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撰写流程
教案撰写流程
一、教学课题:
二、教学目标:(三个目标不可缺)
1、知识目标:了解……
2、技能目标:学会……
3、情感目标:体会……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 ppt)
1、板书必须有三级目录和摘要内容
2、可以将黑板右侧的四分之一用来保留书写复习提问和作业、课堂练习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游戏法、体验法、发现法、谈话法、陶冶 法、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导学法、开放式教学法
七、教学工具:音乐、图片、卡片
八、▲ 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不可缺)
1、复习提问(2—5分钟)为顺利地引入新课内容而做铺垫工作,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通常设计为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2、引入新课(1—2分钟)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从学生有感受的生活实例入手。
3、讲授新课(31—38分钟)根据内容,时间可分为多段。
4、总结归纳(3—5分钟)重温结构点题目,从具体实例中上升到对知识结构化认识,余音袅袅意未尽,从本课内容扩展到相关问题的关注。
5、课后作业:(1—2分钟)
九、时间分配:
①通常按教学五个环节各为1个时间段。
②只有讲授新课的教学环节,可分为1~5个时间段 ③各时间段的长短可根据内容设置。合计为45分钟。④合理分配时间,小段调节时间,才能够把握总体时间。
十、教师活动常用词语:(各段可重复使用)
组织 提问 讲授 板书 演示 播放 转播 指导 引导 讲解 布置 展示 巡视 检查 记录 登分 解释 听取 询问 操作
十一、学生活动常用词语:(各段可重复使用)
就坐 安静 回答 听讲 思考 观察 分析 讨论 看书 观看 见习动手 操作 实习体验 叙述 回忆 对比 解释 说明
十二、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段的设计意图,或者是要想实现的教学理念。例如: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提出活动主题
理解……知识(概念、原理、现象等)为……做准备 分层教学 加深理解 提高兴趣
十三、评价与反思
根据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进行填写
第二篇:撰写党员材料流程
安全工程学院关于学生入党程序及其材料规范填写的说明
结合我院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材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规范我院学生入党材料的规范撰写,特制定本说明,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撰写入党申请书
入校新生参加学院初级党课的培训,要求入党的学生自愿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第二阶段: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培养和考核
入党申请人经过一段时间党组织的考察、推荐,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同时参加中级党校的学习和考核。
(1)个人填写“入党积极分子情况登记表”的个人信息。
(2)班级团支部对所填写内容进行审核,并填写推荐时间和地点等内容。(3)学生党支部填写“学生党支部意见”,并确定该名同学的培养联系人。(4)学生党支部指定专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话。
(5)学生从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开始,每季度撰写思想汇报1篇,递交所在党支部(所在年级党支部应对该名同学所撰写的思想汇报内容进行审查),由所在年级党支部汇总交到学院办公室归档。该项工作是发展对象预审时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第三阶段:发展对象的确定、培养和考核
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且通过中级党校培训结业的同学,经班级团支部推荐和学生党支部的审核,被确定为入党发展对象,并参加高级党校的学习。(1)个人填写“确定发展对象情况登记表“的个人信息。
(2)班级团支部对所填写内容进行审核,并填写发展对象的推荐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3)学生党支部确定的该名同学的培养联系人如实填写”培养联系人意见“和学生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的内容。
(4)发展对象高级党课培训结业后至预审发展对象前,由所在学生党支部根据该名同学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填写“发展对象综合考察报告”,该项是发展对象预审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第四阶段:预审发展对象申报工作和中共预备党员材料填写
对于通过高级党校培训的发展对象,经班级团支部和所在学生党支部推荐,确定发展对象预审名单(各党支部在推荐预审发展名单时,本科生要根据该名同学在社会工作、学习、生活、青年志愿者服务、参加校院文化活动、执行党员六项制度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研究生要结合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执行党员六项制度、担任院研究生会、党支部书记等学生干部等方面考虑)。(1)学生党支部对其直系亲属寄送函调,进行政治审查,同时接收函调回信。(2)填写”预审发展对象申报材料表“相关内容,包括(所在党支部的党内群众意见、班级团支部的党外群众意见、班主任或导师推荐意见(无导师或者班主任意见的延缓发展)、党支部填写综合考察意见;同时预审发展对象本人填写“党员发展预审情况登记表”相关信息,所在学生党支部对所填写内容进行审查。(3)学院党委组织员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填写相关内容。材料齐备后,提交学院党委进行预审会议讨论,确定本批发展学生党员名单,并进行公示。(4)学院党委组织员携带公示名单到校党委组织部领取入党志愿书,并指导学生正确填写入党志愿书相关内容。
(5)学生所在党支部召开党支部会议,形成“吸收———同学入党的党支部决议”(会议上由学生本人宣读入党志愿)。
(6)学院党委安排专人对入党同学进行谈话,并填写“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进行谈话情况和对申请人入党的意见”。
(7)学院党委组织员将入党志愿书提交学院党委进行审批。
(8)学院党委组织员领取预备党员考察表,交学生所在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每季度填写材料1次,内容为该同学的”入党联系人意见“和所在党支部意见,第4季度结束时,学生所在党支部根据该名同学入党后的表现,如实填写“党支部对预备党员的综合考察意见”,同时该名同学应将入党后每个季度的思想汇报1篇递交所在党支部,内容可以结合时事、个人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来撰写)。第五阶段:中共预备党员转正
经过一年预备考察期的考察,考察合格之后(各党支部重点考察该名同学入党后,在社会工作、学习、生活、青年志愿者服务、参加校院文化活动、执行党员六项制度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生要结合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执行党员六项制度、担任院研究生会、党支部书记等学生干部等方面),召开支部预备党员转正大会,形成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并报党委审批。
(1)党员撰写个人自传;(2)党员撰写转正申请书;
(3)填写”预审党员转正申报材料表"相关内容,包括(所在党支部的党内群众意见、班级团支部的党外群众意见、党内半年评议意见、党支部填写综合考察意见);
(4)学生所在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形成“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5)学院党委审批。
备注:
1、思想汇报内容为手写,内容可以结合时事、个人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来撰写,如果在思想汇报内容空洞,则延期下阶段的党员发展工作;
2、各阶段的党支部综合考察意见内容的填写:本科生要根据该名同学在社会工作、学习、生活、青年志愿者服务、参加校院文化活动、执行党员六项制度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研究生要结合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执行党员六项制度、担任院研究生会、党支部书记等学生干部等方面,否则延缓发展.安全工程学院党委 2008年5月24日
第三篇:撰写教案
《上机活动2 撰写教案》
院系:物理教育电子科学系班级:姓名:黄丽琳学号: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10级物理(1)班
20101041101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应该深入学生的心中,因为这是最本质的分析方法.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2)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三、教 学 活 动 [新课导入] 师: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生1:电灯能够发光是因为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师:当电灯发光的同时.还能感觉到电灯是热的,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1:说明在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同时还产生了热能.
生2:我举一个例子,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它们的温度会升高,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生3:在火箭发射的时候,推进剂燃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生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内燃机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好,看起来自然界除了我们在上几节学过的机械能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师:我们看一下下面几种情况下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新课教学]
一、能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人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师:大家看这样一个问题: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除了受到的重力做功之外,还有沙子对它做功,沙子对铁球做负功,铁球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减少的.
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外力(除了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对系统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少. [演示实验2:用手提一个物体匀速上升,让学生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物体可以是身边的物体,例如黑板擦、课本等等] 师: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如果不守恒,原因是什么,机械能是怎样变化的? 生: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原因是不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有外力对物体做了功,这个力是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动能没有发生变化,而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所以系统的机械能是增加的. 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当外力(除了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
师: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体所处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当外力对物体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此时外 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师:这里的外力是指的什么? 生:这里的外力是指的除了物体本身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
师:这个结论叫做功能原理.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不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守恒定律,当涉及到多个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我们应该怎样研究这些能量之间的关系呢? 师:下面大家阅读28页中有关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过程,回答相应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达方式)师: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什么? 生:导致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确立的两类重要事实是确立了永动机的不可能性和发现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
师: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生: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师:引导学生理解变式表述:①物体系统内,某些形式能的增加等于另一些形式能的减小;②物体系统内,某些物体的能量的增加等于另一些物体的能量的减小。上述表述是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时建立数学关系式的依据。
师: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人发现的吗? 生:能量守恒定律不是一个人发现的,到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界已经形成一种思想氛围,即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自然,各种不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这预示着,到了把分立环节连成一体的时候了,也就是到了建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时候了,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十几位科学家,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立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 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师:看起来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进步的一个必然的结果,那么对能量守恒定律作出贡献比较大的科学家是谁呢? 生:对能量守恒定律贡献比较大的科学家有:德国物理学家和医生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德国物理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等人.
师:现在看一个科教片: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多媒体播放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参考案例)能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的,从16世纪到18世纪.经过伽利略、牛顿,惠更斯、莱布尼茨以及伯努利等许多物理学家的认真研究,使动力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初步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萌发.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各种自然现象之间联系相继被发现.伦福德和戴维的摩擦生热实验否定了热质说.把物体内能的变化与机械运动联系起来.1800年发明伏打电池之后不久,又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其他的一些电磁现象.这一时期,电流的化学效应也被发现,并被用来进行电镀.在生物学界,证明了动物维持体温和进行机械活动的能量跟它所摄取的食物的化学能有关,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建立能量守恒定律作了必要的准备.能量守恒定律的最后确定,是在19世纪中叶由迈尔、焦耳和亥姆霍兹等人完成.德国医生迈尔是从生理学的角度开始对能量进行研究的.1842年,他从“无不生有,有不变无”的哲学观念出发.表达了对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他分析了25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成为世界上最先阐述能量守恒思想的人.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压缩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及电、化学和机械作用之间的联系,做了400多次实验,用各种方法测定了热和功之间的当量关系,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在1847年,当焦耳宜布他的能量观点的时候,德国学者亥姆霍兹在柏林也宜读了同样课题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分析了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光能等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并且把结果跟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联系起采,他认为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永久的推动力,机器只能转化能量,不能创造和消灭能量.亥姆霍兹在论文里对能量守恒定律作了一个清晰、全面而且概括的论述,使这一定 律为人们广泛接受.在19世纪中叶,还有一些人也致力于能量守恒地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彼此独立地研究,却几乎同时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定律.因此,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时,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承认.这一原理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对应于不同的运动形式,能量也有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热运动的内能.电磁运动的电磁能,化学运动的化学能等,他们分别以各种运动形式特定的状态参量来表示。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或运动量发生转移时,能量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在转化和传递中总能量始终不变.恩格斯曾经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认为它的发现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两个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师:通过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生: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的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它是最普遍、最重要、最可靠的自然规律之一,而且是大自然普遍和谐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谐美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美是无处不在的,物理学中更是处处存在着美,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发现,注意体会,这样我们的学习将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课堂训练] 下列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A。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 B。某个物体的能减少.必然有其他物体的能增加
C。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动力而持续对外 做功的机器——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D。石子从空中落下,最后静止在地面上,说明机械能消失了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是指能量的总量不变,但更重要的 是指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在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发生转化,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不需要任何外界动力而持续对外做功的机器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机械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而不能消失,能量是不会消失的. A选项是指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在转化,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B选项是指能量在不同的物体间发生转移,转移过程中是守恒的.这正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两个方面——转化与转移.任何永动机都是不可能制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ABC正确.D选项中石子的机械能在变化,比如受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可能要减少,但机械能并没有消失,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故D是错的.
说明:此题考查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永动机的认识,凡是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是永远不能制成的.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师:大家下面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能量是守恒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节约能源.带着这个问题.大家阅读课本第28页到29页有关能量和能量耗散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师:什么是能量耗散? 生: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后变为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
师: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是否矛盾,该怎样理解? 生:能量耗散和能量守恒并不矛盾,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没有减少.但是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为不便于利用了.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这说明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师:我们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呢? 生:正是因为能量转化的方 向性,能量的利用受这种方向性的制约,所以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生:节约能源同时开发可再生能源.
师:通过下面材料的阅读。加深你对能源的理解.(多媒体播放世界能源的解决途径)(参考案例)世界能源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什么?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不可缺少的资源.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世界上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广泛开源,其二是认真节流.所谓开源,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在继续加紧石油勘探和寻找新的石油产地的同时,积极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还要大力开发水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加强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海洋能,地热能以及其他各种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从而不断扩大人类的能源资源的种类和来源.所谓节流,就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节能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有人把节能称为世界的“第五大能源”,与煤、石油和天然气、水能、核能等并列.在节能方面,在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重点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各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世界各国家和各地区都能改进各种用能设备,不断提高能源的质量标准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加强科学管理,适当控制生活能源的合理使用,就能使能源更加有效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 [小结] 新课程更多地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本节“思考与讨论”对能源问题做了讨论,这是一个质疑的范例.它引导我们考虑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宏观过程的方向性,在现阶段只需用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例如:摩擦力做功的过程,要损耗机械能而生热,产生的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功.在其他的宏观过程中也是如此,例如:两种气体放到一个容器内,总会均匀地混合到一起,但不会再自发地分离开来.通过实例说明.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但能量的品质却降低了,可被人直接利用的能在逐渐减少,这是能量耗散现象.所以,能量虽然守恒,但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对功能关系的理解] [例1]一小滑块放在如图所示的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 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绝对值)为A,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指末态动能减去初态动能)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指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的改变等于多少?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弹力不做功,实际上为摩擦阻力的功),因此ΔEk=AD;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ΔEp=-C;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 他力做的功,因此ΔE = A – B – D [布置作业] 教材第30页问题与练习,1,2. [板 书 设 计]
7.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一、能量守恒定律
1.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
2.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3.能量守恒定律的变式表述:
(1)物体系统内,某些形式能的增加等于另一些形式能的减小;
(2)物体系统内,某些物体的能量的增加等于另一些物体的能量的减小。4.建立过程.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1.内容: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2.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
第四篇:如何撰写教案
如何撰写教案
一、什么是教案?
创设问题:什么是教案?为什么要写教案?(应付检查?授课用?)教案在你授课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有用、没用、可有可无?)
找2-3名教师回答,然后根据教师的回答说出自己的感受。
定义: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
作用: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有了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师上课有备而来,就能应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情况,提高教学效果,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教案中包含哪些内容?
以学院的教案模板为例,说明教案应包括的内容,并加以解释,同时指出教案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目标 说明本次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达到的标准。既包括知识、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德育、智育的要求。目标清楚明白、具体,便于师生操作;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鲜明特色;体现知识、技能、情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说明本次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难点是说明本次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媒介选用 说明完成本次课所需的辅助工具。
教学方法与手段 每个教学步骤都有对应的教学方法。如内容1采用讲授法,内容2采用讨论法,内容3采用演示法,内容4采用操作法。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结合教学资源特点及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多样,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运用教学手段得当,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实训设施和设备选择得当。
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指教学活动的整个流程。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知识回顾 对前面讲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最好是结合学生生活实例或是生产实例进行复习,最好是与本次课程有联系的问题。
2.新课导入 这阶段重点要设计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3.新课教学 进入学习新课阶段后,突出问题和情景的设计,如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又是教案设计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4.巩固练习主要靠设计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最后布置作业。梁文珍老师提出,可借鉴。
5.归纳小结 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需用多少时间?建议学生进行归纳,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个整理、巩固。
6.作业安排 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布置下次学习任务。参考资料 提出本次课程相关的书籍、文献等。
教学后记 是老师在授课后对本次课程的一个总结,优点,缺点,下一轮授课需注意的问题等。
三、撰写教案的建议
1.一人一份教案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不同,虽然同一个授课内容,但设计应有所不同,所以应一份老师一份教案,不应多人一案。2.教案不是教材或课件的简单搬家 不能只写提纲或只写几个题目,一定要有教学设计。
3.教案具有可操作性 写教案时,一定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现已具备的理解能力和水平等,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4.教案中体现老师与学生活动 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5.注意及时填写教学后记 教案反思对教师下一次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
理实一体化通常是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由于目前教育界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作为探讨,笔者认为,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基本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及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替出现。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课程模式。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所关注的并非是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问题,也并非是将理论和实践内容简单地放在一起讲授,而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实践在课程中居主体地位,理论从属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理论知识的导入是基于实践需要的原则,是为了帮助解决实践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理论知识不再强调其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单个的理论知识教学单元仍需保留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理实一体化教案的设计要求有五点:1.每一次教学应围绕着完成某一介工作任务(或子任务)进行设计,教案设计应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部分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与实践比例以1:1为好。2.教案的设计必须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那种只设计“教师教”而设计“学生学”的教案不是好的教案,教与学的比例以1:1为好,教师切不可将45分钟占为已有。3.教案设计应体现出具体教学内容与实施的具体活动方法和步骤,设计教学过程中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等具体步骤。4.倡导教案的个性化、创新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即教案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不太,结构上不要过于各式化和封闭化,而要体现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情境,容纳新内容,确定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5.在设计教案之前,一般要认真备课,重点把握三个环节: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
师生互动。第一步骤都应有师生活动设计。精讲巧练。体现以思维、技能训练为核心,体现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为学服务。体现在教师课堂上设疑问难,引导点拨,实训指导策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法指导得当。学生课堂上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教师指导有方;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思想的六种意识。主要包括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技能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效率意识。
第五篇:毕业论文流程及撰写规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与流程
开始地大管理员选课并设置论文各阶段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学习中心提交指导教师信息并为学生分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拟定选题学生选题选题及初稿阶段学生上传论文初稿指导教师指导初稿指导不合格指导合格指导教师在“评阅交互”处上传合格论文地大管理员分配评阅教师地大教师评阅论文并上传评阅成绩不及格评阅交互及终稿阶段评阅成绩不及格指导教师在“评阅交互”处下载地大教师评阅后的论文,并在“终稿”处上传,供学生下载使用评阅成绩及格答辩合成论文成绩答辩阶段结束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切实做好我校网络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特制定本工作规范。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设计)严格按此规范执行,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参照此规范执行。
一
教学要求与操作流程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选题及初稿阶段、评阅交互及终稿阶段、答辩阶段。所有阶段均在教学管理平台上完成。
第二条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定为:第4学期初各学习中心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聘请指导教师,填报指导教师电子表。第4学期末开始选题及初稿阶段,第5学期完成评阅交互及终稿阶段和答辩阶段。
第三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资格要求:
1.凡所修课程不达相应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2/3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设计)阶段。2.在规定时间内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并推迟毕业。第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由地大管理员给学生选课“毕业论文”并设置论文各阶段开始及截止时间。
二、由学习中心管理员给学生“分配论文指导教师”,进入选题及初稿阶段。
三、在选题及初稿阶段由指导教师给分配到自己名下的学生“设置论文题目” 注意:1.指导教师要按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分别出选题,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选择。
2.学生也可自行选题,但必须符合本专业教学大纲,且由指导教师认可上传平台。3.选题不得使用“XX”或“某”一定要有具体项目及内容。
四、学生选题后,在选题及初稿阶段的有效时间内可多次提交毕业论文(设计)初稿。经指导教师指导合格后,由指导教师在选题及初稿阶段的截止时间前在平台的“评阅交互”处上传指导合格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至此选题及初稿阶段结束进入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交互及终稿阶段。注意:1.指导教师在上传指导合格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时一定要认真填写指导意见表。若没有填写或胡乱填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按不及格处理。
2.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字数不得低于8000字。调查报告、生产报告、工作总结及项目说明书等各类非毕业论文(设计)的文章不能代替作为毕业论文(设计)。
3.每个指导老师在“评阅交互”处只有两次上传的权限,一次是在选题及初稿阶段,另一次是在评阅交互及终稿阶段。所以请指导老师一定要上传正确的文件,以免延误学生毕业。
五、进入评阅交互及终稿阶段后,第一次评阅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在评阅交互及终稿阶段的截止时间前有一次重新循环进入选题及初稿阶段的机会。学生应按评阅教师的评阅意见认真修改毕业论文(设计),不得擅自另选题目重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应按评阅教师意见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并再次在“评阅交互”处上传。
注意:1.全文抄袭的学生在第一次评阅不及格后,不必再次提交。提交也不予以评阅。
2.第一次评阅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按评阅要求修改并重新提交毕业论文(设计)时,应删除前一次的指导意见以方便指导老师重新填写。
六、评阅成绩出来后,指导教师必须要将含有评阅教师评阅意见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平台“终稿”处上传给学生供其下载、打印、修改、答辩。
注意:1.评阅成绩及格但评阅结论为“修改后答辩”的学生必须要按评阅老师修改意见修改毕业论文(设计)并在“终稿”处上传给指导老师审核后,方能参加答辩。
2.评阅成绩及格且评阅结论为“同意答辩”的学生可直接下载打印,不必再次上传。
七、评阅交互及终稿阶段结束后进入答辩阶段。在答辩阶段截止时间前,学习中心管理员可根据学生情况在平台的“答辩名单”内勾选“缓答辩”;选择“缓答辩”的学生在下学期要参加答辩时不用再走流程,只需在名单前勾选“答辩”即可。
八、完成答辩后,导入答辩成绩,并和前期的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成绩合并生成最终的论文成绩。学习中心管理员将答辩记录按我院要求装订成册寄至我院,至此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部完成。注意:1.答辩记录表的所有签名处不得打印,一定要本人亲笔签名。
2.答辩记录表必须装订成册,封面处一定要加盖中心的公章。
二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和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由评阅成绩占70%,答辩成绩占30%合成。
(一)、评阅评分标准
评阅老师应审核学生的撰写格式、摘要、关键词、图表规范、参考文献等是否符合我院要求、选题是否合适、观点是否明确和正确、材料是否丰富和翔实、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文字是否流畅和指导老师评语是否符合学生撰写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并给出具体分数。90分(含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70-79分(含70分)为中等,60-69分(含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优秀: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述深刻,论证严谨;选题及内容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
2.良好:观点明确;内容充实;选题及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格式较规范。
3.中等:观点明确;内容较为充实;选题及内容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证较为严谨,逻辑性较强;文章结构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流畅,格式较规范。
4.及格:观点明确;选题符合专业要求,材料内容较为具体、充分;能运用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构较为完整,层次较为清楚,语言通顺,格式较规范。
5.不及格:有下述情形之一者为不及格:严重抄袭;正文字数少于8000字;选题或内容非本专业;
材料空泛或虚假;观点不明确或论证片面、紊乱,无逻辑性;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语言不通顺,文不对题;文章格式不符合规定;提交的论文(设计)为调查报告、生产报告、工作总结及项目说明书等各类毫无自己观点及结论的非毕业论文(设计)的文章。
(二)答辩条件及要求:
1.评阅成绩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均应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阅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2.参加答辩的学生须将将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装订为一式两份,并将毕业论文(设计)做成PPT讲述5分钟。(打印稿包含学生论文、指导及评阅意见。评阅成绩及格但评阅结论为“修改后答辩”的学生,要按评阅意见修改好后打印)
3.学习中心在答辩阶段的有效时间内安排好答辩时间报学院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
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排版规范及撰写要求
(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排版规范
1)页面设置:Word排版
纸型:A4标准纸; 页边距:上 3 cm,下 2 cm,左 3 cm,右 2 cm; 操作方法:文件→页面设置
2)全文宋体,一级标题3号字,加粗,居中。正文小4号字。行距22磅: 操作方式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2磅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单独一页(摘要正文及关键词都应该首行空两个字符)4)目录:
只采用两个层次,即“一”与“
(一)”,并标注对应页码,单独一页。“目录”两个字用宋体3号字、粗体、居中,其它用宋体4号字。5)标题及正文:
一级标题要另起一页,正文与标题要空一行。
一级标题 一、二、三„„ 宋体、3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 内容论述,二级标题:
(一),三级标题:
1、,四级标题:(1)宋体、小4号字 6)图、表标注格式:
图标注由图号及图名组成,置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4号字。例如:图2-1 污染物变化曲线 表示第二部分第一幅图
表标注格式:表标注由表号及表名组成,置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4号字。例如:表2-1 污染物浓度测定值 表示第二部分第一张表 7)结论:
“结论”单独一页,作为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和正文一起编号(例如:
四、结论)。“结论”两字用宋体3号字、粗体、居中,叙述的内容用宋体小4号字。8)致谢: “致谢”单独一页
“致谢”两个字用宋体3号字、粗体、居中;叙述内容用宋体小4号字。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单独一页,两端对齐
“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宋体3号字、粗体、居中;其它用宋体小4号字。其格式如下:
书籍类: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版次。杂志类:序号 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年,卷(期)。例如:
[1]彭文晋,新技术革命与人才开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 [2]余逸群,国内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国际观察,1993年,第三期 10)附录:
“附录”两字用宋体3号字、粗体、居中;清单内容用宋体小四字。论文附录如设计图纸、程序清单等,可附在最后。若有多个附录应编号,例如:附录A 设计程序清单 附录 B 设计图纸清单
(二)、论文撰写要求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应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要作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应用足够的文字叙述,正文不得低于8000字。论文撰写要求必须按我院统一规定的电子文档标准模版(模版可从我院平台上下载)。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工程设计实践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或工程设计实践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推论及设计方案特点。
2、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的内容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要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若干个词作为关键词,涉及的内容领域从大到小排列,便于文献检索与查阅。
3、正文中图、表、公式、计量单位等的要求
(1)图应具有“自明性”,即仅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中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2)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
(3)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上下偏差等。(4)论文必须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5)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本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4.结论
结论或结束语一般控制在300字左右。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应对整个研究或设计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或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工作的见解和建议。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采用结束语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结束语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5.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的致谢词中向下列各方面致谢: 指导教师;
资助研究工作的组织或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6.参考文献
科学有继承性。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是前人工作的发展和继续,所以毕业论文(设计)多引用参考文献。作者列出参考文献,反映出严肃的科学态度,真实的科学依据,也体现尊重前人成果。参考文献应尽量选择近5年来的文献含[专著、教材、论文]不少于8篇。7.后置部分
附录是作为论文(设计)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论文后,如果附录内容较多,也可以另编成册:
(1)为了整篇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对技术更深入的叙述等;(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3)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4)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5)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设计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