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舞圈圈教案
集体舞:圈圈
活动分析:
“圈圈”的音乐共有八句,每两小节为一个乐句,乐曲的结构简单,旋律流畅,歌词朗朗上口,简单清晰,幼儿听到什么歌词就知道做什么动作,而且动作的形式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有所提高或降低。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单圈舞,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目标定位于能听懂基本的指令语,会逆时针走单圈,建立基本的单圈舞动力定型。在舞谱的设计上采用了立体式的“软体小人”围成不同的队形,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空间位置,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意识。由于本次活动为公开课,预计有20名教师观摩,所以在活动延伸部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幼儿邀请一位老师做自己的舞伴,在老师的带动下尝试双圈舞,并学习老师是怎样在间奏处交换舞伴的。
活动目标:
1、学习逆时针走单圈,能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空间位置。
2、能听懂面向圆心、面向圆上等指令语,并随之进行队形及动作的变换。
3、体验圆圈舞的美感,感受与同伴肢体接触、合作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20把椅子围成圆形背向圆心放好。
2、“软体小人“围成的不同队形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激趣:游戏《抢椅子》
导语:看一看小椅子摆成了什么形状?猜一猜今天要玩什么游戏?我们来玩“抢椅子”的游戏,找一找谁是“没有家的小熊”。(播放音乐玩游戏)请“小熊”站在中间的红点上,“找到家的娃娃”我们来面向“小熊”坐好。
二、出示两种排列不同的软体小人,引导幼儿观察并里理解“面向圆心”和“面向圆上”的指令语。
导语:有一些可爱的软体小人也想和我们做游戏,看一看哪种颜色的小人和我们一样是面向圆心的?(红色)那绿色小人的队形和红色小人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讨论)原来它们的方向不一样,绿色小人的方向不是面对面的,而是一个跟在一个后面面向圆上的,一起来学一学绿色小人面向圆上的样子。
三、教师慢速哼唱“走走我的圈圈,转转我的圈圈。”边唱边带领幼儿单圈行走,形成逆时针旋转的动力定型,并引导幼儿关注自己与同伴的空间距离。(1)利用椅子围成的圆圈在椅子外面走单圈。
导语:绿色小人不会动,可我们小朋友会动,让我们的圈圈动起来吧,和老师一起边唱边走。
(2)撤掉椅子走单圈。
导语:如果没有小椅子的帮助,我们还能走的那么圆吗?试试看,请ⅹⅹ、ⅹⅹ先把椅子摆到黑板前面(请位于圆圈四等分处的四位幼儿先送椅子回来站好,定位后其余幼儿再做)
(3)针对幼儿可能出现的越走越挤的问题,利用“魔法棒”帮助幼儿互相之间保持适度的距离。
导语:我们的圈圈怎么越走越小了?让“魔法棒”来帮助我们吧,注意,不要被“魔法棒”碰到,碰到就会消失了。(教师手持“魔法棒”,与幼儿正面逆向行走)
四、教师慢速哼唱“面对面的圈圈、手拉手的圈圈,动一动的圈圈,拜拜我的圈圈。”幼儿边听边做相应的动作。
导语:下面请听我用歌声告诉你该做什么动作了“面对面的„„”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时候开心吗?用你的眼神和表情告诉好朋友你很开心。
听音乐完整表演,熟练后请幼儿做领头人,在走单圈时边走边做创新的动作。
五、邀请客人老师一起跳双圈舞,帮助幼儿感知双圈舞的特点,为下次活动做铺垫。
(1)出示软体小人围成的双圈队形,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和单圈的不同。(2)请位于圆圈四等分处的幼儿先去邀请老师做舞伴,幼儿站内圈,老师站外圈。
导语:想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跳舞要怎么说?怎么做?(幼儿讨论)
(3)所有幼儿邀请舞伴,随音乐表演。(“面对面的圈圈”时内外圈人面对面)
(4)在间奏处唱“看一看,新朋友,向前走,换朋友”,所有老师换新舞伴继续舞蹈。
(5)和舞伴拥抱,告别。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情绪愉悦,能够全身心的参与舞蹈活动,和教师一起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教具运用巧妙,善于利用教育资源,对教材的理解透彻,单圈舞的指导语言、教学策略都比较到位,但在引导幼儿理解“面向圆上”这一方位时导语欠准确,教具“软体小人”的使用上应使正反面的区别更明显。本次教研活动使我们明确了集体舞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探讨了舞谱的设计原则,对于舞蹈教学中标记的运用、教师的站位、幼儿的队形变换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了解了“零课程”的新概念,对下一步更好的开展集体舞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集体舞暑期教案
大理市银桥一中2013——2014学年“乡村学校少年宫”
暑期白族集体舞教案
辅导教师:蒋玉峰
一、课题 藏族舞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具 U盘、广场音箱
四、教学目的
藏族舞的基本动律、脚下步伐及藏族舞风格的训练
五、教学重点、难点
基本动作的准确性、风格性、韵律性
六、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教学 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师生共同讨论
七、教学过程
1、主要动作及要领
(1)颤踏:双脚全脚交替踏地,膝盖松弛,重拍向下颤膝。
跺踏:(以右为例)右脚全脚踏地,同时左膝微颤。跳踏:(以右为例)1-右腿屈膝上抬同时左脚微跳。2-4右左交替颤踏3次。
赶步:(以右为例)在左前丁字位1-右脚屈膝全脚踏地,同时左腿屈膝抬起
2-左脚直膝全脚踏地,同时重心随脚前移。
牧童舞姿:(以右为例)右手勒马手于体前,左手空拳叉腰,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吹笛子舞姿:(以右为例)双手自然屈指,掌心向内,位于右脸颊旁,模仿手持笛子,双腿屈膝,双脚蹦跳至右侧大丁字步,同时右顶胯,右倾头。
遮阳手:双手五指并拢,平搭于额前,模仿遮太阳的动作。(2)、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2点方位,踏步半蹲,身体前俯,展胸抬头,左手背手,右手空拳置于下颚处。
准备音乐:
(散板音乐):保持准备位状态
领舞保持舞姿,身体上下起伏一次,身体向左横靠,视一点,再回至准备位姿态
a 1-8 保持准备位舞姿颤膝8次,重拍在下 b 1-8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碎步
第一段
a 1-4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双脚右起颤踏8次前进
双手扶胯,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双手旁斜下位掌心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1)5-6动作 b 1 右侧牧童舞姿
双脚蹦跳至左侧牧童舞姿 3-4 重复(1)1-2 5-7 体对2点,左手经1点与8点之间方位,右手经4点方位盖至遮阳手位,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双手遮阳手位,右脚跺踏1次 c 1-4 重复(1)1-4动作
双手胸前折臂搭肘,体对8点方位,同时右脚跺踏1次,视8点
左手保持姿态,右臂保持折臂抬至额前,同时身体转至2点方位前俯,左膝半蹲,右脚跺踏,视2点
7-8 重复(3)5-6动作 d 1 右侧吹笛子舞姿
双脚蹦跳至左侧吹笛子舞姿 3-4 重复(4)1-2动作
5-7 体对2点方位,双手右耳侧拍手3次,同时赶步3次向点方位前进 8 保持姿态拍手1次,右脚跺步1次 E 1-4 身体由前俯至上扬,同时双手经旁斜下位托至旁斜上位,双脚跳踏步右左各1次
5-6 胸前折臂搭肘,双脚蹦跳右左各1次,同时倾头,摆胯
7-8 重复(5)5-6动作
F 1-8 经左转身至6点方位,左手4点与5点之间,右手8点方位经体前下位交叉打开至左手斜上,右手斜下位,同时双脚赶步8次
g-h 转身至1点方位重复(5)-(6)动作 I 1-2 经左跳至2点方位,双手于嘴旁呈呼喊状,右脚重心,左脚绷脚旁点地
3-6 保持姿态,身体前附下弧线至8点方位,同时双脚经移重心至右脚绷脚旁点地
7-8 保持姿态,碎步向8点方位跑动 J 1-2 继续(9)7-8动作
3-4 右脚向8点方位上步,身体前俯落至准备位反面动作
(3)、提示
a、颤踏步动作膝盖松弛,身体微微随动。b、舞姿节奏清晰,位置准确。
c、表演时体现出牧童放牧时轻松活泼的心情。
第三篇:白族集体舞教案
白族集体舞教案
一、课题类型
白族舞蹈基本动作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具
舞蹈碟片、DVD、广场舞音箱
四、教学目的
通过对白族民间舞典型风格动作的学习、分析总结、传授,使学生从形态入手,再进入对神态的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与热爱。
通过对白族民间舞踢踏、弦子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艺术特色。从风格和动感上了解和掌握踢踏、弦子的韵律感和审美特征。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颤膝(要求膝关节绝对保持一种松弛的运动状态,兼有柔韧性和弹性)
六、教学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
2、视频展示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本素质训练检查
1、身体的软开度
2、身韵练习(呼吸提沉)
3、直立半脚尖、小跳练习(二)白族舞蹈的简单介绍
白族舞蹈是白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白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及周边民族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民间舞蹈。
(三)白族舞蹈上肢动作类 基本动作的要求及做法
1、齐眉晃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
2、晃盖手
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 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
3、髋前划手
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
4、前后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
5、横向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
6、平面摆手
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
(三)踢踏类(颤踏动律训练)基本动作的要求和做法:
1、碎踏
规格及要领:双脚全脚交替踏步,双膝颤动,踏脚节奏均匀.可进、退、转体。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进。
[2]-8(右始)保持基本体态,一拍一步“碎踏”退。[3]-4(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七点方向。身体由外及里“抹”。
5-8(右始)原地一拍一步“碎踏”左转,体对五点方向。身体由外及里“摊”。
[4]-8 反复[3]-8的动作。身体对三、一点方向。
2、颤踏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动作腿重拍踏地伸直膝盖颤动(变支撑腿),同时抬起另一只腿。动作时,踏地与抬起另一只腿同步,颤时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6右脚“颤踏”(抬左脚),同时左转腰,里“横向规格及要领摆手”。
7-8: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原地左右“碎踏”两步。外“横向摆手”。
[2]-8:做[1]-8反向动作。[3]-4:做[1]-8动作。5-8:做[2]-8动作。[4]-8:反复[3]-8动作。3.抬踏颤(抬踏亦叫“冈打”)
规格及要领:弱拍双膝下沉,同时抬起前脚掌,重拍膝关节带动,踝关节发力,脚掌快速击打地面,颤膝,可双脚亦可单脚做。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双脚“抬踏颤”一次。[2]-2:保持基本体态,原地右脚“抬踏颤”一次。3-4:做1-2方向动作。5-8:做1-4反复动作。
[3]-2:原地右、左脚“抬踏颤”各一次。3-8:反复1-2动作。
[4]-8:原地右、左交替“抬踏颤”八次。
4、膝颤步
动作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吸腿时,支撑腿蹭踮颤膝一次,再落脚“碎踏”两次。注意保持上身的稳定、松弛。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2:左“吸颤步”进(吸左脚),右“前后摆手”。3-4:做1-2反向动作。5-8:反复1-4动作。
[2]-8:反复[1]-8动作退,双手上位左、右摆动。
5、退踏步
动作规格及要领:动作腿后撤半步,同时支撑腿微离地面,打拍支撑腿踏地,动作时,它具有退颤分离颤,踏地后顺势滑的特点。
动作短句:2/4 中速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8:右“退踏步”四次,“前后摆手” 四次。
[2]-8:反复[1]-8动作,同时左转一周(7、5、3、1方向)。基本动作加强训练
1、颤踏组合 音乐 2/4 中板
准备:身体面向一点方向,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1]-4:保持体态,双手向上晃手至“斜上位”。
5-8:保持手位,前弯腰90°,右脚勾脚“旁虚步”敬礼。[2]-4:收右脚正步位,基本体态(双手垂于体侧)颤膝。5-8:保持体态,(右始)原地“碎踏”四次。
[3]-3:保持体态,原地右“颤踏”(踏右脚颤膝,抬左脚),里“横向摆手”。
3-4:原地左右“碎踏”,外“横向摆手”。5-8:做1-4反向动作。
[4]-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前行。[5]-8:反复[3]-8:动作。
[6]-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后退。双手曲肘经肩向上抽再向前抛出,还双手垂于体侧。
[7]-8:保持体态,(右始)“碎踏”左转四个方向(两拍移转)。
1-2:双手体前内“抹”,3-4:双手外“摊”,5-8:反复1-4动作。
[8]-2:(右始)向左横“踏”四步,双手体侧“摊手”。3-4:原地右脚“踏”两次,双手体前内 “抹”外“摊”。5-8:做1-4反向动作。训练提示:
1、颤膝时强调重拍向下,松弛、自如、灵活。
2、组合节奏准确,动作协调、连贯。
第四篇:集体舞寒假教案
大理市银桥一中2013——2014学年“乡村学校少年宫”
寒假白族集体舞教案
辅导教师:蒋玉峰
一、课题类型
蒙古族舞蹈
二、课题
体态动律组合以及手位与脚位组合
三、课时
4课时
四、教学目的
掌握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神韵,注意呼吸在蒙古族舞蹈中的运用。
准确掌握蒙族的手位与脚位,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注重蒙古族女子舞蹈端庄、柔美的神态及舞姿与呼吸的配合。
手位与脚位结合在一起练习,注重呼吸的运用;并且将提压腕贯穿到手位、脚位中,注重整体的配合。
六、教学方法
口传身授
七、教学过程
蒙古族的体态十分明显,在后点步位上,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手于平手位。在情感、形态、气息、发力中体现的是一种“圆形、圆线、圆韵”的东方思维观念。
(一)、活动
1、肩部的软开
2、腰部的柔韧性
(二)、体态动律组合
1、体态练习
(1)提胯、立腰、拔背、敞胸、重心略偏后呈微靠势,是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基本体态。
(2)目光远视,气息下沉,稳重、端庄、含蓄、柔中带刚,是蒙古族女子舞蹈的审美特征。
2、手型与脚型
(1)五指平伸为基本手形,要求五指自然平伸,手掌不要过分用力伸展。
(2)基本脚型是既不勾也不绷,既不外开也不向里的自然形态。
3、碎步
(1)直线调度的碎步(2)圆形调度的碎步
(3)要求碎步时要提胯、沉气;膝、踝关节松弛灵活;双脚在正步基础上,步幅小而碎;行走时要平稳,不能上、下颤动。
4、胸背练习
(1)胸背练习必须贯穿动作的收与放,前仰时要含胸,切忌前趴;后仰时要挺胸,切忌端肩,伸脖子。(2)手臂在做前后、环动、上下等动作时,要从意识上强调圆弧的形状,做到舒展、流畅。
(3)拧转胸背转体时要求身体像磨盘一样整体移动;胯和腰不能主动,颈部放松,头随身体自然转动。
5、板腰练习(1)地面板腰(2)中间姿态板腰
6、手与臂部练习(1)软手练习(2)四位小柔臂练习
(三)、手位与脚位组合
1、基本手位
(1)一位手——双手呈圆形于胯前(2)二位手——双手平伸于前斜下方(3)三位手——双手平伸与侧斜下方(4)四位手——双手平伸与侧平位(5)五位手——双手平伸与旁斜上位(6)六位手——双手屈于胸前位
2、基本脚位
(1)一位脚——两脚自然位(2)二位脚——两脚呈小八字位(3)三位脚——两脚呈大八字位(4)四位——两脚呈小踏步位,后膝盖抵在前膝盖窝处,后脚掌立住。
(5)五位脚——前脚脚跟转开,双腿弯曲有利,腰后平躺。
3、手位与脚位的配合(1)一位手与一位脚的配合(2)二位手与二位脚的配合(3)三位手与三位脚的配合(4)四位手与四位脚的配合(5)五位手与五位脚的配合(6)六位手与四位脚的配合
(7)斜下交叉手位与四位脚位的配合
4、提压腕练习
(1)注意提压腕发力点在手腕,切忌手指主动。(2)提压腕要小而脆,与情感、气息紧密配合。
5、手位与脚位综合组合
(1)注意手脚的配合,位置要精准。(2)时刻保持手形,要有厚重感。
(3)不同手位的提压腕与气息、情感相配合。
第五篇:音乐教案围圈圈
围圈圈
授课教师:李娜(宣化区观桥幼儿园)
领域:音乐
年级:小班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根据歌曲的结构仿编歌曲,并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1、节奏棒
2、呼啦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幼问好。
2、导入,邀请一名小朋友拉手做游戏。
二、游戏活动“围圈圈”
1、教师和一名小朋友拉手围圈做游戏,并歌唱歌曲围圈圈。
师说:我邀请一名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做游戏谁来呢?
2、做完一次游戏后在请被邀请的小朋友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围圈做游戏,师演唱歌曲。
师问:xx你在邀请一名小朋友吧?
3、依次把所有的小朋友都邀请完,师一直在演唱歌曲。
三、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师:看我能变出什么呢?这是节奏棒。
请幼儿来拿节奏棒跟着歌曲打节奏。
四、学唱歌曲
师:我还能变出了什么呢?小话筒。你们也变出小话筒和我一起演唱吧。
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歌曲
五、仿编歌曲
师:出了能把手放进去还能把身体的那放进圈里呢?
幼儿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仿编歌曲和幼儿一起演唱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