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21:5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版]》。

第一篇: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版]

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特别注重自身的教学准备,把教学看做是一次性完成的活动,因而在活动效果不尽人意的时候,往往将反思停留在对自己教育行为结果的批判上,而对自身教育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教育策略等没有深人的理性分析和建设性思考。缺乏对活动过程的全方位思考,不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实际需求和表现,缺乏对行动过程中自身教学行为的价值性思考,都会使反思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教师教学活动后的措施

找准要点——写特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相反,幼儿的注意情况、参与程度、疲劳状态、个性特征和经验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组织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质量作辨证的分析,以帮助教师在日后备课、上课时能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开课效果不好,教师往往会说“这些孩子没配合好”,这里面就要反思教师你,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对于学习相关内容的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吗?活动中你是一相情愿还是能顾及幼儿独特的想法与感受呢?你的提问语言能够让幼儿明了你的要求和意思吗?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对策。捕捉灵感——写遐想。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随机生成,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活动带来勃勃生机。课堂上的一些开放性提问能打开幼儿想象的门窗,展现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语、幽默问答,探究性的发现、竞赛性的游戏、展示性的表现或随机生成的问题能够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

大一班 徐美玲 教师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同时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我们可以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问题二: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区域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对孩子的发现漠然处之。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教师应树立幼儿是区域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游戏活动中的措施:

结合“春夏秋冬”主题活动的开展,我将花店作为本次角色游戏的重点指导区域,并提供了相应的半成品制花材料供游戏使用,我觉得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也丰富了大家的角色游戏内容。

1.在花店提供了一些做花的半成品材料,但鉴于之前的活动经验,能力弱的幼儿不愿意也无法完成做花的任务,所以当天只请了能力较强的幼儿制作花朵。但这样并不利于所有幼儿的全面发展,设想可以在下次的活动中,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再来尝试,通过同伴互助,以强带弱的方式让每位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共同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为自己制作的花朵取个好听的名字,并增强与花店老板的沟通交往,将制作的花朵送与花店进行销售。

2.各区域中半成品的操作材料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并及时进行调整更新,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防止因缺乏新鲜感而对游戏失去参与积极性。

3.对于活动中个别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的引导还不够,没能让他大胆的交往,融入游戏,因此,对其还有待一对一的聆听和交心,了解他的活动兴趣和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引导,已达到使其勇于交往的目的。

4.最后的评价环节只是让幼儿交流游戏感受,肯定了表现好的幼儿,没有针对存在的突出现象(如个别幼儿表示没玩到)进一步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商量解决的办法。

总之,教师应时刻思索如何才能让每位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快乐有益的感受!教师生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任何的数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我们还不能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教师生活活动中的措施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从幼儿一入园,孩子们就开始了与数字打交道。8点开始吃早餐;今天来了33位小朋友;早操的时候,原来老师的左右和小朋友的左右是不一样的;学习了歌曲《鸭子上桥》,更加理解了正数和倒数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妞妞扔进了4个沙包,浩浩扔进了5个沙包,他们一共扔进了9个沙包。这一系列再平常不过的镜头,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我们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只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教师运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的超载表现在质和量的超载,幼儿园体育活动自觉的外在教育,重安全、轻运动。许多幼儿园在“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特别强调幼儿体育的安全性,大量带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运动项目因“安全问题”而被取消。幼儿被封闭在狭小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着最安全也是最基本的体育运动。幼儿的身体发育与发展需要和自身的运动兴趣遭遇越来越大的忽略。重技能、轻感情。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及游戏,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器械类活动和游戏。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容易忽略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如大班体育活动“小马运粮”,小马帮助妈妈运粮食时,需要经过小沟、窄路、山洞、山路、树林、栅栏等,活动过程中容易因动作难度大而在衔接处过渡不自然,从而演变成单一的技能训练课。教师运动活动中的措施

1、提高活动组织能力,游戏情境递进。游戏化和情景化是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以 “帮小红帽摘西瓜”为例,事件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动作要求贯穿其中,活动设计主要按照:“过红绿灯”(按照信号垫脚跑、半蹲走)——“弯弯曲曲的小路”(绕障碍跑)——“高速公路”(有秩序的快跑)——“过小河”(双脚并拢向前跳)——“西瓜地里”(躲避大灰狼四散追捉跑)——“把西瓜运回小红帽家”(整理动作)。如此循序渐进而自然的开展活动,避免僵硬无趣的教学。为了提高体育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现有的运动场所布置成一定的游戏情境,要注意整个活动的内容和情境设置,都应服从于一个完整的游戏时间,结合幼儿的经验按照符合逻辑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逐步展开。所以教师在设计体育活动时,如果能够条理清楚地把握这条线索,组织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运动强度递进。体育活动身体锻炼的效果直接体现在幼儿的动作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时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体现出来。仍以“摘西瓜”为例,运动过程的递进就体现在运动强度的不断加大中:按照信号踮脚走、半蹲走——绕障碍物跑——有秩序快跑——双脚并拢向前跳——四散追捉跑。幼儿从开始阶段的限定性、规则性动作发展到最后非限定性、自主性的动作,从而突出活动的身体锻炼价值。在设计体育活动时,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运动强度的安排。体育活动包括新内容的联系、旧内容的巩固、多样内容的综合等具体的需要。从个体动作形成的规律来看,一个动作一项运动基本上要经历粗略掌握——改善提高——运用自如3个阶段。此外,要遵循“上升——平稳——下降”的身理机能变化。

大一班 王鑫

第二篇: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区中、小学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我区教研室和进修学校在三、四月份开展的“摸底听课”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现将一些共性问题归纳整理,以便教研员针对这些问题,积极研究对策,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存在问题如下:

一、教育理念方面

1、部分使用课标教材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目的理解不到位,虽然课堂上学生行动有了自由,但教师在思想上仍然是学生的主宰,平等民主的思想还停留在形式上。

2、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时方法不当。

3、部分教师受旧教材的束缚,对课标教材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课标教材渗透的新理念体会不深,所以在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4、部分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愉快教育”、“快乐学习”这一思想,为了使学生高兴,把课堂变成活动场,生硬塞进大量的表演、游戏等,偏离了教育主题。

二、教师素质方面

5、部分教师自身知识功底不厚,基本功不扎实,对教材理解肤浅,只看到了教材表面的现象,挖掘不到教材的内涵。如:语文教师对课文中蕴含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使教师和文本、作者的对话停留在

据多半时间,轻视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

15、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6、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在学生讨论或动手操作时,只是旁观者,不能深入学生中间,做有效的指导。

17、有些教师上实验课不在实验室上,有部分教师实验操作流程不规范,学生操作时,教师无指导或指导不到位。

18、部分教师备课脱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死板教条地去扣教材,不能纵观全面,灵活地去运用教材。

19、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课堂上预设性问题多,生成性内容少,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一问一答,教学中没有灵光、没有创新。

20、公开教学中,滥用多媒体课件。有些多媒体课件失去必要性,成为一种形式,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影响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第三篇:游戏教学中的游戏活动存在的问题

思想品德的游戏教学具有符合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调动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帮助小学生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机会等诸多优点。但“游戏”与“教学”毕竟分属不同的领域,各有特性,各有要求,两者的特性和要求有些是矛盾的。作为一种以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天然地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正视这些小足,并提出相应的调节策略,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越性。

6.1 游戏教学在农村小学生品德形成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要给小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游戏”改变了过去“稀客”的身份。但是,教师往往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只重视所运用的游戏是否有趣味,忽略了游戏是否能起到应有效果,因此导致的结果是,游戏只流于外在的形式而没有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深思: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怎样实施游戏教学才能使它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对一些老师游戏教学的课堂进行观摩以后,笔者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有许多老师对“游戏教学”的定位并不准确,甚至在课堂里只看到“游戏”,而看不到“教学”。

6.1.1游戏目的定位不准确,不能实现育人功能

“游戏”往往被视为教学中活跃课堂氛围的法宝之一,现在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运用许多种类的游戏,然而有的游戏并不能实现思想品德的育人目标。所以,有些游戏除了玩闹以外,并没有对小学生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行的引导上起到任何的作用。导致为了活跃气氛而游戏,或者说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在我刚教思品的时候出现过下面的一节课。

案例一: 【课题】《拥有好心情》

【游戏名称】抢凳子

[游戏过程]老师先请了6名同学来到讲台上。其中,5名同学带着自己的凳子,1名同学空手。然后将凳子组合成圆圈放在讲台右侧,要求这6个同学开始抢凳子,当然,有1个同学最后抢不到凳子,此时,老师要求一名同学作为“小记者”开始采访。“小记者”问没有抢到凳子的同学:大家都坐到了凳子,只有你站着,你心里有何感受? 小学生答:很失落。

“小记者”继续问:为什么很失落? 小学生答:因为我反应慢了点,没有抢到。(底下传来一片笑声)接着,教师吩咐“小记者”问问抢到凳子的同学有什么感受。“小记者”提问:和刚刚那位同学不同,你坐到了凳子,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答:非常高兴。

“小记者”问:为什么高兴? 生答:因为抢到了凳子。(底下小学生传来了更大的哄笑)利用游戏导入新课,使得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踊跃参与。然而在游戏过程中,由于我操作过于简单,小学生只是“形式化”地参与了游戏与问答。而且由于看到学生那么开心,感觉到他们的热情及对我的喜爱,还有就是他们对新老师的喜欢及对游戏的着迷,不断的有新同学想来参与。我为了不让同学们失望,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不间断的做了三轮游戏,结果少了引导。但本游戏设计的初衷是让小学生体验人在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要学生控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天天拥有好心情。

6.1.2游戏设计理想化,缺乏对小学生心理的把握

在游戏设计时,老师经常有惯性思维,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编排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其实,有时小学生并不一定按我们所设想给出固有的反应,这就会使得一些游戏进行得事与愿违,使得游戏设计偏于理想。

下面的案例是我自己的一节思品课设计的游戏。

案例二: 【课题】《我会学习》

【游戏名称】传悄悄话

【游戏过程】师:小朋友都爱做游戏,今天老师介绍人家玩一种新游戏一一传悄悄话。现在将组分好。请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到老师这儿领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一句话,请你看仔细,再将信封交给老师。然后将这句话悄悄地说给第二位同学听,再请他传下去。生兴奋异常,开心地做着传话游戏。到最后,各小组把悄悄话告诉人家时,有几个小组的最后一位小朋友说忘了,有的意思变了,有的说根本听不清楚。最后一共8组小朋友们,没有一组可以成功完成任务,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里呢,我本来想着肯定要有小组胜出的,这样的话,我可以让失败的,或不成功的,还有成功的小组各来说说自己在传话的时候的一系列过程,然后我再引导出我们在玩该游戏的过程中,参与者思想高度集中,传话者口齿清楚,善于表达。这是一个训练学生高度注意力的传统游戏。但可能是我的信的内容不太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或者孩子们心里不够重视,注意力不集中,只为游戏而游戏吧,造成场面尴尬。这是游戏设计理想化的表现,缺乏对真实课堂和小学生心理的把握与了解。6.1.3游戏参与度不够,优生是永远的“主演”

一贯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氛围是严肃的:教师严谨的教,小学生静心的听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这种课堂,小学生的主体性缺乏有力的调动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游戏教学大大激发了小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参与的面依然不够广。在游戏开始之前,老师一般会征求小学生的参与意愿:“哪些同学愿意来参加”?此时表现欲望比较强的同学就会举手,而这些同学在班级里面相对固定,一般而言,就是班里学习相对优秀的小学生,他们凭借自己足够的自信心让自己成为游戏中的“明星”,而许多普通同学就成为了捧场的“看客”。扮演“看客”的时间长了,这些同学会认为这个游戏与自己并没有太大关系,于是就渐渐神离,并不会真正地参与。在访谈与课堂观察中,我发现,有一些同学几乎每种游戏都会参加,也有一些同学几乎并没有真正参与过其中任何一个游戏。问起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同学是怎么产生的?”同学说的最多的答案就是:“愿意的举手”和“老师直接点”,而这样产生的绝大部分都是表现优秀的同学。此外,教师也会为了实现游戏所能起到的预期的作用,选择相对出色乖巧的小学生来参与游戏,谨防意外的产生。有时,部分小学生内向的性格因素也是让他们丧失游戏参与权的一个重要原因。

6.1.4 场面热闹混乱而无法控制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作为农村小学的思品教师,游戏前,一定要讲清楚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组织好课堂活动,让游戏达到德育的目标,反之则不然。如:我刚开始上游戏课《看谁反应快》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玩个脑力比赛,看谁反应快。一会了全体起立,当我说1,你向左转;我说2,你向右转;当我说3时,你向前转;当我说4时,你向后转;当我说0时,请你原地不动„„”话还没说完,学生边拍手边大声叫好。见学生这么兴奋,我一下就蒙了,想也没想,就发出了“开始”的命令,我大声说着数字,可是当我说完以后,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完全班,有的转错的同学已经改正过来了。结果引起了旁边同学的不满,向老师报告说他违反规则耍赖,为此这两位同学还大吵了起来。再玩,还会有些同学在转错以后,立即改正,然后耍赖继续玩,有同学就向老师反应不公平„„现场一片混乱。这样的游戏活动是不能实现活动课的预定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经验,游戏开始前,务必先将游戏规则说给学生,等学生明白以后再开始游戏。

6.1.5有些学生不接受游戏带来的“惩罚”,而使游戏无法顺利进行 大多数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之所以感觉刺激可能就是里面带有一定的奖励和惩罚。然而很多小学生能理所当然的接受奖励,可是对于惩罚有的却难以接受,甚至最后以哭泣或者争吵来拒绝惩罚。游戏前一定要强调规则的重要性。既然玩,要玩的起,愿赌服输。如室内游戏:大,小西瓜

1、游戏方法: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7——8人为宜),由本班的任一位学生开始说,“大西瓜或小西瓜”,如说“大西瓜”,双手必须比作小西瓜的样子;如说“小西瓜”,双手必须比作庞大西瓜的样子。接下来相邻的下一位学生要和上一位说的相反,例如,前一位学生说的是“大西瓜”,下一位学生必须说“小西瓜”以次循环反复。

2、游戏要求:说的和做的必须是相反的,并且不能和前一位学生说的相同。再者,两手比的“西瓜”形状至少要同肩宽,这将被视为“小西瓜”;两手相触比的“西瓜”形状,被视为“大西瓜”。如和上面不相符的视为失败,罚做俯卧撑五个。刚说完游戏,同学们很兴奋,迫不及待的要玩。开始后,遇到一位同学比划的与说的相同,就要接受惩罚,然而这位同学嘻皮笑脸的说:“我的手不舒服,别让我做了吧。”其它同学不依不饶。那我就说:“要不你就来几个蛙跳吧。”他显然也不太同意。班长急了一下子就将他拉了出来让他做。这下两人都急了,吵架,打架。。还好在我和同学们的劝解下合好了。本身游戏的目的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却以这样的结果出来,不是我们想要的。

第四篇: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认识上尚有偏差,坚持开展教学反思的教师比率偏低

座谈中一些教师反映,农村学校教师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写教学反思;还有少部分教师表示,写教学反思是迫于学校的压力,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没必要人人写教学反思。从问卷统计数据来看,认为没有必要写教学反思的教师76人,占调查人数的15.4%,没有写过教学反思的教师62人,占12.6人,坚持写教学反思的教师102人,占20.7%。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反思行为的缺失。

对策:提高认识,勤于反思。

首先,要提高认识。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师都是在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之后成长起来的,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另一方面,新课程本身的发展需要教学反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实验、不断完善的体系。教师是改革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 等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其次,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反思。目前,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通偏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一名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同时任教几个学科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但这不是回避教学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业务上有所进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能找到时间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有反思的意识,还要经济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逐渐积累资料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

问题二:教师缺少相关方法,反思能力较差

统计数据表明,想写教学反思但不知怎么写的教师有57人,约占11.6%。翻阅教师备课资料,笔者发现教师的教学反思质量偏低也是普通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教师一个备课本上有10节课后的教学反思都是同一句话:‚进展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有的教师的教学反思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只是教学过程的重视,没有思想冲突,没有产生新的感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知识储备、反思方法的不足,也就是教师反思能力的欠缺。

对策:加强学习,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反思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的自我检查、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 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目前广大农村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从事教学和教育科研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二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方法欠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用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新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才能站得高、望得远,才能理性地反思课堂,提升自己。

反思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当然,其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要求,并采用合适的方法。

反思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最优化原则。看课堂教学是否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2)目的性原则。看教学过程是否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标准优化课堂结构,认真落实各学段、年段的课程标准。(3)整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各种教学因素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既考虑到对教材、教师、学生的优化,又考虑到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优化,使系统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功能互补的合理结构。(4)教学和谐性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看实际教学中教与学是否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中,两方面是否和谐互动。反思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秉承新课程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第二,要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捕捉反思对象。有问题、有障碍才能有思考、有分析,教师要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关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问题。第三,联系已有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个人化思考。反思是针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的,但并不意味着反思就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引申开来,在思维深处将自己以往的经历包括他人相关的经历联系起来,或者将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当下的问题思考联系起来,这样的反思才更有深度,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第四,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地、系统化地思考。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但持续不断的系统的反思却不是每个人轻易能做到的。作为研究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系统的。第五,要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反思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只有伴随行为的跟进才有意义。

反思的基本方法有:(1)自我提问法。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2)教学诊断法。即教师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通过自我反省或小组‚头脑风暴‛,收集各种教学‚病例‛,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例‛,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 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行动研究法。即先确定研究问题,然后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做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4)交流研讨法。即教师间通过充分的讨论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以促进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发展的研究方法。(5)案例研究法。即教师在了解当前教学大背景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以促进教学行为跟进的研究方法。(6)观摩分析法。教师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比较‚我‛与他人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处理方法的异同,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的研究方法。

问题三:优势方面写得多,不足之处挖掘得少 一些教师写反思时,尽量少写或不写不足之处,担心反思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或被领导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当然,也有个别教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哪些不足。比如,一位教师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花了较长篇幅写了两个成功点: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海底奇形怪状、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没 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动植物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通过自由读、推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强化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谈到本堂课的不足时,仅用一句‚这节课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使课上得更精彩,更受学生欢迎。‛一带而过,既没有明确不足是什么,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对策:端正思想,明确反思目的。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便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反思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不应该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依据。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课堂,并且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收集教学信息,将同行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

问题四:写作形式单一,千篇一律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反思仅限于写教后记,并且写作形式千篇一律,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不足的地方。并且,同一问题在不同的反思中多次出现,由于缺 少深度挖掘,空话、套话较多。

对策:掌握多种反思形式,明确具体写作要求。一是问题单。问题单一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有关实践方面的内容。如有关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自己的长短处等个体内差异问题;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与方法上与他人的差异等个体间差异问题。第二,对活动的性质与任务的认知等有关实践材料、实践任务的内容。第三,有关实践策略方面的内容。如进行某个实践活动可以有哪些方法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

二是反思教案。反思教案是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学反思设计表,由对象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顺序、教学组织、总体评价五部分组成;二是教学设计的详细案例,也就是平时的教案。

三是交流反思札记。交流反思札记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实践的某些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去反思如下问题:(1)成功之处。如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等。(2)失误之处。如是否落实了‚三维目 标‛、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是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流于形式等等。(3)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碰撞,往往会产生一些‚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利用教学反思记录下来。(4)学生创新。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5)‚再教设计‛。通过教学反思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方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写反思札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有感而发。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有效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一、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来教学反思的撰写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评价、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现阶段在教学反思的撰写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不重视,应付了事。由于广大教师工作繁忙或对撰写教学反思的意义认识不够明确,因此,出现了写反思就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任务的现象。于是有突击赶写的、有抄袭的、有简单重复的,等等。这样的反思不仅没有任何的价值同时还浪费了时间。

(二)重教学方法,轻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反思的范围很狭窄,反思的层次也很低。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育人,教学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深刻,不能单看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还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分数下工夫?也就是说,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身观念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三)重现象描述,抽深入思考。大量的反思停留在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发展水平的影响、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教材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变化、今后教学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却不是很多。

二、有效反思的几个要点

要解决好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明确反思的内涵。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但反思不等于回顾,反思需要结合回顾与思考。反思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教学反思是理性扬弃的过程。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这里的‚物‛,来自于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可以通过自问获得。

一问:‚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特色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落实,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问:‚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师生互动的课堂氛 围、得心应手的教具使用、画龙点睛的难点突破、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韵味无穷的课尾总结等等。

三问:‚偶得‛有哪些?教学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它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的偏差理解,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视角,提出问题的独特认识,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问:‚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得不合理;哪个重点不够突出;哪些问题设计得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还需哪些改进;哪句评价语不得体等等。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是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 会成为‚无本之本‛。

三是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一个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的产物。优秀教师往往是具有大量实践经验,并能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表率。以他们的教学活动为依据和参照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并改进我们的教学。

(三)有效反思不可拘泥于形式。

教学反思的价值在于‚思‛的内涵,反思的形式则应该适应并有助于‚思‛的内涵,而不是束缚之乃至损害之。有许多教师之所以会以一种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学校的教学反思要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反思的形式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些学校规定了教学反思的许多要求,使许多教师误认为教学反思与教学论文的撰写是一样的,存在畏难情绪。其实教学反思与教学论文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更强调时效性,往往刚上完课我们对这节课会有许多的想法和思考,有时候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我们就会有一些思考,对于这些思考来说,及时的记录就显得十分重要。脱离了时效性的教学反思往往不能把教学过程中清晰地加快起来,反思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反思的形式应当以便于及时地记录为佳。主要的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旁注一般 记的是教学的‚细节‛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展开、某一处的操作安排、由某一句开始的诱导提问、某一道练习的设计等等,都是旁注的对象。

点批。点批就是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处写的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如,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等,进行深层的剖析。

总评。总评就是在结尾处写的反思,总评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

串析。串析就是在章节设计的结束处写反思。串析的重点是‚归纳‛:对一阶段积累的教学反思进行系统地归类、比较、分析,从多个特殊的现象中梳理出共同的本质。

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是毋庸臵疑的,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物‛、思之有‚据‛,而反思的形式则可以不拘一格。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教师撰写反思的积极性,又使广大教师通过有效的反思获得专业发展。

抓住典型课例

进行深度反思

教师的反思要有载体,而最好的载体就是自己的课例。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磨课‛活动或校内研讨课活动,许多教师把这种活动当成了一种负担,虽然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但课一上完就有种‚一了百了‛的感觉。而笔者觉得,在上完研讨课后,及时地进行深度反思恰恰是教师 获得有效提升的好时机。去年11月份,笔者在完成学校的‚磨课‛任务时,共写了5篇反思,其中有两篇被《新世纪教材》网站引用,有1篇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下面具体谈谈我的反思心得,与大家交流。

一、反思教材的处理

合理解读教材,准确领会编排意图,应该是每位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事情,也是用好教材的前提。在当前多种版本共存的情况下,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比较筛选选的空间。在平时的备课中,我们遵循的是以使用的教材(北师大版)为主,参考其他版本教材(人教版、苏教版)的原则。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备课时往往同时阅读三种教材,比较各种教材的情境创设、练习设计等特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风格及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在确定这次研讨课的开课内容时,我选择了《生活中的比》一课,因为它与以往的教材有较大的改变,以往的‚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等相应的内容在新教材中均没有出现,也没有专门的例题,新教材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比‛的意义。于是,我把反思的切入点首先集中在一个问题:我们要有怎样的教材观?并把自己的思考写成了两篇反思。

反思一:《教材的取舍》片段摘录:备课时,面对着连续呈现的四个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则前 面的课时因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会显得比较单薄,这样的课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而且一节课设臵了太多的情境,必然会使教学环节显得零碎,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入。另外,第四个情境‚图形放大缩小‛,其实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虽然教材中并没有揭示这个概念,也没有出现‚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还要引导学生发展这个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决定把第四个情境放到下一节课,选择前三个情境然后引入‚比‛的概念。

反思二:《教材的重组》片段摘录:选定了三个情境后,我重新进行教材的解读,从教材的编排方案来讲,比赛成绩、比较速度、水果价格贴近生活实际,充实体现了北师大版教材以生活为背景的编排特点,也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但是,还有没有更贴近我的学生的情境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阅读教材,试图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并结合实际进行了教材的改造与整合。

在第一个情境‚比赛成绩中‛,设计了两个小情境,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当比赛场数不相同时,不能只比较获胜场数,而应同时考虑比赛场数和获胜场数两个因素。这时,我想应该尽可能地把自己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于是,我把‚比赛成绩‛的情境换掉了,用自己‚买 电器‛的情境引入了新课。

两次反思都是围绕教材的处理,在《教材的取舍》中,我主要写了自己在解读教材时的一些体会及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在《教材的重组》中,我主要写了自己重组教材的想法。

二、反思教学的“预设”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不是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活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余文森语)这节课,我在备课时认真解读不同教材,虚心听取同行意见,对课堂上的各种情况也做了比较充分的估计,并且在课后的反思中,针对自己的预设是否收到预期效果进行了反思。

反思三:《除了知识,我们能给学生什么》片段摘录:课后,有位教师对我说:‚你很重视数学文化的构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看来,‚数学文化的构建‛应该是我的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但我觉得‚文化‛对于目前我的教学还是有点遥远。或许我的一些思考有了这样的味道,我不禁有些欣喜,也看到了希望。在备课时,我会思考着:我的教学,除了给学生知识以外,还能给他们什么?有了这样的思考,备课时我关注着知识点,然后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寻找能赋予它们的更为丰富的形式。因此,这堂课中有了我的几次尝试。

在出示马拉松比赛的情境时,我先出示了一张厦门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图片,从孩子熟悉的情境入手,谈了自己对马拉松比赛的看法‚重在参与、跑出健康‛。最令我难忘的是在联系生活感受‚比‛的广泛存在时,我把抽象的‚比‛的意义与现实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事例联系起来,引入五星红旗和居里夫人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教育熏陶,学生表现得格处专注与投入,当看到学生眼中流露出的自豪与钦佩之情时,我的心里涌上一阵阵感动。

三、反思课改的“热点”

郑毓信教授在谈及当前的课程中提到:‚这次的课程改革到现在,经历了激情—困惑—务实这样三个阶段。‛而实现这个转变,正是专家学者与广大的一线教师能以一种冷静的眼光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使得课堂教学逐渐从丰富多彩的热闹形式回归到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终极目标上来。当前的数学课改热点问题主要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如何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数学化与生活化‛等等。因此,我们的反思也可以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在这一次的反思中,我把‚数学化与 生活化‛的问题作为一个反思的切入点,写的教学反思被《中国教育报》采用。

反思四:《数学仅仅有‚生活味‛够吗?》片段摘录: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化‛与‚数学化‛的问题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探讨的热门话题。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个内容,教材没有直接给出‚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这些概念,而用3个课时安排了‚生活中的比‛的内容,是想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看‚生活中的比‛的教材图,四个情境充分体现了教材‚以生活为背景‛的特点。比赛成绩、谁的速度快、水果价格、图形变大变小,四个情境无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样的教学内容要上出‚生活味‛是很容易的事儿,但仅仅有‚生活味‛够吗?这样生活化的素材,怎样才能上出数学味来?这是我备课时及课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我试图通过情境引导学生退回‚生活‛,再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及尝试应用引导学生进到‚数 学‛。而最后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则是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数学有效结合起来。

应该说,在‚退回生活‛与‚进到数学‛这对矛盾中寻找平衡,是在考验一名数学教师解读教材与驾驭课堂的智慧。这节课我做了些思考,也进行了尝试,但觉得还很肤浅,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点。也许只有‚退‛与‚进‛之间,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才能真正把握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四、反思要及时“发表”

许多教师撰写反思,只是附在教案后面,以备学校领导检查,未加整理、未加提升,这不能有效地提高反思的效果。我认为,撰写的教学反思要及时‚发表‛,当然这并不仅仅指在刊物上的发表,现在的发表渠道有很多,比如可以拿到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进行口头发表,听取同事的意见,有时能在他人的启发下重新开始不同的思考。而我现在已养成在教育博客上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每当有了比较深刻的感悟、困惑,我总是及时在地博客上写出来。尽管文字比较粗糙、思考比较肤浅,但却成了自己日后深入思考加工提炼的原始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发表在博客上,使得自己足不出户就能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得到专家的引领,使自己的反思更有深度,有效地拓宽了教学反思的内涵。例如,在我的反思《除了知识,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发表于博客 后,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陈景发老师写了以下的留言:读完你的‚生活中的比‛系列教学反思后,我很受感动!你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对课堂人生的真诚与追求再次打动着我!现提出几个问题与你探讨:

1、为什么孩子会提出‚为什么要学习‘比’‛呢?如何让孩子感受学习‚比‛的意义的本源性问题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现实的北景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情数学‚再创造‛的快乐与魅力呢?而我做了如下的回复:谢谢陈老师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确定在让学生感受学习‚比‛的必要性时,我觉得有点困惑,似乎‚比‛是教师或教材强加给学生的。但思考了很久,认识到这些比较是学生不需要运用‚比‛的知识就可以解决的呀!思考没有结束。陈老师的留言促使我再次思考。

在反思《教材的取舍》、《教材的重组》中,我主要撰写了自己改变教材的前因后果。应该说,作为一种尝试,我大胆地改组了教材。这次对于教材重组的尝试,尽管在课堂上收到自己的期望的效果,但还是心怀忐忑,于是把这些反思发表在博客上,以求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很多教师积极参与了交流,北师大版教材编写组的任景业老师把这两篇教学反思推荐到《新世纪小学数学网》,并在我的反思后面作了如下评论:李玲玲老师的文章《重组教材》我已看了三遍,我很赞赏她对教材的处理。我一般不赞成教师改教材。创造 性使用教材也好,用教材教也好,并不是不要教材,要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上做出取舍,可以取其意图,舍其形式,但有时没有十分充足的把握,形式也最好不要舍弃,有的教师换的形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有的教师把精力放在创设与别人不一样的情境上,而对教材的编排不去推敲,不去揣摸,这当然是舍本逐末。看李玲玲老师的教学处理,你会发现她对教材是反复研读的,是在理解了教材的意图后再做出设计的。这才是创造性的工作,这样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才有价值。

在反思的过程中,陈老师的留言,既有鼓励,又有启发;而任老师的留言,则让我忐忑的心踏实下来,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进行教学思考与实践的信心。

当然,比如学生的错题、课堂的提问、教学的语言,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深度反思的切入点。只有做到反思常态化,并真正做实做深,才能让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有效提升,体验到反思的价值与快乐。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反思,共同成长!

第五篇:2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理想的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实现师幼互动,实现幼儿的有效学习以及教育内容内涵的整合。但目前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活动内容选择方面

活动内容(教材)的选择是决定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无论什么样的内容,他们都能把它们设计成集体教学活动,至于这个内容是否适合以集体教学形式来组织,许多教师可能疏于思考。

一般来说,教师在选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时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所选内容是否可以用小组、个别指导的形式完成?所选内容是否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完成?所选内容是否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持续完成?等等。一个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内容不是由某个、某几个教师决定的,而应层层审议,以减少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内容选择也不能只依靠某本、某几本参考教材,或者将观摩活动直接拿来使用,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二、活动涉及方面

2重视运用各种策略、方法帮助幼儿获得认知经验,相对忽视幼儿审美、情感体验的获得

现在许多集体教学活动都能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入手,考虑幼儿之间学习方式的差异,利用多种学习策略、方法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如,图片、符号线索引导(利用不同的图片、符号进行记忆类的学习),关键经验回顾(激活幼儿已有知识经验,为下一步学习打基础),身体动作定位(让自己的身体以及不同的身体动作成为学习的支持工具),多通道参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方式共同参与活动),猜测与记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大大促进了集体教学活动的效益。

但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活动过分关注策略运用,结果事与愿违。比如在学习歌曲活动中,完整欣赏一至两遍新歌后,就开始不断利用图片让孩子们回忆、猜测歌词,此时,由于孩子们对歌词与旋律都还比较陌生,虽然在不断回忆中猜全了歌词,但对歌曲的整体体验明显不足。语言活动中学习诗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欣赏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不断用图片、动作等引导幼儿对片段进行回忆,这些方法反而加大了认知难度。幼儿由于整体感受(欣赏、练习)不足,影响了对内容的整体掌握,更严重的是幼儿的审美体验被割裂,被破坏。

3.重视幼儿的探索,相对忽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整理与提升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建构学习经验,已经得到幼教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许多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都很重视幼儿的探索,但

往往忽视在探索的基础上对幼儿不同经验的必要提升。如,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幼儿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教师不置可否,不做适当整理,甚至对错误的答案也不作必要回应;一个活动中几次探索基本处于平行状态。没有层次性,等等。如果没有必要的经验提升,那么幼儿的探索只能停留在平行经验层面,就不可能有思维层面的提高,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学习。

下载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大全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俗话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特别是对于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下面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为主,通常先进行会计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会计实践训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

    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自2009年9月我省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线教师们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教学当中,学习新课程体系,领悟新课程理念,创设新课程环境......

    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如今,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初中生,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无论是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社......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听了专家的讨论,感觉很精彩,也很深刻,现就自己的语文教学谈谈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重应试,轻素质。考试的指挥棒还是束缚着我们教师,语文教师的实用......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但冷静反思我们现在的课......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一篇完整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实现教学目标这个核心上,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有密切的......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