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典苏轼诗歌(通用60句)
经典苏轼诗歌(通用60句)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本篇文章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苏轼诗歌的内容,欢迎参考。
1、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2、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3、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4、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5、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6、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8、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9、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10、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1、春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12、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13、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14、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15、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16、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17、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18、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19、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20、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21、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3、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24、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25、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26、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27、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28、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29、已矣乎,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32、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
33、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34、百世一人,千载一时。
35、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36、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37、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38、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39、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40、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41、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42、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43、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4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5、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46、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47、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
48、竹外桃花二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9、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50、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51、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52、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53、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54、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55、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56、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57、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5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6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第二篇:关于苏轼诗歌
月到中秋,怀念东坡(外三首)222134
江苏省赣榆县城西镇店子小学校刊编辑部
麦收(原名:王经涛)
手机:***
E_mail:wjt100@163.com
孤寂的身影策马持鞭 奔跑在北宋的疆土上 追赶落日的余辉 竹影却在晚风中摇曳 蓦地看到洁白的中秋之月 不知何时爬上《水调歌头》
大宋辽远的田野里 晚风吹拂,河边的芦苇 欢畅地飞舞 中秋的 月光落成一地的银白 你站在赤壁念奴娇 怀古
窗前的油灯忽明忽暗 你神情忧郁 泪流双颊 中秋月下你想念子由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 你就和月亮一起消瘦
秋风古道 小桥流水
散落成唐宋晚秋的夜雨梧桐 满腔的血液沸腾
热情比龙脉还要坚韧挺拔 仿佛地表喷出的火焰 周身都是炽烫的岩浆
无法忍受历史的沧桑 无法割刈的傲气 山崩地裂般狂啸
哪里有真心的顶礼膜拜
脚下的脆弱经不起蹄铁的践踏 疼痛的心
经不起生死别离的苦痛
就让娇羞的江山握紧拳头 激起千万层浊浪 承接易水江边传来的 刀 戈 相向
秋 水
忆
忆,千年的诉说 忆,万年的精华 翻阅厚厚的竹简 满眼的星光爬满句章
甲骨上的符号是先哲的信念 根根曲折的笔画 都勾勒出动人的旋律
听,跳动的中华脉搏 华夏儿女恒古的青春
娓娓控诉一部部血泪的历史 从古到今,由远及近在洪水的摧残声中 在回旋的湖泊中
始终流淌着带有中华民族的 正气的殷红血液
忆,铮铮中华的铁骨 忆,威武东方的雄狮
历史的河流
几千年就这么 一闪而过 大海远离了 我们的视野 关山之月
依然浮现于夜空
历史就成为
一条永不休止的河流 生命里有绿色的血液流淌
淡淡的月光漫步在 吱呀作响的板桥上 历史就和波纹 一样颤动不止
【作者简介】麦收,原名王经涛,80前出生,生肖属羊,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在《青春潮》、《少年儿童文学》、《鸭绿江》、《哲思》等发表过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著有作品集多部。
第三篇:苏轼忠州诗歌
苏轼忠州诗歌
【按】北宋嘉祐四年(1059)十月,苏氏父子举家赴京。他们先走水路,自眉山沿岷江、长江而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犍为(今属四川)、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出三峡,于同年十二月初到达江陵(今属湖北);一路上,他们且行且止,每到一地多舍舟登岸,游览名胜古迹。次年正月从江陵出发,再由陆行北上,于嘉祐五年二月到达京城。苏轼有关忠州的诗歌均写于此次赴京途中。
留题仙都观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苦辛。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架浮云,超世无有我独存。
【附录】
查慎行《初白庵苏诗补注》卷一:《百川学海》:“治平末,东坡泊舟仙都观下。道人持阴长生石刻《金丹诀》就质真赝。(原注:“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坡曰:„不知也。然士大夫遇此,必以请。久之,自有知者。‟”)按治平末,先生方在凤翔,焉得泊舟观下?或误以为嘉祐为治平尔。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一:气味遒逸,但乏精意。
【朱按】
仙都观,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百二十二里至忠州酆都县。去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
仙都山鹿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尽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五行迹。
【附录】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一:诗亦清拔,但乏深警。“至今”二字太率易。
严颜碑
自注:在忠州,严即巴陵太守,事见《蜀志·张飞传》。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无执,嗟子死谁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附录】王文诰《苏海识余》卷一:公少作《孔明论》,主老主之说,其南行之《严颜碑》(略)诗皆同,故持论多未当。
屈原塔
自注:在忠州,原不当有碑塔于此,意有后人追思,故为作之。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瓢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附录】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一:“投饭救饥渴”,“渴”字添出趁韵。(“遗风成竞渡”)“遗风”二字亦不自然。结四句(“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结。”)将屈原说作好名,语病不小。若节去“至今”四句及此四句,转觉完美。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一:(“应是奉佛人”二句)完除证据,若实有其事者然。公凡随手起波,必于随手抹到处敲进一层,此终其身用笔如一辙者,而其法初见于此。亦犹曲工必送足五六上而后回至四合,工中有天籁存焉,不可强也。
香岩批《纪评苏诗》卷一:(“名声实无穷”)但易去“名声”两字,便是好诗,节去却不成章法。“至今”四句,亦不可节也。
朢夫台
自注:在忠州南数十里
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空伶俜。
竹枝歌
《竹枝歌》本楚声,幽怨恻怛,若有所深悲者,岂亦往者之所见有足怨者与?
夫伤二妃而哀屈原,思怀王而怜项羽,此亦楚人之意相传而然者。且其山川风俗鄙野勤苦之态,固已见于前人之作与今子由之诗,故特缘楚人畴昔之意,为一篇九章,以补其所未道者。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
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
海滨长鲸径千尺,食人为粮安可人。招君不归海水深,海鱼岂解哀忠直。
吁嗟忠直死无人,可怜怀王西入秦。秦关已闭无归日,章华不复见车轮。
君王去时箫鼓咽,父老送君车轴折。千里逃归迷故乡,南公哀痛弹长铗。
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喧呼。当时项羽最年少,提剑本是耕田夫。
横行天下意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
富贵荣华岂足多,至今惟有冢嵯峨。故人凄凉人事改,楚乡千古为悲歌。
【附录】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一:每段八句,过接处若断若连,章法甚妙。势须有一总收。(“富贵荣华岂足多”四句)音节酷似《汾阴行》,其声哀曼动人。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一:第九章(“富贵荣华岂足多”四句)总结。
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卷一:依序中伤二妃、哀屈原、思怀王、怜项羽,平列四段,下三段事本相因,惟此处(“水滨击鼓何喧阗”句)是突接。
评说:苏轼与苏辙在忠州所作竹枝歌与竹枝词,都认为竹枝词为楚声,所谓“舟行千里不至楚”,“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竹枝词本楚声,幽怨恻怛,若有所深悲者”。原因何在呢?据有关材料推测,忠州向无屈原塔,也无有关纪念屈原之建筑,其本诗中也说“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屈原塔》)。忠州有的大概是严颜的坟墓附近的汉阙或佛塔。但是苏轼借这个题材表达的是深层的历史与家国隐忧。在北宋面临北边强大的军事力量时,文人的感时忧国情怀出之。其三,忠州地临楚地之施州南利川一带,南宾(今重庆石柱)在唐白居易时曾属忠州辖,属于频临楚地,而事实上川东鄂西的当地人在发音与方音上向无太大差别,除非一些特殊行业语与行话,其他是能通的,这也就直接导致当代学人面对苏轼苏辙的诗歌中直接指正竹枝词属楚声,疑惑不解。事实上,忠州之地无论在政治格局与版图上都不从属于楚。再次,这大概与巴蜀文化中蜀文化至少在汉唐时期,蜀文化优于巴文化,巴文化虽然民风强悍,歌舞凌殷人,但事实上属于民间文化之俗文化,在汉族文人中是没有太高地位的,所以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来说,苏轼能写出一组九章竹枝歌已难能可贵了。这间接原因,在于白居易在忠州写有竹枝四首,三百年后的苏轼苏辙在拜谒忠州白公祠后,把白作为一个楷模与潜在的竞争对手使然。【按】据说白公祠始建于明代崇祯三年(1630)。
第四篇:苏轼写的诗歌参考
苏轼是以为聪明睿智的文人,其聪明不仅表现在他的文学成就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他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以及通达的处世态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写的诗歌,希望大家喜欢。
苏轼写的诗歌:《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上真面目,只缘身在此上中。
苏轼写的诗歌:《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苏轼写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上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写的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写的诗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写的诗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上,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写的诗歌:《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五篇:苏轼的诗歌有哪些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的诗歌,欢迎阅读参考!
1、《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3、《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4、《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5、《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6、《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7、《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8、《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9、《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
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10、《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的生平简介:
诗人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此时的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诗人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在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在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诗人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他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