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泥塑教学彰显特色
让泥塑教学彰显特色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精巧的剪纸、奇妙的风筝、优美的年画……举不胜举。泥塑作为其中的一种,至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泥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内容。长期以来,泥塑活动已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立足本地丰富的黏土资源,关注不同知识背景下学生个体的探索与体验,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发展特色,开展泥塑教学。
而要做好泥塑教学的一个关键及前提就是能有一个好的选题。好的选题能起到抛砖引玉、纲举目张的作用。
泥塑的选题,首先,应来源于教材。泥塑的悠久历史,应运而生了不同时期的、多种类的优秀读本和图例,这是宝贵的财富。可借鉴可参考。那么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也必须抓住我们手中的教材,用好教材。
1.从重要知识点入手
每册教材都有许多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仅凭一两节课、一两种材料或许还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就必须利用泥塑活动课程更好的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更全面地准确地掌握知识点,丰富积累,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教学中结合泥塑活动,由观察图片到动手表现,利用泥材的延展性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用拓印的方法在泥材上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把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倾注在做泥的过程中,与泥材的可塑性、学生的自由设计、捏塑出喜爱的形状拼摆,引导感受重复的形产生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很好的结合起来。
2.从美术学科不同课型中概括
美术课中的泥塑章节,它是一门既隶属于美术课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门类,因此,活动选题的确定可以从美术教材中受到启示。在教材中,一些主题相似的课型分散在不同的册数或不同的单元中,呈层层深入的状态。这些就是组织泥塑活动学习的最好资源。例如,《搭架子》、《演戏》、《飞机工厂》,以不同章节的相似性为切入点,然后拓展到以泥为材料,创设出搭架子、演戏、飞机工厂的一种情境和泥塑造型。
3.从不同学科相似内容中提炼
尽管编写体例和意图有一定的个性差异,但对学生各年级段发展目标的认定还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各学科的教材学习中提取相似的材料,提炼出泥塑活动的一些选题。要确定好的泥塑活动课的主题,就要突破传统思想局限,从各科的教材中汲取有用的营养。
再者,应来源于学生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学习资源。泥塑活动就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演变,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学生在做游戏时,可以边跳边唱,那韵味十足、富有情趣的动作,这就是泥塑;孩子们可以自编游戏,把自己的乐趣融入其中,而且取的名称也是百花齐放、个性十足,这就是泥塑;孩子们可以在春天放风筝,在夏天吹芦哨,在秋天贴叶画,在冬天堆雪人,这也是可以做泥塑的。
2.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寓于日常生活中的泥塑学习的对象。是生活就会有美,是生活就会有情,当我们默然回首时,那情、那美就会跃然印入眼帘。每天,孩子们上学放学都离不开各式车辆的接送;下雨了,同学们撑者各样的伞步行在雨中;从小到大,你一定走过许许多多的桥,可你知道这些车、伞、桥的美学价值吗?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故事吗?你设计过他们吗?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学生不感到陌生,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伟大,展开泥塑活动,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接受爱科学及热爱生活的教育;同时在技能领域提高学生对各种造型车、伞、桥等的描绘、使用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此外,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都对学生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更何况目前学生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最大化的拓展。电视、报刊、网络、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刺激着学生的神经,这些信息都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3.与当地特色融合
这种特色是当地的名胜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确定泥塑活动的选题也应对当地特色给予足够的关注。融合这一元素,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更深,体验会更多,效果会更好。如顺德本土清晖园、顺峰山、宝林寺等名胜古迹都可以在学生的手指间重现。佛山的陶瓷更是远销世界各地。那一幅幅别具情思的作品,那一道道精彩纷呈的制作工序,都成为同学们构思的动力。
再次,来源于各类节日。丰富多样的节日也是泥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包括中国传统节日、西方节日以及学校的节日。这些节日都包含了丰厚的文化积淀,美术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把节日文化通过泥塑活动引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古朴典雅,西方文化的浪漫温情,学校文化的亲切热情,让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情境中学习,这是美术教师的职责。《欢欢喜喜过新年》是在欢度春节的热闹氛围中兴起的,《元宵灯会》是针对元宵节而精心设计的,《中秋团圆》是围绕中秋节开展的活动,《又到重阳时》让学生怀着敬老心情泥塑。近年来,西方节日渐渐地渗透了进来,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西方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涵西方文化结晶,如同开启一扇了解西方文明的窗口,打开这扇窗,让学生感受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体验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第二篇: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谱写教育新篇章
——2016年下期学校汇报材料
今年暑期,区委、区政府对全区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原卧佛镇中并入卧佛中学。学校功能室布局、教学区、生活区各功能用房的布置都存在很多的困难。面对诸多困难,学校领导班子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闲置用房改造、教室和功能用房布局调整以及学生寝室的维修布局,最终在开学前完成了各项工作,秋季开学工作一切正常,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一、回首过去,硕果累累
原卧佛中学建校于1958年。58年来,历届“卧中人”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全区初中教育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特别是1998年以来,学校每年升入潼南中学的人数居全区农村中学第一名,学校连年被评为“潼南区中考先进集体”、“潼南区质量抽测先进集体”、“年终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考评一等奖”、“潼南区书香校园示范学校”等殊荣。
原卧佛镇中-----
二、强强联手,扬帆起航
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118名,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42人。学校有一支业务精良、作风朴实、重德敬业的教师团队。有高级教师13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骨干教师4人。参加各类比赛荣获国家级等级奖10人,获得市、区级等级奖80人,被区教委表彰的“先进个人”70余人次,区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10人。潼南区“名师工作室”成员3人。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区教育工委、区教委“168总体办学思路”,以“抓规范创特色,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立人” 的办学理念,以“重德敬业、和睦有序、奋发有为”为校训,坚持“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风、“勤学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坚持“育人为先、质量立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博学、知礼、善思、感恩”的育人理念。学校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服务、一流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得到各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成为了全县农村初中教育的一张名片。
(一)整治校园环境,调整布局结构。从今年7月15日开始,学校先后对旧教学楼、教师办公室、原男生宿舍、原女生宿舍、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厕所、各功能室等进行维修改造。将原行政办公室全部搬至原女生楼,将原综合楼改成教室和功能室,将原乒乓训练室改成学生阅览室,对原女生楼、男生楼进行房顶及结构改造,新建美术室、音乐室、乒乓训练室。
(二)规范常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两所学校合并后教师结 构、人员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常规管理和制度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学校先后对教师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评优评先、坐班考勤、公寓管理、食堂管理等相关制度作了修订和完善。对教师工作餐、学生早晚自习、早操及大课间作了调整。学校成立教代会、科技活动小组、艺体活动小组、宣传报道小组、督导工作小组等各种职能机构,使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开展。
(三)“高效课堂”课改工作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组织30余名教师深入綦江古南中学、遂宁安居中学、大足龙水实验中学等课改经验丰富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同时,邀请区教委名师工作室成员来 校献课,他们精彩的讲演、精湛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受到师生们的高度赞扬。通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三段六步”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去年,学校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课改工作,开展了“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并邀请区教研室名师工作室专家、教研员担任评委,将获得一等奖的7位教师派往全国课改前沿学校山东昌乐二中学习。今年12月学校将承办潼南区高效课堂现场会,这将是对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一次检测,也是提升我校高效课堂建设的一次机遇,到时全区的教育名师、学科教师将莅临我校,给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众志成城,谱写新篇
(一)充分发挥文体艺术优势,将学校打造为潼南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每年召开一次田径运动会,召开一次初
二、初三学生篮球运动会、初一乒乓球比赛,每年开展一次排球联赛活动。去年我校被潼南区乒协授予“潼南区乒乓球培训基地”,学校正式成立了乒乓球训练队,并指定专人(李小平老师)进行常规训练,一年来成绩显著。上期,我校在潼南区2016年中小学乒乓比赛中团体、个人均获第一名。学校成立校合唱队、排球队,指派专人训练,成绩显著。在潼南区首届艺术体育节合唱比赛比赛中荣获“初中组第一名”,排球队参加“潼南区首届体育艺术节”排球比赛,男队、女队均获初中组第一名。
(二)努力将学校打造为潼南区农村初中教育的名片。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班工作。毕业班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毕业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是早出晚归。早上6点起床,6:40 与学生一起跑步,晚上第三节晚自习还要到班上守自习,任课教师要到办公室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在寒冷的冬天,当人们已经熟睡的时候,毕业班的教师们还在辛勤地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2016届中考再创辉煌——上潼中86人,再次名列潼南区农村初中第一名。本届初三在王海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更是抓得早抓得实在。学生目前发展势头非常的好,我想明年六月我们一定会再创卧佛中学的辉煌。
第三篇:彰显艺术特色
创建绿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
——户县东关小学创建西安市绿色学校汇报材料
户县东关小学建于1960年,是县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670㎡,绿化面积约590㎡。现有31个教学班,2002名学生,79名在岗教师,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12人,县级3人,小学高级教师38人,中共党员26人。学校设有科技、音乐、美术、体育、多媒体、舞蹈等35个部室。学校先后被国家、省、市、县有关部门授予 “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陕西省课改先进集体”、“陕西省课改先进学校”、“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标兵红旗大队”、“西安市文明校园”、“西安市艺术示范学校”、“西安市卫生先进单位”、“西安教育科研特色学校”、“西安市红领巾示范学校”、“西安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西安市科技示范学校”、“西安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四十多项省市奖项。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立足一流,争创特色”为建校目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优雅的学习环境,科学的管理体制,高效的教学质量,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在保持高效率、高质量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市、县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多渠道全面渗透,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始终把环境建设、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纳入同步发展的轨道。我们用绿色学校的理念和标准管理建设学校,健全学校环境教育网络。成立“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学校可绿化面积都已绿化,整个校园满目青翠,四季花开,绿树成荫,窗明几净,宽敞整洁。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绿色教育新路子。环境教育制定了西安市绿色学校规划,每学期计划中有开展环境教育内容,环境教育平时有检查,有措施,有总结,阅览室、图书馆有可供学生阅读的科普读物。几年来,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做法是: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科学化管理。
培养环境意识,共创美好校园,基于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我校将环境教育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制定了《户县东关小学创建绿色学校规划》,并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工会、教务处、总务处、少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为使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教科室为龙头,由政教、教务、总务处等分级负责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为了维护优雅的校园环境,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平时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措施、有总结,通过周评、月评、年评,促进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环境育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组织学生参加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活动,号召全体学生动手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组织学生参加画展街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参与环境教育的普及率达95%以上。
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培训,并采取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多渠道地搜集有关资料,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知识水平,积极探讨研究环境教育理论,交流环境教育心得,传递环境教育信息。学校还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各班黑板报设环保专栏,定期向师生进行环保教育。校园内设置永久性的醒目环保宣传标语,图书室、阅览室添置了许多有关环保宣传教育的书刊,指定专人负责,方便师生借阅。重视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有关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与总结、论文、学科渗透教案等资料,指定责任心强具有环保基础知识的教师专人管理且管理有序。
二、积极筹措资金,抓好学校校园环境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品位,把绿化与美化及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我校杨美涛校长等领导班子成员四处奔波,多方筹措资金,聘请建设绿化专家到学校实地考察,科学规划,对学校教学楼、值班室、厕所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建,校舍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整洁美观,既改观了师生的工作生活条件,又确保了校园环境的优雅,形成了移步换景的动态校园风景特色,创造了和谐发展的环境氛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用学校标志色(橘、红、白)将校园所有建筑刷新,围墙及学生活动区域墙壁精心设计,用适合儿童审美情趣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卡通画装饰,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2、匠心独运,构思巧妙。修建涵意深刻,充分反映学校特色的校门和标准美观的国旗台,简洁明快的线条、新颖大方的造型、宏伟而又不失儿童情趣。
3、修建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透视围栏,连通学校与社会,校园美景为画乡增光添彩。校园内办有环境教育宣传栏,每班有环境宣传园地,图书馆(阅览室)有环保宣传内容,红领巾广播站坚持宣传环保。
4、硬化学校除花园、花坛外的地面,并用不同色彩进行装饰、划分学生活动区域。
5、先后筹集十几万元资金,投入学校绿化、美化建设,遵循绿化原则,科学配置植物,统一布局,以绿为主,绿中求美,点带相连,做到了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树林与花卉并存,盆栽与地栽互补,大片绿化与小景布置结合,使校园成为四季长青,月月飘香的花园。到目前为止,学校种植各类树木190株,草坪280㎡,绿篱150米,绿化面积达590㎡,绿化覆盖率达53%。
6、对全校32个教室和35个部室进行重新装修、美化,室内墙壁以白为主,以棕红色勾边,地面贴白色防滑磁砖,增强室内光线,室内标语、规章制度统一装框上墙,标志醒目。
7、校内“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保护环境,爱我校园”等标语、校训、名人名言、专栏板报布局得当,美观大方,是校园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8、结合创卫工作,加强对师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设立创卫办公室,由一名副校长专项负责,做好常规卫生打扫、检查评比工作,添置大批垃圾箱、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教育学生自觉保持校园清洁优美,讲究卫生,爱护花草树木,节水节电已成为师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9、投入大量资金改建师生厕所,设专人定时冲洗打扫,厕所干净无异味,无蚊蝇。
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环境优美如画,清新怡人,学生在花园里健康成长,学校成为画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远近闻名。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关注环境问题,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学校不仅倡导所有任课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课时、有教案、见实效,而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和总结,通过动手做,用眼看,加深对环境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
1、突出视听功能,营造环保氛围。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如在校园里设置环保宣传标语、环保教育宣传专栏,各班黑板报设环保专栏,图书馆定期张贴有关环境教育的宣传材料。组织学生观看环保录像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学校把环境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时,国旗下讲话加入保护环境的内容,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每学期各班都会召开几次环保主题队会,结合创卫工作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如开展“保持生态环境,拯救地球家园”主题班队会。思想品德、语文、自然常识、社会四科渗透环保教育内容,渗透内容结合我县实际,内容健康。各科老师均有2-3次环境教育研讨课。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开展植树护绿,美化绿化校园活动。4月底5月初的爱鸟周,开展了解鸟类生活习性及与人类关系调查实践活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加强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宣传活动,创建无烟办公室,无烟校园;6月5日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观看录像,高年级开展“我与周围环境”调查活动,了解身边环境状况。其他环保节日,如世界气象日(3月23)、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等,学校配合有关主题,利用黑板报、墙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进行宣传,并由少先队辅导员组织开展环保讲座。
4、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实践活动,成立美术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花卉培育小组等,通过举行郊游活动,参观菊花展、动植物园等,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响应团委号召,开展“保护母亲河——涝河”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个兴趣小组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积极举办各种环境知识竞赛,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征文、科技制作、文艺演出、书画比赛等环保活动,获县级以上奖励达三十多人次。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适用环境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其中①“爱我西安、绿我家园”征文比赛中,我校二十多名学生分获市县级一、二、三等奖。②“珍惜资源,崇尚节约”读书教育活动中我校有10名同学获县一、二、三等奖。陈古力、刘延同学获西安市二等奖,获得100元奖金。③在第二届少儿书信大赛中,我校有8名同学获西安市一、二、三等奖。④在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生“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歌咏比赛中,获西安市二等奖。⑤在环保杯陕西省青少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奖征文活动中3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
成绩代表过去,努力创造未来。学校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我校校园环境更加优美,一年四季鸟语花香。长期参与环境保护和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环保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蔚然成风,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环保监督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全校师生无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环保局面。在美化、绿化的环境里,师生的心灵受到净化,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绿色学校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保护并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学科渗透的监控,开拓进取,让学校师生员工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环境,让绿色充满校园,让绿色充满人间,使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再创佳绩。
户县东关小学 2008年9月
第四篇:教育教学亮点 彰显学校特色
教育教学亮点 彰显学校特色
——巩留县第二小学办学特色
“合格+特长”一直是巩留县第二小学的工作目标,养成教育和礼仪教育是学校的工作重点,学校以“团结、求实、勤勉、创新”的校风,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办学宗旨,深化新课程改革,强化教育科研,在不断地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办学风格:
特色一:制度保障,规范教研活动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学校高质量教学的关键,是学校办出特色的重要突破口。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建立了校长参与、教务主任负总责、教研组长具体抓、各年级备课组长做落实的教研机制。教研组下设以年级为单位的备课组,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同时,以教研组为龙头,带动校本教研的开展,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教研组活动走向规范和有序。根据学校特点和教师实际,学校针对教研组建设的制度有:教研组长工作职责;教研活动流程细则;教师备—上—听—评课要求;学科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学科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组内教师交流课评比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但是,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学校有一个高度重视教研组建设的领导班子,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经常亲自检查、参加、指导和跟踪教研组活动,保证了教研活动的切实开展;教研组长,每次活动从定主题到活动后反思,从通知到召集到资料收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努力调动教师教研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之间经常互通信息、交流体会、切磋教艺、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团结协作的教研氛围。学校把教师参与活动的情况纳入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学习,教师不得迟到、早退,更不得无故缺席,做到有事先请假,活动前签到。为了创设人人重视教研,人人参与教研,人人争取教研成果的热烈氛围,学校从人力、物力、财力加大了投入力度。按规定征订教学刊物,为教师教研理论学习培训提供保障。同时学校配置了电脑、加大外出学习教师培养力度、以“考核评估、物质奖励,评优晋级优先、组织保障到位,保证学习资料、积极推出成果” 等措施激励教师勤于教育教研。目前,学校已形成以一把手挂帅,各主管领导和骨干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研的广泛热烈的学习氛围、探索氛围、交流氛围、激励氛围。
特色二: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扎实开展各类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
1、学校活动月月有主题,如:三月“向雷锋叔叔学习”系列活动;四月“法律保护我成长”;五月“民族团结教育”;六月“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和紧急疏散演练”“感恩教育”; 八月 “我是文明小使者 ”;九月 “老师——我爱您”;十月 “让祖国妈妈笑起来”;十一月 “我是小小法制宣传员”; 十二月 “消防、交通安全记心中”;一月 “与快乐同行——迎新年活动”等;学校还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黑板报、橱窗、主题班队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这些主题活动不但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特色品牌活动,打造品牌学校。
学校每年有四大节日;春季风筝节,夏季艺术节,秋季体育节,冬季科技节。
风筝节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每年阳春三月,我校举办风筝节,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风筝,这不但传承和发扬了我国的民俗文化,又培养了一批风筝爱好者,还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弘扬了民族文化。孩子们在风筝节中追逐风筝,嬉戏春风,放飞心情,享受快乐。
通过各项节日的举办,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同时这些大型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教研组和学科组的凝聚力、协作力。
特色三:书香润校,阅读传承经典。
1、学校启动教师读书工程,为教师推荐优秀书籍,要求老师读好三种书,第一种饭碗书(教材、教参课标),第二种继续教育用书,第三种营养书(包括文学类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书等等),每周写一篇读书感悟或读书心得。为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创办了教师论文集《足迹》校级期刊,分别收录了教师的教育故事、教学随笔、教 学反思、教案设计等,并排版出刊,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达到了交流互助的目的。相信读书多的教师,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
2、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在学生中开展“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评选活动,即每位学生读5本书,写5篇读书笔记的,可荣获“读书小硕士”称号,读25本书,写25篇读书笔记的,可荣获“读书小博士”称号,并且还能获得校长亲笔签名的读书卡片。同时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为每个教室配备书柜,每班书柜存书不少于100本。并且开放图书室,提供3万多册图书供学生阅读,还专门开设了诵读课,规定了诵读内容,一年级是古诗词,二年级是三字经,三年级是弟子规,四年级是千字文,五年级时笠翁对韵,六年级是论语。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还推荐了阅读书目。学校每年5月举办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为主题的读书节,通过经典诵读工程的开展,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3、学校将“经典诵读”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为了给学生创设诵读条件,把“经典诵读”纳入课程管理,以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学校为每班每周增设两节诵读课,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各年级诵读内容制定自己的诵读课教学计划,为保持师生读书的习惯性、持久性、积极性提供有力保障。
4、学校每年春季举办读书节。读书节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成果的展示,学校先提供活动初步方案,设计各种活动形式,各年级筛选制定适合自己的年级活动方案,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读 书活动,校园里书香弥漫,同学们在读书中快乐成长。同学们共享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展现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读书节让全校师生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使校园掀起读书高潮,营造了人文底蕴的“书香校园”。
特色四:立足校本,发展科研兴校。
“科研兴校,质量立校”这是我们办学的永恒的主题。要做科研型的教师,思辨型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题研究。目前,我校参与国家级立项的课题1个,之前1个国家级课题已顺利结题,自治州级课题14个已准备结题。新申报自治区级校本课题14个,这些课题,我们特别注重规范其研究的行为,我们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落实六个研究行为:第一,学习理论,第二,调查现状,第三,设计行为。第四,落实设计,第五,反思行为,第六,总结提炼。对研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留下相应的数据和文字痕迹,包括课题理论综述、调查报告、教学设计、实际说明、课例研究制度、课题研究记录、课题研究成果等,从而规范课题研究档案。
其次是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微型课题的研究,我认为这是我们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面的一个新亮点。微型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都可以研究,它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最多一个学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而且它的研究成果不需要轰轰烈烈的科研论文,也不需要上万字的研究报告,只注重它具有的实践意义,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 录、研究小报告、千字小论文等等,通过研究,让教师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因此微型课题很受老师们的欢迎。目前,老师们研究的微型课题有10多个。
特色五:集体备课,教学资源共享。
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于2006年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我们开展了“合作备课,专项研讨”的集体备课方式。实施四环节备课:个人精备---修改批注---集体研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具体做法是:把语文、数学教师,按照各年级组成备课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骨干教师任备课组组长,在学期初制订计划,结合本年级的教材特点,实行合作备课,每位老师精备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或者七到八篇课文,由备课组长整理成册印刷,教师拿到教案后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再次学习与理解梳理,完成教学批注,每周超周备课并超周进行集体备课,每次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针对自己所备的教案进行说课,其他教师补充,集体备课之后老师再对教案进行二次修改,然后利用二次修改后的教案上课。课后要写出自己的反思。最后老师手中的教案就已是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经过实践的精彩教案。
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或者七到八篇课文,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 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特色六:赛课交流,打造教师团队。
1、赛课活动以其特定的场景、特有的方式,演绎了课堂教学的一次次百花齐放。个体与个体的竞争就是一个“支点”。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轮流进行“新秀课”“骨干课”“同课异构”等赛课活动。在赛课的程序中,采取抽签赛课这一组织方式。抽签定课题。由于教学内容的无可选择,对参赛教师造成一定压力,但是能检验参赛者平时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赛课是一面“窗”,透过这面“窗”,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教法的钻研程度、教师的业务素质等等都将展露无遗。教师从抽签到上课最多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由于缩短赛课准备时间,有利于准确评价教师真实的能力水平,让在常态教学中踏实肯干且有能力的教师在赛课中尝到甜头,同时,促进广大教师勤于研究,改进课堂,上好每一节常态课。
2、每学期学校开展教学演练场活动,借助于演练场这一平台,以“课”为中心提供研究的机会,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展示自我才干的机会。这也是老师们最喜欢的一项教学活动。开学初,教务处会将本学期交流课安排表及时发到各个年级组、教研组,上课的老师们就可以提前准备。另外教务处在排课程表的时候,每周二第一节不排数学课、第三节不排语文课,每周四第一节不排艺体、综合课,这样每周二第一节是数学演练课,第三节是语文演练课,每周四第一节是艺术、体育、英语、技常类演练课。每位老师都可以按时去听课。这样,每周的演练课其实也就为教师交流、互助提供了实在的平台,较好地实现了借“交流”促“研究”的目的。
3、每次演练课结束后当天下午都组织开展集体评课活动,评课教师要关注三方面:
1、关注教师:关注教师提问次数,问题,是否有效,占用时间,结合教学具体分析。
2、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参与人数,学生参与时间,学生活动是否有效,结合学情具体分析。
3、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的亮点、遗憾之处,课堂检测效果,学生分层掌握情况。这种评课活动使老师多方受益、互利共赢的活动,被评者、旁听者和评课着都能通过这种评课方式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学科学术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特色七: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成长。
1、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安排师德高尚,教育理念新颖,经验丰富,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指导老师。指导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常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教科研和班主任工作常规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指导。同时教务处每学期不定期对新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教研等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并及时反馈指导。学校还积极为新教师提供学习、培训、进修机会。校内、校外的教学研究活动优先安排新教师参加,特别是自治区、自治州级参观学习活动,促进新教师尽快丰富和提高自己。
另外根据教师年龄、结构的不同,将“师带徒”活动延伸为“结对帮扶”,除了对年轻教师的“师徒结对”,还有教师自由组合的“互 助二人组”和“与骨干教师同行”、更有同年级同科目的“共同体”,这种自主结成的学习对子易于相互间的交流。对校内集体教研活动的遗缺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同伴互助中,教师们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个人与同伴融为一体,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倾诉、学会包融。教师间实施同伴互助,将互助的内容作好记载,达到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积极参加校内外举行的各项竞赛活动,努力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我校参加县州竞赛的原则是有赛必参,参加就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不管是哪位教师赛课,总能看到我们集体探索的身影。参赛教师认真准备,深入思考,骨干教师组成的攻关小组,发挥群体力量,全力以赴帮助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
2.学校一直以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更是做到了压担子、搭台子、树样子,我校要求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称职,五年成骨干,十年成为县以上名师”。同时建设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优秀骨干老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在外出学习、订阅报刊、参加教研活动等方面重点倾斜,不断提高他们的带动辐射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动作用,一是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引领带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二是进行业务讲座,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习心得。这些工作对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3.学校充分发挥电教设备和教材以及多媒体在教研教学中的作用。远程教育、电教教材是学校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多 彩,形象生动,正确利用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会用,二是教师乐于用,三是教师用得恰当,用的精彩,绝不能滥用、乱用。为了解决这些用的问题,学校的电教教师把电教资源进行了分类整合,把有用的电教资源,如图片、音乐、影视片段、题例等分类下载并上传校园网,并把多媒体教室和老师办公室计算机全部联网,以便调用。其二是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全员培训。三是为了有效利用电教设备,学校安排了电教课程表,保证科科能用,人人能用。四是学校加强了对电教课的应用评价和优质课展示。到现在为止,9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地正确使用电教资源,教师都会制作精彩的课件,学校的3间多媒体教室每节课都不空堂,电教进课堂,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师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电教手段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
特色八:全员育人,构建和谐校园。
1、学校实行《教师值周制度》和《班级值周工作制度》,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学校管理。每周一个中层领导带领三位任课教师、一个班级(五、六年级)担任值周任务,对值周老师和班级设立了标志,由班主任老师负总责,组织本班学生对出入校门礼仪、卫生保洁、校园纪律、车子管理等进行监督和纠正,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对一周内发生的事件和各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比(本班不参与评比),总结经验教训,对接班的班级提出合理化、建设性的建议,并举行交接仪式。校领导根据值周情况对班级进行评价、反馈和评比。这大大提高 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进一步端正校风,建立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秩序,优化育人环境,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参与学生管理”的氛围,达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共识,使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特色九:艺术教育,塑造高雅品位。
艺术教育是学生获得艺术素养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得智慧提升的必由之路。正如李政道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努力挖掘艺术教育这座宝库,必然为教育发展打开一扇大门。
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我校以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为突破口,积极开发和普及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塑造学生高雅品位,逐渐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艺术创新之路,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1、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师资队伍的特殊要求。学校按要求配齐合格的艺术教师,现有音乐专职教师5人、舞蹈教师2人、美术书法专职教师4人、体育专职教师8人,所有教师均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为了快速提升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美好的梦想,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为教育追求,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和课堂改革工作。配足配齐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教学器材设备、资料。
2、学校在抓好音乐、舞蹈、美术、体育基础型课程外,还积极开设特色项目的艺术类拓展型课程和开展艺术社团活动。先后成立合唱团、舞蹈团、书法社团、绘画社团、足球社团、旱冰社团、信息技术社团、航模社团等27个。为防止社团活动流于形式与计划形同虚设,学校要求做到“五有”、“四定”、“三落实”。“五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总结、有专人负责;“四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三落实”即活动发展目标落实、保障落实、管理评价落实。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有社团成果展示,每学期对各个社团进行考核。
3、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阳光体育活动成为了学校的亮点。学校根据现有条件,研发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长足进步。“个性化阳光大课间”是我校开展的一项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艺体结合的项目。活动项目丰富,有“七彩阳光”“武术操”“黑走马”“手语操”、跳绳活动、班级小游戏等每天活动内容不重复。我校“个性化阳光大课间”它所秉持的宗旨就是基于学生的自然天性,遵循“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运动理念,设置“小型化,趣味性,多样化”的活动项目,让每一位师生充满兴趣地去运动,并自觉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快乐运动,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目的。学校组织体育教师,创编的校园武术操,已经全面推广。
目前学校在不断地发展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新时代的推动下,巩留县第二小学会在反思中求改进,在改进中求突破,在突破 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师,以科学的教育价值观评价教学,以完善的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以鲜明的教学特色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巩留县第二小学 2013-4-15 13
第五篇:彰显武术特色,体验快乐教学
彰显武术特色,体验快乐教学
一、案例背景:
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节课五步拳——我国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演练起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通过该课程的教授,使学生在了解极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内涵、满足学生锻炼需求的同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教学中利用教师的出色示范、语言提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口令创造学习情境,并通过成果展示,巧用激励性语言点评,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
二、案例描述:
(一)身心热身导入:教师设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相关武术图片给学生一种视觉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讲解相关武术知识(攻防含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导入结束后,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五步拳之前,我们先完成“蛇型跑”热身运动,在跑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队列”。
(二)巩固学习,体验快乐阶段: 体验武术快乐——“武术操”。通过“武术操”将武术的几种基本步法和手型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三位同学领做武术操,并配音乐《中国功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积极思维掌握运动能力:教师讲解示范整套动作,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讲解过程中分步法、手法、组合练习三个环节,使学生明确动作路线、名称及方法。
(四)团结合作探索学习:采用分发任务卡、分组学练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五)展示成果阶段:“比武大赛”——谁是武林高手?学生展示五步拳动作(每组一人、两组集体),并集体展示学习的成果,在集体演练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体现武术“精、气、神”的方法之一:发声,即喊口令,为本模块的下一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六)调节恢复:师生齐做放松活动。
2分钟的放松操,使学生主要的运动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教师引导学生互谈本课感受,主要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并根据不同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三、案例分析:(课的特色)
1、本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教材“五步拳”的学习,我采用“引导——尝试——传授——指导——练习——演示”的教学方式。针对本课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征,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自主学练、合作学练等方式掌握五步拳的动作要领,另外根据整堂课的设计,还运用了循序渐进法、注重个性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师生互动及激励表彰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自我体验、合作创新、相互评价、相互促进,既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示,体现了合作学习中集体的凝聚力。
2、本节课围绕学习目标,利用音乐贯穿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与合作的乐趣。通过“比武大赛”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勇于创新和大胆展示能力,并与他们一起参与演示,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法: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开动脑筋的练习,自我展示风采,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后,打破传统的手把手的重复教学方法,采取“自学”形式,分发学习卡,布置任务书,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商讨,在交流中摸索出学习的内容,锻炼他们的理解和模仿能力,从而体现我的教学新理念——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效果。在这部分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教材的内容,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学习。
在他们练习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我又让他们分组练习整套动作,通过开展“比武大赛”活动,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学生都积极参与,每组都密切配合练习,显得非常自信。
4、能较广泛的培养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在武术教学中,我深刻领会武术的内涵,示范规范,口令清楚响亮,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在教学中让学生逐渐体验动作的动和静、身体的局部和整体,形和意,形神相结合,使枯燥的武术教学变得有声趣。还结合了武术基本功和五步拳的特点,运用各种练习方法,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武术套路的风格和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运用队形变换、口令和辅助练习手段,提高学生对动作劲力、节奏、快慢的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些教学过程中还是重点强调基本功的练习,在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与表扬,尤其对意志力比较薄弱的学生,陪同他们一起练习,看看谁能将动作做到位,提高学生对方向感、运动速度、以及思维的灵敏反映;然后进行武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集体学习五步拳动作时,把攻防含义贯穿在五步拳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在最后的放松阶段,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瑜伽”给我们带来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整堂课在音乐的烘托之下,在用语的贯穿之中,气氛一直保持得很活跃,学生的情绪很高昂,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我感受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加强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的空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真正实践,去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少批评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独特地运用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2、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展现机会,表达自己的独立个性。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一位学生在点滴中取得进步,享受到参与运动和自我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一点的成功和喜悦,在成功和喜悦中不断提高对体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