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案例及反思(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21:2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虽有嘉肴教学案例及反思(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虽有嘉肴教学案例及反思(最终版)》。

第一篇:虽有嘉肴教学案例及反思(最终版)

《虽有佳肴》教学案例及反思

王焕存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6、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

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由此,我想到了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师说》中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第二篇:虽有嘉肴.教学反思doc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

小街基中学 李艳陆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申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最后点明观点“教学相长”。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教学本文,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因此我安排一课时完成。时间安排紧凑,按预期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很好。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用的是朗读法和交流体会法。总的来说,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可以借鉴:

一、强调朗读,倡导多种阅读方式并举。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因此,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注重了诵读教学。所以,本节课我多种阅读方式并举:有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学生齐读等。结果证明,学生既读准了字音,又把握了节奏,甚至还读出了语气。同时达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为下一步的课文翻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背诵的适时登场。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因此,我把背诵课文作为一个教学环节。课前,我曾反复琢磨,背诵环节放在哪里能让学生更快的记忆呢。因为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放在讲解完文章结构后比较好。因为这篇文章结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再加上有板书做导引,记起来应更快一些。虽然第一名同学背的不够流利,但第二名就开始非常流畅。有了两名同学“打前站”,全班同学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实践证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英明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合作学习中精心设计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深入到各个小组中间去,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密切合作,小组成员互相信任,没有出现消极“怠工”现象,顺利地完成了探究。既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讲解完文章内容后,为了让学生能把本节课内容学以致用,我精心设计了问题:“小明(假设有这样一名同学)的文言文掌握的不太好,可他的同桌不愿意教他,认为教他是浪费时间。你能用文中的道理来劝说小明的同桌吗”。这个问题正好运用了本节课刚刚学到的“教学相长”的道理,既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了运用这个道理。一箭双雕,构想奇特。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会发觉再完美的课堂设计也难免在实施时出现疏漏失误之处。如:

一、在论证过程的解释上,由于同学们是初次学习,所以表现得不够好。只有老师在前面一个人连说带写,下面很少有同学响应,甚是尴尬,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还好,后来在我的一再提示下,才顺利完成。我没有想到梳理板书这里会把同学们难住,因为这篇文章毕竟条理非常清晰,跟着老师应能顺利完成,也许我真的是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今后应该通过现代文和举例来引导大家对论述文的理解。

二、还有在疏通文意后合作探究之前,本来是想齐读一遍课文的,但是,由于紧张,把这一环节漏掉了。另外,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在拓展提升环节的第二张PPT处,翻译课外文言文时,让学生先试译一下,然后再给出准确译文,我觉得也许这样会更好些。(这是我的设想)总的来说,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第三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能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的1、2两项。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补充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之《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

1、听读,听后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 学(xiào)学半

2、自读,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 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预设: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 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

(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五、巩固积累

1、全班齐读,小组竟读课文。

2、对照原文,译读巩固课文。

六、课堂总结

1、文化常识:“四书”“五经”

2、《礼记·学记》间隔号前为书名,后为篇名。

3、熟读课文,力求能诵。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情感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

1、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四书”“五经”指那些书吗?它们都是儒家经典书籍,今天我们学习节选其的一篇文章《虽有嘉肴》。

二、学习注解一,了解《礼记》和《学记》的`关系及内容。

三、整体感知,疏通字词,了解文意

1、一读正字音(点名读、正音、再读)

2、二读明节奏,读出韵味(上黑板划节奏、明节奏、齐读)

3、三读理解字词,并疏通全文(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根据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不能解释的字词句子做上记号,然后个别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4、再读课文,进一步感知文意

5、尝试背诵

6、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查

四、自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2、联系文章思考,为什么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呢?

五、拓展延伸

如果有同学问你作业,你将怎么办?

六、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虽有嘉肴》,文章虽短小,却靠诉我们一个特别有用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在“书山”“学海”不仅要勤用功苦用功,更要学会巧用功妙用功,这样才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也会有更大的收获。

七、作业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学习方法】

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 学(xiào)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 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五、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明确: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板书:

嘉肴 食 旨 学 知不足 自反

学习重要性 教学相长 学 学半

至道 学 善 教 知 困 自强

六、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七、拓展延伸(备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与《课时特训》。

第四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宋登水

一、教材分析

《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与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前面几篇文章分别利用叙事或抒情的方式阐述了人生感悟,这篇文章从学习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义。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 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实词的含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预习学案(见后面附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上帝让人带蜗牛去散步,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答应了。人带着蜗牛散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人觉得不耐烦了,跑去和上帝抱怨说:“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散步。”上帝回答说:“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人接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

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这就是教和学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嘉肴》,更加详细地探讨一下教与学的关系。【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

(二)读清句读

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读通句读,虽然文章已经有了标点,不过有些句子之间还需要再次停顿,请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刚刚开始教文言文朗读要教会学生拉长语调,将停顿的地方表现出来。

(三)解读文本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 解释重点实词虚词 旨:甘美 善:好处 虽:即使

翻译句子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

参考句子: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

作者采用同一句式从嘉肴到至道,是一种类比的方式,我们刚才的仿写就是将类比拓展开来,这么做可以将道理形象化,人们对至道难以理解,但对嘉肴这类常见事物非常熟悉,将深奥的道理赋予简单的生活现象当中。【设计意图】仿写句子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白地了解类比的妙处,直接讲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如果学会了仿写,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 解释重点实词 困:不通 反:反省 强:勉励 长:促进

翻译句子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2)请大家完成下面的填空,用箭头表示“教”与“学”的促进方向。学习让我们发现自己不足,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反”,“自反”指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之后呢?对,坚持学习;当“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强”,“自强”的意思是自我勉励,勉励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对,还是回到学习中去。所以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整理为:学习让我们懂得更多,学后我们就可以教;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返回来再次学习;教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这实际上也是学的过程;当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勉励自己,重新回到学习中来。说说自己身边“教”和“学”的故事。教师分享故事:

事例

一、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平时教你们知识,不过有时候同学们的精妙回答也会提醒老师,让老师拓宽思路,这就是老师在教你们的同时也学到了方法。事例

二、老师平常为了教好大家,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读懂要教的内容,老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吸取营养,所以当我教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是回到学习中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完成教的任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习的难点,所以设置两个活动来强化,第一个活动是理论上的理解,用直观的方式画出“教”与“学”的关系;第二个活动是将这种关系生活化,带到自己身边来,通过列举事例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教”与“学”的关系。分享的事例分别从一个人和两个人的角度来阐释“教”与“学”,具有代表性。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结合预学案明确第一个学的读音(xiào)、含义(教),明确“其„„乎?”的意思(大概„„吧?“

(2)翻译句子:《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学”(xiào)与“学(xuė)”其实就是一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请看下面两个字——。比较这两个字的不同。

明确:这是《说文解字》中“教”与“学”的写法。前面这个是“教”,后面这个是“学”,不难发现这两个字的写法非常相似。其中表示算筹,指的是孩童,表示手持鞭子、棍杖。学字多了几个形状:像爪一样,表示的是手,突出“手把手”教的含义,即庐,表示房屋。

其实教与学在古文中属于异体字,即音义完全相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也就是说,教与学原本在古文中意思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所以教是学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教与学的理解,通过构字来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古文知识。指导背诵

本文主要讲述“教”与“学”的关系,从什么地方开始引入的呢?(嘉肴)对于嘉肴美味,我们首先要吃,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请背诵第一句。

学习是为了懂得更多的道理,跟吃美食一样,要懂得最好的道理,必须要学习。背第二句。学习有了体会,就要与人分享,这就是教。学习有了困惑,就要学会反省,然后继续学习;教别人遇到了困难,要学会自我勉励,然后也要继续学习。所以说教学相长。背诵第三、四、五句。

文章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相长的道理,应用了《兑命》中的一句话,请背诵这句话。【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当堂落实文言阅读背诵问题,梳理文脉。尤其是从至道的学习如何转到“教”与“学”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教”是学习之后的一种分享过程。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根据《虽有嘉肴》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设计意图】引入陶行知先生的话是希望将古今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陶先生的话是对“教学相长”的一个有力佐证。

结束语: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出的一根丝线。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想与别人分享。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珍惜少年时。少年是学习的大好时光,我们要静下心来,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作业布置

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背诵其中自己认为感悟最深的五句。板书设计

附录:

《虽有嘉肴》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 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4.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相关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重视因材施教。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预习作业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兑命()学学半()

自强()教学相长()

(二)正确使用词语

1、通假字 兑命通

2、古今异义 ①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②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解释下列的词语。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三)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四)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五)寻找生活中自己经历的或者听过的“教”与“学”相互促进的事例,将它写下来。

学校: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姓名:宋登水

第五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20、虽有嘉肴【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难点】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授课时间】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建构,分享积累

1、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

选集。相传为西汉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

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认读生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嘉yáo()弗食()

不知其zhǐ()兑命()学学半()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乎.

其:

此之谓乎:

4、翻译课文。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3、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美味)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 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学记》

1、解释下列句中粗体的词。(l)虽有嘉 肴.

()()()(2)虽有 至道

至()

至道()(3)不知其善也

()(4)教然后知困.

()(5)故 曰:教学相长也()

()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4、你同意本文的观点吗?谈谈看法。

四、评点总结

下载虽有嘉肴教学案例及反思(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虽有嘉肴教学案例及反思(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安徽黄山市屯溪六中张新宇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 2.读懂道理,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策略: 1.以朗读为主,多任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虽有嘉肴》说课稿

    《虽有嘉肴》说课稿 《虽有嘉肴》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简介《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

    《虽有嘉肴》 知识点集锦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 一、作品介绍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虽有嘉肴》教案

    梯田文化 教辅专家 《课堂点睛》 《课堂内外》 《作业精编》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学相......

    《虽有嘉肴》教案

    一、 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课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课文的内容,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意、答疑解惑。 情感......

    《虽有嘉肴》公开课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熟读并背诵全文。 2.理解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