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鹰俗教案2

时间:2019-05-13 22:1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满族鹰俗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满族鹰俗教案2》。

第一篇:满族鹰俗教案2

满 族 鹰 俗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中心校

教学目标:

1、了解满族驯鹰的历史和由来,以及满族人与猎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满族驯鹰的过程和有关于熬鹰的知识,体会鹰在满族人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满族人对鹰的崇拜,体会鹰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以及对满族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1、了解满族驯鹰的历史和由来,以及满族人与猎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满族驯鹰的过程和有关于熬鹰的知识,体会鹰在满族人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了解满族人对鹰的崇拜,体会鹰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以及对满族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东北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战胜了洪荒猛兽,战胜了天灾人祸,从蒙昧走向了文明,并曾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这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支——满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满族人与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某些满族姓氏的宗谱上,绘有振翅起飞的鹰图案,甚至在其先人的墓碑上,也刻有鹰的形象。在善于讲古的满族老人口中,鹰是拯救其先祖女真人的神灵。在保留野神祭的满族宗教中,鹰神为众动物神灵之首神,在其神帽上,也有鹰的金属模型,这一切都体现了满族对鹰的崇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满族鹰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驯鹰的历史

1、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对鹰有哪些了解吗?

2、你知道满族人驯鹰的历史吗?谁来说一说?

(鹰被人捕捉到以后,经过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捕猎,成为猎鹰。驯化猎鹰,是满族人的一项传统技艺,可以追溯到唐代,流传了近千年。四百多年前,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满族人的先祖后金建州女真向当时的辽国进贡了一只猎鹰,辽帝非常喜欢,命女真人每年都要进贡。从此,这种神秘的鸷鸟,注定成为了满族崇拜和敬畏的对象,这片鹰的家园也被指认为皇封禁地。他们把猎鹰叫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鹰”。海东青身材虽小,但生性十分凶猛,可捕天鹅和小兽,甚至有的能捕鹿。)

师介绍:正如同学们所说,满族人驯鹰的历史十分悠久。更四辽国皇帝派专人到女真人聚居地索要海东青看出猎鹰的珍贵。

现在生活在乌拉大地上的满族人,继承了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技艺,至今这里仍有许多满族人家保持着捕鹰、驯鹰、养鹰、架鹰的传统。北兰、韩屯等村更有“鹰屯”之称。腰挎一把“河州回回刀”,臂套皮鞲(沟),手抓勒绳,威风利落的样子就是鹰把式高手的典型形象。(图片展示鹰把式形象)

(二)、驯鹰的过程

1、认识鹰猎器具

满族的鹰猎文化,从头到尾都体现着满族人的勤劳、纯朴、勇敢、智慧、豪放的性格特征。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些乌拉满族鹰猎所需的器具,并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图片展示鹰猎器具,学生说用途。)

2、了解驯鹰的过程

满族鹰猎可分为捕鹰、驯鹰、鹰猎、放鹰四个阶段。

3、捕鹰

(1)、你对鹰把式捕鹰有什么了解?

(2)、师介绍:满族先民在长期的渔猎活动中,充分掌握了鹰的生活习性。并在生产生活中掌握了捕鹰的独特方法和技能。东北有句俗话:“二八月过黄鹰”,每逢这个季节,天空盘旋的鹰举目可见。捕鹰一般在山头处进行,需要选择一处开阔的场地作为鹰场(图片展示:鹰场)。然后在鹰场周围布好鹰网(图片展示:布鹰网)。捕鹰前,要叩拜鹰神(监时搭建的小土庙)(图片展示:拜鹰神),然后捕鹰人藏到事先挖好的地窨子或茅草棚里,用衣物、杂草等加以遮盖,(图片展示:地窨子)并用雉鸡、鸽等做诱饵,来进行捕鹰。当鹰因为捕捉诱饵被网套挂住后,捕鹰人先把帽子或手套递过去,因为鹰性子暴烈,它会用利爪和尖嘴猛袭捕鹰人。在鹰对帽子等物件进行攻击的瞬间,鹰手用最快的速度将“鹰紧子”(相当于紧身衣一类的禁锢工具)套在鹰的头上,一直套至双腿脚腕处,令其无法抓人。捉住鹰后,鹰手要用鹰秤称一下鹰的重量,以便于以后驯鹰。这个过程叫“捕鹰”。(板书:捕鹰)

4、驯鹰

(1)、你对鹰把式驯鹰有什么了解?(2)、师介绍:熬鹰:将野生的鹰驯化成一只通人性的猎鹰,需要付出异乎寻常的努力和耐心。鹰是一种高傲的生物,若想让它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鹰把式要陪伴着新捕获的鹰,至少半个月以上,一刻也不放松。鹰把式把鹰带回家后,要利用鹰腿上的鹰绊绳将鹰拴在鹰杵子(一个“工”字形的木架子)上。然后鹰把式要从白到黑地守在鹰的旁边,连续7到9个昼夜,不让鹰睡觉,不给鹰进食,只要鹰一合眼,鹰把式就会用小木棍捅它一下。经过一些天的消磨,鹰的野性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暴烈,而且能够接受鹰把式递过来的食物,而不去攻击鹰把式,这个“熬鹰”的过程就结束了。(板书:熬鹰)(图片展示:熬鹰)

过拳:鹰熬好以后,鹰把式要给鹰“开食”。这食并不是直接喂到鹰的嘴里,而是由鹰把式拿一个活麻雀引逗它过来抓,让鹰逐渐一遍遍地纵跳捕食,最终能习惯性地站在鹰把式的手臂上,这叫“过拳”。(板书:过拳)(图片展示:过拳)从这以后,鹰把式要经常架鹰出去,尤其是到公共场合去,目的是使鹰逐渐适应人多的场合,而不会受到惊吓。

跑绳:经过以上步骤后,鹰把式会把鹰带到户外,用食物引逗鹰并以固定口令刺激它。让鹰听从口令从远处沿一条长绳滑到鹰把式的胳膊上,或者从鹰把式的胳膊上滑到长绳的另一端去捕捉食物并带回来,这叫“跑绳”。(板书:跑绳)(图片展示:跑绳)

经过15天左右的调教,“生鹰”就成为“熟鹰”了。这时再看鹰的状态:“耷毛盖爪,头赛松塔,眼睛像芝麻”,而且此时的鹰已经学会听从鹰把式的召唤,从远处也能飞回到主人的身旁。这样鹰就驯成了。(图片展示:“耷毛盖爪,头赛松塔,眼睛像芝麻”的鹰)

勒膘(甩轴):架鹰出猎前,为了增强猎鹰的进攻欲望和听从主人的使唤,首先要进行“喂轴”,就是让它吞下用肉片裹着的麻团儿,当它吞下两三个之后,便呕吐不止,使它充饥不成,倒搭胃食,这个过程叫“勒膘”或叫“甩轴”。这样,鹰才能保持强烈的捕猎欲望,达到放飞的标准。

5、鹰猎

(1)、你对鹰把式用鹰捕猎有什么了解?

(2)、师介绍:架鹰出猎时,鹰把式要站在山头最高处鸟瞰。还有四、五个人拉成“一”字形排开,嘴里不停地发出“嘟、嘟、嘟”的吼声,并用手里的棍棒不停地敲打树丛,以把躲藏在树林、草丛或雪壳子下面的野兽、鸟雀哄赶出来,这叫“赶仗”(图片展示:赶仗)。此时,居高临下的猎鹰,铁嘴如钩,双目了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沟沟坡坡(图片展示:展翅)。一旦发现猎物,它就会以异常迅猛的速度直扑过去,猎鹰尾巴上长长的白公鸡尾羽上下摆动,尾铃叮叮铛铛作响。无论是山兔或野鸡,即使是水中的游鱼,都不如它的飞翔速度,无一幸免,瞬间便倒在猎鹰的利爪之下。(图片展示:鹰捉鱼、野兔)这时,猎人要快些赶往鹰猎地点,迅速从鹰的嘴边夺回猎物。如果猎人跑得慢了,猎鹰便会将猎物吃掉,这是猎人的失职。因为,一只吃饱了的鹰,就不会再去捕猎,变得越来越懒,失掉了鹰的本性。

而猎人的出击,也要掌握好时机。开始的头一次捕到猎物,要让鹰吞下对手的心、肝、肺后,你再赶到。这叫给鹰以安慰。但接下来,猎手就不能再让它都吃了这几样。要选好时机,在鹰刚刚击倒对方,或刚吃上一两口时,就及时赶到取猎物,以免弄坏了鹰的脾气。就这样,一只鹰每天可捕几只至数十只猎物。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段猎鹰捕捉野鸡的视频,来领略猎鹰的风采。(播放视频)同学们,看过这段视频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6、放鹰

(1)、你知道在春天来临时,鹰把式是如何安置自己的伙伴的吗?

(2)、师介绍:满族的民间鹰手有个铁打的规矩,那就是“春夏不留鹰”。到了春天,鹰把式会依照祖先留下的代代相传至今的规矩,把养熟的伙伴依依不舍地放归自然。(图片展示:惜别)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鹰把式会在春天来临时,将鹰放归自然吗?(指生说一说)第一是因为春季放鹰可以很好的保持鹰的野性,以便它们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图片展示:自由翱翔);第二是因为春季放鹰可以让鹰回到大自然中去求偶、筑巢、生儿育女,保护鹰的种群数量(图片展示:鹰之一家)。

祖先们留下的规矩很合理很科学。这表现了满族先民对自然的热爱,也是满族先民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体现。

(三)、崇鹰的习俗

满族人崇拜鹰,把鹰看作是神鸟。这是因为在鹰猎的过程中,鹰是猎人可靠的狩猎工具,所以鹰受到猎人的珍爱,这也是民间崇鹰习俗的基础。

鹰在狩猎中,不仅能捕捉天鹅、野鸡,还能搏斗狐狸、狍子,往往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鹰是满族刚强果敢的民族性格的象征。

生活中的鹰能凌空展翅,日行千里,而满族先人们的思维则比现实中的鹰飞翔得更加高远。在鹰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所以鹰就升华为神鹰。鹰是满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升华和高扬,这种精神是满族能迅速崛起,并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内在的文化原因之一。

三、总结

最后,老师希望生活在乌拉大地上的你们,能够继承我们满族先人的精神,像展翅的雄鹰一样,翱翔九天,功震寰宇。

板书设计: 满族鹰俗

捕鹰、驯鹰、鹰猎、放鹰 崇鹰

鹰是满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满 族 鹰 俗》教 案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中心校

第二篇:教案(满族鹰俗)

满 族 鹰 俗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中心校

教学目标:

1、了解满族驯鹰的历史和由来,以及满族人与猎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满族驯鹰的过程和有关于熬鹰的知识,体会鹰在满族人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了解满族人对鹰的崇拜,体会鹰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以及对满族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

1、了解满族驯鹰的历史和由来,以及满族人与猎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满族驯鹰的过程和有关于熬鹰的知识,体会鹰在满族人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了解满族人对鹰的崇拜,体会鹰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以及对满族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东北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战胜了洪荒猛兽,战胜了天灾人祸,从蒙昧走向了文明,并曾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这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支——满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满族人与鹰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某些满族姓氏的宗谱上,绘有振翅起飞的鹰图案,甚至在其先人的墓碑上,也刻有鹰的形象。在善于讲古的满族老人口中,鹰是拯救其先祖女真人的神灵。在保留野神祭的满族宗教中,鹰神为众动物神灵之首神,在其神帽上,也有鹰的金属模型,这一切都体现了满族对鹰的崇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满族鹰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驯鹰的历史

1、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对鹰有哪些了解吗?

2、鹰被人捕捉到以后,经过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捕猎,成为猎鹰。驯化猎鹰,是满族人的一项传统技艺,可以追溯到唐代,流传了近千年。四百多年前,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满族人的先祖后金建州女真向当时的辽国进贡了一只猎鹰,辽帝非常喜欢,命女真人每年都要进贡。从此,这种神秘的鸷鸟,注定成为了满族崇拜和敬畏的对象,这片鹰的家园也被指认为皇封禁地。他们把猎鹰叫做“海东青”,意为“从大海之东飞来的青色之鹰”。海东青身材虽小,但生性十分凶猛,可捕天鹅和小兽,甚至有的能捕鹿。因此,从辽代开始,女真人便把海东青作为向辽国皇帝进贡的物品,辽国皇帝甚至派专人到女真人聚居地索要海东青。

现在生活在乌拉大地上的满族人,继承了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驯鹰技艺,传承了古老的渔猎文化,至今这里仍有许多满族人家保持着捕鹰、驯鹰、养鹰、架鹰的传统。北兰、韩屯等村更有“鹰屯”之称。腰挎一把“河州回回刀”,臂套皮鞲(沟),手抓勒绳,威风利落的样子就是鹰把式高手的典型形象。(图片展示鹰把式形象)

(二)、驯鹰的过程

满族的鹰猎文化,从头到尾都体现着满族人的勤劳、纯朴、勇敢、智慧、豪放的性格特征。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些乌拉满族鹰猎所需的器具,并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图片展示鹰猎器具,学生说用途。)

满族鹰猎可分为捕鹰、驯鹰、鹰猎、放鹰四个阶段。

1、捕鹰

(1)、你对鹰把式捕鹰有什么了解?

(2)、师介绍:满族先民在长期的渔猎活动中,充分掌握了鹰的生活习性。并在生产生活中掌握了捕鹰的独特方法和技能。东北有句俗话:“二八月过黄鹰”,每逢这个季节,天空盘旋的鹰举目可见。捕鹰一般在山头处进行,需要选择一处开阔的场地作为鹰场(图片展示:鹰场)。然后在鹰场周围布好鹰网(图片展示:布鹰网)。捕鹰前,要叩拜鹰神(监时搭建的小土庙)(图片展示:拜鹰神),然后捕鹰人藏到事先挖好的地窨子或茅草棚里,用衣物、杂草等加以遮盖,(图片展示:地窨子)并用雉鸡、鸽等做诱饵,来进行捕鹰。当鹰因为捕捉诱饵被网套挂住后,捕鹰人先把帽子或手套递过去,因为鹰性子暴烈,它会用利爪和尖嘴猛袭捕鹰人。在鹰对帽子等物件进行攻击的瞬间,鹰手用最快的速度将“鹰紧子”(相当于紧身衣一类的禁锢工具)套在鹰的头上,一直套至双腿脚腕处,令其无法抓人。捉住鹰后,鹰手要用鹰秤称一下鹰的重量,以便于以后驯鹰。这个过程叫“捕鹰”。(板书:捕鹰)

2、驯鹰

(1)、你对鹰把式驯鹰有什么了解?

(2)、师介绍:熬鹰:将野生的鹰驯化成一只通人性的猎鹰,需要付出异乎寻常的努力和耐心。鹰是一种高傲的生物,若想让它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鹰把式要陪伴着新捕获的鹰,至少半个月以上,一刻也不放松。鹰把式把鹰带回家后,要利用鹰腿上的鹰绊绳将鹰拴在鹰杵子(一个“工”字形的木架子)上。然后鹰把式要从白到黑地守在鹰的旁边,连续7到9个昼夜,不让鹰睡觉,不给鹰进食,只要鹰一合眼,鹰把式就会用小木棍捅它一下。经过一些天的消磨,鹰的野性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暴烈,而且能够接受鹰把式递过来的食物,而不去攻击鹰把式,这个“熬鹰”的过程就结束了。(板书:熬鹰)(图片展示:熬鹰)

过拳:鹰熬好以后,鹰把式要给鹰“开食”。这食并不是直接喂到鹰的嘴里,而是由鹰把式拿一个活麻雀引逗它过来抓,让鹰逐渐一遍遍地纵跳捕食,最终能习惯性地站在鹰把式的手臂上,这叫“过拳”。(板书:过拳)(图片展示:过拳)

跑绳:经过以上步骤后,鹰把式会把鹰带到户外,用食物引逗鹰并以固定口令刺激它。让鹰听从口令从远处沿一条长绳滑到鹰把式的胳膊上,或者从鹰把式的胳膊上滑到长绳的另一端去捕捉食物并带回来,这叫“跑绳”。(板书:跑绳)(图片展示:跑绳)

经过15天左右的调教,“生鹰”就成为“熟鹰”了。这时再看鹰的状态:“耷毛盖爪,头赛松塔,眼睛像芝麻”,而且此时的鹰已经学会听从鹰把式的召唤,从远处也能飞回到主人的身旁。这样鹰就驯成了。(图片展示:“耷毛盖爪,头赛松塔,眼睛像芝麻”的鹰)

勒膘(甩轴):架鹰出猎前,为了增强猎鹰的进攻欲望和听从主人的使唤,首先要进行“喂轴”,就是让它吞下用肉片裹着的麻团儿,当它吞下两三个之后,便呕吐不止,使它充饥不成,倒搭胃食,这个过程叫“勒膘”或叫“甩轴”。这样,鹰才能保持强烈的捕猎欲望,达到放飞的标准。

3、鹰猎

(1)、你对鹰把式用鹰捕猎有什么了解?

(2)、师介绍:架鹰出猎时,鹰把式要站在山头最高处鸟瞰。还有四、五个人拉成“一”字形排开,嘴里不停地发出“嘟、嘟、嘟”的吼声,并用手里的棍棒不停地敲打树丛,以把躲藏在树林、草丛或雪壳子下面的野兽、鸟雀哄赶出来,这叫“赶仗”(图片展示:赶仗)。此时,居高临下的猎鹰,铁嘴如钩,双目了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沟沟坡坡。一旦发现猎物,它就会以异常迅猛的速度直扑过去,猎鹰尾巴上长长的白公鸡尾羽上下摆动,尾铃叮叮铛铛作响。无论是山兔或野鸡,即使是水中的游鱼,都不如它的飞翔速度,无一幸免,瞬间便倒在猎鹰的利爪之下。(图片展示:鹰捉鱼、野兔)

这时,猎人要快些赶往鹰猎地点,迅速从鹰的嘴边夺回猎物。如果猎人跑得慢了,猎鹰便会将猎物吃掉,这是猎人的失职。因为,一只吃饱了的鹰,就不会再去捕猎,变得越来越懒,失掉了鹰的本性。

而猎人的出击,也要掌握好时机。开始的头一次捕到猎物,要让鹰吞下对手的心、肝、肺后,你再赶到。这叫给鹰以安慰。但接下来,猎手就不能再让它都吃了这几样。要选好时机,在鹰刚刚击倒对方,或刚吃上一两口时,就及时赶到取猎物,以免弄坏了鹰的脾气。就这样,一只鹰每天可捕几只至数十只猎物。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段猎鹰捕捉野鸡的视频,来领略猎鹰的风采。(播放视频)同学们,看过这段视频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4、放鹰

(1)、你知道在春天来临时,鹰把式是如何安置自己的伙伴的吗?

(2)、师介绍:满族的民间鹰手有个铁打的规矩,那就是“春夏不留鹰”。到了春天,鹰把式会依照祖先留下的代代相传至今的规矩,把养熟的伙伴依依不舍地放归自然。(图片展示:惜别)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鹰把式会在春天来临时,将鹰放归自然吗?(指生说一说)第一是因为春季放鹰可以很好的保持鹰的野性,以便它们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图片展示:自由翱翔);第二是因为春季放鹰可以让鹰回到大自然中去求偶、筑巢、生儿育女,保护鹰的种群数量(图片展示:鹰之一家)。

祖先们留下的规矩很合理很科学。这表现了满族先民对自然的热爱,也是满族先民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体现。

(三)、崇鹰的习俗

满族人崇拜鹰,把鹰看作是神鸟。这是因为在鹰猎的过程中,鹰是猎人可靠的狩猎工具,所以鹰受到猎人的珍爱,这也是民间崇鹰习俗的基础。

鹰在狩猎中,不仅能捕捉天鹅、野鸡,还能搏斗狐狸、狍子,往往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鹰是满族刚强果敢的民族性格的象征。

生活中的鹰能凌空展翅,日行千里,而满族先人们的思维则比现实中的鹰飞翔得更加高远。在鹰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所以鹰就升华为神鹰。鹰是满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升华和高扬,这种精神是满族能迅速崛起,并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内在的文化原因之一。

三、总结

最后,老师希望生活在乌拉大地上的你们,能够继承我们满族先人的精神,像展翅的雄鹰一样,翱翔九天,功震寰宇。

板书设计: 满族鹰俗

捕鹰、驯鹰、鹰猎、放鹰 崇鹰

鹰是满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满 族 鹰 俗》教 案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中心校

第三篇:满族服饰 教案[范文]

《满族服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满族服饰中的旗袍、旗头、旗鞋、马褂、坎肩等特点。

2.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采用观察、阅读、交流等方法,培养孩子搜集、整理、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体会满族是心灵手巧、充满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激发满族子孙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

由于满族服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其它民族的服饰发生了融合,传统的满族服饰有的消失,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认识起来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法:

1.学生利用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参观、合作交流、活动体验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2.教师利用视频、图片对比、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过程]

一、课前实践,认识旗装

此环节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学组织学生开展查阅资料、参观满族博物馆、调查走访、读书报、观看影片等多种实践活动,了解满族服饰。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对满族服饰有初步认识,为教学做充分准备,还想利用这样的活动机会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实践能力。]

二、汇报交流,走近旗装 师说:“这一段时间,老师让你们开展实践活动来了解满族的服饰。谁展示展示,你们的活动成果。”学生展示。

师:“老师也搜集了几组图片,想看吗?”

出示五组图片(包括

1、清帝王的服饰装

2、清皇后的服饰

3、普通旗人的服饰

4、现代的旗袍5各种各样的满族服饰)

欣赏后师问:“看了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师总结导入:我们满族的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不仅在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而且在世界上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满族服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前实践成果,想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选用几组不同类别的满族服装,让孩子欣赏谈感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满族服饰的华美。用这些精美的服饰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产生认识这些服装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多种手段,感受旗装。

(一)阅读教材,了解旗装

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边读边思考:1.旗装主要包括哪几个部分?他们都有什么特点?2.旗装的色彩和图案有什么特点?3.读后结合课前自己准备的材料,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随机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自读后,在小组中先说一说。

[设计意图:意在通过自主阅读初步认识旗装。让孩子根据提示自读教材,是为了有目的的读,小组交流是为了让他们互相学习。]

(二)、合作交流,感受旗装。师:“老师看你们刚才读得那么认真,小组交流得那么热闹,知识也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下来咱们在全班说一说。”

交流旗装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师:谁来说一说,旗装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进行汇报,旗装主要由旗头、旗袍、马褂、坎肩、旗鞋构成。(教师板书。)

师:(出示穿旗装的人物图示)那我们来认认这几个部分。师点击,指生说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旗装的主要构成,让学生对旗装有个整体认识。]

交流旗装各部分特点。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最喜欢哪种服饰?你能介绍介绍它的样子吗?”

然后学生开始交流。交流时学生先说哪一部分都可以,当学生说到每一部分的时候,教师组织其它学生共同来学习这一部分,直到认识清楚。

认识旗袍

A:认识样式特点: 学生先汇报自己对旗袍的认识,随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了相关图片、实物进行解释说明、补充。使学生知道传统旗袍的样式是:带大襟、捻襟、左衽、大襟有开楔、圆领、有扣绊、袖长最初为窄袖(有的带箭袖又叫马蹄袖)等特点。

捻襟、左衽:旗袍的大襟分左右两片,左边的大襟大,斜压住右边的衣襟后在身体的右肋系扣这种形式叫左衽,而被压在下面的右片衣襟的形式被称为捻襟。

在认识圆领的时候,师:“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光着领子吗?”引导让学生介绍出:(1)旗袍的领子多数是安假领子,形状像“牛舌头”,四季会选择不同材料制成,夏季不安叫“秃脖子”,春秋用绒、缎、绸材料,冬用绒皮制成很保暖。女性领子为一条叠起的6厘米左右宽的绸带子围在脖子上,一端披在旗袍的大襟里。(教师出示图片直观看)师:“有的人穿旗袍的时候还会带披肩。清朝的时候有什么样的规定?”引导学生介绍:(2)旗袍的披肩,有的旗袍带披肩,叫披肩领袍,官员上朝时穿,叫朝服;平时穿无披肩领袍,叫便服,普通的旗人只许穿无披肩领袍。

教师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认识。师:“我们刚才认识的可以说是传统旗袍,现在只在表演和特殊场合才会穿着,它是如何演变成现代旗袍的呢?”(出示图片)“看看他们有哪些变化?”

学生结合图来说变化。

当讲到发展到了现代的流线型旗袍的时,师说:“孩子们,想不想去欣赏欣赏现代的旗袍?”(出示现代旗袍:在重要场合会穿着,在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上礼仪小姐穿的是我们的旗袍,在中国的舞台上常会有它的身影,外国人也穿起了旗袍,而且深受他们的喜爱。)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自豪和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现代旗袍,了解旗袍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服饰橱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誉。让孩子们从旗袍如今的地位中感受到,作为满族人的自豪和骄傲。]

认识旗头:引导学生介绍出旗头的做法、样式、使用等。

学生介绍后(出示图片)认识缨穗、扇形面上有的绣着图案,有的镶着珠宝、插饰着各种花朵等,这种头饰大多为满族上层妇妇所用,一般民家女子在重要场合才戴。

认识旗鞋:引导学生介绍旗鞋的样式、种类、男子鞋的种类等 出示图片帮助孩子认识

认识马褂:引导孩子从马褂样式、名字的由来、种类来介绍全面。师分别出示图片

认识坎肩:引导孩子从坎肩的引进改造、样式类别、“巴图鲁”坎肩。教师出示这些图片教师利用图片根据书中的介绍让孩子来辨认坎肩的类别,重点辨认“巴图鲁”实际就“一字襟坎肩”。

师总结:孩子们,旗装的各个部分我们就认识完了,有什么看法吗?(生来谈自己怎么看旗装的)

(三)第三步:开展活动,体验旗装。1.师:“孩子们,这些服饰美吗?你想不想穿上感受感受?咱们从每个小组中选一名同学来试穿。”

2.学生试穿走一走,模仿清朝的一些礼仪做一做。试穿之后采访他们试穿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孩子把遥远的事物拉近,认识得更真切了。]

四、总结升华,实践延伸 谈谈自己对满族人的认识。认识到满族人民心灵手巧,充满智慧,富有创造力。

第四篇:成吉思汗和鹰教案

《成吉思汗和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狩、腕、拧”等字的读音。

2、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感悟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知道“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使学生遇事能够冷静。知道“如何面对错误”。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激情入境。

师:看老师写三个字(板书:成吉思)“成吉思”在蒙古人的语言里是“大海”的意思,意为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再看老师写一个字(板书:汗)“汗”是多音字,我们通常读HAN,可以组词说:汗流浃背、汗马功劳。但在这里,它读HAN,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于首领和君主的尊称,在《木兰诗》里,我们就曾接触过这个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成吉思汗”四个字连起来就赋予、寄托了一种特殊的含义,那就是拥有四海的君主,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大王。多么磅礴的气势,读出来!

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有人曾经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过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过。因此有人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带着我们的崇敬之情再读!

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种飞禽,深得蒙古人崇敬,它强健、凶悍,是正义的象征,那就是鹰(板书: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成吉思汗和鹰之间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指名接读。

师: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读了几遍?一遍就会有一遍的收获。现在我特别想听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站起来的同学读到什么地方,其他同学就看到什么地方。

三、(出示:“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师:再读这句话。读完故事我们知道,鹰救了成吉思汗的命(板书:救),而成吉思汗却杀掉了鹰(板书:杀)。

成吉思汗是在什么情况下把鹰杀掉的? 生:生气、愤怒

师:文中有一个词:气急败坏。

“气急败坏”这个词在哪儿?读一读它所在的那句话。

“气急败坏”这个词什么意思?(生:生气、愤怒、狼狈不堪)

成吉思汗为什么如此生气、如此愤怒,如此气急败坏呢? 生:因为他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

师:请同学们看到描写这部分的段落9——18自然段,默读课文,看看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他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生默读课文)谁来说一说? 生:第一次接水被鹰打翻,成吉思汗并没有生气。第二次接水被鹰打翻,成吉思汗有点生气了。第三次接水被鹰打翻,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第四次接水被鹰打翻,成吉思汗气急败坏。

师:三分文章七分读,好文章是读出来的。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吗?

先自己练练。

谁来读给大家听?(指一名读)

师:成吉思汗之所以“气急败坏”,情绪糟糕透顶,除了杯子三番五次被鹰打翻之外,其实前面还有伏笔。

请同学们再读5、6、7三个自然段,看还能发现什么?尤其注意反红的字。(出示5、6、7段)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

师:成吉思汗失望、沮丧、孤单,疲惫不堪,再加上极度的口渴,所以当老鹰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他的被子打翻后,他气急败坏。

(出示: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

四、“懊悔不已“ 师:再读这句话。

(“那鹰救了我的命!”他大声喊道,“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成吉思汗懊悔不已。)

师:成吉思汗既然亲手杀了老鹰,那又为何“懊悔不已”呢? 生: 生:

师:手摸宠鹰的尸体,成吉思汗懊悔不已,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以后,当他外出狩猎时,他的宠鹰再也不会站到他的手腕上;想到以后,当他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时,他的宠鹰再也不会为他侦察敌情。他失去了一个精明的向导,失去了一个忠诚的卫士,失去了一个贴心的朋友。他的心在抽搐,他的心在滴血。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此时此刻面对错误,成吉思汗只是一味地伤心懊悔了吗?他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

(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做任何事情。)师:这个教训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是沉痛的,因为它是血腥的,它是用宠鹰的生命换来的,成吉思汗一生都会铭记,读——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做任何事情。

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错误。正是因为这次沉痛的教训,成吉思汗改变了他的处世方法和策略,他一生没有错杀一个手下将士,手下将士也没有一个背叛过他。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雄霸四海的君主,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大王。让我们一同铭记这句话,读——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做任何事情。师:你在发怒的时候做错过什么事情吗?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写你的生活小故事。

第五篇:成吉思汗和鹰教案

成吉思汗和鹰

教材分析:

《成吉思汗和鹰》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讲了成吉思汗一怒杀鹰又后悔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在盛怒的时候处理事情往往会发生错误而追悔莫及的道理。从文本的语言来看,描写通俗生动,易于理解;从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来看,贴近生活,符合现实。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句话的含义,体会成吉思汗心理的变化。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成吉思汗从这个教训中悟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复述课文,理解成吉思汗从这个教训中悟出的道理。教学方法:

贯穿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情感;通过想—说—读—批—讲—论—填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注意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成吉思汗的照片):同学们认识他吗? 2.你对这位历史伟人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3.师出示鹰的相关资料,指名读一读。资料: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一生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大多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有人曾经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过。因此有学者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鹰——内蒙古大草原上正义的象征。它强健、凶悍,是猛禽之一,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幼鹰常常被牧民驯养,成为猎鹰,帮助人们捕抓野兔等猎物。

4.板题、读题。5.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出示学习提纲,学生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如:悠闲自得、宠爱、满载而归、懊悔不已等。3.两人一组,结合教材后面“生字条”,学习生字。

(二)生生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1.认读字词我能行

狩猎 俯冲 手腕 拧断 气急败坏 懊悔不已 宠鹰 盘旋 撞翻 叫嚷 满载而归 倾泻而下 2.辨一辨,读一读。

狩()碗()拧()壁()悔()守()腕()咛()璧()诲()3.积累词语

清澈的()潮湿的()沉痛的()宠爱的()陡峭的()可怜的()4.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悠闲自得、宠爱、满载而归、懊悔不已、气急败坏、小心翼翼。

三、快速浏览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成吉思汗带鹰去狩猎,因口渴_______次接水都被鹰撞翻了,于是他__________,结果把那只鹰_________了。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感到_____________。成吉思汗从这个教训中领悟了一个道理,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清文章脉络。试给文章分段。(1-6)外出狩猎。(7-18)恼怒杀鹰。(19-23)懊悔不已。

四、学习1-6自然段。1.指名读文。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读读句子,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成吉思汗的手腕上站着他最喜爱的鹰。”

“那鹰是被训练用来打猎的,只要主人一声令下,他就飞向天空,环顾四周,寻找猎物。”

“如果他碰到一只鹿或一只兔子,就会像箭一样冲下来。”

五、课堂小结:

就是这样一只深受主人喜爱的、忠诚的、勇猛的鹰,却惨遭主人射杀,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搜集有关错误的名言。

2.想想自己犯错的经历,想想你是怎样对待错误的。

下载满族鹰俗教案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满族鹰俗教案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吉思汗和鹰教案

    一、教材分析《成吉思汗和鹰》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9册教材,是“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文章。“面对错误”主题单元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伟人与凡人、......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文章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丰富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文章幽默传神、富有地方特色和极......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思考他们的“奇”,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情节安......

    俗世奇人-教案

    《俗世奇人》 冯骥才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俗世奇人》教案

    第十三届优质课评选教案 《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单 位:温泉镇一中 姓 名:连雪涛 时 间:2015年5月《俗世奇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俗世奇人”——“泥人张”......

    俗世奇人教案

    20《俗世奇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体会文中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语言。 2、过程与方......

    俗世奇人教案

    20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本文向我们展示了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为我们塑造了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刻画形神兼备。本文要点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