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积极适应社会 教案
第九课 亲近社会
一、培养亲社会的情感
1、感知、发现社会生活的美好
从社会生活的美好环境、美好生活、美好心灵等方面去主动感受、发现生活的美好。
2、理解社会生活的美好
(1)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多色调的,难免会出现贫困、不公等问题,但这不是生活的主流。(2)我们的社会正是发展过程中,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3、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为什么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我们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体现生命的价值?)
(1)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社会的滋养,使我们的生命之树更加茂盛;社会的支持,使我们的梦想变为现实。
(2)亲近社会,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3)个人的成长、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不要悲观,不要抱怨,自己不仅要努力奋斗,也要注意求助社会。
4、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亲近社会意义)
(1)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健全人格
(2)亲近社会,能使人乐观向上,展现生命之美
(3)亲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奉献社会,才能进入人生的高境界
二、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1、亲近社会必须真切地关注社会,关社会的风云变化,关注社会的潮起潮落,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
(1)作为当代青少年应该培养关注社会的兴趣,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
(2)关注社会不仅要关注天下大事,也要关注身边的小事
2、亲近社会我们应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1)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2)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有形无形的规则,才能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3)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设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为个人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对它们的爱护,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社会的维护
3、我们真切地关注社会,我们自维护社会,我们更要热忱地服务社会
(1)当我们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捧出自己的一颗心时,我们和他人心心相印,我们和社会紧紧相连,我们会感到生命的强大、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愉悦(2)首先要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3)服务社会,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中
(4)服务社会,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做起(5)当别人遭遇痛苦和不幸时,要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救援
(6)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第十课 学会选择
一、是非善恶有公论
1、做人是做事的基础,要做好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2、学会做人,要培养良好的品质,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1)自古以来,人们便把分清是非善恶作为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2)明辨是非,彰善瘅恶,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共同取向
3、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
4、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需要和利益,推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5、道德评价是评价是非善恶标准的主要内容,它主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现出来(1)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评价是非善恶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③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3)道德:依靠人民的内心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确定是非善恶的界限,引导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二、明辨是非 扬善弃恶
1、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明辨是非善恶,做正直的人
(1)不为自己的私利做违心的事
(2)要有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和他人利益
2、要想做正直的人,就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善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1)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伙伴的压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2)敢于对他人做的错事提出反对意见
(3)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要勇于承担责任
(4)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善于做出正确选择
第十一课 竞争与合作
一、竞争合作谋发展
1、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现象(1)个人之间存在竞争与合作
(2)社会生活中,不同集体(团体)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3)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
2、竞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竞争的积极作用 ①竞争能激发个人的潜能
②竞争能开放市场,打破垄断,促进经济的发展(2)竞争既能产生积极作用,又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竞争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
3、合作的重要性
(1)合作不仅是应对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2)个人要走向成功离不开合作(3)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合作(4)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5)合作可以提高竞争力
4、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2)一方面,任何竞争都离不开合作,竞争的基础在于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没有力量的竞争
(3)另一方面,合作能更好地竞争,合作愈好,力量愈强,竞争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二、提高竞争意识 培养合作品质
1、提高竞争意识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我们要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立足社会,迎接挑战
2、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1)树立竞争意识(2)提高竞争能力(3)勇于竞争、善于竞争(4)反对不正当竞争
3、我们既要勇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不断增强合作意识
(1)要有合作意识(合作意识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在自己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主动求助;另一方面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要懂得乐于助人)
(2)要培养团结合作,乐于做人的品质 ①培养合作品质,需要从小事做起
②集体性竞争有利于促进合作。我们要在集体性的竞争中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合作的品质
③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养成积极进取、团结合作、乐助人的品质
第十二课 维护权利 适应社会
一、我的受教育权
1、当今社会要发展成为学习型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终生受教育(1)教育对个人生活及国家发展的重大影响
①教育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个人超越一已之见支掌握前人的经验,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为个人有价值的生活奠定基础。
②当人们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科学知识和发展技能后,在改变自身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推动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③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工意义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①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和义务
②受教育权包括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从其他合法教育机构和教育途径接受教育等
2、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不容侵犯
(1)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宪法》《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2)法律规定受教育者的具体权利主要有: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具体参看P44)(3)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3、我们初中学生正在接受义务教育(1)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制度
(2)义务是指法律形式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尽的义务(3)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义务是: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二、我的经济权利
1、财产所有权
(1)经济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财产所有权是经济权利的重要内容(2)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权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3)财产所有权包括财产占用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具体参看P49指点迷津)
2、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的私有权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1)合法财产:主要是指财产的取得方式、方法、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2)国家通过多种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是最普遍的做法,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3、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1)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智力成果权只有进行发明、创作的特定人才能享有。
(2)智力成果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技术革命权和合理化建议权等
(3)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中学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
4、公民的私有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继承权是经济权利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主要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1)法定继承
①法定继承,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 方式 ②继承人的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③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④遗产分配原则:一般情况应均等;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均等
特殊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a、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b、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c、有赡养能力和赡养义务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少分或不分 d、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2)遗嘱继承
①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的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 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
②遗嘱继承必须具备法定条件:如遗嘱人对遗嘱所处分的财产必须是有外分权;„„;遗嘱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
(3)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所有权 识记巩固
1、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会出现贫困、不公等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终将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得以解决。我们的社会正是在 过程中,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
2、融入社会,可以祛除寂寞孤独,形成。
3、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更是一种。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现代公民的。
5、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我们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体现生命的。
6、做人是做事的,要做好事必须先学会。
7、,彰善瘅恶,仍然是现代社会的。
8、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是否符合 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需要和利益,推进 全面发展。
9、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是“、明礼诚信、、勤俭自强、”
10、道德依靠人民的、和,确定是非善恶的界限,引导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11、社会主义道德以 为核心,以 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
12、明辨是非善恶是做人的。一个人在是非善恶面前,承担压力并做出,本身是一种成熟;阻止作恶,而且智慧地阻止作恶,更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做人的
13、竞争与 是社会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现象。
14、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15、引入竞争是 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行市场化改革的。
16、我们既要勇于,以要善于 ,不断增强,培养、的品质。
17、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成为 社会,人人都要,人要终身受教育。
18、教育是、和 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 和 的摇篮。
19、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也是一项基本。
20、我们初中学生正地接受 教育。、、和 为我们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21、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经济权利的重要内容。
22、《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专门规范财产继承的法律。
23、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权利。24国家通过多种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通过 保护是最普遍的做法,通过 保护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25、财产继承权主要通过 和 两种方式实现。
26、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 将个人的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 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
27、遗嘱继承必须具备 条件
28、智力成果权也叫。它是法律确定人们对其 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问答题:
第九课 亲近社会
1、什么热爱社会、亲近社会,我们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体现生命的价值?P4--5
2、为什么融入社会、亲近社会,才能完善人格,愉悦地生活,才能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3、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4、怎样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
5、亲近社会,我们要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6、我们怎样以实际行动热忱地服务社会?
7、亲近社会(有什么)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第十课 学会选择
1、为什么说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2、在当代中国,评价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它主要通过什么来体现?
3、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4、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社会主义道德倡导的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6、社会主义道德倡导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7、社会主义道德倡导的家庭美德具体要求有哪些?
第十一课 竞争与合作
1、为什么说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产中必然存在的现象?
2、竞争有什么作用?
3、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怎样保持积极健康和心态?
4、怎样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5、合作有哪些重要性?
6、为什么要(提高)增强竞争意识?
7、怎样增强竞争意识?
8、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合作品质?
9、什么是道德?
10、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才能明辨是非,扬善弃恶?
11、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明辨是非,做出不明确的选择?
第十二课 维护权利 适应社会
1、为什么当今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人都要终生受教育?
2、受教育权的含义?
3、法律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
4、维护自己的合法受教育权的途径(方法)?
5、义务教育中的“义务”是指什么?
6、对于正在接受义务教育教育的学生应履行的义务主要有哪些?
7、什么上经济权?它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8、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9、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是什么?
10、财产继承的两种实现方式分别是什么?
11、法宝继承的含义是什么?
12、遗嘱继承权的含义是什么?
13、什么是智力成果权?
14、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
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
王洁 1206030308 摘要: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由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构成。通过查阅已有成果及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和他人;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实践能力弱等。要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应从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两个方面入手,主要包括:强化认知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大“三自”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人际沟通,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化心理适应的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挫折能力;加大实践性教育的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等等,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从而最终促使大学生顺利适应新的社会角色。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正文: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员,必须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着他们未来事业的发展与成功,因此,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大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时代是人的社会化最重要的时期,其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社会化的任务是多重的,既有文化传授、智力培养、技能训练等内容,也有社会认知、社会角色转换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在大学阶段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跨入社会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是教育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只有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地调动自身潜能;才能客观地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我与环境的关系,有策略地解决各种生活困难,摆脱各种生存困境,科学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和成才的愿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也就是个体适应自然和环境的有效性。这里的适应有个体应对、顺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意思,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自己独立生活和把握自己的能力程度;其二是对个人和社会所提出的文化要求自己所能满足的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其特征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身的需要。“社会适应能力的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①生活方面,包括几乎全部使自己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日常生活技能和习惯,如自理能力、饮食、穿戴等;②人际沟通方面,即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等;③社会技能方面,包括和他人共同生活及合作必需的技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则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和顺应社会行为规范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 大学生社会适应包含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的各种适应,如学校生活环境的适应、学校学习环境的适应、学校人际环境的适应等等,并在大学期间找到和社会的衔接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在学校和在社会生活中为达到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态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涉及适应时代、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和从学校走向社会顺利发展等三大环节的能力,包含适应知识经济、适应市场经济、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适应大学环境变化、增进心理健康、学会学习、素质发展、树立正确择业观及就业观、实现角色转换和从业后顺利发展等具体能力。本文所论述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指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环境中所必需具备的各种能力。
大学校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是社会环境的缩影,大学校园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和家庭、社会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把大学作为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缓冲带,那么,大学生在校期间培养的各种能力和适应大学校园环境的程度如何,将对大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大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在大学校园环境中,大学生除了学习上的适应之外,还要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上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大学生活的特点。这种适应的范围越广泛,对大学生的影响就越明显。这些改变不仅仅是大学生所需要的,任何一个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都必须在新环境下作出改变,因为这是个体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甚至在将来进入社会之后同样的情境还会出现。大学生在应对校园生活中一系列问题的挑战时,其社会认知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这些能力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又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大学校园生活环境的适应可以看作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次模拟演练,它最大的好处是,使大学生开始独立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趋势。
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还没有摆脱“摇篮教育”的状况。学生在家庭生活圈里受到全方位的保护和照顾,如同在摇篮里的婴儿惟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吃饭”一样,其惟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基本上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整个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几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有与父母与社会进行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他们年龄在不断增长,生活自理能力却长进很慢,以至于很多孩子上了大学后还不知道如何洗衣服、如何叠被、如何与人相处等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从人的全面发展看,可以说,这种“摇篮”式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一种“无教育”的家庭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大学阶段所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独立(相对于中学时的依赖),学会学习(主动求学),学会与人相处(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学会选择(面对各种机会与得失),学会自我调节(面对不时出现的压力),从而真正获得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并为今后适应社会能力的形成搭建现实的平台。此外,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提高。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我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学生彻底摆脱“适应问题”的困扰,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健康生活。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主要从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两个方面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认知训练,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了解,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
2、注重大学生理想、信念和责任感的培养,发展主体意识。
3、大学生自己也要不断优化自我意识,提高认知能力。健全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并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
4、加大“三自”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5、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6、加强人际沟通,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7、优化心理适应的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应对挫折能力。
8、加大实践性教育的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以上多种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各种能力培养的途径是交叉的、相互的,并不是一种途径只对一种能力的培养起作用,只有把各种培养途径综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满足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 陈态著.《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 韩翼祥, 常雪梅主编.《大学生心理辅导》[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3] 郑希付主编.《健康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 陈青萍著.《现代临床心理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5] 张再生编著.《职业生涯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6] 刘爱莲, 吴远编著.《高等教育管理》[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1 [7] 拿破仑.希尔N.V.皮尔著.《积极心态的力量》[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8] 李悦辉.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及教育的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 2002(4)[9] 王学臣, 朱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1(4)
第三篇:初四政治一轮复习《积极适应社会和发展》练习题
积极适应社会和发展
一、价值判断:
小文说:“太棒了,这次测试成绩又进步了,这学期的努力总算没白费。”好朋友小颖问她:“喂,你为什么进步得这样快?”她微微一笑,回答道:“学习是我的责任,我就要承担。” 判断:(正确)
理由:
1、在社会生活中,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承担责任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2、小文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勇于承担,是对自己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二、参与生活,简要回答。
生活中,人们对对食品、药品等商业领域中的虚假宣传深恶痛绝。下面是“如果遭遇虚假宣传,你会怎么做?”的网络调查结果:
A:抵制此类事件,一再消费其产品66%。
B:不能纵容,遇到此类事件定举报投诉28%
C:见多不怪,已经对此类事件麻木,无所谓4%。
D:其他2%。
1、如上所示,你最赞赏哪类伯做法?(用图中的字母表示)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你赞赏? 责任感、正义感、权利意识(或法律意识、维权意识)。
2、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有利于社会诚信建设;有利于净化社会空气;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三、潍坊市物价局发布《聘请居民生活用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参加人公告》,拟在近期开听证会,某校组织了一次模拟听证会,请你一起参加。
1、假如你被聘请为本次模拟听证会的某个角色,你会用哪些方法获取有关信息和初评材
料?(答出两个即可)
查阅资料、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
2、校园广播的小记者对旁听人员小波进行了采访。小波说:“今天的模拟听证会活动很有意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参加这类听证会参证会对公民个人来说似乎毫无意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小波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参加此类活动意义重大。理由是
1、用于公民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更好地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2、用利于锻炼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他人,培养亲社会能力。
3、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做负责任的公民。
4、有利于增强分辨是非能力,对自己行为负责。
四、2009年10月24日,2名小年落入长江,长江大学15名同学挺身营救,6名同学不约而同地从不同方向跳入险不可测的江水中,奋力游向困在漩涡中的少年;9名不会游泳的同学,手挽手结成“人链”,向江中延伸,协助营救。2名少年得救了,而3名同学终因水深流急、体力不支不幸被江水吞没。
有人说:“三名大学生的宝贵生命换取了两了孩子不值得。”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这个观点不正确。
1、社会需要正义、为人正直的人,我们要为正义高歌。
2、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交换,他们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升华了生命的价值。
3、他们传承和弘扬了关爱他人、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中华民族高尚美德。
4、行为不同结果不同。他们的感人事迹将教育并激励更多的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震。
【救援•新平台】震后,互联网为亟待救援的人们搭建起一条生命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实信息,如:发布虚假寻人信息。
(1)【救援•新平台】中的现象对我们使用网络有哪些警示?(8分)
【责任•正能量】紧急关头,大爱无边。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消防战士、母亲去世仍含泪救治伤员的护士……
(2)结合【责任•正能量】中人们的行为,请你谈谈对承担责任与代价、回报之间关系的理解。(6分)
26.(14分)(1)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克服网络的劣势。(2分)在使用网络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2分)要遵守道德和法律。(4分)
(2)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2分)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2分)同时,当我们承担责任时,也要付出代价。(2分)
2013年4月2 0日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地震发生后,广大热心人士,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抗震救灾。
(1)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求在抗震救灾工作中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2分)
(2)请分别从生命价值、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分析广大热心人士通过人力物力支援抗震救灾的行为。(6分)
答案:
32、(8分)(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国家重视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从国家性质或其他合理答案回答亦可酌情给分,2分)
(2)①(体会、追求)延伸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③只有人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幸福的生活。④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⑤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⑥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升华。(每点2分,分别从生命价值、公民义务和社会责任三个角度作答即可,重复同角度观点不超过2分。6分)
2012年7月31日伦敦奥运会上,年仅16岁的叶诗文凭借自己的实力,打破奥运会纪录,成为混合泳双冠王。她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招致了许多记者的猜测与质疑,但叶诗文没有因质疑而抱怨,而是坦然地对记者说:“猜疑确实不公平,但对我没有太大影响。”有记者问:“你是天才吗?”叶诗文回答:“每个人都可能是天才,天才是付出的结果。”
(1)“每个人都可能是天才,天才是付出的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2)“猜疑确实不公平,但对我没有太大影响。”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
32、(1)①七上P28人的生命有独特性,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成才之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从点滴小事做起,实现
人生的意义。②七上P52正确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潜能。③七下P48培养自强品质,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动力,通向成功的阶梯。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①八下P103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要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③七下P29不断增强实力,是撑起信心的重要支柱。④学会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正常水平发挥,有利于身心健康。
辨析:有4位大学毕业生主动到农村联手创业,租地进行无公害种植,此举遭到家长
和亲朋好友的反对。
(1)人生当自强。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搞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或:自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自强心理品质有利于促进事业成功。或: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执着追求。)(2分)
(2)白手起家就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是成就任何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是实现理想的重要途径。(或: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3分)
(3)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或: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或:时代青年勇于承担历史重任,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才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变成现实,青年人的自身价值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分)
(4)扎根农村自主创业也能成就辉煌人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促进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就是有价值的人生。(或:一个人能够为家乡和社会作出贡献,就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铸就辉煌人生,需要我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
评分建议:笫(1)层答出自强的重要姓或意义即可给2分。第(2)层答出艰苦创业或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或意义即可给3分。第(3)层答出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或者承担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即可给2分。第(4)层答出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即可给2 分,总结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即可给l分。
为了进一步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中央文明办决定2013年5月16日到6月15日在全国未成年人中广泛组织开展“学雷锋、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活动。下面是部分海伦学生的网上寄语:
陕西省九年级学生:新世纪的我们,学雷锋就要从身边事做起,如为社区 做清洁。山东省九年级学生:我鄙视“中国式过马路”,只有遵守规则,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四川省九年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必须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请从是否看任选两个学生的网上寄语,写明省份产写出其理论依据。
1、我选答省九年级学生的寄语,其理论依据是:
2、我选答省九年级学生的寄语,其理论依据是。陕西省九年级学生的寄语,其理论依据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如学生学生回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能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也可酌情给分。)
山东省九年级一的寄语,其理论依据是: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如学生回答“每个社会成员都负有遵守社会公告、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也可酌情给分。)
四川省九年级学生的寄语,其理论依据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近年来,“最美人物频频出现,他们或在平凡之中默默坚守,或在关键时刻毅然择善,用爱心和壮举提升了道德的高度,不断地感动着我们,传递着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假如你所在学校计划组织一次寻找身边的“最美中学生”活动,发现身边的微感动,然后向全校师生推介,请你参与: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代表活动组委会拟定一份“最美中学生”推荐标准。
1、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2、亲近社会,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3、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积极实现人生价值。
4、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陷入困境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5、具有向上的精神状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6、对家族、学校、或社会有积极贡献,事迹感人等等。
(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价值判断:
1、2012年9月,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的行为引起了中学生李强的极度愤慨,他通过微博发出倡议,希望海峡两岸人民联手保钓。
判断(正确)
理由: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和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若考生回答“该中学生的行为是爱国行为,是具有正义感的表现,也可酌情给分)
2、最近媒体上流行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指这样一些现象:闯红灯、不走
斑马线、逆行、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不听交通指挥。当受到交警批评时不振振有词地说:我愿意这么走,关你什么事。
判断(错误)
理由: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这些人的行为是不珍爱生命、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
3、中学生年龄尚小,社会经验不足,应该一心一意学习文化知识,不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判断:(错误)
理由: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积极适应新常态心得体会
【篇一】
总书记关于新常态的表述,对现阶段中国经济走势的客观基础作出了新的研判,提出了经济发展新阶段对发展动力新的要求,也预示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新的方向,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宏观经济基本走势的判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新常态。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的高速向中高速转换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我国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将近10%的高速增长、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不仅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劳动年龄人口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使潜在增长率降低将成为必然趋势和常态,而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等几个因素的叠加,都使得经济不可能再维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也就是说,减速或换挡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与前期增长减速主要源于周期性因素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源于经济基本条件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因素,而这种减速也不能继续简单地沿用过往凯恩斯主义的总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动力将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在要素禀赋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和经济结构不断转换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低廉的生产要素驱动的,而随着我国生产要素价格发生质的变化,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即依靠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今年以来,产业结构发生的积极变化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以及单位GDP能耗下降,显示了结构调整出效益,也预示着技术创新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除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外,当前还有一个更大、更为基础性的催生发展动力的结构调整,那就是进一步激发来自民间资本和企业家的创新动能,从而整体上优化国民经济结构,而这需要在体制上进一步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和保护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可喜的是,本届政府一直强调改革红利,也就是说通过促进改革继续支持经济增长。这从这两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可见一斑,都是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营造更加宽松便利的环境等重要举措,无疑都会推动民间资本、民营经济发展和企业家精神复苏。可以想见,依靠体制的内在激励和保障来促进经济内生增长也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新常态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换
新常态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换。简言之,除了原有的总量平衡外,结构调整、预调微调、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将成为宏观调控的新常态。适应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十八大以后中国新领导层在对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特征提出全新的分析判断基础上,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涵、目标、取向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创新。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界定了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与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提法有了重要的区别;此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但是没有把产业、价格(规制)政策放在宏观调控体系之内,这表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职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次,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自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微观要活、宏观要稳、社会政策要托底方针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稳字当头,并提出上下限论,体现了底线思维的宏观调控方针。最后,在宏观调控的取向方面,今年初以来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政策思路从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结构调整转变。与此相适应,在政策工具方面,从全面调控向定向调控转变,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工夫,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
新常态意味着政府和企业都要有平常心
面对新常态,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家),都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正如总书记所说的要有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标志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意味着经济增长总量指标的重要性下降,也预示着长期以来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淡化使用,这将改变过去以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的偏好与思维定式。地方政府将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广义的发展如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文化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强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到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对于企业(家)来说,在增长速度下降、产能过剩的年代,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过去依靠拉关系、走后门等寻租行为获取资源的机会成本或难度也加大了,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价值的创造才是企业立足的基础,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要面临转型升级。
【篇二】
经济发展有其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自在规律和运行轨迹,会形成阶段性的稳定均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即是指我国经济运行开始跳出前30多年的运行轨迹和均衡状态,进入到一个新的周期,正在形成一个新的均衡。促成这种常态的转换既有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环境和走向的影响,更是我国由中低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总体上处于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转型的阶段,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型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稳定、快速的增长常态。而当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正在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时候,尚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的产业结构不但难以继续起到支撑作用,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影响,需要加快构建与高收入阶段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随着向高收入阶段的迈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条件将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明显有别于之前的趋势特征
要素成本稳步提升。在中低收入阶段,我国生产方面的主要优势是要素成本低,所以形成了一种通过低成本要素组合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而在迈入高收入阶段过程中,我国要素成本优势开始逐渐丧失。首先,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变为常态性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随着老龄化加快和人口抚养比提高,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等支出大幅增加,储蓄率将逐步下调,投资率也将趋于下降。再者,随着可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减少和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要求不断提升,我国土地价格越来越高,环保约束性也越来越强。依靠人口红利、低土地成本、高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需求结构中高端化。收入结构是影响需求结构的决定性因素。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发展阶段后,总体消费水平显著提高,1959年2000年,美国的个人消费开支年均增长3.6%,消费开支在国内总需求中的比重达到65%;同时,美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食品消费支出由1960年的24.4%下降到1998年的13.5%,而以发展、享乐为主的消费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住房、汽车、休闲娱乐、投资、旅行和教育等方面的消费。随着我国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恩格尔系数对消费结构的作用规律将表现得更为明显,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进入调整期,随之步入高额大众消费阶段,高档耐用消费品逐步普及,汽车拥有量将进一步增长,社会的主要注意力从生产问题转到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相应地汽车制造业、电子通讯业、旅游和闲暇消费业等行业成为经济的主导部门和主要经济增长点。
供给重点转向公共品领域。在中低收入阶段,商品短缺,供给重点是竞争性商品。随着我国成功实现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的转型,竞争性商品也实现了由短缺向总量基本平衡转变,甚至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与商品经济走向买方市场截然相反的是,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国当前开始面临着社会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品供给的总量规模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城乡公共品供给严重失衡,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同时还表现为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公共品需求供给不足,制约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迈向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公共品的供需矛盾将成为新常态,社会供给重点领域将由竞争性商品领域转向公共品,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将是重点。
适应新常态,要求构建迈向高收入阶段的产业结构
一是要实现由追赶型发展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型,接受低要素成本比较优势丧失,追求基于创新的适度增长和稳定发展;二是要实现由低成本竞争向质量、品牌竞争转型,在消化过剩产能的基础上推进产品更新换代,迎合人们收入提升后需求结构中高端化的趋势;三是要实现地方政府竞争由GDP向公共品领域转型,政府考核指标更加偏重公共服务,政府服务更加注重民众的幸福感受。
针对广东而言,面对新常态,一是要接受政策优势不断弱化的现实,走出政策依赖,依靠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创新驱动力的增强带动经济增长;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抓发展,让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三是要加大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投入,各市根据接受珠三角辐射情况形成自己的产业体系,从而构成一个以珠三角为核心、各市围绕珠三角核心区以一定轨迹运行的产业星系。
第五篇: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教案
《适应社会,转变角色》课程教案
教学背景: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但终究会结束,大学生终究需要走进社会。近些年来,一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就业后环境的变化,却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没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在大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转变自己的角色,是各个高校不能回避、必须担当的重要课题。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具有充分的心理能力,去掌握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有较充分的心理能力作选择职业和就业的准备。
教学重点: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进入社会环境与角色的转变及大学生该如何学会适应,走向成功。
教学难点:
如何适应社会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内容及步骤:
引入问题讨论 心理学家哈博特·赛蒙有一次在沙滩边观察蚂蚁时发现:为了适应地形,沙滩蚂蚁的巢穴相当复杂。经过研究和观察,他发现尽管是同一种蚂蚁,如果它的巢穴在干燥的地方,巢穴的结构就比较简单。这是为什么呢?
哈博特·赛蒙认为,这是因为蚂蚁对周围的环境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能力。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蚂蚁必须发展不同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使得蚂蚁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正如南加州大学领导学院创办人华伦·班尼斯在《奇葩与怪杰》一书中所说:“适应力是每个人在面对生命的起伏不定与阴晴圆缺时,仍然能够活得精彩的能力。有人能从磨炼中吸取智慧,有人则在类似的经验中受伤屈服,成功的领导人和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此。”适应力对于领导者来说是这样,事实上,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如此。
课程概要
一、生活适应与发展
二、环境改变与角色转换
三、现代社会对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要求
四、学会适应,走向成功
课程具体内容
一、生活适应与发展
(一)适应的内涵
1、定义、适应的基本环节 3、积极的适应
(二)适应的心理过程 1、适应包含的几个环节:(1)一种需要或动机出现;
(2)阻止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障碍存在,产生压力;(3)个人在压力下的应急方式;(4)减轻紧张或解决问题。2、适应的心理过程的分析:(1)对需要的分析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对阻碍和压力的分析(3)生活压力下的身心反应分析: ①生活压力下的生理反应 ◆应激(急)反应 ◆一般适应征候群 ②适应
二、环境改变与角色转换
(一)环境改变与心理的新变化
1、大学环境到社会环境的新变化 ①生活环境的改变 ② 学习环境的改变 ③ 人际关系的变化 ④ 管理制度的变化 2、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① 思想上要自立 ②工作上要自觉 ③ 生活上要自理 ④ 行为上要自律、环境改变引发心理适应问题 ① 茫然—— 失去动力的火车 ② 失落—— 丧失的自信心 ③ 无措—— 我是一只恋巢的小鸟 ④ 孤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 ⑤ 失望—— 失落的天堂 4、适应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二)角色适应与心理健康 1、大学生角色的新变化
◆由准成人的具有社会责任意义的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意义的成人; ◆由一个自觉的角色者——一个自强的角色; ◆由一个依赖父母的半独立人--离开父母的独立人 提出从学生到员工要完成的转变。、大学生角色改变障碍的类型
① 角色固恋型。指环境改变而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仍沿用过去的模式。② 角色混乱。指个体在青春期阶段与他人所作出的各种认同之间缺乏协调,不知如何定位自己,对未来方向彷徨迷惑。
③ 角色退行。个体因挫折而改用过时的行为模式来应对当前的环境。3、青年角色改变障碍的原因分析
①转折太大 ② 阅历不足 ③ 怀旧倾向 ④挫折遭遇
4、适应角色改变,排除障碍 ①了解“角色”是什么? ②要有明晰的角色意识。
三、现代社会对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要求(2min)
(一)戚加宁提出的大学生适应和发展的任务要求
(二)我国学者提出的对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四、学会适应,走向成功(20min)
(一)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选读
案例一:紧张害怕
小C是来自农村的一位工科学生,身材矮小,性格内向。在临近毕业的一段时间,他内心常常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和不安,以至于上课都不能专心听讲,也无法集中精力搞毕业设计。来咨询时,他主动谈起了自己的心理感受:他平时学习很用功,大学这几年成绩不错,还得过奖学金,但总觉得自己除了学习之外,别的方面都不行。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和交往,宿舍同学相处得还不错,但同学们老嫌他不活跃,每次他们谈一些有趣的事时,他都插不上嘴。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找工作,而他来自农村,没有一点关系,去过几次人才市场,但由于太害怕、太紧张,结果很不理想。“哎!”他叹了口气。当问到他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时,小C很茫然地说:“我也不知道,现在找工作也不容易,只要比较稳定,收入还行就可以了,我的期望也不高,但怎么就这么难呢?”小C又陷入了不安与困惑中……
点评:面对就业,小C存在被动等待、胆怯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致使在就业过程中接连碰壁,受挫之后更是茫然无措。加上他本身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和交往,不善于展示自我、推销自我,所以在求职的问题上感到压力重重。小C应该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大胆、主动地面对求职。
案例二:专业不对口
王某,男,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该生苦诉自己最近一个月四处求职却处处碰壁,感到很受打击和深深的挫败感,特别灰心。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找什么工作,因为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市场里需要这方面专业的单位往往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而我们又只是专科生,首先学历就够不上,其他的条件则更加达不到。如果放弃本专业去找其他方面的工作又觉得挺可惜的,毕竟自己学了三年专业,心里觉得不甘心。
点评:小王应注意调整心态,适当降低期望值,注意避免“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等一些不良心理。
案例三:求职碰壁引发心理问题
我是一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校4年,自觉学有所成,然而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我看中 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我;单位看中我的,我却看不中人家。直到目前我还未与一家单位签约。时下,我处在一种焦虑、犹疑、自卑、不满、无法决断的状态,内心十分矛盾痛苦。我自知心理出现了毛病,却不能自控,只能任其恶化下去。
点评: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作为一群有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文化群体,其理想与追求自然有明确的目的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因而其往往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作为心理品质“高危人群”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是有普遍性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小王同学反映的心理问题来看,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愿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你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伴有焦虑不安、不满自卑、自我否定等特征。如不及时调适引导,极有可能诱发诸如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从你找工作受挫来看,也许有两种因素所致。第一,也许你的就业准备不充分、就业应试技巧不当,导致你认为较好的单位未挑中你。这方面在实践中多训练、多收集就业信息是可以克服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你对工作的心理定位过高引起的,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很多同学由于自觉学有所成,踌躇满志,想找一个好工作大干一番。可找到的工作与自身期望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就业受挫,产生心理问题。案例四:期望值过高
2002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点评: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案例五:口头协议无效
某单位接收某校某毕业生,当时已通过体检、政审考核等程序,该单位表示同意录用该生,但提出因没有带公章,请学校先盖章签署意见。他们同意之后再补办有关手续。校就业指导中心为慎重起见,反复提醒毕业生最好等单位先盖章,学校再盖章。但单位和学生本人都很急,单位说:“反正我们已同意接收,只要方便同学,简化手续,谁先盖章无所谓。”学生说:“我体检、政审都通过了,请给我一次机会,我愿写保证,保证因手续不全后果自负。”且该生所在院领导也打电话为之说情。鉴于此,学校先盖了章。谁知刚过两天,该单位将该生协议书退回。
点评:签协议一定要慎重,必须把双方的约定以文字形式写下来盖章签字方生效,“君子协议”、“口头协议”都是空头支票,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一旦发生纠纷,毕业生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毕业生必须学会保护自己。一般来说,毕业生最好是亲自前往单位签约盖章,如果一定要将协议书寄去签,那应该要求单位先出具书面接收函,以确保万无一失。
案例六: 心态浮躁
崔强是学计算机的,毕业后,到一家计算机公司干了三个月,感到公司销售业务量大,技术工作量小,学不到东西,于是跳槽到一家软件公司,以为这下有了学习机会,结果工作拿不下,技术跟不上,干的东西与原来学的关联不大,非常吃力,质量和进度都不能满足要求,老板很不满意地说:“这是公司,不是培训班。”于是,崔强被老板炒掉了。过了两个月,崔强才找到一家专搞弱电的公司,公司业务很丰富,电子、通讯、计算机都用得上,其中由崔强和几个老手搞局域网安装,工作中崔强看不惯的事不少,特别是单调重复的工作、紧张疲 5 惫的加班和沉闷压抑的气氛,让崔强又有了想离开的念头。
点评: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少刚毕业的新人自恃能力高,觉得现在的工作太屈才,刚踏进单位就计划着跳槽。结果跳来跳去,还是原来的山头最高。这个时候需要懂得自己平衡心理。抱有一颗平常心,不要一窝蜂去扎堆,要选择与自己匹配的职位。找工作就是人岗匹配,适合自己,不能高攀,高攀了很难找到,也不能低就,低就了就会浪费自己的资源,导致心态不好,引发跳槽。职业规划就是找到这个最佳匹配点及未来各阶段的发展平台。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知识,具备专业特长,思路开阔,善于与人合作的大学生,是老板所喜欢的类型。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要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取长补短。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耐心、热心、诚心,这是职场新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企业就会欣赏你,心态就会变得豁达开朗。
由同学们讨论案例,同学们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根据案例总结归纳大学生如何做好角色转换。
最后总结,在这个角色转换过程当中,我们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心态。
因为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前几天有专家谈信息对称的问题,可能有信息不对称等等这样的工作,可能跟当初想象的可能有些差距,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调整一下心态,当然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可能你找的工作比原来想象的要差一些,也可能要好一些。那么,好一些的情况也要调整一下,不光是差的时候要调整,情况好的也可以调整你的起步点,原来你设想是什么样的,好的情况就会让你觉得比较幸运。
2、行为。
是学生和员工在处事方式上肯定有不同。在这个单位里面有一段时间,大家马上就会知道这个是新面孔,应该是新员工,那么他的做实方式就不会一样。
3、能力。
我们在学校体现能力就是看你的考试或者是其他方面,那么在这里,我们是从生产角度,注重质量和效率。
转换过程当中,要求我们要上手快,他的意思是交给你的任务马上能完成,干得挺好,从质量和效果上能够保证。
然后在职场的一些游戏规则,可能跟学校有些不同,比方反映在绩效考核,一般公司里有绩效考核,每个月会给一个考核,因为要拿奖金嘛。
4、心理问题。
跟心态有点不同,心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些压力对我们产生的一些心理状态。这些状态是正常的,比方有竞争的压力和自身的严要求这样的一些压力,使我们产生了一些焦虑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那么就要学会减压,工作着并快乐着。
这是我们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你到了一个公司之后,通常有一个入职教育。我们有些人就会知道,会有领导跟你讲讲话,或者带你参加一下公司的展厅,回顾一下公司的历史,然后介绍公司的情况,有多少人,有那些部门,然后哪些产品线,开放模式怎么样等等,是从组织结构到产品各个方面都有一个介绍,这就是了解企业。尽量让信息对称起来。勤劳的蜜蜂有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