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
《我的思念是圆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养成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感情。
2、感悟诗歌形象化抒情的特点。
3、了解我国诗歌中“月”这一意象的内涵。教学设想:
重点:掌握诵读诗歌的技巧
难点:体会诗歌形象化抒情的特点 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归纳法
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制作成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前面我们已经欣赏了两首古代诗词(学生齐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学习一首现代诗歌,(《我的思念是圆的》)看看在不同的时空中,不同的诗人,面对同一轮明月,他们的情感会有所不同吗?(板书课题)
二、诵读全诗
1.听读全诗,注意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挑出你感觉读得最好的几句来,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3.诵读指导,诗歌朗读重要注意停顿、语速、语调、重音。
这一首诗抒发的诗意绵长思念之情,因此在诵读中,语速宜慢;语调宜用平调,语气要低回,深沉一点;重音要放在能够体现作者感情的词语上,比如:圆,最亮最圆、想、分割、团聚、咽下。
4.创意朗读,可以男女生读,可以几个人分句读,还可以想二重唱一样读„„总之大家可以标新立异,充分展现我们的才情与个性。
三、品读诗歌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深情,可谓声情并茂。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到底在思念什么吗?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先看这样几个问题?
1.“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起了什么?
2.“谁能把月饼咽下”为什么面对月饼,却难以下咽呢?
3.作者为什么说“我的思念是圆的”?
补充: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革后,文革中许多的冤假错案,作者一家和他的亲朋难以幸免。文革使得作者亲朋凋零,天各一方。明确:
1.从“高山”“宽海”“ 天涯海角”可见作者是在思念远在天涯海角,彼此天各一方亲朋好友。
2.从“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离是痛苦的”可见作者之所以面对月饼,难以下咽,是因为骨肉被分离,无法团聚呀。
3.思念是圆的就是思念的就是团圆、团聚呀。
四、赏读诗歌
思念团圆,作者说“思念是圆的”多形象啊,本来是抽象的情感,经作者这么一讲倒好像可触可感了,而且与那十五夜那轮浑圆的明月联系得天衣无缝,多高明的手法呀。大家想不想
/ 2 学呀?那老师就告诉你们这其实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化抽象为具体。诗中在两方面运用了这种形象化的手法:
一是思念是“圆的”,就将“思念”化为了一种具体可感的事物,其实古诗词中这种手法很多,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是借助于“月亮”这一形象来抒发情感。其实我们结合前两首诗不难看出,这些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思念,真是“十五的月亮,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月亮往往凝聚的就是一种“思乡怀人”之情。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咏月的诗词,同学们能否从中找出一些诗句,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呢?
生踊跃发言,大家刚才说得都很好,那老师这里也总结了一些,我们一起大声的朗读一遍。(见PPT)
五、悟读诗歌
今天通过学习,同学们对咏月诗歌一定有了更深的领悟和认识,那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些感悟带到诗歌的朗读中去,今天我们就来一个“咏月诗会”,同学们尽情发挥吧!
六、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你某一次望月的经历,注意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 2
第二篇:《我的思念是圆的》-教学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由《七子之歌》导入
2、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5、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作业: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
第三篇:《我的思念是圆》诗词教学设计
《我的思念是圆》诗词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由想象课题中的“圆”并回顾咏月的诗句导入——中秋咏月诗词
《十五夜望月》、作者简介:王建,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著有《王司马集》。
2、字词积累:)栖(qī):鸟停在树上。
2)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3)地白:指月光满地。
3、“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答: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4、“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5、“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了。
教师点拨:
(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字词积累)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2)宫阙:宫殿。
3)不胜:承受不了。
4)何事:为什么。
5)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叹: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4、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体现他消极遁世,幻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5、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教师点拨: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故结尾“但愿”便推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浙江金华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
2、字词积累: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3、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4、“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5、你认为“我的思念是圆的”这一句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理解。
6、艾青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教师点拨:
“我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圆,言外之意是说其他时候的不圆,在这样的夜晚,人应该由不圆到圆。
第二节,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跃然纸上。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结构特点:
第一节: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第二节: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抒发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四篇:圆的 思念我的心
圆的思念﹒我的心
如果在黑夜,我找不到路,你就是突然降临的星光,照亮我的旅途;如果在风中,我无法坚定,你就是坚实挺拔的胸口,安慰我的慌张;如果在远方,我饱受煎熬,你就是清澈无边的天空,承担我的一切。而我的思念是圆的,犹如深邃的井底。透过这口井,我看见稚嫩的孩童时代,我不谙世事,你风华正茂,你牵着我在天地之间奔跑,在漫山遍野的花海中,你讲述你的过去,描绘我的未来,你要我一定要按时长大,就像轻轻落下的树叶。你说看呐,那是因为新的生命即将来临,只要我不放弃,就能拥有整片森林。我乐得笑开花,牵紧你的手,用我的脸蛋去亲亲你的胸口,流下感动的泪水也渐渐被蒸发。我想沉醉在你深沉的爱里,不管遇到什么总能看到你充满力量的微笑。
而我的思念是圆的,犹如质地的硬币。因为这枚硬币,我想起沸腾的17岁,我的心被插上翅膀,我拒绝禁锢,拒绝规矩,也拒绝你的陪伴。没有人与我奔跑了,但倔强的我也因此停下开了,就像一枚被抛下的硬币,越滚越远,即使转个身就能看到你焦急的目光,以及拼命想追上我的脚步。我为自己的任性和冲动找了一个绝佳的接口——青春期。这个尴尬的年纪也为自己的母亲带来了一段最寂寞最失望的日子。
而我的思念是圆的,犹如明亮的铜镜。通过这个镜子,我终于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您对我的爱,是年少时不厌其烦的鼓励,是任性时心甘情愿的追随,是离别后故作坚强的安慰。独在异乡为异客,我的思念有增无减,思念分别那天您对我的挥手,您强忍回去的泪水,您告诉我,要做一个坚强的人,就算有七个冰箱大的伤心事,心里也不可以结冰。这些话像梦中的呓语,伴我度过每一个没有您呵护的夜晚。
当太阳照常升起,推开窗看到的是不同风景,我明白我又在前行了。这次上路,我虽没有拒绝您的陪伴,但却也不需要您的陪伴了,因为我终于明白,翅膀不是插在心上,而是插在思想上。是带我飞翔,不是带我逃离。我能走的够远,是因为您够宽容,够理解。每一个脆弱又胡思乱想的夜晚,我总是思念以前在家门前的长椅上,和别的妈妈聊着家常,你却总能刚好坐在那一小撮光晕中,叫我快过来。
而我的思念是圆的,是滴落在脸上冰冷的雨滴,是一碰就碎的多彩泡沫,是浩瀚宇宙中的小小星球,从惊蛰到霜降,从天地到海洋,一直静默的存在。
2013级人文社科系学前教育六班:杨鑫钰
2012年9月26日
第五篇:我发现思念是一条路
我发现思念是一条路
皎洁的月光下,我静静地站在外婆的老屋前,任思念均匀地铺满门前的窄道。我发现思念是条“路”
---------题记小时候,思念是一条羊肠小道。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当你从妈妈手里接过瘦瘦小小的我时,有点埋怨地对妈妈说“:这孩子咋瘦成这样?”于是你省吃俭用,给我买糖葫芦,为我炖在你看来最有营养的骨头汤。渐渐地,我胖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地跟在你后面,喊着“外婆,外婆。”你也总爱在繁星满天的夜晚,搂着我坐在院里,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看我沉沉睡去。每到周末,妈妈要来接我,你用那双干枯得如同松树皮的大手牵着我胖乎乎的小手,走过那条看似很长去却很短的羊肠小道,一路上你默默无语,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耐不住我对你一再地呼唤,转过身朝我挥挥手。你的身影在我眼里模糊了,依稀看见路的那头,你用衣袖不停地使劲擦擦着自己的脸。
如今那条路已铺上了水泥吧?而那些你带着泪踩出的脚印,却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了。
长大后,思念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就像羽翼丰满的小鸟要展翅高飞,我不能继续留在你的身边。那天,你弯着腰前前后后地忙碌着,替我收拾你准备好的衣服,一大袋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还有现成的,你的千叮咛万嘱咐。在外求学十
分辛苦,疲惫之际,就按下那窜温暖的数字,听到熟悉的你略带苍老的声音,还像从前那样絮絮叨叨,让我插不上话,却叫人听不腻烦,反倒像从前清泉般滤去我心上的灰尘。而粗心的我每次都忘了提醒你要少干些活,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那次听你对隔壁王婶自豪地说:“我孙女成绩可好了,我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我紧紧地握着听筒,哽咽着发不出声来,匆匆地放下电话,泪水断了线地掉下。
这根电话线大概是事上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最深的思念和爱。
后来啊,思念是一张张冥币铺就的“心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待我赶回家中,你那双满怀期盼的双眼已合上,我拉起你在田间劳作半个世纪却已变得冰凉的手,喃喃念着:“外婆,我来了。”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强忍着泪水,愿天地之间能架起一条“心路”,寄给天堂的你我的思念。。。
我发现思念是条“路”,一条不断变化且没有尽头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