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式教育理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3 22: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建构式教育理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建构式教育理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浅谈建构式教育理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建构式教育理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孙连山 赵晓

编辑:studa1211

论文关键词:数据结构,建构式教育理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在建构式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就业需求为目标,针对数据结构教学中教与学目标不明、学习信心和动力不足、编程基础薄弱等问题,提出建构式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措施也可作为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参考。

近年来,在产业界急需大量软件开发人员的情况下,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网络、报纸等媒体对计算机本科教育现状多有批评,甚至出现了大学不如培训公司的极端观点,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动力和信心。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上承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下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数据结构学科具有难度大、抽象层次高、概念繁杂等特点,学生很难掌握,更不要说将抽象理论与就业实践需求相结合。另一方面,国内主流数据结构教材和相应的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理论素养,而将如何通过组织数据结构教学活动积极推动就业的问题留给了任课教师[1]。这造成了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的目标不明、信心和动力不足。笔者面向就业需要明确了数据结构的两大主要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建构式教育理论,尝试解决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学习兴趣不足、编程基础薄弱等问题。一些做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配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面向就业需求的数据结构教学目标

教育要服务于社会生产需求。数据结构教学也必须紧扣这一根本目标。本节从满足就业需要的角度阐明了数据结构

教学的两个主要目标:

1)培养超越具体程序设计语言技巧的编程技术。

现阶段是一个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迅速向电子化、信息化转变的时期。人们需要开发和维护更多、规模更大的计算机系统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这就决定了具有熟练编程技术的程序员在很长时期内都将受到产业界的青睐。大学对学生编程技术的培养始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如C语言,Java语言等。但是现今编程语言繁多,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常常出现学生无所适从或者质疑某门语言课程已经过时无用的现象。甚至很多教师也在争论讲授何种编程语言。笔者看来掌握编程技术(而不仅仅是语言),回归编程的本质问题更加重要,无谓地追赶时髦不可取。作为编程语言课程的后续,数据结构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编程的本质、锻炼编程技术以及学习提高编程技术的方法。

2)培养围绕复用的软件开发方式。

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大,软件开发模式逐渐从“从无到有”的模式过渡到“从有到有”的模式,即复用现有的丰富的软件资产,开发新的应用系统。事实上,复用的思想已经被广泛的用于软件开发实践之中,从各种各样的程序库、软件开发包、软件构件、Web服务等各种可复用资产已经简化了软件开发的难度、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也极大地改变了软件开发的模式。数据结构学科本身就是对软件复用思想的一种实践,它通过总结大量软件系统中反复出现的数据结构(如表、树、图、集合等),定义和实现处理这些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最终达到能够在不同项目开发中反复应用的目的。这些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已经被实现为可复用的产品随着程序设计语言发布,如C++ STL、C# collections, Java collections等,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此,数据结构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习惯围绕复用的软件开发方式,能够使用和定制已有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库。

其他传统的数据结构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面向实际问题进行算法设计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素养和思维方式等也非常重要。但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接受能力以及将理论和现实就业需求相联系的能力相对较弱且教学时间有限[3],笔者认为重点突破本节给出的两个更具体、更可达的教学目标,并在实现这种具体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理论素质,将会取得更佳的效果。

2建构式数据结构教学

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反馈均表明,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较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效果好的多。因此,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建构式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探索并采用了一系列建构式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学习者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4]。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更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同化新知识、顺化自身知识结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

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下面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介绍我们采用的一些教学措施。

2.1理论教学措施

课堂教学是数据结构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数据结构的兴趣和信心,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据结构的环节非常重要。我们采用了如下措施:

1)组织小型讨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教学须在上课之初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听课。我的做法是在课堂的前5分钟,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组织若干个有3~5位同学参与的小型讨论。到一个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都有至少一次的发言机会。讨论的主题可以灵活设置,如时事、技术、社会热点等。有时,课堂中间学生比较疲惫、注意力下降的时候,也可以穿插一点讨论,改善课堂环境。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讨论活动,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一部分,从被动上课转变为喜欢上课。

2)重建理论知识所针对的问题。

国内的经典数据结构教材侧重严谨的理论,较少讨论各种概念、算法出现的背景以及探讨的问题是否仍然具有现实价值。而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重建理论知识所针对的问题原型,重现解决方案的提出、发展乃至最终成熟的整个过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批判性、创新性思考的习惯。众所周知,关于树的存储方法很多,有双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和二叉链表表示法[5],其中以树的二叉链表表示法使用最广,但其他存储方法也有其适合的应用。例如,在利用树表示各个集合,求集合中的等价类时,双亲表示法更为合适。每一个集合都用树的双亲表示法存储时,并设树的根结点的值为集合名,集合中的每个成员都对应一个结点,这样很容易找到一个元素所属的子集(顺着双亲指针找树的根结点)。

3)组织“我来讲”活动。

数据结构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算法,初学者很难理解。而教师则对理论内容比较精熟,常常倾向于从理论的角度逐步递进、展开讲解,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语言上的鸿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障碍。教师当然可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生活中更形象的概念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将复杂的算法过程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出来,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但一方面,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由教师设计概念类比语境和算法模拟动画实际上仍然是基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对知识点进行的同化和顺化,而不是对学生知识体系的直接建构。另一方面,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有其局限性,未必总能够找到最适合的类比语境和动画模拟。为此,笔者采用了充分发挥学生智慧的方法,组织“我来讲”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设计算法的动画模拟,创建概念的类比语境等方式进行学习,并随机选择学生走上讲台对抽象理论概念和复杂算法进行说明。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还能帮助那些无法完成自我知识体系建构的同学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例如,对于n维数组是元素为n-1维数组构成的线性表这一递归的类型定义,可采用符号推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而同时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建立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现实语境。

2.2实践教学措施

数据结构是帮助具有基本编程语言基础的学生锤炼编程技术的关键课程。它揭示了程序设计的基本面,即如何处理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数据关系的数据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如何设计算法并分析算法的优劣。若没有相应的配套实验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只是泛泛而谈、纸上谈兵,学生容易迷失在数据结构的一连串复杂概念和算法之中,而不知道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何在。为实现教学目标,笔者锁定实验内容设置和实验考核等两个关键环节,实践了如下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2.2.1实验内容设置

实验内容设置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最重要部分。从覆盖知识点的角度看,实验内容须面向数据结构教学目标,即实验内容须能够锻炼学生的编程技巧,如算法设计、调试、测试以及调优等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围绕复用开展软件开发的威力以及思路。从覆盖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实验内容须面向大多数同学并充分考虑优秀同学,即实验内容须划分不同的层次,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容易入手,并让有能力、有余力的学生能够不断地深入,直至形成综合型课程设计。

基于以上考虑,并借鉴同行经验,笔者开展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活动,一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实现同一个问题并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分别使用静态数组和动态分配的连续内存区实现顺序表,使用整型、字符型数组或者链表实现长整数的乘法,使用带头结点或不带头结点的循环链表模拟约瑟夫环等;二是组织程序设计竞赛,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在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和调试、优化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设计综合型课程设计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通过适当分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目标,最终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2.2实验考核手段

考核手段在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考核手段是学生学习和锻炼自身能力的风向标。为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完成实验并有所收获,避免抄袭和敷衍的现象,笔者采取了综合型的考核手段。其一,提交实验成果,即程序及其运行结果;

其二,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以及总结实验得失的实验报告,对实验报告进行选优讲评,培养学生撰写科学实验报告的能力;其三,每位同学必须面向教师讲解自己编写的程序,包括主要思路和细节性语法,优秀的同学可走上讲台宣讲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程序设计技巧。这就基本杜绝了学生相互之间抄袭程序和实验报告的现象,使得学生真正能够思考问题,并尽力动手完成实验。综合上述三种手段的综合型考核方法既能够达到督促大部分同学完成实验、锻炼动手能力目的,又能够达到培养优秀同学的目的。特别地,优秀同学宣讲活动能够使学生观摩到如何从学生的视角从无到有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3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建构式教学模式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来自三个方面。其一,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习惯于被动“填鸭”而不习惯于主动“求索”,这是推动和开展建构式教学模式的主要障碍。其二,建构式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密切交流,但现有师资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综合多门课程和多个老师,建构整体的知识框架和学习体系,避免课程教学中的重复劳动,提高师资的利用率。另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教学园地。其三,建构式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各学科缺乏建构式教学素材。从笔者在实践教学的体验来看,应尽量从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成长规律出发而不仅仅是从学科背景出发,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设计更平滑的路线。

4结语

笔者提出将“培养超越具体程序设计语言技巧的编程技术”和“培养围绕复用的软件开发方式”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数据结构教学目标,在建构式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实践了一系列建构式教学措施,分析了应用建构式教学模式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未来将开展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定量地分析建构式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二是创造和积累建构式教学素材,如研究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过程中不同类型学生的知识建构路线,挖掘并推广其中优秀的知识建构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01.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带了两年的幼儿园音乐课程,总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今日重新学习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才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似乎缺少了一些东西——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每次在教授新课程的时候,虽然也有很多考虑,但对于幼儿的创造力与参与还是多少有些怀疑。

有一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对于新歌学习完毕后,在拓展环节,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创编一下舞蹈。可是只有一两位小朋友能稍微的动一动,其他的孩子都在安静的倾听。于是我在以后的每一节音乐课上,都会大致的编一些舞蹈动作带领幼儿一起动起来。

到学期末的时候,复习歌曲,我发现,孩子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我编好的那几个动作,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每个孩子都很投入,当然,做的非常好!

这不禁使我想到了建构主义中“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权威、知识提供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支持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幼儿通过不断操练及经验的积累能够很快的同化到他已有的认知图式中去。从而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幼儿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皮亚杰建构主义的帮助下,我们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幼儿心智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对策。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婴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周围世界; ◆根本的自身中心化;

◆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如看到奶瓶就开始作出吮吸的反应;

2、前运演阶段(2—7幼儿)

◆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

◆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还不能形成正确概念; ◆没有运演的可逆性和守恒性;

3、具体运演阶段(7—12小学)◆儿童概念性工具发展的决定性转折点;

◆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这种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演阶段(12岁以上初中)

◆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演,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演;

◆有能力处理假设,用运演符号来替代其他东西,而不只是单纯地处理客体;

◆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

(二)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

1、同化: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进自己结构中去的过程。

2、顺化: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形成新的结构)

3、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知识的获得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同化”与“顺应”。知识建构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学习中,已有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新的知识经验能起同化的作用,所能提供的联系愈多,愈容易同化新知识;如果没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或者认知结构不完备,学生头脑中缺少与新知识发生联系的知识,就难以有效地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正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三)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2、物理环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物体。

3、社会环境:语言和教育在作用。

4、自我调节:是最重要的因素,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因此通过对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的理解,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与发展。

幼儿应该成为教授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角,有责任就自己的经验加以诠释并依据自己对经验赋予的意义进行建构。

引导幼儿多问“为什么?”,而不是教师问“你知道吗?”、“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朱家雄教授的讲解,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真正的帮助者、支持者,以及高级伙伴和合作者!

第三篇:高中物理大班额建构式教学应用浅谈

高中物理大班额建构式教学应用浅谈

在当前大班额教学条件下,积极建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各教师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建构真正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作贡献。

“大班额”是在当前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学龄人员分流相应不均衡,而师资却相对紧缺的现状影响下形成的必然产物。大班额教学对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不利影响,一是使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加大,二是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探究式教学之类的难以实现,三是容易使学生两极分化,在班级中形成“马太效应”。但是,短时期内,要想改变“大班额”授课现状是不可能的,也即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师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改变不了“大班额”授课的现状,但我们却不能无视其负面影响的存在。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使“大班额”教学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一、大班额情况下的高效教学模式内涵

我们要努力探究的教学模式,应当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何为有效?即效果、效益、效率三者俱有。一堂课有效果,是指该堂课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吻合度高;一堂

第 1 页 课有效益,指教学价值得以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收益;一堂课有效率,是指师生的投入获得对等甚至超预期的回报。我们在“大班额”情况下建构的新的教学模式,应当以有效性作为评价标准,或建构的基本原则。

在有效的基础上,还应当追求高效。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

第 2 页 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大班额情况下高效教学模式建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融洽的学习环境

1.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建安静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把环境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高效教学模式的建构奠定必要的基础。2.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尽力整合家庭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使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劲头。

(二)教师转换角色,变教育者为合作伙伴

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已不能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需要。在新课程课堂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抓好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学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劳动,不断增强课堂魅力,才能大面积提高课堂实效。

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知识的第 3 页 传声筒,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指导,必须是建立在学生主体之上的指导。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二是指导学生主动研讨问题,三是指导学生科学研究问题。在这几个方面中,教师都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

(三)备课不忘备学生,变教案为学案

从现代教学认识出发,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可能,要把研究具体的学生及其学习特点,作为准备教学、设计教案的起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资源和活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及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切实把教案变成学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了教师备课重点的调整。全面实行“两线四环式”创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的导拨为辅助线,两线共进;师生活动按“趣味导学――自学生疑,诱思导疑――探究质疑,点拨导思――互助释疑,拓宽导创――实践创新”四环节开展。

(四)做好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操作

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无效问题和假大空问题,这样的问题会耽误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

第 4 页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力求提出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问时要考虑这样两个方面一提什么样的问题才有挑战性、价值性?二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问才最有效果?总体上看,高效课堂对设问的要求是先提问,后指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激励,后更正。

(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大班额人数多,作为一个整体很难组织教学活动,如果分解成若干小组,则相对容易操作得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利于教师指导,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有关资料证实,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时的学生不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孤立分子,而是一个被社会化了的人。

总体上看,在当前大班额教学条件下,积极建构高中物

第 5 页 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各教师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探索,结合实际建构真正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为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作贡献。

第 6 页

第四篇: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建构主义理论和数学教学的关系来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通过初步了解,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正逐步成为指导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点是反对传统教学中机械的客观主义的知识观,而数学正需要灵活和发散的思维来学习,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就可以能动地建构起来,把数学教学与情境交互结合起来,因而学生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来学习数学,这就是本篇文章的目的所在。那么下面本文就构建主义的数学学习观、教学观、构建型数学课堂教学几种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数学模式;学科建设;灵活和发散;

引言:早在1986年,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届数学教育心理学会的分组会上,有学者发表了题为“合成单位及构成它们的运算”的研究报告。然而引起人们普遍感兴趣的是支持这一研究的理论框架——建构主义,自此以后,建构主义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1正确理解其内涵及其特点对于我们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对于数学而言,它正是需要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发散性的创造力,这就正和建构主义的内涵相吻合,即一切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学习者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才能被理解和掌握。显然建构主义要求: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传递的是信息,学习者应对这些信息,作客观的分析与综合,进行有选择的接受和加工处理。应对知识积极建构主动赋予这些知识一定的意义,这才是当下合格的中学生应具有的素质。2

那么数学概念上的建构是指数学信息以一定的代码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也即是数学知识或有关的数学信息以什么样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之中,或者说数学信息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示与呈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变化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存在于人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动与建构之中,它是一种动态的机制,一旦有相关的数学模式出现便被激活,并建构新的数学概念。(3)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就能对数学进行概念建构时同时激活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而产生新的解题策略,从而为数学解题创造条件。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建构主义提倡的教学方法:

1. 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类。

初级学习,只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和反馈而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

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高级学习则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能根据具体情况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经验。4传统教学混淆了高级

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的界限,将初级学习阶段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高级学习阶段,使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而和建构主义结合的这种教学避免抽象地谈

概念的一般运用,而是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

2.3.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他们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路,即教师首先提出整体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将整体任务分解为各个子任务,自己发现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相应知识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探讨,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学习任务。5 支架式教学。教师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调控)、通过支架逐步把管理调控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自己,然后逐步撤去支架,让

学生独立探索学习。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建构主义理论运用

1.数学教学应强调师生互动:对数学这样一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脑高速运转的课程来说,只有老师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建构主义则更强调学生的主观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老师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思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利用数学外部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协作、对话等互动性活动;在互动中一旦发现他们对数学概念的建构与数学概念本质之间存在差异时,他们便会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解题策略,以便与数学的本质趋同、吻合。(6)建构主义还主张通过增进学生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来达到超越自己的认识局限性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讨论和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这种讨论、沟通和反思,使学生看到数学问题的不同方面,从而对数学概念产生新的洞察,全面地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2.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情境

在数学学习中情境创设很重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孤立的个人行动,外部学习环境制约和影响学习,因此适当的学习环境不但是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力发展的方向。(7)数学学习内容应以情境的方式呈现,这样就更就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走进数学,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的情境创设要紧紧的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还要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意义,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让同学感觉把生活融入数学当中,学起来又轻松又有趣

四、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在当今建构主热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要盲目,也要认清建构主义的利弊,当今建构主义者由于受形而上学哲学方法论的影响,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某些观点的论述和宣传已走向极端,这是失之偏颇、值得提出来商榷的。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

建构主义者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但他们中有一些人却十分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一种明显的偏向。如果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师生交互的设计,那么这种教学必败无疑: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意义建构将会事倍功半。虽然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8

2意义建构不能取代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当今建构主义者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这样的“意义”建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才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3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法

学生可以直接从实践开始,加之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以及原有经验紧密联系起来。9因为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事事处处都从直接经验开始。我们应对学习间接经验的接受学习及抽象的训练作科学的分析,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教法,做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

结束语: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处理学习中的具体与抽象,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积极地吸收建构主义的合理见解,又不能不考虑国情而全盘接收、生搬硬套。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立起我们自己的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教学理论。10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荷兰]弗赖登塔尔著.数学教育再探.刘意竹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张景斌.中学数学教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侯新杰.科学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5王文静.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全教育展望,2001(10).

(6)张景斌.中学数学教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张大均.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9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10刘兼.21世纪的数学教育展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第五篇: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定稿)

摘要:阐述传统中医药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含义,并引用至现代教学中,以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为例,简要剖析“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教”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推动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承。

关键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德育渗透;分层教学

中医药理论与传统的中国哲学密不可分。在教育行业中,很多教师、学者喜欢引用国内外教育界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收获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对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在教育界的发掘、推广却研究甚少。故此,作为一名中医药专业的教师,以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为例,简要剖析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1“整体观念”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1“整体观念”的含义

“整体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的是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既包含了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也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1.2“整体观念”的课堂生态系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生态是教学环境与教学系统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教师、学生、课程这三要素构成了课堂生态的主体结构,而教学便是将教师、学生、课程有机串联起来的动态过程。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媒介,进行正向和反向交流,通过进行“物质”(教学内容)、“能量”(情感、态度、信念等)转换和交流等,从而实现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1]。教学中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体现出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是不可缺少的程序,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要备这些内容,更是要深入实践,备好实践环节,才能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例如,中药炮制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应用性学科,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对一些常见中药材按照规范进行炮制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整体观念”来努力优化课堂生态系统。这一优化包含了微观教学环境———“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优化以及宏观教学环境———学校环境(教室、实验室、实训中心)和社会环境(中药炮制饮片厂等实训基地)的优化。只有将微观教学环境和宏观教学环境均纳入到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来,才能实现“天人合一”,教学的“整体观念”便充分体现出来,中药炮制学的课堂生态系统才能实现持续的良性动态平衡。

1.3以“整体观念”进行知识点的耦合与传导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教好学生的前提是自己的专业素养过硬,但掌握专业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教好学生。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会分成各个章节,并包含了多个知识点,而每一次教学只能讲授很少的一部分。要把课讲好,不仅仅要备好每一章节的课,更要把整本教材进行通读,要把整本书甚至是延伸至教材外的许多知识点在脑中串联,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反哺于学生,才能够将知识行之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这种巧妙拼接知识点的耦合与传导的备课方法便是贯彻了“整体观念”。以中药炮制学为例,中药炮制方法按炮制顺序分为净制、切制和炮制三大类,教学过程中又按照总论和分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总论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贯穿在分论中的每一味药材的炮制过程中。除此之外,分论中的每一味药材的炮制方法也进行了归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共性”炮制方法的教学,然后再对每一味药材的“个性”特点进行讲述,将学习的思路串联起来,从而便于学生找出共性部分和个性部分,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来。以白矾、石膏炮制方法为例,详见表1。

1.4“整体观念”的教学是实现德育渗透的有效手段

评判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可分为三等:下等唯材施教,纯属纸上谈兵;中等教用结合,传授一技之长;上等教书育人,方显德才兼授。德育渗透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培养要求通过借助载体、营造氛围、引导教育对象,使之接受有关的思想、观点、作风、行为。德育渗透本身就包含了“整体观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学科教学中丰富的素材、直观的场景,向学生展示道德和价值准则,与德育灌输相比而言,德育渗透更顺乎自然,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2]。在传统中医药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有“整体观念”,将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水平并重,采用德育渗透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将德育的理念有机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味药材的教学,穿插一些古代医学家和中草药的故事,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2“辨证论治”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1“辨证论治”的含义及“辨证论教”的提出

“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又一基本观点。古人在大量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吸纳当时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数学等知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并力求把观察到的复杂自然现象归结为几个简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辨证”即是认证的过程,“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经历代医家的发展和演绎形成了一个有着浓厚哲学思想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中医药理论体系[3]。在此,将“辨证论治”引入到教学中来,便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可以称之为“辨证论教”,即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2“辨证论教”即实现现代教学概念中的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首先,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其对本专业的认知还是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是认知教学,学校开设的“教学认知周”便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认知周”,就是指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一周时间,通过带领本专业的学生去以后将会从事的岗位熟悉工作,从而使得新生能够对本专业迅速产生一种认识和认同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譬如像药学专业的学生将会被带至药厂、药店、医院药房、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等一线实训基地去参与整个生产、销售活动。而对于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学生来说,即可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设定模块化方向,既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和传承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其次,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采用对证处理、分层教学的方式。譬如,在中药炮制学的实训教学中会发现,学生对于“炒法”这个简单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那些曾经在厨房有过烹饪经验的学生,铲刀运用得娴熟,知识点传授起来比较快,教学时只需要纠正其错误方式方法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从未运用过铲子的学生来讲,“炒法”这一个动作便需要不厌其烦指导,并让学生不停地反复练习,经过几次的实训课才能够达到与前者相同的教学效果。

2.3“辨证论教”即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通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像理论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法、类比法等教学;而实验实训便需要采用示教法、任务驱动法等。中药炮制学的教学同样如此,理论教学的讲授和实验实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实验实训课程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医药传统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积淀,依旧璀璨夺目,对当今的各行各业均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研究阐述了中医药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显示了中医药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探索,以使得中医药理论古为今用,推动中医药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筑生.高职院校德育体系整合创新[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2]高侠.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种“无灌输”的道德教育[J].文教资料,2011(30):182-183.[3]朱盛山.中医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优势[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4):225-227.

下载浅谈建构式教育理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建构式教育理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最终定稿]

    建构主义理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影响较大并正在逐步深入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对我们深入教育改革,进行学科教育研究和开展物理教学设......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大全五篇)

    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

    浅谈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互助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实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改变一道题目讲了多遍,还有学生不会,灌而不进、输而不入的问题,已成为......

    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苏金玲,姜希娟,李广斌,马东明,郭茂娟,卢斌,范英昌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摘要]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病理学......

    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洋泾中学生物组 谢红宝 一、参与教学的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普遍认识到学科知识、社会要求和学生发展是学科教育目标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而......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

    变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变式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变式教学法,它的核心是利用构造一系列变式的方法,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创设暴露思维障碍情......

    后“茶馆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后“茶馆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追求学生学的完整而不是教师讲的完整,这些观点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挑战,传统教学是教师讲重点难点,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