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第4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地图和图片,说出本区的位置特点和地形特点。
(2)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本区主要气候类型及其非洲气候的总体特征。(3)阅读相关图表和实例,说出本区大部分国家是以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征,知道该经济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4)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国家贫困的原因、摆脱困境的出路,提出促进本区发展的建议。
2.过程与方法:
(1)提高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读图、用图、析图,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2)通过比较,认识本区经济特点,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非洲黑色人种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树立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观念。
(2)通过分析本区“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形成国家关系应平等互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熟记几个代表性国家的主要矿产资源。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特点。2.教学难点:
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落后的原因,及其未来的可行性出路。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给出五幅图片,让同学们看了之后回答:图片中的人物来自的是哪个大洲,他们都是什么人种?-----------非洲,黑色人种
接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非洲人都是黑色人种?引出非洲因为人种的不同,将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地区称为北非(主要为白色人种),南部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为黑色人种)。本区因为主要是黑色人种,所以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和“黑非洲”。
接下来给出世界地图,让学生利用2分钟的时间来分析一下本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从世界的眼光认识了本区后,要求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上,进一步的看看本区里边有些什么显眼的地理事物和地形,要求学生看了P38的图后,完成屏幕上的填空。
过渡:大家在P38页的图上看到了本区有很多的高原、盆地,那到底本区的地形特点如何呢?
让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本区的地形图,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看图分析,总结出该地区的地形特征,然后老师总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
气候:给出气候图,同样给出时间让学生看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特征,之后老师总结(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广,非洲的气候成南北对称)
插入练习检测:检测一下学生对前一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 1.非洲大陆的主要地形是()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2.关于非洲的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南北对称分布 B.热带草原分布面积最广 C.呈半球状分布 D.热带沙漠面积最广
接下来给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一下非洲的绚丽多彩的文化,给出几幅图:非洲的舞蹈、绘画、雕刻。
过渡:非洲不紧文化对世界有深远影响,它的矿场资源在世界上也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让同学们在课本上的40页找到几个代表性的国家:几内亚、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南非,分别向同学们介绍这届个国家的主要矿产资源,然后通过下图,来检测学生掌握的效果。
E
D
C B A
过渡:非洲有多彩的文化、有丰富的资源,正是如此,才使得非洲在西方国家的眼里成了一块大肥肉,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将大部分的非洲领土分瓜。通过预习,同学们告诉我二战以前整个非洲有多少个国家是独立的(3个),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区域有是有多少个国家是独立的呢?(2个)
接着提问:非洲有那么多的资源,为什么他们还那么贫穷呢?給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之后老师总结: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们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另外一个原因是跟它们的经济(单一商品经济:主要依靠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出口)有关系。
(讨论)为了摆脱本区目前的局面,今后,他们该怎么办? ——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五、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半球位置
二、地形与气候
地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 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广,非洲的气候成南北对称
三、矿场资源
四、单一商品经济
第二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_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高二区域地理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我们主要选用初中地理教材第二册(人教版),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主干知识,删掉一些次要知识,真正做到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学习了前面的东亚、南亚、中亚等后,教材又从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入手,具体分析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工业、农业、城市等。介绍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环境和粮食问题等。同时也阐述了政治地图的变化。【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对区域地理知识框架的建构已经基本掌握,知道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因而,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优化问题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本区与其它区域的异同点,由学生导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引发起学习的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引领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以致用,帮助他们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看图并分析图中相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掌握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
3、知道非洲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自然地理特征。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利用学案,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师生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记忆品质的训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的地形区、气候分布及特征、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掌握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以及刚果河下游为何没有形成三角洲或平原。【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为中心而展开的,涉及地形、气候。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在理解能力上会有差距,特别是气候、东非大裂谷的成因等。教学上以案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引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知识。构建区域知识结构的框架,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观点解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循序渐进、层层设问、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强调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黑人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人种?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黑人真了不起,我们一定要更多的了解他们,他们的家在哪?他们的生活环境怎样?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位置与范围
1.(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可以采用板图形式,画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
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东亚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你认为本区有哪些你认为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探究】:本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本区气候的分布有何影响
【承转】我们了解了“黑非洲”的位置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更进一步的了解它的全貌。
三、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高原、裂谷和盆地
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图,同时提出问题:
(1)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
(2)在图上,看看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海拔大多在多少米以上,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3)有谁知道地球的“伤疤”在哪里?几亿年后,这个地区的哪一部分将同非洲大陆脱离,那个地带将成为海洋。
【学生活动】: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都形成三角洲或平原,刚果河下游为何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或平原?哪个小组来表述一下。教师归纳小结。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课件展示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非洲的气候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有几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非洲热带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动物的资料,下面请他们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有困难,可用教师事先收集的资料;上课前请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先熟悉准备,上课时,介绍给大家。
教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非洲热带草原景观展示给同学们看,增强直观、生动感。
教师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cC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教师引导,干季和湿季,热带草原上各是什么景观?,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描述一下情景。(培养发散性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生活的动物有怎样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
教师小结: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教师过渡: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根据你收集资料时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里还有哪些资源会十分丰富?(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
课件展示“非洲主要矿产分布图”
【学生活动】:利用学案,在本区的空白图上填出矿产资源分布的国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小组讨论:本区的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学生思考,教师评价。
五、让学生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学习方法等)【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略
【链接生活】根据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风向变化说说家乡的气候特征。【课后活动】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一个怪圈,使非洲经济难以发展,人们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贫困生活。请大家再次发挥我们的集体智慧,看看有哪些好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2、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教学反思】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创设多种情景、运用了多种手段,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逐渐用地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同学们学习地理的信心、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不断增强。构建区域的知识体系,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串成线、织成网,真正的体现新课程的最大理念—建构主义。在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好下列课前准备:
教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课件、学案、图片资料等。
学生: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预习,从广播、电视、网络和报刊、书籍等媒体中收集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气候、人种、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方面的图文资料。
②、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每大组再以6人左右分成学习小组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我在课前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可以发现图中隐藏的一些地理信息,再分析探讨出与本课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一些学习内容。如:
①、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上的位置、范围、地形特点(高原、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的成因)
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景观、气候类型,资源。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从图中分析出来。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目的明确,思维指向集中,求知欲望强。学生事先将与问题有关的大量资料进行了了解,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形、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文化方面的资料等。学生通过分小组讨论进行自主学习,对课前获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或纠正学生学习的错误。
3、合作学习:交流、探讨、共享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让学生分三个大组交流、探讨下列问题,然后请派代表上台讲述,让同学共享成果。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
(2)、自然环境之间有何关系(地形、位置与气候之间的关联性)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会话,进行讨论,质疑和释疑。这中间教师要将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较好的配合,重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讨论的问题最好是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或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也可以是讨论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合作学习过程大家互相讨论、交流,既促进了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又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不时的迸出创造的火花。例如你认为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都形成三角洲或平原,刚果河下游有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之间出现了争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地形和落差、植被等方面去分析。(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茂盛、泥沙少,再加上在刚果盆地已经沉积、河口处落差大等)。讨论中教师对讨论中的观点进行评判和个别辅导(尤其是对学生中大胆探索的精神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评判的目的,一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地理的信心,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体验、启迪、展示
通过“链接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课后活动”启迪学生从气候、地形、人口等方面分析本区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个性。为下节课学习人文地理特征奠定基础。
但是,本课教学中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有一部分同学对非洲的概况不熟,胆子小,怕答错,因而在讨论中参与性不高。
第三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教材简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
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北非山水相连,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本节突出撒
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
南非洲的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
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自我学习的提高与创新。
【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
“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爱上黑非洲” 为主线,以旅行者梁子的黑非洲之行为附线,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运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注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 2、利用地形图,说出本区以高原为主的地形和主要地形区; 3、了解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4、了解本区政治地图的变化和主要国家,从而理解本区“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课前分组,布置每组需要探究的活动主题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组的活
动主题和提示如下: ◆课前探究活动一
活动主题:自编一个情景剧,体现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 位。
(活动提示:可模拟与发达国家进行外贸交易——学习小组内的一方代表发达国家,另外一方代表某 类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通过比较进、出口产品的不同价格入手来分析。)
◆课前探究活动二
活动主题:结合教材内容(教材阅读部分的“奴隶贸易”及“政治地图的变化”),搜集相关材料,自
编一个采访片段,展现黑非洲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以旅行者梁子“
„梁‟眼看世界,独闯黑非洲”的十年黑非洲之行的视频导入新课。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了解黑非洲
板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简图。教师讲解:
根据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撒哈
拉以南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南部及其以南的非洲部分。那么如何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呢?
行者无疆●走近黑非洲
一、地理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 完成填图: 1、标出右图上三条纬线的纬度,指出 该区所在的纬度位置特点。、在右图上填写大西洋、印度洋、几
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指出该区 的海陆位置特点。
学生活动:
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完成填 图,并向全班讲解该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其
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承转:
明确了黑非洲的地理位置,下面
我们来了解它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跟随梁子的脚步了解黑非洲的地形状况。问题引导:梁子黑非洲之行都穿越了哪些主要的地形区?黑非洲地形有什么特点?
二、自然环境
学生自主学习: 1、地形:
完成填图:在板图中填写赤道、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形区,并指出该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活动:
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完成填图,其他同学在学案上完成。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最初的思考题。承转:前面我们在学习亚洲气候的时候已经学过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直接提问学生复习回顾。2、气候:
教师提问:该区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你能说出它有什么典型特征吗?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热带草原气候代表植物波巴布树的生活习性,总结出其典型特征是 分为明显的干湿季。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展示黑非洲上野生动物奔跑的画面,引导学生得出黑非洲上的特有动物。
承转:黑非洲不仅动物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资源。学生活动: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矿产国与其主要矿产搭配起来。南非 铝土 几内亚 黄金 赞比亚 金刚石
刚果民主共和国 石油 尼日利亚 铜
提问:上面我们对黑非洲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了解,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请你用几个词来描述一
下。
学生交流展示:(略)
承转:以上我们学习了黑非洲的自然环境,下面我们走进梁子的博客,看一下梁子笔下黑非洲的人文 环境。
第四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识记
l.本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好望角
2.高原为主的地形;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刚果河、撒哈拉沙漠
3.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加纳、南非等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理解
1.气候特点与本地区农业及生活的关系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3.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
一、本区的概况
1.请在右图中大致圈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范围,并描述本区的海陆位置
2.把英文代号填在图中恰当的位置
A(大西洋)、B(印度洋)、C(几内亚湾)D(马达加斯加岛)E(撒哈拉沙漠)F(好
望角)3.请在图中恰当位置画出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结合课本(8.26图)找出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加纳、南非所在的位置。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处于(温度带),跨 半球。
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气候分布规律是。
5.本区主要的动物有 等,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有。
6.本区地形以 为主,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
高原、沙漠和 盆地。
7.世界第一长河是 ,刚果河主要流经
气候区,该河水能。
8.赤道、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关于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B.南非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 C.东非裂谷带若干年后会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
D.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地形区是刚果盆地
10.赤道、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1.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第二课时
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读地图册43页矿产图,非洲的矿产资源情况怎样?有哪些主要的矿产?本区的矿产很丰富,工业是不是很发达呢? 2.做课本P70活动1,区分初级产品与工业制造品。什么叫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这种经济有何弊端?归纳本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3.撒哈拉以南非洲外来移民主要有()A.欧洲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
B.阿拉伯人、印度人、中国人、美国人
C.印度人、中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
D.中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阿拉伯人
4.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不相符的是()A.很多国家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
B.低价出售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C.多种经营的民族经济比较发达
D.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 ,经济发展速度 ,粮食和肉类供应 ,于是人们盲目 ,过度放牧,破坏 ,从而导致土地。本区要扭转这种局面,你有什么好提议? 2.读P72(8.34图),本区经常遭遇的自然灾害是。
3.下列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西欧 B.中东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日本
4.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符合的是()A.殖民统治已经过去,因此这不是导致本区经济落后的一个原因
B.扩大耕地面积是解决本区粮食问题的唯一出路
C.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样主要是黑种人
D.人口增长太快是阻碍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5.做P72活动3 总结:就人种而言,本区是 的故乡;就地形而言,本区属 大陆;就气候而言,本区是 大陆;就资源而言,本区是 的大陆;就粮食而言,本区是 的大陆;就人地关系而言,本区已呈 的趋势
一、课标分析: “案例学习法”是以新课程标准为编写指导的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一个案例,目的是通过对本区的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地区地理的方法,是学习方法呈现的载体之一。所以,就“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言,教师应力求达到课标中的“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等,而不需要面面俱到达到所有课标要求,要有选择、有针对性。
二、教材分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材内容打破了“八股式”的写法,以三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了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自然地理知识似乎被淡化了。实际上,人文地理现象都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的,要培养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将自然地理知识“穿插、糅合”在各专题内容中,特别是安排在“活动”中。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既丰富了教学活动,又实现了认知需要,利于学生对本区特征的整体把握。
大量的图表、资料、图片,既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学生愿意读、喜欢读教材,从而把教材变成自己的“学材”。
影片《Lost in Africa》(《非洲历险记》)内容涉及到了非洲的自然风貌,如草原、沙漠、河流、瀑布、森林和几乎全部的野生动物等;情节也紧紧围绕着对野生动物肆意狩猎的土着居民与外国游客之间的冲突、斗争,深刻地反映了非洲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影片与教材的结合非常紧密,是教材内容的部分再现。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佳,所以,教学易以“引起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思考”为主。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四、教学策略: 1 充分利用影视素材、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图表,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努力帮助学生利用原有的学习方法、地理概念、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现象和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以“观看影片——讨论影片——探究原因——提出建议”这一思路进行。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影片,了解并学会描述本区的整体特征。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
2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了解本区的位置范围,总结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3运用地形图,描述本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了解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对本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5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
6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六、教学重点: 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七、学习方法:观看影片、读图分析、活动、讨论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播放影片,并提出具体观看要求。
观看影片《Lost in Africa》
(《非洲历险记》)利用电影生动有趣、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整体呈现非洲概况。
(第一课时)新课引入
问:1影片的主要内容? 2你印象最深、对你冲击最大的镜头有那些? 3用几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的非洲。
1简单回顾影片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推选代表发言,谈对自己印象最深、冲击最大的镜头,并说明原因。
3用语言概括自己印象中的非洲。
1考察学生从影片中获取信息的质和量。
2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讲述:非洲由于人种、风俗、气候、地形类型及资源物产种类的不同,可以分成北部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两部分。
新课
一、本区概况(由学生的描述引出)
1、提供图8.25(位置)、8.26(地形)
2、引导:注意几条特殊纬线
3、引导学生探究影片中自然景观存在的原因:位置→气候→景观
1读图8.25,用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描述本区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半球),并做简要评价。
2根据本区所处位置,探究影片中自然景观存在的原因(当地土着居民主要是什么人种;主要的景观是什么,为什么?——黑人的故乡、沙漠、雨林、草原、野生动物。
位置→气候→景观)3 读图8.26,了解本区地形地势特点,并口头描述。
绘制本区简图:要求标注出周围的水域名称、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马达加斯加岛。了解“黑人”文化。完成P69“活动”2。
1重组和利用原有知识来解释相关现象,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2学习方法迁移。
3绘制简图,一方面强化“位置范围”;一方面加强做图训练。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落实本节知识点
(第二课时)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由影片中的沙漠景观引出)1提供图6.12(非洲气候)6.15(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2引导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特征: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
3引导分析“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读图6.12(非洲气候),了解非洲气候,小组合作,总结分布特征。完成P71“活动”
1、2题,并结合影片说出草原气候的特点、常遇的自然灾害。
读图6.15,了解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并通过影片中部分情节,深刻理解非洲面临的人口问题及由此产生的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3思考:非洲应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出路在哪里? 1通过综合分析,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正确的人地观。
3进行有效地知识迁移
三、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由学生思考的结果及影片中土着居民打劫外国游客引出)提供图表:8.30(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8.31(主要出口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8.32(可可对加纳经济的重要性)1通过阅读图表8.30(本区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理解“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及其特点。完成P70“活动”2,小组讨论此种经济的弊端、解决的途径。
3完成P72“活动”3,并说明理由,并就如何促进非洲经济的发展,谈谈自己的建议。培养学生通过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教会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加强小组的交流与合作。
小结:人口、粮食与环境是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同时也是我们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落实本节知识点
结束
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Heal The World》(配中文字幕)用心聆听
情感教育:珍爱生命、珍爱环境、珍爱地球。
作业
填充图册P21、22 巩固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自然环境: 1位置: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所处半球:东半球,南北半球
2地形:高原为主
3气候:以赤道为中轴,南北对称(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二、人文环境: 1黑人的故乡:“黑非洲”
2人口、粮食与环境:干旱、荒漠化
3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发展多种产业
第五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普定县第二中学
教师:张光芬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其中面部特征是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的人种是什么人种?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个大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大屏幕)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大屏幕)------世界人种分布图:提问:为什么在其它大洲也有黑种人?(工作、学习、旅游等,美洲的黑种人最初是作为奴隶贩卖去的(讲种族歧视),无论他们是以何种形式去的,他们的故乡在哪儿?(大屏幕)板书:
(一)黑种人的故乡
讲述: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居住着6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人,所以这里又被称作“黑非洲”。黑种人区别于其他人种,主要是其体内含有很多黑色素,这些黑色素更能适应紫外线多的环境,那么,他们的生活环境怎么样?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板书:
1、自然环境特征(大屏幕)板书:(1)地理位置(图8.26)
①半球位置(跨越南北半球、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③海陆位置
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索马里半岛(东部)、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几内亚湾(西部)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东北部)、印度洋(东部)、大西洋(西部)和世界著名港口------好望角(南部)。根据本区周围的海洋和陆地,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陆位置有何特点?(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板书:(2)、地形(大屏幕)
请在图中找出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北部)、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东非高原(东部)、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东部),南非高原(南部)和世界最大盆地------刚果盆地(中部)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特点是东部和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地势大体呈现为一个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大高原: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拓展知识:在东部和南部有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大屏幕)。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千米,深达1000-2000米,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六分之一,其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从飞机上俯视,让人产生一种惊异、神奇而美丽的感觉,因此它被称为地球上一道美丽的伤疤。
板书:(3)、河湖(大屏幕)
河流:在图上找出尼罗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非洲第二长河,流域面积和流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湖)、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和最狭长的湖泊)、马拉维湖(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乍得湖(非洲第四大湖)。(大屏幕)播放这几条河流的风光。板书:(4)、气候(大屏幕)课件展示“非洲的气候类型图” 提问:1)、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它们有何共同点?(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讲述: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雨林景观(大屏幕)、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热带沙漠景观(大屏幕)。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大屏幕)
提问:几种气候类型中,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热带草原气候)提问:热带草原气候有何特点?(读课本图2.28):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最低月均温15摄氏度,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水在7月、8月、9月相对较多,为湿季。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为干季; 板书:总结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大屏幕)出示热带草原气候特征示意图: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但异常年份降水过多,会造成涝灾;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有许多野生动物(大屏幕),不过,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大屏幕)。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由于受热带草原气候的影响,当地的传统民居比较独特,(大屏幕)------茅草屋。提问:它与亚洲蒙古包有何区别?(大屏幕)-----蒙古包。茅草屋:该区大部分是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建房是充分考虑气候的影响,就地取材建房屋,墙体用木棍、树枝、泥土构成,比较薄,透气性好,房顶用厚厚的茅草覆盖,房屋阴凉通风,遮风避雨。既适应了气候,又满足当地人们居住的需要。
蒙古包:常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有白色羊毛毡,门窗少,顶部可打开,以便透光透气,下雨或寒冷时便遮盖起来,此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因牧民们是以放牧为生,从一个草场移到另一个草场,它成为可移动的房子。
衔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黑种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繁衍生存,曾建立过一些文明国家,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你知道它有哪些独特文化? 板书:
2、独特的非洲文化(大屏幕)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歌舞、音乐、绘画、雕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地图册29页),特别是当非洲鼓敲响时,人们就闻鼓起舞,几乎无人不会,鼓是非洲传统舞的灵魂。而且还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课本62页“阅读材料”),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五、小结
(一)黑种人的故乡
1、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2)、地形(3)、河流(4)、气候
2、独特的非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