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 人口的数量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3.教学用具
课件
4.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由世界第60亿人口及我国第13亿人口的诞生引入,来说明人口的数量变化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1、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以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通过实例解释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过课本第三页“活动”,学生可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2、通过读图1.2及图1.3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学生在分析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
(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不仅在时间上是有差异的,在空间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1、通过读图1.4观察人口增长的空间特点,并分析原因。(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地理统计图的分析方法。)
2、通过书本第五页“阅读”,进一步验证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再通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的趋势,引导学生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从而得出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学生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快慢的同时应说出判断的依据。(从人口增长统计图来看人口增长的快慢应该看人口增长的倍数,而不是看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的类型划分。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的人口增长模式。
1、通过读图1.6,比较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注意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静态:各种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动态:原始型逐步发展成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主要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结合“案1例”芬兰人中增长模式的转变及书本第七页“活动”,综合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因素。
3、通过下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
课后习题
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或统计图,探究本地人口的增长模式。安全教育
第二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教学设计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教学设计
导入:<提问>我国的人口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承转>我国严重的人口形势,给我国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新课:<展示>探究一:P68第一、二自然段
<提问>
1、你认为南方某山区为脱贫致富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3、能列举出类似成功的例子?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师生沟通
<归纳>在我国,目前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选择是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你知道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吗? <展示>材料:晚婚晚育
(学生活动)计算:我国妇女如果20岁生育,100年能有几代人?如果实行晚婚政策,25岁生育,100年将会有几代人?对此不同的计算结果,你有何看法?
<承转>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晚婚晚育,除了能控制人口数量外,对国家和个人还有其他积极意义?
学生回答(还能提高人口素质)
<承转>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除了实行晚婚晚育,我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人口素质 学生回答(优生优育)
<提问>通过上述分析,你能归纳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展示>探究二: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贡献
<提问>
1、上图分别反映了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哪些成就
2、举例说明计划生育对社会其他方面的积极贡献? 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师生沟通
<承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我们家庭生活质量又是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下面一起来看看大家课前的调查结果吧
(学生展示)我的消费支出与爸爸小时候的消费支出,并陈述自己的看法
<归纳>在经济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家里子女越多,个人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会减少,整个家庭消费支出将增加,家庭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对国家而言,也是同样道理,人口越多,整个国家的消费支出将增多,个人平均消费水平将降低。课堂小结:
<小结>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多年来,我国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少生了3亿人,节省抚养费7.4亿元,使13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4年。当然我国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然十分重要。
第三篇:1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 划生育政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 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来源:Z.xx.k.Com] 教学难点:
1、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2、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远的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40年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达到了60亿。通过观察这些数字,同学们可以发现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有何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观察两幅图片,通过这两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展示图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通过这两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来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他们的降临人世,标志着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已经分别增长到了创纪录的60亿和13亿,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请大家计算到今年,世界人口已经大概达到了多少?(66亿)
(过渡)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是不断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来源: K]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讲授)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即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板书)(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学生活动,教师点拨)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
这一年增加的人口数: 200000*2%=4000人
十年后那一年增加的人口数: 200000*(1+2%)=243799 243799*1.7%=4145 通过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板书)(2)人口基数
2、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展示图片)
读下面两图,10万年以来和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请同学们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每一个时期人口增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首先,看图1.2整体感知一下,这幅图有几个拐点,被分为几级台阶?(两个拐点,分别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被分为两级台阶)
(活动)请学生根据图1.2分析每一个阶段人口增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原因是什么?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指导学生如何从图中获取信息:(1)认清坐标变量;(2)图形的变化特征:曲线坡度大小陡缓程度的含义(3)思考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4)通过曲线的陡缓程度判断不同时期增长的特征
(板书)
(提问)就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看,那一个时期人口增长特别快?为什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第3页第一自然段和图1.3回答这个问题。20世纪以来。因为过去的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总结)通过对两幅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使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也具有不同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
(板书)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3页图1.4,小组讨论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人口增长较多的大洲,排序说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2)人口增长较少的大洲,排序说明?(大洋洲、欧洲、北美洲)(3)人口增长较快的大洲,排序说明?(非洲、拉丁美洲、亚洲)(4)人口增长较慢的大洲,排序说明?(欧洲、北美、大洋洲)
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这些国家经济水平相比情况如何?(相差甚远)由此可见,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增长较为缓慢)
(学生讨论)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这两类国家当前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四页第五页的文字以及第五页的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完成大屏幕上的表格: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来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都趋于缓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亿人大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减缓,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其增长速度还是快得多。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增长较稳定,有些国家还出现了负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发达的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使人们老有所依,导致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生育率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了使子女能够顺利的融入社会,所以在前期教育中的投入比较多,从而使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人口老龄化都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经济正常发展,是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那么如果人口增长很快是不是就很好呢?(不是,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交通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渡)既然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呢?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学生活动)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四页的图1.5,以及课前大家通过网络搜集的资料来说一说不同国家分别采取了怎样的人口政策。
(学生讨论,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材料)补充材料包括:
材料一:日本计划明年耗资21亿美元鼓励国民多生多育 材料二: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材料三: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靠外来移民
材料四:印度提倡“只生一个好”——鼓励三人小家庭 生男生女都一样 材料五:印度尼西亚《人口发展与幸福家庭法》 材料六:我国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
(小结)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与发达国家来说人口增长缓慢,应采取鼓励生育,吸引移民的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基数)世界人口的数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点。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应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板书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基数
2、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征
(2)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第四篇: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②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 :
①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② 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③ 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①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② 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化学。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需的。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 课本P6 [实验1-1]、[实验1-2]
[实验现象]
师:上述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讨论交流]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生: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灯泡通电放热发光等。[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课本P6 [实验1-3] [实验1-4] [实验现象]
[归纳]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讨论交流]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生:洗净的铁锅出现锈斑,食物腐败,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知识迁移]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二)、化学变化
1、概念: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1、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2、灯泡发光是什么变化?上述变化可以分为哪几类?哪个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阅读]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归纳] 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注: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师: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变化中变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师:我们刚刚做的实验1-
3、1-
4、1-5中,纸片点燃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这些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师: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
生: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等
师:回答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有什么联系呢? 生: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师: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例如: 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
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在干燥的空气中)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注:这里不需要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1.熔点
师: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
2.沸点
师: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沸腾变成气体,如我们做的第一个实验。同学们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度?
生:100℃
师:对!100℃是水在常温下的沸点。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高压锅做饭快吗? 生:温度高。师:为什么温度高呢? 生:.......师:这是由于高压锅内水沸腾时的温度高,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师:展示相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大家如何分出哪块是铁,那块是铝? 生甲:看颜色,铁发黑 生乙:掂一下,重的是铁
师:为什么体积相同而质量不同呢?这是由于它们的密度不同。我们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3.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师:熔点、沸点、密度等都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很重要的。物质的熔点、沸点和密度以及大气压强等数据,在物理、化学等手册上一般都能查到。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时我们如何区别呢?
师: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一种“能力”,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就用举重运动员来打个比方,举重运动员在举重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叫举重能力。同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1、有关物质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加热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 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 伴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 B 汽油燃烧 C菜刀生锈 D 酒精挥发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是分清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等,这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练习。课后习题
1、完成课本P10—11作业
2、预习提纲: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
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变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注:现象只是判断的依据,不是根本,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现象的并非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密度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总结反思: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而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属于物理性质。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测量。
第五篇: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设计 身边的诱惑
一、教材分析
《学会拒绝诱惑》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八课的内容,在学生逐步熟悉、适应了中学生活,对生命、青春、情绪、情趣有了初步认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他所生活,学习的周边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战胜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效结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同时还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学情分析:
现代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充满各种诱惑。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不能辨证的看待周围的种种诱惑,加之自控能力不强,面对游戏机、黄色书刊、烟酒、金钱、毒品等种种不良诱惑不能自觉抵制、在遭到突发或意外事件以及来自各方面的不法侵害时缺乏抵制能力的情况普遍存在。所以要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用正确的方法战胜不良诱惑。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过健康、安全的中学生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身边的金钱诱惑和游戏机的诱惑。1
(2)了解金钱和游戏机的促进作用以及不良诱惑的危害。2.能力目标
(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做出正确选择。(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对诱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分辨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种种诱惑;知道不良诱惑会引人误入歧途。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澄清自己内心究竟受到哪些诱惑,哪些不良诱惑是自己已经能够拒绝的,还有哪些不良诱惑是自己至今不能拒绝的。
六、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七、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受到的诱惑,准备课堂交流。
2.学生准备辩题。正方:上网利大于弊。反方:上网弊大于利。3.学生分组设计并准备表演有关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的小品。(1)金钱的诱惑:陈雨和张伟花钱时大手大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1 2
要,拦路抢劫,被抓获。
(2)网络的诱惑:小刘因玩网络游戏而上学迟到,没有完成作业,成绩一落千丈。
(3)黄赌毒的诱惑:小刚看到表哥去赌赢钱,觉得钱来的这么简单,控制不住自己去尝试。
八、教学课时 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十、导入新课
身边的诱惑----新授课:刘振
课前导入: “潘多拉”魔盒
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是最终他没能经受住诱惑便打开了盒子。结果,这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疾病等灾难。原来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3
1、这个人为什么打开了盒子?
2、这则故事同时说明了什么?
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身边的诱惑。第一部分:明确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及不良诱惑的危害.2、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第二部分:感知文本:
什么是诱惑 ?
小现象: 非洲夏夜的草原上,驴子正在安祥地吃草.一只小小的吸血蝙蝠悄悄地落在驴子的后蹄处,用它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着驴子的脚踝处.起初驴子不断用尾巴扫动,但渐渐地被舔得很舒适,不再烦躁,仍继续吃草。就这样,驴子被麻醉了,蝙蝠一会儿就咬了个小口,与同伴轮流喝干了驴子的血。“杀人蝙蝠”仅仅施以致命的诱惑,在驴子陶醉之中便杀死了强大的对手。通过这个现象,你知道什么是诱惑了? 诱惑:吸引,招引或使用手段使人意识模糊而做坏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哪些诱惑?
金钱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电子游戏的诱惑,领奖台的诱惑。4
第三部分:文本设计
诱惑闯关大比拼
第一局:金钱的诱惑
情景剧:一天下午放学后,有位同学不小心把自己的钱包丢在教室里了,第二天一早如果你首先走进了教室„„谈一谈,你会怎么做? 教师点拨: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自己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获得。决不能沾染法律禁止的不良习惯,更不能触犯法律。第二局:文韬武略辩诱惑 观点1:玩电子游戏利大于弊 观点2:玩电子游戏利大于弊
我来主持,你来辩论!
辩论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有些同学却沉迷网络电子游戏而断送前程。玩电子游戏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我来主持,你来辩论!5
首先准备十分钟。好!下面辩论赛开始,首先由正方派出四位人小鬼大,浓缩就是精华的“奔跑吧!兄弟”组合。反方派出四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最强大脑”组合。大家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1、首先由正方四位同学、反方四位同学依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2、下面由正反双方进行自由辩论。
3、最后由正反双方作最后总结陈词。第三局:意志坚定拒诱惑
播放:青少年毒品预防视频_标清.flv
1、毒品的种类:鸦片、海洛因、摇头丸等
2、毒品有哪些危害呢?
⑴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⑵破坏家庭,影响社会安定。⑶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而违法犯罪。第四部分:交流探讨
我们身边还有那些诱惑?
赌博的诱惑;黄色书刊的诱惑;美食的诱惑等等„„
1、所有的诱惑都是不良的?
2、不良诱惑可以战胜吗?
不良诱惑可以战胜吗?
小故事:传说古希腊有个女巫,能用自己的歌声,诱惑过往的船只触礁沉没,但智勇双全的奥德修斯却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所有的船1 6
员把耳朵堵上,结果船只顺利的渡过了海峡。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良诱惑可以战胜,尤其是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办法抗拒不良诱惑。通关总结:身边的诱惑
1、金钱的诱惑:本身没有好与坏,关键看如何对待它。
2、电子游戏的诱惑:辩证看待,既有利又有弊。
3、黄赌毒的诱惑—坚决抵制 第五部分:反馈达标
课后思考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战胜过不良诱惑?你有哪些制胜的法宝呢?请把心得分享给大家吧!
教师寄语
每个人都应该有接纳和忍耐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那弥足珍贵的季节,哪怕是一小时,一分钟„„失去了便无可追寻。青春属于自己,把握它,运用它,珍惜它,才能收回金秋的硕果。拒绝肤浅,拒绝虚伪,生活中,一条条充满诱惑的大道就在脚下,只有学会拒绝才不会误入歧途。文/贾平凹7
学案设计 第一框:身边的诱惑
一、课前导入:(1分钟)
二、课标要求:(1分钟)
1、知道我们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知道)
2、知道面对金钱诱惑时获取金钱的正确途径。(掌握)
3、认识黄赌毒与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掌握)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2分钟)
A 主干知识(请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通过途径来获得。
2、由于毒品的危害性极大,我国法律规定:吸毒、贩毒。
3、一些“电子海洛因”侵蚀着人的,毒害着人的。
4、是威胁人民财产安全和的毒瘤。
5、我们身边的诱惑有:(1)金钱的诱惑.(2)网络和电子游戏的诱惑。(3)黄赌毒的诱惑。
某校附近有家“学生书屋”,专门出租武打、言情小说及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卡通画册,租书者多为在校的青少年学生。有些学生租了这些书课间看、晚上看,甚至上课也偷偷看,整天魂不守舍。他们中间还1 8
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亲亲热热交朋友,迷迷糊糊跟着走,身不由己学坏喽”。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青少年学生受到什么诱惑?对他们有什么危害?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诱惑?
(3)你想对店主和这些沉迷于不健康图书的学生说些什么?
四、师生互动,精讲点拨(15分钟)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
五、课堂巩固:(10分钟)A、单项选择题(基础训练)
1、初中生刘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过,但他不思悔改,变本加厉发展到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这一事例说明()
A.面对金钱诱惑我们要懂得取之有道。B.金钱是万恶之源。C.不能正确对待身边的诱惑是危险的。D.所有的诱惑都会导致犯罪。
2、毒品严重地危害着人的身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毒品?()
A.青少年吸毒是为了表现个性,没什么不好 B.毒品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可以尝试 9
C.中学生等自己有了合法收入可以试试。D.我们应该远离毒品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如:金钱的诱惑、游戏的诱惑、毒品的诱惑等等,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A.努力争取,不达目的不罢休 B.我们要以正当的途径来获得 C.听之任之,随缘而动 D.对物质的诱惑我们要以正当的途径来获 得,对于精神的诱惑,我们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
4、下列对于电子游戏看法错误的是()
A.适当地玩,有利于智力开发。B.休闲时玩,可以放松自己。C.沉迷于玩电子游戏,有害身心健康D.电子游戏有百害而无一益。B、拓展提高
湖南省临高县临城镇一名14岁的中学生,在“五一”长假期间,长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不吃不喝,结果猝死在电脑桌前。面对游戏机的诱惑,还有许多涉世未深的 学生正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1)作为未成年人的你,请谈谈迷恋电脑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2)出谋划策:面对电脑游戏的诱惑,我们中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