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课程概论(最终版)
第五章
幼儿园经典课程方案
第一节
国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一)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
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支柱。
(二)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目标——协助儿童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帮助儿童发展出自发性的人格,养成一种独立、自信、自律、自足及自我管理的活动习惯,并为儿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
内容:由5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感官教育(训练)(核心、最重要、最富特色的内容)、日常生活练习、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
(三)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观察者
观察不是最终目的,观察为的是对儿童进行引导,在必要时及时给以指导或适当的刺激,为的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让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成自我的发展。
榜样
(四)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评价
合理性:
1、重视儿童的内在需要,尊重和信任儿童;
2、强调个别化学习;
3、倡导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指导
4、有完整成套的教具,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局限性:
1、孤立的感官训练。
2、忽视创造力。
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
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二、海伊斯科普课程
(一)伊斯科普课程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二)伊斯科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关键经验”是该课程的核心
早期,“主动学习”是作为一个关键经验提出并要求儿童掌握;到了后期,“主动学习”已成为课程实施的一个基础
课程内容:不是明确规定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而是围绕关键经验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具体内容反映在课室内外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以“活动区”为中介开展;关注与发展过程有关的经验
课程组织: 具体落实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让10类58条关键经验反复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活动中;兴趣区(自选)活动、小组活动、团体活动
课程实施: 没有一个特殊的教学方法,其课程实施是通过每日的例行活动来完成;
由“计划-操作-回忆”三个环节以及其他一些活动(小组活动、户外活动、团体活动)组成;把这些环节安排成一日生活时间表;只要这几个环节都包含在内,具体如何安排并不重要;但计划时间、操作活动时间、打扫整理时间和回忆时间的先后顺序不能变;操作活动时间应该是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
(三)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
重视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儿童一起游戏、分享控制权
(四)对海伊斯科普课程评价
合理性:
1、目标的指定和内容的选择立足于儿童认知发展所必须的“关键经验”
2、强调教师和儿童在确定学习经验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较强的操作性。
局限性:
1、重点发展儿童认知能力,对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没有特别具体明确的目标。
2、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掌握儿童发展的心理规律与特点、学会观察与评价儿童。
三、瑞吉欧教育体系
被视为欧洲教育改革的典范
课程目标: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
课程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好的课程内容,更没有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
而是来自于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与问题,来自于他们的经验及所进行的活动。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主要以“项目活动”或“项目工作”的方式展开;所谓项目活动是指一群儿童以小组形式,运用多种接近客观事物与主观经验的方式方法,对于真实的生活时间和日常情景中的现象所进行的长期而深入的探索活动。
教师的作用:幼儿的倾听者(教师角色的核心;观察者、伙伴与向导、幼儿行为的记录者与研究者、实践的反思者
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1、游戏
2、教学活动
3、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做操、值日、转换活动)
4、学习环境
5、家庭、社区、幼儿园合作
第一节
游戏概述
一、游戏活动的定义
人们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或策略来解决游戏的定义问题:
1、毋庸定义;
2、直觉判断;
3、特征举例
特征举例: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1)内部控制;(2)内部真实性 ;(3)内部动机
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说:灵活性;肯定的情感;虚构性;内部动机 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特征说:自由;松散;易变;非生产性;虚构性;由某种
规则或玩法所支配。
与其说有游戏和非游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类别的存在,还不如说他们之间是有连续性的,游戏和工作是这一连续体的两端,许多行为都可以在这一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
3.活动的难度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4.教师不能用奖惩方式干预游戏。
二、游戏的起源与演变
1、游戏的前提:
在环境有害、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很少有游戏出现。更多的游戏是与更多的疆域、更多的食物相联系的。
只有当人类通过工作所获取的生存资料能够满足机体的生存需要以后,人类才可能游戏。
许多远古的游戏在最初可能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
2、游戏活动的目的最初不是“自娱”而是“娱神”大量研究表明,被现代人看做是游戏的活动在远古时代往往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游戏意义,而是有着某种神秘性和神圣性的、与部落生存相关的巫术祭奠活动。
3、游戏与实用生活的分离
游戏的本质在于“以自身为目的”或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
游戏从实用的生活或劳动中脱胎出来的“关节点”应当是人的活动目的和动机的改变。
4、游戏的分类与演变
萨顿-史密斯等对人类游戏的典型样式----规则游戏进行了分类: 身体技能型游戏、 运气型游戏、 策略型游戏
我国古代游戏特点:
力量型、运动技能型的对抗性团体游戏相对较少,个人技能技巧型游戏较多; 博弈类游戏(运气型和策略型游戏)、智力游戏(七巧板)、文字游戏(回文诗)高度发达和盛行;
同时,还有独特的筵宴游戏(投壶、酒令)
5、我国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变化
(1)改革开放前,儿童游戏的特点:政治性、自然性、群体性
(2)改革开放后,儿童游戏的特点:世俗化、商品化、个体化(独自玩或与父母一起玩的比例上升),游戏时间减少,游戏地点由户外向户内转移
三、“游戏期”现象与意义
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游戏。只有在动物演化的高级阶段,才出现“游戏期”这种特殊的现象。
游戏是高等动物“不成熟期”所特有的行为。
游戏期的长短与动物在种系演化的阶梯中所处的地位高低有关。
游戏期对动物的意义:
1、“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生存需要满足之后的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
2、“前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不仅仅是作为无伤害地处理幼小动物剩余精力的手段,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具有重要的生物适应(自然适应)的功能。3“复演说”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对祖先生活的“回忆”,霍尔还认为儿童按照原始本能在人类发展历史中出现的顺序逐渐摆脱这些原始本能、从野蛮走向文明。
4、“松弛说”认为游戏可以解除身心的疲劳,具有恢复精力、放松的功用。
5、促进动物大脑发育
四、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
1、游戏在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2、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练习性游戏有助于认识物体的各种属性,对物体进行分类或分组
象征性游戏有益于符号学习(概念获得) 象征性游戏有助于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帮助幼儿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
有助于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尤其是社会性游戏,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获得群体生活能力)
4、游戏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发展幼儿的美感。
发展幼儿的同情心与移情的能力
情绪恢复功能、情绪治疗功能
5.游戏与儿童的个性特征:研究表明,玩想象游戏较多的儿童快乐、活泼、有探索的兴趣,在语言的流畅性、任务的坚持性、区别幻想与现实的能力、移情、合作、领导能力、抗拒诱惑或延迟满足等方面都拥有发展的优势。启示:
游戏材料结构化程度不应过高,应当给儿童的探究和想象留有余地;
要鼓励和支持儿童大胆的探索和想象,尤其要重视儿童的社会性角色游戏,鼓励幼儿共同游戏;
对于那些不爱玩,缺乏好奇心的儿童,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探索、交往和游戏。
组织游戏活动参与阶段的要点:1.平行式参与:是指教师在幼儿声旁和幼儿玩相同的玩具,但没有直接与幼儿发生交往。
2.合作式参与
3.指导式参与
4.真实发言人式参与 第二节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目的在于:
创造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和童年生活的快乐;
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使幼儿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与对学业知识技能的强调之间往往形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一、游戏有益于幼儿进行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学习
二、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领域)的整合
三、教师是不是不能干预幼儿的游戏?有没有必要干预?
教师干预游戏的目的在于维持和扩展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内容,或干预不适宜的行为。教师干预游戏的基本原则是:
丰富幼儿自我定向的游戏而不是提供连续的成人指导的假装。 干预时间持续得不应太长。 教师要尊重幼儿独自玩的愿望。
教师在帮助幼儿扩展了1~2个技能后,就应立即从幼儿的游戏中抽身出来。 应当把不必要的干预降到最低。
四、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
矛盾:
顺应儿童发展---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
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
五、教学游戏
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最常见的做法是编制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是教学和游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利用游戏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组织的具有一定的游戏性的教学活动。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外部的游戏形式,不在于选取多少数量的游戏因素,而在于是否能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否使他们真正产生以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体验为主要成分的游戏性体验,使来自外部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学习需要。
六、如何衡量教学游戏的质量?
1、选用的游戏因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选用的游戏因素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3、任务的难度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匹配
4、每个幼儿实际参与和心理参与的可能性
5、幼儿自己能够判断活动的结果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只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学实践模式的一个方面内容,教学游戏本身并不能取代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要把游戏活动的主体精神与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和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第三节
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
日常生活活动即指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以外的、幼儿在园内的其他活动,包括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起床、离园等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那些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是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
日常生活活动蕴含了其他课程领域的教育契机
日常生活活动和另两类活动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中可以贯彻和渗透教学各领域中的一些内容,也可以混杂游戏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概论
课程论
题型
1.不定项选择
2.填空
3.名词解释
4.判断 5.简答
6.论述
一.不定项选择、填空、判断
1.课程的类型
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1)学科课程:最古老、适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优点:有助于系统传承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不足:由于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2)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 组织的课程。
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1)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2)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 内在联系。
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1)普遍性目标: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局限:模糊、泛化、随意性。
2)行为目标:特点: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3)生成性目标:特点:过程性。
“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美国“项目活动”等都是典型的以生成性 目标为取向的课程。
4)表现性目标:特点:个性、多元性。3.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步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
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
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
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从教师角度表述课程目标比较明确地指明了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与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 比较常用“鼓励”“引导”“帮助”“使”等字眼。
从幼儿角度出发表述课程目标能明确幼儿通过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发展程度。比较常用“感受”“喜欢”“理解”“能”等字眼。5.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目的性
2)适宜性
3)生活化
4)兴趣性
5)基础性
6)逻辑性
6.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式
1)论理组织法
2)心里组织法
7.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1)忠实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比喻为建筑施工。2)相互适应取向: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比喻为球赛。3)课程创生取向:创造性。比喻为作品演奏。
8.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或幼儿心理化,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新的规定性。特征:1)教学情境生活化2)教学内容综合化 3)教学过程操作化 4)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1)选择作用
2)监控作用
3)总结作用
4)反馈作用
5)导向作用
10.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以将课程评价划分为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1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
1)课程评价的主体
2)课程评价的客体
3课程评价的标准
4)课程评价的方法 12生活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13.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由性
2)指导的间接性
3)自主性
4)个性化 14,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
1)感官教育(核心)
2)日常生活练习教育
3)语言教育
4)数学教育
5)文化教育 15.华德福幼儿园的课程内容
1)游戏与远足
2)艺术活动
3)故事与晨圈
4)生活活动
5)节日庆典
6)生日会
二.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内容
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 本行为。2.课程实施
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或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即教师依据课程计划组织课程活动的过 程。
3.生活活动
是与幼儿日常生活直接联系、满足幼儿入园离园、进餐、睡眠、如厕和盥洗等基本生活 需要的活动。4.幼儿园课程评价
是评价者根据幼儿园课程的构成要素,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 宜性、效益做出判断的过程。
5,项目活动
是指一群儿童以小组形式,运用多种接近客观事物与主观经验的方式方法,对于真实的 生活事件和日常情景中的现象所进行的长期而深入的探索活动。
三.简答和论述
1.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
1)要有强健的身体
2)要有建设的能力
3)要有创造能力
4)要有合作的态度
5)要有服务的精神 2.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1)基础性与启蒙性2)全面性与生活性 3)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4)整合性
5)潜在性
3.明确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意义
1)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是知识
2)可以理解什么是幼儿的学习
3)可以使我们从容地面对“知识爆炸”的危机
4)可以从逻辑上判断内容的条理性、一致性
4.幼儿园在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课程目标缺失 2)课程内容超载
3)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
4)课程内容偏向文本5)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5.张雪门先生把行为课程的内容划分为
1)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即儿童自身发展中所进行的一些活动。
2)儿童的自然环境,即儿童周围生活中一切有关自然界的事物与知识,如植物、动物、旅行,儿童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活动。
3)儿童的社会环境,即儿童观在生活与未来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如家庭、临近的地方、各种职业活动等。6.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冲动力——吸收力的心智
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3)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4)儿童的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 7,适合儿童的“有准备得”环境应该是
1)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2)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实用的设备和用具。
3)允许儿童独立的生活,自然的表现,使儿童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4)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
5)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6)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8.蒙台梭利方案的局限性
1)孤立的感官训练3)过于强调读、写、算,忽视儿童实际的生活经验
2)对创造力的忽视4)缺乏增进社会互动与发展语言的机会
9.记录的作用
1)“记录”可以协助儿童进一步加深、扩宽学习的范畴。
2)“记录”可以诠释儿童在项目活动中的想法与思考过程,也可以借此评价儿童。
3)“记录”可以帮助儿童进一步回忆与记忆。
4)“记录”可以协助教师做下一步的规划。10,园本课程的开发流程
1)建立园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2)幼儿园现状分析。3)拟定园本课程开发目标
4)编制园本课程开发方案
5)园本课程实施与评价
11,活动区种类的确定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1)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2)正在开展的区域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活动
3)器材设备。活动材料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4)可以利用的空间资源
5)幼儿园教育目标
6)幼儿人数
12.海伊斯科普课程中的师幼互动
1)教师和儿童分享控制
2)把注意力放在儿童的优点上
3)和儿童建立真实的关系
4)支持儿童的游戏
5)运用鼓励而不是赞扬
6)采用问题解决法解决冲突 1.海伊斯科普课程的评价
特点:1)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立足于儿童认知发展所必需的“关键经验”,而 这些关键经验反映的是“人类基本的智力过程和内容”
2)强调教师和儿童在确定学习经验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3)课程方案有较强的操作性
局限性:1)该课程目标重点指向了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方 面的发展没有特别具体明确的目标。
2)该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
第三篇:《概论》课程总结报告
毛概课程总结
姓名:xxx 学号:2016666666 班级:xxx 通过《概论》课学习,深刻理解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课程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涵义、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准确把握其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提高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树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老师为我们提供和讲解了很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方面的课件、视频及资料:《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家族史,精神档案,人文读本,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史,邓小平时代、年谱,邓小平文选,文献,苏联史,社会思潮,文革资料,名家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改革的历史实质,清华文化,文学作品等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首次提出是在党的七大,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落足点,这些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最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起,在之后的讲话、报告中健全,它是中国特色社
/ 3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邓小平最重要的理论观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及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毫无疑问,从吃不饱穿不暖,贫困潦倒到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不正是摆明邓小平理论的成就了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所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独自的内涵和要求,也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方向,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第一,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第二,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第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只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先进文化才能被广泛的传播和继承,然而,先进文化则是人类社会的灵魂,只有灵魂得到了升华,那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实现。
科学发展观则是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所提出的新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的主要内容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其伟大的意义奠定了它在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不可动摇的地位,探索其现实意义,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认识它的同时体会到它的强大生命力,深切感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是丰富的,灵魂是活的,生命力是旺盛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 3
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少年,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奋斗是当仁不让的。所以作为大学生,我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思想,为以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做贡献。如今的世界时科学技术的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所以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资源。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及各方面的发展潜力。
学习这门课,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业和事业都受益匪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告诉了我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照搬别人做事的方法;大跃进、文革的历史教训教育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告诉我们要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成功的王道。深刻理解和领悟这些道理对于我们以后把握住自己走向成功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相信这些道理我们会受用一生。
我们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科学的观念指导下,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力量与希望,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现在的我们将是我国深化发展的中流砥柱。为了国家的需要,我们将时刻准备着冲向国家建设的一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慕课的认识:对于有些自制力差的同学,MOOC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习进度方面,有的人会比较拖拉,不能按时完成;在学习效率方面,有的人会比较敷衍,不能认真学习。慕课最好都要有字幕,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再就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不能立即与老师交流。
我觉得仅仅凭借兴趣去学习慕课是远远不够的,坚持才是帮助学习最重要的法宝。慕课的学习不一定要有目的性,我们应当好好利用慕课平台掌握新的学习技能,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课前思想测试结果:
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6,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0 课后思想测试结果:
政治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4,经济立场坐标(左翼<->右翼)0,文化立场坐标(保守<->自由)-0.4
/ 3
第四篇:概论课程小结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课程小结
课程: 汽车概论教师:耿家兴类别:理论课 系部:___汽车工程系________班级:13级大专汽修(2)班人数:72 使用教材、编者、出版社:《汽车概论》 主编:张世荣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小结内容:(包括①授课计划完成情况;②教学方法;③课程教学的经验与问题;④教改建议。)
课程小结要求:①分条列项;②1000字左右。
① 授课计划完成情况;
每周4课时,共9周36理论课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所有的授课任务
② 教学方法;
汽车概论是一门总体把握汽车及其运用的课程,共设9章,内容包括汽车发展史、现代汽车工业概述、汽车分类与使用性能、汽车消费与汽车牌证、汽车营销、汽车服务、汽车材料、汽车法规、汽车文化等,采用课本与多媒体相结合,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汽车概论里的内容知识,生动形象
③ 课程教学的经验与问题
教学经验方面,因为本人是一名新老师,理论课教学中存在一些经验不足,掌控力不足等现象,未来会逐步改正
④ 教学建议
汽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摆脱了以往汽车概论局限于汽车构造的结构模式,加入了汽车运用和汽车文化于其中,希望以后能加入些实践课程,让学生直接能接触到课本中的知识内容,领悟的更加深刻
第五篇:化学概论课程论文
封面
化学概论课程论文
维生素C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目 录
前言 抗击坏血病的维生素C 2.体育运动与维生素C 2.1 体育运动中维生素C的重要性
2.2 维生素C在我们进行体育运动时主要发挥的生理功能如下: 2.2.1 维生素C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2.2.2 胶原蛋白与人体运动 2.2.3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2.2.4 维生素C与葡萄糖和心肌糖原的合成 2.2.5 在运动过程中维生素C的代谢及其作用 3 维生素C与烧伤
3.1 维生素C在皮肤烧伤起作用的原理 3.2 维生素C在一般性烧伤应用 3.3 维生素C在化学烧伤的应用 维生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中起到作用 4.1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概述
4.2 对心脑血管疾病中几种主要的特发疾病作分析: 4.2.1 乙型脑炎惊厥
4.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2.3 关于动脉硬化 4.2.4 病毒性心肌炎
4.3 维生素C在抗癌方面的探讨 5 维生素C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 6 维生素C的其他现实应用 6.1 维生素C的免疫效果 6.2 维生素C与铁
6.3 维生素C在眼科疾病上的治疗效果 6.4 维生素C对皮肤的保养功能 6.4.1 胶原蛋白与皮肤 6.4.2 自由基与皮肤 6.4.3 皮肤的需要解毒 6.4.4 去除皮肤的黑色素 7 讨论
摘 要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人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作为结缔组织的基础物, 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纤维和组织间粘合质的形成, 故可促进创伤的愈合。将血浆铁蛋白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促进铁的吸收是其另一钟常[2]见功能。此外,维生素C对人体的免疫力起积极作用,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阻断亚硝胺在体内的形成,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这篇文章中就维生素C最常用的几种用途一一列示:从坏血酸的治疗、体育运动、烧伤等伤口的辅助、到心脑血管、癌症以及内皮功能的强化.几近包含了维生素C在生活中的所有重要应用.另外,本文还阐述了维生素C在皮肤上的极具现实实用意义的功用
关键词
维生素C 坏血病
体育运动
烧伤
心脑血管
癌症
内皮功能
维生素C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李楚润
前言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是高等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须营养素。维生素C是一种熔点为19030分钟补充100ra2diography)研究证明,大动脉壁中维生素C 含量较多,维生互素C 缺乏可致动脉内壁脂质沉着,给予维生素C 可见消失。另有许多研究表明,维生互素C不足引起的高脂血症,系因内皮细胞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导致促进胆固醇分解的7α-羟化酶(7α-hy2droxylase)活性下降所致。由此可见充足的维生互素C 对内皮细胞确有保护作用,故有专家提倡维生素C内皮细胞保护疗法。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对维生素C 的作用应从多方面加以解释。所以,维生素C 对动脉硬化进行治疗,应该要抑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1)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最大危险因子。高脂血症者血中维生素C 也呈现低值,故认为胆固醇摄取量增加可致维生素C 需要量增加。用维生素C 治疗高脂血症是否有效,意见尚不一致,但由于高脂血症多伴有维生素C 低值,故补充维生素C 还是有必要的。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用维生素C 并用果胶治疗高脂血症有效。(2)吸烟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吸烟可致血中维生素C 下降。实验证明,1 支香烟可致血浆维生素C 下降0。06 mg %;每天吸20 支以上香烟者较不吸烟者血浆维生素C 低40 %。而维生素C 能抑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维生素C 用于由吸烟所产生的某些毒物的解毒作用,而使消耗增加。(3)高血压也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有作者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表明,高血压患者血中维生素C 低。已知儿茶酚胺对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而儿茶酚胺和吸烟一样与 多巴胺转为去甲肾上腺素经路有关。
4.2.4 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认为,心肌缺血、缺氧及炎症细胞浸润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当机体不能及时清除时,即造成心肌细胞的破坏。而维生素C 为自由基清除剂,有抗病毒作用,增强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同时可增加冠状血管的血流量,增加心肌糖元,促进细胞氧化,对心肌有修复作用,并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变心肌炎症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1] 4.3 维生素C在抗癌方面的探讨
1949 年, Cameron 等人进行了一项有争议的试验, 说明大剂量维C 的使用可以延长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而Moertel 等人对维C 在癌症治疗中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进行了随机双盲试验, 证实维C 对晚期癌症患者无明显疗效。事实上,维C 能否抑制癌症转移恶性肿瘤细胞引发胶原降解后, 造成了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扩散。由于维C 是合成和稳定胶原蛋白的必要组分, 是不是通过维C 维持胞外基质的稳定而抑制癌细胞转移呢?。[5]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为了研究其效果,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静脉注射高剂量维生素C。
在这个实验中,维生素C的药物治疗浓度为0。3~20。0 mmol/L, 这相当于静脉给药的浓度, 在体外实验证实可杀死某些癌细胞。而维C的生理浓度仅为0。1 mmol/L, 在此浓度下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无任何影响。在有明确疾病史的患者中, 使用静脉注射维C 观察对癌症进程的影响, 在所有的病人中, 高剂量维C 延缓了恶性肿瘤的发展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高剂量静脉注射维C也能显著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全身情况。尽管维C 不能治愈癌症, 但是成功地实现了一个重要目标: 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是最大的欣慰。[5]
解释这一点的重要原因是癌症患者维生素C 消耗的增加,而且经常出现类似坏血病的症状,实验曾用紫外线照射裸小鼠生成扁平上皮癌,给予维生素C 明显低于对照组。环境化学致癌物N亚硝基二乙胺每日10μg/ kg 体重即可诱癌。此类亚硝胺可由食物中的含氮化合和的生成。Mivish 报告,维生素C 有阻碍其形成的作用。维生素C 有抗组胺作用, 可对抗过敏, 并可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成。[2]此后也有许多报告指出,维生素C 对多种实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但今井田、福岛等报告,对BBN诱发的膀胱癌前病变,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 有促进作用。村田等对晚期癌症患者经静脉给予5 g 以上(平均25 g)维生素C ,平均寿命显著延长。关于对维生素C 的抗癌作用一般认为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⑴使癌组织的透明质酸酶丧失活性,使增加的结缔组织下降,抑制 癌的发育。⑵通过使腺苷酸环化酶丧失活性,抑制磷酸二酯酶,从而可以抑制由组织内c1022 [10]苏东东,向光大3,孙慧伶3,赵林双3,乐 岭3,侯 洁3.2008 维生素C 对葡萄糖负荷后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2(2):38-41 [11]韩 华.2004 维生素C 治疗口腔溃疡100 例.中国民间疗法,12(3):53 [12]杨杰1,史良图2 ,黄丽娃2 ,师衍清3 ,于侠4.2006 富含维生素C 铁食物防治缺铁性贫血效果观察.中国校医,20(6):595-596 [13]蔡晶,楼帅.2008 维生素C,让皮肤健康起来,第12 期:43-45 [14]李诚让,朱文元2005 维生素C衍生物研究进展 临床皮肤科杂志,34(7):4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