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 第10课 安全标志作用大 教案(范文模版)
二年级《安全标志作用大》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有安全自护的意识。
2、具有避免意外伤害的安全认知。(二)行为技能训练
1、不在安全标志禁止的地方玩耍或者逗留,远离生活中的危险。
2、在遇到突发交通事故的时候能够运用简单的技能,采取恰当的方法自护、求生、求助。(三)知识经验积累
了解简单的安全常识。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标志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安全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牢记平安童谣提示的方法,培养安全意识。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故事引导、儿歌诵读、行为辨析等方法。
五、教学准备
拍摄一组学生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安全标志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问导入
1、回忆交通安全标志的作用。
2、观看图片,说说生活中我们可能忽略的标志。
3、提问:每次外出我们十分开心。可是,你们知道除了交通安全标志以外,我们还应当注意些什么样的安全标志吗?(二)学习故事,明白道理
1、教师讲述教材“平安童话”中图一和图三的内容,留下悬念:淘气猴和萌小兔游戏玩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差点受伤呢?
2、学生自己读故事,从图二内容中找答案。
3、全班交流:为什么原本想好的游戏却快乐不起来呢?(1)没有认识到安全标志的存在;(2)忽略了安全标志的意义。
4、如果,你现在是淘气猴,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5、揭示道理:是呀,生活之中处处都要道理,需要我们学会观察,学会生活。(三)情景讨论,拓展认知
1、熊警官邀请我们参加他的安全讲座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依次观察“平安导航”中的第一、二幅图,说一说:这些标志,你们认识吗?
3、你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标志?
4、依次观察“平安导航”中的第三、四幅图,说一说:这些标志的意义?
5、请你当安全志愿者,为大家提个醒。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6、小结诵读平安童谣。
(四)行为辨析,指导行为
1、结合“比一比”和“画一画”同学们需要做好的准备。
2、组织大家一起分组完成安全标识的搜集。
3、分组完成小报。
4、根据小报的内容进行安全知识比赛。
5、总结:只有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主动了解安全知识,我们才能更开心地成长。
七、演练设计
说一说
(1)小明的爸爸做的对不对?为什么?(2)如果你是小明,怎么办?请小组交流。
(3)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明白安全标识的重要性,并能够遵守秩序、讲文明、安全生活。
第二篇:安全标志作用大教案
大二班第二学期安全活动教案
执教教师:党学敏
活动时间:2017年3月1日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活动名称:安全标志作用大 活动领域:安全 活动年龄段:大班 活动意图:
标志是生活中对人们行动的一种指示、是简单形象的图画语言,尤其是安全标志在生活中能对我们进行提示、警告。它们是幼儿常常见到但又不易引起注意的安全标志。通过活动的开展组织幼儿观察、探索,知道自己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这样才能既保护自己又不造成危害,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知道他们的作用。
2、知道相关安全标志都出现在哪里,能按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
3、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志,知道其意义。
2、难点:知道安全标志出现的相应地方,有一定的自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注意交通信号灯、安全出口、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当心火灾、注意安全等安全标志。
2、事先让幼儿收集并了解有关的安全标志。
3、小作业纸。【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课前游戏“看标志做表情”,引出活动主题“安全标志”。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安全标志,你知道有哪些呢?
2、大考验:谁的眼睛最最亮(教师出示安全标志图片,幼儿快速说出其含义)
二、了解并认识生活中不同场所的安全标志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同的场所,都有着不同的安全标志。
1、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是什么场所,设有哪些相应的安全标志,是什么意思。
2、游戏:看谁找的准
教师说出一种安全标志名称,请幼儿迅速找出相应的 安全标志卡片。
三、讨论生活中的安全标志
1、讨论安全标志的用途:我们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 安全标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用途?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
2、总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既方便自己又不影响集体。如果不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就不能正常进行。
五、操作活动
幼儿完成小作业纸上的练习,加强对生活中安全标志的认识。
六、活动延伸: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安全标志;我们的教室,幼儿园需要悬挂哪些安全标志。
第三篇:第10课《祖孙》教案
《祖孙》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认识字词、了解普通家庭成员为主。
2、教学方法:讲授法、创设生活情境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培智二班的学生,本班共有11名学生,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根据他们的学习程度,在教学中分为(A(杜娟、李元元)、B(谢覃成、何海涛、张程、郭龙倩、陈济州、郑万菊)、C(杨鹏、许苏杨、杨成维))三个层次。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目标、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A层:
1、会认读写生字“爷”“孙”。
2、知道普通家庭有的成员。
3、理解我和外公外婆的家庭关系。
4、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B层:
1、会认读生字“爷”“孙”。
2、知道普通家庭有的成员。
3、理解我和外公外婆的家庭关系。
4、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C层:
1、知道普通家庭有的成员。
2、理解我和外公外婆的家庭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爷”“孙”、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
教学难点: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家中有哪些人?
2、学生回答。
3、引入今天的内容并板书“祖孙”。
二、新授
1、出示全家福的图片问学生图中有哪些人?
2、老师引导学生回答。
3、出示爸爸和爷爷的图片并显示课文“爸爸的爸爸是爷爷”。
4、告诉学生爸爸和爷爷的关系并教学生朗读课文。
5、出示爸爸和奶奶的图片并显示课文“爸爸的妈妈是奶奶”。
6、告诉学生爸爸和奶奶的关系并教学生朗读课文。
7、出示“我”和爷爷奶奶的图片并显示课文“我是爷爷奶奶的孙子(孙女)”。
8、教学生区分孙子和孙女。
9、告诉学生“我”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并教学生朗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表演
1、给学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小孩的头饰。
2、告诉学生头饰的含义。
3、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加深学生对家庭成员的了解。
2、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3、通过情境表演引出今天的新内容学习生字“爷”“孙”。
二、新授
1、出示爷爷的图片问学生这是谁?
2、学生回答,然后出示字卡“爷爷”。
3、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集体读。
4、出示爸爸的图片让给学生回答这是谁?
5、出示字卡“爸爸”,指名读,集体读。
6、出示奶奶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这是谁?
7、出示字卡“奶奶”,指名读,集体读。
8、出示“我”的图片,问学生:“我是奶奶的什么?”
9、学生回答。10、11、12、13、出示字卡“孙子(女)”。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集体读。出示字卡“爷爷”,指名读,齐读。出示字卡“孙”,指名读,齐读。
三、朗读课文
1、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集体读。
2、表现好的奖励小红花。
四、游戏巩固
1、让小朋友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能正确认读生字。
2、让小朋友们进行情境表演巩固对家庭成员的了解。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请学生读一读。爸爸 妈妈
外公
外婆
2、儿歌抢答
妈妈的爸爸是谁? 妈妈的妈妈是谁?
3、问题导入新课
我是外公外婆的什么人呢? 请学生回答
二、新授
1、学习生字“外孙”、“外孙女”
2、师范读,生跟读,集体读,指名读。
3、指明外孙是男生,外孙女是女生。
4、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5、我是外公外婆的谁呢?
6、出示句子:我是外公外婆的外孙。
7、师范读,生跟读,集体读,指名读。
8、我是外公外婆的外孙女。
9、师范读,生跟读,集体读,指名读。
二、说一说
1、请学生说一说我是外公的谁?
2、男女生分组回答。
三、儿歌抢答
1、师问:妈妈的爸爸是什么?生答:妈妈的爸爸是外公。
2、师问:妈妈的妈妈是什么?生答:妈妈的妈妈是外婆。
3、师问:我是外公的什么?生答:我是外公的外孙。
4、师问:我是外婆的什么?生答:我是外婆的外孙女。
四、想想练练
完成书后的第二小题。
五、读句子,贴词语填空。
我是外婆的。我是外公的。
六、小结
进行爱家庭的教育,在家要尊敬长辈。
第四篇:弟子规第10课教案
《见人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准“警、励、辜”等字。
2、能简单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种规范,例如不掩饰错误、有过就改,不与人计较衣食,而比较才能和品德。
3、简单了解“一鸣惊人”的故事,知道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个体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和过错的方法。难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能用其中的道理指导日常生活。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讲述日积月累中“一鸣惊人”的故事,同时提出问题:你从这个故事中发现楚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看谁是最会听故事的人)从而引到本课的内容上来,懂得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知错就改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本课中的内容,师领读,生齐读,纠正字音。(2)给时间让生自由读,并找出文中难写难拼的生字及简单的多音字,个别学习。如“警、励、辜”等。
(3)让学生个别读,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三)、解读经典
(1)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①主要是告诉孩子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行为时,心中就要想着要向他学习,当看见别人犯错误时,心里要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给学生举在学校常发生的例子。
②可以让学生适当举些自己了解的例子,进一步体会所学内容。③介绍神奇汉字“见”
(2)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①告诉学生要把注意力放在德行的精进上,而不是衣服饮食的攀比上。
②师适当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在生活中具体应该怎么做。③熟读并背诵。
(3)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①结合生活简单为学生讲解当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指出自己的过错时,就生气,听到赞誉就开心,这样是不对的行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就没有帮助自己的朋友,而对自己有益处的朋友就会远离自己。
②学生根据理解熟读背诵。
(4)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①告诉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欣然接受别人的批评,这样正直的朋友就会亲近自己,同时如果自己犯了错,要及时改正,不能一错再错。
②为学生假设几个场景,让学生回答该怎么做,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简单回顾“一鸣惊人”这个成语。
③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全篇诵读体会韵律。
(四)诗歌赏读
①范读《诗》
②简单介绍师的大意,让学生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③熟读并背诵。
(五)读一读
①师读课后的几句名言,并分别简单讲解。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
②熟读本节课的内容,师生比赛读,生生比赛读。尝试背诵,送小红花。
第五篇: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审核:初二历史组
时间:2016-3-28 知识与能力:了解 “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春天的故事》歌词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意境。向学生提问: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1979年中央决定开放深圳经济特区,从荒凉的小渔村走出了一头改革开放的拓荒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征途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的成功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好,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邓小平理论。
二、讲授新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
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指导学生从课本45页注解寻找答案: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对城市的改革——4 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5根据46页“动脑筋”,组织学生列表、讨论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的内容是什么?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
(A.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B.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2、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来设计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板书设计)
邓小平理论
酝酿:十一届三中全会
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大 建设
深化:南方谈话 十四大 中国
完善:十五大
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五、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50页“练一练”:应选D(A是“一个中心”,B和C是“两个坚持”,它们都属于基本路线内容。)3完成《导学》36页知识梳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