐,迫不及待地等着舅舅把整头猪运来!而外公呢,也是一大早地就磨刀霍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看见舅舅提着,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拖着两个大袋子蹒跚地走进了家门。一进来,他立即将袋子抛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地瘫坐在椅子上!外公准确地抓住袋口,使劲地拖出猪腿,敏捷地将一只袋子垫在下面。我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半头猪,我估摸着大概有30公斤重吧!外公拎起猪蹄,嘴里念念有词:“先把骨头取出来,再把肉按种类切开……”他就像个资历丰富的老战士一样,沉着地举起刀,仔细地搜寻可以取出来的骨头。接着,他将骨头旁边的肉一点一点地切开,放在一边,然后使劲一敲骨头,松动之后,一块略带点儿血丝的大腿股骨被完整地分离了出来,我看得惊呆了!随后,外公如法炮制,将所有骨头都取了出来,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公将半头猪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篮子里。这速度,这娴熟的技术,简直像个过滤器。
我本以为我已经目睹了全过程,但当我一转身,却听见了震耳欲聋的敲击声。我速回头,看见外公正用锋利无比的刀砍着骨头,只见他先轻轻地碰了几下要砍的位置,然后举起刀果断地往下砍,我赶紧捂住耳朵,但已避之不及,巨大的声音已经以每秒330米的速度飞快地钻进了我的耳朵,直感觉我的耳膜差点儿被震破,我甚至看到骨头中都迸出火星来了呢!有些特别硬的骨头,外公也有办法,他先是将刀准确地砍进骨头,再拿来粗木棒,连续敲击,直到将骨头敲断。“砰砰乓乓”的声音响了整整一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把磨得锋利无比的刀到最后变成了水波一样的曲线了。
当天晚上,当我喝着热乎乎的骨头汤,啃着美滋滋的红烧小排,嚼着软绵绵的白切肉,就想起了这一整天外公辛辛苦苦切猪肉的情景,心里颇有感触:任何美好的生活都是用艰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这几天在上虞的幸福日子离不开外公外婆那勤劳的双手!
家乡年俗作文6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第五篇:家乡年俗作文
家乡年俗作文(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年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年俗作文1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家乡年俗作文2过了年初一,从初二开始便要去走亲戚了。走亲戚也是拜年形式的一种,与年初一拜年不同,走亲戚一般都要住下吃顿饭、喝顿酒。
“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拜丈母……”多少年来,我们乡下走亲戚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因此初二那天走在乡间道路上的,毫无疑问都是外甥,那是他们去给姥姥姥爷、舅舅妗子们拜年;初三那天,有姑姑的就去姑姑家,没有姑姑的,就去了姨妈家;到了初四或初五,为人夫婿者,便携妻将子一起去岳父母家拜年……
有些人家由于亲戚多,所以在年后的几天里,天天要迎来送往,不是在家待客,就是外出拜年,忙得是不亦乐乎。
到亲戚家拜年,需要先给长辈们磕头,而亲戚家的长辈,自然也会给晚辈中的小孩们发些压岁钱。记得小时候,亲戚们家里都不宽裕,有时甚至只能得到5毛压岁钱,但即使那样少,心里也常常会美得不行……
走亲戚自然不能空着手,总要带上些礼物才行。现在人们都是带着大包小包,而且会全部留下。以前可不行,我刚记事的时候,人们走亲戚带的还只是几个白面饽饽。由于那时几乎没人吃得起细面,所以用细面蒸的饽饽便成了稀罕物,走亲戚时用竹筐挎上几个,没人会笑话你寒酸。即使就那样只带着几个饽饽,亲戚家也往往不会留下,最后主客双方还经常会为了礼物的留与不留而推让好长时间……再后来,生活逐渐好转,人们走亲戚时开始带一些饼干、蛋糕、罐头、水果之类的礼物,发展到今天,乡亲们走亲戚时带的礼物已经是整箱的酒水、整箱的水果、鸡蛋、牛奶以及各类速冻或者真空包装食品。
亲戚家待客,从来是竭尽所能,一定要让客人吃好喝好。过去人们都穷,一年到头不舍得吃肉,所以姥姥家那大肥的猪肉味道便深深地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饕餮大餐,才能得到压岁钱,才能穿崭新的衣服……今天的小孩子为什么对过年没有那么多期盼了?那是因为他们平时不缺吃、不缺穿,又有零钱花,他们的日子已经天天像过年!
过去走亲戚,那可是名副其实的“走”,因为很少人家里有自行车。即使有一辆,也都坐得满满的,通常是男人骑在中间,前面坐一个孩子,后面驮着媳妇,媳妇怀里再抱一个孩子。而那些亲戚家在邻村的,大都是步行着去串门儿。3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走亲戚几乎看不到骑自行车的了。经济状况好点的家庭,已经有了轿车、面包车,再不济,也有摩托车、电动车,还有的直接开着农用车就上路了……从初二开始,乡村道路上的大车小辆,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简直成了一道风景。
过年走亲戚这种风俗不知始于何时,至今仍长盛不衰,它体现着国人对亲情的重视,也成了过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大家平时都忙,亲戚之间常常疏于走动,有事也就是打个电话而已,唯有到了过年,是一定要登门拜访的,你若是不去,说不定就被亲戚怪罪了下来……
家乡年俗作文3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只要一到农历二十,男人就会赶到集镇上,忙着筹办买年货,满载着一车的年货兴奋地回到家中,然后腾出一块空地,将年货单独摆放在那里。女人们则在商场里购买新衣,这儿买一件大袄,那儿买一条棉裤,这儿买一套童装,那儿买一套唐装,直到口袋中的钱花得一个子儿都不剩,这才拎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小孩们则挤在售卖烟花爆竹的摊铺前,盯着玲琅满目的爆竹,不知该选择哪一种。
除此之外,这一天女人们还要做馒头,包粽子。刚刚宰杀的年猪的叫声还在院子里荡漾着,砧板上已经“嘚嘚嘚”地开始剁肉馅了。肉馅里裹藏着胡萝卜的橙红,芹菜的鲜绿,一股脑儿都装进了面皮里,成了鼓鼓囊囊的包子。红豆、绿豆、枣子、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夏天就早早地准备好的箬叶将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可爱的粽子。每五个一串,然后放在开水煮上两三个小时。出锅后,便挂在窗头,等待正月的到来。
大人们井井有条地计划着,孩子们摆弄着烟花,期待着除夕夜燃放的那一刻。真的,就在大家的准备中,山村的春节已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春节前夕最精彩的前奏。离家不远的,都纷纷赶回家中,和家人们提前过一个团圆日。当夜幕完全笼罩整个村庄,绚丽的烟火就会准时绽放。
过了二十四,小孩子们忙着给长辈亲戚端年饭,当然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手上揣几个红包。送完最后的年饭,大年三十也就在眼前了。
一早起来,大家开始穿上新衣,便开始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十二点过后,大家伙都开始准备给先祖的供品,现在条件好了,各色供品应有尽有。有些人家竟将孩子的奖状也放在篮子里,一并给先祖看,告诉先祖,今年孩子的成绩。当旧年最后一丝亮色敛进了黑匣子,大家门前的灯笼全部亮起,整个村庄被喜庆的红色包围着。大家一起围坐着圆桌,满面红光地讨论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大家有说有笑,被新年的气氛感染着。
午夜十二点左右,大家都把自家的烟火包放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当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数十炮烟火一齐绽放在村庄的上空,每一炮都震耳欲聋,仿佛春雷炸响在山谷……
正月初一的早晨按照我们村庄的习俗,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吃一碗长寿面,祈愿能够健康长寿。
过了初一,大家都开始走亲访友,手里提着礼品,心中怀着美好的祝福,去拜访亲朋好友。家家户户招待客人总少不了“三遍茶”,第一遍清茶,第二遍枣子桂圆茶,第三遍鸡蛋茶。还有些人家三遍茶过后,馄饨或长寿面会热腾腾地上桌。之后各色菜肴一一上桌,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整间屋子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
正月十五,年味才渐渐散去,大家伙儿又陷入各自的忙碌中,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家乡年俗作文4滇中民族众多,年俗各有不同,各地年俗也各具特色,但由于缺乏统一性的动作,难以形成共同文化,习俗只限于本村本寨,成为乡土中的奇葩和瑰宝。
记得每年接近腊月时,老人会翻开泛黄得老黄历,看着属些什么,捡个个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杀猪,现如今,由于天气逐渐变热,为了方便保存,杀年猪提前冬月。到二十五六的时候,父亲也会选个和家人属相不想冲的日志来扫屋。由于农村常年烧柴做饭,火烟残留的物质会挂在物梁上,形成所谓的尘灰,尘灰不能在家过年,新年新气象,再破的屋也要扫屋。有时会陪着父亲,去砍一种常青叶密的方言叫青杆栎的橡树,此时橡果已经早就掉落。父亲常常围着树丛精挑细选,扫屋似乎也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最后总是挑选枝杈稀树叶密、枝型呈圆形状的树丛。选定之后,父亲小心翼翼的砍着,高高抬着,不能沾染一点点地上的灰尘。回到家中,父亲念念有词,但听不明白说些什么,因为不敢靠近,怕被尘灰眯眼睛。
呆到过年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要洗脚,要是谁洗得晚了,老人会说:你去串亲戚时是吃不到肉之类的美食,只能喝洗脚水。所以从小到大这个习惯一直延续。洗完脚后,长辈会给孩子发点压岁钱,用钱压着孩子的新年祸祟,保佑孩子平安,所以压岁钱一般不能及时花掉,但贫穷孩子没有多余的零花钱,往往是发了不超过一天就花光了,也就是在大人不让花钱的大年初一,把钱花光,以至年年钱经不起花,年年受穷,恶性循环。
最有趣的要数拉小猪,每到年夜十一点左右,孩子会被父亲赶着去河里捞石头,一般是较大男孩和较为年轻的男人去做这个事,女孩和女人不得参与。所谓拉小猪,就是到冰冷的河里捞个长形状的石头,用绳子拴着,一个超前拉并哄着,一个装模作样找根小棍子吆喝着,整个街心都是吆喝声,一声比一声大,声音大的来年鸡猪顺畅。等拉倒家时,就把石头往猪圈一丢,神圣有趣的拉小猪就结束了。有时故意捡石头丢在猪上,把猪打得怪叫,长辈只会笑着说:小娃娃真是调皮。也有的会厉声骂道:把猪都打病了。
家里年轻人十二点前是不能睡的,要守岁,女人和小孩可以早睡。且女人大年初一不早起,又男人负责全天伙食,一般早晨吃素,晚上吃冷菜冷饭。全天不动刀,不扫地。但大年初一串门串门时,很有讲究。你首先要砍别人家门前是否有灶灰和凳子,有的人家表示忌讳女人前往,特别是结过婚的女人。所以长期以来,女孩和女人一般不到人家去串门。在我的记忆里,家里一直没有大门,也没有忌人的做法,所以每到大年初一,家里总是聚满了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闹着、笑着、哭着人情总是很旺。
家乡年俗作文5一放寒假,我和妈妈就直奔她的老家——上虞。也许是我渐渐长大,也许是我日益懂事,今年的上虞一行让我大长见识。其他不说,就光是见到那些五花八门的年俗,就已经可以让我回味无穷了!包粽子、烧羊肉、分岁请祖宗、大年初一拜天地、杀猪……不过在这些星星点点的年俗中,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切猪肉了!
在我们去上虞的第二个晚上,我和外公外婆正兴致勃勃地玩纸牌时,舅舅突然来了个电话,说是明天他会运来一头宰杀好的猪,让外公切。听到这个消息,我好兴奋啊,整头猪!一个晚上,我都在想:终于能亲眼看到庖丁解“猪”的场面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搬了把椅子就坐,迫不及待地等着舅舅把整头猪运来!而外公呢,也是一大早地就磨刀霍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看见舅舅提着,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拖着两个大袋子蹒跚地走进了家门。一进来,他立即将袋子抛在地上,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地瘫坐在椅子上!外公准确地抓住袋口,使劲地拖出猪腿,敏捷地将一只袋子垫在下面。我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半头猪,我估摸着大概有30公斤重吧!外公拎起猪蹄,嘴里念念有词:“先把骨头取出来,再把肉按种类切开……”他就像个资历丰富的老战士一样,沉着地举起刀,仔细地搜寻可以取出来的骨头。接着,他将骨头旁边的'肉一点一点地切开,放在一边,然后使劲一敲骨头,松动之后,一块略带点儿血丝的大腿股骨被完整地分离了出来,我看得惊呆了!随后,外公如法炮制,将所有骨头都取了出来,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外公将半头猪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进篮子里。这速度,这娴熟的技术,简直像个过滤器。
我本以为我已经目睹了全过程,但当我一转身,却听见了震耳欲聋的敲击声。我速回头,看见外公正用锋利无比的刀砍着骨头,只见他先轻轻地碰了几下要砍的位置,然后举起刀果断地往下砍,我赶紧捂住耳朵,但已避之不及,巨大的声音已经以每秒330米的速度飞快地钻进了我的耳朵,直感觉我的耳膜差点儿被震破,我甚至看到骨头中都迸出火星来了呢!有些特别硬的骨头,外公也有办法,他先是将刀准确地砍进骨头,再拿来粗木棒,连续敲击,直到将骨头敲断。“砰砰乓乓”的声音响了整整一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把磨得锋利无比的刀到最后变成了水波一样的曲线了。
当天晚上,当我喝着热乎乎的骨头汤,啃着美滋滋的红烧小排,嚼着软绵绵的白切肉,就想起了这一整天外公辛辛苦苦切猪肉的情景,心里颇有感触:任何美好的生活都是用艰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这几天在上虞的幸福日子离不开外公外婆那勤劳的双手!
家乡年俗作文6幸福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春节眨眼间就过去了,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吗?那就和我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吧!
腊八,似乎就是春节的前奏曲,一到腊八,妈妈就会用大米、糯米、麦仁、小枣、豆子、小米、白莲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喝了腊八粥,人们就会知道年就快要来到了。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家乡是祭灶的日子。在这一天,大人们会拿着麻糖来到厨房的灶台前祭祀灶王爷,据说这是请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几句。祭祀过后,我们就会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腊月二十三仿佛吹响了春节开始的号角,腊月二十三过后,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在除夕之前,我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一尘不染,然后购年货、蒸花糕、贴花花……
到了除夕,年货都准备得停停当当,家家户户的门上和窗上都贴上来红红的对联和窗花。这一天会十分得热闹,早上爸爸和大伯拿着鞭炮、纸钱来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请”他们“回”到家里一同过年,而妈妈和大娘就会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准备丰盛的午餐。午饭后,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在一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最有趣儿的是,妈妈还会在饺子里包入一枚硬币,看谁能吃到这个硬币,它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气多多。在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时候吃的午饭,饺子包好后,人们就会早早地把鞭炮挂在树上,饺子一入锅,就开始放鞭炮。这在我的老家这叫做抢福,谁家放鞭炮越早,谁家吃饺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谁家的福气就越多。饺子煮熟后,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饺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毕后,把饺子重新放入锅里煮一下,重新捞出后,全家人才围在一起,一边谈论着一年中遇到的开心事,一边品尝这饺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惬意地吃着瓜子,其乐融融地等待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比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觉,这叫做守岁。
新年终于来到了,正月初一,虽说新年,却不如除夕的热闹。早上,人们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饺子。孩子们跟在大人的身后,来到长辈家磕头拜年。在这一天,最开心的就要数我们小孩儿了,我们会收到很多的压岁钱,拿着压岁钱的我们,尽情地去购买鞭炮和零食。
眨眼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来了。早上,人们早早地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赏花灯,看礼花。街道上,各个商店的门口都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每个招牌上都围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就连树上都挂满了一个个小彩灯,头顶上红色、黄色、紫色……的礼花一个连着一个在空中绽放,这样的礼花,这样的花灯连在一起,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呀!
怎么样?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很有趣儿吧!明年的春节,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做客,感受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