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版画的相关知识,体会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2.体验、感受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尝试用木版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重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教学难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2.教师准备:课件、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以木版画制作录像的一个片断导入本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三)讲授新课:
1.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版画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造型艺术,是画家运用各种制版方法和印刷手段完成的艺术作品。
·版画起源于印刷术的出现,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
利用中外版画作品简介版画的发展概况
·版画的制作是画家在平面的版上,通过刻、画、贴、封堵、腐蚀、感光制版等手段,或造成版面的凹凸不平,或对油墨的吸收与排斥,或造成油墨的封堵与漏印,经过印刷机或手工着色印刷,便能在纸上产生出丰富多彩的印痕肌理,具有独特的印刷美感。
2.版画的分类
a.按制版印刷方式与材料的不同,分四类:
木版画(凸印版画):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国简介发展概况
铜版画(凹印版画):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和意大利简介发展概况
石版画(平印版画):产生在19世纪,随着1789年德国人森纳菲尔德发明石版印刷术发展起来
丝网版画(漏印版画或孔版画):最年轻的版画简介发展概况
把不同版种制版印刷方法和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综合版画
b.按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油印版画、水印版画、创作版画、复制版画、电脑版画、木口木刻、木面木刻、拓印版画、独幅版画等。
举例介绍
c.按版画材料的不同还可细分为:麻胶板画、塑料板画、石膏板画、纸版画、吹塑纸版画、砖刻版画、泥版画、实物版画……
举例介绍
3.版画的特征及应用领域
特征:
a.间接性b.复数性c.工艺制作性d.平面性和简洁性e.小型轻便性
应用领域:
书籍插图、电脑艺术、环境美化、藏书票艺术、贺年卡、商标图案、招贴广告、民间木版年画……
4.铜版画、石版画和丝网版画
借助课件分别介绍铜版画、石版画和丝网版画的艺术特征和制作方法
5.木版画的制作过程:(结合录像详细介绍)
a.画稿b.刻版c.印刷
6.尝试制作木版画
借助录像、演示引导学生了解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的艺术特征、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幅黑白木刻。我们上一课学习了画稿,各组同学根据已有的图案内容,进行黑白的控制与转化,都已经画好了黑白稿。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啊。
提问:
1、版画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凸版、凹版、孔版、平版、混合版等。我们今天研究的木刻版画属于那一种?(木版画属于典型的凸版画,是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凹凸形,在凸版面上着色印刷而把图形转印在纸上完成作品,俗称木刻。)
2、木刻在黑白处理类型上基本可分两大类,都是什么?(演示幻灯片对比说出:阴刻法--在版面上刻制凹线造型,能充分发挥木刻刀的不同效果,印刷后画面效果为黑底白线,黑白对比强,较为自由,也更能发挥创造性。阳刻法--在版面上刻制凸面造型,印刷效果为黑底白线,在复制木刻中主要模仿毛笔线条效果,但在创作木刻中主要是刻出具有木刻特点的线条。)
作品内容与刀法形式是密切结合的,木刻在定稿之后,开刻之前,刀法表达方法需经多种不同设计方案加以选择,最终符合作者理想的方案实施。对于初学木刻者,从雕版到印刷的制作过程,应规定严格工序。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初学者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认为画面最重要的部分开始刻起,结果是东刻一阵,西刻一阵,以致最后搞得支离破碎,失去作品的统一和谐。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环节,不应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否则将不会出现好的画面效果。
下面我们来学习木版画的制作方法步骤2--刻版,这是是木版画的重要步骤,是从画稿到成品中间的飞跃过程,我们将会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木刻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木刻以刀代笔,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无数道工序才算完成,这中间又有多种技巧,其创作的艺术性和工艺性成为版画家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
(一)木版材--梨木、白果木、苹果木、樱木、白桃木或椴木胶合板。也可用塑料板、麻胶版、石膏板、纸版、砖石板和实物拼贴制作黑白凸版画。
(二)木刻刀具的种类
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
1、三角刀,具有刀锋尖锐,刻线挺拔有力的特点,性能广泛,表现力强,最宜刻阴纹线条。
2、圆口刀,刀锋圆浑厚重,有体积感,也是刀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常与其他刀具结合应用。
3、斜刀,是中国复制木刻刻线工具,利用双勾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线刻形式,也是木刻中用来切刻和断刀的工具。
4、平铲刀,可用来制造晕刻及刮刻效果,是木刻铲底子的主要工具。
5、排刀,可用一刀刻出排线。由于用刀的角度和轻重不同能产生特殊的明暗效果。近些年这种刀具已不多见。
6、方口刀,刀有三刃,可用正峰及两侧刻出方形和齐整的线条,也可刻出齿状形的多样刻线。
(三)持刀方法与运刀原理(幻灯片出示握刀方法、刀痕效果)
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
刀法组织:
(示范并提问学生模仿,检验掌握情况)
首先教他们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点,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木刻画面的黑白处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技法。此时学生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加工,在木板上打出底稿,让他们自己尝试在简单的图形上练习木刻线条组合的感受与技巧。
木刻的刻制并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吃力,它的刻制过程是美的创造,是一种充满趣味的实践。正确的握刀方法,手握刀很象拿钢笔写字模样,小拇指及四指平按于版面形成支点。刀子的运动全凭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来控制,左手拇指在刀的前方顶住刀柄前侧,用相反的力配合右手的运动,目的是增加阻力,象自行车车闸一样协调刀子的运动与停止。刻制时人与版面形成大约30度角,采取侧坐的姿势便于右手灵活运动与全身力量的协作。
运刀的原理是利用杠杆的作用。雕版时碗部的力应通过四指及小拇指的支点传导在刀尖上。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挖铲的动作。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刀具,通过起、行、收、停等力的变化,创造出多种刀法变化。初学木刻的同学,可先在三合板上需要大面积刻去的地方进行运刀灵活变化的练习,再进行对画面中心内容刻制。
(四)刻版(幻灯片出示刻版过程)
1、木板打磨加工:板材的选择加工,打磨,可选用木质细致洁净、软硬适度的椴木胶合板。按照画面大小裁割开,用细砂纸细心打磨,使版面光洁。
2、画稿复写上版:把画稿复写或反印到木板上,也可直接在木板起稿,然后用毛笔勾画定稿。
(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3、木板刷色:用灰色或其它颜色涂刷木板,这样在刻板时能看清刀法。也有人喜欢把木板涂刷成黑色,然后用铅笔在椴木版上起稿,或用白粉画出黑白关系。
4、加热烤蜡:在木板上加热烤蜡,使蜡油均匀渗入木板,经烤蜡加工硬化的木板更适宜用刀刻制,也可涂刷胶液或清漆。
5、刻版:刻板的基本方法是用木刻刀在木板上按照画稿的造型结构和黑白关系进行刻制,简单说就是刻白留黑,在木板上形成凸起的画面。但必须记住,木刻不是复制画稿,木刻是一种版画艺术,是用刀代笔,以木代纸进行艺术创作,所以木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必须要发挥用刀刻木的独特效果,这就是木版画的艺术趣味和特点,即刀味和木味。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发挥不同刻刀的效果,如三角刀的刚直尖利,圆刀的圆柔浑厚,平刀的苍劲古朴都具有鲜明的趣味特色,无论是刻点刻线都可以自由发挥,放刀直刻。但要注意木刻中的黑白灰构成关系是重要的艺术语言,要学会运用黑与白的强烈对比效果,还要知道重复的点与线能构成画面中的灰色调。木刻中的这种黑白灰构成变化无穷,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木刻制版的方法与素描或其它绘画相反,一般绘画是一步一步添加颜色,而霉变调整画面都是从最暗部分加重色度,在进行其它色度的对比处理。木刻由白向灰到黑的推移方法,是越刻得多色调越浅,所以木刻只有在工序上严格控制,才能使画面达到预想效果。控制的原则是“知白守黑”,这点在刻制中不可忘记。
注意事项:1)画稿和小黑白稿,制作时始终放在身边参考。不可存在走着瞧的侥幸心理,刻坏了重来实际上是浪费了时间。
2)刻时首先刻去画面中最白的部分,要把画面黑白总体关系拉开。
3)其次处理中间色调变化,4)接近黑色部分的深灰色要最后刻。这部分处理应非常小心,要想得多刻得少宁可慢些。
5)全面刻完后要先打样修版,方可进入正式印刷过程。
幻灯片展示:
1、《神女的制作过程》谭权书
2、《鱼的制作过程》是日本木刻家北冈文雄先生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讲学时所做。
图1是草图,最后完成的作品与草图截然不同。作者技法纯熟,在创作中边刻、边想、边创造。依据木刻特点自由发挥,画面自然活泼,工序有条不紊。
四、课堂练习: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以组为单位,动手实践,共同协作,探索体验。每一组的表现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要表现不同的刀法和黑白变化,要求学生在操作时要专心致志,一气呵成。
学生的制作一开始肯定会出现一些失败的作品,这些作品却恰恰是学生的宝贵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漠视这些失败作品的宝贵价值,分析失败作品,让学生明白制作过程中哪些错误会导致哪些失败,对错误的分析和制作技术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五、小结:展示并评价课堂作品
大千世界里五彩缤纷的自然物象和人文形象虽只用黑白两种颜色来表现,却富有无穷的创造力和永恒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黑白既可以表示明度,又可以表示色彩;既可体现形体,也能表达符号情感。黑白木版画具有“高贵性”在于黑白之美。木版画语言的黑白变奏,为人们传送出一种可视的动人旋音。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木版画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印刷,我们手中表现自我精神和兴趣的木板,将以黑白版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课堂总结:
围绕学生课堂作业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学习的感受,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教师总结】
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制作手法造就了版画艺术世界的绚丽多彩。虽然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只亲自感受了黑白木刻的制作过程,但相信这个过程会令大家久久难忘。希望大家把版画艺术的学习拓展到课外,在业余时间通过参观展览、实际制作等这样的机会,加深对它的理解。【教学反思】
对于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版画课,需要给学生讲解的东西不少。从版画发展到版画的种类,工具、材料以及简单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一节课的时间,讲解+图片欣赏+学生探索+视频学习,时间很紧张。这种课如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有点枯燥的,从此我布置给同学们课下的任务。尽可能多的搜集能用来刻画的东西,比如橡皮。橡皮章是一个典型,下次美术课就作为手工制作课让大家动起来。尝试着自己制作简单的小版画。当然同学们集思广益,有的说透明皂也可以刻,有的说小时候在胡萝卜上刻过现在也可以试试刻更复杂的。总之,我很期待学生下次的表现。
第二篇: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学生分析:普通高中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家,因此,由于生源特点不同,比如没有绘画造型的基础等,教学中就要注意针对性,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木版画能产生出学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启发学生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才能上好版画课。
教材分析:木版画制作过程基本分为:1.画稿,2.刻板,3.印刷。计划每一步骤为一课时,本节课进行木版画制作过程第二步--刻版的教学,是木版画的重要步骤,是从画稿到成品中间的飞跃过程。黑白木刻的艺术魅力集中体现在黑白灰的巧妙构成与刀法刻痕的丰富变化,具有强烈的刀味、木味、和印味。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与鉴赏,学生们能基本了解黑白木刻应脱离对自然物象的再现模仿,强调主观感受和形式美感的自由表现,才能产生黑白木刻艺术的独特效果。而本节课对木刻艺术的刀味、木味的体会,会让同学们发现木刻刀法的力度之美,从而激发内心的审美意识和创作冲动。
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黑白版画的刻制方法,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木版画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道德情感价值观:加强教材与生活联系,根据题材进行德育渗透,提高修养。
重点:学习木版画的制作方法步骤2--刻板
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
关键:要体现黑白木刻的语言特点,强调刀的表现力。
教学分析: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实践,发挥木版画的艺术趣味和学生的创造性,突出艺术学科特点,欣赏作品,动手实践,熟悉不同的用刀方式,培养以刀代笔的造型方式。落实技法,放开思路,鼓励优点,肯定成绩。启发学生依靠直觉感受、想象和灵感来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中获得审美体验,掌握方法技巧,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适当地进行分组式教学与辅导,培养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方法:讲述法、欣赏法、实践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我们上一课学习了画稿,各组同学根据已有的图案内容,进行黑白的控制与转化,都已经画好了黑白稿。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啊。
提问:
1、版画从形式上分,可以分为凸版、凹版、孔版、平版、混合版等。我们今天研究的木刻版画属于那一种?(木版画属于典型的凸版画,是在木板上用刀雕刻出凹凸形,在凸版面上着色印刷而把图形转印在纸上完成作品,俗称木刻。)
2、木刻在黑白处理类型上基本可分两大类,都是什么?(演示幻灯片对比说出:阴刻法--在版面上刻制凹线造型,能充分发挥木刻刀的不同效果,印刷后画面效果为黑底白线,黑白对比强,较为自由,也更能发挥创造性。阳刻法--在版面上刻制凸面造型,印刷效果为黑底白线,在复制木刻中主要模仿毛笔线条效果,但在创作木刻中主要是刻出具有木刻特点的线条。)
作品内容与刀法形式是密切结合的,木刻在定稿之后,开刻之前,刀法表达方法需经多种不同设计方案加以选择,最终符合作者理想的方案实施。对于初学木刻者,从雕版到印刷的制作过程,应规定严格工序。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初学者就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从认为画面最重要的部分开始刻起,结果是东刻一阵,西刻一阵,以致最后搞得支离破碎,失去作品的统一和谐。所以我们必须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环节,不应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否则将不会出现好的画面效果。
下面我们来学习木版画的制作方法步骤2--刻版,这是是木版画的重要步骤,是从画稿到成品中间的飞跃过程,我们将会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木刻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三、讲授新课:
木刻以刀代笔,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无数道工序才算完成,这中间又有多种技巧,其创作的艺术性和工艺性成为版画家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
(一)木版材--梨木、白果木、苹果木、樱木、白桃木或椴木胶合板。也可用塑料板、麻胶版、石膏板、纸版、砖石板和实物拼贴制作黑白凸版画。
(二)木刻刀具的种类(幻灯片出示)
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三角刀
1、三角刀,具有刀锋尖锐,刻线挺拔有力的特点,性能广泛,表现力强,最宜刻阴纹线条。
2、圆口刀,刀锋圆浑厚重,有体积感,也是刀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常与其他刀具结合应用。
3、斜刀,是中国复制木刻刻线工具,利用双勾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线刻形式,也是木刻中用来切刻和断刀的工具。
4、平铲刀,可用来制造晕刻及刮刻效果,是木刻铲底子的主要工具。
5、排刀,可用一刀刻出排线。由于用刀的角度和轻重不同能产生特殊的明暗效果。近些年这种刀具已不多见。
6、方口刀,刀有三刃,可用正峰及两侧刻出方形和齐整的线条,也可刻出齿状形的多样刻线。
(三)持刀方法与运刀原理(幻灯片出示握刀方法、刀痕效果)
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
刀法组织:
(示范并提问学生模仿,检验掌握情况)
首先教他们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点,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木刻画面的黑白处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技法。此时学生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加工,在木板上打出底稿,让他们自己尝试在简单的图形上练习木刻线条组合的感受与技巧。
木刻的刻制并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吃力,它的刻制过程是美的创造,是一种充满趣味的实践。正确的握刀方法,手握刀很象拿钢笔写字模样,小拇指及四指平按于版面形成支点。刀子的运动全凭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来控制,左手拇指在刀的前方顶住刀柄前侧,用相反的力配合右手的运动,目的是增加阻力,象自行车车闸一样协调刀子的运动与停止。刻制时人与版面形成大约30度角,采取侧坐的姿势便于右手灵活运动与全身力量的协作。
运刀的原理是利用杠杆的作用。雕版时碗部的力应通过四指及小拇指的支点传导在刀尖上。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挖铲的动作。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刀具,通过起、行、收、停等力的变化,创造出多种刀法变化。初学木刻的同学,可先在三合板上需要大面积刻去的地方进行运刀灵活变化的练习,再进行对画面中心内容刻制。
(四)刻版(幻灯片出示刻版过程)
1、木板打磨加工:板材的选择加工,打磨,可选用木质细致洁净、软硬适度的椴木胶合板。按照画面大小裁割开,用细砂纸细心打磨,使版面光洁。
2、画稿复写上版:把画稿复写或反印到木板上,也可直接在木板起稿,然后用毛笔勾画定稿。
(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3、木板刷色:用灰色或其它颜色涂刷木板,这样在刻板时能看清刀法。也有人喜欢把木板涂刷成黑色,然后用铅笔在椴木版上起稿,或用白粉画出黑白关系。
4、加热烤蜡:在木板上加热烤蜡,使蜡油均匀渗入木板,经烤蜡加工硬化的木板更适宜用刀刻制,也可涂刷胶液或清漆。
5、刻版:刻板的基本方法是用木刻刀在木板上按照画稿的造型结构和黑白关系进行刻制,简单说就是刻白留黑,在木板上形成凸起的画面。但必须记住,木刻不是复制画稿,木刻是一种版画艺术,是用刀代笔,以木代纸进行艺术创作,所以木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必须要发挥用刀刻木的独特效果,这就是木版画的艺术趣味和特点,即刀味和木味。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发挥不同刻刀的效果,如三角刀的刚直尖利,圆刀的圆柔浑厚,平刀的苍劲古朴都具有鲜明的趣味特色,无论是刻点刻线都可以自由发挥,放刀直刻。但要注意木刻中的黑白灰构成关系是重要的艺术语言,要学会运用黑与白的强烈对比效果,还要知道重复的点与线能构成画面中的灰色调。木刻中的这种黑白灰构成变化无穷,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
木刻制版的方法与素描或其它绘画相反,一般绘画是一步一步添加颜色,而霉变调整画面都是从最暗部分加重色度,在进行其它色度的对比处理。木刻由白向灰到黑的推移方法,是越刻得多色调越浅,所以木刻只有在工序上严格控制,才能使画面达到预想效果。控制的原则是“知白守黑”,这点在刻制中不可忘记。
注意事项:1)画稿和小黑白稿,制作时始终放在身边参考。不可存在走着瞧的侥幸心理,刻坏了重来实际上是浪费了时间。
2)刻时首先刻去画面中最白的部分,要把画面黑白总体关系拉开。
3)其次处理中间色调变化,4)接近黑色部分的深灰色要最后刻。这部分处理应非常小心,要想得多刻得少宁可慢些。
5)全面刻完后要先打样修版,方可进入正式印刷过程。
幻灯片展示:
1、《神女的制作过程》谭权书
2、《鱼的制作过程》是日本木刻家北冈文雄先生198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讲学时所做。
图1是草图,最后完成的作品与草图截然不同。作者技法纯熟,在创作中边刻、边想、边创造。依据木刻特点自由发挥,画面自然活泼,工序有条不紊。
四、课堂练习: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以组为单位,动手实践,共同协作,探索体验。每一组的表现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要表现不同的刀法和黑白变化,要求学生在操作时要专心致志,一气呵成。
学生的制作一开始肯定会出现一些失败的作品,这些作品却恰恰是学生的宝贵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漠视这些失败作品的宝贵价值,分析失败作品,让学生明白制作过程中哪些错误会导致哪些失败,对错误的分析和制作技术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五、小结:展示并评价课堂作品
大千世界里五彩缤纷的自然物象和人文形象虽只用黑白两种颜色来表现,却富有无穷的创造力和永恒的生命力。这是因为,黑白既可以表示明度,又可以表示色彩;既可体现形体,也能表达符号情感。黑白木版画具有“高贵性”在于黑白之美。木版画语言的黑白变奏,为人们传送出一种可视的动人旋音。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木版画制作过程的最后一步--印刷,我们手中表现自我精神和兴趣的木板,将以黑白版画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期待下节课快点到来吧!
第三篇:第七课_黄色和蓝色的画教案
第七课 《黄色和蓝色的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认识三原色中的黄色和蓝色,以图片为主,从而体验色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通过欣赏,感受黄色带给人们的明亮温馨的感觉,感受蓝色带给人们的凉爽、清静的感觉。书中选用的都是绘画作品,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补充欣赏一些摄影作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体会色彩的魅力。二:学习内容与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以黄色、蓝色为主的图片、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两种颜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艺术效果。
2.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三: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2、难点: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各种颜色的水彩笔、油画棒。五:教学设计
1、复习导入
师:大家来说说,你的周围都有什么颜色。生:国旗是红色,窗帘是绿色……
师:这些色彩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漂亮的色彩,正是有了这些颜色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
师:我们上一节课一起学习了红色的画,了解了红色的画带给我们的感受,还学习了一些色彩知识,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什么是三原色?生:红色,蓝色,黄色。对比色有哪些?生:红对绿,蓝对橙,黄对紫。(找两名学生上台从各种颜色的中挑出三原色与对比色贴在黑板上)
我们这节课再来学另两种颜色的画:黄色和蓝色的画。(板书课题)2:讨论生活中的黄色和蓝色。
师:咱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事物是黄色和蓝色的,(出示物品或图片)
向日葵是黄色的,菊花是黄色的,秋天的树叶是黄色的,玉米是黄色的……天空是蓝色的,海水是蓝色的,晚上是蓝色的…… 一幅画面中,有各种深浅不同的黄色或蓝色。比如,黄色有桔黄,深黄,浅黄,柠檬黄,荧光黄,土黄。蓝色有浅蓝,深蓝,钴蓝色等。
3:分别讨论黄色和蓝色带给我们的感觉。(四人小组与同桌讨论两种方式)
黄色:温暖、光明、明亮等;蓝色:冷,广博,开阔,清爽等。
4:听故事,加深学生对黄色、蓝色给人的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里,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儿赤着脚蜷缩在马路边的墙角,她的衣服非常单薄,寒风吹得她瑟瑟发抖, 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想象着对面窗里温暖的火炉,丰盛的晚餐…… 小朋友们如果让你用画面来表现上面的情节,你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寒冷的冬夜?又用哪些颜色来表现窗里温暖的火炉和丰盛的晚餐呢? 生:(讨论)
5、欣赏学生作品
画画时注意构图,以及颜色的对比,应运用各种黄色和蓝色来创作作品,画画时应注意主体物和背景的深浅对比。
6、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以黄色或者蓝色为主,体验黄色和蓝色的不同感觉。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颜色创作一幅画。
教师辅导要点:
1、画面主体和背景深浅的对比关系。
2、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3、构图要饱满。
六、作品展评
1、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2、有什么优点、缺点,改进意见。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拓展
搜集其他颜色为主的图片,试着创作一幅以这种颜色为主的画,看看这种颜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第四篇:龙应台独特的教育艺术
龙应台独特的教育艺术:慢与爱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宁波市中原小学
傅华萍
龙应台的《野火集》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龙应台不仅是华文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枝笔,她也以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而这本书也给无数读者带来感动和启迪。
我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把整本书看完了,还重复浏览了一遍,一种温馨的感觉一直萦绕在心间。每一篇小文章里,孩子的纯真无邪和妈妈对孩子的爱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看的人也沉浸在他们的幸福氛围中。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性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龙应台并不是教育家,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也不是教育学专著,而是饱含母子亲情的生活散文。但是,从那细腻而又干净利索的语言中,从那充满生活情趣的真实细节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教育理念。
龙应台告诉我们:尊重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教育孩子要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捏着细细的草绳。……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作为父母的我们,作为师长的我们总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武断地干涉着孩子的自由,残酷地剥夺孩子的快乐。应该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自由,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拥有一个简单、快乐的童年。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
“两个人都很忙碌,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
“妈妈每天晚上都给安安念故事,但她会有选择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书一律不要。因为“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
《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我们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不仅适合已经做或将要做父母的人看,也适合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看,它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你会被慢与爱的教育艺术所感染,学会真正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发挥孩子的天性,抛却功利心,培养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
第五篇:与艺术为友,享受美感人生
与艺术为友,享受美感人生
——北京师大二附中第十届艺术节侧记
体美处 李姝
年轻的我们,常常顾不上去回忆与感慨,因为日子实在被学习、工作与生活填充地太满。人生一旦拉开了序幕,华美的乐章便不停歇地上演,我们全情投入,却也感觉目不暇接,生命因此留下了太多遗憾。那个年代的我们,知道与书本为友,知道与课堂为友。人生的那一份感觉,单纯却也显得封闭;人生的那一抹色彩,素净却也过于单薄。岁月变迁,我们终于有机会与更大的世界融合,才发现,生命中除了上课、作业、考试,还有尽情的歌唱、翩然的舞蹈和自由的创作。人们用“艺术”来概括这一切。我想,应该是她吧,曾经被我们丢失,如今,却想要加倍珍惜的朋友。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常常很羡慕现在的孩子,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已然拥有了一个完整和丰富的世界。或许,作为老师,这种羡慕是转瞬即逝的,强烈而持久的,是一种迅速弥漫开来的欣慰与希望。
触景方能生情,这一刻如此多的感触,我想,是因为刚刚结束的艺术节。她让我们在现实与忙碌中略显黯淡的心,重新闪亮与灵动起来。由此,人生便再一次充满美感。
美感人生来自妙不可言的艺术
艺术之所以奇妙,是因为她与人的沟通与共鸣是精神与心灵的。她要感动你,便感动了,比任何说词或者外在的力量都更加直接和深刻。因此,在教育者眼中,这种感动是极其富有教育力量的,而这也正是艺术节存在的更大价值。
我们的艺术节,的确丰富多彩。歌唱、舞蹈、戏剧、相声、艺术作品等等,学生们拥有充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所有的活动,洋溢着校园的气息,散发出青春的魅力。或许,这还不足以传达出艺术节全部的价值。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是我们艺术节的主旨。因此,艺术节不是简单地组织几个活动,也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教育,而是期待以艺术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这里包含了艺术素养的提升,比如,我们在校园歌手大赛中加入了音乐知识的问答,而不只是表演和唱歌;包含了艺术技能的拓展,比如,我们举办了合唱培训、指挥培训,为学生进行了团队音乐拓展,教会他们编曲、编舞、编剧、填词,依托这些,学生才能更有准备与收获的参与到艺术节中;还包含了人格的健全与丰满、组织与协调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与集体荣誉感的体验。这些都是不同艺术形式之外,共同的主题。
艺术节极力想传达给学生的是,享受艺术的过程、重在参与和感受,在艺术的世界里去学习,特别是去学习创造,这也是本次艺术节最大的亮点,就是要倡显自创精神。比如,在合唱比赛与校园歌手大赛中,我们鼓励学生自创歌曲,完全自创、老歌新曲、原曲新词都可以;戏剧相声小品比赛里,也同样希望同学们取材于校园生活,自编自演;文化衫设计与展示活动更是表现创造性的大舞台,孩子们自创、自裁、自制的服装,理念健康、积极向上,充满了青春的气息。特别是水韵主题服装设计,以蔚蓝色的回忆、黑色漩涡、飞旋未来,三个主题服装 展示,分别体现清澈的水资源、被破坏的水资源和未来理想的水资源。活动充分展示了现代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卓越的想象力、表现力,为整个艺术节增色不少。此外,在视频配音比赛中,可以模仿,也可以在原作基础上再创作,还可以附带表演,这些都是往届艺术节所没有的。
正是依托艺术节完整的理念和丰富的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由个性才得以尽情的发挥。艺术节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笔艺术财富,更是丰厚的精神财富:是自豪更是信心,是瞬间更是永恒,是友谊更是世界的情怀。有此,艺术节便是成功;有此,美感人生便可期待。
美感人生来自精彩可爱的孩子
艺术节刚刚结束,但孩子们的青春和激情还那么鲜明得跳跃在眼前。他们在舞台上如此自信、自如,象是一群会发光的精灵,释放出不可抗拒的感染力,令人深深相信,这样的光芒,一定会照亮他们未来的人生,我们因此而感动。或许,偌大的世界中,这一隅光亮微不足道,但对于他们的人生,这样点滴的累积,璀璨,便可期待。
如果说,舞台上的孩子给了我们太多惊喜与震撼,那更多为艺术节默默服务的孩子,留给我们的则是深深的感动和谢意。这次艺术节,在设计时,就希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因此,整个活动过程,从策划、主持、撰稿,到具体组织实施、维持活动秩序都主要由学生承担。孩子们很辛苦,却一直非常用心。每场活动的主持人都对自己的服装、主持词精益求精,他们的耐心、虚心和上进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的通情达理也令所有指导老师非常欣慰。很多节目在反复彩排之后,因为时间有限而最终落榜了,但学生们所表现出的理解与冷静,让我们更加相信,他们是最优秀的群体。
特别令人感动的,还有孙立同学的带伤表演。因为骨折,他是撑着拐杖为大家说相声的。如果说,相声是带给人欢乐的艺术,那么,他忍着伤痛为大家带来的欢乐,便更多出些特别的意义。他说,他太喜欢说相声了,太喜欢为同学们说相声了,所以,即使疼,他也舍不得放弃演出的机会。一种敬意,由然而生。
很多很多这样的孩子,用他们的精彩与可爱,撑起了艺术节的舞台,也撑起了校园里这一片美仑美奂的天空。
我们的学生,不仅专项特长突出,而且敢于创新、个性鲜明。他们在舞台上所表现出的自信自如、灵活机敏、活泼可爱,不仅赢得了比赛的胜利和同学的喜爱,也深深得打动着老师。老师们透过艺术之窗,发现了更多可爱的孩子,也发现了孩子们身上更多可爱的地方。这一切都将成为教育和培养的良好契机。因此,艺术活动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也引领了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对学生认识的改变。这难道不是艺术节最珍贵的亮点吗?
美感人生来自可亲可敬的老师
在校园这片天空下,再美的艺术,也美不过老师的心灵。因为,那是一颗颗完完全全爱护学生的心。为了使整个艺术节顺利进行,太多老师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从最初的动员、培训,到制定方案,再到执行、后期,所有过程规范、高效。老师们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了帮助孩子们展示出最好的自己,寒假时就组织了学生干部冬令营,为他们讲解艺术的价值、艺术节的历史、以往艺术节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本次艺术节的初步设想和创新之处;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有收获和创造性得参与艺术节,老师们精心为学生干部们安排了团队音乐拓展,创新培 训、自编歌舞剧、集体舞和报纸剧等多项活动。
艺术节中,老师们既是指导者,又是服务者。在全校各个部门老师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艺术节才呈现出今天的辉煌。这其中的辛苦与困难,今天回想起来却带着甜甜的味道。依然记得,在合唱队排练之初,音乐老师和文艺骨干都身兼数职,无法腾出足够的时间投入合唱队,学校领导百忙之中,为同学们联系专家和大学艺术系的学生,帮助他们排练合唱、辅导指挥;依然记得,学生处负责艺术节的老师们为了协调好各项比赛场地的使用,在大风天里,前前后后地到处奔波;依然记得,所有的音响师、摄像师、场馆和后勤工作人员不厌其烦、毫无怨言地配合着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依然记得,身兼数职的音乐老师在各个节目组间忙碌不停、却仍旧笑容可掬。所有的过程都还历历在目,所有的感谢都还没来得及传达,当一切圆满的落幕,最想说的,还是那一句最真诚的:谢谢,老师们,辛苦了!
艺术节里老师们带给大家的感动还远远不只这些,而特别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艺术节非常强调师生互动:在学生动听的歌声中、老师翩然起舞;在老师精彩的指挥下,合唱高潮迭起;婉转低吟的是老师,轻柔伴唱的是学生;设计服装的是学生,走过T台的是老师。这是艺术节最美的画面,这是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这一刻无可替代的掌声与欢呼声,印证了美好的信念:师生平等、互敬互爱。当夏国华老师从学生手中,而不是领导手中接过“特别指挥奖”时,师生间热烈的拥抱令全场掌声雷动。那一幕,是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能心领神会的幸福吧。这种温暖的力量,升华了所有艺术的灵魂,瞬间,珍藏于所有人的心底。
学生之美、老师之美、艺术之美,今日的校园,美不胜收┅┅ 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艺术的道路,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