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6课红色的画教案
第六课
红色的画
课时2
时间2015、10、13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以及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两种颜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布认识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艺术效果。
2.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3.培养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色彩的认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知黄色、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教学难点】
绘画是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第一节
课时目标: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以及以黄色、蓝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这两种颜色,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布认识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艺术效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吗?上节课我们画了红色的画,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俩种颜色的画,是黄色和蓝色。出示课题:黄色和蓝色的画
二、新授
介绍生活中的黄色物体
师: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水果是黄色的? 生:香蕉、柠檬等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一些黄色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
1、水果
出示图片:黄色的柠檬、芒果、香蕉、杏等
想一想:除了水果之外,自然界中还有那些动物和昆虫是黄色的? 生:鹦鹉,鱼等
2、动物
出示图片:黄色的鸟、小鸡、蝴蝶等。想一想: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植物是黄色的?
3、风景
出示图片:黄色的麦穗、油菜花、森林风景图片 说一说:黄色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生:温暖、明快
4、师:今天来时不仅带来了黄色的图片还带来了蓝色的图片,想欣赏吗? 出示蓝色的图片
湖边的风景、蓝色的鹦鹉 请你找出风景图中蓝色的景物 生:天空、水面、鸟身上的颜色 出示图片
蓝色的水果欣赏 师:说一说蓝色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凉快、宁静
三、欣赏
1、教师出示梵高的《向日葵》和东山魁夷的《山湖远望》
找一找画面中用了多少种黄色和蓝色,看谁能在彩笔里快速的找到?
教师出示多种黄色和多种蓝色和学生进行比较,认识黄色画面和蓝色画面的构成。
2、换背景
出示《向日葵》,将浅色的背景换成深色的背景
问:这俩个背景你觉得哪个好?
生:浅色背景合适,因为花的颜色是深色的。
师:画画时要注意主题和背景要拉开差距,主题颜色浅背景就深,反之则浅。
3、欣赏小朋友作品
说一说小朋友都用黄色和蓝色表现了什么主题? 出示小朋友的作品
第二节
课时目标: 试着采用各种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为主的画和以蓝色为主的画。
一、教师示范画
1、出示课前画好的蓝色的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
2、今天老师教大家怎样用俩种颜色调色来画画
3出示一张空白纸,画好鱼的造型,用黄色由深到浅渐变,或者黄色和红色进行调色,出 现调色的效果,达到自然过渡。
二、学生实践
用黄色或者蓝色表现一副画面
三、点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 说一说,谁的画面色彩用的比较丰富?
四、小结
五、今天我们用黄色和蓝色画了画,希望同学们继续研究紫色调和绿色调的画。板书设计
黄色和蓝色的画 黄色:温暖
明快
蓝色: 凉快
宁静
反思:
通过课件出示黄色和蓝色的物体、黄色和蓝色的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黄色和蓝色带给人不同的感觉。让学生试着从画里找出不同黄色和蓝色,;使学生明白黄色和蓝色色不仅仅是一种黄色和蓝色,还有其他的黄色和蓝色。学生作业因为没有及时提醒,比较单一化,都画了鱼,这是比较失败的地方。
第二篇:第6课《_画星星》教案
第6课 画星星
滨海县韬奋希望小学 徐晓东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方法。能使用重复命令画角数为奇数的正多角星。
2、通过画星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
2、难点:角数为奇数的正多角星外角(海龟转动的角度)角度的确定。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重复命令画边长为100的正六边形(学生练习)
2、其实用重复命令不仅可以画正多边形,还可以画这样的一些图形(课件展示一些正多角星)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它叫什么?(正五角星)(正七角星)(正九角星)……那么这个角多的都数不过来的叫什么?(板书:正多角星)在数学上我们把5、7、9、11……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奇数)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角数为奇数的正多角星画法
二、新授命令
1、画正五角星
首先我们一起先来探究一下正五角星(课件展示)观察一下这个图(正五角星图),如果小海龟的起始位置在这里,画这个正五角星的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说一说
那要想画好这个正五角星,小海龟就要重复的前进、旋转(板书:重复)重复了几次?(5次)
如果小海龟每次前进100步,那么它要旋转多少度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小知识(出示知识屋)
出示边长为100的正五角星的画法: 方法一:repeat 5[fd 100 rt 144] 方法二:repeat 5[fd 100 rt 180-180/5] 请同学们运用这两种方法试一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五角星? 学生练习及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比较这两种画法有什么不同?
2、画正七角星
学生独立尝试画正七角星(教师巡视)请一位同学说命令,教师演示 刚才没有画好的同学继续完善。
3、巩固练习
是不是所有的正多角星大家都会画了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2页,看看探究屋的两个你会画吗?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练习,并展示学生作品。
4、归纳正多角星的画法
课件出示正五角星、正七角星、正九角星、正十一角星的命令,根据这些命令你觉得画角数为N(N为奇数)正多角星格式应该是怎样的?
三、实践园
尝试完成实践园的第二题
四、总结
一节课的时间过得很快,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
第三篇:第6课 画星星
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画星星》
■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画星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重复命令来角数为奇数的正多角星,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因此在本课logo语言方面没有新的知识点。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掌握正五角星的画法,掌握角度的计算,这样,画正七角星、正九角星等,学生就能触类旁通地很快掌握。■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年龄还不大,注意力相对比较持久、集中。教师除常规组织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且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能使用重复命令画角数为奇数的正多角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重复命令的基本格式。2.教学难点
角数为奇数的正多角星外角(海龟转动的角度)角度的确定。
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老师先提几个问题好吗?
1、周角是多少度?
2、平角是多少度?
3、五角星有几个顶角? 生回答。
师:我们已经学习LOGO有一段时间了,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同学们自学,大家都知道用它可以画出很多图形,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同学们看一下,(课件展示)这些图形你们认识吗?它叫什么?(五角星)(七角星)(九角星)„„那么这个角多的都数不过来的叫什么?(多角星)在数学上我们把1、3、5、7„„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奇数)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有奇数个角的多角星的画法,比如说这些五角星、七角星、九角星„„,我们再看一下这些图形,它们各自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边相等、角相等)我们把边相等、角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那么我们把边相等、角相等的多角星叫什么?(正多角星)首先我们以正五角星为例来学习“第5课 画星星”。(板书课题)
二、新授
师:(课件展示)观察一下这个图(正五角星图),如果我们要画这个图,小海龟画图的起点定在哪里比较合适?这个五角星边长为100步,如果我们要画它的话用什么命令更简单?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命令呢?
生:小海龟每次前进的步数和调整的角度都是一样的。
师:这样一个五角星你会画吗?好,现在就用你们的计算机来验证一下你们预习的结果,看能不能画出一个五角星?等你做完之后要找同学到前面来一边做一边说,给大家讲解一下你是如何画出来的。请开始。
学生练习。
师:(请同学说)那么现在你就是一个老师了,希望大家认真听,等他讲完之后,你可以提出你的问题,或者对他讲的进行补充。
生:略 补充问题:
①为什么向右转144度?答:这个五角星的一个外角。(请学生标出)
②这个外角的度数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因为五角星的顶角和是180,平均每个角是180/5 ③你是怎么知道五角星的顶角的和是180?有什么证据?(从书上看到的“对于角数为奇数的正多角星,它所有的内角的总和正好是180度。”)
师:那我们来算一算正七角星的一个顶角是多少?180/7。九角星呢?180/9„„(板书)那它的一个外角呢?180-180/7 180-180/9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画正五角星的命令。(边说边板书)repeat 5 [fd 100 rt 180-180/5] 谁再来说说正七角星:
(1)同学们思考:重复的内容是什么?应该转多少度?正七角星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转过多少度?怎样计算?
(2)告知学生:计算机有强大的计算功能,这些事可以让计算机做。
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3)写出命令:repeat 7 [fd 100 rt 180-180/7] 同学们说的这么流利,你能找到规律吗?
总结通式 repeat n [fd 线段长度 rt 180-180/n](n为正多边形的角数)(彩色粉笔板书)请同学们试试画更多个顶角的正奇数多角星吧。(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画出一个正九角星和一个正十五角星。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有关画正多角星的知识,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这节课学到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能熟练操作?
四、拓展
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偶数个多角形的画法。生2:我还想知道空心的正多角星怎么画? „„
师:这些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希望课后同学们勇于探索,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研究更多有趣的图形,今天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 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6课教案
第7课 春秋五霸
第7课 春秋五霸
湖北襄樊市教研室特级教师 杜继红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在周王室日益衰微的背景下,一些较大的诸侯国通过改革,增强实力,争夺“霸主”地位;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在第6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朝代的科学文化?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
学生回答(略)2.导入新课
小结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中华文明的勃兴”,讲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文化。这三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先后是奴隶社会的确立和繁荣时期,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同学们看课文下面的注解,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295年。)的历史。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内容十分丰富、生动。你们看,“春秋五霸”不就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标题吗?请同学们读一读标题下方框内的学习提示吧!
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解答导言提出的问题,看看这一课的内容是怎样地丰富和生动?(板书课题)3.讲授新课
一、周王室日益衰微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争当霸主。这就告诉我们,春秋时期最显著的一个历史特点,就是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和诸侯争霸。那么,周王室的日益衰微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实力的严重削弱
春秋时期,周王室自身的实力严重削弱。①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西周强盛时,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平王东迁后,西土为秦国所有,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还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后来,由于诸侯的侵吞、戎族的占据和对立功诸侯的赏赐,土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土地减少了,人口自然也跟着减少。②兵力大为减少。土地、人口减少了,财力、物力、兵源自然又跟着减少。西周强盛时,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2.地位的相反变化
王室土地、人口、兵力的减少,表明周王室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削弱,因而,周王室的地位就发生了完全相反的变化。就是说,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课文小字所举的两个例子,就生动地反映了这种变化。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诸侯首领。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板书可简化为争地、夺人、享特权)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40多个,最著名的就是先后起来争霸的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两种说法。(请同学们看课文和课文下的注解②)宋襄公争霸未成,反而丧身。秦穆公东进受阻,向西发展,独霸西戎。他两人都未成为中原霸主。课文叙述的春秋五霸,主要讲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争霸情况。
二、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到643年在位。在众多的诸侯中为什么齐桓公能首先称霸中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争霸的主要活动又有哪些?这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有利的条件
齐国在今山东北部,负山面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这就为齐桓公争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板书可简化为: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2.雄厚的实力
有利的条件,只是为称霸提供了可能性,并不等于就一定能够称霸。齐桓公能够称霸的根本原因,是他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倡导节俭,发展生产,还改革军制,组成了3万人的常备军。这些改革措施,使齐国很快就国富兵强,具有争霸的雄厚实力。管仲是我国奴隶社会杰出的政治家。课文小字叙述了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而信任管仲的故事,表现了他为建立霸业而惜才用贤的过人胆识。课文中的图画描绘了齐桓公听取管仲改革建议的情景。管仲胸有成竹地呈述,齐桓公聚精会神地听取。齐桓公双目远视,炯炯有神,右手前伸,似乎在对管仲说:“好,就照你说的办!”
3.成功的政策
在诸侯纷争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有了争霸的实力,还必须讲究争霸的政策和策略,否则,称霸的目的也难以实现。又是管仲根据当时的形势,为齐桓公制定了一项“尊王攘夷”的政策。(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注解③)为什么说这是一项成功的政策呢?第一,周王室虽然日益衰微,但周朝长期的统治使人们形成了周天子是“天下共主”的传统思想,因此,周天子在政治上仍然具有偌大的号召力,骤然取而代之就必然树敌过多。第二,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乘着中原诸侯纷争政局动荡的局面,向一些诸侯国发动进攻,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因此,在各诸侯国中,谁能制止少数民族的进攻,谁就能受到拥戴,就可能成为霸主。总之,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既可以减少争霸的阻力,又可以增加争霸的政治资本。
4.主要的活动
①北击山戎
公元前664年,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率大军北征,击败山戎,维护了燕国的安全,阻了北方“戎狄”的南下。“老马识途”的故事,说明管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划地送燕的故事,说明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手段运用得极为成功。
②南伐楚国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鲁、宋、陈、卫、曹、许等八国军队讨伐楚国,指责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这次声势浩大的讨伐迫使楚国承认错误,阻止了南方:“蛮夷”的北上。
③拥立太子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
④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齐桓公在位期间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先后灭掉30多个小国。
组织课堂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小结学生答问后便转入下一子目的讲授。在小结时,要强调指出: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利条件,而他能够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则是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同时又采取了“尊王攘夷”这一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政策。
三、晋楚争霸
1.改革图强
齐桓公的霸业为一些较大诸侯国树立了争霸的榜样。齐桓公的霸业结束后,晋楚两国就竞相效法,实行改革,图谋霸业。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年到公元前628年在位。他任用贤才,发展生产,整顿内政,训练军队,为确立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35年,他约会诸侯国帮助周襄王平定王室内部的武装叛扰,博得“尊王”的美名。几年以后,便全力向南发展,与楚国争霸。
这时,南方的楚国是楚成王在位。他也通过改革,使楚国成为千里大国。楚国的势力已经发展到黄河流域,并继续向北扩展,与晋国抗衡。这样,晋楚两国的矛盾日益尖锐,很快酿成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2.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晋楚争宋。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陈、蔡等国军队围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文公争取齐、秦两国出兵配合,自己率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卫,并在卫国的陶丘与楚军相遇。第二阶段是楚逼晋退。楚军势力强大,咄咄逼人,晋军为争取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动,便退避三舍。楚军恃强进逼,在城濮与晋军对阵。第三阶段是城濮决战。公元前632年4月,晋军继续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楚军,取得决战胜利。
城濮之战,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战后,晋文公会诸侯,周襄王亲往劳师,并策封晋文公为诸侯之长。
3.楚庄王争霸中原
城濮之战后,楚国不甘失败。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继续北上争霸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兵北上,在周王境内陈兵示威,问鼎中原,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此后10年间,楚军一次伐宋,两次伐陈,七次伐郑,声威十分显赫。公元前597年,楚军伐郑,晋国出兵救郑。双方在邲(Bì,在今河南荥阳北)一战,楚军打败晋军,饮马黄河。鲁、宋、郑、陈等小国又相继归附楚国,楚庄王一时称霸中原,晋楚争霸与齐桓公争霸的显著不同之点是,晋楚争霸从公元前7世纪后期到公元前6世纪期后期,持续了100多年。双方此伏彼起,互有胜负,还一度共做霸主,最后才为吴越争霸所取代。
四、吴越争霸
1.吴王破楚败越
春秋末期,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一举攻破楚国的都城郢。楚国借助秦国的救援才解此危难。公元前496年,楚国帮助越国攻打吴国,阖闾负伤身亡。两年后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又举兵伐越,迫使越王勾践求和称臣。当时,伍子胥极力主张乘胜杀死勾践,灭掉越国,但是夫差拒绝这一建议,却热衷于北上攻打齐、鲁,与晋会盟。这就为以后勾践复仇制造了极好的机会。(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引用的伍子胥原话及其注解。)
2.勾践灭吴
处在逆境中的越王勾践,忍辱求存,立志复仇,悬胆尝苦,发愤图强。果然,29年后即公元前473年,勾践乘吴国后方空虚,一举灭掉吴国。接着,勾践北上,在徐州(今山东滕县)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五、争霸战争的作用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极其频繁的。根据《春秋》一书的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就多达483次。如此频繁的战争自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例如楚国攻打宋国时,宋国都城内就出现过“易子而食”的惨剧;再如晋楚邲之战时,晋军败退河西,自相砍杀,船中的断指成捧,河水为之变色。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把问题想深一些,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我们就不难理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在客观上有着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有以下三点:
第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春秋初期是小国林立的分裂局面,春秋结束时,所剩的诸侯国已屈指可数,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为以后秦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以来,随着争霸战争的频繁进行,各民族的流动、迁徙空前活跃,打破了原来的地域界限,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第三,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为了争霸图强,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某些改革,这就必然加速旧制度的瓦解,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开辟了道路。
(课本上的思考题:“你能说出诸侯争霸的作用吗?”可作讲解本目的导语,也可作讲解后的巩固提问。)4.巩固小结
根据教学目的,“以春秋五霸简表”的形式小结本课。春秋五霸简表
第五篇:红色的画教案
红色的画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课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认识三原色,并通过各种具有民间喜庆特色的物品,以及红色为主的美术作品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一到红色的画产生的热烈、喜庆的艺术效果。
应会:以红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表达自己 的感情。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初步的感受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准备:
课件、色相卡、各种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调节学生情绪,准备上课。2、导入新课:
欣赏自然风光、居室环境、人物服饰等图片。(课件)提出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中间色彩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导入本课内容。3、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让学生说说是什么颜色。(2)讲解什么是“原色” 红、黄、蓝三种颜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和不出来的,因此我们把这三种颜色称为“原色”也叫“三原色”。这节课我们注重研究一下红色的画。课件出示课题:《红色的画》。
(3)展示以红色为主的图片。(课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研讨)
A、这些图片的色彩与前面的图片色彩有什么不同?(以红色为主)你看了这些图片后有什么感受?(热烈、喜庆、奔放)
B、这些图片中哪些物体是红色的,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是红色的或者含有红色成分的?(出示色相卡)
C、这幅作品全部用的都是红色的吗?(师生共同分析)
师小结:以红色为主的画,并不不是全部都是红色的(如果都是红色的,整个画面就不美观了。),也要有其他的颜色,但是主要的是红色的。(4)小组讨论:
你认为都用哪些内容可以用红色的画面去表现?应当如何去表现?、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指导要点:
A、选材方面:选择能烘托节日喜庆气氛的场面、场景。还可以选择红色的物象来表现。
B、用色方面:画面的颜色一定要以红色或偏红色的为主来表现,其它颜色也要有。
六、小结: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指出其作品的优点、缺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2)欣赏大师之作,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