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中加“批注”的意义
阅读教学中加“批注”的意义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矣旧小学:胡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改变了阅读的初衷,使原本有声有色的阅读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行为。在阅读中加“批注”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阅读中眼、耳、口、手、脑到位,读、思并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提问式“批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
《负荆请罪》片段 师:同学们,请在课题后加“批注”。生1:“负荆请罪”指谁?
生2: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3:为什么要“负荆请罪”? 【案例2】
《孔子游春》片段
师:就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请给这篇文章加“批注”。生1:孔子的真名是什么? 生2:孔子为什么游春? 生3:孔子和谁游春? 【反思】
在阅读中,通过加提问式“批注”,可以使学生带着这些任务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行学习的能力,创造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时机,同时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摹仿式“批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 【案例1】
《草原》片段
师:“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请给这个句子加上摹仿式“批注”。
生1:“静寂的操场热闹起来:欢笑声、歌声、打闹声,响成一片”。生2:“静寂的森林热闹起来:鸟叫声、风声、流水声,响成一片”。生3:静寂的菜市场热闹起来:还价声、车声、叫卖声,响成一片”。【案例2】
《小池塘》片段
师:“小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请给这一段话加上摹仿式“批注”。
生1: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像萤火虫在点灯。生2:树上的柿子像一个个大灯笼。
生3:抚仙湖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闪亮的珍珠。【反思】 运用摹仿式“批注”,可以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摹仿课文语言进行创作,使学生在加“批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深入了解课文,在阅读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对课文的理解潜移默化,丰富学生的语言。
三、评价式“批注”有助于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 【案例1】
《司马光》片段
师:请给司马光加评价式“批注”。生1:司马光你真聪明!
生2:司马光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生3:司马光你遇到问题很沉着,真棒!我要像你学习。生4:司马光我想和你交朋友。【案例2】
《虎门销烟》片段
师:请给这篇课文加上评价式“批注”。生1:林则徐真是位英雄, 生2:鸦片祸害无穷!
生3:我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像林则徐一样的人。【案例3】
《乌鸦喝水》片段
师:请给这只乌鸦加上评价式“批注”。生1:这只乌鸦真聪明啊!生2:我以后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生3:小乌鸦,当我有困难了,我也要学学你的聪明方法。【反思】
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文章不仅要分析地研究,而且要综合地感受,这样才能真正领略文章个细微曲折之处,窥视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阅读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评价式“批注”实际上是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对文章中个人物、细节等作出评价,把思考的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碰撞出和作者共鸣的感情之花。
第二篇:浙江大学中加
浙江大学中加“2+2”计算机双学位项目说明 来源:宣传办公室 作者: 日期:2011年07月01日 访问次数:4155中、加联合培养的“2+2”计算机双学位项目,旨在培养熟悉中、加两国文化,精通两国语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计算机技术人才。本项目于2005年启动,由浙江大学与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简称SFU)共同实施。
西门菲沙大学(SFU)是加拿大著名学府,位于温哥华。根据中国驻加拿大温哥华领事馆教育处提供的资料,在长达十九年的加拿大大学评比中,该校稳踞前四名,其中八次被评为加拿大最好的综合型大学(2010年再次排名第一)。在2010
Webometrics全球大学排名中,该校名列世界第61名和加拿大第4名。SFU一直以创新性与实用性的课程著称,尤以计算机学科和商科最强,其毕业生深受各界欢迎。本项目初期规模为每年招生40人,由中方和加方学生共同组成。其中中方学生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年级新生中选拔,入选学生的学籍转入计算机学院。加方学生由SFU选拔。进入本项目的中方学生修业年限为4年,在浙大和SFU各学习2年。其中第一、第二年在浙大学习;第三、第四年在加拿大SFU学习。期间,SFU每年选派1~2位优秀教师到浙大专门为双学位班学生授课,浙大也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去SFU授课,并开展教授间的科研合作。
参加双学位班的学生在学习期满、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并修满规定学分之后,将同时获得浙江大学和SFU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中方学生第一、第二年按浙大普通本科标准收费(每年4800元人民币),第三、第四年按SFU国际学生标准收费(大约每年1.5万加元),并依据浙大学费收费标准,缴纳人民币1800元专业学费(即学籍管理费)。在加拿大学习期间SFU将提供中方学生每年总共不低于6万加元的奖学金,同时,SFU将协助浙大学生获得每年4个月的企业实习机会(实习期间每人每月工资通常不低于2000加元)。
本项目按照中加双方共同商定的特殊培养计划,由浙大和SFU的高水平教师共同实施。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将亲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在浙大打下深厚的专业基础,在SFU获取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享受两校各自优势的教育资源;同时中加两国
学生将同班学习4年,接受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环境的熏陶。因此,参加本项目的学生,在外语能力、国际交往、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将获得明显的优势。
目前SFU已有40位留学生来到我院学习,我方学生从项目开始至今年9月共有113人赴SFU学习。
2011年中加“2+2”计算机双学位班的招生工作将在新生入学报到后进行,有意向的学生可以在接到浙江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从招办网上下载报名表(点此下载)。
报名地点:紫金港校区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科(西1-413室); 宣讲会时间:2011年8月22日晚上6:30; 宣讲会地点:浙大紫金港校区西1-208室; 报名截止时间:2011年9月4日; 选拔时间:9月8日~9月9日。联系人:章老师,电话:0571-88206140,Email: zwen@zju.edu.cn; 项老师,电话:***,Email: xiangxl@zju.edu.cn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1.6.12
第三篇:教学设计批注
教学设计(《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课时)》)修改批注 篇二:教案样例(批注版)(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 中高年级(阅读课型)book 7 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小学 范巧凌
【概述】
the story of rain是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7 unit 6的教学内容?? 【设计理念】
本课以北师大何克抗教授的《小学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的理论基础-语觉论》为指导思想,抓住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children are able to describe the water cycle in english.? 过程与方法
? 学生能够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会唱歌曲“little water drop”。?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 本单元是人教版第七册(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用英语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学过用英语表达自然现象,但在自然课上已经了解过水循环的知识。
? 六年级学生已进行了三年多的英语跨越式学习,对英语跨越式的各种课型都比较熟
悉。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加强和语言能力的加强,学生开始进行非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跨越式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依然很浓,学习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策略选择】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本节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型活动。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观察、发现、归纳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水循环的自然现象。本节课采用了图片、道具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工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资源准备】
? 相关的网络型课件。? 供学生阅读的文字材料。? 制作相关的教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 5’
pre-task: warm-up and brainstorm„„
二、故事解疑
三、故事演绎
四、拓展阅读
资源截图
教学流程图 第二课时
?? 作为小学高年段英语的阅读教学课型,本课较好地体现了„„
点评人:课题组【教案点评】 ***篇三:教学设计《散步》批注样例(v2)※教学设计《散步》批注样例(v2)※ 篇四:三年级批注训练教案
学习方式训练片段——如何批注
教学目标 1.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指导课教案——批注。2.掌握批注这一种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教学重点:激发兴趣,鼓励阅读;掌握批注这种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学会简单的批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有一句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的遍数多了,才能真正领会其精髓。老师也带了一些高年级同学他们读过的书?(播放图片)你发现他们在读书时与你们有什么不同?
他们边读书边把自己想说的一些话记录下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叫——批注。(板书)
一、预习批注
1、师:谁能说说你平时都是怎样预习课文的?
生:读课文、画生字、标自然段、(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序部首)师:在我们预习的时候就可以简单的批注,用○圈出生字,用序号①②③标好自然段,或者生字扩词、—?文章中有不
理解的地方。(幻灯片出示)
2、练习用批注符号预习《翠鸟》
3、展示
二、探究批注内容
1、师:出示《燕子》课文第一段,这段形象的描写燕子外形特点,你觉得哪个词语用的好?
生:凑成
师:为什么呢?
:生1:我觉得凑字用得很好,它写出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感觉特别有生命力。
生2:我也很喜欢凑成这个词语,如果换成变成,组成,听起来好像是在形容机器,没有什么活力,而小燕子却是很有活力的。
生3:我觉得燕子身体的每一部分都长得很好看,“凑”字是说燕子把这些优点都集中起来了。
师:对于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词语,我们就可以用△△(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由或感想。(板书:精彩的词语)学生批注
出示《燕子》第一段的 “凑”批注
2、出示燕子第四段,你喜欢哪些句子?
生:a 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b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c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用修辞的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出燕子休息时的姿态。
师:文章中优美语句或是运用修辞方法描写的句子,我们可以用~~(曲线)划下来,把你的感受或者是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写在书旁。(板书:句子、修辞手法)师小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可以抓住关键的词、优美的句子或者是一些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是理解。
二.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批注练习。
出示课文的二三段
1、生读读这两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细读,划出有关翠鸟活动的语句及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你能感受到什么? b、飞的速度极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 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师:通过批注让我们感受到翠鸟飞行速度之快,抓鱼之敏捷。希望同学们今后能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语文,那样你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更快的提高。
第四篇:阅读批注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批注
西安黄河实验小学
闫凤萍
一、指导目的
1、指导学生归纳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二、指导重点: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三、课前准备:
师生准备《城南旧事》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好方法?(精读、速读)
(1)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2)边读边画出好词佳句。
(3)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等等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批注阅读---------
1、读书做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是别人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而且给自己留下特别愉快的回忆。、认识批注,体会作用
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时圈点、写话,是读者与作者思想交流的体现,古今名人几乎都善于做阅读批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得怎样,有没有效果,看看批注就知道了。那么,我们在阅读时如何做批注呢?
一、认识生字词。发现有不认识的字要及时查字典,注上拼音。在查字典时也不能只查拼音,对于这个生字的解释也要看一遍。(初读)
二、写出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站在自己的立场,联系上下文,对一些意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理解,写出言外之意。(细读)
三、画出精彩词句。用三角号、圆圈、波浪线、直线等符号将文中用得好的词与句子标示出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由(为什么用得好)。也可以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也要写出理由。(细读)
四、在精彩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感想。可以是推测自己的意图,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对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精读)
五、在重点段落旁或文章关键处写出自己的启发。要联系生活实际、社会背景谈体会、讲道理,或在文章结尾处写出读完文章后的联想。(精读)
六、对文章的内容、意义、写法提出疑问。可以是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是不赞成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文章的修改建议。另外,也可以提出一些较深刻的问题,不一定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精读)
(三)师引导进行课外阅读,注重做批注
1、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做标记,边指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以自己的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注意师生互动。
(1)展示《城南旧事》段落,师边带学生读,边现场做记号。
划下书中好的语言。
(2)品读一段,教师指导:遇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一下记号。
(3)品读一段,做一下动作,想象当时的画面。
教师指导:读后的感受往往是珍贵且易逝的,可以在书旁的空白处写下来。
小结:我们这样一读啊,书中的人物好像活了过来一样,情节也更生动了,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呢。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读,并展开想象,有了感受可以写下来,有疑问也可以写下来。感受深刻的地方要有声有色的读读。实在喜欢还可以背背。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带着这样的方法读书,收获一定会很大的。
2、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城南旧事》,重在做批注。
师个别指导
3、学生汇报读书所得,交流批注内容。
阅读反馈以下方面: 查字典理解的字词
标注的读书感受
要积累的好词佳句 联系实际去理解的内容
提问遇到的疑惑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第五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代意义及实践探索
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代意义及实践探索
转眼间,语文课改已经过去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语文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不少的突破。但是,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比如,学生匆匆读完一篇课文,甚至还未读完,教师就对学生进行发问。表面上学生发言踊跃,各抒己见,课堂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好像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连文本的内容都没有整体感知到,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体会的空间,就被老师拽着去鉴别欣赏了,那肯定只能是肤浅的脱离文本的随兴表达。另外,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削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师煞费苦心收集了大量与文本有所联系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成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课件轻轻松松“点”了一节课,但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则大大的削弱。
教师如何促成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近年来涌现出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则是引导学生深入接触文本的一种绝佳的方法。
批注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文学评点,历史悠久。当下有不少学者、教师对批注式阅读教学倡导和实践,比如台州学院的郑友霄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孙立权老师等。虽然批注式阅读教学有着众多的践行者,但是,笔者通过翻阅文献发现,目前学界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批注的角度、批注的技法以及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程序设计等;从应用的范围上来看,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使用存在着“失衡”的状况:以孙立权老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实验中整理的56个教学实例[1]来看,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批注为40例,对外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批注为14例,而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批注仅占2例。诚然,这些研究和实践以其“具体而微”,为我们提供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来自技术层面的操作指南,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认识往往局限于阅读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且应用的范围多限于现代文阅读教学。为此,我们仍需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认识批注式阅读教学,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去彰显它的价值。
一、在新的高度上重新认识批注式阅读教学 1.站在教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批注式阅读教学
十年的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出现了江苏泰兴的洋思中学、南京溧水的东庐中学、山东荏平的杜郎口中学等教学改革的先锋,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关注。这些学校的成功无疑“形成和构建了一种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文化。他们的改革的实施模式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2]而以此为特点的属于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正在形成。余文森教授认为: 先学后教是教学领域的一场具有实质性的变革,是我国具有草根性质的教育创新,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育学。先学后教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赋予学习者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习者成为其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和主人,转变以往外在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3] 由此观之,批注式阅读教学无疑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教育学原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佳实践。批注式阅读的特质决定了:学生的批注要先于教师的讲解,学生是批注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在指导与点拨。在某种程度上说,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起点正是学生的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的学。因此,倘若没有学生的学,倘若忽视学生的学,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的视阈里,学生的批注已不是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无动力”的活动,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即批注是基于个体的权力责任、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批注是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建构和批判创新的活动,批注还是相互沟通、积极对话、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过程。从这个层面上看,批注式阅读可谓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内核是“先学后教”和“少教多学”的教学原理,但所谓“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学,也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而“少教多学”,强调的是把学生看成独立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4]。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批注式阅读中,教师应该“少作为”,而不是“不作为”。
2.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重新审视批注式阅读教学
当下语文教育存在的一大病症是:学生把教师的解读或教材编者的观点当作对原始文本的最佳的解读,学生通过倾听、练习、背诵再现教师所传授的“标准答案”。对于文本的解读则基本上是语文教师诱导学生去理解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或所谓的妙处,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所总结的中心思想或者段落大意。可以说,这种“被动模仿者”取向的阅读教学培养的是“与文学无缘”的阅读能力,学生仍然难以自主阅读。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艺术特色等)进行评论和分析,加上评点者的引申和借题发挥,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由此观之,语文课程论视阈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仅仅是一种的阅读方法,更是一种阅读取向。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宏观(战略)层面,即阅读取向,由阅读目的(动机)、文本样式等决定,表现为一种特定的阅读样式,或称解读模式(惯例);一是微观(战术)层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阅读方法”,实际上是在某一特定取向下阅读什么的问题。阅读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取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就是基于学生的自主阅读,多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培养学生“能动的读者”的阅读取向,通过反复地强化、练习,将批注式阅读内化为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可以说,掌握了批注式阅读,也就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形成了“能动的读者”的阅读取向。比如,学会做质疑式批注,其实也就学会了如何寻找文本的疑点;学会做补充式批注,其实也就学会了如何搜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文献资料等等。批注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要领,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给予了学生作为“能动的读者”的阅读、体验、言说的自由,最终让学生学会阅读,真正成为一名“能动的读者”。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成为所有阅读教学的合理起点 在“先学后教”原理的指导下,阅读教学应基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而批注式阅读教学则可以成为所有阅读教学的合理起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5],这也符合现代课程论的理念,“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也就是说,惟有学习体验,才是学生实际认识到的或学习到的课程”。[6]故而,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该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在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批注的前提是学生亲自与文本的接触,批注的过程不是教师可以替代的,批注的内容也不是教师讲授给学生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将学生与文本“捆绑”在了一起。批注式阅读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深入文本的权利,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去观照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与体验。但这种“初读”不是“敷衍地读”,“自主阅读”也不是“随意阅读”,更不是“胡乱阅读”。批注的符号、批注的位置、批注的角度等一套批注式阅读规则,好比“脚手架”一般,让学生的阅读体验在一条相对确定的轨道上进行。因此,无论是古今中外何种类型的文本,还是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皆可谓“最好的预习”,既方便教师检查学生文本初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也保障了学生初读文本的质量。从目前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范围上看,批注式阅读教学已经从课改实验区推广铺开到全国范围,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比如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实验[7],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在实践中还进一步将批注式从现代文阅读推及到文言文阅读,从课文教学推及到课外阅读,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并非所有阅读教学的合理终点 通过文献的阅读和实践的审视,我们发现当下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在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基本技能后,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课堂就基本变成了学生自始至终的“一批到底”,学生的批注成为了出发点,成了全过程,成了落脚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确可以“少教”,甚至“不教”,以致很多教师认为此种批注式阅读教学可谓“以一顶百”的“万金油”了。这种对批注式阅读的简单化认识也常常会让教师感到困惑:面对某些文本,使用批注式阅读教学显得恰到好处,而面对另外一些文本,采用批注式阅读教学却显得效率低下,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在此,我们必须要廓清一个命题: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成为所有阅读教学的合理起点,但并不是所有阅读教学的合理终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使用与选文的类型之间有着重要联系。换句话说,面对不同类型的选文,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怎么教”与“教什么”,是操作行为与操作对象的关系,在某些研究语境中,可以将它们相对地分离,分别进行研究。但是,从真实的教学状态中抽掉具体的教学对象(教什么),而光关注怎么教,很容易导致教学方法的抽象化,导致怎么教和教什么两者的割裂。故而,我们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先要厘清批注式阅读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王荣生教授认为,语文教材选文可以分成“定篇”、“例文”和“经历”的教学。不同类型的选文,其性质、功能及功能发挥方式,都有本质的分别,在课程研制中也处于不同的层面,故而在教学中也需要加以区别对待: 1.“定篇”类选文
所谓“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可以说,掌握以“定篇”身份进入语文教材的世界和民族的优秀的文化、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目的之
一、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大项目。这类选文的教学,学生固然可以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式作为解读文本的起点,但是“定篇”类选文的教学终点却不是学生通过批注而获得的个人体验。诚然,即便是一首短诗,也有近乎无穷的意蕴,也会形成多样化的个人体验。但是,倘若它作为“定篇”,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观照角度的所有内涵,都开发为语文课程内容。能成为课程内容的,只能是其中某些角度的观照。从这个层面上看,“定篇”类选文的课程内容,既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诗文本身,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个人对诗文的理解,而应最终落实为“理想的读者”对该诗文“权威的解释”。换句话说,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都是相对外在于他们而被人事先确定了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权威者的指示,进入这些诗文,对那些已被阐释过的诗文加以欣赏与内化。“定篇”类选文教学的合理终点,既不是学生对这一“定篇”的感知,也不是教师对这一“定篇”的理解,而是文化、文学等专门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权威解说(好比“标准答案”)。因此,在对“定篇”类选文进行批注式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运用批注进行初读。之后,教师应补充对这一“定篇”的权威解释材料。接下来,让学生对权威解释材料进行批注,对比初读时个人的理解,把握自己与权威的距离,将权威解释的要点内化。最后,在权威解释的指示对这一“定篇”进行二次批注,以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比如,在进行《下江陵》一诗的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补充孙绍振教授的《在政治幻想和艺术幻想之间挣扎——解读李白的〈下江陵〉》一文,并以这篇解读文章为指引,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2.“例文”类选文
所谓“例文”,就是主要说明“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从文章、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总结抽绎出来的基本原理和行为方法规范)的选文。“例文”类选文的课程内容都发生于选用的这一篇“例文”的外部——语文知识。因此,“例文”本身并非语文“课程内容”的构成,只是我们所说的语文“教材内容”。成篇的“例文”,其功能大致相当于直观教具,给语文知识教学增加形象性的感知,而“例文”的服务的对象是相对于外在于它的有关诗文和诗文读写的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课程内容要素。由此观之,在对“例文”类选文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其教学的方向与侧重应当由“暗中摸索”走向“明里探讨”,其教学合理的终点应该是选文所凸显的语文知识。也就是说,“例文”类选文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应以语文知识为核心。因此,在进行此类选文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时,学生可采用批注的方式对文本内容形成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进行凸显语文知识的教学,并补充能够凸显该语文知识的一组材料,学生可以再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批注,强化该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儿童视角”的教学时,便可先下发《羚羊木雕》一文,让学生进行初读。接下来,由教师对限知视角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儿童视角”的内涵和功能,并补充《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课》等一组材料(所选材料不必是整篇的“文”,选择最能体现该语文知识的段落即可),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共通的法则”。接下来,最后,在学生具备“儿童视角”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羚羊木雕》一文以“儿童视角”为方向有针对性进行批注,强化对“儿童视角”的掌握。
3.“经历”类选文
所谓“经历”,就是以学生通过自身真实的阅读实践养成阅读技能为目的的选文。我们知道,语文学习带有很强的半自然属性,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的技能与方法就是很好的路径。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知识、技能、方法并不是靠教师的“口耳相传”得来的,而是在真实的阅读活动中动态地生成的,它需要学生“依了自己的经验”,通过大量的读书活动,在体验中提炼和把握。“经历”类选文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身读过的一篇篇文章、作品。也就是说,学生亲身阅读本身就是“经历”类选文教学的要义之所在,“经历”类选文的课程内容并不产生于选文或教材,而是来自阅读活动“现场”,产生于具体的学生在实际的阅读时与文本的交往过程中,其教学目标更符合过程模式取向课程所提出的“生成性目标”。这就意味着,没有学生自身的阅读活动,就产生不了“经历”类选文的课程内容。阅读活动过程本身就是“经历”类选文的教学过程。“经历”类选文的目的就是积累经验,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其关键在于足够数量的阅读实践活动,而不在于每篇的讲深、讲透。也就是说,“经历”类选文教学在“师傅领进门”之后,则将重点放在“修行靠个人”上,而“修行”效果的高低则取决于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数量的多寡。正如前文所论述的那样,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成为所有阅读教学合理的起点,并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充分督促、保证学生进行足够、有效、真实的自主阅读活动。因此,对于“经历”类选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既是其合理的教学起点,又是其合理的教学终点。“经历”类选文所展现的课程内容是全开放的,其教材内容可以只有供选读的选文本身,而没有课前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等部分。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原生态”文本可以作为批注的对象,比如上海育才中学的段力佩先生就曾经以《水浒传》作为教材搬进课堂。因此,我们进行“经历”类选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时,既可以选用教材中的文本,也可以选择丰富的课外作品,还可以举办读书会,为学生自主选择批注材料提供更多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类选文的批注式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但在批注点拨中仍需适时地渗透语文知识和鉴赏技法。
四、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模式 1.自由批注
这个阶段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前和课内的自由批注。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依靠个体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直面文本,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与想象,在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捕捉阅读感受,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情感、重点语句、艺术手法、语言特点等,用线条、符号或简明的文字加以标示和评点。2.合作展示
学生在自由批注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对批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批注成果,促使学生由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向小组合作式的交流沟通迈进,克服从众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倾听别人的见解,获得更佳的批注式阅读效果。小组组长随时记录下组员的精彩发言,并在课堂上向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可以有侧重地参与小组活动,相机点拨,挖掘普遍性地问题,为下阶段的点拨做好准备。3.点拨深化
在这一阶段,教师心中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即要明确课堂合理的教学终点。按照不同类型的选文,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定篇”类选文,教师要将文本权威的解释予以明确;对于“例文”类选文,教师要对文本中体现出的语文知识进行教学;对于“经历”类选文,教师则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过程,介绍自己运用到的阅读技能,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在师生交流中充当“平等中的首席”,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4.二次批注
在教师的点拨深化下,学生将依循教学目标的路径进行再次批注。再次批注是有侧重的批注,也是获得反思提升的批注。可以说,对同一文本进行多次批注,每次批注学生都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再次批注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对权威解释的了解、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阅读技能的丰富,那么需要教师点拨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少,最后会减少到几乎用不着再去教什么了,逼近“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批注结束后,教师还可让学生把批注过程中产生的零碎的感悟和思想写成整体的读后感、随笔、评论文章。学生通过整理批注,还可将阅读能力转化为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永远不能脱离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批注式阅读教学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现代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恰恰是促进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成为所有阅读教学合理的教学起点,担当“最好的预习”之角色,但却并非所有阅读教学合理的教学终点,这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做出相应的甄别与应用,使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功能得到最为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