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doc

时间:2019-05-13 21: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doc》。

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doc

【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

蒙城八中 李志轩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实现伟大的梦想!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探索,追求梦想。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3.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勾画文中的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五、教学方法

情境熏陶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杨利伟在“太空一日”的旅程中有着怎样的心里感受?请在书中勾画流露作者感受的句子。预设:

①、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②、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③、外面有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过载,也能承受!但是看到舷窗玻璃开始出现裂缝,我紧张了,心想:“完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总结:坐上飞船的时候,杨利伟就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祖国,献给了航天事业。但杨利伟不是神,他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面对危险,他也会紧张、恐惧。

三、分析人物形象,向英雄学习

四、1、从文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杨利伟?

①、勇敢、坚强 ②、严谨、实事求是 ③、爱国、有民族责任感

总结:正是有了像杨利伟这样的勇敢、坚强、严谨、实事求是、具有爱国和民族责任感的英雄们,我们的飞天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像鲜花一样灿烂绽放。掌声应该响起来,为我们的宇航员们,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也为在座的将成为英雄的你们!

四、联珠成链,再敬英雄

同学们,杨利伟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想,我们还有许多梦想没有实现,需要在座的你们这些未来的英雄去实现。只要你们像杨利伟那样勇敢、坚强、严谨、实事求是、具有爱国和民族责任感,你们必将实现伟大的梦想!让我们再次向杨利伟,未来的英雄们致敬。

五、布置作业

1、给杨利伟写一份颁奖词。

2、阅读《天地九重》。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

安徽省霍山县高山初中尹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教学重点:提取文章主要信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民族,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奔月的神话。今天,这一梦想已经实现了!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生看”神五”及杨利伟的相关资料)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

二、浏览课文。

(一)、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炽热(chì):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共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

五脏六腑(fǔ):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味:意味。寻味:探索体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俯瞰(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确凿(záo):真实,确实。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无虞(yú):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二)、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要求用横线划出。以抢答形式梳理重要信息。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这些心理变化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飞船中的感受,说明航天员工作的危险,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2、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体会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明确:表现了大家看到“我”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之情,真实再现了“我”脱险后人们如释重负的心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

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

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

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 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2.你认为“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及返回对我国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胜利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太空的国家。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强大的象征,是我国日益强大的标志,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多努力的强大基础。引人注目。

五、拓展:

补充神六至神十一号飞船及嫦娥号的相关资料。六.布置作业。

第三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 探究生趣

第一步,浏览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

炽热(chì râ]):①温度极高,极热 ②感情和情绪热烈。释然(shì rán):疑虑消除

幅度(fú dù):①振动过程中振动的物理量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值。②两个可能极限之间的距离或长度。急剧(jí jù):快而剧烈;急速

抖动(dǒu dîng)①用手有力地振动物体。②颤动。

共振(gîng zhân):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

敏感(mǐn gǎn):①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皮肤或神经上比较敏感的部分。②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

五脏六腑(wǔ zàng liù fǔ):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耐人寻味(nài rãn xún wâi):耐:禁得起;味:意味。寻味:探索体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预定(yù dìng):意为:在事前筹错。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轮廓(lún kuî):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略。辨别(biàn biã)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期待(qī dài):期盼,等待。

俯瞰(fǔ 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分辨(fēn biàn):区分辨别。呈现(chãng xiàn):展示出。视野(shì yě):空间范围或见识。

验证(yàn zhâng):检验或测验精确性或准确性 确凿(quâ záo):真实,确实。

纯净(chún jìng):①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物质或杂质的。②无污染的;单纯洁净的。轨道(guǐ dào):①轨道指用条形的钢材铺成的供火车、电车等行驶的路线。②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的路线。也叫轨迹。③物体运动的路线,更多的是指有一定规则的,如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和人造卫星的运行都有一定的轨道。④行动应遵循的规则、程序或范围:生产已经走上轨道。

本末倒置(běn mî dào zhì):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倒悬(dào xuán):意思是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常用在民意、军事、政治等方面重大变化上。

错觉(cuî juã):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模拟(mï nǐ):模仿,仿效。遨游(áo yïu]):远游,漫游。

鉴于(jiàn yú):①关于;考虑到②由于,按照,根据。严谨(yán jǐn):①严肃谨慎。②(结构)严密。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îng pî):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稠密(chïu mì): ①亲切,密切。②又多又密。

摩擦(mï cā):①使用压力在一物体表面上摩动。②物体间擦动时有阻力的情况。③观点相反者之间的冲突

瞬间(shùn jiān]):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

呼啸(hū xiào):①发出吹口哨的声音。尤指由于迅速运动而产生的声音。②发出的具有像笛子一样的尖脆声音。

裂缝(liâ fâng):一条细长的开口,细隙缝。

故障(gù zhàng):①发生障碍或出了毛病。②阻碍进展或影响效率的紊乱状况。

屏息凝神(bǐng xī níng shãn):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无虞(wú yú):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寂静无声:安静的没有声音。容非常安静。一般用来形容夜晚。隐约(yǐn yuē):①困厄;俭约。②谓义深而言简。③依稀不明貌。模糊(mï hu):不分明,不清楚

二、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文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抽代表交流梳理成果: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

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

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

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

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由于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

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

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

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

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

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 明确:误认为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

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 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以之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

五、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明确: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课堂探究: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模仿《太空一日》的写法,写一篇表现自己探险经历的文章,要求脉络思楚,语言简明。总结固趣 本文写作者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员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就吸引眼球,“意外出现了”,不仅让“作者几乎难以承受”,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也让读者为之揪心。

“我看到了什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没有见到了长城,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船行过程中的未解之谜。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写出回归过程的惊险。

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据有很强的可读性。布置作业:

1.预习《带上她的眼睛》,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趣味教学资料 杨利伟简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3年3月24日,杨利伟获澳门科技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杨利伟个人生活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从小就生活在大海边,儿时他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他写过一篇作文《我见到了周总理》曾入选了作文集。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而看了《铁道游击队》后,他就一直梦想做火车司机,却没想到后来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12] 杨利伟所获荣誉

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国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进入太空。

2003年11月07日,杨利伟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奖章和证书。

2004年02月12日,荣获200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2008年07月22日,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8年08月06日,奥运火炬开始北京市传递航天英雄杨利伟跑首棒。200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月桂奖特别奖。

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接见。

2010年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对杨利伟的评价

2003年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杨利伟旋风热动全城》,社评:杨利伟是这次“神舟”5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质素、智慧和表现,看到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的前景和希望。战友评价杨利伟:爱钻研肯奉献。

媒体评“没看到长城”的杨利伟的另一种勇气:杨利伟做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勇气。杨利伟的故事

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我在太空的状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持续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就应具备的素质。' 是的,应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好宣传,一再期望以平常人对待。

他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杨利伟透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刻。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刻,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杨利伟的飞行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记者曾问杨利伟,你对航天员的职业怎样看?他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性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我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将继续发奋工作,时刻准备理解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 杨利伟背后的故事 英雄的内心

杨利伟就坐在我对面,飞天成功后鲜花和掌声包围了他,他平静如常,就像在火箭升空中,他的心跳依然是每分钟76次,没有丝毫紧张。资料称,国外航天员在火箭发射时的瞬间心跳到达每分钟140次仍属正常。他如此大勇,如此沉着冷静,使我肃然起敬。我问他:'你到发射场看过发射实景吗?数百吨的燃料送火箭起飞,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你想过这中间的风险吗?你知道今年国际航天界的灾难性事件吗?' 他坦然一笑说,过去他只在电视上看过发射飞船和卫星。年初,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高空坠毁,7名宇航员遇难。他说:'这些灾难只能提醒咱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之后,他用平静的语气述说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位前苏联的航天员乘坐的飞船在回到的途中发生故障,飞船眼看就要坠毁,这位航天员拿出怀中的金笔用宇航服包好,对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深情地嘱咐:请把金笔作为礼物,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

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杨利伟告诉我,有时想吃的东西不敢吃,想做的事情不敢去做,也是挺痛苦的。他1米68的身高,体重一向持续在64公斤。他钟爱吃肉,不钟爱吃蔬菜,却偏偏不能多吃肉,为了持续体重不增长,只能吃营养配餐。晚餐也不敢多吃,有糖的饮料不敢喝,领悟航天理论一学就到深更半夜12点,只能大口大口喝浓茶。唯一例外的是,发射那天早上,本来安排他吃点面条算了,他说:'不行,我得吃点肉,不然上天肚子饿了没劲儿。' 生理极限的挑战

太空在作家的笔下是神奇而又美妙的,但是对于杨利伟来说,却要承受生理极限的挑战。他说,火箭上升的感觉是地面模拟不来的,起飞两分钟后,开始感觉有些难受。入轨后,舱内的小东西开始飘浮起来。杨利伟感觉自我的头朝下,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太空错觉,于是强迫自我不好倒过来,不管怎样样都要战胜困难,很短时刻,错觉感消失了。其实每个小时只有20分钟左右的时刻,飞船能够和地面进行画面传输。每次杨利伟都把自我固定在摄像头前,生怕自我漂浮起来,地面捕捉不到他的身影会着急。这就是为什么,咱们看到的航天英雄总是被束缚在座椅上,持续着一种姿势。尽管动作幅度越大,空间户外病的折磨就会越强烈,产生头晕、恶心、无力、头痛、错觉等。但是为了给后人积累经验,杨利伟尝试了所有可能做的动作,去体会在太空的感觉。21小时的飞行任务中,杨利伟只睡了半个小时,'在太空的时刻太短暂了,我要尽可能的体会操作,为后续任务带给技术支持,用摄像机拍下美丽的画面,用双眼去看咱们美丽的家园'。飞船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高速飞行,白天黑夜交替而过,地球的边缘镶上了一道靓丽的金边,明亮的阳光映射在飞船的太阳能帆板上,舷窗外的地球一会儿披着蔚蓝色的外衣和淡淡的云彩,一会儿又是漆黑一片。

人类探索太空史之8大尴尬事件

刚刚过去的10月19号,随着欧空局的斯基亚帕雷利号探测器“轰”地一声在火星表面上留下人类的印记,地球上热心的居民又一次被告诫宇宙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作为人类科学和技术的集大成,航天工程中的意外可谓恒河沙数,不论地面上计划如何周密,上天之后永远有足够多的变化导致事故。有些事故回溯起来让人们以泪洗面,以头抢地,不过在飞天半世纪里,也是有很多尴尬的,不那么痛苦的事件,单独拿出来倒是也能在严肃的科学界当做极客们的笑话。下面就列举八大尴尬的事故。第一、先锋号事故

1957年10月4号发射的“人造卫星一号(Sputnik 1)”让苏联人的航天从0变成了1。尽管这个小卫星大小只有一个足球,还只能发射一种信号,不过其意义大于其功能这是毋庸置疑的。苏联人能把卫星放到轨道上,就能把核弹发射到西方国家任何一个角落,顿时西方人发现自己的天空都觉得陌生了,似乎在被渐渐染成苏维埃红。

西方的灯塔国哪能咽下这口气。于是赶忙支起自己的先锋号火箭,准备在航天领域分离追赶。可惜这个先锋号真不是个东西,当时临近发射的时候还没通过验证。这就像在游园会里的那种穿麻袋跑步的小孩一样,不够这次还带了眼罩,一只手绑起来,鞋子钉在地上,然后旁边的苏联小孩短袖、短裤、钉鞋全副武装,还抢跑了一段。

倒不是美国没有合适的发射载具,三军都有验证过的火箭,只是白宫不愿意看着军方的科技发射卫星,其实话说回来还是艾森豪威尔自己作。1957年是全球地质年,力求用最新的科技探测全球地形。艾总统明确说明,这个先锋一号卫星啊,是为了民用项目,和平的项目。所以用军方的导弹发射民用的火箭,想想都是在打自己的脸。另外还有就是艾总统想太多,觉得卫星肯定会飞跃苏联的领空,毕竟在轨道上嘛。如果是军方的,会不会惹苏联人抗议呢?前一阵子自己拍过去的气球和飞机都太多了,再发个火箭岂不是宣战?这次还是保留民用性质吧。

其实先锋火箭一开始也是海军设计的,不过改为民用了,加了推力和操控。先锋1号卫星相比苏联的第一颗要小得多,只有1.4公斤,只有西柚那么大。不过小归小,里面的东西不少,有一对发射机,温度计,水银电池,甚至还有几片小太阳能板。上轨道后,它不光能发布简单的信号,自己的温度和参数也能发回来。

前提是能发射上去。

1957年12月6号,苏联发射后的两个月,美国人骄傲的吧自己的先锋火箭树立在卡纳维拉尔角的新发射场。随着倒计时数到0,巨大的火焰从火箭的菊花里喷涌而出,巨大声响中火箭直直上升,向着太空飞去。飞了大约1.3米,先锋号觉得太空不值得自己大费周章,干脆就摔了下来。燃料罐在巨大的重力压迫下破损,上层火箭倾倒在发射台上,整个发射台一片火海。

先锋一号卫星倒是很欢快地跳到发射台的旁边,边自嗨边记录着自己的温度。第二、双子座9A

1966年,东西方的太空竞赛进入白热化。为了肯尼迪的“此旬嫦娥蟾宫会”,NASA决定应该教一下宇航员们在轨道上对接交会。于是就有了双子座计划,目的是让两人在太空中生活14天,并且其中练习出舱行走和航天器交会。

其中最有戏剧性的是双子座9A任务。这任务一开始就不平常。本身计划练习对接的无人目标卫星没有发射成功,在天上炸了。然后原定的两人组的大组长在飞行训练中坠机了,临近发射才告诉候补航天员顶上。不过候补航天员不简单,是后来著名的托马斯•斯坦福和尤金•谢尔南。

为了赶进度,NASA临时发射了一个对接目标航天器ATDA(Augmented Target Docking Adapter)。这次发射倒是顺利,ATDA进入了离地259公里的轨道。入轨后,参数表明有个东西出了意外,什么该脱落的没脱落。因为没有造成意外,所以任务组表示宇航员上去看看。

两天后,1966年6月3号,双子座9A发射。发射顺利,变轨顺利,宇航员工作正常,雷达接触ATDA,双子座追赶ATDA。直到距离ATDA 900英尺的时候,航天员发现玩儿脱了,ATDA在发射的时候整流罩没脱离成功,两片的整流罩卡在了ATDA上。有一片打开一半,另一片被打开的带子卡在ATDA上,成了这个样子。

目标器变成了太空鳄鱼,对接演练自然是完成不了了。最可惜的是,这个整流罩看着就像是敲一下能脱离的,两名宇航员也训练过出舱行走。尽管两名宇航员在任务中不断情愿,说自己只要开着双子座弄一下就可以造福后面的同志了,NASA还是觉得整件事情风险太大,取消了所有的任务。要是两位胆大的宇航员成功敲掉整流罩,就真的功德无量了。第三、阿波罗登月模拟器

月球登陆前最重要的一个演练,就是,练习怎样登陆月球。月面着陆这最后一步怎么演练呢?怎样才能在1个G的环境里模拟1/6G的行动呢?电视模拟器没有那种直观的感觉,所以还是要飞的。NASA拜托贝尔飞机公司做了一个月面着陆测试载具(LLRV),也没说要做成怎样。贝尔公司也努力,14个月就把LLRV做出来了,1964年到1968年给阿波罗宇航员来训练着陆,这个时候真正的阿波罗着陆器还没建出来呢。LLRV这个名字太长了,大家干脆叫它“飞行床架”。要说这个飞行床架也真不是个东西,和真的床架也没差了。四只脚是铝合金支架杵着的,驾驶员是坐在露天座椅上的,中间在云台上安装了一个通用电气的CF700-2V的涡扇引擎。计划是用这个4200磅推力的涡扇引擎把整个床架飞到1200米的高空,然后减油门,模拟1/6的下降重力。期间宇航员可以用床架上的两个过氧化氢火箭模仿下降任务的细节,直到整个床架降落在地上。

理想很丰满,但当时的电控系统烂得一比。虽说床架能爬升,悬停和平移,可这都是力气活,稍不留意就操纵过度,在离地低的地方很容易机毁人亡。事实上也真出过坠毁的事情,那是在1968年的5月6日,休斯顿旁边的艾林顿空军基地。LLRV床架在例行训练的时候出现了推进剂泄露事故。这个时候床架离地200英尺,大约60多米。推进剂泄露后操控面也失效了,床架开始歪向一边,迅速下坠。正在训练的宇航员没有一丝丝犹豫,立刻拉动弹射座椅,在坠地前几秒钟弹射升空,4秒后降落在燃烧的残骸旁边。然后这位宇航员跟没事儿一样回办公室写报告去了。

顺便说一句,这个宇航员是后来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第四、天空实验室

看到这里极客们都知道为啥了。作为NASA历史上出名的阿斗,天空实验室可谓身世浮沉。1973年5月14日在截了一半的土星5号上发射。作为无人载具的天空实验室的唯一工作,就是上天后打开太阳能版,准备好舱室等着宇航员来。结果这一简单的工作天空实验室都没做好。

这次出名的发射失误首先导致天空实验室的隔热帘子被扯掉。这个帘子不单单是保护加压舱不会被微流星破坏,更主要的是反射过多的太阳光,维持舱内温度不至于太热。扯掉的帘子碎片还挂掉了左边的太阳能板,卡住了右边的那半边。所以作为一次无人发射任务,天空实验室算是失败了。

等5月25号第一批宇航员来到天空实验室的时候,他们带了一个神奇的修补工具,一把太阳伞。因为过高的温度把舱内的塑料制品烤焦了,宇航员们第一次进入的时候都是带着防毒面具的。他们把这一把大太阳伞从一个工具舱门里推到外面,然后旋转打开,遮蔽了大部分的阳光,慢慢舱内的温度就下来了。之后他们又开展了几次舱外行走,用锤子敲掉了卡住的残片,强行修复了右半边的太阳能板,于是天空实验室勉强能开始工作。

你以为天空实验室多舛的命运就这样了?图森破了。1974年2月8号,最后一批宇航员离开天空实验室后,大家想着要不赶紧把航天飞机开发好,送个助推器上去,吧天空实验室推到更高的轨道上?结果翻翻黄历,夜观星象,一个英国数学家预言说1970年代可是太阳活动高发期,大气层会由此膨胀,会增加天空实验室的阻力(你以为太空里都是真空吗,图样了吧),然后就不知道能不能再撑到航天飞机发射了。

NASA拿着黄历一看,我去真的。增厚的大气层不光会让天空实验室早日坠落,而且还会以一个诡异的姿势坠落,NASA还没有办法操控。虽然碎片砸到某个人只有6000亿分之一的概率,不过飞过一个百万人以上的城市则有1/7的概率。NASA赶紧打开天空实验室的操控平台,给通讯设施充好电,一边改变轨道一边计算可能的着陆点,直到耗尽最后一点燃料。

NASA一开始想瞄准着印度洋下去,结果最后一刻燃料比预想的少了那么一丁点,天空实验室就坠毁到澳大利亚的珀西了。倒还好,没有人受伤,不过负责捡残骸的澳大利亚环保局给NASA开了一个400美元乱丢垃圾的罚单,NASA还拖欠了30年。想想NASA给珀西居民上演一场全世界最大烟火秀,这400美元还要倒付?

第五、哈勃望远镜

啊,哈勃。1990年代哈勃被认为是最大的装饰工程,因为它几乎是NASA有史以来耗资最大的单个任务之一,耗资从一开始的4亿蹭蹭跑到10亿多,结果照片也没拍几张好的。就像你花了买佳能1D的价格,结果卖家给你送来一个小孩玩的针孔相机,箱子里还多放了几个石头。

幸运的是,地上的科学家立刻就发现问题所在,是主镜头的一个小瑕疵导致了一点形变,所以聚焦一直是个问题。工程师在地上做了一幅给哈勃的眼镜,让1994年奋进号的宇航员带上了太空。这个眼镜全称是“太空望远镜同轴光学矫正器”,直接由主刀宇航员塞进哈勃的肚子里。第六、火星气候探测者号

当公制单位一统天下,灯塔国还一如既往使用英治单位,直到撞了南墙。

1998年12月11日,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发射升空,前往火星探测其气候数据,并给“火星全球探测者号”和“火星极地登陆者号”充当和地球的中继站。从发射到变轨各种指令都没有问题,只剩下火星载入轨道了。正当大家准备欢呼的时候,气候探测者号在1999年9月23号突然就和地面失去联系了。后来大家发现是探测器太低,冲进火星大气层烧掉了。

为啥会这样呢?原来是NASA在阿波罗之后就改公制单位为主了,在设计这个气候探测者号时也是用公制单位计算每次点火时间和力量的。但是承包商洛克希德公司是英制单位的死忠粉,在计算和设计零部件的时候是英制单位。结果NASA说我要N牛•秒的推力,洛克希德的推进器给了N磅•秒,一下子给了多了3倍。然后火星载入轨道没进去,进到大气层里面了。

所以说公制大法好,退英保平安。第七、起源号探测器

起源号探测器是NASA在世纪初发射来探测太阳风粒子的探测器。从2001到2004年,起源号一切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其主要任务是用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来抓住速度奇快的太阳风粒子,以便送回地面研究。收集任务结束后,气凝胶盘折进返回舱里,然后返回舱和探测器分离,回到地球。

2004年9月8日,返回舱以秒速11公里进入俄勒冈州的上空。按原计划,空气阻力降低返回舱速度到接近音速,然后减速伞蹭蹭打开。不过为了防止降落后的污染,NASA决定使用冷战的“天钩”,即用直升机把正在下落的减速伞连着返回舱一起抓住,然后不接触地面带回实验室。

又是一个理想丰满脑洞大的计划。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减速伞机构卡死。别说天钩了,直升机驾驶员只能眼睁睁看着返回舱从前面“唰”地飞过去。最后返回舱以时速311公里的高速径直砸到了尤他州的地面。坚固的返回舱舱体被砸破,想着花样保护的样本舱也破损了。

还好尤他州的荒漠地不是很硬,返回舱只是砸开,没有杂碎。最后回到实验室的样本虽然有些污染,但是还是抢救回了一些珍贵的太阳风粒子。

NASA发言人的厚脸皮在这次事件中被充分显现出来。他在事发当日说起源号是一次圆满的任务,胜利的任务。是,任务圆满完成,就是最后水花没压住。第八、猎兔犬2号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怀念一下故去的猎兔犬2号。这个火星探测器是有史以来最“草根”的探测器有着最励志的发展史和最可惜的结果。继承达尔文环球座驾(HMS Beagle,猎兔犬号)的衣钵,猎兔犬2号由英国开放大学教授科林•帕林觉博士带头,莱斯特大学研制,为了欧洲人对于火星的好奇和热情奔向红色的不毛之地。

猎兔犬2号的牛逼之处在于,这是个完全的民间活动。尽管有几个大的航天公司的介入,如果没有帕林觉博士的牵头和带队,恐怕这个探测器永远没有办法升空。帕林觉博士为了增加公众对于火星的兴趣,甚至邀请Blur乐队为这次任务谱写了一首小歌,用来作为猎兔犬的呼号。连搭载用来校色的色板都是艺术家 Damien Hirst 手画的。

最终整个项目成功筹款6600万英镑,只有2200万是从英国政府那里讨来的。这一点钱放任何一个国家的航天局里都是牙膏钱。但是凭借着这一点点钱,帕林觉博士他们制造除了一个33.2公斤的蛤蜊状探测器,为了是能方便在任何一面落地。落地后展开4片太阳能板,一个相机摇臂,一个岩石采集器,还有一个光谱分析仪。最后这个小探测器还有一个更小的“宠物”,一架系着绳子的小车,可以离开探测器母体几米,然后就需要拽回来了。

2003年6月2日,猎兔犬2号搭载在欧空局的火星快车探测器上升空。在火星快车进入火星载入轨道前6天,猎兔犬2号脱离火星快车,在2003年圣诞节开始自己的大气层载入任务。

然后就没音讯了。

传讯,下议院听证,各种官僚事情弄了好多,大家还是不知道猎兔犬怎么就这么没了。猎兔犬2号之父帕林觉博士操劳过度,于2014年去世。去世后的几个月,2015年1月,NASA的火星侦察者号探测器发现了猎兔犬2号的着陆地,并且证明帕林觉博士的设计抵御住了大气层载入的高温和极端环境,成功着陆。不过着陆之后的事情就不是计划内的了。

NASA和猎兔犬2号的班组商量后,讨论出了这样的一种情况。猎兔犬2号成功打开降落伞,缓冲气囊成功充气,着陆器成功接触地面。不过有着特殊气囊使用技巧的NASA有经验,他们说可能猎兔犬2号比原计划中弹跳更多次,或者弹跳更狠。弹起的气囊带着探测器可能再碰到降落伞,伞绳和气囊缠绕在了一起,也可能弹到气囊漏气了还在跳。总之是气囊泄气后,没有按照原计划收起来,结果在缠住了舱盖,还挡住了太阳能板受光。太阳能板没有光,就没有办法给探测器充电,于是乎猎兔犬就没能够向地球发信号了。

想想大家冬天被被窝缠住的场景,可能和猎兔犬2号差不多吧。后记

所以这些尴尬的事情我们学到了什么?老生常谈一点,就是说太空很神秘,宇宙探测很难,一点小细节的疏漏都能造成巨大的过失。实话说,回忆起这些曾经辉煌的失败,才能更加激励起现在的航天人们用更大的热情和更大的决心走好现在的一步步。正是因为过去,失误是那么的经常和不可捉摸,现在和未来航天事业的成功才是那么的引人注目。教后反思:

第四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欲扬先抑

梁园区王楼乡第二初级中学 :联系方式: ***

《欲扬先抑》教案

薛丹丹

欲扬先抑

梁园区王楼乡第二初级中学 薛丹丹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2、通过《阿长与<山海经>》、《蝉》、《冯谖客孟尝君》几篇文章开展群文阅读课,感受欲扬先抑的不同角度,从而学会运用。教学重难点:

通过同一主题的几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蝉》、《冯谖客孟尝君》开展群文比较阅读,感受欲扬先抑的不同角度,从而学会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纪晓岚吗?今天我们先讲一个跟他有关的故事,有一天,纪晓岚的一个朋友的老母亲过生日,请纪晓岚作诗祝寿,他稍作思索,提笔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四座宾客都吓了一大跳,正当人们满怀疑虑的时候.他不慌不忙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谁知纪晓岚又写下第三句“生下儿子是个贼”,这次四座宾客又不敢言语,哪知纪晓岚又从容地写了第四句:“偷得蟠桃奉慈亲。”宾客立马鼓掌叫好。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吗?

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写得一波三折,让人忽惊忽喜,妙不可言,同学们,这种写法叫什么?(欲扬先抑)

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运用过吗?那就请同学们认真上好这节课,也许等会儿你就会用了呢?接下来,让我们先从几篇文章感受一下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二、赏析《阿长与<山海经>》欲扬先抑的写法

我们刚刚学过《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凝聚着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这篇文章。

(一)思考:童年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态度有没有变化? 前:不大佩服他,不喜欢

后:充满敬意,喜欢、热爱,感激。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长妈妈不识字,又没有钱,但为了“我”,肯花时间去寻找,并花钱买来《山海经》,“我”不胜感激。

(二)《阿长与<山海经>》欲扬先抑手法的解析

1、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赞美长妈妈的善良、朴实、真诚、有爱心,对长妈妈真切的思念与热爱。

2、但是在赞美长妈妈之前,作者却用了大量文字“抑”长妈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是怎么抑的呢? 抑: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且睡相不雅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故事⑥谋害我的隐鼠

叙事(要抑的充分,最好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描写:外貌(“黄胖而矮”“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动作(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语言(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的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

神态(惶急)

写出了一个粗俗、烦琐、愚昧、迷信的长妈妈。

3、作者本想赞美长妈妈,却用了大量篇幅来写长妈妈的“不好”?请你说一说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用反差震撼心灵,突出主题,让人对长妈妈产生更深的敬意。

三、赏析《蝉》欲扬先抑的写法

(一)请同学们自读文章,思考作者对蝉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

前:“烦”(“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结尾说“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后:“宽恕”

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这种变化是在“后来拾得一只病蝉,听朋友说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时,作者理解了蝉的生命意义,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好好创造它的价值。

(二)《蝉》赏析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1、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赞扬蝉的生命意义。

2、为了突出主题,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具体是怎么“抑”蝉的? ①蝉烦人的聒噪②病蝉的弱小,微不足道 描写:声音、体态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让人恍然大悟,对蝉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四、赏析《冯谖客孟尝君》欲扬先抑的写法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冯谖客孟尝君》原文和译文,思考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赞美冯谖非凡的才能,为孟尝君经营“三窟”。

(二)在赞美之前,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作者具体是从哪些方面抑冯谖的?

冯谖一而再、再而三的弹铗而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描写:语言(冯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发牢骚,不断地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

薛地收债

叙述(具体事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作用: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这些内容都是为后来赞美冯谖作铺垫,给人更强烈的对比效果。

五、比较阅读,掌握技巧

请同学们跳读这几篇文章“抑”的部分,比较这几篇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抑”和“扬”的? 讨论交流:

阿长与《山海经》抑:事件、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扬:善良、朴实、真诚 蝉 抑:声音、体态 扬:生命意义 冯谖客孟尝君 抑:语言 扬:非凡才能 总:抑:外貌、语言、心理、动作、具体的事件 扬:精神、品质 注意:

1、要抑的充分,最好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2、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

3、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分量要掌握好,不能抑得过轻,也不能抑得过重。

六、猜猜前半篇

(一)伯父从台湾归来

文章:……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思考: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猜猜前半篇是什么?要是让你写,你会从哪些方面抑伯父?

学生自由设计、回答(吝啬……)展示前半篇

(二)阿麻的故事

文章:……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思考:猜猜前半篇是什么?要是让你写,你会从哪些方面抑阿麻? 学生自由设计、回答(坐船要钱……)展示前半篇

七、学会运用,轻松小练笔

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欲扬先抑就是想要赞美一个人,但在 赞美之前要先对他进行批评。现在我们尝试一下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人物,说说你身边人的变化。可以通过对他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等方面的描写,来体现他的变化,50至100字。

朗读学生的小练笔作文。

八、推荐文章 《范爱农》(鲁迅)《托尔斯泰》(茨威格)《母鸡》(老舍)

九、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几篇文章比较阅读,从不同角度领略了欲扬先抑这种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并学会了初步运用,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练习,以达到运用娴熟的地步。

十、板书设计

欲扬先抑

阿长与《山海经》 抑:事件、外貌、动作、语言 扬:善良、朴实、真诚 蝉 抑:声音、体态 扬:生命意义 冯谖客孟尝君 抑:语言 扬:非凡才能 总:抑:外貌、语言、心理、动作、具体的事件 扬:精神、品质 反思:本节课我设计了快速浏览、比较阅读、跳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在具体的内容指引下,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方法,同时穿插说和写的内容,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欲扬先抑这个主题,学会运用,又培养了读写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积极学习,尝试群文阅读教学,争取快速取得进步。

第五篇:23《太空一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太空一日》教案

王莹

一、教材分析

十九大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定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大会报告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进行了阐述: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第一个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个讲的是“两个一百年”目标,第三个讲的是人民的美好生活,第四个讲的是中国梦,第五个讲的是中国对世界的意义。

从第二个、第四个、第五个方面来看,我选取了《太空一日》作为本次讲课题目。《太空一日》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航天员杨利伟撰写的《天地九重》。

本文通过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杨利伟的太空探索事例,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树立为国之繁荣富强而读书的意识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中学生不但应具有大国自信,还应有敢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未来的勇气!少年强则国强,从少年时代培养学生有肩负自己的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自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语句;

2、过程与方法:

浏览文章,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杨利伟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对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2)学习十九大精神,唤醒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做一名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学生,为中华之繁荣富强而读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由于篇幅较长,因此,本文采用浏览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序;

(2)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

引发学生的共鸣,唤醒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做一名肩负历史使命的中国学生,为中华之繁荣富强而读书。

2、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学习十九大精神,唤醒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做一名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学生,自发地为中华之繁荣富强而读书。

四、教法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五、教学过程。

本次课设计为一课时。

1、导入(图片,PPT)

背景导入(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对作家作品及飞船背景的了解体会文章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感情做铺垫,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

(1)

走进作家作品

(2)

神舟飞船背景链接

(3)

小游戏:我是宇航员(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转圈圈的小游戏体会航天员训练的艰辛,为后面理解杨利伟在太空遇危险的意外情况的心理活动及表现奠定心理基础;加强学生的参与感)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加强学习主动性)

3、基础积累(加强、掌握、积累基础字词)

(1)

读准字音

(2)

解释字义

4.学会浏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

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用点拨法,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本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纵向)

(3)

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读后感(引起学生对本文情感的思考,从书中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引发国家荣誉感及自豪感,萌发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之情。)

小结:我们应该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5.通过浏览,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找到文中杨利伟遇到哪些意外情况,标注出来;他遇到危险时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表)(通过对意外情况的寻找,更加熟悉课文内容;通过对杨利伟心理活动的概括总结发现遇危险时,航天员应对危险的方法、勇气、毅力及心理承受力,了解个人通过自身努力为中国梦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为中国新时代建设做贡献)

6.品味语言,体会科学态度(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航天员优秀的品质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参与强国任务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提问:(1)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是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的品质?

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

(2)找一找:文中杨利伟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那种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不适的感受,体现了航天员的严谨、科学的态度……

7.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完成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航天员的爱国情感,对祖国、战友、亲人的爱,唤醒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自豪感、爱国之心,希望成为肩负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中学生。)

举例1:“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A:这句话包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对亲人、对战友的爱。

举例2:“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六、教学总结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是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人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努力的成果。而我们繁荣复兴的新中国的建设,不仅是大人们的事,也是我们当代中学生所肩负的时代任务。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不仅有助于中学生的成长,也是我们全社会应该积极践行的时代任务。

七、板书设计

1、起飞时的生死考验——紧张痛苦

2、太空中的真实所记——热爱国家

3、飞船上的声音探索——意志坚强、认真负责

4、返回途中的惊险机遇——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