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教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21:3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五年级数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五年级数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五年级数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方程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

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

(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

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

提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左边再加上10克的砝码就平衡了。)

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10+10=20(板书)

(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

谈话:小正方体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20+x=50(板书)

(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50克砝码,右盘放一个10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4个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50+50=100 4x=200(板书)

(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

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04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 10x=1600

如果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x×10=1600

(3)学生打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

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计到2010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多只,比2003年的3倍还多100只。

(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03年的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

2003年的只数×3+100=2010年的只数

列式为: 3X+100=1000(板书)

画图为:天平的左盘是3个X和一个100,右盘是1000。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03年的只数。)

5、揭示方程的意义。

(1)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 10+10=20 20+x=50 50+50=100 4x=200 10x=1600 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

(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

(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教学中教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多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2004年和1980年数量关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等。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集体思维,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五年级数独教案

五年级 数 独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九宫格数独,了解九宫格数独的游戏规则,及推理过程。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九宫格数独的基本情况。

2、了解九宫格数独的游戏规则,会用规则来进行推理,并掌握几种简单的推理方法。

3、通过各种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具备全局观念。教学重点: 九宫格数独游戏规则的综合运用。教学难点:利用各种游戏规则来进行全面推理。课前准备:课件、数学思维。教学过程:

一、数独简介

1、数独是一种填数字游戏。

1、数独起源于日本,流行于英国,现风糜全世界。

2、形式多样 九宫格是基本形式。二、九宫格数独的认识

1、认识九宫格数独的“行”、“列”和“三三格”。

2、如何定位

三、了解九宫格数独的游戏规则

1、了解、理解“游戏规则”。

2、测试、检查学生规则理解情况。

3、几种常用的推理方法。

四、进行综合推理

1、从哪入手。

2、综合推理初级练习题。宫内排除法

排除法是利用数独规则中排除的性质,也就是数独中不允许同行、同列或同宫出现相同的数字来解题。宫内排除法是排除法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解题思路。是针对某一宫运用排除法,使这个宫内只有一个格可以填入某个数字。如图:

A2格和B5格的3同时对三宫有排除作用,排除的效果可以参考灰色的线。我们很快发现三宫被这两个3排除后,只有一个空格C9可以填入3了。其他格不是有已知数字,就是被

3排除不能再填了。

同样,G1格的4对八宫有排除作用,在八宫里只有H6格可以填4。

如图,B9格、D2格和F5格的5同时对六宫排除,六宫经过排除,发现只有E8格内可以填入5。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有时宫内空格有很多也可以运用排除法得出确定的数字。由此可见,宫内排除法与观察剩余数字法的思路不同,不是单纯去找空格比较少的区域观察,而应该从已知数字数量较多的行、列或宫为线索,对没有出现该数字的宫进行排除。当然这两种思路并不矛盾,在题目剩余空格不多的时候,从哪个角度去填数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就好。

注意!!一行、一列对某宫进行排除的情况。

如图:B2格和G5格内的3同时对二宫进行排除,得到B6格内填3。只有一行和一列有时反而比行或列用两个数对宫排除更容易被漏掉,大家在做题过程中仔细观察不要丢掉这些线索。

第三篇:青岛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名胜佳境”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课时安排

第三单元

名胜游踪 济南

泉城济南

2课时

佛教名山——千佛山

2课时

名泉之冠——趵突泉

2课时

泉城明珠——大明湖

2课时

崂山

海上名山

崂山名瀑——龙潭瀑

第四单元 对联

妙联集锦

读书名联

成语

成语探源

成语诗画

2课时

1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把文章读通顺。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3、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1、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你知道哪些旅游城市?听说过济南吗?你对济南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看看济南有多美,看看济南有哪些旅游景点。板书:泉城济南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2、活动广角: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呢?小组内交流。

泉城济南

五、成长阶梯:

1、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济南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竇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2、佛教名山——千佛山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千佛山吗?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佛山,看看千佛山有多美。板书:佛教名山——千佛山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佛山。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千佛山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千佛山的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请听这幅对联:“秋水一湖,满贮五三烈士血;佛山万仞,可作国耻纪念碑。” 理解这幅对联的含义。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千佛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千佛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爬一爬千佛山,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板书设计:

千佛山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3、名泉之冠——趵突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说过吗趵突泉?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看看趵突泉有多美。板书:名泉之冠——趵突泉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简介千名泉之冠——趵突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趵突泉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趵突泉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趵突泉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趵突泉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趵突泉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4.泉城明珠—大明湖

教学过程:

泉城明珠大明湖介绍;

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大明湖历史文化悠久,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大明湖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大明湖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大明湖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崂山----海上名山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位于黄海之滨,主峰1133米,它拔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齐记中亦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昔日秦皇汉武帝登临此山寻仙,唐明皇也曾派人进山炼药,历代文人名士都在此留下游踪,号称“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崂山道士更是闻名遐迩。山上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人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的崂山,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名胜景区之一。进崂山可分为中、南、东三线,其景色各异。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1、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活动广角:把你知道的有关的崂山传说、诗句、对联等讲给同学听。

五、成长阶梯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崂山有哪些了解?

2、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3、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4、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崂山名瀑——龙潭瀑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这首诗。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二、指导学生自学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试分析一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3、读一读:温馨点击: 崂山八水河中游,于百尺悬崖飞流直下,喷珠吐玉,状如龙舞,故名“龙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见底。山雨过后,洪涌瀑注,飞腾叫啸,蔚为壮观。

北九水

白沙河上游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疗养院“九水界桥”为界分内九水外九水。“九水明漪”为崂山十二胜景之一。源于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峡谷,一路群峰竟秀,万木争荣,佳景迭出,美不胜收,故有“九水画廊”之美誉。

三、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小组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四、全班交流、拓展

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订正,指导。

五、成长阶梯

1、你还能说出崂山的哪一些著名景点?

2、有机会亲自去崂山看一看,并把历代名士的题词、题句抄录下来。

3、尝试背诵这首诗,可以同桌背,也可以小组背。

妙联集锦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对联的由来及妙趣。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对联的妙趣。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二、品读温馨点击,对对联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活动广角:

1、把这些对联读几遍,同桌试着对一对,一定很有趣。

2、讲出下面对联中包含的七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如果讲不出就去请教别人或查找资料。

四、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阅读上,知识积累上需要加强。

读书名联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有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联。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艺海拾贝,体会这些读书名联。交流你喜欢的对联,并说出它妙在什么地方。

二、品读温馨点击,对读书名联的来历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活动广角:

1、同桌比一比,看谁能先把这组名人读书联背下来。

2、自己动手把这些对联做成书签。

3、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副作为座右铭。

4、你能看出以下两副对联是哪种商店的吗?请你也去抄录所在社区、街道商店的对联,和同学们评一评哪副写得最好,也可以试着写一副。

四、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师小结。

成语探源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各种来源。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艺海拾贝,对照书边的注释体会文章的意思。读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二、阅读温馨点击,知道什么是成语?它的来源有哪些?阅读成语故事有什么好处?

三、活动广角

1、把“指鹿为马”这个历史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试着用一用这个成语。

2、下面这些成语都来源于史书上有记载的历史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不清楚的你去查阅一下资料。

3、下面这些唐宋诗句,都与成语有关,你能写出这些成语吗?

四、教师小结。

成语诗画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根据成语故事来为成语配上图画。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艺海拾贝,体会书上为成语配画的方法。看后你有何感想?快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二、阅读温馨点击,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的来源及有关它的知识。

三、活动广角

1、读一读、演一演“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故事,并查阅一下它的来源。

2、你知道下列成语故事吗?能从中选一两个给它配上诗或画吗?

3、搞一个成语大接龙的比赛,看谁的龙最长!

四、教师小结。

第四篇:五年级奥数教案上册

速算技巧

(一)教学内容:速算技巧

(一)教学要求:(1)理解简算方法,正确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简算方法,灵活计算.教学难点: 能说出简算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除法 的性质各是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1 计算898+899+901+907+895+911+898+897+906+890 a、观察数据特征讨论可以怎么算? b、分析这十个加数都接近900它们的和一定也接近900×10所以先把这些数当做900来加,“多加的要减去,少加的要补上”

898+899+901+907+895+911+898+897+906+890 =900×10-2-1+1+7-5+11-2-3+6-10 =9002 c、让学生说出刚才我们是怎么算的?

(2)练习计算8888+253+249+248+250+248+246+251+255的值

(3)教学例2 计算1420×3.4+1.42×2300+14.2×430 a、观察讨论如何简算?

b、分析:根据数字特征可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及把一个因数

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的大小不变,这样三个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

1420×3.4+1.42×2300+14.2×430 =1420×3.4+1420×2.3+1420×4.3 =1420×(3.4+2.3+4.3)=14200 c、同座位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说简算方法。

(4)练习计算0.16×5.96+264×0.0596+72×0.596的值

(5)教学例3 计算63587-3963-2065+36413-4789-3183的值 a、学生尝试练习;

b、讲评,说出你怎么做的?

63587-3963-2065+36413-4789-3183 =(63587+36413)-(3963+2065+4789+3183)=86000(6)教学例4 计算(97932-97.932)÷(32644-32.644)的值 a、观察数据特征讨论可以怎么简算?

b、分析本题中每个小括号中的被减数是减数的一千倍,并且两个被减数、两个减数之间都是三倍关系,因此可用乘法分配律,先把被除数改写成97932-97.932=(32644-32.644)×3 再进行简算

(97932-97.932)÷(32644-32.644)

=(32644×3-32.644×3)÷(32644-32.644)=[(32644-32.644)×3]÷(32644-32.644)=3 c、你还可以怎么做?

(7)比较四个例题,说出它们有什么异同?

(三)巩固练习P4(1、2)、P7(1、3、8)

(四)本课小结

教学内容:速算技巧

(二)教学要求:(1)进一步理解简算方法,正确合理的进行简便计算.(2)培养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简算方法,灵活计算.教学难点: 能说出简算方法.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速算技巧

(二)(二)新授

(1)教学例1 计算80.8×125的值 a、学生尝试练习

b、分析点拨:我们已学过乘法分配律,知道125×8=1000第一个乘数80.8可以拆成80与0.8的和,再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解法一:80.8×125=(80+0.8)×125=10000+100=10100 解法二:80.8×125=8×10.1×125=1000×10.1=10100 解法三:80.8×125=(80.8÷8)×(125×8)=10.1×1000=10100 c、三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2)练习2468×25

(3)教学例2 计算125×239×25×64×5的值 a、学生尝试练习

b、分析点拨:当你看到125、25、5时你会想题中要是有因数2、4、8就好了,再一看发现64=2×4×8 再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即可简便 125×239×25×64×5 =125×239×25×(2×4×8)×5 =(125×8)×(25×4)×(5×2)×239 =239000000 c、除法计算中是否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如50000÷125=(50000×8)

÷(125×8)=400000÷1000=400(4)练习42000÷250 40.4×25 0.125×0.25×0.5×128(5)比较例

一、例二有何异同?

(三)巩固练习P7(2、4、5、6、7)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消去问题

(一)教学要求:(1)学会解答消去问题。(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消去问题

(一)(二)新授

(1)教学例1: 小明和小红去文具商店买回一些铅笔和橡皮,同学们问两样东西单价,小明说,具体价钱我们忘记了,反正我买了三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共花去2.30元,小红买了四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共花去2.80元。同学们,你能算出铅笔和橡皮的价

钱各是多少元吗? a、审题,说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小明买的:3支铅笔的价钱+1块橡皮的价钱=2.30元

小红买的:4支铅笔的价钱+1块橡皮的价钱=2.80元

比较两条等式可看出2.80元比2.30元相差正好是1支铅

笔的钱,因为两次买的橡皮块数是相同的,利用这一条件,把1块橡皮的价钱消去。

每支铅笔:(2.80-2.30)÷(4-3)=0.5元

每块橡皮:2.30-0.5×3=0.8元 d、学生说出如何解答的?

(2)练习P16(1)

(3)教学例2 实验小学食堂第一次运进大米6袋,面粉5袋,共重4.5千克,第二次又运进9袋大米 和7袋面粉,共重625千克。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a、审题,说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6袋大米的重量+5袋面粉的重量=425千克 9袋大米的重量+7袋面粉的重量=625千克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将6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425千克都扩大3倍,9袋大米和7袋面粉共重625千克都扩大两倍,可得:

18袋大米的重量+15袋面粉的重量=1275千克

18袋大米的重量+14袋面粉的重量=1250千克

这样可消去大米的重量.每袋面粉:(425×3-625×2)÷(5×3-7×2)=25千克

每袋大米:(425-25×2)÷6=50千克 d、同座位说出怎样解答的?

(4)比较例

1、例2的异同。

(三)巩固练习P18(1、2)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消去问题

(二)教学要求:(1)进一步学会解答消去问题。(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消去问题

(二)(二)新授

(1)教学例1 早晨妈妈买了1千克青豆和2千克菠菜,共花去4.2元;

张阿姨买了同样的2千克青和1千克菠菜,共花去4.8元。求青豆和菠菜的单价各是多少?

a、审题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妈妈:1千克青豆的元数+2千克菠菜的元数=4.2元

阿姨:2千克青豆的元数+1千克菠菜的元数=4.8元

我们发现两个人各买的青豆的总重量和购买菠菜的总重量是相等的,两个人共买了3千克青豆和3千克菠菜。则

3千克青豆的元数+3千克菠菜的元数=(4.2+4.8)元

1千克青豆的元数+1千克菠菜的元数=3元

在与第一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

(1)3千克青豆的元数+3千克菠菜的元数:4.2+4.8=9元

(2)1千克青豆的元数+1千克菠菜的元数:9÷3=3元

(3)1千克菠菜的元数:4.2-3=1.2元

(4)1千克青豆的元数:3-1.2=1.8元

d、回顾例1的解法,有时消去问题中两个未知量存在特殊关系,可以利用例1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P20(1、2)先试做再说解题方法。P21(3、4、5)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流水行船问题

(一)教学要求:(1)理解流水行船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正确解答。(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流水行船问题

(一)(二)新授

1、知识导航: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2、教学例1 一艘船在一条河中顺水航行每小时行40千米,逆水

航行每小时行30千米。这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

由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得出:

两式相加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船速;

一个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0+30)÷2=35千米

3、教学例2 一艘船在一条河中顺水航行每小时行40千米,逆水航

行每小时行30千米。这条河的水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a、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

由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得出:两式相

减顺水速度-逆水速度=水速+水速

一个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0-30)÷2=5千米

4、比较例

1、例2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 P23(1、2)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流水行船问题

(二)教学要求:(1)进一步理解流水行船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正确解答。(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流水行船问题

(二)(二)新授

1、教学例1 甲、乙两港相距300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顺水航行到

乙港共行了6小时,而一只漂流瓶同时也从甲港同是漂流到乙港用力量25小时。求轮船的静水速?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漂流瓶为什么能从甲港漂流到乙港,还不是水流

带动着瓶子往前流动吗?题目的意思其实是轮船顺水航行300千米用了6小时,漂流瓶与水速行300千米用25小时,根据第一组条件可求出船的顺水速度,根据第二

组条件可求出水流速度。

轮船的顺水速度:300÷6=50千米

水速:300÷25=12千米

轮船的静水速度:50-12=38千米 d、同座位说出此题是如何解答的。

2、教学例2 甲、乙两港的水路长360千米,一轮船顺水航行这段路程用了15小时,逆水航行这段路程用了20小时,而另一支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航27千米,问另一艘轮船顺水行这段

路程需多少小时?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既然两条船都在同一河道上行驶,那么水速也

应该一样,根据第一支船的顺水速和逆水速可求出水速,这样另一支船的顺水速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轮船的顺水速:360÷15=24千米

轮船的逆水速:360÷20=18千米

水速:(24-18)÷2=3千米

另一条船的顺水速:27+3=30千米

另一条船的航行的时间;360÷30=12小时

3、比较两例题。得出:

一些漂流物从上游漂流下来的速度其实就是

水速,并且两航行物行驶同一河道时,水速不变,根据各自的逆水速、静水速、顺

水速、借助水速可求出其他相应量。

(三)巩固练习P25(1、2)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流水行船问题

(三)教学要求:(1)进一步理解流水行船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正确解答。(2)培养解题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流水行船问题

(三)(二)新授

1、教学例1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4千米和每小时36千米,两船从某河相距336千米的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而

速度和=甲船顺水速+乙船逆水速

=(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度+水速+乙船速度-水速 =甲船速度+乙船速度

两船速度和:24+36=60千米

相遇时间:336÷60=5.6小时 d、同座位交流解题方法。

2、教学例2 甲、乙两船在静水中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4千米和每小时36千米,两船从某河流相距336千 米的两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船在前,乙船在后,几小时后乙船追上甲船?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如果两船顺水行驶,则

两船速度差=乙船顺水速-甲船顺水速

=(乙船速度+水速)-(甲船速+水速)=乙船速-甲船速

如果两船逆水行驶,则

两船的速度差=乙船逆水速-甲船逆水速 =乙船速-甲船速 336÷(36-24)=28小时 d、同座位交流解题方法。

3、比较例

1、例2 两船在水中的相遇问题和陆地上相遇问题

一样,追击问题也一样。

三、巩固练习P27(1)

课外作业P28(1、2、3、4、5)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教学要求:(1)学会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找准数量关系式。(2)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二)新授

1、教学例1 妈妈和张阿姨一起上街买了一些雪梨。小明问:“妈

妈你买了这么多,是多少个呀?” 妈妈笑眯眯的说:“我和张阿姨一共买了100个,并且我比张阿姨多买了8个。你能算算看妈妈和张阿姨各买了多少个雪梨吗?”同学们,你能帮小明一起来算一算吗?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说明两个人所买雪梨

个数的关系,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以一组已知条件来解,另一组已知条件做为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

设:张阿姨买X个雪梨,妈妈买X+8个雪梨 X+(X+8)=100 X=46 100-46=54(个)

d、此题还可以怎么解?同座位交流解题方法。e、比较两种解法;

2、小结 从例题可知:题中两个已知条件都反应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以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来解设,另一个已知条件做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求出两个未知量。

(三)、巩固练习P30(1、2)

(四)、本课小结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教学要求:(1)能比较熟练的找出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应用题。(2)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二)新授

1、教学例1 实验小学少年数学爱好者俱乐部五年级有三个班,一班人数是三班人数的1.02倍,二班比三班少4人,三个班共有147人。请问三个班各有学生多少人?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题中虽然有三个未知量,但都是和三班人数相

比的,因此,只要以一个未知数来表示三班的人数,其他两个班的人数可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设:三班有X人,一班1.02X人,二班X-4人 1.02X+(X-4)+X=147 X=50 一班:1.02×50=51人

二班:50-4=46人

2、教学例2 有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4,其中第一个数是9.1,第二个数比第三个数大0.3。求第三个数。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三个数平均数是4,其中隐含了三个数的和9.4×3=28.2 即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第三个数=9.4×3 设第三个数是X,第二个数是(X+0.3),则方

程为: 9.1+X+(X+0.3)=9.4×3 X=9.4

3、比较例

1、例2有何异同?

(三)、巩固练习P32(1)

(四)、本课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找什么?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教学要求:(1)(1)能比较熟练的找出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应用题。(2)培养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找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 能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二)新授

1、教学例1 商店里现有排球和足球共98个,如果排球和足球都

卖掉9个,那么,排球个数是足球 的4倍,求原来的排球数和足球数。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从已知条件得出两道等量关系式,即 原来排球的个数+原来足球的个数=98;

现在排球数+现在足球数=4 不妨以第一等量关系式来解设,第二关系式列方程

设原来有排球X个原来有足球98-X个

(X-9)÷(98-X-9)=4 X=73 原来足球数:98-73=25个 d、此题还可以怎么解答

2、教学例2 玲玲和洋洋是双胞胎,爷爷今年的岁数比他们两的岁数和还要大52岁。在过10年,爷爷的岁数将是她们两岁数和的2倍。问玲玲和洋洋今年几岁?爷爷今年多大年龄?

a、理解题意; b、讨论如何解答?

c、分析点拨:此题也存在两个等量关系式

今年爷爷的年龄-(今年玲玲的年龄+今年洋洋的年龄)=52岁 10年后爷爷的年龄÷(10年后玲玲的年龄+10年后洋洋的年龄)=2倍

设玲玲今年X岁,则洋洋也是X岁,爷爷今年52+X+X岁

(52+X+X+10)÷(X+X+10+10)=2 X=11 爷爷今年的年龄:11+11+52=72岁

d、若设10年后玲玲和洋洋年龄各是X岁,此题还可以怎么解答?

3、比较例

1、例2

(三)、巩固练习P34(1)

课外作业P35(1、2、3、4、5)

(四)、本课小结

第五篇: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 2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

3.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找位置。

课前准备:投影仪、课件、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上课!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一起学习,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你描述我来找,游戏的规则是:(1)只能用语言描述,(2)不能用手指或用眼睛看。我想认识一位叫XX 的同学,你能起来描述他的位置吗?(那是第一排?怎样叫倒数?你能不能先回去想想,谁能说的更明白?你今天发言的真积极,给别的同学一个机会,好吗?)

让学生起来描述。

如果学生说的不是很清楚,老师就装作不明白,(是她吗?如果学生没强调从哪里开始数,就故意从后面数,)如果学生一下就说明白了,可以再说一名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回顾位置的表示方法,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大家知道吗?我们通常:把竖的一排叫做什么?列,把横的一排排叫做什么?行。

师:那你现在能用列与行再来描述一下XX的位置吗?让学生起来描述。还可以怎样描述?

师:第一列到底是从右边开始的,还是从左边开始数的?

从观察者角度,从左到右依次是一、二、三......行,从前往后数,依次是一、二、三......。大家记住了吗?

设计意图:借助情境,训练学生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方位并让学生体会到“列”与“行”的关系。

二、应用中巩固、理解数对。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哪是第一行哪是第一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反映练习,看看谁的反映速度最快

(1)师:下面我们就利用我们的座位熟悉一下列。

同学们请听好:坐在第二列的同学请举手!大家反映都很快,再来,比一比,看谁的注意力集中,反应的速度快。坐在第四列的同学请举手。很好,那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知道一个同学坐在第五列,你能说出他是谁吗?为什么不知道是谁呢?(因为第五列的同学有很多,应该再确定行)

(2)现在我们再来熟悉行。

坐在第三行的同学站拍拍手,坐在第五行的同学请挥挥手,那你现在能说出第5列第四行的同学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第几列、在第几行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一列里不仅有我,也有其他人;一行里也不仅有我,还有其他人。从而初步感知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说在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

前一段时间,奥运火炬传递到了我们这里,随着火炬一起到来的还有几位特殊的小客人,他们看到我们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搞的轰轰烈烈情不自尽的也参与进去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几位客人是谁呀?(福娃)

瞧,他们站的多整齐呀!。老师想考考同学们,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哪是列?那是行吗?谁先来?

师:指出第一列,第三列,第四排等

让学生到前面交流指出图中的行、列。(同时课件出示)

(3)师:大家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刚才学过的列与行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全班一起解决。(五个福娃都练习说位置)

教师按照顺序在小黑板上板书(写什么?)依次写出福娃的名字。

师:那你能写出妮泥的位置吗?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

三、合作探究数学符号:

师:这种写法老师觉得有点麻烦,那你能不能用一种简便的写法表示出妮妮的位置呢?四人小组在一起研究。把你们研究的简便写法在本子上面写下来。

1.小组交流研究的简便写法。

(师:其实数学家是这样规定的:表示列的数要在前面,表示行的数写在后面,中间价一个逗号,另外再加上一个括号就表示一个整体了)

这种形式就叫做数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板书: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用正确而又简洁的语句来描述某个的位置。确定某一位置可以用“列”的数与“行”的数来确定,从而引出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

2.着重强调数对各部分的名称,3表示列,2表示行,中间是逗号。(那么,xx的位置怎样表示?这是第二个。剩下的让学生写)

3.让学生用数对的形式写出剩下四个福娃的位置。(找一名同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福娃名字的后面)

4.交流。

四、延伸引出方格纸

师:我发现同学们已经很了不起了,会用数对来表示位置了。福娃也觉的自己的队伍很整齐便画出了最简单的点子图。请看大屏幕,在这上面你能找到那是列那是行?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福娃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情景图,但数学上通常用线段来表示行与列,大家请看(课件)。

师:我用小点来表示参加夏令营的同学,那你能找到行与列吗?

让学生依次找到1行、2行、3行„„1列、2列、3列„„

师:为了表示的更加清楚,我们在这里加上一条直线,并标上1、2、3 „„用来表示分别表示第一列、第二列、第三列„„,再竖着加上一条直线用来表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那这中间应该写什么?学生齐答:0。

大家能在这种点子图上面能把福娃找出来吗?让学生在上台指出妮泥、欢欢、晶晶的位置。此环节设计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而且通过交流合作,同学们有机会分享别人的想法,也有机会对其他同学的想法提出疑问,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发展。

师:看来我们班同学真了不起,点子图没有难倒大家,那么再看大屏幕福娃们被我们魅力荣成的风景深深的吸引住了,他一口气参观了好多的地方。请看课件,你能根据老师的提供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吗?

请同学们拿出材料1,这一设计,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又把数对的知识延伸到更广的范围。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又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福娃们玩的最高兴的地方就是西夏口儿童娱乐场,都舍不得离开了,到底是什么这么吸引他们我们一起去看看。

师:原来玩的是“有奖竟猜”这种游戏的规则是:有一些气球里面有小礼物,谁猜对了就把礼物送给你,难怪福娃玩的这么开心呢!大家想不想玩呀?

师:福娃听说咱们同学也想要玩,它也悄悄的为我们准备了礼物就藏在这些气球里面,大家想要吗?可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个人说认为藏有礼物的哪个气球的数对,然后另一个同学根据数对上来找位置,大家同意吗?我们来竟猜好吗?

玩够了没有?我们再来一次,不过这次福娃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这个礼物就在(x,5)里面,你猜可能在那些气球里面?到底是第五行的那几个气球里面。我们还来竟猜好吗?再想不想玩了?我们再来一次,福娃这次提示说礼物藏在(6,y)里面,这次游戏规则改变了:一个同学上来指位置另一个同学说数对,我们再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明确:只有给定数对中的两个数才能找到位置,缺一不可。这不仅让学生能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师:游戏结束了,通过以上的游戏和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数对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时间过的好快呀!福娃就要离开我们了,既然福娃送给了我们礼物,那大家想不想送一个礼物给他们呀?我们就利用数对的知识,来完成一幅美丽的图案。现在请大家拿出材料2根据下方提供的数对,把图案补充完整好吗?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他补充的对吗?这是什么礼物?

师:啊!福娃很喜欢我们海宾小城同学门送给他的这份礼物。他门让我想说声谢谢!

其实数对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如:(课件播放)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对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在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做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果一艘船在茫茫大海上遇险,向外发出求救信号,救护人员就会通过经纬度来确定遇险船的位置。我们国家两位航天英雄,他们乘坐着神舟六号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绕地球飞行了115.5小时后,在内蒙古安全着陆,科研人员通过卫星定测系统马上找到了返回舱的位置。这里面也蕴含了数对的原理。

时间过得很快呀,老师也该跟同学们说再见了,下课。

下载青岛版五年级数教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五年级数教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数学上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走进军营》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培养......

    五年级奥数教案----平均数应用题

    五年级奥数教案-2平均数应用题 教学要求和目的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意义和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会以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并进一步学习解答稍为复杂的求平均......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智能机器人登场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今种类繁多的机器人家族 2.认识机器人的本领 3.认识仿真机器人 4.了解真实的机器人 教学重点:认识机器人的本领 教学难点:认识仿真机......

    五年级奥数

    五年级奥数 硕博培训学校五年级华数班期中考试测试卷一、 填空:(每空4分,共42分)1、 公式整理,将下表中所空缺的公式填写完整。2、 两个自然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

    青岛版六数《百分数的意义》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同分数......

    五年级质数与合数奥数教案

    质数与合数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1、 自然数按照能被多少个不同的自然数整除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只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的自然数,这类数只有一个,就是1。 第二类:只能被两个不同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青岛版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 【教材简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大家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三课时:分数与除法 学习内容:教材14-15页 预习:14页-15页(要求:给这个内容定题目) 学生可能的认识:提问题不会提?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