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重庆直辖十年_700字[本站推荐]

时间:2022-04-02 02: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重庆直辖十年_700字[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重庆直辖十年_700字[本站推荐]》。

第一篇:感受重庆直辖十年_700字[本站推荐]

感受重庆直辖十年_700字

十年前我对任何事情都是倒懂不懂的,对世界一无所知,而现在我已懂得了很多知识,明白了不少道理,这十年的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重庆——我的家园,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在这里有着很多迷人的自然,人文景观,经过十年的风风雨雨,她们散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这里有很多优美的风景区,像一颗玛瑙镶嵌在山城的锦绣蓝图上,有千姿百态的乐山大佛,也有清新秀丽的金刀峡;有美得如神话中的仙境的仙女山,也有披着一层神话外衣的神女峰;有雄伟、奇特的长江三峡,也有演绎过雄浑的三国历史画面的奉节白帝城和永安宫。虽不能集万态于一体,却也是精化之所在。

大街上,到处耸立的高楼大厦在市区中分外显眼;高速路,立交桥纵横交错,立交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如河水般川流不息;轮船连接东西,铁路贯穿南北;正在建设中的轻轨将把你快速、安全地带到市区内任何地点。重庆啊,犹如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蓄势特发。

“越是艰辛越向前,”这是山城人的可贵品格。十年建设积累越来的丰富经验,必将激励三千多万重庆人民在新的发展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巴渝山水间必将崛起一个更加和谐、文明、美丽的'新重庆!

在直辖之初是一个大转盘和人行天桥,人多、热闹,虽然这种热闹情况算不错,但却显得嘈杂而脏乱,现在,直辖之后的观音桥,已成为繁华的商业步行街。

十年前,位于渝中半岛的解放碑曾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周围大片低矮灰暗的建筑中显得十分醒目,而它的周围数十栋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解放碑已经成了淹没在城市森林中的“小矮人”。解放碑这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10年间变成了聚八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西部第一街”,其业态之全、人气之旺、财力之雄,令人惊叹。

让我们敞开胸怀,展开双臂;以我们的青春活力,魅力四射的激情;携手新重庆,去迎接明天,迎接明天,迎接希望,迎接成长!

第二篇:重庆直辖十年讲话

高举旗帜 改革创新 努力开创广东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

——汪洋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2008年6月18日)

这次全会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部署新形势下推进广东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两天来,大家认真总结了全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审议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明确了奋斗目标。会议始终洋溢着民主、求实、鼓劲的浓厚氛围,是一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奋进的会议,必将对我省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这次会议结束后,全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将告一段落,今后的重点是要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继续解放思想。未来一个时期将是检验我们解放思想能否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时期。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就如何转化运用好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成果,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提出的战略构想和思路举措,扎扎实实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决定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这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战略举措。半年来,全省上下贯彻省委部署,掀起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热潮,在省内外引起良好反响,取得了积极成效。这充分说明,省委作出这一重大决策,把握了时代脉搏,顺应了人民期待,是完全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广东实际的。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我省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动力和思路举措,必将推动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

在这次学习讨论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各地各部门积极投入,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紧抓住破解科学发展难题这个要害,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既沉下去调查研究,又敞开门听取建议,既请进来把脉问诊,又走出去学习取经,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收获了丰富的学习讨论成果。大家通过解放思想谋划广东未来发展,拿出了许多创新举措,特别是针对长期困扰发展的疑难问题,提出了“对症良方”。比如,通过讨论调研,大家进一步明晰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认识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提高我省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并研究制定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相关政策意见。比如,对如何破解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通过解放思想,大家认识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键不是要缩小总量的差距而是要缩小人均的差距,必须跨行政区域配臵发展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按照这样的理念,提出了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政策措施,并召开会议进行了部署。又比如,经过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面向世界谋划广东发展,毗邻港澳仍然是广东的独特优势,三地政治制度不同,但都搞市场经济,合作的空间非常广阔,由此提出了进行更紧密合作的构想,并在加强服务业合作,争取CEPA审批权下放等方面的政策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再比如,通过解放思想,大家认识到发展民主法制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保障,强化了探索的力度。还比如,大家充分认识到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建设对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设立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着眼于破解土地空间不足难题,开拓思路,制定出台了利用园地山坡地开发补充耕地等政策。凡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充分说明,解放思想是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基础;打破束缚我们头脑的条条框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实践再一次证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广东改革发展的灵魂。

这次《决定》提出的“八个必须”,是解放思想认识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省今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要思想基础。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些新的认识成果,是我们对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需要厘清的一些共性问题的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的普遍意义,并不单纯指向我省自身的问题。我们一定要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理解和运用好这些思想成果,进一步深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一是关于充分认识解放思想重要性的问题。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回答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继承广东改革创新的光荣传统,在新的起点上续写广东改革开放的新辉煌,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问题。过去三十年,广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成功实现了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向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转变,书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引领了全国发展潮流。广东三十年的成就是极其辉煌的,经验是极其宝贵的,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也承担着与辉煌的荣誉同样重大的责任,如何继承、创新、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们的事业继续阔步前进,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看不到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就不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广东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但同样,如果我们看不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应对已经出现的挑战,就会丧失科学发展的机遇。三十年前突破“两个凡是”要解放思想,三十年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靠解放思想,为了更好地延续成就和辉煌,我们还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清醒地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再创辉煌的前奏。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前进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描述我国在新世纪新的阶段性特征时,重点强调了在八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要“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与时俱进的实事求是态度,给全党作出了榜样。我们正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去推动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经过这半年的学习讨论,我们找准了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形成了一些破解难题的思路,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有的同志说,不解放思想,就很难深刻认识发展存在的问题,很难对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共识,很难出台这样有力度的“双转移”举措,很难将民生问题摆到这样突出的位臵等等。这些成果说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确实令人鼓舞。大家对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解放思想的成果形成了许多共识,继续解放思想正在成为我省的主旋律,这是比具体成果更令人鼓舞的成效,对今后的工作关系重大。但我们绝不能满足于此,解放思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我们要想成为排头兵,就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必须经常对广东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刻内省,时时把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始终掌握广东发展的主动权,在继承、创新与发展中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继续解放思想刚刚破题,实践科学发展任重道远。对解放思想的成果不能高估,对推进科学发展的难度不能低估。这一点,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正确而清醒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

二是关于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从根本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就必须全面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碎、完整而不是割裂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国一样,我省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但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的数量;虽然协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差距还在扩大。总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因此,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然是我省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过去三十年我们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迅速提高了我省的综合实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创造了为人称道的发展成就。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渐突出,发展后劲有所下降,资源、环境的承载难以为继。这些问题不解决,继续一成不变地按过去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其结果不仅欲速不达,甚至会毁掉广东今天的发展成果,危及子孙后代发展的条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保证快速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科学发展,就是要在过去“快”的基础上,汲取经验教训,研究怎样能够发展得更好。强调“好”,并不是不要“快”,而是为了创造可持续“快”的条件;强调“好”的发展,同样也能实现“快”的发展。只要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快”,能搞多快就搞多快。今年1—4月,我省外贸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圳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的出口仍保持62.4%和34.2%的高速增长,这对我们如何辩证地看待“好”与“快”的关系有一定启发。我们要反对的是那种违背科学发展要求的“快”。我们必须突破“好”与“快”非此即彼的误区,真正认识到科学发展就是“好”与“快”的统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强调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不动摇,创造了比较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初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今后我们仍然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财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建设、财富积累、生产发展,归根到底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如果我们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我们的发展就可能出现片面性,让这种片面性延续下去,我们的干部就有可能陷入GDP崇拜,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忽视发展的社会成本、忽视资源环境代价、忽视民生福利,久而久之,环境的压力、社会的矛盾就可能反过来制约经济建设、财富积累、生产发展。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我们还要看到,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变化的、具体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在逐步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民生问题,乃至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问题的同时,必须及时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把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政治等方面权益,促进各地区各阶层的共同富裕等问题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好。总之,我们强调要把握以人为本这一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脱离经济基础和发展过程去空谈人的需要,而是强调要在大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继续搞好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人民生活;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民主;在保护先富起来的地区和群众积极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帮助和扶持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富裕起来。只有始终做到以人为本,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发展才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积极参与。

三是关于继续坚持实践标准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实践的内容是随着人类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的,因而坚持实践标准又是一个常新的课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这就是实事求是。求是的过程是一个活跃思想的过程,是一个不同思想碰撞的过程,是一个出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这正是解放思想的表现,是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所追求的效果。即使是对提交省委全会审议的《决定》,不单是文字,包括观点,也允许有不同的看法。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凡新观念、新思想、新举措,本身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另一方面人们对这些新东西也需要有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我们主张通过实践来完善新观念,来检验新举措,通过实践来统一思想认识。一句话,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们主张不争论。正如当年邓小平同志讲的,“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坚持不争论,不是不让大家去研究和讨论问题,而是为了不影响大家谋发展、搞建设的精力。什么是不争论?与不讨论有什么区别?我认为,不争论,一是不炒作,内部讨论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不要把不同意见公开渲染和宣扬;二是不贴标签,特别是不要把反对意见贴上“左”或“右”的标签;三是不“站队”,不说哪个观点是某某领导的意见让大家“站队”;四是不擅断是非,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要对不同观点轻易下结论。我们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各方面特别是境外媒体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想把我们引到这个方向,有的想引到那个方向。对此,我们必须十分清醒,我们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主题就是科学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探索科学发展的模式。主张不争论,实际上就是要坚持实践检验标准,让实践说话。意见对不对,措施行不行,思路好不好,从根本上讲,不是靠争出来的,而是靠干出来的,靠实践来检验的。当年我们办特区,究竟是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当时人们也有很多不同看法,但我们不争论,埋头苦干,用办好特区的事实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事实上,改革开放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这次解放思想也是这样,不争论,积极干。对已经形成共识的,要尽快付诸实施,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认识不一致的,可以先放一放,或者在小范围试点,成功了就推广,错了就改回来。总之,要坚持不争论,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这也是我们推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穷期。解放思想既是观念革命,更是实践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这次学习讨论活动,全省上下解放思想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但新一轮思想解放这篇大文章才刚刚破题。对解放了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由观念形态转化为实践过程;对尚未解放的思想,更需要进一步去触及和反思,特别是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调整既得利益格局,更需要作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看到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又要看到落实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而始终坚持和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一重要法宝,持之以恒地推进科学发展。

二、始终把握广东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我省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

继续解放思想,续写历史辉煌,开创美好未来,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目标,以此引领未来发展,提高发展水平。省委着眼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在这次全会审议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广东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就是: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力争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基本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走出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科学发展道路,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这个战略目标,是省委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继承我省以往所提战略精髓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下来的,是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重大成果。省委认为,这样一个目标,比较好地把握了广东发展的世界坐标、全国方位和阶段特征,符合中央对广东的期望,符合广东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比较科学可行的战略目标。

第一,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谋发展,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广东与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过去三十年,我们通过大规模承接国际特别是港澳台的产业转移,发展“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迅速推进了广东工业化进程,“广东制造”已成为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必须看到,我们作为外经贸大省,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地缘优势,依靠“前店后厂”、“借船出海”模式发展起来的。我省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这种模式,它的历史贡献不能低估,但这种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直接去面对世界,影响了我们去熟悉和运用国际规则,限制了我们的世界眼光。而且这种以低端产业参与国际低端竞争的模式,也难以应对目前发达国家以技术壁垒为手段的新贸易保护主义,难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限制了我们去获取更大的利益和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还要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全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我省毗邻港澳的独特优势受到削弱,全国各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都在主动谋划融入全球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态势。广东作为经济外向度最高的省份,在全国参与新一轮国际竞争进程中,如果不定位在面向世界进行战略谋划上,就很难克服当前的困难,也很难在区域竞争中领先,更遑论参与国际竞争。实际上,不仅提高国际竞争力,包括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需要有一个面向世界的战略眼光和开放的胸怀。

第二,继续当好排头兵要求我们必须主动服务全国,率先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在科学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下,广东要继续发挥好排头兵作用,就必须率先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这既是广东的历史责任,也是广东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改革、开放、发展的先行省份,当前广东发展转型期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国其他地区现在面临或今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是全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一个缩影。比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日益凸显;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在社会发展明显进步的同时,改善民生、发展民主问题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同时,体制机制建设问题日益凸显。解决好这些矛盾,突破这些难题,实质上就是要以人为本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统筹兼顾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创造一种科学发展的模式。如果我们成功走出了这样一条路子,就不仅提升了广东发展的境界,而且也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这是对全国发展的最大服务。不仅如此,广东作为先富起来的地区,服务全国不仅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而且也能够为我们自己创造新的发展空间。通过服务全国,增强与泛珠地区、与中西部的互动,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自加压力,奋发有为,勇敢承担率先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责任。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先行先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过去三十年广东发展的历史,就是在改革开放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东继续开拓创新责无旁贷。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发展基础极其薄弱,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敢担责任,敢冒风险,办特区,搞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不仅迅速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而且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坚定了全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展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贡献,就不仅要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前面,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要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先行先试,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继续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们现在更有基础,也更有条件去四位一体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光明前景。我们没有理由不这样做,也没理由做不好!

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广东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我们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而且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健全,体制机制、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程度相对较高,特别是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锻造了敢闯敢冒、改革创新、开放进取、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奠定了熟悉市场经济的广泛群众基础,造就了一支善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干部队伍。有这么好的基础和条件,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实现把广东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宏伟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最为严峻的重大挑战和考验”。有的同志担心,广东能否挺得过去。我认为应当有信心,挑战是可以战胜的,困难就是转型升级的机遇!因为广东的市场经济环境、基础和意识是不会被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少数企业倒闭所击倒的。有这样的环境、基础和意识,我们就可以战胜困难,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着现代化目标的高度,而现代化目标的高度,又影响着全面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按照这样的战略目标引领广东未来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发展水平的历史性跨越,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全国实现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始终扭住广东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

推进广东科学发展,既要全面谋划,又要突出重点。这次会议审议的《决定》,对广东科学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思路举措。这里,我结合《决定》内容,再强调一下几个关系全局的重点问题。

(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又在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此,《决定》提出要坚持制造与创造相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建立既与世界接轨又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瞄准产业的国际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像当年打造珠江水、广东粮、粤家电等品牌一样,打造广东先进制造和广东高端服务的新品牌,使金融、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石化等成为广东产业新的形象代表。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品牌建设为龙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以信息化为引领,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着力打造“数字广东”,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促进和提升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仅仅要发展新的产业形态,更重要的是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扭住自主创新这一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创新型广东建设,争取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面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成体系的现代产业建设,而必须走开放发展、集聚优势之路。要进一步拓展我省对外开放的优势,高起点招揽国际国内高水平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落户广东,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走出去”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省委、省政府还将作出进一步的部署。建设好现代产业体系,我们就能实现从参与国际低端竞争向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但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无法绕过、必须突破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推动资源配臵由按行政区域配臵向按经济区域配臵转变,通过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地区发展。这是我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总体布局。

珠三角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区域之一,是我省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方,是引领广东发展方向的区域,决定着广东的实力和对国家的贡献。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珠三角仍然是重点。当前,珠三角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发展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产业结构趋同,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减弱等一系列问题,面临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等紧迫课题。提升珠三角,必须创新思路,走一体化的路子,从区域全局优化资源配臵,降低发展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提升珠三角,要着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珠三角,要充分利用毗邻港澳这一特殊优势,构建珠三角与港澳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打造我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提升珠三角,实现发展转型,还必须高度重视人的转型问题,要引导先富起来的人们积极投身“二次创业”,跟上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潮流,逐步实现人的现代化。珠三角的综合实力提高了,我们才有扶持我省东西北地区发展的能力,也才有帮助我国中西部发展的能力。所以《决定》强调珠三角要重点推进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一体化,实现同城化发展,努力增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促进全省协调发展,关键在东西北,难点在东西北,希望也在东西北。从某种意义上说,东西北地区的发展决定了广东科学发展的成败。我省历来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欠发达地区也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已经出现了一些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要顺应发展规律,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着力推进非均衡发展和实施竞争性扶持,促进东西北地区发展取得更大突破。非均衡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普遍规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由于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有所不同,经济发展必然有先有后,不可能同步发展,如果追求“齐步走”,就难以发展起来。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只有实现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才能带动更广大地区的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实施非均衡发展,重点在于提高城市人口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集聚度,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为此,要改革扶持办法,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探索省对欠发达地区扶持资金的公开招标办法,逐步形成制度化安排,调动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促进区域协调,还必须从整体上形成区域间互动发展机制。建立这种机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要贯彻落实好全省“双转移”会议精神,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促进资源、要素和产业的跨行政区域流动,在市场机制下构建珠三角与东西北的“前店后厂”关系,形成全省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珠三角要着力“腾笼换鸟、造林引凤”,推动低端产业和低端产业的制造环节向东西北地区转移,腾出空间培育发展高端产业。东西北地区要在有序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和配臵,推动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发达地区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先富帮后富”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帮扶机制,明确珠三角带动东西北的责任、目标和措施。

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以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尚未消除,我省出口增幅回落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个时候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可以有效弥补缺口,使经济增长不出现大的波动。要加大在建项目的协调力度,加快建设进度,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资源保障体系。要善于借助外力,启动内力,面向国内外发布规划建设项目指引,吸引要素资源特别是优势资源向广东集聚。还要指出的是,目前我省“三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今年以来自然灾害频发,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困难加大。必须抓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建设宜居城乡,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建设宜居城乡,带动民生改善和民主发展,是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形成的一个新的认识和新的构想。建设宜居城乡是体现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一个综合载体。过去人们认为只有“烟囱林立,高楼大厦”才是现代化,现在大家认识到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环境宜居才是高水平的现代化。过去人们认为只要“富起来”,就是过上了幸福生活,现在人们追求的幸福生活,不只是物质享受,还包括环境享受、精神享受,以及社会、文化、民主权利的充分保障,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才是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也只有在这样的家园中,人们才能凝聚成为秩序良好、活力充足、参与度高的社会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宜居是一个蕴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综合概念和综合发展过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目的所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抓发展促和谐的一条主线。所以,《决定》把建设宜居城乡作为广东今后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强调。

建设宜居城乡,涉及面很广,从广义上说,包括城乡规划建设、生态保护、改善民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我们要突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这个重点,统筹推进。加强规划建设是建设宜居城乡的基础。要统筹规划城乡发展,三位一体地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定和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集约节约用地。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生态永续、发展永续、宜居永续。改善民生是建设宜居城乡的核心。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全面提高民生质量,提升宜居水平,构建平安和谐广东。发展民主是建设宜居城乡的要义。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推进基层自治,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在民主参与中享受高质量的宜居生活。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培育持久竞争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文化软实力,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力量和文化建设的新认识。中华民族多难兴邦,历经磨难而不衰,屡遭坎坷而奋起,其根源就在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化力量。在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今天,能否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软实力对广东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展示出来的改革创新的人文精神,逐步完善的制度机制,良好的公民形象,这些都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这次抗震救灾,到目前为止,我省捐款数超过国内外捐款总数的十分之一,捐款行为背后就是强大的精神支撑,比物质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软实力。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高端竞争,我们不但面临发达国家经济与科技整体占优势的竞争压力,而且面临其文化强势的空前挑战,发展繁荣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把国家和民族比喻成一个人,那么硬实力就是骨骼和肌肉,软实力就是精神和思想,只有两方面完美结合,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提高文化软实力,我们就不能树立广东发展的新形象,我们就难以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经济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把文化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臵,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所以,《决定》提出要增强文化引领力和竞争力,通过提升软实力保障广东综合实力的持续增强。

提升文化软实力,基础在于提高公民素质。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道德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培育良好社会文明风尚,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树立“投资于教育,就是投资于人民,投资于未来”的理念,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学习型社会,打造人力资源强省。提升文化软实力,载体在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要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强市和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四、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推进科学发展,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这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既立足改革开放奠定的坚实基础,又着眼广东未来发展的要求,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形成的普遍共识,是宏伟的,经过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要创造一种氛围,鼓励全社会继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这次学习讨论活动,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但这只是提供了一个舞台,真正的“主角”是那些臵身于科学发展实践中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他们今后能否演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活剧,还要看各级党委、政府如何进一步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性“演出”创造氛围。事实证明,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蕴藏在全社会的无穷创造力就会被充分引发出来,探索科学发展模式就能实现突破,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就能够作出出色的业绩。这次会后,宣传舆论部门要把宣讲会议精神作为结合广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部署,掀起新一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深入人心,转化为自觉行动。要以宽松的政策支持干事创业者,只要法律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并且支持大家去干去试去闯。要以宽厚的心态理解干事创业者,尊重和关心干事创业的同志,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心干事。要以宽容的精神善待干事创业者,对干事创业者的失误,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发展,为了工作,不是谋取个人和小团体私利,都应宽容对待,“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让他们放胆干事。各地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对此一定要统一认识。当前对于要再上新台阶的广东来说,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尤为重要。但改革创新过程中,难免有人说了过头话,做了过头事。我们要尽量防止、避免,以减少改革成本支出。说过头了,做错了,只要愿意改回来,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要肯定。各级领导班子要爱护同志,敢担责任,鼓励创新,只有这样,干事、创业、敢想、敢试、敢负责的社会氛围才能形成。

二是要确立一个原则,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这次审议的《决定》,为今后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目标、思路和政策措施,但推进科学发展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指望一个文件把一切情况都考虑周全,一切条件都提供妥当,指望一次学习讨论、一次会议、一个文件就能够解决各地各部门面临的所有问题,那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为此,必须确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落实《决定》过程中,能够直接采用的内容就直接采用,不能直接采用的就根据《决定》的原则精神,结合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决定》的基本精神。除此之外,各地各部门在推进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要把可以纳入市场配臵的资源全部纳入市场配臵,使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推动科学发展的新鲜经验。

三是要出台一批配套文件,为科学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科学发展需要一整套政策体系作保障。这次出台的《决定》是一个总纲领,为我省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些大的思路,是一个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这次会后,省委、省政府将根据《决定》精神,制定出台《重点行动纲要》,与此同时,还会制定出台一系列实施文件。比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文件,加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打造“数字广东”的文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的文件,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文件,宜居城乡创建活动意见,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政策,等等。各地各部门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制定各种配套实施办法。通过上下结合相互衔接的多层次政策举措,把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落实到各地各部门。需要指出的是,与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相比,任何文件和政策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要坚持用实践去丰富和完善政策,而不是以文件去裁剪和束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在各地各部门落到实处。省委考虑在今年年底或明年适当时候召开交流会,检查交流各地各部门对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决定》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

四是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能够落到实处。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着力打造一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队伍。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切实做到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我们研究制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调动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大家干出科学发展的业绩。要着眼于未来广东发展需要,大胆起用一批能领导广东科学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年轻干部,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要加大干部培训和交流力度,全面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能力和团队战斗力。抓干部队伍建设,精神状态至关重要。没有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就没有广东的今天。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推进科学发展,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领导。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方向,奋发有为,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迈向新的目标,不断作出新的业绩。

同志们,科学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最强音。展望广东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充满着必胜的信心。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而奋斗

——汪洋在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7年6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满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向远道而来出席庆祝大会的中央领导同志,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各兄弟省区市的领导同志,曾经在渝工作的领导同志,以及海内外的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向3100万重庆人的优秀代表、获得“直辖十年建设功臣”光荣称号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十年前的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议;十年前的今天,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重庆的发展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是为了实现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三峡水利工程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赋予了重庆直辖体制的优势,给予了重庆加快自身发展,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寄予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对重庆新的希望和重托。

历史选择了重庆,重庆没有辜负历史。直辖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重庆3100万干部群众肩负光荣使命,牢记历史责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做好“三篇大文章”,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本完成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主体任务,库区产业和就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老工业基地逐步焕发生机与活力;农村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财政收入增加9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直辖十年,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十年励精图治,十年铸就辉煌。我们基本完成了中央交办“四件大事” 的主体攻坚任务,取得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显著成绩。十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拼搏史,是一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改革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创业史。直辖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英明正确的,重庆人民无愧于中央的信任和全国的期望!

回顾直辖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重庆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的方针政策指引着我们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重庆取得的成就,是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大力支持的结果,他们的宝贵支持,始终是重庆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重庆取得的成就,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3100万人民的负重自强,始终是重庆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重庆取得的成就,是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无私奉献的结果,他们的“钢筋铁骨”,始终是重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此,我代表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向为新兴直辖市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建设功臣,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我市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区市,向一切关心和支持重庆建设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朋友们!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阶段,在重庆发展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3月8日对重庆发表重要讲话,为重庆工作“定向导航”,要求重庆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出了重庆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必须着力抓好的四大重点任务,开启了重庆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我市前不久成功召开了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路,提出要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这条主线,加快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确定了实现“加快”和“率先”的阶段性目标,提出到2012年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管理、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2020年在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和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区域综合竞争力、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三个领先”;明确了新阶段重庆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我们将从重庆的实际出发,努力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直辖十年的重庆,是双重和多重的喜庆。在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开始迈入“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重庆又一次迎来了“加快”和“率先”的重大历史机遇。最近,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深信: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的改革试验区,它的设立和建设,对于重庆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更快地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真正实现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战略意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

蓝图已经绘就,机遇就在眼前,发展时不我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重庆发展在全国处于相对滞后地位、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拉大、在西部地区优势不明显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扭转;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小马拉大车”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体系不完善、生态环境脆弱、移民安稳致富难度大等突出矛盾没有根本消除;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不强、某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严重等突出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大力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不断增强重庆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力实施大开放大创新战略,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大力实施生态安全保障战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实施固本强基战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我们一定要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大的气魄、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逐步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开创重庆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的崭新局面!

同志们、朋友们!

机遇意味着责任,挑战激发出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回良玉副总理今天还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发展作重要指示,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英明领导和这一系列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干好重庆的各项事业!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兄弟省区市一直关注支持重庆的改革发展,在为我们创造发展的软硬环境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有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兄弟省区市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全市党员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有一大批像邓平寿这样的干部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我们就一定能够闯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全市广大人民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积极投身于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实践,有3100万人民群众的负重自强和开拓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够完成“加快”和“率先”的奋斗目标!

同志们、朋友们!

直辖十年,我们见证并共创了光荣的历史。新的征程,我们还将创造并赢得更加辉煌的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为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重庆: 和谐欢庆直辖十周年

1997年6月18日,是中央批准重庆直辖市挂牌的日子,弹指一挥间,重庆直辖已经10周年了。这10年来,重庆确实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交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很大改善。老百姓不论在哪儿都夸政府好,夸党中央和国务院设立重庆直辖市英明正确,所以在重庆直辖10周年时,要很好地庆祝。记者近日从重庆直辖1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重庆直辖10周年系列活动将按照热烈喜庆、务实节俭、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促进发展的原则进行7大系列活动、34项重点活动。

6月18日~28日隆重举行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中国30多个省市都将组团参加盛会,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大剧院《超越时空》来渝举行声势浩大的俄罗斯文化大展演。世界著名指挥家本杰明〃萨德将带领美国新英格兰爱乐乐团来渝,在沙坪坝三峡广场、重庆市委小礼堂举行交响音乐晚会,为重庆“6〃18”直辖10周年献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将在艺术节期间前往4个分会场(合川、黔江、涪陵、永川)进行为时2小时的慰问特别演出。

另外,6月15日将举行首届金融博览会;6月17日举行直辖10周年人大工作座谈会、政协工作座谈会;6月19日举行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另外部分重点工程开工、竣工及签约仪式包括嘉华嘉陵江大桥竣工仪式;中国进出口银行重庆分行开业典礼;国家开发银行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投融资签字仪式等活动也集中在6月18日前后举行。

从6月15日开始,市民每晚都可以在朝天门广场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这是整个艺术节期间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人民艺术为人民”的和谐主题。

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专门为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寄来贺信,预祝艺术节圆满成功。孙家正在信中表示,重庆是年轻的直辖市,在直辖10周年之际举行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6月18日~28日)很有意义,他相信这次文化艺术盛会成为优秀文艺作品争奇斗艳的园地、艺术家展示才华的舞台和人民群众喜庆的节日。他希望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我们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重庆各大媒体也为直辖10周年庆典,辟出版面和时段,组织精兵强将深入重庆各行各业进行采访报道,“直辖10年看重庆”、“直辖10年夸重庆”、“直辖10年展望重庆”等群众性活动进行实地采访,记录直辖10年重庆的蒸蒸日上,突飞猛进的发展情况。重庆日报集团所属报纸都将辟出专栏报道直辖10周年的成就,重庆日报开辟“直辖10年看……”专栏,报道各行各业及区市县的发展成就。“6〃18”当日主流报纸都将推出特刊,永久性收藏。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所属重庆卫视频道、重庆新闻频道、重庆国际频道、视界网、移动电视等将在“6〃18”以“走过10年”推出特别节目,全天14小时播放庆祝直辖10周年活动实况。

第四篇:观览直辖十年成果,激发爱岗敬业热情

第二十一期

重庆市九龙坡区卫生局编2007年5月9日

观览直辖十年成果,激发爱岗敬业热情

——区卫生局组织开展“5.12”国际护士节活动

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区卫生局于5月10日组织全区护理部主任、星级护士30余人开展了以“观览直辖十年成果,激发爱岗敬业热情”为主题的“5.12”国际护士节活动。

活动中参观了重庆北部新区信息技术、光电子产业园及千年古镇磁器口、重庆龙头寺新客运站、洪崖洞、异域童话王国洋人街等城市建设,护理人员在亲身感受重庆直辖十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也为做一名重庆人感到骄傲,纷纷表示今后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在护理行业做好表率作用,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患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次活动局领导高度重视,区卫生局邢亚翕副局长亲自参加活动,邢副局长对我区护理人员的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勉励大家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我区护理事业多做贡献。最后,邢副局长祝全区护理工作者工作顺利,节日快乐。

第五篇:直辖以来重庆区域发展战略演进

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重庆直辖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对于理解和实施“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大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是直辖初期重庆破解地区不平衡问题和完成中央战略使命的现实体现

从1997年直辖,至“十五”初期,是重庆对“单列市的体制、直辖市的牌子、中等省的架构”形势的适应期和过渡期,也是深刻了解市情、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突破口的积蓄期。经过几年的探索,重庆按照全市各地区的自然及经济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遵循劳动地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划分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区,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发展,这是破解重庆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以及移民问题、民族问题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的现实体现。同时,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期望通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建设,带动和辐射周边和西部地区的战略意图,客观要求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和承载主体。通过以都市经济圈为核心点,以沪蓉高速公路、长江为主干轴线,带动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左右两翼经济腹地,形成“点轴”式“一点带两翼”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是这种客观要求的具体体现。

“十五”以来,“三大经济区”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取得明显的发展。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人均

GDP总量增长0.45、0.7、0.8倍(2002—2005年,下同),GDP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8%、11.5%、11%,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分别增长0.56、0.43、0.45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0.34、0.36、0.39倍。都市经济圈形成对长江上游地区的基础设施支撑、生产要素配置、科教文化主导、市场流通集散等功能,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主体承载能力得到强化巩固;并且通过承接劳动力转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三峡库区的人口、环境、资源承载压力。渝西经济走廊通过大力建设产业密集带和中小城市连绵区,承接主城“退二进三”产业的转移,通过强化其与四川、贵州经济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促进重庆经济向西、向南、向北辐射,成为重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基本实现百万移民大搬迁,库区水环境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作为重庆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联系的要道,交通设施逐步完善,对重庆促进东、中、西联合,共谋发展起到了独特、重要的作用。

二、“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是丰富“三大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在分类指导政策上做出的新调整

经过“十五”时期的实践,重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布局结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渝东北、渝东南工作重点的差异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按三大经济区构建区域经济体系,按四大工作板块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战

略,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划分为渝东北、渝东南,加上渝西经济走廊和都市发达经济圈共四大板块。把适度倾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力促加快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构建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和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在渝东北地区,结合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全面推进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重构产业体系。同时,针对我市城市经济不强的实际,提出了重点推进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

三、“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重庆直辖十年来,走过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重要阶段,进入了“求突破、强实力、上台阶”的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的“314”总体部署,又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重庆完成胡锦涛总书记“314”战略使命的现实要求。当前,如何既适应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又能结合市情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在较短时期内打造具有更强聚集和辐射功能的核心经济区域,这一战略任务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突破。按照“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打造“1小时经济圈”,扩大了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承载主体并加速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带动以万州为中心的库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两翼”共同协调发展。该战略的提出,将有利于我市由“小马带大车”向“大马带大车”的转变。

“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是对“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的创新和发展。应当指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就其区域发展的指导理论而言,与“三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是一脉相承的,但“一圈两翼”将原来“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的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三大经济区的涪陵、长寿纳入“1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分别纳入以万州、黔江为区域中心的“两翼”,空间结构划分的改变,也必然带来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

首先,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总体指导下强化了增长极理论的应用。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在全市区域中突出“1小时经济圈”,在“两翼”中突出万州、黔江两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正是增长极理论的具体应用。

其次,“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符合重庆区域发展现状、适应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通过“三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特别是渝西经济走廊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城市化(城市群)、产业化进程已逐渐融为一体,经济板块化的雏形已现,无论就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具备了形成更大增长极的可能。同时,按照国家主体

功能区划分战略,根据我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进一步明确主体功能区,完善土地、环境、产业、投资、人口等方面的区域政策,引导区域开发方向和程度,对不同类地区所承担的主体功能进行的科学划分,是保证我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一圈”增长极产业集聚、要素集聚等的“极化”过程,增强经济总体实力;通过“一圈”资金、人才等的“扩散”、“反哺”,以及承载“两翼”富余人口和劳动力,减轻“两翼”发展压力,促进“两翼”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也是增长极理论与协调理论相互融合、统一在重庆区域发展的实践。

四、“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将促进重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首先,“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有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工业化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推进动力作用。“一圈”为推进重庆工业化进程、用新型工业化引导重庆产业深度开发,实现产业分类、集聚、规模发展,构筑优势产业体系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将成为重庆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创造的财力将使全市具备支持“两翼”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重点开发区承载力水平,减轻限制开发区发展的负担和压力。“1小时经济圈”内城市功能建设对重点开发区域承载力的提升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需求,将承接大量“两翼”限制开发区的人口、劳动力,减轻“两翼”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压力,使“两翼”人均拥有资源量、财力水平等大幅提高。

第三,“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有助于形成要素资源洼地,借外力促进内部循环协调发展。“1小时经济圈”与长江上游沿线、四川的老成渝沿线、新成渝沿线、贵州北部沿线地区通道的打通,可以借助合作平台,使重庆形成要素聚集的洼地。对于“两翼”地区,依托长寿和涪陵副核重要节点,以及连接“两翼”城镇的公路、铁路等中通道和纽带,通过物流、人流的中转、传递,带动生产要素流动,辐射“两翼”。

第四,“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有助于分层、分类推进改革,降低改革风险,提高改革成效。“一圈两翼”战略基本上将重庆统筹城乡改革中具有自主改革、自主改革与外力支持相结合和主要依靠外力改革的地区划分开,有利于由易到难分层、分类制定改革措施,降低全市特别是“两翼”困难地区的改革风险。(易小光 作者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下载感受重庆直辖十年_700字[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重庆直辖十年_700字[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新重庆

    感受新重庆 我们武隆有5个学生参加了“优秀农村留守儿童夏令营”。我很荣幸能去感受新重庆,我们去参观了许多地方,渣滓洞、白公馆、重庆科技馆、重庆大剧院、重庆电力公司、公......

    高一叙事作文十年700字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高一叙事作文 :十年_700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惊蛰过后,天气暖和,草木萌动,万物都动了,随风吹,随云飞。 十年前,也大概是......

    股市十年感受(定稿)

    股市十年感受: 1.欢跌了才舍得卖,涨了却不舍得卖! 2.欢卖了就买,买了又很快卖了. 3.只买10元以下的股票,而不碰涨得凶的股票. 4.自己吓唬自己,而不知道给自己打气. 5.买自己......

    工作十年的感受

    工作十年的感受 傅琪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十年过去了,学校《师德漫谈》让我谈谈工作十年的感受,我个人觉得自己还真的没啥突出的成绩可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就把自己这些年来工作......

    十年普法的感受

    十年普法的感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普法教育作为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任务,需要坚......

    感受幸福作文700字

    感受幸福作文700字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绿荫下舞动的光斑,如此活泼;幸福是湖面上荡涤的水纹,如此宁静;幸福是秋日里飘零的枫叶,如此孤寂……仔细想来,幸福又是点滴,是生活中的点滴,......

    感受音乐(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感受音乐(700字)作文 音,乐,两者而生音乐。音,就是声音,乐,则代表乐曲。同学们,你们是否用心去听过音乐,又是否知道倒音乐的无限魅力呢?感受音乐,得先感受它的音。中音do......

    感受重庆红色文化

    感受重庆红色文化, 根据“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文件精神,学员除参加学习通识性课程外,还可以组织交流、观摩等实践性环节。在10月27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