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品】人教版小学美术五下《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word教案
本学期总第11课时 本单元第1课时 授课时间:4.10 课题:《神奇的肥皂泡》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体验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上肥皂粉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拓宽学生对绘画领域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取舍,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三)通过试体验肥皂粉撒点作画,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一)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
(二)能根据彩色底板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进行剪裁和创意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三、课前准备
演示课件、示范用具、毛刷等、颜料、调色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肌理吗?肌理有哪几种类型? 课件出示不同的肌理,学生观察,体验。
小结: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是物体表面,理是纹理。肌理主要分为自然形成的肌理和人工制造的肌理。如土地,木材,水波纹,玻璃等。
今天我们肥皂粉来制作一种肌理的效果,同学们想不想看到会出现什么样的特殊效果呢?
出示课题:神奇的肥皂粉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师:我们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天然的斑纹》和五年级上册《无笔画》,运用拓印对印的方法,表现了具有独特形式美的肌理效果和美术作品。而
这些肌理作品都属于人工制造的肌理。人工肌理表现的译意风很多,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能创造出丰富的肌理变化。除了以前所学的打印和对印和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表现表现肌理的效果,就是利用我们日常洗衣用的肥皂粉。
2.欣赏作品
这种斑驳的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 观察制作的步骤。准备材料和裱好的纸板。涂上有色调的水彩色.乘湿时撒上干肥皂粉。3.教师示范
(1)纠正问题产生的原因:水分刚好,肥皂粉太多或太少。色彩涂抹太厚或太薄。
(2)尝试制作:提出问题:肥皂粉在色画纸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效果?肥皂粉遇到色画纸后为什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小结:这是因为干肥皂在吸收周边不和色彩时,和水,缺德事的多少不一,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聚变。平淡无奇的肥皂粉竟然变成了绘画媒材。
(3)欣赏作品:
《花瓶》制作好的彩色底板上剪出花瓶的造型。《小松鼠的世界》是怎样制作的呢? 制作彩色底板,剪贴色块,组织画面。
五、学生创作
(一)结合所学《形的魅力》一课,制作一幅画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二)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六、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第8课 神奇的肥皂粉 准备材料和裱好的纸板。
涂上有色调的水彩色。乘湿时撒上干肥皂粉。
第二篇: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8课 神奇的肥皂粉-人教版
第8课《神奇的肥皂粉》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在未干的色纸上撒上肥皂粉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拓展学生对绘画领域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取舍,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3.通过尝试体验肥皂粉撒点作画,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
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
【教学难点】
能根据彩色底板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进行剪裁和创意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演示课件,示范用具、笔刷、颜料、调色盘、纸板、肥皂粉等材料。[来源:学科网]
学生:颜料、毛笔、纸板、调色盘。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肌理”。
问:什么是肌理?(肌理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理有哪几种类型?
(分为自然形成的肌理和人工制造的肌理)如
(木材
石头
玻璃
水波纹)
1.自然形成的肌理《天然的斑纹》
2.人工制造的肌理《无笔画》拓印。(英国)比尔、杰克的《无题》
3.引出课题《神奇的肥皂粉》
二、发展阶段
1.示范制作底板
皂粉撒到颜料纸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2.试一试
干肥皂粉在吸收周边水和色时,肥皂粉和水色的多少不一,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聚变。[来源:学。科。网Z。X。X。K]
3.比一比[来源:Z,xx,k.Com]
比较课本的彩色底板,与你制作的彩色底板效果一样吗?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注意要点
A水分的多与少
B皂粉的聚与散
C色彩的厚与薄
5.根据注意要点制作彩色底板。
三、欣赏作品,创作表现
1.《花瓶》学生作业
这件作品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剪纸)
2.《小松鼠的世界》学生作业
这幅作品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
如何制作的?(拼贴)
3.技法点击:
A.选择底板
B.裁剪图形
C.组织画面
四、作业要求:[来源:学&科&网Z&X&X&K]
根据事先做好的彩色底板进行联想,剪裁出各种想象的形状,制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来源:学科网ZXXK]
要求:
1.构思新颖,富有创新
2.构图饱满,富有层次
3.色彩选择,富有对比
4.画面组织,富有美感
五、评一评
1.你觉得这些作品美吗?
2.作品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制作的?
3.画面内容主要表现了什么?
六、说一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篇:人教三下第8课路旁的橡树-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8课《路边的橡树》
设计人:曹成浩
【教材解读】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学会自己预习,主动学习新字词,但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的思考还不具备。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过程】课时(1)
一、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第7课的内容是什么?人们是怎样对待橡树的?同学们,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家园。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预设:橡树我们平时所见不多,学生肯定会回答没见过)(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延伸 挺拔 哨兵 楔子
沥青 高尚 灌木林 马蹄形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预设:学生对概括主要内容掌握的还不是很熟练,师多加提示)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直立而高耸)(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工程师和工人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对于工程师和工人的立场不能完全感同身受,可能会说大家都比较无奈、惋惜或者气愤这些,师加以区分)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对谁的称赞?“不约而
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指工程师和工人们对环境的爱护的感情,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扩展练习
1、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作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 ↗高尚的心
修路——-——————工人 ↑↓ ↓ ↘保护环境 马蹄形
【目标检测】(作业练习):
(错题情况、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课后反思】
(成功与经验、不足与教训)
第四篇:人教小学美术五上《第8课鸟语花香》word教案 (1)
鸟语花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2.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三、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四、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第五篇:人教小学美术五上《第8课鸟语花香》word教案 (2)
鸟语花香
在上完这一课后,我更多的思考了一个问题,即小学美术课堂要跟多的去关注孩子的状态,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希望从这堂课上得到什么?而老师能给他们什么?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教材,新教材传达了新课标培养目标的三大领域,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这表明,教材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过传递知识的界限,升华为培养人。学生们喜欢的美术课,一些新课改的精神相比之下更容易得以体现与实施。因此在与同学一起学习一年级新教材的过程中,无形之中感觉到:走在新课改第一线的美术老师必须树立起新的教材观,转变观念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对于美术新一册中的《鸟语花香》这一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也有了一些体会与感触,下面结合有关教学片段做一些探讨性的反思。
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百鸟争王这个教学环节。以欣赏和配合故事的形式导入本课,让每个学生愉快的,主动的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是我在导入部分设计的意图。新课程中要求在课堂中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空间。从学生们积极热烈的表现中可以看出,这个教学尝试是成功的。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在发展部分,知识点我主要讲了鸟儿的结构和颜色。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创设情境贯穿整个发展部分,潜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界中的小鸟与花儿,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是我设计的初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自吹自擂”一番,一个个精神抖擞,自信的种子开始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在假如我是花儿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为迎接小鸟的到来,表演了怎样来迎接我们的朋友的礼仪,在美术教学的同时渗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品质教育思想。我认为这些体现也正是我们新课程中要求我们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高潮部分,我设计了小鸟找朋友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主动的参与小鸟之间对话交流或讲故事的游戏!我大胆尝试了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尝试制作。把老师耐心的讲解变为灵动的主观尝试。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内作出自己的选择,我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在学习中我们更要重视我们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发展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的新理念。尝试让我明白了只有紧紧围绕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怎样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去设计教案,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才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新课程重视课的延伸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教师必须创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互动和会话,就是体验。单向的授受方式应该被我们教师坚决淘汰。要大胆的、创新地“用新教材”,而不仅仅限于“教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