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第二框_善同犯罪斗争_教案

时间:2019-05-13 21:2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十课第二框_善同犯罪斗争_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十课第二框_善同犯罪斗争_教案》。

第一篇:第十课第二框_善同犯罪斗争_教案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二课时善同犯罪斗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了解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勇有谋;了解职务犯罪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树立廉洁为本的价值观。

3、运用目标:自觉预防犯罪,敢于、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正当防卫;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远离职务犯罪,珍惜人生,追求真正、永久的幸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

难点: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下载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指导学生排练小品“痛打小偷”。

学生:提前阅读教材有关的案例与材料;每人搜集一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排练小品“痛打小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1.教学内容

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2.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教师事先播放观看,然后进行节选,最好不超过3分钟;或者结合学校、班级的法制教育事先进行观看)。

(2)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犯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青少年自身。那么如何防止这一问题产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善同犯罪斗争、青春拒绝犯罪。3.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思考犯罪的主观原因,如何才能做到青春拒绝犯罪。

(二)研习新课(32分钟)第一目:青春拒绝犯罪。(13分钟)1.教学内容

(1)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

(2)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

(1)用PPT呈现三个案例,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9~111的活动框文字、正文、点评、链接,思考、分析当事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1: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葛某某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旷课被老师批评了几句,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出教室。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

案例2:因吃喝玩乐欠了同学500元钱,17岁的杨小宇(化名)用玩具手枪抢劫了司机手机一部和62元现金,被捕。他不以为然,认为玩具手枪只是玩玩而已,不构成犯罪。

案例3:17岁的周某在打台球时被素不相识的闵某等人砍伤,闵某等人逃逸。半年后周某得知闵某在网吧上网,欲讨回自己被砍伤时的医疗费。但他不知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邀集同伙携带刀具将闵某及自己并不认识的与闵某在一起的戴某等四人砍伤。闵某、周某等由于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

(3)在各组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第一,心理缺陷明显。案例1以及教材P109的活动框“青春期的变化”、P110的链接,都告诉我们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尊心强,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当满足不了膨胀的物欲或受到不良刺激时,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个性压抑、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和群体心理等,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心魔”。第二,人生观、法制观错误。案例2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多数人生观存在问题,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惜偷抢拐骗,拦路抢劫;法制观念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是法盲,不知法律为何物,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有的将违法犯罪视为“有胆有识”。

第三,道德观颠倒,维权观缺失。案例3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不辨是非,不分善恶,常常是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以毒攻毒,即以非法手段维护权益而导致犯罪。

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1正文和第二个链接,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刑罚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这样规定?对我们有何启示?

(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刑法第17条、第49条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样规定是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犯罪原因,以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

板书: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特殊原则。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

(1)分组讨论,第一、二、三小组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

(2)通过该探究活动,认识到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发期,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拒绝犯罪。

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

(1)阅读教材P111正文和第二个链接,小组讨论,第四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回答问题。

(2)通过该探究活动,懂得国家为了挽救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司法措施,珍惜青春年华,走好青春之路。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犯罪。(11分钟)1.教学内容

(1)正当防卫的含义和条件。(2)见义勇为、见义智为。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三:蜘蛛侠。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讨论PPT出示的问题:彼得走上除暴安良之路的原因给了你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侵害他人的犯罪,会挺身而出吗?说说你的理由。

(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也可要求学生对第二个问题在组内展开小辩论。(3)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树立勇于同犯罪作斗争的勇气,认识到在犯罪面前有私心或怯懦畏缩只会纵容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探究活动四:痛打小偷。

(1)组织学生根据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表演小品,观看后讨论PPT出示的问题:你认为检察机关起诉方伟有道理吗?方伟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吗?

(2)教师归纳讲解。首先告诉学生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必要的防卫行为;然后指出本案中,小偷逃跑时,其不法侵害行为已视为结束,此时方伟抓住小偷后应与超市员工一起将其扭送到司法机关,而不能继续进行所谓的“防卫”,否则构成防卫过当;接着讲解防卫过当的条件。用PPT出示下图:

探究活动五:见义勇为。

(1)请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P113活动框中区志见义勇为的事迹,然后各抒己见谈谈对区志行为的评价以及自己遇到这样事的做法。

(2)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肯定区志见义勇为的品质和精神,大力提倡每个人都应具有见义勇为的行为,同时还要讲究方法,见义智为,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如教材P113链接中提到的拨打“110”报警电话,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歹徒体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保护好现场,等等。补充介绍“南工学子品行优,见义智为勇出手”案例。(3)补充见义勇为的要件与法律规定:

构成见义勇为的三个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见义勇为视同工伤: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4)应对犯罪的综合办法:

板书:有勇有谋应对犯罪;见义勇为敢于同犯罪作斗争;正当防卫的条件;见义智为;善于同犯罪作斗争。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三:蜘蛛侠。

阅读教材P112第一个活动框案例,分小组讨论、辩论,交流体会与做法,培养与罪犯作斗争的勇气。探究活动四:痛打小偷。观看小品“痛打小偷”,了解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正当防卫的限度。探究活动五:见义勇为。

聆听区志见义勇为事迹的朗读,培养见义勇为意识和精神,在与犯罪作斗争时要注重讲究方式,保护自己,做到见义智为。第三目:职业生涯廉为本(8分钟)1.教学内容

(1)腐败的危害。

(2)职务犯罪的种类。(3)以廉洁为本。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六:志武走上犯罪之路。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14活动框中的案例,分析志武犯罪的原因,说说腐败的危害,如何从自我做起,防止重蹈覆辙。

(2)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指出,志武犯罪是腐朽没落的人生观、价值观所致,不思进取,享乐至上,面对金钱和权利丧失了自我。这是一种腐败。腐败的危害很多,如败坏政府的威信,造成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流失,破坏社会的公平、公正,使人走上犯罪的道路等。探究活动七:廉洁为本,杜绝职务犯罪。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4~115的链接、正文和点评,思考、回答问题:什么是职务犯罪?常见的职务犯罪有哪些?如何面对职务犯罪?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第一,职务犯罪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的犯罪行为。第二,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第三,面对职务犯罪首先要有正确的“三观,做到自立、自强、自爱、自律;其次要用理性和责任约束自己,自觉遵纪守法;再其次是培养健康向上的爱好,不被一时的灯红酒绿所迷惑,拒绝诱惑;最后是廉洁为本,珍惜美好的青春和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远离犯罪。板书:职业生涯廉为本;腐败危害巨大;职务腐败(及其内容);远离诱惑廉洁为本。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六:志武走上犯罪之路。

阅读教材P114活动框中的案例,分析志武犯罪的原因,了解腐败的危害,作为今后参加工作后的借鉴,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探究活动七:廉洁为本,杜绝职务犯罪。

(1)阅读教材P114~115的链接、正文和点评,各小组讨论,推选一位代表发言。了解职务犯罪及其主要内容,懂得廉洁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每位同学大声朗读教材P115最后一个自然段,细细品味其含义。

(三)课堂小结(3分钟)1.教学内容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2.教师活动

(1)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强调指出要加强自我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青春拒绝犯罪,走好青春每一步;敢于与犯罪作斗争,善于与犯罪作斗争,培养廉洁意识,将来工作后要远离职务犯罪,走好职业生涯每一步。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

(2)板书:自我修养自我控制;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珍惜青春廉洁为本。3.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板书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

(四)课后作业(1分钟)

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激趣导思——引导学习——巩固提高——能力升华——学以致用。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穿本课知识,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根据案例从不同角度设计分析问题,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同时,进行多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拓展知识、创新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篇:第十课第一框 懂得犯罪后果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犯罪的危害与主要特征,知道刑罚的种类,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情感态度观念:树立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意识,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犯罪为耻。

运用:培养明辨罪与非罪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犯罪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情景表演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职业道德与法律》P103~109;《教师教学用书》P128~140相关内容;《学习指导》P46~60相关内容;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印发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指导学生根据主要剧情排练情景剧“拦劫”。

学生:提前阅读教材有关的案例与材料;排练情景剧“拦劫”。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学内容

(1)复习违法的含义与种类。(2)案例导入。2.教师活动

(1)复习提问: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几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凡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

为。(用PPT出示)

(2)请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拦截抢钱”,用PPT出示主要剧情:“这是我的地盘,赶紧把钱拿出来,不然有你的好看。”边说边举起手中的刀和仿真枪。不到18岁的王欢和自己的三个伙伴,组成了一个小团体,除去上网外,他们就是在距学校门前一百多米处拦截学生要钱,不给就打,甚至动手搜身、抢夺。一旦上网将抢来的钱花尽,他们便又开始针对学生下手。提出问题:王欢与伙伴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在学生表演、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王欢与伙伴的行为是抢劫,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用PPT出示)板书:懂得犯罪的后果。3.学生活动

(1)用第九课所学习的知识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2)表演与观看情景剧“拦截抢钱”,讨论、回答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研习新课(29分钟)第一目:了解罪与罚。(19分钟)1.教学内容

(1)犯罪的概念、特征。(2)刑罚的概念、种类。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小凡盗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小凡的盗窃金额并不大,却被判了刑,原因何在?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犯罪的危害性有哪些?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如果仅凭盗窃数额,小凡不应该构成犯罪,但是,小凡盗窃了残疾人的财产,造成了导致残疾人双腿截肢的严重后果,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特征。由此可见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用PPT出示),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严重的危害。用PPT出示下图:

(2)探究活动二:犯罪的特征。

指导学生逐一阅读教材P104~105的正文、链接、点评、活动框的内容,思考、讨论PPT出示的问题: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用图表归纳犯罪的特征。

接着请学生阅读教材P105活动框的内容,就“伟海父母的行为有社会危害性吗?法院的判决正确吗?为什么?”展开辩论,并进行引导,最后总结指出,“大义灭亲”行为虽然从表面上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甚至具有“亲社会性”,但刑法仍然认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将它作为犯罪处理,原因在于我国法律不承认“家法”,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私自处死他人;行为人对违法犯罪的亲属,私自处死同样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量刑时可以从轻处罚。(用PPT出示)(3)探究活动三:刑罚的定义、特点和种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6刑罚体系图、正文和链接,展开讨论,了解刑罚的定义、我国刑罚的特点和种类,并认识到刑罚较之其他处罚法具有最大的严厉性,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它不仅可以剥夺罪犯的财产和资格,还能限制或剥夺罪犯的自由甚至生命。(用PPT出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解刑罚中的主刑。用PPT出示下图:

(4)板书:罪(同时板书犯罪的定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罚;含义、特点、种类。

3.学生活动

(1)探究活动一:小凡盗窃。

阅读教材P103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懂得犯罪是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会留下终身难以洗刷的污点;了解犯罪的含义及其危害性。

(2)探究活动二:犯罪的特征。

逐一阅读教材P104~105的正文、链接、点评、活动框的内容,思考、讨论问题,并对大义灭亲案展开讨论,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社会危害性这一最本质特征。

(3)探究活动三:刑罚的定义、特点和种类。

阅读教材P106刑罚体系图、正文和链接,在讨论的基础上听老师讲解,了解刑罚的定义、我国刑罚的特点和种类,并认识到刑罚较之其他处罚法具有最大的严厉性。

第二目:惩罚犯罪,保护人民。(10分钟)1.教学内容 刑法的作用。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四:刑法的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活动框中的四个案例,讨论回答PPT出示的问题:这些犯罪行为都危害了什么利益?在打击这些犯罪的过程中,刑法除了惩罚犯罪以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8的正文、链接来回答。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案例一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和他人的健康权、生命权;案例二危害的是他人的健康权;案例三危害的是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案例四则是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刑法的作用,其一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其二是震慑潜在的犯罪人,使他们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其三是教育、鼓励人们与犯罪作斗争;其四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接着,重点讲解惩罚与保护的关系。

板书:目的;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2)知识运用:分析李亮砍人案。用PPT呈现案例:

李亮的一个“哥们儿”王辉,最近交了一个女朋友晓雯,晓雯告诉王辉,自己以前曾经有个男朋友,后来散了,在交往过程中,总是给前男友花钱觉得很亏。王辉一听,立即表示可以帮忙要回这些钱。于是,晓雯便和王辉给前男友打电话索要钱物,但遭到对方的拒绝,于是王辉召集自己的“哥们儿”,李亮首当其冲,五个人当即聚集到一起,又是准备砍刀,又是准备棍子。1月18日,双方定好来到了河北区某小区内。话不投机,李亮等人挥舞着砍刀和棍棒冲上前,将对方两人砍成重伤后逃离现场。

回答:李亮等相关肇事者犯了什么罪?有什么危害?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第一,李亮等相关肇事者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二,危害有:两人重伤;李亮等要被判刑坐牢;家庭破裂;亲人痛苦;社会秩序被破坏;社会稳定受影响等。于自己、于他人、于家庭、于社会都非常有害。第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他们将承担刑事责任。3.学生活动

(1)探究活动四:刑法的作用。

阅读教材P107活动框的四个案例,结合阅读教材P108的正文、链接内容,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弄清四个案例的犯罪行为所危害的利益,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树立犯罪是最严重的违法行为的意识,自觉守法。分组朗读教材P108~109四段正文,加深理解刑法的作用。(2)知识运用:分析李亮砍人案。

观看PPT呈现的案例,讨论问题,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了解犯罪的危害与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三)课堂小结(3分钟)1.教学内容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2.教师活动

在学生根据板书归纳的基础上,强调要求学生懂得犯罪的后果,理解刑罚的作用,自觉守法,远离犯罪。用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教育点。3.学生活动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收获。

(四)课堂练习(7分钟)1.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1)单项选择:《学习指导》P48~49第10~15题。

(2)多项选择:《学习指导》P51第10~12题。(3)辨析:《学习指导》P52第2题。

3.学生活动

针对PPT出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回答。

(五)课后作业(1分钟)1.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2.教师活动 用PPT出示:(1)案例分析:《学习指导》P53第1题、P55第5题。

(2)养成训练:《学习指导》P56第1题、P57第3题。3.学生活动

记录作业,课后认真完成。

附教学设计中补充的素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见《教师教学用书》P133~138第11行。

2.教育、鼓励人们与犯罪作斗争——特殊防卫

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需要说明的是,特殊防卫是一种特殊正当防卫,它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四个前提条件,只不过在防卫限度要件上略有放宽。因此,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如下几点:(1)对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不适用上述规定。(2)对于轻微暴力犯罪或者一般暴力犯罪,不适用上述规定。只有对于严重危及人身

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正当防卫,才存在特殊防卫权的问题。这里的“行凶”,一般是指杀人与重伤界限不清楚的暴力犯罪。(3)并非对于任何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暴力犯罪都可以采取严正当防卫,只有当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才适用上述规定。比如对迷药型抢劫,就不应该适用特殊防卫。(4)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不限于刑法条文所列举的上述犯罪,还包括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劫持航空器犯罪、组织越狱罪等。(5)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行为人将不法侵害人杀死的,不适用上述规定。

第三篇:同字框教案

第七课

同字框和用字框 教学要求:

1、认识“同”字框和“用”字框,初步掌握书写方法。

2、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会正确书写“同”字框和“用”字框,以及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讲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是《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2、谈感受(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过渡: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王羲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我们认真练习,一定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吧!

二、观看视频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三、新授:同、用

1、学习“同字框”(1)师范写并讲解

(讲解:先写一笔竖,起笔不要太重,停顿收笔;写横的时候看竖,两竖相遇右边长,它的顶部不要太斜,稍稍写得有一定的斜度,当然平了也不好看,不要过分的斜或过分的平,特别是要提醒小朋友的是要注意这个框的比例,不能把这个框写得很胖或者很瘦)(2)学生练习写,师巡视相机指导 复习《写字姿势儿歌》 师说儿歌,学生跟着做

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指离笔尖一寸远,一拳一尺记在心。学生练习写

2、学习“同”(1)师范写并讲解

(同字框写好了,同写起来就简单多了。先写好外框,要比例恰当,里面的字在中间偏上的位置,下面空的大一点)(2)学生练习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学生自评

(请小朋友们从自己写的字中选择一个认为最好的画上圈圈)

4、学习“用”(1)师范写并讲解

(这个框和同字框有类似之处,只是把这一笔竖变成了竖撇,要注意它的斜度,不要太斜,当然也不能过分的平,整个外框要稳正,特别是折笔,不要倾斜。这个包围结构的字里面被包的部分要写得等距均匀,上下相等,左右相等,短横两边都不靠。)(2)学生练习写,师巡视相机指导(3)同桌互评

(同桌两个人互相看看对方写得字,把写得好的画个圈圈,并指出不足,然后进行再练习)

四、总结

同学们,老师最后送给大家八个字:认真练习,持之以恒。相信有一天,我们也能练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第四篇: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

第2课时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师寄语:生命因在平凡中创造伟大而精彩!

主备人:孙亚钟

2017.12

【学习目标】

1、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

2、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2.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得死去。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 ——巴金

让生命开花,也就是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让我们来共同探讨《活出生命的精彩》。环节二:出示目标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板块一:贫乏与贫乏与充盈 活动一:说一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藏克家 你怎么来理解这句话?

每个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但是,有的人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从而造就精彩人生。有的人的生命则贫乏暗淡,生活枯燥乏味。活动二:读材料,悟道理

不同的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这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时光。不同的人演绎不同人生:2017年11月12日湖南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学生罗军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鲍方刺死,起因只是不想做作业嫌班主任罚他抄书;18岁,山东泰安的小小发明家刘小受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18岁,湖南的谭艳芳早已扛起一个家庭的重担,一边上学,一边照顾重病的爸爸妈妈;18岁,消防官兵袁海为扑救天津滨海大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上述材料说明了哪些道理? 1、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在生活中展现出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②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自我封闭,漠视生命,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有的人热爱学习,乐于创新,主动承担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活动三:讨论与交流

如何让生命充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出示图片 ◇阅读好书。

◇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走出家门,了解他人不同方式的生活。◇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参加公益活动,帮助孤寡老人,为灾区捐款。◇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生活。2、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

在同样的时间里,也有人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当我们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也因此而一点点充盈起来。板块

二、冷漠与关切 活动四:赏故事谈感悟 故事:盲人打灯笼

古时候有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问他:“你反正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走路?”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再撞到我了,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故事赏析:盲人打灯笼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 故事感悟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不仅将自己的生命照亮,也可以照亮他人,温暖他人。活动五:探究与分享◇下雨天,一位拄着拐杖的男子突然倒地,路过的几位中学生为他撑着伞,并拨打“120”求助。

◇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几位路人避之唯恐不及

看完图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你到底扶不扶?

1、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2、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3、让我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活动六:你我在行动

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什么?

1、我想帮助有困难的人。

2、我想多干些家务活儿,让家人多一点休息时间。

3、我想每年种一棵树,为家乡留下一片绿荫。

4、我要找机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5、我想为灾区小朋友捐款。

6、我想为生病耽误课的同学补课。

7、我要定期到社区孤寡老人那里帮他们干家务。

8、我参加环境保护行动,清除小广告。

9、我参加法律宣传进社区活动。板块三:平凡与伟大 活动七:阅读与思考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撰写医学著作《本草纲目》

鲁迅,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瓦特,英国著名的发明家,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

2015年,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思考:一个人的伟大在于哪些方面?

1、伟大的人物创造了不平凡的社会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活动八:感悟:平凡中的伟大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当选“感动中国”2015人物。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王顺友,1965年10月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感动中国2017十大人物。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2013感动中国人物。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

2、平凡人物也能创造人生价值

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当我们的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活动九:我思我悟

3、社会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不管是伟大还是平凡人都可以实现生命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绚烂。(1)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别,但只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应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环节四:课后活动 我发现 我学习

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我们会和许许多多人相遇。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经历?又有哪些生命故事?请你选择你认识的一个人,将他对生命的热情,努力活出生命精彩的故事记录下来。主人公的姓名: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的重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我的生命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五:收获平台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环节六:达标检测

1、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下列可以让我们的生命一点点充盈起来的做法是()①热爱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②积极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 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④封闭自己,不与外界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在这个世界上,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夺目的光彩。人的生命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拥有生命是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以下关于人的生命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生活是不可逆的②生命是唯一和短暂的③只有伟人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价值,获得生命的意义④不同的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一样的 A ① ③ B ③ ④ C ② ③ D ① ②

3、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被中宣部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授予“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因为他们五年来怀“人溺己溺”之心、行“拿命博命”之事,在长江中救起了无数溺水者。他们的行为体现了()

①他们具有拒绝冷漠,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②人与人的相互关爱,让人们感动了温暖③他们不怕牺牲,为荣誉而战的气概 ④他们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他人,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6年11月3日,中央文明办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湖南爱心妈妈曾婧热心助学,为26名贫困学子圆求这梦;上海神勇阿姨陆鸿英挺身而出喝止歹徒行凶;湖南英雄记者黄黎明屡次出生入死助警方破案;河南最美导游韩滨面对突发车祸不顾个人伤痛全力抢救47名游客献出生命„„对此,你的认识是()

①这些平凡的人,在为他人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②生命的意义来自我们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为他人和社会做出的贡献③他们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④他们默默无闻、不解怠自己的职责,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人生的意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辨析:有人认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普通人默默无闻,他们的人生没有价值。

1、在历史上,那些被我们认为是伟大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生而伟大,而是因为他们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2、与伟人相比,更多的人可能是默默无闻的。这样的生命也有意义。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3、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第五篇: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教案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第一课时

一、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

(2)了解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犯罪份子应受到的刑罚处罚;

(3)理解我国刑法的任务。2.情感态度观念

教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认识犯罪行为及其刑法处罚,保护人民,远离犯罪。3.运用

分辨身边的违法与犯罪行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什么是犯罪,犯罪有什么主要特征 怎么区分违法与犯罪,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是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则属于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 为是犯罪。”这一犯罪的法定概念,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为什么这些行为是犯罪的问题,它是划分罪与非罪的总的标准。2.教学难点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区别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键。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它们的危害程度不同,如殴打他人,轻伤的,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那么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触犯了刑法,则属于犯罪行为。所以教导学生分辨社会危害程度,能让学生分清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了解犯罪的危害程度。要突破这一难点的话,从一些特殊的案例可以更好加深学生的认识,比如说案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例1,抢劫罪的判罪标准一方面是推动的金额,另一方面是对受害人的伤害程度,但是无论抢劫多少钱,都是犯罪,因为它具有一个潜在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可能给受害人身体甚至生命带来危害。

3.结构线索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用刑法制裁犯罪、保护人民。从认识犯罪的特点出发,过渡到对犯罪行为的处罚,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由于中职学生一方面是未成年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时间不长,文化知识较为薄弱,认知水平也相对较低,心智仍不成熟;另一方面还因为思想意识、心理发展不成熟,看问题容易偏激,爱钻牛角尖,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个别中职学生误入犯罪歧途。所以对学生而言,既需要认识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防止犯罪的发生,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1:抢劫八毛钱被判罚八千由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沈华(化名)抢劫8毛钱一案,法院作出判决,沈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八千元。16岁的沈华是日照市某酒店员工。因嫌自己的收入不够花销,就与朋友王某(另案处理)预谋“抢几个钱花花”。2006年3月6日18时许,被告人沈华伙同王某窜至日照市东港区秦楼街道文登路居委菜市场处,将路经此处的日照市某职业学校的学生陈某、安某拦住,采取殴打、语言威胁等手段,实施抢劫。不料翻遍陈某、安某全身上下,只有陈某的衣服口袋里有8毛钱,沈某、王某二人不甘心,又继续殴打、搜身,后陈某、安某趁沈某不备逃跑。2006年3月16日,沈华到被害人所在的日照市某职业学校玩耍,碰巧被陈某、安某二人认出,被抓获归案。该案起诉至法院后,法庭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认定沈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鉴于其系未成年、初犯、认罪态度好等情节,依法减轻处罚,作出上述判决。

思考问题①:沈某只抢了8毛钱?为什么法院要判罚这么重?

②:假设沈某是在公交车上偷偷划破了陈某的衣袋,也是偷到了8毛钱,会被判得那么重吗? 学生分小组结合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老师参与讨论并加以提示:

抢劫之所以会判得重,主要是因为在抢劫过程中,罪犯不单侵犯了受害人的财产权,同时也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也就是说,抢劫行为的危害不仅仅是财产,还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公民人身安全,所以,即使获得的钱财都很少,一般偷窃行为和抢劫行为相比,其社会危害性是有本质区别的。只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才能构成犯罪。

案例2: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植入木马程序后盗号牟利,此种行径为广大网 民深恶痛绝,但一直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导致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不够。2009年2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经批准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 》在刑第二百八十五条中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它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根据这一新增的条款,南京鼓楼检察院3月2日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一起盗号木码案提起公诉,使此案成为全国首例起诉提供程序工具“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案件。

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七)》实施以前,对‘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植入木马程序后盗号牟利’等行为的惩处力度不够,为什么?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加以点拨和总结:

某种行为是否可以定为犯罪行为,不仅要看它的社会危害程度,还必须有刑法作为依据,即,它必须触犯刑法。

课堂补充资料: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 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我国第一部刑法是1979 年制定的。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

(七)》,内容涉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公民权利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方面的内容,这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刑法所作的一次新的修正,是刑事法律自我完善的最新体现。

老师提出问题:通过对上面两个案例的讨论和思考,我们能够概括出犯罪有哪些主要特 征?

学生归纳,老师加以补充,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犯罪的主要特征: 1)、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2)、触犯刑法和应受刑罚处罚。

资料分析:

张三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是否应算作犯罪行为?如果他在街头与人斗殴,并未造成重大伤害,还是犯罪行为吗?如果不是犯罪行为是不是就不能对他进行任何处罚呢?

学生根据上面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巩固对犯罪的特点的认识。

老师补充:

殴打他人,如果仅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那么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因殴打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触犯了刑法,则属于犯罪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老师:刚才我们了解到,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那么,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哪两大类?分别包括哪几种? 学生分组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三种。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时 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15页关于“管制”、“罚金”的相关内容。我国刑法将各种犯罪行为归纳成十大类:(1)危害国家安全罪;(2)危害公共安全罪;(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5)侵犯财产罪;(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7)危害国防利益罪;(8)贪污贿赂罪;(9)渎职罪;(10)军人违反职责罪。

案例:

“熊猫烧香”电脑病毒案2007年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12日宣布,根据统一部署,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病毒作者李俊。这是中国警方破获的首例计算机病毒大案。其他重要犯罪嫌疑人: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王磊(男,22 岁,山东威海人)、叶培新(男,21岁,浙江温州人)、张顺(男,23岁,浙江丽水人)、王 哲(男,24岁湖北仙桃人)通过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等病毒,构建“僵尸网络”,通过盗窃各种游戏账号等方式非法牟利。这是中国近些年来,发生比较严重的一次蠕虫病毒发作。影响较多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且对于一些疏于防范的用户来说,该病毒导致较为严重的损失。由于此病毒可以盗取用户名与密码,因此,带有明显的牟利目的。所以,作者才有可能将此病毒当作商品出售,与一般的病毒制作者只是自娱自乐、或显示威力、或炫耀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另,制作者李俊在被捕后,在公安的监视下,又在编写解毒软件。你的电脑受过病毒的侵害吗?如果没有刑法的有效打击,后果会怎么样?

学生 自由回答

思考问题:结合案例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我国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分析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刑法规定的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法制建设的要求决定的。我国刑法的根本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国刑法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保卫国家安全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第三,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第四,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怎么区别违法与犯罪?

(2)2009年5月14日,重庆市第一、三、五中级人民法院对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 刑事犯罪分子集中进行公开宣判,其中十二名被告人涉及罪名主要包括故意杀人、故事伤害、抢劫、放火罪等。因其罪行极其严重,经最高法院核准死刑。

收集分析一两个实例,说明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及我国刑法惩治犯罪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一、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1、犯罪(1)犯罪的含义(2)犯罪的基本特征

(3)犯罪分子应受到刑罚处罚

2、我国刑法的任务(1)我国刑法的根本任务(2)我国刑法的主要任务

六、教学反思

法律方面的教学有相当丰富的案例,既能吸引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 互动,又能从案例中学到法律知识,所以,教师的提问与案例的分析极为重要,这关系 到学生到案例的理解,对法律知识点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容易用自身有限的生活经验去

思考,甚至钻牛角尖,所以要注意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

另一方面,有丰富的案例就有复杂的案情与判决,太过复杂的话,部分中职学生难 于理解,所以应该尽量找些与日常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案情与判决相对较简单的,易于 学生理解的案例。还有提问的问题也不应该太理论,太复杂,以便于学生思考。

下载第十课第二框_善同犯罪斗争_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十课第二框_善同犯罪斗争_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