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贴近、自然的建构课堂教学

时间:2019-05-13 22: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真实、贴近、自然的建构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真实、贴近、自然的建构课堂教学》。

第一篇:真实、贴近、自然的建构课堂教学

真实、贴近、自然的建构课堂教学

在我县举行的高中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作为评委之一,听了几位参评老师上的同一节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一课时,感受颇深.其中有两位老师的课,因其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不一的课堂互动方式等,引起了下面听课评委褒贬不同的评价.下面,我就这两位教师上课的过程大致作一概述,并就个人听两位教师的课后反思整理于此,希望与广大同行商榷.??

陈老师,男,有18年教龄(从初中调入高中,高中教龄6年).在复习一次函数y=kx+b图像作法的基础上,判断两点是否在此图像上,引入直线方程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在直角坐标系中,过点P旋转,不论转多少周,它对x轴的相对位置有几种情形?在学生简短回答的基础上,用投影给出倾斜角的定义,然后释义确定倾斜角的三个关键条件,并配有一练习题.在讲直线的斜率时,先让学生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过原点且倾斜角分别是45??°??,135??°??,60??°??的直线,并试着写出它们的直线方程.然后观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在直线方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在引导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投影给出斜率的定义,并设置了一个概念辨析题,又给出表格,让学生填写倾斜角α和斜率k之间的关系,总结两者之间的规律.还没来得及讲解例题,下课钟声已响.满脸遗憾.??

张老师,女,有16年高中教龄.她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入第一个概念,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作业纸上作出函数y=2x+1的图像l,并判断点A(1,3)和B(3,1)是否在图像l上,并请学生讨论概括:①什么样的点都在该函数的图像上?②该函数的图像上的点都满足什么条件?让学生很容易接受所学的新知识.而倾斜角定义的引入是由一个动手操作问题引入,怎样连一张正方形纸片的对角线(用课前准备好的一大一小两张纸片)?一张小纸片,用三角尺连接对角线两端点就可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但一张大纸片,三角尺因长度小于对角线的长度,学生无法用前面的方法连接,问题自然而然在实践中产生.学生就转而想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很容易得到,可由一点和一个角来确定一条直线.倾斜角定义的形式水到渠成.在引入斜率的概念时,用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过原点且倾斜角分别是45??°??,60??°??,135??°??的直线,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方程,然后观察思考:直线的倾斜角在直线方程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到倾斜角不同,方程中x的系数不同,但这个系数正是倾斜角的正切值!然后总结练习.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点处形成联结,不仅理解了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更是对知识的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使所学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更巩固,更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

两节课各有千秋,亮点纷呈.评完课后,上课教师和评委真心面对面,相互交流探讨,提出了许多改进完善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对本节课进行二次教学设计,真正起到比赛是手段,提高是目的的作用.对我更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促使我听课后反思,反观自己的教学,以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下面是我听课后的几点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贴近课堂教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抽象性概念和严密的推理,由于我们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忽视了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清晰地理解基本概念发生、发展过程,不能正确地把握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不能采用硬性嵌入抽象概念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设计应以新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新理念,创设问题情境,贴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贴近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问题牵引,探索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和感受一个个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了解三个概念:直线的方程、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斜率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那么相应的三个引入情境创设,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点也正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试金石.这三个引入既是对教材的挖掘,也是体现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思考“教什么??(What)”和“怎样教(How)”,更要思考“为什么这样教(Why)??”.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建构知识结构,渗透思想方法,同时也彰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学生的能力在实践探索中得到了发展,真正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发展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时代要求.但有时有些老师为了赶急图快,或为了所谓的知识容量最大化,课堂上显得很直白、很快,像倒豆子似地一吐为快,忽略了真正的过程中蕴含的思维容量,没有真正地“授人以渔”.??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数学情境设计的理想辅助工具,能在教学中展示出前所未有的魅力.尤其在展示课上是教师采用的必备教学手段.它以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生动地描述各种复杂抽象的数学对象关系,并配以色彩鲜艳的动画演示,形象逼真地模拟各种轨迹的形成过程,解决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感性认识的不足,不能深入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等问题.其作用不仅是直观、高效、增加容量、帮助学生理解,尤其在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形”的动态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涵义,能起到言语不能表达的作用.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但有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多媒体投影仅仅起到了一块小黑板的作用.另外利用几何画板中的字体、颜色、背景、位置以及呈现的先后顺序,等等,都有些滥,或者播放速度过快,像放电影似地让学生眼花缭乱.再者操作熟练程度不高,出现一些小问题时一筹莫展.这些都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这方面的充电学习.另外,像平常用的直尺、教条等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小学语文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建构

《小学语文真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建构》课题研究2010-11-24 11:30:18|分类: 工作计划|举报|字号 订阅

学员承担的子课题研究分工

1、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备课和教学设计。【甘红枝 黄娟】

2、课堂提问,引导质疑交流的高效性。【刘春琴】

3、课堂训练的高效性。【夏绮云】

4、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高效性。【王蕾 黄丹】

5、创设教学情境的高效性。【潘伟文 张兰娇】

6、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对话的高效性。【张霞】

7、对课堂教学进行高效的调控。【胡建华】

8、高效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陈顺芹 张珍】

9、有效开发课程资源与学科整合的高效性。【彭桂芳】

10、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性。【罗文芳】

11、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的高效性。【罗敏】

12、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的实效。【李松波 陈旭平】

子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各子课题研究及实践活动的研究报告》

2、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

3、与课题研究的成果相关的音像资料:课堂实录、学生的学习活动实录

4、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相关素材(如作文集、小报、获奖作品、证书、等)

5、其它相关资料。

第三篇:注重人物性格、贴近古朴自然

注重人物性格、贴近古朴自然

--介绍马志华的国画艺术

(李维世)

河北省话剧院舞美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级)马志华是著名画家河北省美协主席王怀骐的得意门生。他1981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现在是河北省美协会员,龙山艺术院副院长兼水墨人物画创作研究室主任,王怀骐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早在1985年,他首创了彩线画,1988年举办了《马志华彩线画展》,引起美术界及社会广泛关注。所谓“彩线画”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毛线,按照画稿贴在木板上,既有绘画性,又有工艺美术的装饰性,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喜爱。《中国文化报》、《文论报》、《河北画报》、《青春岁月》等几十家报刊专题介绍,给与了高度评价,中国新闻社向世界各地进行了宣传,并在海外报刊连续发表多幅彩线画作品。

近年来,马志华专攻中国水墨画创作,他擅长人物画和水墨山水画,他的作品多次举办个展,联展、和海内外巡回展,多幅作品已入选各种画集。

先说说他的水墨人物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人物性格,气质、精神面貌的刻画。中国画论强调“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人物的性格、气质、神态是人物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马志华在这方面很下工夫。《白头巾》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幅作品是志华根据他在邢台英谈村写生稿创作的,这个老农民当过八路,村党支部书记,一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头发稀疏、满脸皱纹、但眼神如鹰、他的身后是

一块村务公开黑板,这个老农好像在思索过去,又好像在谋划未来,让人产生许多想象,既有鲜明的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和罗中立画的《父亲》一样,是一个典型的形象,既有历史的真实感,又有现实的生动性。《生命情怀》,是为著名剧作家,孙德民画的一幅肖像画,背景是一片瀑布,生机昂然、奔流不息、剧作家长期深入生活。写出了多部具有鲜明爱憎和深厚情感的剧作,这幅画把剧作家的精神情怀和性格品质描绘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气韵生动。《夏》和《风华》等画,人物造型准确,线条简练含蓄,动态浪漫自然,很有现代感,而背景的配置妙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既有中国画的“写意性”,又有西方绘画的“抽象构成”,似油画又不是油画,把中西绘画的优点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马志华为什么会达到如此境界呢?这与他以前画过大量水粉、油画有关,他把西画的一些优点巧妙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物画中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搞国画的人适当学学西画也是有好处的。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李可染、刘文西等大师都是这条路上的成功者。

再说说马志华的山水画。《老山村》《暖阳》《山村》《晨》《老街道》等作品是他山水画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均取材太行山区,马志华经常去太行山中的石头村等地写生,这些山水画非常真实自然,贴近山区,贴近生活,他没有凭空杜撰,也没有过分夸张,而是非常真实自然地刻画老山村的旧貌,那些房子有的已经破旧,甚至无人居住,巷道布满石头,高低不平,坑坑洼洼„„,但那是历史的真实。马志华作了精确细致的描绘,把画面定格到真实的瞬间,让人产生许多联

想,多少年以后,这些场景或许具有历史的价值,或许要紧历史博物馆。

美学不同于现实。现实是越进步越好,越先进越好,越科学越好;而在美学中,可能是越古老越美,越原始越现代。马志华以历史家和美学家的眼光发现了这种古朴的美,自然的美,给人们留下了一份美的历史画卷,人们和历史应感谢他。

人品影响画品,马志华是个忠厚善良、热情诚信,始终如一的艺术工作者,对工作他非常认真负责,对艺术他一丝不苟,对同志他乐于助人,他担任“王怀骐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跑前跑后,作了大量为大家服务的工作。志华虽比我年轻,但我非常敬重他,愿意想大家推荐这样的艺术人才。

我衷心希望志华进一步提高艺术修养,更加精益求精,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他有这个潜力,也有这个可能。

写于2012年2月5日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河北省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

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第四篇:儿童成长必须贴近自然

从小飞的成长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你是否感觉到了贴近自然的必要和朋友相处的珍贵?

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20多年前,作家三毛曾邀请几个孩子去看海,以使他们领略自然之美,孰料他们一路专注于手中的游戏机,到了海边仍不为所动。当年,三毛把这些孩子称为“塑料儿童”;如今,更多的儿童与自然世界越来越疏远,专家分析他们患上了 “自然环境缺失症”。自然环境缺失症的具体表现就是儿童与自然的关系断裂,这种断裂导致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症状,包括儿童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等等,且极易出现暴力倾向。

2009年,一项对16个国家的2400位母亲进行的调查中,87%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玩耍互动,也有54%的母亲表示自己能坦然接受孩子在户外玩耍时浑身搞得很脏。可是遗憾的是: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这一数据不能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专门研究家庭关系和儿童教育的作家理查德〃洛依(Richard Louv),在《丛林中的最后一个孩子》一书中,提醒我们注意,孩子们对自然的知识越来越多,和自然的接触却越来越少,这极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

现在的孩子们也许可以和你谈论亚马逊雨林的情况,但却说不出自己上一次独自去树林里探险是什么时候了,也说不出他们上一次躺在草地上感受风声,欣赏白云的移动是什么时候了。

我们的社会正在教会孩子们不需要通过直接的经历来感受自然。在学校、家庭,甚至户外运动的机构里,关于大自然的信息往往这样传达,往往把“大自然”、“野外”这样的词,和危险联系在一起的,而忽视了户外活动和独自经历对孩子成长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研究发现,在自然和我们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超乎我们想

象的联系。对于儿童来说,他们需要和大自然有足够多的接触,就像需要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一样。一个和大自然缺少接触的孩子,绝不会是一个开朗健康的阳光孩子——“大地母亲”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试想,一个从小就对动植物和自然失去兴趣的孩子,他对生命的热情又从何而来?

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太容易被电视、电脑、手机、网络游戏等高科技产品吸引,孩子们更喜欢待在室内,在自然环境中反而手忙脚乱,无聊难耐,因为他们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远离自然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食物是哪里来的,也更难理解环保的重要,地球的未来让人担忧。

疏远自然会带来各种成长问题

康奈尔大学环境心理学家报告:生活越贴近自然的孩子,在面临生活中的压力时会越少产生心理负担。孩子家庭周围自然环境越多,孩子就越少出现多动、焦虑或消沉等行为。

挪威及瑞典针对学前儿童的研究:有两组学前儿童,一组每天在普通的游乐场玩耍,一组在有树木、岩石的自然环境中玩耍,他们每天玩耍的时间相同,一年之后,在自然环境中的孩子表现出更强的平衡能力及运动能力。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结果:即使每周只花几个小时上网的人,也会比经常不上网的人更容易孤独和沮丧。

西雅图儿童医院及地区医疗中心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每天多看1小时的电视,在他们7岁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可能性会增加10%。

与电视、电脑不同,大自然不会偷走孩子的时间,她只会将时间放大。大自然能修复一个生活在破碎家庭中孩子的心灵;大自然要求孩子用所有的感官来感受,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大自然有时也会

让孩子感到恐惧,但这种恐惧也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在大自然中,孩子会找到自由、幻想以及自己的私密空间……

《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去年刊登一项调查称,孩子经常到公园等户外场所活动,身心紊乱的症状就会明显减少。不带特殊目的,也没有时间限制的挖洞、爬树、过河、洞穴探险、爬山和抓小动物等,还能充分调动五官,让孩子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锻炼创造力。

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重新建立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结,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成为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还有的同学说,他们不是非要玩游戏,也不是那么喜欢上网,平时坐在网吧里也只是听听歌看看电影。只是生活中缺少朋友,也不知道去哪里玩。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朋友往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解不开的结,很多事情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遇事多和同学、家长、老师沟通,多找朋友商量一下,你会发现,问题原来有很多种解决办法。老师和学长都比我们成熟,你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他们也遇到过,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你一定会觉得峰回路转,海阔天空……

德国戒网瘾 求助大自然

德国用举办训练营纠正青少年网瘾是从2003年开始的。他们设立的集中式训练营,由有经验的教师领队,目的是把“网虫”从电脑旁带到阳光下,告诉他们在现实中,还有更多的美景,有更有趣的事情可以做。

参加训练营的青少年不是去接受惩罚,更仿佛是去度假。训练营把营址选择在德国北部博尔藤哈根的海滨浴场。那里的景色非常美,海水的色泽蓝中透绿、沙滩上的奇特峭壁和清新的海风组成一处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

在训练营里,老师鼓励“网虫”每天到海边玩耍,教他们游泳、打沙滩排球,比赛谁堆建的沙堡最有创意等。总之是参加尽量多的室外活动和集体活动。训练营的管理人员还为“网虫”们安排了营养食品,保证孩子们在运动后胃口大开的需要。“网虫”的父母也可以参加训练营,目的是让他们在共度的时光中增加交流和理解。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终于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多情,从根源上摆脱了对网络的依赖,真正成为了一个个名副其实的阳光少年。因此

如果你想远离网瘾,请走出家门,敞开心扉,与同伴携手,共同走进在自然的怀抱。

第五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六标”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工作总结

单 位:米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六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总结

当今时代呼唤着以继承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鉴于此,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应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并提出“六标”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

一、“六标”教学模式构建的整体规划

(一)“六标”模式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07、3—2007、7)①制订课堂模式构建方案

②确立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成员名单 ③小范围实验推行“六标”模式(2)实施阶段(2007、8—2008、7)全面推行“六标”模式

(3)总结阶段(自2008年9月开始)“六标”模式的完善、总结和验收

(二)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研讨方案

我校“六标”模式确立后,学校立即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保证“六标”教学模式扎实有序地开展。

长:周银亭

副组长:蒋占彪

李金定 实验小组成员:王晓蕾

魏风琴

研讨小组查阅资料,反复分析学校教学实际,明确了“六标”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方法原则和步骤。

(三)立足常规

在模式实施过程中,我校利用有效时间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发现存在困惑及时讨论解决,不断推行完善“六标”教学模式。

(四)搞好培训

①就模式的指导思想,达到的目的,研究方法原则印发学习材料,广泛宣传学习。

②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训,研究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六标”教学模式,做到创造性地实施“六标”教学模式。

(五)开展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次模式研讨课活动,要求教师采用“六标”模式授课,各学科评出一名“六标”模式达标教师和一名“六标”模式示范教师,由这些教师做“六标”模式示范观摩课。通过活动的开展,日益完善“六标”教学模式。

(六)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将学案与“六标”模式相结合,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

(七)定期反馈 学校决定,每周六教研日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六标”模式的实施情况,集体讨论和解决“六标”模式实施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定期反馈,总结“六标”模式的经验与不足,使“六标”教学模式日趋完善.二、“六标”教学模式构建的制度建设

一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推广,必须制度先行。我校为了推进“六标”教学模式,特制定了一严二求三深入四坚持推进制度。

一严:严格推行“六标”教学模式,忌有名无实,忌不切实际。二求:求实效,求创新。

三深入:深入课堂,了解模式实施情况;

深入教师,了解模式推进中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深入学生,了解模式推进的成效。

四坚持:坚持用“六标”模式备课,书写教案;

坚持每课时有教学模式反思; 坚持每周摘抄一张教学模式学习卡片; 坚持每月一次“六标”模式探索。

三、“六标”教学模式的推进落实及取得的成效

(一)“六标”教学模式的推进落实

1、模式推进,骨干先行

为了确保“六标”模式的实用效果,我校首先由王晓蕾、魏风琴老师两位实验教师率先采用“六标”教学模式指导教学,在试用了一段时间后,两位老师已基本掌握了“六标”模式的精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在两位实验教师获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在全校推进“六标”教学模式,如今,“六标”模式已深入课堂,也深入了每位教师的教学,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

(二)“六标”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

1、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六标”教学模式中的“议标”环节主要是学生互相探讨去学习,给学生创设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形成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创新性得到发挥

“六标”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了自主,在活动中学会了参与,在参与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自行经历了探索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感悟并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合作学习能力、竞赛意识、成功意识、创新意识逐步加强。

3、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通过对“六标”教学模式有关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教师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优化,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实践证明,“六标”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较好地创设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六标”教学模式必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下载真实、贴近、自然的建构课堂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真实、贴近、自然的建构课堂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建构的

    一、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和缘由我县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努力开拓,勇于创新。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学行为根本转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课程......

    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工作总结

    扎实开展模式推进工作,不断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借鉴、学习外校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

    建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建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优化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

    物理智慧课堂教学建构心得体会

    物理智慧课堂教学建构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未知走向已知的复杂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发生又是通过课堂这个载体来完成的,因此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提的较多的就是构......

    浅谈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建构(大全)

    浅谈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建构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体育和健康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基于阅读期待的课堂教学的建构[定稿]

    基于阅读期待的课堂教学的建构 ——全国课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李明的成长经历 吴丹青 2011年8月,杭州市上城区建兰中学李明老师获得全国“语文报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建构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

    建构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青岛柏兰光彩小学孟梅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课堂模式的建构的基础——兴趣、文化环境,创建了自主教学,网络教学的基本模式。[关键词]激......

    优化自然课堂教学建议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自然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 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它对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