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冀教版二年下《用天平比较轻重》word教案.doc
用天平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天平的状态判断哪个物品轻,哪个物品重。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感受物品轻重的过程,知道可以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准备:
天平
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都吃过西瓜吗?谁能说一说,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哪个轻,哪个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做一做”
(1)在课前准备一个面包和一瓶饮料,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再让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提出蓝灵鼠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天平会有什么现象。(3)结合上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用天平可以比较物品的轻重。2.用天平比较
(1)可以让学生掂一掂自己准备好的苹果和梨,判断一下哪个轻,哪个重?再分别用天平比较。
把学生带来的苹果和梨放在一起,观察哪个梨可能与哪个苹果的质量相等。
三、课堂练习
第一题学生判断后,交流一下各自做的结果。
第二题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天平图作出判断。
第三题是一道推理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五、课堂作业:
补充信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第二篇:大小、轻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
大小、轻重的认识教案(冀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出示两幅情景图,提问:谁大?谁小?谁轻、谁重?
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通过观察情景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小轻重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拿出1个苹果和1个羽毛球,提问:谁轻?谁重?
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觉。
3.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1)猜一猜,谁轻?谁重?
(2)把饮料和面包放在天平上。
(3)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4.出示两幅天平图。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两端一样高,说明了什么?
(2)一个菠萝和一个梨,哪个轻?哪个重?
(3)把一个菠萝和一个梨放在天平上进行验证。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果和羽毛球。
学生猜测。
学生仔细观察,知道饮料重、面包轻。
学生轮流掂饮料和面包的轻重。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尝试推理,各抒己见。
学生仔细观察天平两端,怎么样?讨论:说明什么?尝试简单推理验证。
关于轻重的内容,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对少一些,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掂一掂,然后在天平上看一看这一过程,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亲自体验,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造了有利的空间。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三、实践与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内容。
第1题:出示水果图,提问:西瓜、菠萝和桔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第2题:出示天平图:提问:一双鞋和两个本哪个重?一只鞋和一个本哪个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重的做记号。
第3题:出示两幅天平图,提问:肥皂、牙膏和香波谁最重?谁最轻?请你给最重的涂红色,最轻的涂黄色。
第4题:出示两幅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比较?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做记号。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在书上涂色。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号,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本题的两幅图反映的是同一件事,教师在指导学生看懂题目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三篇:冀教版教案
冀教版教案
冀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假分数和整数互化、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过程,掌握它们互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会进行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教师出示几道口算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出示几道口算题,明确分数的意义,为下面整数化假分数作铺垫.
1.口算.
0.45÷15;1.53-0.7;0.4×0.8;
4.8×0.02;0.3÷1.5
2.口答.
(1)各表示什么意义?
(2)2个是几分之几?
5个是几分之几?
12个是几分之几?
二、整数化假分数
1.提出“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交流结果.
教师提出问题,先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确解答的过程.
师:把1、2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学生思考,自主尝试,然后教师在标有1、2、3、4、5的直线上表示出来.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里面有3个,是,2里面有(2×3)个,是。
……
2.
教师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结论.
师: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师:以指定的分母作分母,分母与整数的乘积作分子.
3.练一练
熟练掌握转化方法。
(1)把2、4、7分别化成分母是3、2、3的假分数;
(2)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师引导学生:整数(0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假分数。
三、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
1.出示例题
教师出示例题,师生一起解决.
指导学生写出假分数和带分数,再让学生观察,讨论直线上同一个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应的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学习.
问题:把下面直线上的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出来.
(展示图片:例题二)
师生一起解决.
师:直线上同一个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2.假分数化带分数
1.师:怎样把化成带分数?
(教师用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二)”演示)
2.练习:把、、化成带分数。
方法: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
3.带分数化假分数
师: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教师用课件“分数的再认识(二)”演示)
方法:用带分数的分母乘以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所得的积再加上分子即得假分数的分子,假分数的分母与带分数的分母相同。
4.试一试
列出式子,让学生解答.
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问题: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生:=15÷7=2……1
=24÷8=3
……
四、练一练
让学生自行练习.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先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然后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
第3题,是试一试的变式练习.指导学生弄懂题目要求,再自己涂色.
板书设计:
冀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xx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吧。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数手指计算。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1点39分
1. 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 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里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约的时间。
冀教版教案3
一、教材分析
鱼是一种可爱、美丽的动物,它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色彩斑谰,使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激发人们爱美的生活。鱼的图形,在中国装饰史上颇为引人注目,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中就出现鱼的图案。后来,鱼成为“吉祥”、“幸福”的象征,同时能表现出富于抽象意味的视觉之美。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的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针对一年级的孩子,应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法,不能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贴近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欣赏和表现美丽的鱼为主,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感受美、表现美这一主线展开,首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头、尾、鳍形状及色彩和花纹,使学生感受鱼的自然美和装饰美,教材中提供了用民间手法描绘的鱼,用画好的鱼制作的挂饰等基本素材。
二、学生分析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里特点,本课运用了多种材料和手段,让学生轻松、自然的观察、欣赏、体验,多活动,融看、画、做、玩于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对鱼有着浓厚的兴趣,采用绘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亲近鱼、表现鱼,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鱼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学生们想象的源泉,从鱼形的装饰品到现代有关鱼的动画片,从鱼的自然形态到画家笔下的各种鱼的图案,无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创作中渲泻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
要树立学生勇于成功的信念,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材料,设计制作出大鱼和小鱼,并可以摹仿鱼的动作游戏,通过安排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思路
要顾及学生的能力、经验与发展阶段。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经验不足,但却极富想象力,为了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对鱼的美感有较充分的认识,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各种鱼的图片(可以是画的、剪纸、玩具、饰物)来补充课上的学习内容,用于上课时相互交流。
欣赏大鱼和小鱼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感受欣赏美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心理,从而引发学生在自身审美经验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实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标。这一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各种鱼的图片、玩具、饰物引发学生说出大鱼和小鱼美在哪儿。让学生感受鱼的自然美与艺术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鱼是人们喜爱的动物,在生活中,有人用鱼做的饰物装饰房间,有人用鱼形的图案装饰在服装上或生活用品上等。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制作鱼的装饰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用直观的、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鱼的表现方法,运用课件的直观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观看动画片中的鱼和民间绘画中的鱼有什么不同。海底中的大鱼和小鱼与艺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不同。允许学生边看边谈论自己喜欢的大鱼和小鱼,这一环节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习表现鱼的造型方法,体现一种集体创作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鱼的造型特点,仔细品味艺术家笔下的大鱼和小鱼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乐趣。
操作目标: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大鱼和小鱼的美。
五、课前准备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各种鱼的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纸做的鱼的灯饰、玩具鱼,鱼形的饰物。
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
难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鱼的特征。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引发思维
课件先出示鱼形的灯饰、玩具鱼、卡通鱼,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从这几幅画中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新、奇、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佳作欣赏——了解方法——活跃思维
演示课件。展示出各种鱼的自然形态,与艺术加工后的鱼对比着出现在幕布上,让学生直观地比较欣赏画面,谈论画中的鱼。(设计意图:流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仿佛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屏幕上每出现一幅鱼的联想画,学生都会兴奋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
(三)变换情境——展开联想——激活思维
课件出示一幅鱼的图片,将此鱼放入不同的情景中(家庭、广阔的天空、无边的宇宙、神秘的海洋),让学生在特定的审美情景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鱼的联想。(设计意图:利用鱼的原型,通过多种形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思维更活跃,创作欲望更强烈)
(四)渲染气氛——手脑并用——强化思维
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
1、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完成;也可单独完成。
2、作业要求:可从平面表现入手,采用水彩、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方法进行鱼的联想创作。
3、学生进行创作时,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
(设计意图:多样的创作手法、不同的作业要求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画面的展示渲染了良好的创作氛围,同时也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消除畏惧心理。)
(五)课尾欣赏——延伸空间——拓展思维
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组织学生评论谁的作品最有趣,谁的作品最吸引人,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后让学生留心观察各种鱼的特点与应用。
七、课后总结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了以往美术课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采用优美的画面来解决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的画面欣赏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原型在不同的环境中摆放,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同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个性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冀教版教案4
通过《g k h j q x》的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ɡ、k、h、j、q、x 6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抄写。认识4个常用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学生共同学习ɡ、k、h、j、q、x 6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抄写。认识4个常用字。
2.能力目标:能熟练拼读ɡ、k、h、j、x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学习并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通过学习过的声韵母,音节,自编儿歌,培养创造力。
3.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利用拼读音节说清图意,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ɡ、k、h、j、q、x的发音及韵母的拼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三拼音的拼读方法及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继续去拼音王国旅行,准备好了吗?出发。在去的路上碰到谁可要大胆的叫出它的名字哦。出示:f-t n-m b-d-p
二、讲授新知
师,拼音王国到了,瞧,迎接我们的是谁啊? 学习ɡ、k、h、j、q、x 1.学习ɡ、k、h、j、q、x的发音。
出示图片,问,图上画着什么,你能根据图画上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拼音宝宝吗?利用图片以及儿歌记忆声母的发音
注意:声母要读的又轻又短
ɡ:一只鸽子的“鸽”就是ɡ的音
k:蝌蚪的“蝌”就是k的音
h:白鹤的“鹤”的一声就是h的音
j:公鸡的“鸡”就是j的音
q:红旗的“旗”就是q的音
x:凉席的“席”的一声就是x的音
2.认识4个二类生字:鸽、公、鸡、席。
3.根据图片利用想象法了解字母的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这些声母的写法
三、指导书写
1.教师教授写法,然后范写,让学生来纠错。强调四线三格中,各个声母所占位置,以及笔顺。并预设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学习j时,有的同学可能会把竖左弯写弯钩,我有意把这几种错的写在正确的j的后面。
2.练习抄写ɡ、k、h、j、q、x 6个声母。
四、游戏巩固
1.玩找朋友的游戏。
(1)说游戏规则:拼音王国里的字母娃娃看你们学得很认真,就想和你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如果字母娃娃在呼唤,k、k、k我的朋友在哪里?你们就举起卡片k答,k、k、k你的朋友在这里。会了吗?
(2)师提问: h h h我的朋友在哪里?g、g、g,我的朋友在哪里?河水的he,he的声母在哪里?客人的ke,ke 的声母在哪里? 儿歌的ge,ge声母在哪里?
2.玩捉迷藏的游戏。 字母娃娃说呀,要是你能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把自己漂亮的剪纸名片给你。(生找字母,师奖励剪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两拼音:ɡ-ɑ ɡɑ ɡ-e ɡe个歌哥各
ɡ-u ɡu古故姑
k-ɑ kɑ卡 k-e ke可科课。
k-u ku哭苦裤 h-ɑ hɑ哈
h-e he和喝 h-u hu湖户壶
二、新知传授
1.(图)西瓜的“瓜”的音节是“ɡuɑ”,这是个三拼音。
2.ɡ是声母,u叫介母,ɑ是韵母,小女孩猛推ɡ u ɑ三个卡片,快速连读,拼成音节“ɡuɑ”。 教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
3.复习知识 领读、开火车读。 联系拼读音节 “ɡuā” “xiɑ”“qǔ”“ jù” “hǔ”“kù””及带出生字。
三、巩固练习
开火车读卡片,音节游戏 j q x与ü相拼省略两点规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去拼音乐园玩一玩,好吗?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妹妹也要跟我们一起去(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你看,它多高兴呀! 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有我们认识的许多拼音朋友,你看,它们来了。
课件逐个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 j q x(自由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
师:太棒了!看到小朋友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妹妹(课件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
二、引导发现
1、师:小鱼妹妹高高兴兴地来到拼音乐园,它一会儿跟b捉迷藏,一会儿和d比跑步,玩得可高兴啦!后来,它看见三个新朋友j q x,小鱼娃忙说:“j q x三位好朋友,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j q x说:“做游戏当然好,但我们有个条件,你跟我们在一起,必须摘下帽子。”小鱼娃很想和j q x玩,它二话没说,连忙摘下帽子,拉着j q x的手去玩了。听到这里。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
2、课件出示音节:j —ü—j u q —ü—q u
3、引导小朋友,拼一拼,看看发现了什么。
4、交流各自的意见。
三、揭示规则
1、j q x不和u相拼。
2、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3、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
四、学儿歌巩固
小朋友们很聪明,谁能想个办法把j q x与ü相拼的规律记住呢?
儿歌:小ü见了j q x,摘下帽子笑嘻嘻。 小ü碰见j q x,去掉两点还读ü。 j q 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 小ü妹妹有礼貌,见到长辈jqx,马上就脱帽。
五、拼音练习
小鱼妹妹今天还要考考我们,看看我们聪明不聪明。 课件出示:j—i—jia q---i--a—qia x---i--a—xia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拼读。
六、扩展巩固。
1、找朋友。五名学生分别戴着j q x u ü的头饰,让j q x分别找ü做朋友,组成音节,并去掉ü上两点,全班同学一起拼读。
2、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我们学拼音 ɡuā xiā qǔ jù hǔ kù
冀教版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演示和操作,经历探索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圆行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
1、演示计算。师出示分好并涂色的圆形纸,按教材中的图示进行演示。
2、根据演示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重点让学生理解分子相加减的道理。即,“1个1/8加上4个1/8是5个1/8”和“5个1/8减去1个1/8是4个1/8”。
三、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三题,可采取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还可以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说出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冀教版教案6
教材分析:
世界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奇妙的,孩子的眼睛里藏着无穷的问号,他们想探索大千世界更多的奥秘,想知道更多的答案……这首小诗以孩子提问的方式写出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不断地问为什么,不断地探索……
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这世界的奇妙,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面对真实的学生,组织语文学习活动。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并在交际互动中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知、道、管、能”等十二个生字;会写“云、同、会、色”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人字头儿”。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拼读、比较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通过拼读、熟读、感情朗读、展示读等方式训练朗读能力。
3.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一定难度,如“知、道、翅、膀、追、赶、管”等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在拼读、比较、扩词过程中,认识生字。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PPT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拼读课题。
2.认读生字“知道”,分析字形。
3.齐读题目,问:看到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4.过渡:让我们看看文中的小朋友,他想知道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拼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比一比谁能又快又正确地朗读课文。
2.汇报读书成果,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评出读得好的同学,交流读书方法。
3.认读生字,问: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
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 。
4.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翅膀、追赶”的识字方法。
5.出示课件:小组开火车读、同桌出示自制生字卡片互读,巩固生字认读情况。
三、感情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小朋友都想知道些什么?你能回答他的.这些问题吗?
2.试着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教师适时指导。
出示课件:花儿为什么五颜六色?
3.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提问题的小朋友。
4.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把你最喜欢的小节给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课件:学生每人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5.根据学生的具体读书情况,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四、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班内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出示课件:给生字找朋友。
二、拓展延伸,提出自己的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课件。
谈话激励:课文中的小朋友细心观察,乐于思考,在他小小的心灵里有许许多多的小问号,你们有没有想知道的问题?
先在小组交流,再在班里提出问题。
3.激发写话兴趣:如果把你刚才提出的问题像课文那样记录下来,你也成为一个小诗人了。
4.学生写话。指名读自己的作品,相机指导、评价。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四个生字,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示范过程中,重点指导“人字头儿”的写法----要扁一些,盖住下面的“云”。
比较记忆下面的每组字
云——会 同——问 鱼——色
3.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端正。
4.展示优秀的写字作品,评价。
5.扩词,巩固记忆。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问题?同学之间交流。
冀教版教案7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
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
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无数条直径无数条)
(2)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冀教版教案8
单元整体感知: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心愿》、《树上的橘子》、《美丽的公鸡》、《小马过河》。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含有丰富的营养,可启人心智、教人醒戒,告诉了孩子们很多道理。如:槐树妈妈的心愿——让槐树籽娃娃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安家,把那里变成一片片树林;《树上的橘子》表达的是孩子们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美丽的公鸡》直白的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美丽;《小马过河》告诉我们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实践;本单元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到文章中去吸收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四篇课文的故事。
2、认读4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会写32个生字,并写工整漂亮,掌握笔画、笔顺和偏旁。
二、过程与方法: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2、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交流意见,多方位体验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感悟、体验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学会做人。
课时设置:
《心愿》………………………………………………2课时
《树上的橘子》…………………………………2课时
《美丽的公鸡》………………………………………2课时
《小马过河》…………………………………2课时
综合学习四……………………………………………2课时
口语交际:书中人物大家谈…………………1—2课时
综合测评…………………………………………1—2课时
本单元共用去约13课时,还剩余4课时用于扩展阅读哲理故事和小本本的写话练习。
冀教版教案9
1、长江之歌
2、五彩池
3、七 月 的 天 山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5 、山海关
阅读链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综合学习(一)
6、穷人
7、最美好的礼物
8、有月亮的晚上
9、成全一棵树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阅读链接
爱 的 絮 语
综合学习(二)
我的小笔头
11、《心的翅膀》教学设计
12 、百合花开
13、世界边沿在哪儿
14、壮哉,少年游
15、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阅读链接—学会乐观
综合学习(三)
姚振函简介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17、相片
18、将军与孤女
19、阳光下的皮肤
20、地球万岁
阅读链接—不能忘却的圆明园
综合学习(四)
小学语文冀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轻轻翻开这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课本,我们便开始了一次远行。随着一篇篇优美的文字我们纵情于山水之间,领略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自然山水在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中,增添了一丝神秘;文化的传承与博大,让大自然的神奇尽显风姿。留连于山光水色、亭台楼阁之中,我们的心灵受到滋养,眼界得到开阔,胸怀变得博大,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出发吧!
《长江之歌》将让我们领略到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母亲河,走近那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感受她穿越古今、亘古不变的豪迈情怀,触摸她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母亲情愫。让我们用无限的赞美与最真诚的祝福歌颂她吧!
《五彩池》则把我们带到了四川省松潘县藏龙山上,让我们亲身感受那“世外桃源”般的神奇。水池形状千姿百态,池水颜色五彩斑斓,再加上水池周围色彩绚烂的花朵,这幅浑然天成的美景怎不让人感到如入仙境呢?
《七月的天山》这则游记让我们置身于一种抛却喧闹之后的寂静、远离酷暑之中的清爽、洗尽雕琢之余的纯朴之美中,这样一次旅行让我们的心灵也随之接受了一次洗礼。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水乡优美的画卷。徜徉其中,我们被绍兴水乡的精灵——乌篷船,深深吸引,流连其间,我们为那五千座姿态万千的桥而叹服,心底深深地羡慕绍兴孩子能够坐在桥上听故事的经历。油然而生一种感慨:绍兴,真美!
《山海关》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雄伟壮观、地势险要的关口,展示了它千年雄关的巍峨气势。随着作者抚今追昔,我们也不禁为那些捍卫国土的英雄而肃然起敬。
《阅读链接》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楼文化,让我们走近中国名楼,来感受它们丰富的人文内涵吧!
这一次旅行,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相信这趟旅行也将为你的人生打下另一番底色,抑或开启了你的心智。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1.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资料,在美读中品赏领悟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的雄壮与伟大。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出长江的宏大气势,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对祖国长江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激情导入
听《长江之歌》这首歌及放映有关长江资料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师:同学们,当我们口中吟唱起“长江之歌”时,你一定会难抑激动的心情,现在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2、初读感悟
师: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检查认读
个别指导纠正
预设:
师:通过诵读诗歌,谁愿意把自己的感觉说给大家听?
生: 体会到了祖国长江的壮观、磅礴、伟大
我感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幸福
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优美和凝练
我为母爱所折服
我们要学会感恩
我为长江母亲而自豪
师:同学们的感受和我一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别样的心情再次走入这首诗歌。
3、品读领悟
出示中心话题,“作者为什么把长江比做母亲来赞美?”默读课文,请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句,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谈谈,并体会着读一读。
学生自学
小组进行合作、探讨。
预设点: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生:“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生: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师:你可知道长江两岸有着多少中华儿女,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有三亿人口生活在长江两岸。
生:我可以体会到长江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
冀教版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总会有情绪的变化。
2、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做乐观开朗的人。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幽默笑话,课上进行幽默笑话比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哈哈大笑高兴的时候吗?你有过暴跳如雷生气的时候吗?你有过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的时候吗?(生1-3)
师2:高兴、悲伤、生气等都属于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有七种,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每天都难免会有情绪的变化,比如高兴、悲伤等,若长时间受到坏情绪的影响和刺激,就会导致身体生病,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乐观开朗的人。(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链接的有关资料,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针对故事中对待突发情况的两种不同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1、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乐观能带来快乐、智慧与勇气。
2、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快乐人生的通行证。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交流,加深认识,丰富感受。
中心话题: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1、自由阅读,静思默想,在书上写己的想法和认识。
2、小组内交流。几个同学为一组,口头交流。
3、全班交流。可以选一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发言,让学生的认识在相互碰撞中不断提高。
四、提升认识
“常言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令自己不太满意的特征,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不尽人意的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不完美”呢?
五、教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心态加上积极的行动,才会有快乐、智慧、有意义的人生!
冀教版教案11
教学目标:
1、理解“打折”的含义,会解答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2、明确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等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应用“折扣”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个周末,我回家看父母,想给他们带礼物。(你们猜老师带了什么礼物回去?)我给他们一人买了一箱牛奶吧!(幻灯出示牛奶)回家前,我逛了县城最大的两家超市(广源百货和派拉朦百货),结果发现两家超市的标价不同。“广源超市标价:58元”;“派拉朦超市标价:56元”。(你们觉得老师应该去哪家超市买比较好?为什么?)说来也巧,那天广源超市因为店庆搞活动,“牛奶一律八折”;而我有派拉朦超市的会员卡,在里面购物能享受“九折优惠”。(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到底该“去哪家购买更实惠?”)
师: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来了解一下“八折”、“九折”表示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打折”的知识。(板书课题:折扣)
[设计意图:采用轻松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在平淡中显真实。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超市购物为例,创造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引入新课,感情新知。
师:同学们,“打折”是什么意思?题中的“八折”、“九折”又是什么意思?
(听课件中人物对话,了解折扣的所表示的意义。)
师:小女孩和售货员阿姨的对话,你们听明白了吗?请你们也来说说看。
课件播放商场打折的有关图片,请学生说一说“七折、五折、八点八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去哪家超市买牛奶更实惠?
广源超市: 58×80%=46.4(元)
派拉朦超市: 56×90%=50.4(元)
师问:通过刚才的计算,谁能总结“现价”、“原价”、“折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现价=原价×折数)
小结: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实质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关键是要理解打折的含义,把折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折扣的含义的基础上,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再次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去自主观察、自主分析、自主思考,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体会根据原价和折数求现价的问题,实质就是求有关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应用拓展,深化认识。
1.情境展示:六一儿童节,儿童用品店对部分商品进行特价酬宾
书包:原价105元,打7折 电动汽车:原价156元,打六折
笔袋:原价35元,打九折 玩具机器人:原价220元,打四五折
篮球:打六五折,现价52元 故事书:原价120元/套,现价96元/套
书包、笔袋、电动汽车的现价是多少?
2.玩具机器人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3.你知道故事书打几折吗?
4.篮球的原价是多少?
学生逐一独立试算——汇报——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继续创设情境,利用题与题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联系“求一个数在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学会自主寻求解决“求比原价便宜多少”、“求折数”和“求原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
综合应用,拓展新知。
师:商家们为了招揽顾客,经常利用“打折”来促销商品,其实商家们还有很多不同促销手段。请看下面这道数学题
学校要订购100本科普读物。每本原价:3元。现有三家书店,优惠方式各不相同。
A书店:全部九折
B书店:40本为一套,优惠价100元/套,不足一套的 按原价
C书店:买四送一
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花最少的钱购买到这100本科普读物呢?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讨论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开放性的习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设计购书方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还能省钱,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开支,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其实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有心人!
板书设计:
折扣(打折)
六折=60% 5.5折=55% 七折=70% 六五折=65%
现价=原价×折数 广源超市:58×80%=46.4(元)
派拉朦超市:56×90%=50.4(元)
原价=现价÷折数
折数=现价÷原价
冀教版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How are you ? Fine,thanks.
2.说出并且听懂Nice to meet you.
二、教学重难点:
1、How are you? Fine, thanks.以及How are you 的其他回答方式。
2、You can call me...
三、教具、学具:Mr.Wood的图片,收音机
四、教学过程:
㈠ Warmingup
1、Greeting
T:Hello, boysandgirls.
S:Hello, Miss Yun.
T: What’s your name?
S: My name is…
T: Let’s learn English!
2、Sing a song“How are you?”为学生学句型作铺垫
㈡ New concepts
⒈先教单词fine. 教师先把nine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拼读,然后出示fine让学生试读,反复带读fine一词并检查学生的发音。
2.教师指着自己对学生说:I’m fine,today. 用表情来表示出自己今天很好(指身体).并把fine一词写在黑板上,可向学生用汉语解释fine一词意思是身体好。
3. 教师和一个学生打招呼:Hello,…How are you ?然后指着黑板上fine 一词,启发学生回答:Fine, thanks或 I’m fine, thanks.
4. 教师再和另一位学生重复刚才的会话.
5. 让一个学生向老师打招呼并问候,如:
S: Hello, Miss Yun. Howareyou?
T: Fine ,thanks.教师接着问候学生How are you启发学生回答,同时教I’m fine, thanks. Very well. Thank you.
6. 教师把very well.写在黑板上.解释very well意思是身体非常好.
7. 教师带读very well ,并检查学生发音.
8. 师生之间进行打招呼问候,如
T: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Morning, Miss Yun. How are you?
T: Fine, thanks . How are you?
Ss : Very well, thank you.
9. 同桌两人或前后两人进行会话练习.
10.听会话录音N1,模仿语音语调.
11.出示Mr. wood的图片,向学生自我介绍“Hello! I’m your new teacher! You can call me Mr. Wood. Nice to meet you. ”告诉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也可以说You can call me…,先生用Mr.女士用Miss。让学生用这个句型自我介绍。
12.让学生听会话录音N2两次,第二次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13.三人一组作对话,上教室前面表演。
14.Do Activity book
㈢ Homework
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对话,用上“How are you ? Fine, thanks./Very well,thank you. Nice to meet you!”
五、板书设计:
Lesson 1: How are you?
nine fine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Very well, thank you.
六、习题(听音,填空)
Hello, Danny!—— —— ——? ——,——.
冀教版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知道其组成。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
2.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3.发展学生的数感意识。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位顺序表。
2.75和100的读写、组成。
二、新课教学:例2。
1. 课件出示计数器上的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师:怎么写?板书写作:126. 为什么这么写?126里有1个百、2个十、6个一
板书组成:126由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
小结: 126这个数每一位上都有计数单位,即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是零,所以哪一位上几个计数单位,就在那一位上读写这样的几个计数单位。
读法:
⑴从最高位读起;
⑵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写法
⑴从最高位写起;
⑵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各位上写几;
2.课件出示计数器上的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写?小组合作学习。
提示:126这个数每一位上都有计数单位,即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是零,在这点上304与126有什么不同?
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 把这个数的读法写出来。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要用0占位) 根据学生的结论板书:读写组成
读法:
⑴从最高位读起;
⑵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⑶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法:
⑴从最高位写起;
⑵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各位上 写几;
⑶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用。
3.课件出示计数器上的580。
① 请全班学生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 请学生核对,教学数的组成:。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指数、认读。
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你能用把一千写出来吗?一人板演 这个1在什么位上,一起数一数。
4、总结方法:前面的三个数代表了哪3类数,引导学生总结(每个数位上都不是0的,中间有0的,末尾有0的),加之1000,这些数的读写和组成是怎样的呢?
一百二十六写作:126 ,126由1个百、2个十、6个一组成
三百零四 写作:304 , 304由3个百、4个一组成
五百八十 写作:580, 580由5个百、8个十组成
读法:
1.从最高位读起;
2.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3.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法
1.从最高位写起;
2.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各位上写几;
3.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用。
三、练习:
1.读写练习(PPT补充);
2.判断练习(PPT补充);
四、师生总结
质疑: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其组成又是怎样的?哪些勤学的小朋友还有什么疑问要请教?
冀教版教案14
《巨人的花园》课文原文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巨人的花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童话故事,那么我们看图片猜童话,好不好?请你认真看这图片,这是来自哪篇童话?(课件出示:图片)
你们读的童话真多!是呀,童话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快乐着!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再一次飞进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板书课题、生齐读。)打开书本P41
二、感悟神奇 第二次逛巨人的花园
1、当我们第一次逛巨人的花园,就知道巨人回来前,回来后,花园都会有神奇的变化。
2、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请你想像仿佛看一个怎样的花园?
出示
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请你想像仿佛看一个怎样的花园?
3、谁说说你找到了哪个句子,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花园?
出示描写花园的句子,你们觉得巨人回来前花园是怎样的,回来后呢?(板书:漂亮 荒凉)
三、寻因悟理 走近巨人,
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学生汇报:由于巨人在花园里)正如巨人自己所说
1、出示句子:“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2、引导体会:句子中的“我”是谁?(巨人)你从哪些句子能感受到巨人的任性、冷酷?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3、汇报交流
出示巨人说的三句话
▲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4、四人小组讨论: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小组讨论
巨人说每一句话的时候样子可能是怎样的,心里可能怎么想的?
联系上下文 展开想象
(1)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跟同学们分享你们的学习情况?
(2)谁来评评这个小组的同学的回答。
(3)同学们想得不错,谁来试着表演读一读这三句话。先自己的座位上挑选一句来的读,要把巨人的动作、表情都做出来。
(4)(下面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读了这三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
生:这个巨人好自私、好无情!
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5)是啊,正是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粗暴,才一次次地赶走了孩子,也一次次赶走了美丽的春天。
6、过渡:可是最后是谁让巨人醒悟过来的呢?(是因为小男孩提醒的巨人)
(1)小男孩怎样提醒巨人的呢?请画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出示: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上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2)猜想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会说什么?巨人从小男孩的动作中知道了什么?
(3)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
出示:巨人终于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4)师指导朗读:是的,小男孩用无声的语言和满树的桃花让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是多么感激小男孩啊,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读巨人醒悟过来后说的话!
7、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呢?我们男女生赛读最后两段。
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呢?醒悟前呢?
8、巨人用宽容善良的心融化了坚冰。从此,他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它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此时的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有什么感受呢?
我要采访一下巨人。(现在你和孩子们在一起有什么感受?)
9、揭示寓意: (出示画面)学完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别人、宽容的人才会有快乐、快乐要大家分享。.....)板书:自私 无私 与人共享快乐
四、拓展创新 第三次逛花园
1、写话训练
巨人和孩子们在一起,多么快乐,多么幸福。为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巨人特意想请大家帮忙,写一块告示牌插在花园门口。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合作探讨: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先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对比
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
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
3、名言大放送。课件出示:(齐读)
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 布雷顿
想得到幸福、快乐,就不要计较太多。--- 郑艳华
3、请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创编成一条名言!
五、作业超市,我想做!
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
2、把《巨人的花园》编成童话剧,和伙伴演一演。
3、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4、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等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赶走孩子,在花园周围筑起了围墙,不让孩子进入花园。但是,从此花园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去,园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一位小男孩的启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结合课文内容上对比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以“对比”为主线,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对比,拆墙前后的对比,循序渐进,步步进入,最后理解重点句,提示道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2、紧紧抓住巨人指责孩子的那三句话,让孩子反复地读来体会巨人当时的心情,让孩子通过读,自己领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同时感受到巨人开始时的态度。
3、重点段落的教学,我本着让学生多接触文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语境中,以情导读,以读促悟。如在教学墙里墙外的变化时,让学生通过读,感受到花园的变化,同时对“对比”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以“对比”为主线展开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
4、文中多处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想象巨人的花园、春、夏、秋、冬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巨人赶走孩子时,可能会怎样想,小男孩儿凝视着巨人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等。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提出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向课外延伸”。因此,在本课教学我设计了“让学生背诵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这一环节,让学生多积累语言。课外拓展练习,我又让学生想象,后来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小组互说,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下又布置了写话练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了积累语言来应用的目标。
冀教版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第四篇: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案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的过程,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合理地实际实验步骤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使用托盘天平,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大、小烧杯各1个、铁块、铜块和铝块各1个、水、一盒大头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提问
1、使用天平时,应对天平做哪些调节?
2、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读数时,有哪些要注意的?
4、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了?
既然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来实际操作吧?
二、新课教学
1、测量固体的质量
学生自己操作测出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集体点评,对实验做得又快有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同时指出其它小组存在的问题。
2、特殊方法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提出问题:我们能够直接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呢?为什么?(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所以无法直接测量。)想一想,我们以前是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实验研究:按照课本活动6.2的活动过程,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在表格中
评估与反思:A、以上三种测量方法中,哪种方法测量最不准确?B、你认为2、3两次的测量结果,哪个更准确些?为什么?C、用这种测量方法还可以测量哪些物体的质量?
3、测量水的质量
提出问题:测量液体质量时,我们能否将液体直接倒入托盘内称量呢?应该怎么测量?
设计实验:要想较准确的测出烧杯内水的质量,怎样设计测量步骤?用箭头在课本中标出顺序。
完成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分析:与其它同学比较各自的测量步骤,谁的更合理?
4、案例分析
(1)在条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移动游码调节天平的平衡。
提问:在称量过程中,你能指出其中的错误吗?这个实验中虽然有些操作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能不能根据测出的数据算出物体的质量吗?砝码总质量是36g,游码示数是3.6g,物体的质量应该是多少克?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实验报告册”相关题目。
四、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应内容。
第五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二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评:鼓励学生提问。尝试解释实验现象:你能试着说1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吗?把解释写在记录本上。进行简单交流,不进行对错评价。
评:体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 课后小记:
2、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人物。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3、能意识到观察是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发现合作的好处,能说出人体的4大组成部分。
4、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遗传特征,能指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身体轮廓,人身体的组成部分,学习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教具准备:画笔、纸、尺、绳子、体重计、放大镜、印泥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进入观察自己的身体。
你有什么办法观察自己的身体有几部分构成?学生讨论,把想到的方法写在记录本上,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观察记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纸上用笔画出身体的轮廓。画好后请你观察,你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比1比,小组中谁最高?谁最重?想1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谁最高,谁最重?把测量的结果标的轮廓图上。学生讨论,汇报交流结果。
评:多种实验工具是简单的测量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学生观察身体的显著特征。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请大家互相观察自己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看谁找到的多?把观察到的特征标在轮廓图上。学生观察比较活动,汇报观察结果。讨论:想1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特征哪些是会改变的,那些是不会改变的?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展示自己的轮廓图:说1说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猜出是谁的轮廓吗?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让学生保存课堂上自己观察和测量的材料。
评: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指导学生观察指纹。
小组活动:将每个组的同学将右手食指的指纹印在书上。请你们比较小组每个同学的指纹,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把你小组成员的名字写在书上,把你们的发现也写在书上。汇报小组观察比较结果。
讨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指纹的这种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关于指纹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清你保存好自己的轮廓图,并且记录自己每年的成长情况。
3、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认识事物的方法?表扬学生上课的情况。
4、板书设计:
2、认识自己
人的身体分为:
头 颈 躯干 四肢
课后小记: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镜、尺子、线、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动物植物,同学们项目想亲自去找1找,认识认识哪?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身边的动物植物。(板书课题)评:上课的开始,通过谈话,导出课题。
2、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制作观察计划
要向观察得细致、成功,首先,我们来制定观察计划。
教师讲述:观察计划大致包括:寻找地点、带什么工具、怎样观察、小组成员如何分工等等。
评:学生分组研究,用什么方法、怎样找制订研究计划。
小组讨论:研究观察方案。教师提示:不认识的动物画下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动植物。
教室讲述安全事项:注意安全、细致观察。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都可到操场上分工找到了一些动物植物,下面将我们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卡上,并且填写观察报告。
学生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报告,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节填写情况。
语言训练:课小组用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找到了什么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巩固: 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学习来寻找动物植物,同学们在下课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看谁发现多、记录的多。
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培养学生记录的能力。拓展活动: 学生看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图中这些物体? 汇报讨论结果。
评:复习巩固,使课上知识得到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3、寻找动物和植物 日期 地点
观察报告: 方法 找到了有趣的现象 课后小记:
4、蚯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 提问:我们怎样观察蚯蚓?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评: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填写观察报告。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什么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
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让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教师小节: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提问: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板书设计:
4、蚯蚓
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
课后小记:
5、凤仙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凤仙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了解凤仙花植物体的构造。
3、教会学生用测量工具观察植物。
4、培养合作精神,填写观察记录。
5、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认识事物。
2、运用简单工具认识事物。
教具准备:画笔、尺、绳子、纸、放大镜、投影仪、投影片、幕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蚯蚓,谁能说1说蚯蚓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征? 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植物—凤仙花。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凤仙花 讨论:怎样观察凤仙花?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小节。
评: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了解其外部特征及其构造。出示投影片:各种花
学生间的认识一下各种花的名称。用笔标出花的构造。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到各种花和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比较其他几种植物的器官形状有那些相同和不同? 向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评: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进行品德情感教育。
教师讲述:花草树木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清醒更美丽,我们应该怎样爱护他们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制定小组计划。汇报讨论结果。巩固应用:
教师概述: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掌握了花的观察方法及其构造,懂得了爱护花草树木的道理。
布置作业:采集土壤 板书设计:
4、凤仙花
根 茎 叶 凤仙花 花 果实 种子
课后小记:
6、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评:课前检查上节课的任务,并布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出示课题:
6、观察土壤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 提问:什么是土壤?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评: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评: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 察
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 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节: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
评: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学生复述,并填写。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讨论:能腐烂的垃圾堆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怎样处理不腐烂垃圾?
评: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节。
巩固:通过本科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的。课后小记:
7、土壤的保护
教学目标:
1、能够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参与与讨论。
2、能够用《土壤小报》的形式将自己的土壤知识表达出来。
3、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认识人类行为对土壤的影响;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
4、意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能够感激土壤并且能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土壤为我们人类所做的贡献,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讨论土壤为我们做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挺深的认识。老师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讨论一下:
(1)分小组来进行讨论。(2)组内、组外进行交流。活动二:调查我国的土壤资源。
1、土壤里生长的哪些东西直接提供给人类?
2、土壤里的哪些东西被动物们利用了?
3、我们生活里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
4、想象一下,地球上如果没有土壤了,我们人类如何生存?
评: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充分交流。我国土壤资源丰富,但是适合耕作的土地却很少,人均耕地面积是世界倒数,这是我国的国情。
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土地资源了解吗?你们做了哪些调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小组阅读自己的土壤资料卡片。(2)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将自己的卡片进行分类、整理、排序。
(4)听了同学的资料,在自己的卡片上写上自己的体会。评: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土地生态状况。活动三: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对土壤造成了破坏? 请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土壤不能生长植物?
出示三种在实验瓶里的植物,三瓶里的土壤分别是被洗涤剂浸泡、放入电池液、放入农药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植物长得健康吗?为什么? 你认为人类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土壤里的生物对土壤重要吗?人类哪些行为会伤害土壤里的生物? 讨论:
(1)你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发展经济方面你看到过哪些破坏土壤的行为和现象?(3)我们家乡土壤被破坏的程度怎样?
评:使学生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活动四:讨论我们能为土壤做些什么?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植物不能在什么土壤里生存。观察在被污染的土壤里的植物情况。讨论发言。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收集资料发言。或者翻阅教科书相关内容。土壤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能为保护她做些什么呢? 讨论可以以什么方式保护土壤。
组织班级的实际行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办一份《土壤小报》。评:让学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课后小记:
8、水与生命
教学目标:
1、收集一些水果,蔬菜等植物以及相关材料。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准备一些如橘子、西瓜之类的水果,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蔬菜,以及橡皮泥、彩笔等。
教师准备:试管数只,小草数根,玻璃杯若干只。教学过程: ⒈导入:讨论生命离不开水。⒉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⒊比较植物含水量的差别。
⒋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⒌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
课后:布置观察任务,要求记在“活动记录”上。教学过程:
一、导入:讨论生命离不开水。1.猜谜 ——水
评:用猜谜的形式开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一碰面,肯定是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生命离不开水的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但也是平时不太注意观察的。现在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特别是补充了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必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会激发学生研究水的兴趣。
2.启发: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讨论的内容中,肯定会涉及到生命与水的关系。教师相机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动物、植物、人与水的关系,并填写书后的活动记录。
3.学生分组交流。4.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5.教者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知识。二.动手从植物体内挤出水 1.想办法在你们吃的食物中,哪些含有的水分比较多?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带来的不同食物是不是含有一样多的水分。
①
想一想:有哪些办法可以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 ②
学生分组讨论。③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刀拍、捣碎、榨汁机、布挤等。
评: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并在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动作能力,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④
教者提问:在这些办法中,哪些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用呢? ⑤
学生分组讨论。⑥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办法可能有:手挤、捣碎、布拧等。⑦ 教者提问:其他办法为什么不能用? ⑧
指名回答
原因可能有:没有装置或器械,太危险等。2.动手做 ①
学生拿出带来的蔬菜、水果等。②
每个小组发四只杯子,几只塑料袋,报纸等。
每组学生从蔬菜、水果中挑选出四种,在众多适用的办法中选出1~2种办法,把水从植物体内挤出,分别盛在杯子里。
(说明:教者应指导学生挑选出水分比较多的蔬菜、水果,如橘子、西瓜、葡萄、黄瓜、西红柿等。手挤的方法挤出的水很少,而且弄的满手都是,至少应该发一些塑料袋,或者可以让学生带一些长一些的布来,拧出的水分又多又干净。)③活动注意:
在桌上掂上报纸,用刀时注意安全,不要损坏桌面。挤出的水分别装在小烧杯中,便于比较。
由于三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实验时间要长一些。④填写活动记录表。
三.比较植物体内的水的多少
⒈实验后,引导学生说明哪一种植物含水比较多。⒉学生归纳:
教者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吃水果、蔬菜时,在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的同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说明:比较时,只要注意蔬菜的量大致差不多就行,不要求精确。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种植物,一人负责一种。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时间,从而可以将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四.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⒈教者提问:
你们知道我们身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含有多少水?我们每天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鸡蛋、鱼又含有多少水吗?
⒉学生猜测或查阅资料回答。⒊学生在科教书上的图上涂色。
(说明:学生很可能填错,应让学生先用铅笔填。这一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及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⒋教者补充其他植物含水量的数据。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吃的各种食物里面都含有大量的水,补充我们人体的需要。
(说明: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动。)五.设置小草“喝”水的装置。⒈教者提问: ①
小草体内有水吗?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② 怎样使我们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 ⒉学生讨论:
小草放在什么容器中?怎样把小草固定?怎样保证容器中的水是小草喝的?(也可直接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⒊学生设计实验装置。
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学生在多年的应试教育下,死记硬背,以记住了多少条知识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而今的科学教育就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格局,改革原有的考核制度,培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让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同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⒋安装装置。
学生分组,在课堂内安装装置,并做好第一次记录。课后小记:
9、浮和沉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情感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l 科学知识: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n<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教具准备:
1、学生自选材料(教师准备):土豆、橡皮泥、塑料小瓶、小刀、线、胶带、气球、橡皮筋、小勺、食盐等。
2、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v
3、探究提示(幻灯片)!'(3b
4、课件:潜水艇在海中的沉浮运动及其原理。@
5、自治教具:小潜水艇}mDf2Q 教学过程:
课前每个桌子上有个对流实验演示器,在管内底部放入一个泡沫小球少倒些水让小球刚好粘到玻璃上。
师:现在我们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装置,里面有一个小泡沫球,如果不打破这个装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巧妙的把球取出来呢?
生1:用铁丝勾 生2:直接倒出来
生3:倒水让它浮上来。
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水中物体研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真聪明,有这么多方法。那你们试一试吧。实验时要加小心,不要打碎玻璃。(各小组开始用不同的方法实验。用铁丝勾的方法,铁丝进不到管的底部。直接倒的方法也行不通,因为小泡沫球被水粘到了玻璃管上了。最后学生都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小泡沫球出来后学生们兴奋不已。)
评:要对学生的精彩表现加以及时的鼓励,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持续。
师:我看各组都已经把小球取出来了,下面谁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实验的。生:我们组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的。师:哪一组用其它方法实验的。
生:前两种方法我们都用了,但是用铁丝勾的方法,铁丝进不到管的底部。直接倒的方法也行不通,因为小泡沫球被水粘到了玻璃管上了。最后也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连失败的原因都说出来了。看来同学们都是用第三种方法实验成功的。哪么为什么第三种方法就可以把小球取出来?
生1:是水把小泡沫球挤出来的。师:如果换成铁球挤的出来吗? 生:不行。
生2:老师我认为是因为小球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所以就可以出来了。师:同意第二个同学所说的意见举手。(全班都举手,包括第一名同学)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刚才我们利用泡沫小球可以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巧妙的取出了小泡沫球。那么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上吗?
生:不是。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些材料,一会各组同学先预测材料是沉还是浮,接着再把材料放入水中试一试,把观察后的结果记录到我们的实验报告单左边一栏上,注意要一个材料一个材料的实验,然后看你们组谁猜测的最准确,就把你们组桌上的小智慧星,奖给他。完成后材料不必拿出来马上坐好,我看哪一组完成的又快又准确。(学生开始到前边取材料并实验,教师参加到各小组的实验中。其间有个学生问:老师我们家里腌的鸡蛋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刚才实验时鸡蛋沉到了水底。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你想想为什么呀?)
评: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结构的材料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探究的全面性、准确性的重要前提,也是老师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师:看来大家的结论都
一样,各组得到智慧星的同学,请举起你们的智慧星,我们一起向他们祝贺。没得到智慧星的同学不要急我们还有机会。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这么准,说明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很细心。这回老师要再为难一下大家。大家看水槽,假如浮在上面的小物体也想到水底去串串门看看,沉入水中的这些小物体在水底呆长了,想到上边来透透风,聪明的你能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大家先不要着急,实验之前,请各组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如谁实验、谁记录、谁汇报,每次选择一种改变沉或浮的材料进行实验,实验时我们可以借助手边的其它物体实现我们的想法。注意边实验边完成报告单的第二个栏我们比一比,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组同学能充分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采用的方法最合理,结论最科学。今天老师这里给大家还准备了好多智慧星,你有信心拿走吗?(有)刚才实验时有同学问我家里腌的鸡蛋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刚才实验时鸡蛋沉到了水底。是呀,为什么呢?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们也可以研究研究。也许你们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果需要什么材料可以跟我要,我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好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参加到各小组的实验中。教师到上次实验中提问鸡蛋问题的组。师:那个问题你们想出为什么了吗?生:我们猜可能是因为腌鸡蛋时水里放了盐。师:如果真这样的话,这是改变鸡蛋的浮沉一个方法吗?生:是(学生很兴奋马上开始往大水槽里放入盐,但是由于水过多盐很快就化了。而且鸡蛋并没有浮起来。学生不敢再放盐了。)师:为什么不放盐了?是不是怕盐放没了。没关系老师前边还有不要担心,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做。生(继续实验成功了,很高兴的样子)师:看来我们做实验时不能太放不开是吗?生:是。)汇报交流(强调语言的完整、严密。鼓励各组之间的相互补充,教师根据情况发智慧星)(这里发给各组智慧星代表对小组的评价而不是个人的成果评价)师:(先把感性结论按不同方法类型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抽象出改变浮沉的四个方法:增减重量、改变样子、用外力、改变水。)
生:老师我们组刚开始把气球里放入水然后再放入水中,发现气球还在水面漂着,当我们把杯子里的盐水倒入气球再放入水中发现气球就沉入水了。
师:你们组的发现很奇特。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我觉得是盐水里有盐所以要比水重。
师:就是说增加了重量。为什么把气球内倒入水的时候就没有沉下去,这样做也增加了气球的重量啊?
生:把气球内倒入水后,气球的形状也发生的变化。
师:也就是说重量变化的同时,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也研究不完了,这个问题我们课下继续研究。
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如何改变物体的浮或沉。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同学们都很棒,每个问题都能想出这么多好办法。你觉得这节课你努力了吗?如果你觉得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的话,那就在实验桌上取一颗智慧星,来鼓励一下自己。
师:好了,接下来我还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我们每组的手边有一支塑料管,我们把它放到水里。有什么现象?
生:塑料管浮在水面上。(教师演示)师:果然如此,塑料管躺在水面上。那我的问题也来了,塑料管在水面上躺累了,它想竖着沉入水中,还想竖着象鱼飘一样立在水面,还想在水底里躺一会,你们能帮它也实现这些愿望吗?好,现在基本每位同学都有一颗智慧星,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时你觉得你们组谁表现的最优秀,那么你就把一颗星奖励给他好吗?
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体现出“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这一理念。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发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评: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和深度。
学生实验(玩的十分高兴)
师: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
生:我们组在塑料管的一头放上橡皮泥,它就立在了水面,放的多些就竖着沉在水底。把它两头都放些橡皮泥它就会躺在水底。
生:我们组把小钉插到塑料管里就可以立在水底还可以躺在水底。生:我们组用手做到的。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来这么多方法。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说到这。现在我们比一比谁在这节课得的星最多。
生:举手
师: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其它同学要向他学习争取下次超过他。
师:刚才你们能让塑料管在水中自由的浮和沉,那么你能不能让一条船在水中自由的浮和沉呢?
生:能。
师: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船吗? 生:有。
师:叫什么船呢? 生:潜水艇
师:那好课下就请同学们课下利用这节课学的知识,造一条自由浮沉小潜水艇的模型吧?(教师请学生收拾好桌上的实验材料)
课后小记:
10、流动的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按要求组装小水轮。
2、指导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水位高,水流的力量大;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大。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并且知道从高水位处流下来的力量比从低水位处流下来力量大。
教学难点: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原因:水位高,流量大。教具准备:
演示:小水轮、图片、动画、视频
分组:每组一套(小水轮组装材料、大孔易拉罐、小孔易拉罐、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河里的水车)
问:这是什么?它为什么会转动呢?(河水冲的作用)
2、出示小水轮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水轮,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它。板书课题:小水轮 教学新课:
(一)组装小水轮
1、谈话:研究小水轮,我们应该有一个小水轮,我们先来组装一个小水轮好吗?
2、指导学生组装小水轮(结合动画进行讲解)下载
①介绍小水轮各部分的名称。
②讲解组装的顺序及注意事项。③学生分组组装小水轮,教师巡视指导。
评:放手让学生去玩小水轮,发现新的有趣现象。这时他们的兴致甚高。
(二)分组实验:认识水流有力量
1、讲述:请用实验器材使小水轮转动起来,想一想:水为什么能使小水轮转动?
2、学生分组实验:①把小水轮放在支架上。②用水冲小水轮。③观察、汇报实验现象。
3、问:实验说明了什么?
4、小结:水从上往下流动产生力量,这种力量使小水轮转动。
5、实验说明:水流有力量。
(三)引导学生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两个原因
1、动画演示对比实验。
2、进行水位高低不同的对比实验:
①问:用同一个易拉罐冲小水轮,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动更快?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④问:为什么易拉罐举得越高,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⑤小结: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3、进行流量大小的对比实验:
①谈话:用两个不同的易拉罐(一个孔小,一个孔大)在同一高度冲小水轮,想一想:哪一种情况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②学生讨论。
③用两个不同流量的易拉罐进行对比实验。
④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⑤演示动画,进一步认识小水轮转动快的原因。下载
⑥小结: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4、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小水轮转动更快?
①问:利用刚才的实验器材,怎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小水轮转动更快?
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积极的思维。教师通过实验等来揭露矛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科学探究的课题。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加强指导。
④学生汇报:易拉罐举得越高,用大孔的易拉罐,小水轮会转动更快。
⑤小结:水位越高,水的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巩固、应用
(一)总结:
1、水流有力量。
2、水位越高,水的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二)了解水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演示)课后小记
11、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水资源的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
2、学会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学会调查浪费水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水资源的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学会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教具准备: 彩笔、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熟悉的朋友.瞧!它来了!
一学生执谜面进入教室--猜猜我是谁: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评:用生活实例引路后再突出地讲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显然是适时而必要的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水
二、现场调查
教师:水每天都为我们做许多的事,那么到底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
1、学生分组调查水的用处,并完成《生活用水调查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情境表演
教师:从刚才的调查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那么,现在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停水了怎么办?” 教师出示情境表演题让学生分组创编表演游戏
各小组代表汇报表演《停水了》
教师小结:看来停水了真是不方便。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
四、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查找有关水的资料,有没有完成呢?让学生将查找来的资料在小组里面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教师:老师也找到两份资料。(出示课件资料①②,请个别同学来读读,学生交流谈体会。
五、明理导行
出示两幅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判断图上行为。引导学生说说是否遇到类似的有关浪费水的现象。让学谈谈生活中遇到浪费水的现象该怎么做? 六 制作护水行动计划
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施“爱护水大行动计划”。比如:做一些提示标语,画一些节约水宣传画,制定一些可行的节水计划等。课后小记:
1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空气的性质。
2、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具准备:烧杯、钩码、粉笔、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产生问题
1、课前先进行吹气球擂台赛。
2、邀请两位同学进行吹套在可乐瓶里的气球比赛。
3、看到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4、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一)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学生讨论:为什么套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可乐瓶里充满着空气。)
2、设计可乐瓶内有空气的实验设计。
3、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
4、学生观察用漏斗倒酱油的实验,进一步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二)探究空气能够流动
1、教师问:现在老师要改变这三种现状,使气球在可乐瓶内吹大,纸在杯底内放入水中会湿,酱油也能顺利倒入另一只可乐瓶中你们说应该怎么做?应用什么办法,才能使这种现状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3、小组汇报交流多种方法。
4、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评:生通过分组实验,充分自主的展开科学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观察方法。学生不仅自主的掌握了观察技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有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观察与实践的能力。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了解空气的什么性质?(出示课题)生:空气占据空间。(板书)课后小记:
13、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风有力量。
2、了解风力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随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风有力量,了解风力的应用。教学难点:从纸风车转,得出风有力量。
教具准备:做好的纸风车样品,10cm2彩色纸每人一张,带橡皮头的铅笔一支或高粱秆,大头针2-3枚,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已经制作好的纸风车)你们玩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纸风车。板书课题:纸风车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制作纸风车。
(1)教师讲述一种纸风车的制作方法。(演示动画)下载
(2)教师示范另一种纸风车的制作方法。(在黑板上粘一张纸进行示范)
(3)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品展示,表扬制作得好的同学。
2、指导学生认识风有力量。
(1)问:纸风车制好了,怎样才能使纸风车转起来呢?
(2)学生分组讨论:使纸风车转起来的方法。
(3)请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有用嘴吹、用风扇吹、迎风举起、迎风跑等方法。
(4)组织学生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5)问:刚才同学们分别用嘴吹、用风扇吹、迎风举起、迎风跑等方法进行了实验,纸风车都能转动,想一想,这些方法都没有离开什么?(风)说明风有什么?(风有力量)
评: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
(6)小结:实验说明风有力量,正是风的力量,推动纸风车转动。
(7)进一步认识风有力量。(播放一段风吹倒房屋的视频)
过渡引入:狂风会带给人类灾难,但是,只要我们合理地利用,风能为我们做许多事情。
3、指导学生了解风车的应用。
(1)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利用风车做事情,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出示几张利用风车做事情的幻灯片。(利用风车发电、磨面、提水等)
(3)小结:风力是一种能源,风车是利用风的力量工作的,它是利用风力能源的好方法。
4、了解风力的其它应用。(风力的利用:出示帆船、帆板的图片)
三、巩固
1、教师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收集有关风力利用的资料及图片。课后小记:
14、《纸飞翼》教案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有一定根据地进行不同形状的纸落地结果的预测实验。
2、能使用自己的计时方法进行定量观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看待实验现象。
2、愿意通过多次测量确定测量结果。科学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下落物体的下落速度与质量大小的关系。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有目的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的方法。教学难点:
准确记录纸飞翼在空气中下落所需的时间。教学方法: 谈话、提问、提示、评价、活动等。学习方法:
猜想、比较、讨论、探究、观察、记录、制作、游戏、交流。课时安排:1-3课时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探究目标:能有一定根据地进行不同形状的纸落地结果的预测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通过多次测量确定测量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下落物体水平面积的大小与下落速度的关系。教学重点:有目的的控制纸团与纸片下落的条件。教学难点:纸团与纸片下落速度不同的原因。教学方法:谈话、提问、提示、评价、活动等。
学习方法:猜想、比较、讨论、探究、观察、记录、制作、游戏、争辩、交流等。教学准备:
1、教具:白纸1张、投影提示2张、纸飞翼1支
2、学具:白纸24张、红线6条、探究记录单6张、纸飞翼折纸24张、剪子24把、曲别针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展开猜想。教师:同学们,看教师手里有什么? 学生:一张白纸。
教师:你们每组也有这样的白纸,我们每人一张拿起来,和我一起做。(学生拿起纸)把它对折,注意两张纸边一定要重合、对齐;再沿着中间的折线慢慢撕开。(学生把纸撕开)
教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两张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请你说一说。学生: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和形状相同。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观察出纸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颜色相同(板书)。请再和我一起往下做。(教师把一张纸片揉成纸团,学生也把一张揉成纸团)。教师:下面你再比较一下,有不同的地方吗? 学生:两纸的形状不同或两张纸的大小不同。
教师:同学们很快的找到了,那么这两个形状不同的纸如果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时,会有什么结果呢?请你们猜想一下。
学生猜想:
1、纸团先落地,纸片后落地。或
2、纸团后落地、纸片先落地。
教师:好,请坐。下面各组把你们的猜想写在探究记录单上活动1的猜想的横线上。当然你们小组有不同的猜想也可以都写上。不会写的字可以拼音。好迅速写上吧。学生填写记录单活动1猜想。
二、探究实验,汇报交流。
教师:要想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办呢?(生回答用实验证明。)好,在研究之前请看我给大家出示的《探究目标与提示》:1认真仔细,分工合作。
2、先计划、后操作;多实验、重比较。
3、遇问题、多交流。
4、及时记录。每实验一次,应及时记录一次,填写符号,快用“△”、慢用“□”表示;3次之后总结记录结论谁先落下谁后落。并在记录单与玻璃片上画出纸团纸片的运行路线。明白了吗?好研究开始吧。
评:学生先讨论实验计划后实验;教师在下面指导并参与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同时和同一高度”的把握。
教师:同学们坐好,各个小组已经实验完毕都有了自己的结论,下面哪组把你们的实验结论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帮助出示你们组的报告。(小组汇报结论。教师出示实投记录单)。
教师:我们知道了纸团下落快纸片下落慢。回过头来我们想想纸团与纸片下落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呢?组内同学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纸团与纸片下落时的相同点是:同时、同一高度落下、同样重;不同点是:纸的形状。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纸团快纸片慢的原因了吧!
学生:因为形状的不同,空气的阻力不同。纸团面积小,空气对它的阻力小,下落快;相反纸片下落慢。
教师:纸团的形状面积小,速度快;纸片形状面积大,下落速度慢。轻重相同时,下落快慢与形状有关(板书)
三、制作飞翼、乐有所思。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研究我们获得了探究知识和方法,看现在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纸飞翼)对了,下面我们就做纸飞翼一起玩玩好吗?(学生答好)在制作前同学们先看一下制作提示。(教师出示投影)
1、按图纸的要求的制作。
2、在玩的时候,应细观察,把有趣的问题记下来。就记在记录单的下面有趣的问题的横线上。3在使用剪刀时特别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能做好吗?(学生答能)开始吧。(学生开始制作。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教师:好,同学们坐好,纸飞翼好玩吗? 学生:好玩。教师:在玩中,不知你是否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与问题呢?谁谈谈呢? 学生:(谈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教师:刚才同学谈的都很好,那么就需要我们向今天一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探究,去揭开科学世界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奥秘。很高兴今天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究、一起玩,下面请各小组在报告单上进行小组评价。(下课)。板书: 纸飞翼
相同:重量 纸团快,不同:形状 纸片慢
课后小记:
15、食物的营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和水。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难点:
1、进行探究性实验,从中归纳出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2、进行营养卫生教育。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镊子、碘酒、小刷子、托盘等。
2、学生准备:白纸、馒头、米饭、土豆、黄瓜、西红柿、瘦肉、肥肉、熟蛋白、花生米、松子仁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平常你们吃些什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呢?这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那么人体需要哪些营养?这些营养有什么作用?它们主要含在哪些食物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19 食物的营养)
二、进行探究性实验,研究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1、放手让学生用各种材料、想各种办法研究食物的营养。(1)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及操作注意事项。(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3)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
评: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手的探究活动展开,我在第一个活动中先让学生对老师的假设,没有关节行不行进行猜想,在学生脑海中形成行与不行两种可能性和证实想法的渴望。
2、让学生充分描述研究的方法及发现的现象。
(1)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表。(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研究的办法及发现的现象。
3、引导学生对发现的现象进行整理分析:(1)比较、分析:
哪些食物在同一方法作用下出现了相同的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你知道这些成分的名称吗?
(2)师生共同小结:食物中遇到碘酒变蓝的成分是淀粉,烧过之后有糊臭味的成分是蛋白质,能压出水说明食物中含有水这一应营养成分,压出油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此外,食物中还含有某些盐类和维生素。(板书:蛋白质 水 盐类 淀粉 脂肪 维生素)
三、课件展示,了解各营养成分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它们多含在哪些食物中。
1、出示思考题:、水、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多含在哪些食物中?
2、看课件。
3、讨论、汇报思考题,教师适时进行补充。
四、营养卫生教育。
1、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种“万能”食物,它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2、讨论: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多方面的营养,那么,我们在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有人认为吃的营养越多身体越健康,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课件展示:(1)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2)食物金字塔。课后小记:
16、食品的加工
教学目标
1、关注科学家研制的新食品。
2、愿意模仿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想像,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新食品。
3、能用语言、图表等表述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4、能倾听和尊重同学对自己的设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学重点难点:
1、关注科学家研制的新食品。
2、愿意模仿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想像,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新食品。
3、能用语言、图表等表述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4、能倾听和尊重同学对自己的设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具准备:各种食品和包装袋,一些新科技食品的相关资料、设计卡、课件等。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和加工,课后,老师让同学们收集、调查一些你感兴趣的食品,说说你调查了哪些食品? 生1:薯片。生2:果奶。生3:火腿肠。„„
师:对这些美味食品,你们调查了解到多少,试着说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听!学生在组内相互交流、介绍自己调查到的食品。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的美味? 学生自由到台前展示。(教师鼓励有创意的介绍方式)
师:大家真了不起,把食品介绍得这样全面,特别是宣传方式,真够新颖的!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鼠标也赶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小鼠标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哟!它有问题要考你们呢?
课件出示小鼠标:你们知道食品设计师在设计当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吗? 学生汇报、补充。
小鼠标:我也带来了一大堆很特别的“美味食品”呢!想瞧瞧吗? 课件展示一些新的科技食品并附该食品介绍。
学生交流看了这些食品后的感受,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师:从这些产品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各自看法。
师:假如你是一名食品设计师,你最想设计一种什么食品?它的优点在哪里?„„ 学生交流之后,边设计边填写设计卡。(小鼠标建议:召开一个“食品发布会”!)评:在学习交流中用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保持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在班级中形成愉快的气氛。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教师组织学生互评(如有问题,可讨论改进方法。)
师:今天,在这个别开生面的“食品发布会”上,我们这么多的小设计师精彩的食品设计,让老师大开眼界,相信将来,由于在座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有更精彩的“美味食品”问世,教师期待着不久的将来的一个更大的“食品”。课后小记:
17、保持健康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食品包装上的有关说明,搜集食物营养的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将搜集到的同一种食品的各种包装纸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设计一种新的食品,并能向别人介绍自己设计的新食品。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标准,能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自己制订的作息时间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敢于大胆想像,发挥创造力,亲自设计新食品。
3、能倾听家长的意见,共同制订营养合理的食谱,能倾听同学对自己的食 谱提出的评议。
4、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能说出日常的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2、能举例说明食品包装所用材料和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饮食和起居习惯能影响人的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1、能联系自己家庭中在食物营养方面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能描述观察过的有关食品的加工(烹饪)过程,并举例说明加工过程中用到的技术和设备(工具)。
3、能举例说明保持身心健康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搜集食品标签及有关资料,并通过简单分析获得有关知识;设计新食品,搜集饮食卫生知识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人:
谈话:吃得好,睡得足,长得胖就算健康吗? 学生发表意见。
二、新课:
联系实际认识什么是健康
1、讨论:怎样做才能保持健康?
2、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身体健康,还要心情愉快,才能保持健康。
4、讨论:怎样才能保持心情愉快呢?
5、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心胸开阔,控制自身的情绪。
评:通过分析讨论了解健康的重要内容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活动:怎样做更健康?
1、学生按照书中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2、学生自我评价。
3、讨论:为了有利于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 活动:学生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
评:学生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且同伴交流体会。学生交流、研讨。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