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指尖上的游戏作文
指尖上的游戏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指尖上的游戏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指尖上的游戏作文1在网络游戏盛行的今天,人们似乎遗忘了一个古老的游戏——翻绳。
在快乐作文班上,当老师宣布要玩翻绳时,我一头雾水,心里想:“怎么办呀?翻绳,我不会呀!”而别的同学的表情更是截然不同,会玩的手舞足蹈,不会玩的愁眉不展。可事实就是事实,我也避免不了要玩翻绳。李老师率先完成了一个弹簧,别的同学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而我却呆呆地坐在那里,埋怨老师玩什么不好,偏要玩翻绳,这可是我最不擅长的呀!
老师派了吴嘉容来教我,可我老是出错,吴容嘉也几近奔溃了。正在这时,老师走过来用温柔的声音说:“不要怕,你可以的,老师教你。”说完,老师便手把手的教起了我。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先后完成了乌龟,大桥,最后终于学到了同学们梦寐以求都想学会的弹簧。
刚学玩没一会,老师便和另外两名同学玩起了双人翻绳,沉浸在高兴中的我一下子又跌到了无底深渊,单人翻我才刚学会了一点皮毛,双人翻不就更难了吗?唉,我叹了一口气,落寞的回到了座位上。
这次的游戏经历只是一次小小的体验,但我相信,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游戏中不断尝试,挑战自我!
指尖上的游戏作文2我玩过有趣的老鼠偷油,我也玩过好玩的'彩虹过桥,不过我最喜欢玩的是翻线。
今天上课,我们就要玩翻线,老师问:“你们谁要上来。”下面一片寂静,老师就说:“那我叫人上来了。”我的心里有点忐忑不安。虽然我会玩,可是好久没有玩了。看看我同桌,她很平静,我的心里就更紧张了,可是老师偏偏叫了我。我和同桌一对,我的心里十分不安,我对自己说,不要紧张。
游戏开始了,只见我的同桌大显身手,手指灵活,于是我也开始大显身手了。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快,都出乎了我的想象。再看一看对手,她们那可不太好,只见其中一个女生要招架不住了,她小心翼翼地把线勾了过来,我们也不甘示弱。突然对方说了一句“败了。”显而易见,我们赢了。
下一组队友是两个男生,我们开始翻了。突然听见大家的笑声,我停了下来,只见一个男生用“6”的手势勾上了线,上下一翻。翻过来了一个“666”的手势,我们都不翻了,全班哄堂大笑。
我今天的比赛让我明白,努力大胆的去尝试就有可能成功。
指尖上的游戏作文3“哈哈……”“哈,我来吧!”这是什么声音?我的脚刚踏进教室就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哦,原来我们这节课要玩游戏——翻绳啊!
游戏开始前,老师要选人啦!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喊着:“选我,选我……”结果小旭站了起来,说道:“老师,我来吧!”他大摇大摆的走上了讲台。可是还需要一个对手,小洁站起来了说:“老师,我来吧,我和小旭是同班同学,并且他在班里说过他翻绳技术特别好,我也想见识一下。”
说完,小洁不慌不忙地接过老师手中的绳子,左一下右一下地绕好了绳子,嘴上慢慢出现了笑容,我们猜小结一定是设陷阱了。
游戏开始,小旭自信的伸出双手,同学们屏息凝神的看着小旭。这时,他才发现这是个死结,他招架不住了,用手随便一翻,呀,绳子开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说道:“这次小洁胜利!”
第二组开始了,老师又要选人了,向左看看,他们眼神躲开了,向右看看,只有五个人举手,老师选了选,选到了我后面的两位同桌,小刘和小红。小刘先上了场,看样子想大显身手一番啊!再看看小红,她蹑手蹑脚的上了讲台。
小刘接过绳,弄成了四根又直又长的“面条”,小红犹豫了好久,瞪着眼睛,撅着小嘴也没想出来。同学们都等得不耐烦了,有人还说:“你行不行啊,不行我来!”小红又细致的观察了一番,就“哦”了一声,又红着脸溜回了座位。同学们开怀大笑,这次比赛小刘很明显赢了。
欢声笑语没有停止,游戏还在继续,不知道最后的赢家是谁呢?
第二篇:指尖上的青春
指尖上的青春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于1982年出生于中国沈阳。郎朗在三岁的时候受父亲郎国任启蒙对钢琴产生兴趣,并于1984年,正式拜于朱雅芬教授门下开始学习钢琴。少年时的朗朗在钢琴方面就有很大天赋,多次在省内钢琴比赛上获得好成绩。但这对于时刻追求第一郎朗来说还不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郎朗多次在国内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钢琴界一颗闪耀的新星。
当然,成功之后必有付出。为了支持郎朗在钢琴方面的进一步造诣,父亲郎国任辞掉了工作,带着郎朗到北京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年少的郎朗为了自己的“成为钢琴家”的理想,很小就背井离乡。在北京求学的时间里,郎朗的压力更大了,开始对自己失望,对钢琴失望,对新生活失望,第一位老师甚至建议郎朗打道回府。这让郎朗十分难过,在离中央音乐学院考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郎朗更是有一段时间不想弹钢琴。但是对于理想的坚持,父母的付出和对钢琴的热爱,郎朗并没有放弃钢琴。后来,郎朗换了新的钢琴老师,赵平国老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郎朗的进步飞快,顺利的完成了考试。
1996年,14岁的郎朗考入著名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大师、院长加里·格拉夫曼,开始了留学生活。郎朗第一次与加里·格拉夫曼见面时,被问到为什么学习钢琴。郎朗的回答是要把所有美国的和欧洲的,什么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的钢琴比赛,全都去比掉,成为钢琴家。加里告诉郎朗,这根本不是为艺术而当钢琴家,你应该是真正把自己的本领学到,提炼这些艺术大师的造诣、这些经验、这些精华。他的一席话让郎朗重新开始考虑自己学习钢琴的目的。郎朗的成功转折点是在1999年,那年郎朗17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郎朗有幸去给指挥大师埃森巴赫面试,在面试的两个多小时里,郎朗简直成了“点歌器”,连续弹了勃拉姆斯、克里亚宾等大师的曲目。第二天,郎朗被告知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这对郎朗来说无疑是最激动的消息。开场前,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对观众介绍郎朗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的中国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演奏完毕,听众全体起立欢呼,如雷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场成功的临时替代演出,被美国三大报纸之一的《芝加哥论坛报》极度赞赏,赞扬“郎朗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激动的钢琴天才”。令人惊奇、难以置信的是当晚郎朗在拉文亚的独奏厅为音乐家们又一次演奏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此曲他已两年多未弹,然而他却非常熟练地用1小时10分钟背谱完成。《芝加哥日报》称这是“音乐史上的奇迹”。从此,郎朗与世界上所有的一流乐团陆续签约,开始了他的音乐演奏生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郎朗简直成了世界青年钢琴家的代表,取得了令人艳羡的傲人成绩,获得无数的国际荣誉。当然这些成功都与郎朗本人的天赋和努力分不开,郎朗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无数学钢琴的孩子们的楷模与典范。
第三篇:指尖上的教学
指尖上的教学
摘 要:伴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了。信息和多媒体已经开始走进了我们生活和学习,使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和快捷,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我们要适时适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通过指尖的操作把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指尖上的教学;乐趣;直观;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92
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校内、校外,下面我就来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一、动画演示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推动力。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努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提供一些有趣的场景,从而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我在执教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首先播放一个动画片“曹冲称象”,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对本节所需的知识就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明白了生活中本来比较复杂的问题通过替换就能够巧妙地解决。动画过程比我们的口述更加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这阶段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的心理特点。
又例如,在讲解圆的画法时,后面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此时我们如果从科学知识讲起,学生可能还是不能够明白。这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辆汽车装三角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状的轮子行走的动画,他们看到颠簸的车子,哈哈大笑。在学生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就明白了车轮为什么要用圆形的。
二、生动活泼的演示过程化抽象为直观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由一个接受知识的学习者,变成一个主动思考知识的探究者,让学生在具体的演示和操作过程中过得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讲解《替换解决问题策略》“倍数关系和差量关系”,e-world智能教学软件中的拖拽功能发挥的作用更大。学生到黑板屏幕上演示把一个大杯替换成小杯的过程,其他学生观察在替换的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一目了然,充分调动了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见改变传统的教和学模式,就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方式。
例如这个例题:“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在讲解这道题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想象不到,高增加后长方体会发生什么样变化,更不能明白增加了几个面和原来的长方体有什么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利用了学校的畅言白板软件的三维立体图形,直观地演示出长方体演变成正方体的过程。演示中学生能够直接看出其中的变化,我采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增加的面,以及变化前后各条棱,对比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它们前后变化关系,从而突破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过程。
三、游戏活动更精彩
古往今来很多数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游戏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对此,马丁?加德纳曾经做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恰当地运用游戏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可,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百分数的认识是一个概念性强,抽象和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知识点。针对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特点,制作了一个Flash投篮小游戏,学生在电脑前玩游戏,热情很高,在游戏中逐渐地摸索本节课的知识点――怎样比较哪次投得更准些呢?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随着班班通的普及,如果我们在上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打开畅言软件,里面有一个更加方便的录课功能,我们可以在上课的同时录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全部或部分,把它上传到教师的网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随时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或者重新?W习,真正做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之,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立体、直观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中,自己的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能力有很大提高。指尖的操作把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把媒体技术变成我们指尖上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9).[2] 孙丽谷,王林.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六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
第四篇:指尖上的智慧
指尖上的智慧 ——浅谈小学陶艺教学
摘要:陶艺,作为一种土与火的艺术自古以来就令人神往,令人痴迷。过去的儿童,泥巴就是他们最好的玩具。和泥儿、摔响儿、捏泥人、做坦克……这些都成为那一代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而今的孩子们,虽然拥有各种各样的又不断翻新的玩具,却失去了与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翘着屁股玩泥巴的乐趣。陶艺教学就是要把最普通的泥巴带进小学课堂,让孩子们在拿捏之中掌握泥性,感受创作的乐趣,在与泥巴的“玩耍”之中让他们的指尖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本文将从四部分“
一、了解陶艺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创新观念来引领陶艺教学;
三、淡化技法,在创作中掌握新知;
四、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来阐述小学陶艺教学。
关键词:陶艺、陶艺教学、技法、合作、交往
正文: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在把玩泥土中,获得那份未遗失的童真,这是陶艺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亲近自然,体味泥土的言语,表达自我情感,在创造中获得乐趣。当柔软的泥土在经过火的洗礼后变成坚硬的瓷器时,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控制力又增添了一份。虽然我们仅仅从泥走向了瓷,但是却经过了漫长的量变与质变的升华过程。陶艺不仅作为一门工艺美术,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素养和人类文明传承的使命。陶艺课程的开设给美术教学注入了生机,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学生注入了一缕清新的空
气。如此效果则是其他课程难以比拟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陶艺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陶艺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其中又让我们知道了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作用。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又长盛不衰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近万年的发展已经趋为完善,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事物。中国的陶艺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艺的发展,但近代却落伍了,特别是陶艺教育。
国外的陶艺教学实践证明,陶艺教育使儿童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丰富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既然陶艺教学有如此优点,我们就更应该利用本土资源发展陶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的前阶段,讲述陶艺的一些历史,并且让学生们欣赏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陶器实物,了解陶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品种。这样使儿童更有好奇心和制作的欲望,儿童们渴望用双手去制作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去表现心中的世界。
二、用创新观念来引领陶艺教学
我们必须要把创新思维融入到陶艺教学之中去,使其充满活力。我先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开始学生们都有极大的新鲜感,因
为孩子们有爱玩泥巴的天性,大家开始随心所欲地捏一些造型奇特的人物、野兽,但是在造型、方法、内容上显得很单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又能突破陈规,又能创新,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呢?要让学生逐步了解陶艺,热爱陶艺教育,并且确立学生为主体。学生和老师都要具有创新精神,特别是老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我认为开设陶艺课是最能够体现儿童的创新精神的。陶艺课材料简单是与泥巴打交道,大家的兴趣浓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丰富的想象,眼睛看,脑子转,心里想,手上做,观察能力逐渐敏锐,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如此效果,则是其他一些课程难以比拟的。
三、淡化技法,在创作中掌握新知
1、首先是陶艺成形方式和装饰手法。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各种作品形式,种类层出不穷,品种繁多。那些陶器优美的形态,活泼奔放的纹饰,无不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些作品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成型方式,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主要使用了泥条成形、泥板成形和拉坯成形三种方式教学。泥条、泥板成形比较方便成形快,变化的形式比较多样,灵活性强。通过实践学生们接受得比较快,而且很感兴趣,能够做出自己想做的形象。拉坯成形的难度比较大,只能够做一些圆形的物体,这种方法在初期教学主要是尝试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在陶艺成形的方式上我进行了泥条和泥板的整合,并且结合了挖、刻、划、拉等装饰手法,大大地拓展了陶艺的表现力度。学生们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做出一些自己喜爱的作品。并且还结合儿童的特点待泥坯干了后涂上一些颜色进行装饰。在陶艺课上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虽然说作品不是很精美,但是感到自己也能做一件陶艺作品也十分兴奋,我还要求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展示、介绍来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还指导学生们创新用其它方法来装饰自己的作品,使其更优美、精致。
2、在陶艺制作的内容上创新,具有儿童特色。
在陶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中无不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陶艺教学如何在继承古代陶器优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充分体现儿童个性的陶艺作品值得我们思考。处于小学时期的儿童,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用手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用心去表现自己的梦想。根据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我们应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我在陶艺教学中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小动物、卡通形象、动画片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回答却启发了我。在陶艺教学中能否可以融入儿童喜欢的卡通动物、人物呢?经过我的实践,卡通形象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内容。它简炼、夸张、拟人的造型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理解。关键就在于把以往的平面绘画通过泥巴塑造成立体的陶艺作品,使其更加生动,进一步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在陶艺教学中我还遇到一些难题,有时学生们总随心所欲地制作。我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陶艺知识,对儿童进行最初阶段的启发,引导学生联想并开拓其想象的空间。开始,我示范制作了一些卡通形象,如:小乌龟、兔巴哥、皮卡丘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制作方法。我还事先准备一些图片资料给他们欣赏、临摹,在临摹过程中还讲解了身体比例和基本结构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在不同的陶艺成形中发现美的造型,使学生们在自己制作过程中逐步深化对陶艺的认识、理解、潜移默化地掌握陶艺的技能,并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让陶艺通过卡通这种形式使儿童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 “玩泥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每个人的兴趣、习惯、个性都不同。让学生们在经历了一段示范临摹之后,儿童掌握了一定技能、技巧。我在下个阶段儿童运用创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卡通形象,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创造出有情感,新颖独特的陶艺作品。比如我在指导儿童进行陶艺创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要尽量发挥自己的特点不要与别人雷同,以保证自己作品的特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欣赏一些风格各异的陶艺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做。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并且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卡通陶艺的创作活动中。从而达到个性和内容的结合,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
3、陶艺教学方法要不断变化,具有新颖性。
①指导学生们收集一些有关陶艺方面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我还搜集了有关陶器的生产流程,为学生们介绍陶艺知识。欣赏优秀的陶器实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在健康娱乐的活动中受到激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整个陶艺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求知,求美,求乐。
②在教学中要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可以把学生中对陶艺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交给大家讨论。我发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了大量问题,例如“什么是陶艺?”“怎样用泥来制作?”“泥坯又如何变成精美的陶艺品?”“如何装饰自己的作品?”等等。发动学生敞开思维,集思广益,在平等讨论中自我解决问题。并且把学生们搜集到的陶艺方面的资料如“历史背景,艺术流派,陶艺的材质,工具设备,工艺过程等内容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小结。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拓展思维。
四、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自发地形成合作小组,从而提高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如让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一个“海底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手中的泥条盘成造型,想象和创作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有鲸鱼、海豚……然后师生共同寻找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呢?有的说:“缺海螺”,有的
说:“缺珊瑚”,还有的说:“缺少美人鱼”,孩子们的想法可奇妙了,大家齐心协力把海底馆打扮得五彩斑斓。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体会到了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
陶艺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可以说是教学里的“世外桃源”。你无法在平时见到如此和谐的“手工作坊”。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真正解放了自己的身心,解放了自己的思维,他们的空间是从来没有过的自由。
总之,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陶艺教学来锻炼学生手、心、脑的结合;把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陶艺使孩子们在津津乐道和制作陶艺的陶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随着教学经验的慢慢积累,我相信,未来的陶艺课堂将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说陶艺论陶艺》 杨永善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美术新课程标准》
3、《陶艺教室》 王奇 张温帙 湖南文艺出版社
指尖上的智慧 ——浅谈小学陶艺教学
王 效 香
丁庄镇王道小学
2015年6月
第五篇:指尖上的“农民工之家”
指尖上的“农民工之家”
【编辑留言】时至今日,互联网已和每个人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甚至成为人们与外界沟通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当工会考虑如何能更好为职工提供服务时,应用互联网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但问题是,工会究竟能用互联网做哪些工作?究竟以什么样的互联网工具,才能真正和职工建立密切的沟通,而不是形式上的?
沈阳市总工会农工部推出的“爱异客”APP,或许是值得借鉴的范例。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的异乡人,踏上陌生的土地时,你最想得到什么?
你必然想找到一样依托,这依托可以是一份工作、一个朋友、老乡,或是一个能真心帮助你、为你着想的机构,总之,你最不希望的,是无依无靠的孤单。
异乡人,如果你踏上的是沈阳的土地,那么恭喜你,只要打开手机下载一个软件,进行简单注册,就可以立刻成为沈阳市总工会的会员。通过手机,你能看到这城市招聘的信息,可以学到在这城市生存的攻略,可以视频掌握新技能,如果遭遇了劳资纠纷,打开手机就能得到法律援助„„
成为这里工会的一员,也就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你,就不再是异乡人。
这就是沈阳市总工会推出的“爱异客”手机APP,给来沈务工的异乡人一份“本地人”的安全感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一分钟联系上工会
在此之前,如何让农民工融入工会的大家庭是一件颇令人挠头的事情。进城务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并不经任何官方登记,直接进入以民营为主的企业打工。工会和农民工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手段。据统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沈城务工的农民工不断增多。目前全市常住外来务工人员已达70余万人,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行业。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由于只专注于自己的生存圈子,他们无法和这个城市的相关政府部门乃至娘家人――工会形成有效对接,当遭遇到劳动争议、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时,无法获得和正常市民同样的待遇。
“互联网+”大潮的形成,似乎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农民工的日益年轻化,超过80%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拥有智能手机,能否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一个“指尖上的农民工之家”,让农民工和工会通过无线网络建立密切联系?这成为沈阳市总工会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在经过3个多月的酝酿后,由沈阳市总工会农工部主导建设的、沈阳市农民工专属APP手机软件――爱异客在2015年5月19日正式上线运行。
外地人来沈务工,只需用手机上网,一分钟下载爱异客软件,再用一分钟时间完成简单注册,就可以得到沈阳市总工会通过该软件提供的“信息动态、农民工入会、维权帮扶、空中课堂、新市民风采、进城攻略、会员服务和就业岗位提供”等9项服务。
异乡人的生存宝典
点开爱异客软件中的“岗位提供栏目”,一长串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名称跃然入目,例如沈阳某知名五星级酒店发布招聘信息,招聘岗亭收费员、服务员、搓澡工等若干名,工作要求和待遇逐项介绍;再往下,一家钢构公司的招聘启事中,需求的焊工、铆工、组立、埋弧焊、剪板、摇臂钻、矫正、喷漆工、打磨、下料、抛丸、力工、吊车工等十余个工种近200个岗位,都是适合农民工快速上岗的工作;再向下翻查,来自家政公司、建材公司、工程、机械制造、销售、保险、超市、安保、电器、医疗、软件等行业的招聘信息琳琅满目。而且信息栏目保持更新,不断有新的招聘内容加入。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企业的招聘信息的页面上,都直接带有该企业的联系方式,这意味着,农民工可以直接给用人企业打电话,不用通过任何中介,为农民工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中介费用。
帮助农民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在沈阳站住脚,这或许只是满足新市民的最低要求,毕竟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项复杂的事。“爱异客”APP像一个市场化的手机软件那样,真正从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软件上开设的空中课堂,可谓包罗万象。例如:乘火车需要注意什么、乘地铁应注意什么、如何安全使用手机、被困电梯怎么办、如何安全使用自动提款机、租房或住集体宿舍应注意什么、什么样的拖欠工资行为公安机关将立案侦查、沈阳市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沈阳市教育局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相关规定„„
整个栏目分为生活、法制、维权、工会、子女入学、安全、就业、权益、城市九大类别,几百条内容,涵盖了在城市生活的全部内容。
“可能对于本地人而言,这些知识都是常识。但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打工的人来讲,却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宝典。”四川来沈打工的周雨桂对记者说,她当初从同乡那里知道有这样一个软件,装到手机里,用了五六天时间细读了“空中课堂”中的所有内容,那份身在异乡的彷徨减轻许多,很多事心里都有了谱。
沈阳市总工会农工部部长蒋阳介绍:沈阳市总工会对“爱异客”这款软件仍在不断改进中,近期准备推出法官在线网上心理咨询等新栏目,让新市民通过这款软件获得更多帮助。农民工可利用“爱异客”平台的劳动争议咨询、工伤咨询、欠薪咨询、法律援助咨询等维权栏目,通过文字描述和照片等方式提出诉求,通过“网上申请、上传证据、网上审批、资金打卡、信息存档”等程序获得网上帮扶。
网络工会有多远
通过“爱异客”APP感受到工会提供的贴心服务时,来自异乡的打工者自然心生加入工会的意愿,而这也正是“爱异客”起到的作用之一。
蒋薇薇是一名外地来沈务工人员,在沈阳多年都没有加入工会组织,她不知道怎么加入,更不了解加入的好处。但通过“爱异客”APP,她了解了一切,并成为第一批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的会员――2015年6月26日,第一批23名外地务工者在沈阳市总工会的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汇合,他们手持工会会员证,面向工会会徽庄严宣誓,正式加入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这是沈阳市乃至全国的第一批通过网络加入工会组织的农民工新会员。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为每名新会员发放了一件印有工会标识的T恤衫和工会会员证。
“使农民工更加快捷地通过网络找到工会组织,参加工会活动,享受工会服务。在“爱异客” APP上线同时,我们成立了爱异客服务中心工会,使农民工通过“爱异客”平台在网上完成申请、网上入会审批、网上流转和网上会籍管理,与沈阳市工会会员信息数据库实现有效对接和数据同步,在全国开了先河。目前,全市已有数以万计农民工通过爱异客申请加入工会组织。”沈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农民工快捷加入工会,就可利用“爱异客”APP获得各项服务。同时,沈阳市总工会对市农民工维权中心进行改造,建立“沈阳市农民工之家”,在维权、入会、帮扶、培训和服务等方面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常年开设电工、月嫂、面点师等常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素质。通过现代化的“键对键”服务和传统的“面对面”工作有机结合,使“网上农民工之家”及“网下农民工之家”形成“线上线下、一虚一实”的两个工作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工的需求。
方便、快捷的线上服务模式吸引了无数外来务工人员为“爱异客”APP点赞,作为一款工会研发的APP软件,推出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5.2万的下载量(截至2015年年底统计数据),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只能用不可限量来形容。
实际上,“爱异客”的成功值得所有工会人士思考――当各行各业都积极筹划自身的互联网+蓝图时,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设计属于工会的互联网+模式。如果仅仅是将工会的原有工作模式搬到网上、把互联网只当做一种信息发布渠道,那么显然是一种“伪+”。只有真正应用互联网思维,站在用户(职工)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提供更方便、更实用、更快捷的服务,如何通过互联网让会员更容易和工会建立直接的沟通,才算是迈入了互联网+的门槛――这并不是终点,结合科技的发展,目前已有工会组织出台了“将整个工会搬到网上”的构想,这种构想意味着未来工会的工作模式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爱异客”APP已经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成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