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离子》教案
初三《离子》教案
一、离子客观存在 【课堂引入】
【实验】(小灯泡实验)
氯化钠固体能否导电 【视频实验】熔融氯化钠能否导电 【教师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氯化钠固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而熔融氯化钠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能导电。【教师总结】这两个实验初步说明氯化钠可能由离子构成。
【教师设问】我们能否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尝试证明离子客观存在呢? 【视频】高锰酸钾溶液电泳实验(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教师提问】为什么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旁紫红色变得很深?
【学生解释】高锰酸钾在溶液中存在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其中紫红色的高锰酸根(MnO4-)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正(阳)极方向运动,所以正(阳)极的颜色会变深。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图片展示】氯化钠晶胞(说明氯化钠固体由不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微观模拟】熔融氯化钠导电(说明熔融氯化钠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二、离子形成和转化
【教师提问】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请你从微观上分析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
现象:有黄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烟。文字表达式:钠+氯气-点燃→氯化钠
【教师提问】钠单质由什么微粒构成?氯气由什么微粒构成?氯化钠由什么微粒构成? 【学生回答】金属钠由钠原子构成;氯气由氯分子微粒,每个氯分子又由两个氯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教师分析】请同学们画出钠原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说明:原子能转化成离子
了解原子转化成离子的过程:
钠原子
氯原子 钠离子
氯离子
学生认识离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离子符号书写
提问:离子能否转化为原子?
视频:电解熔融氯化钠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并且生成氯气和金属钠(说明离子能转化成原子)展示:2NaCl=通电=2Na+Cl2↑
上前面的图表中再说明氯离子能给予钠离子一个电子,从而氯离子变成氯原子,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钠离子变成钠原子,聚集成钠单质。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解释】
视频:蒸馏水很难导电(电导率测定,排除蒸馏水导电的干扰)视频:氯化钠溶液能导电(小灯泡实验并进行电导率测定,说明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图片:氯化钠晶胞
学生说明:氯化钠固体在水分子作用下,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能导电。增强了学生对溶解的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实验探究来深入学习离子的概念,在教学中重视实证精神,能将科学探究的理念运用在离子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脉络设计实验
3、通过反向训练或者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
二、教学生学会从宏观表象深入微观实质的认识方法
六、教学生学会运用概念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化学概念的目的,是通过概念学好其他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最大难点。一般可指导学生按以下三个步骤去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认真阅读分析题目,找出有关概念;第二,确定运用概念;第三,结合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初中化学教材第96页上的一道题:请判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增大了,因此这个反应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第一步:分析题目可知,本题所说的是物质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与此有关的概念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步:因为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这里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对本题可确定适用的概念是化学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与物理变化无关。
第三步: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质是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找到问题实质)。反应前的质量是铁丝和氧气的质量总和,而反应后的质量是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显然,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增加了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氧元素质量,把氧的质量考虑进去,本反应并没有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后得出结论)。
实践证明,抓住以上六点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感到化学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由枯燥、抽象、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成的,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故能大大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实验观察法
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及其所产生变化的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若要形成一定概念,便要在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动性的前提下,抓住化学概念的关键部分,使学生充分在思维深处形成概念意识,而不只是通过讲述性教学,简单地将书本概念强加给学生,造成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不会在所学概念的基础上做好化学习题。
所以,在化学概念教学上,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和人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首先在课堂上,做好相应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前提下,启发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层次思考,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并在实验课当中鼓励学生勤于动手进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形成了相应的化学概念。
补充:原子的存在
展示:隧道扫描显微镜下的原子图片
铁原子图片
第二篇:离子教案
2.3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时3 带电荷的原子---离子
兰考城关镇一中 田秋莲
教学目的: 知识: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情感: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学会比较、抽象 思维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离子的形成教学难点: 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空间想象形成了解 教学建议: 由于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不高,所以要掌握好分寸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教学力求直观,方法可多样:计机算动画、挂图、充分利用课本图表等。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分子、原子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起到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也为今后学习化合价打下基础。教学方法:
探究(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吗?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学生仔细观察课本P57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 并【展示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核外电子排布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讨论思考]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 [展示]计算机多媒体显示原子的结构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遐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 1 查阅有关资料)【展示课件】
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电子在核外是按照能量由低→高,由里→外分层排布的)电子层分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层 介绍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
2、原子结构示意图【展示课件】(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几点含义
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见课件】.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4、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观察课本P57表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展示]投影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学生讨论:根据上图总结出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易失电子。元素性质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或等于4个,易得电子。元素性质不稳定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除氦只有2个电子)其他都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性质较稳定【见课件】
四、离子的形成 探究离子的形成
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查一查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其结构特征及元素性质讨论当钠原子和氯原子形成稳定化合物时他们核外的电子又发生什么变化?变化后是否还是原子?讨论课本P58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图,再展示课件
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1.离子
(1).离子的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子叫做阴离子。
如:O2、S2、F、Cl(3)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
如: H+、Na+、Mg2+、Al3+
2、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He、Ne)、金属(如:Hg、Fe)、某些固态非金属(如:C、Si)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双原子(如:H2、O2、HCl)、多原子(如:O3、H2O、CO2)(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含有金属离子或NH4+的化合物。如:NaCl、NaOH、NH4Cl 3.离子符号的书写:电荷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写“+”或“-”号、电荷为1时省略不写)。
4.离子所带电荷数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离子的形成过程动画【见课件】 离子与原子区别【见课件】 归纳总结:【见课件】
基础训练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元素原子核内有_____个质子,核外共有_____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_____个电子,它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____(填“阴”或“阳”)离子。
能力提高
某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为13,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该离子的名称是______,符号是____,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 作业
P59 1,2.及基础训练
《带电荷的原子---离子》电教优质课教案
田
秋
莲
兰考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第三篇:离子教案
离子
淅川县厚坡镇第一初级中学
王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He为 2)比较稳定 金属元素 少于4个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多于4个 不稳定
9.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
三、探究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销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学生热情高涨地参与,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对于方案①,教师要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NaCl。(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笔)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练习,诱发思考
1.小结:在本课题,我们学了什么? 2.练习:课本习题。
第四篇:离子共存教案
离子共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离子共存条件的判断。过程与方法
能熟练判断离子能否共存,掌握判断离子共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离子共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判断在指定条件下,在同一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教学难点:根据离子共存规律及指定条件推断溶液中能够的离子。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有关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问题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问题。近几年高考几乎每年都设置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试题。从历年高考中有关离子共存问题的难度上分析,这类问题都属于中等难度偏易题,所以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这类型的题目。【提出问题】什么是离子共存?
【讨论回答】只要离子组内有两种或多种离子能相互反应,则这组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推进新课】下面我们学习离子共存问题的解题方法。
【提出问题】
一、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哪些是有色的离子? 【讨论回答】Fe(浅绿色)、Fe(黄色)、Cu(蓝色)、MnO(紫色)等离子 【课件展示】有色离子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互相结合成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物质是沉淀? 【阅读自学】课本“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2+
3+
2+
4-【课件展示】熟记酸碱盐溶解性表 【练习】课件习题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有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离子能够结合生成气体? 【讨论回答】H与CO3、HCO3、S、HS、SO3、HSO3等不能大量共存 【课件展示】能够结合生成气体的离子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是弱电解质? 【讨论回答】CH3COOH NH3·H2O 【课件展示】常见的弱酸、弱碱和水 【练习】课件习题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离子能够发生双水解?
【讨论回答】3CO3+2Al+3H2O==3 CO2↑+2Ai(OH)3↓ 3AlO2+Al+6H2O=4Al(OH)3↓ 【课件展示】弱碱的阳离子和弱酸的阴离子能发生双水解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哪些离子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回答】2I+2Fe=I2+2Fe 【课件展示】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 【练习】课件习题
【提出问题】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合离子时不能大量共存 【课件展示】Fe 3+与SCN-
Ag+与NH3·H2O-3+
2+2-3+
-3++2--2--2--【提出问题】HS-、HCO3-、HSO3-在强酸性、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练习】课件习题
【小结】 【作业】课后检测
第五篇:离子共存教案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课时 离子共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离子共存的本质。2.掌握离子共存的判断依据。3.应用离子共存进行离子检测。
二、教学方式:
“分析引导”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课时的离子反应了,在上节课中,老师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装有CuSO4的溶液的AB试管中,分别滴入BaCl2溶液和NaCl溶液。我们看到两支试管中A产生了白色沉淀,B没有明显现象,学习了上一节课的离子反应知道A中发生了反应CuSO4+BaCl2=BaSO4+CuCl2,而B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这组实验中A实质便是SO42-和Ba2+反应成为了沉淀。在这种能发生反应的离子组便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存在,而B中便能大量共存。
离子共存是高考的重难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一个知识点呢?现在我们就有哪些原因影响离子在溶液中共同存在进行思考。
【习题】思考1:下列各组能在溶液中 大量共同存在的是()A.NH4+、Mg2+、SO42-、Cl-B.Ca2+、K+、NO3-、SO42-
C.Ca2+、NO3-、OH-、Cl-D.Ba2+、K+、Cl-、CO32-
思考2:对四组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结果如下,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2---+ +---A.SO3、OH、Cl、KB.Na、NO3、OH、Cl C.K+、Na+、NO3-、Cl-
D.K+、CO32-、Na+、Ba2+
【教师】在思考1中BCD分别发生反应生成CaSO4、Ca(OH)
2、CaCO3的不溶物,使得溶液中离子减少不能大量共存。思考2中D项的Ba2+与CO3-生成沉淀也不能大量共存。
在这几组离子组中都产生了沉淀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一个因素。
【板书】离子共存
(三)条件: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而能大量共存,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板书】影响条件一: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投影】常见的不溶物:Ba2+与CO32-、SO42-;Ag+与Cl-、Br-、I-;Ca2+与SO42-;OH-与Cu2+、Fe3+、Mg2+等
【教师】在学习了第一个影响条件后,我们对于离子共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题目
【习题】思考3:在某溶液中已经含有H+、NO3 -。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不 能大量存在的是
A.Cl-B.SO42-C.CO32-D.NH4+ 思考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NO3-B. H+、HCO3、C1、K+ C.Mg2+、Ag+、NO3、ClD. H+、Cl、Na+、CO32
【学生】答案分别是C、A。3中已知含有H+只有C中的CO32-与其反应生成CO2不能共存,4中的BCD分别生成CO2、AgCl、CO2不能共存。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在这两题中,有气体的生成,使得反应后的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少,因此,第二个影响条件就很显然了。
【板书】影响条件二: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
【投影】NH4+与OH-,H+与CO32-、HCO3-、S2-、HS-、SO32-、HSO3-等
【教师】我们学了两种影响条件了,现阶段我们需要掌握的有三个条件,学习第三个条件就需要我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习题】思考5:在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A.K+、H+、NO3-、CO32-B.H+、Na+、Cl-、SO32-
C.Al3+、NH4+、NO3-、Cl-D.K+、H+、CH3COO-、SO42-思考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一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42-、OH-B.Na+、NH4+、OH-、NO3-C.Na+、H+、Cl-、CO32-D.Na+、Cu2+、Cl-、SO42-
【教师】在这两个思考题中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第5题中H+会与CO32-结合生成H2CO3进一步分解为CO2,H+会与SO32-结合成为H2SO3CH3COO-会与H+结合成为CH3COOH。第6题中H+会与OH-生成H2O,NH4+与OH-生成NH3˙H2O 在这些生成物中都是难电离物质,是我们常见的弱电解质这也是我们上节课的重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投影】常见的难电离物质:H+与弱酸根粒子CH3COO-、CO32-、S2-、SO32-H+与弱酸根粒子(如CH3COO-、CO32-、S2-、SO32-OH-与弱碱的阳离子(如NH4+);H+与OH-生成水 【板书】影响条件三:生成难电离物质
【教师】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是生成气体、水、沉淀,现在我们便是对其拓展为弱电解质、气体、难溶物
【教师】在判断离子共存的时候有时会遇到题目中一些附加条件,比如无色、酸碱性。
【板书】常见的有色离子:Cu2+蓝色、Fe3+棕黄、Fe2+浅绿、MnO4-紫色
【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无色表示溶液中含有有色离子。透明指的是无不溶物,但对于颜色没有影响。例如CuSO4溶液是蓝色透明溶液
酸碱性对于离子判断也是有很大的干扰,一旦有酸碱要求,选项中便要考虑酸碱,而一般是不会直接告诉我们酸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判断了。
【投影】强酸性溶液、pH小于7的溶液、加人锌粒生成H2或使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都是指酸性溶液,其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强碱性溶液、pH大于7的溶液或使酚酞试纸变红的溶液,都是指碱性溶液,其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
【习题】7.在pH=10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 Ag+ NO3-Cl-B、Mg2+ NH4+ NO3-Cl-
C、Ba2+ K+ NO3-Cl-D、MnO4-Na+ NO3-SO42-
8、下列离子中,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Na+、SO42-OH-B.Na+、NH4+、Cl-、CO32-C.Na+、Ca2+、CO32-、NO3-D.Na+、Cu2+、Cl-、SO42-
9、在无色透明强酸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Cu2+、NO3-、SO42-B.K+、Na+、Cl-、CO32-、C.Zn2+、NH4+、NO3-、Cl-D.K+、Na+、MnO4-、SO42-
【教师】题目中给我们的一些隐含条件我们需要自己利用,帮助我们进行判断做题,当然我建议大家在做这些隐含条件时把判断出来的条件标注在选项后面,这样便于自己审题和检查。
【小结】离子共存是指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而能大量共存,而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判断依据: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 生成难电离物质
注意给出的颜色和溶液酸碱性 【课堂习题】
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 H+ SO42-OH-B.Na+ Ca2+ CO32-NO3-C.Na+ H+ Cl-CO32-D.Na+ Cu2+ Cl-SO42-
2.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①Ca2+ Na+ CO32-NO3-② Ca2+ Na+ SO42-NO3-③ H+ K+ Cl-OH-④ NH4+ K+ OH-SO42-⑤H+ K+ HCO3-SO42-⑥Na+ K+ CO32-OH-
3.某无色溶液既可能是强酸性又可能是强碱性,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H+Na+MnO4-SO42-B.Na+CO32-Al3+Cl-C.K+Na+Cl-SO42-D.K+Cl-Ba2+HCO3-
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K+ MnO4-Cl-SO42-B.Na+ CO32-SO42-Cl-C.NO3-Na+HCO3-Ba2+
D.Na+ NO3-H+ SO42-
【讨论】某电解质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H+、Cu2+、CO32-、OH-、Cl-。你认为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如何判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