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

时间:2019-05-13 22:0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

第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母语,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首先要教育学生感知语言,能够领会语言的美妙之处。其次,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语言训练要注重模仿和实践创新。语言训练不应靠大量琐碎机械的答题取胜,而应靠科学设计的言语实践来求得实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感训练 语言训练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母语,指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学语文学科是以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本技能课。有关的思想情感、语文知识、文化内涵、审美陶冶,都要围绕和渗透在这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之中。吕叔湘先生指出:“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1]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2]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在运用语言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学习语言(特别是母语)的必由之路。体现语文学科以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中心,全面开展听说读写训练,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将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是符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时代要求的。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学生吸收语言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因而就更关系学生如何学习语言的问题。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让学生直接获得语言的感受,引导学生因文悟道,因道解文,即在语言感受过程中去领悟文章主旨,而绝不能让学生在支离破碎的分析与讲解中去研究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新课标指出的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阅读教学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而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积累。阅读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注重培养语感,加强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应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4]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5]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在语感上,高层次、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丰富内涵最主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而高层次、高品位的语感,尤其是书面语感的形成,则主要靠课堂的语文教育,主要靠教师理性指导下的有意识的语感训练。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语感的强调,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亦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一种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灵悟。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首先要教育学生感知语言,能够领会语言的美妙之处。要多读书,阅读是语感的运用和体现,没有阅读也就谈不上语感;因此大量浏览和精研各种文体的优秀范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化学生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培养学生良好地语感能力的同时,语文教学要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作为主要任务来完成,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而尤其要着重训练。然而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阅读为机械的做题所替代,阅读不顾语言的感受与品味,多是直奔主题的功利性阅读,这样的阅读是没有真正的语言训练的,是失去了语文教学原有的特色和个性的,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

面对修订的语文大纲提出面向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我们尤有必要对语言训练加以认真考察和深入研究,看它能够带来什么,不能带来什么,怎样训练有利,怎样训练有弊,从而合乎修订大纲“科学地训练技能”的要求。“训练”即强调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练习,绝不是仅指练习、作业、测试而已。就语言技能的训练而言,从比较低级的以模仿和重复为特征的单项技能,到比较高级的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综合技能,都需要而且能够进行系统有序的扎实的训练。语文学习作为语言学习的实际训练,要使学生养成可以正确、贴切地表达思想的思维。掌握语法,丰富词汇,仍 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语言学习中,诸如仿写句子、诗歌理解都需要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才能获得语感。先模仿后创新是学习的一般规律,而牢固的基础靠扎实有效的基本技能训练来夯实,尤其在入门之初更为重要。训练得当,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既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又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肥沃土壤。我们现在强调进行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注重语言训练对思维训练的特殊价值,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中,学会独立自觉地进行质疑、探究、解疑,学会能动地大胆真实地表现自我,学会在交际中灵活得体地交流应对。这些都是掌握语文工具的要求。训练并非为了完成孤立的单项的字词句练习,而主要应该是着眼于形成实用的读写听说综合能力。语言训练不应靠大量琐碎机械的答题取胜,而应靠科学设计的言语实践来求得实效。这不是为应试而进行的标准化题型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有科学的眼光和精神。这种科学的语言训练与培养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不但不是对立的,反而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必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感受揣摩语言、品味感染语言、积累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等手段,在感受、揣摩中品味语言,在品味、内化中积累语言,在训练、运用中发展语言,循序渐进,层层进行,扎扎实实的搞好语言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注释:

[1] [2]《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53.59页。[3]《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版第2页。[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81页。[5]《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108页。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

诸城市朱泮三村小学

宋新民

内容提要: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语感”是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一旦养成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训练放法是:1.粗读全文,整体感知。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语段进行研读,仔细揣摩感受。

3、结合语境,揣摩词的具体含义。

4、加强朗读和背诵。整个训练从整体阅读出发,进行局部研读,再回到课文的全局认识上来。正文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的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叶老所谓“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一语道破了语文学习规律的实质之所在。新修订《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语感的训练和培养。“语感”是语言的表现力和感受力相统一的复杂心里过程,一个人一旦养成了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他就不但会具有非凡的“表现力”——说、写能力(运用语言能力),而且同时会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听读能力(理解语言能力)。可见,“语感”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但养成了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学习语文的目的也达到了。所以是否具有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语感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受能力,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的一项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语感训练应贯穿在读写听说训练整个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的全部工作,也就是语感训练。如何进行语感训练的培养与训练呢?

一、粗读全文,整体感知。语感训练的基本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读,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如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析课文前的读很重要,要求学生预习时至少阅读课文两三遍,或在上课时用速读法读一二遍,初步了解文章轮廓或大意,把握主要内容,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扫清文字障碍,为进一步研读大下基础。这一步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初步印象就进行分析,必然会架空课文,学生会游离课文外,对老师的分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抓住重点,精读感悟。在粗读感知的基础上要选取重点进行研读,重点的确定当因文而异

三、结合语境,训练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词语往往有词典义和语境义之别。词典义是指改词的一般义、普遍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有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语义已经被转化,甚至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阅读中很多词语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产生的,它的临时含义依赖一定的语言环境,它的这种含义也许就不存在了。因此要准确的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具体把握语段甚至全文,必须推断词语的上下句、上下段,仔细推敲感悟,如叶老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染与津。”如朱自清的《背影》写道:“唉,现在想想,我那是真是太聪明了!”句中“聪明”一词从感情色彩看是褒义词,而在此处,感情色彩却发生了变化,是反语,含讽刺意味,表歉疚惭愧之情,是对自己当时不能体察父爱的深深自责。如果不能联系全文就不能深刻理解他的特殊含义。《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句,“狡猾”的词义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而文中却体现了孩子的特点:调皮、机灵、感情色彩也由贬义变成褒义。再如“摇篮”的本意指婴儿的卧具,在“地中海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中是文化、运动的发源地的意思,在“发展强烈的雷雨云是诞生龙卷风的摇篮”中则是指“首要前提或基础条件”的意思。只有结合语境的语言品味、辨析、反复考虑、推究其意味,才能形成敏锐的语感。

四、重视朗读与背诵训练,形成语感。朗读与背诵是形成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朗读、背诵要求连贯准确说出课文内容,是将书面语变成有声的口语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朗读、背诵既能促进语言的规范化,又能凭借书面材料丰富词语、丰富句式、增添语感、增强记忆。反复诵读,能使书面语的一切言语要素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系统的印象。诵读多了,印象就越深刻,最终,这些言语要素,如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言语的通畅协调,分寸情味,直至形象气势等等,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网络系统。当需要表达或外在语言刺激时,就能凭借这个系统不假思索地分辨出词语的好坏、句子的正误、文气的滞畅、表达的优劣等。可见,语感的形成的却离不开熟读和背诵。熟读教学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文段应读出不同的韵味。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应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是篇写景抒情散文,文字洗练清晰,简洁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读时应语速缓慢,语调轻柔,充满喜悦。先发一遍录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大体感受一下语速和情绪,再仿照录音小心的试读,找找感觉再大声的朗读,男生读,女生齐读,默读、泛读等。以致成诵。一幅幅优美的春色图便印在学生脑海里。在仿写联系时,一些优美的语句会自然而然的流露于笔端。有些文章,可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体验,训练语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所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即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兴趣调动情感。学生进入角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根据他对这个词的理解,再表演出来,增强语感。《范进中举》一文中的胡屠夫是个市侩小人,范进中举送与银两,屠夫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客套”一番后,又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句中的“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写的十分精彩,学生通过表演,就真切的体会到了胡屠户一副贪财而又虚伪,口是心非的嘴脸。背诵篇目除了《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和课本上要求背诵的文段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精彩片段来背诵。长期训练,积少成多,语感便能形成。

当然,进行语感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个别词句段的理解上,还要从整体出发,把握整体的语言环境,通过对具体语句的理解去领会全文的真滴,重新回到对课文全局的认识。如小说《孔乙己》结尾部分这样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表面文字看,“大约”与“的确”好像是矛盾的,但联系全文来分析,这样写确实绝妙精到,文味十足。说“大约”是因为二十年来无从知道孔乙己的消息,只能推测说“的确”是根据孔乙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当时的社会环境、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及他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的情形推断,他的结局只能是死。这句话就能准确深刻的揭示出孔乙己必然死亡的悲惨命运,有力的鞭挞了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只有把具体词句放回到整篇文章的联系上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词句含义。正如叶老所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看懂,可是深奥一些的地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使他们开窍。”

对诗词的理解,尤其需要反复吟诵,联系前后句,联系全文,从整体去理解,这样,诗词的意思才能准确的体会出来。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让学生反复有节奏的读,带着生活体验和感情体验去体会浅显易懂的文字,才能真切体会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喜悦。

进行语感训练,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本身的语言特色和感情内涵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速读和阅读声调。一般文章抒情性很浓,节奏就是感情的波纹;只有训练学生读的文字顺,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只要学生带着激情去读,把情感注入文章的字里行间,才能与文章产生共鸣。才能真正感知课文,读懂课文。

根据语文教学规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中经常有意识的进行语感训练,必然会受益匪浅,对写作大有帮助。一个语感能力强的人,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几乎不需要经过思考过程,凭着语感就能迅速的得到其中的内蕴,丰富的情味,甚至包括作者唯以用言语表达,而又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种种微妙之处。这种思维的直觉性,带来快速理解的领悟性。经常阅读,经常感知语言,对文章中表情达意的语言感知力灵敏了,自己也会聪明起来,下笔就形如流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的训练和培养。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中学 邵晓辉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这样说明:“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非常重要。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感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具体步骤却渉略较少。反思近些年来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的点点滴滴,我认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感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主体,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应该扎扎实实地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一、默读与朗读并重,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广泛阅读是积累语文知识、积累语言经验的一个有效途径。阅读同时包括了无声默读与出声朗读两个方面。有的人将阅读只是理解为无声默读,导致语文课堂只能见到学生埋头看书的身影,而听不到琅琅读书声。重阅轻读乃至只阅不读的片面做法应该废止,提倡阅览与朗读并重。阅览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感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读广览,这是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途径。一目十行的速读,主体所感知的不是孤立零碎的单个文字符号,而是由字、词、句、段所构成的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例如东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就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 忘食”的精辟论述。其“不求甚解”实际上就是指简化了的阅览过程,而“有会意”则是阅读者对篇章整体及其意义整体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学生在进行课文速读时,有时不必逐字理解每个文字的符号代码,而是利用与自己直观感受密切相关的预见、推测、期待等手段简化阅览过程,从而迅速敏锐地把握课文实质。跳读、翻读、猜读、倒读等往往是预见、推测、期待的外部表现,可以活跃读者的直观思维。有了速读作基础,广览也就好办了。广泛浏览,能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其感知对象,增加其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 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这样一个令人陶醉的意境。还有,吟咏诵读可以使学生领悟写作文的方法和思路。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运用的阶段。我们对这种古代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没有加以整理、继承与发扬,而是主观地定性为“死记硬背”,弃臵一旁,臵之不理。要适应课改需要,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

二、深入思考,对比揣摩。

古人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深入思考的过程就是探讨、揣摩、对比的过程。这是语感提高的源头活水。只有对文章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作出了合理的分析,才会有对语言有深切的体会。才会品味出其中的韵律之美,哲理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叶圣陶说:“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

例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中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在实际生活中,那夜的戏和那夜的豆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这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

再如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从文中来看作者四次流泪。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第二次,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我的眼 泪又来了。第四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文章虽然连写四次流泪,但文字并不重复雷同,而是同中有变,多彩多姿。四次写“流泪”,作者抒发的感情并不完全一致。第一次是作者在徐州见到父亲。看见凄惨的家境,满院的狼藉,祖母去世,父亲失业,于是一股凄凉感涌上心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第二次是望父买桔。这是感情的高潮,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来桔子,一个“穿”字,一个“爬”字,说明了父亲年岁大了,行动不便,充分表现了爱子的一片真情,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流下了感激的泪水。第三次是车站别离,父亲的背影消失了。想起父亲的老态龙钟,一种忧伤的情怀顿时喷发,留下了辛酸的泪水。第四次是作者接到父亲的来信,想到颓唐的父亲,惨淡的家境,凄凉的晚景,一种负罪感涌上心头,于是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作者的“四次流泪”,所蕴涵的情感丰富真挚却各不相同,通过揣摩比较,学生就能准确把握其丰富的意韵,从而深入理解作者情感,才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深切的感受。

三、亲身体验,观察积累。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假如切断了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即使是十分优秀的作品也难以感受到其意义和品味。叶圣陶说得好:“如果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而初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天的期盼、春天到来时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勤春早的回味,这些都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认知和体验的基础。

四、读写并重,提升语感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能说会到”,可见会说,语感自然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引领,去要求,让学生能说、会说。

一、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方法,二、确定表达的具体的内容和中心。

三、合理安排表达的顺序和详略。

四、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切实把文字与语言联系起来,把对语言的感知与对文字的领悟融合在一起,是语感技能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都立足于片段训练,先说后写;课内说课外写;或者课内限时写。这样既扩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课堂节奏,又提高了语感技能。

五、坚持听说读写,日久养成习惯。

习惯是教育成就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谈不上自觉地学习,良好习惯可以终身受益。叶圣陶明确提出“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语感的灵敏和准确是以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养成为基础的。听读就是将他人使用的外部言语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言语过程,是言语形象的理解和储存;说写就是先产生内部语言,而后进行编码至外部言语的输出过程,是言语形象的模拟和创造,听读、说写对言语互为吸收和运用,将会螺旋式地推进语感能力的培养;反过来,语感对听读、说写基本语言运用能力起监督和指导作用,这样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言感知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语文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地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课内外,可以浏览可以诵读,可以揣摩探讨可以凝神静思,最后形成自己对语感独特而敏锐的能力。

第四篇:语言训练

怎样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我常常是“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就是让学生先直接接触整篇课文。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

在这一环节的预习反馈中,我习惯性地出示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后分别从音、形方面进行指导。从效果看,基本达到了生字词的教学目的。

当时课上完之后也一直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随着单元课文的深入学习,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我越发觉得这样的预习检测手段的欠缺。词语的教学脱离语言环境,即使学生积累了这些词语,那么他们在自已说话写文章时会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吗?这正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不到位的现象。

积累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能创设语言训练,给以学习语言的机会,将新学的词语,结合文中的句子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那么对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对语言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以语言训练为目的“预习检测”部分可以调整为:

出示词语第一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谁会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第二组:锋利斧头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裸露扩大 师:谁会读?“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用上面的词语说几句话。出示词语第三组:喘气儿黎明包括咆哮

师:用上“可是”,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按照词与词的关系进行组块教学,每一组块的词语除了指导朗读、理解之外,还结合文本进行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词语组块体现了词语的情境性,不会因为词语教学而割裂思维,破坏情境。词块组合有利于词语多角度的理解、多层次的积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有依托、有方向的,这样的积累和运用必然是有效的。词块组合给了学生多角度的运用机会,使词语活起来,放大了词语教学的功能。

词语组块是课堂有效语言训练的方法之一。之后在《悉尼歌剧院》的教学中韩校长也指导我从词块组合这方面检测学生的一个预习情况,事实证明学生的借助文本语言,自身语言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发展,效果不错。

第五篇:加强语感训练培养语文能力论文

当前,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把语感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教学中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或支离破碎地分析字词句、剖析段篇结构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不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重提“语感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语感呢?所谓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

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紧要的是语感训练”。语感是理解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

我在语感教学的研究中,注意在挖掘传统的语文教育理论的同时,在教学中多方尝试,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以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语文能力。

一、强化朗读背诵的练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咏”。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人是非常重视吟诗、诵诗之功的。而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也非常注意这一要求。因为吟诵一篇文章,必须依据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错落有致地变用高低、强弱、缓急的语调,才能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曲折婉转地表达出来,才会使人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意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示范朗读声像碟片等作为“导读”,让学生体味、模仿,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并使他们在反复吟诵中达到“自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锐的准确的感受能力,提高对整篇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感情倾向的感受能力。

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基础上,我还会指导学生进行多读的训练。多读,我通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之一是一篇多读。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向他们推荐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及名人青少年时代的书。通过指导朗读,我感觉到读对学生强烈敏锐的语感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二、做好分析讲解的工作

语感愈强烈、愈敏锐的学生,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就愈鲜明、愈具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真正准确地理解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逐步懂得赏析,这样,才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如我在教学《咏柳》一课时是这样做的:先配乐朗读诗文,再分句讲读。先讲解关键词,再讲解诗句的意思,接着出示课件,看画面说出诗意,最后指导朗读。在词意、诗意的讲解过程中,注重听、说的基本训练。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句,先提问“碧玉”是什么意思、“妆”是什么意思,接着说:“‘妆’是女字旁,与女性活动有关,是什么意思?”再讲解“一”是“满、全”的意思,“一树高”就是“高”的整棵树。在学生掌握字、词之后,让学生说出整句诗的意思,再问为什么用“碧玉”比喻“树”,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最终,使学生感知了古诗的优美意境,体会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三、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正是语言材料积累的起步时期。在这个时期如能养成积累词句的良好习惯,对培养语文能力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除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书籍外,我还动员学生自带各种儿童报刊,组织学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有古诗朗诵会、讲故事比赛、小小读书讨论会,还有出手抄报、展览读书笔记本等形式。对工词丽句、精彩段落、优篇新篇要勤搜集常摘抄,处处留心学语言。

四、抓好说写实践的环节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感是在实践中锤炼而成的。语感的训练要注重指导练习,包括练习说话、写话、写片断、写文章。为了促使语感的形成,在平时的作文课上,我会一边演示,一边指导观察、思考、想象,并鼓励帮助学生字斟句酌地锤炼语句,反复推敲,寻找最能表达和反映中心的字、词、句。在这样的作文课上,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口述笔写成了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在平时回答问题或作文中,是否有不规范或用词不当的语言现象;同时,我十分注意看图说文、看图作文、仿作练笔的实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总之,我认为教师应把握住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促进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互相发展和提高。

下载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和语言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徐国英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

    中职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训练与语感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训练与语感培养 内容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语言语感。本次研究提出了语文觉思维能力和语言语感......

    语言训练教学计划

    语言训练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郎小波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11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6人,他们通过两年的学习,语训课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个别同学因为从小没......

    高三语言训练

    高三语言训练 1.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和不够简洁的毛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信息、教育,知识是知识经济时期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新的资源,关于信息、教育、知识三大新资源......

    语言训练演讲稿

    “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一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一 借得佳句成华章——引用句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视引用。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实践与研究 教育学院附属学校 张继缨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语言表达尤为重要。在人际交往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如书信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