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课堂实录
《神奇的水》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不的快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站在这里,我更多的是一种期待,你们猜猜老师期待什么。
生:老师期待我们精彩的表现。
老师期待我们精彩的发言。
……
师:其实老师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是一种愉快的聚会;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是一次愉快的学习过程;期待我们今天的40分钟,能唤起大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字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课文中写的是村子里的人对水的渴望。
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缺水地方的孩子需要水。
……
师:那潺潺流淌的溪流、淙淙奔流的江水都可从这个字想到。
2、作者想借这个字说什么呢?请打开书本读一读。
生读。
师:作者想借这个字说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一下子就瞅准了作者想说的话。板书:最珍贵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
师:不错,学习了课文后一定会读得更好,体会得更深刻。
3、这课有四个生字新词,我们再读读。
出示:水窖储藏钥匙一勺
请生读词,表扬。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请生再读文章中心句。
4、师: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请同学们一小节一小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就边听边想象那些生动的画面。
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待一生读完即纠错、表扬。)
5、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的描述写出了水的珍贵?
学生回答。
教师随机总结板书:挑水洗澡浇水
二、精读课文,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一)师:说明你们能边读边去想象,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日,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即使那清凉的一勺水也足以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
(二)让我们先把目光聚集到那一处很小的泉眼边,去看看这一幅画面,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生读。
1、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能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如何感受到水的珍贵?)
生:我从“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出。因为我们这里酒比水贵,他们缺水,所以水比酒贵。
生:我从“十公里”“一小时”“一担”这几个词感受到水的珍贵。
师:你直接找到了这几个词,让我们先来读读这段话。
出示: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指名读(2生)。
师:假如这是电影里远远的镜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人们纷纷排队去挑水。
生:我看到了人们满头大汗。
师:这是近镜头,看到了人们满头的大汗。
生:我看到人们排着很长的队。
生:我看到泉眼里的水快要挑完了。
师:我们将镜头渐渐推进,老师读,你们听,看你们看到了镜头中的什么。
生:看到一个农民艰辛地挑水回家。
生:看到一位农夫挑水在很窄很小的路上。
生:很小的泉眼里一分钟只流出一点水。
师:真是滴水如油啊。
生:流出来的都是泥水。
生:排这么长的队,只是为了这一担泥水。
师:谁再来读,把你们的想象化成朗读。
指名读。
师:注意数量词,看到它,留心它,再读。
师:小小的泉,长长的路,炎炎的日,沉沉的担,这便是村里人的日子,我们再来读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体会村里人的艰苦。
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生读。
师:还是平平常常的水吗?
(三)那处很小的泉眼是全村人生命的源,但远水难解近渴,因而下雨天便成了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1、读读第二小节,这小节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吃来自天空的水可以看出,不卫生还吃。
生:大人们也参加,知道水在村里很珍贵,在这里只有我们这样的孩子会,而他们那大人也会在雨中洗澡。
生:从“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盼望的日子”可以看出。
生:从“家家户户都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可以看出。
师:很长一段时间,有多少时间?你猜。
生:两三个月。
师:也许还要长。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出示:
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和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吃来自天空的水。
生读。
师:你能体会村里孩子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兴奋……
师:假如你是村里的孩子,你会用什么举动来表现你的兴奋、高兴呢?
生:跳跃
生:用盆积水
生:跳舞
……
师:谁再来读?
生读。
师: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欢声笑语
师:怎么笑?怎么说?
生:奔跑声
生:叫喊声
生:尖叫声、欢呼
师:直接说出话语。
生:我总算可以好好地洗一回澡了!
……
齐读。
师:雨水对村里孩子来说是什么?
生:享受。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就请你痛痛快快地来读一读。
5、让我们再次重温那缺水的苦涩,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的(痛快)(高兴)(激动)(享受)(兴奋)(快乐)(幸福)(舒服)(惬意)呢?
师:其实他们比你们读的更沉重。我再请一个同学读第三个小节。
生读。
师: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这般痛快、高兴、激动了吗?
师:我们生活在细雨菲菲的江南水乡,怎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来进入孩子们的家乡。
播放录像。
师:乌云过去了,太阳又伸出了它炽热的手,碗里一滴水也没有。
师:谁再把这段话来读一读。
生读。
师:背后品出了什么?仅仅是欢欣与快乐吗?
师:再读课题,还是司空见惯的水吗?这水是什么?
生:是农民辛苦换来的水。
生:是村里人的幸福。
生:象征了每个人的生命。
生:这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
三、小结课文。
长期缺水的山村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下节课我们将从那一勺水里再去感受水的珍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
板书:
水
挑水
最珍贵
洗澡
尽情享受
浇水
第二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
新城学校 赖小艳
教学内容:
《 神奇的水》 是苏教版《 科学》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3 课,本课与《 观察水》 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在《 观察水》 一课,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性质有 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两种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2. 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2. 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水能够产生表面张力、毛细现象的性质。
教学难点: 注意观察与操作的细致; 尊重实验过程数据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
1.记录单两份、实验用品硬币、墨水、滴管、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玻璃板)、粉笔、回行针、海绵一块。
教学过程:
一、认识“ 团结” 的水—— 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1.实验演示,揭示探究问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呀?
(1)猜一猜:回形针呢?(出示幻灯片回形针)你猜猜它能浮在水面上吗?(生回答不可以)
(2)动手放一放:把发给同学们的的别针分别放入水里试一试(发现都沉在水底)
(3)教师演示:老师可以让这个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呢,请看,教师边解说边做实验:弯折其中一枚会形成成90°直角,把另一枚完好的回形针放在上面轻轻的把回形针放入水中然后轻轻(强调轻轻)的移开弯折过的回形针,看,它浮在水面上了,用另一种回形针也做一做。
(4)请几位学生们演示。
(5)哇,原本沉在水底的回形针竟然可以浮在水面上,多么神奇啊!(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2.说一说: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原本沉下去的回形针浮在水的表面呢?其实呀,是“水的表面张力”(板书)同学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到底什么是“水的表面张力呢”? 3.动手实验:硬币装水
(1)教师出示一枚硬币,和一个瓶盖,请问这两个哪一个能装水呢?今天我就用硬币来装水,你们说能不能?
(2)演示用滴管给硬币滴水:胶头滴管的使用。为了使硬币能装水,我们需要认识一种实验器具—— 滴管(出示图)。特别注意: 使用完的胶头滴管一定要归位。
(3)如果我在硬币上滴水,你们猜滴多少滴,水不会溢出来?大家猜测的都不同,那就让我们动手来做一做,不过首先我们得来学习一下滴管的使用方法。(学生借助铅笔先练习滴管取水和吸水)
(4)指名读实验注意事项,师强调:小组内的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负责滴水,其他同学分别数数、记录及观察侧面水的形状。
(5)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6)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师引导学生总结预测的结果与动手操作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表明实际验证的重要性。
①实验器具放回托盘里。
② 比较各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原因。
德育融入:因为水能积小滴成大滴(积少成多),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
③观察ppt图片: 现在的每一小滴水会连成什么形状? 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旁边的水滴眼看就要掉下来了,可是仍然没有掉下来,说明什么?(会团结的水)
(7)教师和学生亲情互动,让学生站得很边缘,眼看就要掉下来了,但是老师紧紧的抓住孩子的手,不让它掉下去,实际上这每一滴水都像老师一样相互紧紧的抓住小伙伴。看来呀“小水滴们还真团结”(板书团结的水)
小结: 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这里可以问:你知道为什么刚才我们直接放回形针回形针沉下去,借助经过弯折后的回形针下水就可以浮起来呢?答:直接放下去相当于有一个比较大的外力破坏了表面的张力。)
4.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 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时间充足的话给看《水黾在水上游的视频》
二、认识水会往高处“ 爬” 的现象。
1. 问题:水的神奇之处还不止于“水的表面张力”,以前我们知道烟往上飘,水往低处流,你们见过水自己往上爬吗?想不想看看?
(1)展示: 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2. 交流。(水会向下流动)3. 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1)实验四: 玻璃板、纱布、锡纸、粉笔。观察玻璃与纱布、粉笔与锡纸表面的不同,把它们一端浸润到水中你发现了什么?(有小孔与无孔)(时间充分的话,让学生实验,每一种材料10秒钟)
(2)实验五—— 水的扩散 在平铺的纸巾上滴一滴墨水,你发现什么?(水能向四周扩散)
小结: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3)理解应用:把“材料”改成具体的东西,例如,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纸巾往上爬或者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①对比试验:看来,正是因为材料上有孔或缝隙,才产生了水往上爬的现象;老师现在想让大家来挑战一下,再拿出俩个载玻片,和一枚回形针你们能否利用两片玻璃板使水往上爬?(让孩子提出方案,然后再发给孩子材料)
②引导孩子发现有回形针的一边缝隙大,另一边缝隙小。(两片玻璃板合并,中间有了缝隙,水就是沿着这条缝隙往上爬的)然后进行试验。
结论:谁可以沿着缝隙往上爬,缝隙越小爬的越高。4. 生活中“水的毛细现象”还有哪些作用?
三、课堂小结
1.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又认识了水的一些神奇特性。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拓展
1、课后作业
附板书设计:
神奇的水
会团结的水——水的表面张力 会爬的水——水的毛细现象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同于过去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的自然课,它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一门学科。科学素养应该包括必备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还应该包括对科学探索的执著精神。
本单元,将有关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本单元的重点不是教概念、记结论,而是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水。
本课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现象、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按照教材的课时安排为2课时,因此,我这节课重点就是引导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期达到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及追求探索延伸至课外。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科学知识
1、知道水有毛细现象,水的表面有张力。
2、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1、设疑导入,引起兴趣:
2、发现水的表面张力(1)发现水的表面张力(2)生活中的水的表面张力
3、发现水的毛细现象(1)自主发现
(2)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发现水会爬与材料有关对材料进行分析(3)验证假设
(4)全面认识,得出结论——验证水向四周扩散与什么有关
(5)认识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6)处理遗留问题——处理学生自主发现的较深问题或其他问题
4、整理用品、养成习惯
5、总结全课
三、本节课的亮点:
1、化深为浅,以师生合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会团结”“互相拉着”。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水溢出前的形状,但要让学生理解“互相拉着”还是有些难度的。课前我也想过在学生发现现象后,直接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但总觉得有些抽象。课间学生的游戏给了我灵感,让我想起了自己儿时的游戏“跨大步”,其中游戏者的合作不正似概念中的“会团结”“互相拉着”吗?
2、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发现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我最初提出让学生将直尺插入水中观察水是否会爬带有很大的即兴色彩。我想与其让学生发现水会沿着纸巾向上爬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纸巾,不如给他们设置一个疑问:水为什么不会沿着直尺向上爬?接着我提示学生思考两次实验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由于改变的条件只有材料,所以学生得出水爬与不爬与材料相关就相对容易一些。再加上纸巾和直尺一软一硬,一个充满空隙,一个结构质密表面光滑,较容易对比,提出假设,这样学生提出假设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将名人名言通俗化,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所以学术上追求卓越的人一定要善于而且渴求和别人交换思想,集众家之长。我认为在课堂上将这句话稍加改变不仅能使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现,而且也激发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今后总有一天学生能够看到萧伯纳的名言,我想那时他们大概也会想起这节课学科的某些片断吧。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对一些有价值的细节没有充分利用。比如在学生汇报水的表面张力猜测与实验结果时,我没有抓住机会让实际放回形针数少的组分析少的原因;比如有个学生在汇报本组水的表面张力结果是,本应是“加满水后水的表面呈……水将溢出前水的表面呈……”,而这名学生却两句话都是“水溢出前的杯子……”我只顾让各组汇报结果,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叙述上的错误;比如学生处理溢出来的水的方法,其实正好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但在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时,我没有加以有效的引导。
2、语言不够严密、准确、科学,没有做到字斟句酌,随意性比较大,针对性不强。
五、本节课留给我的启示:
1、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正如一句老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科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并能对学生在课堂内外发现、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培养学生单独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爱科学,爱实验,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做实验,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两点疑惑
1、上课前能否对学生进行一些美育熏陶。比如教师介绍一下所选音乐的名称、所在专辑、乐队,因为课后我听到学生说他很喜欢课前听到的音乐,但如果教师上课时对音乐作简略介绍,又可能会占用科学实验的时间。
2、科学课堂上能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表面张力的“张”字,本意、字形等对学生理解水的表面张力很有帮助的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第一课时,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目标:
1.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以及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能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
会大胆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教学准备:
变色花 纸条 布条 塑料条 红色水 硬币 滴管 杯子 水 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生命离不开水。知道了水的作用很重要,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水。(板书:水)
二、探究水的神奇之一-毛细现象
1.师: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们见过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吗?
2.师出示变色花,说明是前几天将它浸入红、蓝水中做成的,难道水真的会往高处流?
3.学生实验:将纸条放入水中,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实验前提出注意点:老师在上面画了一条红色的线,现在把红色线以下的部位垂直放入水中。大家仔细看!
4.师:看到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5.学生实验:比较将布条和塑料条放入水中,看到什么现象,能不能找到可能是什么原因。
6.学生交流:像布条、纸等这些有小孔、缝隙的材料水会向上“爬”。7.教师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板书:毛细现象)
8.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毛细现象?师生共同交流。
三、探究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 1.出示硬币,猜测:硬币能装水吗?能装多少滴水?(出示滴管,认识)2.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做实验)做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1)实验前,组长要分好工,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数数,其他同学要从各个角度仔细地、认真地观察硬币上的水滴,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2)操作员动作要轻要稳,不要晃动桌面。
(3)如果滴到二十滴水溢出来了,只能算多少滴?(4)试验中要注意安全与卫生。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交流出水的神奇。)
5.出示一杯水,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杯满满的水,现在杯口的水面也和硬币上的水一样鼓鼓的,好像再滴一滴就要溢出,如果放一枚回形针到水里,你认为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测。
6.师演示实验。
7.通过这两个活动,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8.玩游戏理解水面张力。
师:其实水是由很多很多看不见的水微粒组成的。先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游戏中的每一位同学就像每一个水微粒,之后再来讨论吧!要仔细观察!师:游戏中你们有什么感觉?
9.小结:水能让它表面尽量缩小的力,科学上称之为水的表面张力。10.生活中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师生共同交流。
四、课堂评价
1.讨论: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2.教师小结:水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多的发现。3.整理桌面,感受生活中神奇的水。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授课人:郭金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把你的研究并总结出的水的特点写在活动记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