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语文教学《灰姑娘》的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思考
一个美国语文教学的例子,是真实的,同样,很多人也听过了,我再讲一遍,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想。
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讲台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说了一句:非常感谢你。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感悟一:没有多媒体,没有将课文变成PPT的演示文稿,没有将精彩片段放一下电影,很平实的开场白,非常真诚的感谢,这就是一个开头。与那些浓墨重彩的公开课比开头,更多了一些素面朝天的直白.娴静中透出一种自然的亲切,感激中透出朴实无华的爱的告白。我们要懂得去尊重和感谢学生的付出,这也是一种教育,是体现的是一个老师人性的伟大之处 老师说:你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肮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感悟二:守时,一个严肃的话题,一个总是反复却还不见效果的话题。当我们的孩子对守时的概念还不刻骨铭心的时候,美国教师的这种潜移默化让我们释怀:其实有一种教诲可以是幽默。不经意间的守时教育,与那些疾风暴雨般的训斥效果哪个更好,不言自明;得体的妆扮的重要性,在孩子们会意的笑声中得到了认同。
老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地面对这个问题!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感悟三:真实地面对,没有半点做作。这是另一种价值观,一种对爱的另类的诠释,一种不矫情的演绎,让孩子对爱的理解升华,直至升华成一种博大的胸襟。今天的中国,离婚不是一个新鲜事,后妈并不少见,他们不是不好,只是有时不够好,而做到体谅和理解,是我们许多孩子将来幸福的前提。这里没有对爱的批评,没有对爱的任意曲解,一切在平淡中升华。而所有学科最好的教学就是人文的阳光撒满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允许存在差异,允许张扬个性,这应该是今天社会我们追求的教学理念。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能成功地吓倒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感悟四:崇尚结交朋友,崇尚互相帮助,崇尚真诚交流,让合作、协调、友谊、交友的重要性悄悄地深入孩子们的心灵。这是高明的教育手法,就是智慧和创造性的体现。
老师: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那么,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的?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样? 学生:要爱自己!感悟五:对,爱自己!珍惜自己的人,才会尊重自己,从而才会知道爱别人。,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还空谈什么爱别人?还谈什么舍己为人?更不要说是舍生取义。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创造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感悟六:精彩绝伦!像是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诗,更像是一曲激荡心魄的灵魂神曲!一次在一所小学听课的时候,老师问道: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想和爸爸妈妈一起住。然后哭起来,全班学生一起哭了,为什么,这也是今天中国的一个普遍现象,父母没有自己教育,都是把孩子放在老师、老人或者亲戚朋友那里,原因多是做生意,或者出国,离异了等等,我想在那一刻用适当的例子告诉孩子决定自己未来的是自己,机会的创造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也许就会改变一些学生的心态,少一些班主任无法控制的学生,或者可以改变一些方向。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啊,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自发鼓掌。
感悟七:还有什么比这样的鼓励和激励更激动人心呢?信心是教育孩子永恒的主题,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教育的一种境界,但是空洞的说教在“水晶鞋”的面前变得苍白。一个美丽的错误,却给孩子们带来火一样的激情;一个细心的发现,却给了孩子们一个真理:起码正视错误、正视失败,宽容错误、宽容失败,原来“伟人也是凡人炼成的”。
这是一节普通的阅读课,相当于我们的语文课,我想引起我们共同思考的是:不是用所谓的多媒体就不是满堂灌了,这样一个仅仅靠语言引导的课堂就是极高的教学艺术的境界,老师从头到尾用的教学法是讲述法,但谁能说他是满堂灌呢?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和心灵的活动还少吗),学生没有兴趣去学语文吗?没有兴趣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吗?而如果他发现自己的语基不足,不会因为对老师的崇拜和喜欢而用心去完成老师的任务吗?
我想我们所有的老师,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的时候,面对着讲台下一双双眼睛的时候,激情、思想、胸怀、价值观将逐一体现,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面对课程改革,面对新教材,我想各个学科首先要把握的是新课程标准,这就是做到智慧和创造性的前提,我想我们很多时候不是缺少眼睛,而是缺少发现智慧、发现美、发现生命价值的眼睛。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
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人文主题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精神与态度形成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启发学生对生命、社会进行深入地思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传统目标加以关注的同时,应该真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教师应该在讲授课文前,让学生自主阅读古今中外关于祖国、民族的文章,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伟人和名人的爱国故事,体会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树立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树立为国家繁荣与民族振兴奋斗的远大志向。课堂上学生再阅读这篇《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情感与价值取向都自然勃发,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素质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我国的审美教育与西方比相对落后。美育能促进人的感性思维活跃,使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更加活跃。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捕捉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能通过调动教材中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即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欣赏语文学科的语言艺术,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山川秀美、社会和谐之美、人类心灵与创造之美,等等。其次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灵魂去感受美、接受美、创造美,即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去概括和分析教材中表达的意境和思想,能自己书写和表达美好的事物,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中诠释和实现美的价值。例如人教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美的行为?
3、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还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人格教育素材,为我们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搭建了平台。例如小学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落花生》等文章,教师应该在语文训练和讲授各环节中,进行良好人格的潜移默化教育,让学生在心灵的震撼和启迪中,学会更好地做人、做事,能更加诚实、进取,主动学习高尚的精神和思想,成为有独立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
4、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材以其丰富、广博的题材,成为人性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最重要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兴趣、性格等,能辩证分析学生的个性,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例如有的学生爱好写作,有的学生善于朗诵,有的学生阅读广泛,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有利于在备课时做合理安排。教师应该多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锻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目标。
二、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人文精神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①感悟教材单元渗透的人文元素。小学语文教学以组为主题,收录了相关文章,对学生进行抒情、写景、叙事等描写。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组安排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探讨了生命的美好、坚韧、尊严、意义、价值,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懂得对社会与他人的付出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在这一组的《语文园地》中,教材安排了对生命的感悟与非典中的感人故事,对小学生的生命体验进行升华,增强小学生对生命与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蕴含的一切人文因素,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厚度。
②感悟教材人物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小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不能靠讲大道理,应该利用教材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行人文精神体验。《慈母情深》是四年级语文课文,“母亲”为作者买书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作者为母亲买罐头的细节,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理解和心疼,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了慈母的情深与儿子的懂事。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细节的分析,引领学生从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进行品读,联系父亲已经过世的背景,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应该进一步对学生展开启发:你的母亲是如何为你的成长付出的?学生会将自己母亲日常的关爱与母子之间的爱心故事回忆起来,进行母爱的体会和表达,从而实现了情感教育的升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你将如何做,才能回报母亲的一片深情呢?学生会展开思考与探讨,进行心灵的对话与自我拷问,从而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使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性美与人文情怀。
2、打造人文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儿童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更善于在形象、直观的场景中进行情感的抒发与思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学习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充分利用情境化教学,打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将学生带到与教材适合的特定情境中去,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进行人文精神的自然渗透。情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音乐渲染、表演、语言描述情境、多媒体影片、游戏,等等。例如诗歌都可以用音乐作为背景,《开国大典》《长征》《老人与海》等可以用电影创设情境。教师要注意让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的人文目标实现有效互动,避免为了热闹而活动,应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在回归生活中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素材和课程都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与社会,学生正确观察和评价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教师负有引导和点拨的使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与自然、人文现象进行拓展和深化,指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生活,热爱自然,通过带领学生野游、参观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人文素养的体验。例如在讲授了《触摸春天》课文后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公园或者郊外,呼吸新鲜空气,学着教材中的情境闭着眼睛感受绿地、触摸小草,体验生命的勃勃生机,珍惜大好时光,更加热爱故乡和祖国。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文阅读,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文化与实践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渗透是一个具有广阔挖掘空间的教育与科研课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依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断进行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合理调整,认真分析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结合语文学科教育的任务,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自然贯彻到课堂中,促进小学生的审美精神与个性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三篇: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吴丹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将人文思想注入大设计观新的理念中,是极其重要的,具备深刻思考的设计才是有价值的设计,理念需理想的指导,整体系统的理念不仅依靠具有发展意识的局部的改变与突破积累,而且更需要人文思想的支持。
关键词:包装设计;人文思想
弘扬人文精神是当代任何门类所要涉及到的问题,包装设计也不例外,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人具备了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现代科学创造了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无比丰富的物质产品,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唤起了人性中的“恶”的一面,导致物欲横流、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价值崩溃,严重地压抑、扭曲、肢解着人性,窒息、扼杀、吞噬着人的心灵,使人变得狭隘、自私、冷酷、片面、机械、枯燥,这时人文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是势在必行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人文主义客观上对精神造成压抑的势头有增无减,设计中如缺少人文精神,哲学被全盘否定,人类对极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对心灵世界的研究也被排除,尤其是反对关于世界和人生终极存在与价值追求被停止,忽视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精神性需求。高扬人文精神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是指引人类思想文化不断前进的明亮灯塔。
亚里斯多德既是一位哲学家,又是一位科学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是众所周知的艺术大师,但他们同时又是科学家,发明家。新时代的设计师应学会善于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科学技术的实验主义、分析主义的方法大大拓展了设计师的视野,使其设计活动摆脱了手工业时代的封闭性和凝固性,一个重新建构语言符号范式的分析时代对形、色、线,对制作过程、对材料、结构,对创新与科学原理等的理解与尝试都建立在人文思想为主线的大设计观的基础上。
人文即包括文化、哲学、人类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音乐等门类,作为服务与人的产品包装设计元素必须要涉及到人文思想,它就像春雨滋润着设计师的心田,在为人类创造物质产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事一种精神活动,包装不仅创造了附加值,更重要的是产生一种文化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品牌形象了解的同时更进一步地认知生产的国度、区域、国度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哲学思考、逻辑推理、审美特征、消费心理等全方位的认知、包装既是产品的营销工具,也是企业的商口,传递着更多、更高的文化信息。设计师的高品位的综合素质,设计出高品质的包装产品也是加快商品行销的关键。文化哲理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
习俗,如果不了解民族的文化特征、地域差距,不进行哲学深层思考,不研究人民心理、人类社会学、知识甚少,对文学全然不知、找不准卖点,可想而知商品就难以畅销,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足。无论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中华文化都是宏观整体中的文化形态,如何分析文化,认识文化、找到解开不同文化现象的钥匙,找到一种像基因那样的文化建构的控制因素,对文化结构分析既把文化分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物质文化、制度性文化与精神文化,除了文化体系的不同而外,普遍存在的是同一文化体系中的不同阶层的文化差别,诠释一件有说服力的作品,除了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意蕴的解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文化思辩。从工业革命至后工业革命的精神本体的对话,人类生存的数字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跨文化交流盛况空前,跨文化交流中的焦点问题是“误读”,所谓“误读”是人们与他种文化接触时,很难摆脱自
身的文化的传统思维方式,往往按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来理解别人。人在理解他种文化时首先按自己习惯的思维模式来对之加以选择、切割,解读必将导致“误读”。“误读”是一个既酿成灾难又能激活创造的奇特的认知精灵,它会导致隔膜、离异。然而,人对人文和艺术品的“误读”会激活想象力和灵感,并可能导致创造的驱动器,但如对商品包装“误读”那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和经济损失,商品要跨国度、跨地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量的加大,交流频繁,就更需设计师对他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无论图形还是文本都要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产品品质以及文化背景、材料特质及性能。
谈到哲思,西方哲学和美学流派中的人文主义主潮以极大的努力从各方面为人类精神争得应有的地盘与位置,对以数理逻辑为主导内容,以主观经验为基础和根据的现代科学理性进行不余力的批判,如克罗齐、弗洛伊德、荣格等都对人类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关注;胡塞
尔、海德格尔等的理论建树对传统科学和逻辑理性的攻击与突破,对人的精神领域中非科学、非逻辑、非理性方面的发现与张扬,也是传统人文精神所作的一种现代开拓,对建立在数理科学基础上的近代认识论的批判,为哲学和人文学寻找自身的认识和方法论根基,人文学科要成为“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抗衡,不能没有自己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近代笛卡尔、康德的哲学基本上以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认识论为基础,伏尔泰在把世界分为自然与历史人文两大部分的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两门科学;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主张认识论范围“扩大”到人类文化的其他领域,重视语言、神话、宗教等和艺术直观等认识论功能,找到不同于科学主义的独立的认识论、方法论,有助于使人文科学真正迈入科学殿堂,成为与自然科学并驾齐驱的科学。设计既有科学理性的严谨,又有艺术的浪漫;既有西方文化的精华,又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中国思想文化自
古以来就有着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传统,但它又与西方重视自然科学、高扬自然科学精神不同,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状态的体验,强调人文精神的贯彻,中国一直讲求着儒学精神,儒、道、释都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世界是与人的本性,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相互交融的,更多地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生、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
譬如:先秦道家倾向于以人合天;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更崇尚自然、天性,提供通过“坐忘、心斋”等修养方式来超越与自然的差别;孔子“礼学”主张“克已复礼”,目标是使“天道在人道”中得到完满实现。孟子更主张“自我修养,思成尽心”,达到“知天”、“事天”的目的,中国的人伦成分占优势,具有鲜明伦理化倾向。历史发展至今,人文思想发展面不
断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走向现代化,对于中国的发展包括文化发展,从长远看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市场经济在体制性质而言,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也有负面影响,有些追逐高利润、高附加值的现象不断出现,过度包装,用有毒有害材料包装,给社会、人类造成危害,只顾眼前小利,丧失了社会责任心和公共伦理道德,这在某种意义是也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审美特征
包装设计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美学与人精神的关系是:人文精神是美学之魂,设计是研究人的需求对产品功能需求、对美的需求。美从来不是一个与人无关的物纯客观属性概念,而是时时处处与人紧密相联的,人创造了美,包装设计除功能外,美感也是元素之一,如果包装没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那么此商品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人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在客观现实中实现出来的,美是人的本质力
量的对象化,美学是典型的人学,是贯穿着人文精神的学科,但要杜绝在市场经济中美学的泛化,美学泛化不但降低了美学的格调与品位,从根本抽掉了美学的人文精神之魂,使美学只是在“物”的外观上打转转,却忘记了物背后的人、人性、人的本质力量,忘记了人文精神,这实现上是取消了美学本身。任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其最高水平与主导倾向总是最集中的体现出该时代美学人文精神的深度与广度,重视实践美学,因为它贯穿着更鲜明、更完整的人文精神,较少片面性、而较多地吸收了其它流派的合理因素。设计美学要超越商业化的功利目的,充分弘扬人文精神,使商品不媚俗。审美的运用,不应是给感官愉悦,故弄玄虚,让消费者从商品内外中享受到高品质的精神内蕴。马洛斯认为审美活动建立在认识活动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也就是以感性的情感活动形式包含和积淀着理性的认知因素,它不是浅显的形象直观,而需以一定的认识和
文化水平为前提。审美是人类历史生成的共同结构中一个必有的较高层次,是人类的一种较高级的普遍需要。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特征,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作为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要与美的对象相结合。
当代包装设计应找准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点,从单纯的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上升至一种深刻的人文思想,给消费者一些人文关怀,使产品和包装一同更好地为人服务,更加体现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大设计观应超越表象的、感觉的、经验的、现实的创造活动使使人类的审美意识游离出日常经验的狭隘框限,在高技术信息时代体验到宇宙人生的永恒,将“自由结构论的隐性结构的实践”更好地与“经验理解的显结构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一个能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环境。
原文发表于《包装工程》,版权归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谢绝转载!
第四篇: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钱学森先生认为:科学与人文是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要把人文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必要的观念和理念,丰富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以适应今天的信息社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体现和反映了参与者的伦理观、人性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加强数学史料的认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古今中外无数的数学家及数学工作者和仁人志士不畏艰苦,努力探索,刻苦追求而形成的一门科学,研读它的发展史将会使我们思想上得到启迪,心灵上受到熏陶,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素质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树立科学世界观。
例如:认知我国数学大师钱伟长,知道他出身清贫,在进入大学之前,从未穿过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叔父们从小时穿旧了经过母亲改裁以后的旧衣,腰部都是折叠着缝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放长,时间长了别处都褪了色,腰部就像围了一条深色腰带,布鞋、布袜都是补了又补,有的补了五、六层之多。为了糊口,他努力帮助祖母、母亲和婶婶养蚕、挑花刺绣、拾田螺、挑金花菜、马兰头、芥菜等各种活计。但他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津华大学。为了科学报国,在大学里,他一天最多水五个小时,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学校宿舍10点熄灯后,他就跑到厕所里看书,一直到12点才回去睡。
由于钱伟长的不懈努力,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物理学、应用数学及中文电脑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周恩来誉为“三钱”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一部极具教育力的、生动的德育教科书。
二.发扬合作竞争精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学做人,就是要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善于挖掘展示教学内涵的宝贵财富,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做人。
合作交往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要培养学生这些意识,关键是教师敢于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集体交流,各抒己见,把教学过程创设成个性发挥,合作交流,相互竞争的过程。
例如:在一次“设计××牌墨水瓶纸盒”的教学中,我拟订以下几个步骤的探究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
①深入调查常用的墨水纸盒的长、宽、高尺寸;纸质、生产成本等。
②设计纸盒的形状,表面和侧面的展开图形的形状和面积的大小等。
③设计纸盒的品名、商标、广告等。
④制定营销渠道,销售方法、策略和付款方式等。⑤研究售后的承诺,服务的到位等。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竞争、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构建了学生的人格。
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出发,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数学规律,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在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磨练学生不畏艰难、奋力求索、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例如:你能比较两个数1997
1998
和1998
1997的大小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写出它的一般形式,即比较n和(n+1)的大小(n是自然数),然后,我n+
1n们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出结论。
(1)计算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在空格中填写“>”“<”“=”)
①1()
2②2()
3③3()4 ④4()5……
(2)从第(1)题结果经过归纳,可以猜想出n和(n+1)的大小关系是()(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得到一般结论,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997()19981998
1997
n+1
n421
本题从简单情形入手,从中发现规律,经过归纳、猜想得出结论: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规律的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增强学生的耐挫素质。
四.让学生体验数学美,培养他们的高雅情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经过抽象提炼,因此,随着数学的产生,自然美、艺术美就存在于数学之中,数学的美是具体、形象和生动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们通过数学美的体验活动,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体验到数学知识所蕴涵着巨大的人文内涵。
例如,我在“比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黄金分割”的有关知识,并对其进行扩展,书法柳体中的上下结构的字形,上下分界线为黄金分割点;人物绘画中眼睛在人脸中的比例为黄金分割,“美神”维纳斯可算是处处存在着黄金分割点;窗户的长宽比值为黄金分割时,给人的印象最美;双门电冰箱上的上下两门的交叉点设计在黄金分割点处造型最美;音乐会的主持人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给人的形象最美;室内温度调至23c(23:37=0、618)时人感到最舒服……,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分享了学习的快乐,接受了数学的美育,感悟了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总之,人文精神和数学息息相关,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可见,树立面向未来的数学教学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注重人文价值的追求,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担负起培养优秀人才的重担,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教育!
0
第五篇:美国小学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
美国小学语文个性化课堂教学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高等教育非常发达,源源不断向社会各界输送大量人才,推动美国高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究竟有怎样的基础教育能使美国人才济济,经济飞速发展呢?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对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进行分析。关键词:个性化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伴随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对教育日益重视。基础教育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则是影响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1世纪,课堂教学中教师只传授课本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和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的基础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的合格新生,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说明美国的基础教育有其成功之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美国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极富个性化。研究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对于我们借鉴国外课堂教学的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和中国教学注重结果不同,美国的课堂教学重视学习的过程。中国语文教学追求教学效率,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妥善处理难点内容,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围绕教学目的进行,老师要在有限定课堂时间内提炼出“正确答案”,难免出现探究过程形式化,或在有限探究过程中教师暗示太多,对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对过程的关注。但是美国课堂则不同,《灰姑娘的故事》的对比尤为明显,老师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包括回答问题时学生的解释性表达,老师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得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在这节课中,美国老师在请同学讲完故事以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问题中教会学生品德和做人。例如:教师通过提问“如果在午夜 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做人要诚实。通过提问“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不断尝试和创新。
美国课程强调实践技能的习得,在国内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说法,老师强调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美国则不然,美国的课堂教学深得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精髓,倡导“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的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强调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过程。美国的课堂是开放的,甚至安排学生参观各种工厂,以及亲自实践,即使是在小学。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①。教学方法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培养正确思想品德的方式和手段。这里我主要就讲授法来分析美国小学课堂教学。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长期以来,小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为主。如《灰姑娘的故事》一文的讲授,整堂课的问题都由老师提出,学生作答,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先举手然后站起来,同时这样也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国内小学课堂提问现状是:事实,记忆,理解类的一般常识性问题占大多数,而启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的运用,综合问题却很少,只是放到结尾利于文章的理解。整节课老师侃侃而谈,学生埋头做笔记,很少提出问题。使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背诵的功夫好,而学生思考,表达的机会很少。而美国的课堂,除了老师的少量讲解外,主要是学生分组或者集体讨论历史事件,老师组织学生看纪录片,电影,参观附近的名胜古迹,访问,了解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问题随时向老师提问求教。一位老师曾说过,国外的教育,学生们围成一个大圆,互相讨论和提问题,彼此解答,完全是开放性的课堂,不致使感到压抑,是学生感到兴趣,有求知的欲望。
三、教学形式
二战以后,美国中小学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很多学校采用大班上课,小组辅导和个人独立学习三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此相适应,美国5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些教学方法也往往采用班级,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这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与班内个别教学相结合,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并存是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中国班级授课制,即由多名老师各自负责不同的科目对一个班级或多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是中国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学形式的比较。美国的课堂教学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主,学生自行组队,合作完成课题。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具(包括专业的数学模具、日常物品、教室中的布置等),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再次,美国课堂常由两名教师(正式授课教师和助教)合作完成。教师在上课时,助教则负责从旁协助。在某双语教学纪录片中,美国某小学数学课堂上两位教师来回走动,时刻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力图关注每一名学生。中国课堂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在实际过程中,不少教师依旧观念滞后,即使课堂形式新颖,气氛活跃,但很少影响到学生的思维。
美国小学课堂教学个性化的原因
1.社会文化。以布置家庭作业为例,美国家长认为家庭作业有两个作用,一是专业技能的习得,二是价值观的形成,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业家庭教育的纽带,培养学生自主性,责任感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美国的老师和家长更重视学生自信心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及其多样化的认同,而中国的老师和家长更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文化推崇个人主义,这与美国教育中尊重个性化发展、鼓励个人竞争相对应。正是由于个人主义的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才会引导、鼓励学生,努力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思想中教育具有功利性。许多学校、教师及家长为了追求高升学率、高重点率而忽视素质教育。
2.教育评价机制不同。美国人口少,学校多,只要交得起学费,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大学,不存在统招的问题,学生按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美国大学不仅仅将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标准,而是从多方面衡量和肴拔学生,具体包括审查学生中学所学课程和学业成绩,学生的统一入学考试成绩,学生的申请和推荐信,学生的特殊才能等。在考试的内容上也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相对中国老师来说,课堂上美国老师更加重视启发教学和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而中国教育最终是以成绩来评价学生,平时成绩只作为学期评价参考,在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面前,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那一次的成绩。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乃至社会都会以升学为标准来评价学生及学校。不可忽略的是,美国考试是为了查漏补缺,并且教师对成绩严格保密,只对学生及家长公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隐私;而中国考试是为了将学生排名定位,以便能达到升学的目标。
启示:在美国教育模式下的学生,由于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他们忽略了运算等数学基础性知识,导致学生数理能力普遍偏低。因而美国应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强化训练力。同时中国课堂教学,也应适宜的倡导个人主义,张扬学生个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