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样多吗》教案
中班教案《一样多吗》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及排列顺序等的影响,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2.能理解数的守恒。
3.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1.颜色和大小均不同的操作材料若干 2.教学挂图《一样多吗》 活动内容 感知数的守恒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但数量相同的两组物品,让幼儿说出他们的数量哪个多,那个少,还是一样多,为什么? 动手操作
幼儿拿出数量相同的两组物品,教师启发幼儿把两组物品排列成不同的形状进行比较,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幼儿思考,他们数量是一样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在比较中,让幼儿体验物品数量的多少和排列顺序是没有关系的。
观察画册《一样多吗》
引导幼儿说出桌子上的大苹果和小苹果,篮子里的苹果和梨1 以及欢欢戴的花环和手里拿的花是不是一样多,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每组物品只要数量不变,不论他们的大小,位置,种类怎样变化,其数量仍不会改变。2
第二篇:怎样排都是一样多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不受物体的种类、排列形式的影响,了解数目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判断力。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不受物体的种类、排列形式的影响,了解数目守恒的概念。
活动难点:
了解数目守恒的概念。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1个操作盒,内装7片小花瓣、7根小棒
活动过程:
一、按要求排列花瓣和小棒。
1、教师请幼儿给花瓣和小棒排队,并要求排成一行,再将小棒一一对应排列,数一数花朵有几个,小棒有几根,提问:小花瓣和小棒是一样多吗?
2、让幼儿改变小花瓣的排列形式,排成花朵状,提问:小花瓣和小棒还是一样多吗?幼儿判断后再进行点数,得出一样多的结论。
3、让幼儿改变小棒的排列形式,排成竖排,提问:小花和小棒还是一样多吗?
二、让幼儿自由改变小花瓣和小棒的排列形式,再判断它们是否一样多。
三、让幼儿讨论为什么排成不同的形式,小花朵和小棒的数量还是一样多。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数量相同的物体尽管种类和排列形式不同,但数量不变。
第三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样多》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一样多》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一样多》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物体的多少,认识数的不变性。能熟练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灵活运用变成一样多的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气球、灯笼图片若干;
2、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3、幼儿操作用白纸、彩笔。每人一份不同颜色的积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师举画有多少不一两组物体的卡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的,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是不一样多的,就把手抱住膝盖。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二、动物王国的迎国庆联欢会正在热热闹闹地准备着,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6个)绿气球(5个)
1、请幼儿分类并且对应排列
2、比比两种气球是否一样多,哪种颜色的气球多(少),多(少)几个?怎样才能使他们一样多?
打乱对应排列的形式,如:不绿气球挤在一起或把红气球变成竖形排列,问:现在红气球和绿气球是不是一样多?(引导幼儿知道不管怎么排列它们的数量没有变化)
三、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4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6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去掉多的两个、加上两个或多的给少的一个)
四、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幼儿自由回答)
1、示范教幼儿对应记录比较的方法。如红的和绿的比较,先确定记录符号,红的用红圆圈表示,绿的用绿圆圈表示。记录时,拿一个记录一个,强调要对应排列,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记录)
2、请幼儿进行记录:红的和黄的比较(教师边出示幼儿边记录)。分别用红笔和黄笔作记录。
3、请幼儿拿自己的一份积木,边拿边记录。得出比较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本文扩展阅读:多少:名称。一般指某些东西的数量。
第四篇:《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1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
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难点:
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4﹒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2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7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教具:1——7的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游戏音乐。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7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贴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篮子8个。
活动流程:
T: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有没有钓过鱼?
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钓鱼吧!
1、老师讲解“钓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T:我们的篮子里有红色和蓝色的小鱼,我们一边跟着音乐一边钓红色的小鱼,红色小鱼的头和尾巴连在一起,音乐停止后,我们的小朋友就停止钓鱼。
2、幼儿数数自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请你们数数自己一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钓的小鱼数量。
T:请你来说说你钓了几条鱼。
4、老师举1——7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T:老师这里有1-7张数字卡片,我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5、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都知道自己钓了多少条红色小鱼。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T:老师和你们一起钓了几条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2)比一比
T:请你们比一比自己钓的小鱼数量和老师钓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T: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怎样把你的红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幼儿回答巩固知识。
T:你钓了3条小鱼,添上2条就有5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2、师生钓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钓鱼”,(游戏规则同上面钓红鱼的规则)。
T:刚刚我们钓了红色小鱼,现在请你们把小鱼放在桌面上。但是我们的篮子里还有蓝色的小鱼,我们再一起钓蓝色的小鱼吧!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钓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我们快速的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T:我们再一起来数数老师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钓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怎样把你的蓝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T:你钓了5条小鱼,去掉2条就变成3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老师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T: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钓的红鱼和蓝鱼数量一样吗?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T: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能把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幼儿上台操作,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个别指导。
T:请你来给我们看看你用的什么办法。请你说一说。
5、出示图片,教师总结“添上”或“去掉”的方法。
T:我们钓完了小鱼,请把你钓的小鱼送回篮子里。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T: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注意事项。
T:包装上的数字要和小鱼的数量一样多。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食品加工厂呢,试试我们刚学到的办法把!
3、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
4、组织幼儿集体纠错。
T: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哪个小鱼和包装数量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活动延伸:
我们把“小鱼”放回篮子里,老师带它们回教室,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钓鱼。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把小鱼变得一样多》教案3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夹夹子的操作游戏,于是我们通过一次“把木夹变小鱼”的美术活动,和孩子一起完成了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然后选用了随手可得的筷子,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包装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6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概念,同时满足夹夹子的游戏愿望,锻炼了手部的小肌肉力量,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难点:
归纳几种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幼儿会使用木夹子;幼儿会念“晒鱼”的儿歌。
2、物质准备:
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红、蓝水彩笔各一支;进场音乐和游戏进行时的音乐各一段。
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木夹子染上颜色、画上眼睛当小鱼);筷子人手两根;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夹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大箩筐一个;小箩筐3个;小水桶24个。
活动流程:
一、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幼儿拎着装有红色、兰色小鱼的小鱼桶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
1、老师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一起在音乐声中“晒小鱼”,老师提醒幼儿边晒小鱼边点数。音乐停的时候,大家都停止“晒小鱼”。
3、幼儿数数自己晒了几条红色小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
5、老师举1——6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2、师生晒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晒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晒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晒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数数老师晒了几条蓝色小鱼?(老师出示自己晒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晒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自己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4)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5、请幼儿把自己的红鱼和蓝鱼放在小鱼桶里,师生一起送到指定的地方。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有的小鱼多了,有的小鱼少了,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合适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地把它们变得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老师提醒幼儿互相检测。
师生一起整理学具,退场。
活动延伸:
把“小鱼”等学具带回活动室,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数物匹配的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第五篇:它们一样多吗?数学教案
它们一样多吗(数学)教案
故事导入:
今天老虎大王在森林里召集了很多小动物,还想看看谁最棒。首先出场的会是什么小动物呢?
一、判断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
1.出示对应摆放的两排小鸡(每排5只)
师:原来是小鸡啊!小鸡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我们面前。老虎大王说,想请我们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这两排的小鸡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
小朋友:一样
师:老师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一样,老师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下,数完以后把相应的数字贴在小鸡的后面。
师:他数的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他数得对不对。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两排小鸡的数量一样多,都是5个。
2.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排成长长的队伍
师:现在呀,小鸡们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把第二排的小鸡排成长长的)好了,睁开吧,看看小鸡们有什么变化吗?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回答。
小朋友:第二排变长了(变多了)。
师:他说变长了,确实是变长了。那是不是还变多了,老师也不知道。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数。
师:他数出来两排都是5个,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原来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虽然有一排变成了长长的队伍,但是两排小鸡的数量还是一样多。
师幼一起说:两排小鸡的数量一样多。师:小鸡们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3.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猴(每排6只)
师:接下来要出场的会是谁呢?原来是小猴啊。小猴们也排成了两排踏着整齐的步伐过来了。小朋友看一下这两排的小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朋友:颜色不一样。师:老虎大王又想考验一下我们的小眼睛了,它说,两排小猴的数量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
小朋友:一样多。
师:老师也不知道,老师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帮忙数一下。师:他数得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小朋友集体数一遍。
师小结:这两排小猴虽然颜色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师幼一起说:两排小猴的数量一样多。师:小猴们也夸我们小朋友很厉害呢。
4、出示对应排放的三排小动物
师:快看,下面谁出来啦,它们已经等不及了,想要一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原来是小白兔、小狐狸和小乌龟呀。这三排小动物想和我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出一样多”。这个游戏怎么玩呢,我们看到这里有三排小动物,其中有两排小动物的数量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找出来,并且说出它们的名字。首先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来数一下,这三排小动物的数量。
师:这位小朋友数得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他数的对不对。小朋友集体数。
师:数完以后我们发现小兔子和小乌龟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3个。师幼一起:小兔子和乌龟的数量一样多。
二、课堂练习
师:所有的小动物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呢!可是老虎大王它有点不服气。它还想最后考验一下我们。老虎大王准备了许多画纸,每一张画纸上有三排水果。它还说,要是哪位小朋友能从这三排水果中找出两排数量是一样多的水果并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是最聪明的。我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小朋友:愿意。
三、评价幼儿作品
师:老师这里有两位小朋友的给水果涂色的画纸,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画得对吗?我要请一个小朋友来说。
师小结:原来啊,苹果有四个,草莓有三个,菠萝也有四个,所以我们需要把数量一样多的苹果和菠萝涂上颜色,草莓的数量和其他两种水果的数量不一样,所以不能涂。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要判断两样东西是不是一样多,一定要数出它们的数量,光看是看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