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传统文化《问刘十九》教案
四年级传统文化《问刘十九》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在想象中丰富对古诗意境的感受,能背诵古诗。
2.认识中国友情文化中的邀请诗、相聚诗、送别诗,了解白居易的闲适诗和讽喻诗,认识白居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学习“品诗识人”的学习方法。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白居易的故事和资料,了解白居易。也可以扩大范围,了解唐朝著名诗人的故事和资料,了解古代社会的书生生活。
教师:了解中国古代的诗文化、酒文化、农耕社会的酿酒文化。课件。教学过程:
一、大体理解故事,在美好的想象中朗读背诵古诗。
(一)该环节从读名言了解中国人重朋友之特点进入 出示一些名言——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付玄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们更将这种友情引入诗中进行抒写,比如刚刚学过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把这种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写了出来,谁来背一下。
谁还能背诵其他的表达友情的古诗。(大家积累的可真不少)。(随学生背诵及时总结板书:送别诗 相聚诗)
其实,唐诗中表达这种深厚友情的不仅有送别诗,有相聚诗,诗人们更是用诗写请帖邀人相聚,写这类诗的翘楚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他曾写过一首让所有读书人都羡慕不已、自叹不如的诗,叫做《问刘十九》。(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进入本课学习
(一)读正确
(练习读、指名读——正音“无mo”,这个字我们今天是第一次在古诗词中见,以后随我们阅读量越来越大,就会经常在古诗词中见到他,他在表示询问的意思时,在古诗词中一般读作“mo”。)
(二)读节奏
怎样才能读出节奏?那就要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以学生汇报课外借助网络和字典等工具初步学习古诗的形式进行,教师的任务是帮学生浅显讲解中国古代的酒文化,包括酿酒文化和饮酒文化。
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插入该知识:中国是个讲究礼仪的社会,酒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据说第一个酿美酒的人是帝女精卫,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就开始酿制美酒。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过大小节令、婚庆喜事要饮酒,朋友相聚要饮酒,读书人吟诗作词要饮酒。人们说,“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情,无酒不成庆,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诚”。因此,中国古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酿酒,而白居易家酿的酒更是醇厚浓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读书人的圈子里非常有名。
(三)读韵味
当刘十九看见白居易邀请他去饮酒的请帖后会有什么表现呢? 让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觉得这个画面怎样?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是啊,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唐人绝句精华》:(出示)读此诗,知白居易之好客,有酒则呼友同饮。
让我们带着对白居易的欣赏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古诗。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该古诗的方法。小结:这么美的诗就用这么浅白的语言写出来,这就是白居易诗的特点——浅白如话(板书)。引出简介中对白居易诗歌的介绍,这样的语言特点使每一个老百姓都读得懂,因此(出示)后人这样评价这首诗,“《唐诗三百首》: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诗评注读本》: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知道古人如此崇拜这首诗,你对白居易这首诗有了什么新看法? 那就让我们再看他少年时代十六岁时写的一首诗吧——
课件逐行出示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赋得古草原送别》,让学生在初见惊讶而后不由自主随读随背的兴奋中,看到他们不熟悉的后四句,让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理解整首诗,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让我们读出白居易在诗中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小结:邀请诗、聚诗、送别诗这种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友情文化,引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结:古人们是这样重视友情,从少年到老年对朋友热情似火,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将这种热情好客传承下去。就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美丽的《问刘十九》,先将这份热情记忆在我们的头脑中,然后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让这份美丽的情感刻在我们的印象里。
再齐背《问刘十九》
总结,以上这两首诗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代表作。
(三)拓诗再识白居易
再回到文中的白居易资料,让学生初步说说他们眼中的白居易。据学生汇报出示,出示最能代表白居易讽喻诗特色的两首诗《轻肥》《卖炭翁》(出示注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成果,(出示提示: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某段诗,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画一画自己读过此诗后脑海中的画面,可以说自己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白居易)丰富对白居易的了解,你又透过这首诗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四)深化认识白居易
出示古今中外人民对白居易的评价,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深化对白居易的认识。
引:白居易一生作了大量关注百姓生活,同情百姓遭遇的诗作,可以说他就是古代为老百姓发生的好官,所以,他曾任杭州刺史的西湖上的一道堤岸被称为白堤(出图),人们在他的出生地河南修建了白园,让他在这儿安息。又因为他在创作诗歌时追求每句诗都要浅显易懂,所以后人在诗歌作品评价上也给予他高度评价,称他为“诗魔”和“诗王”,称他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
让我们看看在他去世后,从皇帝到同行读书人,从国内到国外对他的高度评价。皇帝唐宣宗李忱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元好问:“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 乾隆皇帝:“实具经世之才”。
日本人说,“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读到这么多人对白居易的评价,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诗歌文化的历史,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问刘十九》这首诗认识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这种学诗法就叫“品诗识人”。
第二篇:传统文化《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
《问刘十九》作为一首浅白如话的小诗,学起来并不难,难得是作为一节传统文化课,该和孩子们学什么。首先《问刘十九》是传统文化课,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原则,《《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指出三条原则:“一是趣味性原则,二是启蒙性原则,三是开放性原则。”提出的学习理念是,“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通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加强课内外结合,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学习总目标是“
(一)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第二学段(3至6年级)阶段目标是,“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能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3.了解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并能熟练诵读相关作品。4.对传统文化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5.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指出:“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针对这些目标和要求,我定下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在想象中丰富对古诗意境的感受,能背诵古诗。
2.认识中国友情文化中的邀请诗、相聚诗、送别诗,了解白居易的闲适诗和讽喻诗,认识白居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3.学习“品诗识人”的学习方法。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白居易的故事和资料,了解白居易。也可以扩大范围,了解唐朝著名诗人的故事和资料,了解古代社会的书生生活。
教师:了解中国古代的诗文化、酒文化、农耕社会的酿酒文化。课件。教学过程:
一、大体理解故事,在美好的想象中朗读背诵古诗。
(一)该环节从读名言了解中国人重朋友之特点进入 出示一些名言——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付玄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们更将这种友情引入诗中进行抒写,比如刚刚学过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把这种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写了出来,谁来背一下。
谁还能背诵其他的表达友情的古诗。(大家积累的可真不少)。(随学生背诵及时总结板书:送别诗 相聚诗)
其实,唐诗中表达这种深厚友情的不仅有送别诗,有相聚诗,诗人们更是用诗写请帖邀人相聚,写这类诗的翘楚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他曾写过一首让所有读书人都羡慕不已、自叹不如的诗,叫做《问刘十九》。(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进入本课学习
(一)读正确。(练习读、指名读——正音“无mo”,这个字我们今天是第一次在古诗词中见,以后随我们阅读量越来越大,就会经常在古诗词中见到他,他在表示询问的意思时,在古诗词中一般读作“mo”。)
(二)读节奏。怎样才能读出节奏?那就要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以学生汇报课外借助网络和字典等工具初步学习古诗的形式进行,教师的任务是帮学生浅显讲解中国古代的酒文化,包括酿酒文化和饮酒文化。
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插入该知识:中国是个讲究礼仪的社会,酒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据说第一个酿美酒的人是帝女精卫,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就开始酿制美酒。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过大小节令、婚庆喜事要饮酒,朋友相聚要饮酒,读书人吟诗作词要饮酒。人们说,“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情,无酒不成庆,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诚”。因此,中国古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酿酒,而白居易家酿的酒更是醇厚浓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读书人的圈子里非常有名。
(三)读韵味。
当刘十九看见白居易邀请他去饮酒的请帖后会有什么表现呢?
让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觉得这个画面怎样?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是啊,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唐人绝句精华》:(出示)读此诗,知白居易之好客,有酒则呼友同饮。
让我们带着对白居易的欣赏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古诗。
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该古诗的方法。小结:这么美的诗就用这么浅白的语言写出来,这就是白居易诗的特点——浅白如话(板书)。引出简介中对白居易诗歌的介绍,这样的语言特点使每一个老百姓都读得懂,因此(出示)后人这样评价这首诗,“《唐诗三百首》: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诗评注读本》: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知道古人如此崇拜这首诗,你对白居易这首诗有了什么新看法? 那就让我们再看他少年时代十六岁时写的一首诗吧——
课件逐行出示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赋得古草原送别》,让学生在初见惊讶而后不由自主随读随背的兴奋中,看到他们不熟悉的后四句,让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理解整首诗,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让我们读出白居易在诗中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
(小结:邀请诗、聚诗、送别诗这种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友情文化,引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结:古人们是这样重视友情,从少年到老年对朋友热情似火,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将这种热情好客传承下去。就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美丽的《问刘十九》,先将这份热情记忆在我们的头脑中,然后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让这份美丽的情感刻在我们的印象里。
再齐背《问刘十九》
总结,以上这两首诗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代表作。
(三)拓诗再识白居易。
再回到文中的白居易资料,让学生初步说说他们眼中的白居易。据学生汇报出示,出示最能代表白居易讽喻诗特色的两首诗《轻肥》《卖炭翁》(出示注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成果,(出示提示: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某段诗,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画一画自己读过此诗后脑海中的画面,可以说自己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白居易)丰富对白居易的了解,你又透过这首诗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四)深化认识白居易。
出示古今中外人民对白居易的评价,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深化对白居易的认识。
引:白居易一生作了大量关注百姓生活,同情百姓遭遇的诗作,可以说他就是古代为老百姓发生的好官,所以,他曾任杭州刺史的西湖上的一道堤岸被称为白堤(出图),人们在他的出生地河南修建了白园,让他在这儿安息。又因为他在创作诗歌时追求每句诗都要浅显易懂,所以后人在诗歌作品评价上也给予他高度评价,称他为“诗魔”和“诗王”,称他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
让我们看看在他去世后,从皇帝到同行读书人,从国内到国外对他的高度评价。
皇帝唐宣宗李忱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元好问:“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 乾隆皇帝:“实具经世之才”。
日本人说,“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读到这么多人对白居易的评价,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诗歌文化的历史,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问刘十九》这首诗认识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这种学诗法就叫“品诗识人”。
第三篇:《问刘十九》古诗鉴赏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1、选自《白氏长庆集》
2、刘十九:指刘轲,作者朋友,时隐居庐山。
3、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4、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
5、无:么,吗。
6、蚁:原诗为“绿螘新醅酒”,“螘”音、义同“蚁”。
7、缘:因为。
8、浮云:漂浮于空中的云。
直译:
酒还有喷喷的香味,红泥炉中殷红的火焰在跳动。
天气晚了,雪花将要飘飘扬扬的落下了,朋友,能否共饮一杯呢?
评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最后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好友的情感。让好友喝酒有几点,一是新酿的酒很诱人,二是天气变冷,喝酒取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在未过滤时,酒液面上浮有一层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为“绿蚁”。“醅”,是指没有滤过的酒。
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天欲雪”,说明天气正当寒冷。此时,与朋友围炉对酒、促膝夜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讲究的是“兴”;酒中,又寄托着情。这两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着美好人情。
第四篇: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吴思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作品
2、了解白居易“明白如话”的特点
3、了解诗的背景,把握是个主旨,掌握学诗的方法,能创作诗
二、重难点
1、了解白居易“明白如话”的特点
2、通过抓住重点字词、对比等方法赏析诗歌
3、独立创作诗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读法 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说道唐诗,大家一定很熟悉,你知道哪些唐诗呢? 老师先写一个字考考大家。(板书雪)下雪大家都见过吧!谁来说说和下雪有关的事?(板书火炉)火炉是用来干什么的?(板书酒)时光飞逝,你已经不是现在的你了,你是三十年后的你,并且还是个男人,那么算算今年你多少岁呢?能不能把老师黑板上写的雪、火炉、酒联系起来说说。
二、读古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的诗。(出示课件)
1、齐读古诗两次
2、点两名同学读古诗
三、猜诗意
我们即没预习,又没有任何资料书,看来只有一种那个方法,那就是猜。(板书猜)
3、同学们琢磨琢磨,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呢?一边琢磨一边和老师黑板上写的雪、火炉、酒联系起来,看有没有新发现?
4、老师要求从每句诗中只准取一个字,第一句取个字叫“酒”,第二句取个字叫“火”,第三句取个字叫“雪”,第四句取个字叫“饮”,这首诗其实就写了这四个字。
5、第一句告诉我们这里有什么?(学生答酒)怎样的酒?(绿蚁新醅酒)这句比较难读懂是因为里面有个字我们不明白,哪个字?(醅)醅就是还没有过滤的酒,古代人喜欢在自己家里酿酒,酒刚酿出来没过滤时,发酵后的酒糟和气泡浮在酒面上就像什么?(绿蚁)这酒新不新鲜?(新鲜)第二句告诉我们这里有什么?(火炉)怎样的火炉?(红泥小火炉)为什么是红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火炉很旺)第三句告诉我们什么?(天要下雪了)下雪了没?(没)你怎么知道呢?(欲)最后一句怎么理解?(能不能过来喝一杯)看来是诗人对朋友发的一种邀请,对吗?(是)
6、诗人邀请朋友来喝酒都准备了些什么呢?(学生读一、二句诗)再看看外面的天气(学生读第三句诗)最后问你(学生读第四句诗)
7、老师出示诗题,学生齐读,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问刘十九来不来喝酒)为什么这个人叫刘十九呢?你怎么看?老师介绍刘十九名字的来历。谁要请刘十九喝酒呢?(板书白居易)老师介绍白居易的资料背景。老师再送你一个字(板书品)
四、品诗情
1、从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里,你体会到白居易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情,平易近人,正直)
2、老师这里还有个小发现(板书“狡猾”)注意这个狡猾上是打了引号的,说明白居易不是心思不好,而是点小滑头、小聪明,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有点小聪明呢?
3、这是一封邀请函对吧!那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能饮一杯无?”干嘛还要介绍我这里有美酒啊!还有热气腾腾的小火炉啊!作者这是在干嘛呢?(吸引 诱惑)有个词比诱惑还给力(板书勾引)
4、我是刘十九,你是白居易,请你用自己写的这首诗来勾引我,看能不能打动我?(点2至3名学生读 齐读)
五、比诗境
1、同样是饮酒,白居易是幸福的,他不仅有美酒佳肴,还有朋友作伴,但另一位大诗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出示课件)
2、学生齐读,什么是独酌?(一个人喝酒)这首诗几个人在喝酒?(李白 月亮 影子)实际上几个人在喝酒?(一个)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一个人喝酒时的那种?(孤独 寂寞)
3、我们再来读一读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出示课件)齐读,强调“榼”“簟”的读音与字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请朋友来聊天)诗人准备了些什么?(酒 凉席)这首诗跟刚才的问刘十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有酒 都是邀请函 季节不同 准备的东西不同 诗句的顺序不同)
4、同样是饮酒,白居易是如此幸福而李白却是如此孤独,心情截然不同,我们刚才是拿两首诗在作(比较 老师板书比)
5、出示诗题,齐读,为什么这里是招东邻,招是什么意思?(招呼)为什么不用请或邀呢?(比较熟悉 亲切)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古诗还学会了自学古诗的方法,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好吗?(好)
七、课堂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五篇: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借助插图、“文意”和“温馨点击”中的提示,相互对应,试着自己读懂这首古诗。
2、学生通过各种各种途径了解边塞诗人高适,并且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学生借助图片进行合理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己能够体会到边塞诗人的悲壮。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并且找到与边塞诗有关的古诗,自己尝试着读一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的加入自己的理解为学生讲解这首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重点讲解这几个字词:迁客、江城、落梅花
五、成长阶梯。
引导学生认真的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在学生完成“成长阶梯中”自我评价后,教师可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把旗插到那座山峰上了,为什么?认真填写。
板书设计:
4、塞上听吹笛 边塞诗 高适
5、走马川行奉送丰大夫出示西征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丰大夫出示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借助插图、“文意”和“温馨点击”中的提示,相互对应,试着自己读懂这首古诗。
2、学生通过各种各种途径了解边塞诗人高适,并且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学生借助图片进行合理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己能够体会到边塞诗人的悲壮。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并且找到与边塞诗有关的古诗,自己尝试着读一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的加入自己的理解为学生讲解这首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重点讲解这几个字词:迁客、江城、落梅花
五、成长阶梯。
引导学生认真的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在学生完成“成长阶梯中”自我评价后,教师可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把旗插到那座山峰上了,为什么?认真填写。
板书设计:
走马川行奉送丰大夫出示西征
6、生查子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运用情境导入法学习原文,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并且告知这篇课文已经被编成了歌曲,让学生根据歌曲自己试着吟诵,体会那种悲伤的感觉。
2、学生了解欧阳修,知道《生查子》是词牌名,要求学生对于这个有个基本的了解。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在了解基本大意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有感情的进行背诵,让学生自己能够做到正确的诵读,并且了解课文的大意。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并且展开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对“花市灯如昼”的理解,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选优秀的作品全班进行交流。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自主评价。板书设计:
6、生查子 歌曲吟诵 自主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这些古诗的理解不能够正确的掌握认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 对于古诗的了解过少,需要以后再加大这方面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