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应该注意什么
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应该注意什么
已有 907 次阅读2010-9-6 20:28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中小学教育
导学案式教学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从根本上颠覆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导学案式教学注重营造一种宽松、生动、活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理解、尊重、赏识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如何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个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听到了一些为难的声音,矛盾的焦点集中在语文学科上,教师担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会肢解了文本的整体性,会使教学的重点难以落实。如果不讲学生就不会达到审美的高度,不讲学生就不会理解力透纸背的潜台词。我怀着一份担忧、一份疑虑参与了导学案式教学的实践。实践出真知!通过一段时间的亲自尝试,我的担忧释然了。导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科学设计学案,不仅不会使语文偏离语文轨道,而且还会让语文走向个性化解读的绿色之路。该怎样设计学案呢?设计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 主体性原则:
学案顾名思义就是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它与教案不同,教案是老师用的,学案使学生用的。既然为学生服务,学案就要有学法指南。学生依据学法指导知道该怎样学。我在执教《伟大的悲剧》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学案的: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3.抓住细节描写,品味生命的顽强。
4.学习斯科特等人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 读懂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悲剧”的“伟大”意义理解。【学法指导】
1.静思、合作相结合,加强课文朗读指导。【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从古人飞天的梦想到登陆月球的成功,从世界最高峰的珠穆琅玛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从人迹罕见的大河源头到遍野黄沙的塞外大漠……人们因为求知而探险,又因为探险而求知。这条魅力无穷而又荆棘丛生的探险之路啊,有多少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写下了行行美丽的篇章。今天让我们探险家一起走进神秘的南极。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在通读全文基础上,积累雅词:(3分钟)
2、自我检验,选词说话:(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5分钟)请至少选用两个积累的词语概括文章的内容
3.预习检测:(教师寄语:书要细细读,淘尽黄沙始到金!)你读出斯科特一行人失败的原因了吗?
(5分钟)请从第二段、第六段、第七段找出相关信息。
二.问题探究:(教师寄语:与书中的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思考: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别人看。那么“伟大的悲剧”的价值在哪里呢? 学习指导: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4分钟)
2.找出让你感动的细节,再用“从……句,可以看出……具有……的品质”句式把探究的结果写在学案上。(抓住细节,读出你的理解3分钟)
3.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0分钟)
三、迁移延伸:(教师寄语:赞美英雄会让你的心灵得到鼓舞,相信你能够写出最挚美的赞语!)(5分钟)
请你用最精练的语言给课文写题记,或是赞美,或是感悟。如果能够引用更好。老师例句:
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并坚持走下去,你就会永远定格在历史瞬间。
四.发现质疑:(教师寄语:读书善思考,头脑自灵秀!)
在自然面前,人们的力量太渺小了。斯科特一行的壮举就像一座座石碑雕刻在后人心中。悲壮的死去,虽死犹生。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认真读书,小组交流,你会有新的发现。3分钟)
学生如果按照学案安排,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告诉他们怎样读书,加之时间的限制,相信学生会做得很好。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到什么时候也不能颠覆。使用学案不等于教师不讲,教师该出手时再出手,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授课中,学生在第二个环节中有个小障碍,我就引领听他们通过真情朗读来达到品味生命坚韧的。二. 简约性原则:
记得《美国2016计划》中提出: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怎样创造一个问题解决的蓬勃的环境呢?这里要说的是语文学案问题设计要简约,就是要提出一个主问题来,能够引爆学生的思维。主问题是相对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的,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在以主线索的阅读教学时,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了,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内容,就会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主问题能够引发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下面是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的学案片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1、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门槛()深邃()呢喃()头颅()磐石()踌躇()()
3、“客人”是访问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过程:
主要事件:
二、自主检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仔细地研读文中关于贝多芬的语句(找出相应段落),按要求说话。(1)我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巨人”,课文是这样写的(在课文中画出来)(2)我也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常人”,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在课文中画出来)
三、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从课文中画出贝多芬的语句,分别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入手。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
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点?
四、迁移延伸:(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写作: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片段描写,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写作要求:(1)模仿本文刻画人物方法,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2)时间:十分钟(3)字数:200字左右
上述的设计,应该说是简约的。课堂线索较清晰,“自主学习—自主检测—合作释疑—迁移延伸”四大模块明快有深度。尤其是第二板块按要求说话,贵在人人有话说,人人有依据,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而且还置问题于矛盾之中,“巨人”“常人”相得益彰,让学生了解到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人。
赵福楼主任提倡要给学生提供学习路径,而设计好学案主问题,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条学习的路径。这只是我个人看法,这样说法不知是否妥帖,还请老师们在尝试中进行体验。三. 层次性原则:
一个好的学案应该适合各类学生发展,问题的设计应该层次分明,就像金字塔。我们不是总在提倡分层教学吗,学案是体现分层的最佳环节。《伟大的悲剧》的第一环节中三个小问题是有梯度的:由积累雅词到选词说话再到“你读出斯科特一行人失败的原因了吗?” 逐渐加大难度,这样会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外学习方式也要有层次性,像《音乐巨人贝多芬》由自主学习到合作释疑。要根据学情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四. 留白性原则:
这一原则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语文的人文性比较突出,学生不同读书经历,不同的生活体验,都会带来不同的思考,要给学生流足思考的空间。还拿《伟大的悲剧》为例,学案设计的第四个环节:
是“发现质疑”。第二课时会根据学生的问题进一步探究文本。诸如:斯科特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写信,那他又是怎样去搂着威尔逊的?为什么奥茨走出帐篷时,所有人都知道他去死却没有人敢挽留?这些问题都是很有生命的。一篇课文学完了,而真正的思考还在延伸……
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学案设计整体思路
学案是指以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案。它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而设计编制。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新模式。学案教学强调在开发和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益。教师通过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整理知识、比较归纳、讨论总结等多种实践活动,学会获得与处理知识信息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在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质量成为影响甚至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学案的设计和编写、使用和管理等具体环节是影响学案教学模式运行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特别是在新的“减负增效”的教育背景之下,学案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它不应该是一种单纯为了迎合新的教育环境而进行“走过场”的形式主义,也不应该是教学过程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更不应该是增加学生负担的变相形式的“作业”。基于当前有些学案编写的随意性、无目的性、无效性,我们备课组共同研究、探讨,认为好的学案设计应该是从语文课本的本身出发,对教学有真正的促进而非阻碍,不能因为学案的存在而加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负担,应该是围绕文本进行不断深入、引导学习的方案。同时,也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复习巩固等在内的一系列环节的引导,学案应该是学生的无声的老师,默默地承担着学生学习引路人的责任。
我们还认为,教师的讲解不宜过于繁杂,要少而精,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可以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当然,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同时,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版块设计基本思路和基本模式
高一语文必修一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下面说说这四个单元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导学探究”——“我的问题”——“受业解惑”——“巩固练习”——“获益良多” 设计模式:
1.“导学探究”。举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选择课文的特点是诗歌居多,如《沁园春》《相信未来》,且作者都有必要重点介绍,如毛泽东、食指,必须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以及人物其他的作品。所以可以在学案的开头部分,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设立各知识点的“导学探究”,主要是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础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自学完成。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行一步”,做到“我要学”,并深入钻研教材。随后学案又导出知识重难点问题——思考题。上述任务须要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探究”一般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1)字音的疏通和整理。将难读难写的字词找出来,让学生花课后时间去查阅,并自己进行字音字形的迁移整理,之后完成《世纪金榜》上配套的相应练习。
(2)人物名片。将人物的相关介绍直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透彻地了解课文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等等,知人论世,尤其是让学生关注此作者人生中的一些重要的经历,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相信未来》的作者食指,如果学生不知道他是在文革期间被批斗,经历的是一个他们难以想象的年代,他们就不可能对诗的主旨有更深透的理解。
(3)背景资料。一篇文章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背景或人生阅历而单独存在,因而背景也往往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教师可事先在网络上寻找到相关背景,印在学案上,让学生在预习时候找到与课文的相关的点,往往就是以这样的问题来检测“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课堂上可以抽查预习情况。
(4)相关知识。基于诗歌的跳跃性很强、难以被学生所接受,“意象”这
个概念的引入是很重要的,必须作好课前准备,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叫“意象”,以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可以选择初中学过的诗歌作为例子,使之成为一个生长点。
2.“我的问题”。鉴于诗歌的朦胧晦涩、含有多种理解这个特点,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诗歌的同时,肯定会产生很多的困惑,因此,这个单元的学生自主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提问上面。在教授诗歌之前,可以搜集学生普遍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在学案上专门腾出一块地方,让学生写下自己阅读的困惑,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体会与感受,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教学,避免了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在布置学案的时候,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好习惯,阅读要忠实于自己的体验,不能盲从于他人的意志,教育学生可以提出大大小小的各方面的问题,以便教师在上课之前充分掌握学情,避免教浅了怕亵渎了文本、教深了怕揠苗助长毫无效率的尴尬。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般可以采用这样的格式: 我的问题是:
3.“受业解惑”。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教师教学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集中体现,包括三方面:
(1)学习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开始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确定学习目标,确定重点、难点。让学生知道,这节课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自己的问题是否提得有价值。
(2)解决疑惑。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然后将之记录下来。这是这一板块学生必须要做的。(3)方法指导。语文课也有方法的指导,如鉴赏诗歌的一些角度,如《沁园春》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赏析的时候主要是抓住关键字“击”“翔”,如何鉴赏?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着重分析方法,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涉及到“炼字”的问题了,让学生记下一些常用的赏析角度及鉴赏方法。
再如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方法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文言文应该注重积累,将各类文言现象要能够自主地归纳出来。这时候老师如果光讲解这篇文章什么意思、只是单纯地去翻译文言文,肯定不可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也不会得到相应提高。能力应该就从课内的方法学习衍生出来,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候的方法指导会带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4.“巩固练习”。这一环节基本上每个学案都要有,能够有效地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可以设计在课内当堂完成,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在课外完成。如《沁园春》鉴赏景色的时候,重点应该是鉴赏方法,可以试着让学生在课外诗歌中找到规律,可以布置“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好在何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5.“获益良多”。侧重学生学习的反思和总结,很多课文都有情感目标,这也是语文课堂与其他课的区别之处,语文课承载着更多的教育的任务,或许在无形之中教导着学生做人的道理。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内心世界中找到与课文与作者的共鸣点,让学生写下这一节课的收获,情感上受到多少触动,或许也是检验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吧。
三、注意事项
1.注意“目标”的表述。老师在学案上向学生展示“目标”,其动机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当了解什么,应当知道什么,应当记住什么,应当理解什么,应当学会什么,应当做到什么,所以“目标”的指向是学生的学习,因此所展示的“目标”,自然应称为“学习目标”。但有不少老师却称之为“教学目标”。这显然不妥,是不准确的,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影响甚至是较大的负面影响。当学生看到“学习目标”时,不仅知道是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应达到的目标,而且会产生一种努力“学”从而完成“目标”的信心和力量。而当看到“教学目标”时,学生会误认为是老师的目标,是老师要完成的任务,自己只要等着老师“教”就自然学会了;即使学不会,那也是老师的责任。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配合性,削减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2.学案设计需要集体研究,集体备课。学案是同年级同学科共同使用的学习方案,所以备学案自然把同科教师紧紧联合在一起,人人献策,设计方案。人人关注,精选题例。备课过程一般是:人人备个案,集体讨论,形成共案,一人主备,组长把关,认真修定而后复印。教师课前要把学案做一遍,根据学情在学案上作个性加工,主要是对学生探究知识问题的预设,对重点、难点的引导点拨,对解题思路办法的总结归纳,对环节活动和时间的运用,都要具体设计出课堂操作的策略。使教师在课堂的组织操练中,尽可能地顺畅而有效。3.在起步阶段,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笔记,可能一时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适应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学生学会使用了学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学案设计一定要防止把学案等同于作业,没有层次,难度偏大,使学生望而生畏。
第二篇:导学案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_马建军
导学案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工作单位:西吉县第二中学 姓
名:马
建
军 邮
编:756200 电话号码:***
2015年6月15日
导学案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导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导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设计好“导学案”。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单元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将各个知识点放入结构框架中,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
(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5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三篇:学科导学案003
上饶县三中 七 年级语文 学科导学案 执笔:王明标审核 :王明标 审批: 郭锡华学案编号: yw003 授课人: 王明标 授课时间:姓名:班级:组名:课题:丑小鸭课型: 新授课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学习重点】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学法指导】
1、《安徒生童话》是大家喜爱的读物,其它艺术形式如电影、雕塑、连环画、朗诵等也常以安徒生童话为题材。大家可能已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知道丑小鸭的故事,小学也学过改编后的浅显的丑小鸭的故事,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然而,很多人往往只停留在表层的理解,对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对丑小鸭在恶劣环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2、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如“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最基本的词语的积累和应用。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汲取这篇童话的精神营养,领悟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发坚强、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应注意从整体感知文意,利用圈点勾画法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理解丑小鸭是作者的自我写照;注意体验、反思、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另外要注意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知识链接】
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受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但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
【自主学习】
1、清除阅读障碍:
讪()笑吐绶()鸡篱笆()()灯芯()草铰()链迸()出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弥()
2、解释下列词语
沉沦:讪笑:
3、本文作者安徒生是自我写照,除此之外,他还写过《》和《》等童话故事。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4、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自主思考)
5、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请分别找出来
【合作探究】
6、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7、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丑小鸭》告诉了我们什么?
【整理学案】
8、你学了这篇文章一定有话说吧,请试图谈一谈。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9、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着梦想,梦想支撑着它。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他们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自强、自立中成长,通过拼搏他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
你还有疑惑吗?可以大胆地将它写下来,老师会为你解惑的。
【达标检测】
1.“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他把头低低的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意思)
3.他感到非常难为情。把头藏在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儿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第四篇: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导学案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导学案
一、处理好“教案”与“导学案”的关系
“教案”侧重在“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流程图;“导学案”侧重在“学”,是学生在教师有效“导”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线路图。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教案”是“纲”,“导学案”是“目”,“纲”举“目”张,“导学案”必须是教师依据“教案”和学情,通过问题引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是“唇”,“导学案”是“齿”,“唇”“齿”相依,“教案”与“导学案”应水乳交融,相互辉映,一旦脱离,则“唇”亡“齿”寒,导学案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课堂必须“始出问题,归于问题”
1、课堂应该以问题为楔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始,反馈导学案预习效果。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敏锐地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点。以此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在反复读悟中解决问题。这样既保持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即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发挥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2、课堂呈现的问题应该“激兴趣、低起点、层次化、贴生活、重体悟”。兴趣是生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问题应该引起学生探究的渴望,不能深,不能让学生无从“下口”,要有“问题一出来,课堂一锅粥”的热烈探讨气氛。要学生参与程度最大化。围绕教学目标,问题逐渐纵深下去,体现出层次性。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三、导学案课堂新授课的课堂结构
第一课时(五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梳理问题
新授课开始,开展小组互阅互批,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要利用课前对导学案中学生问题情况的掌握,有机调控集中梳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二:呈现问题,明确目标
学生提出的问题大约有不懂的词语、课文主要内容、重点语句的理解。有的问题学生相互能够解决,有的一时半会无法解决,需要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如课文的脉络层次、主要内容等,就可以明确为课时目标。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放在第二课时。
环节三:梳理课文,初步学习
先要通过多形式的读整体感知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行探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来解决,结果趋于合理即可,不强调答案的唯一。在理清课文脉络的主要内容后,一般要新授一段。应该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以及读悟来捕捉课文内在信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和能力。
环节四:检测反馈,再次巩固
依据课时目标检测本课学生所学情况,内容实在,形式多样,有层次性,个别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个清晰的整理和巩固。
环节五:总结收获,布置预习
这个环节可以小组评价团队学习收获与个体自我评价学习收获结合,小组和个体相互借鉴,促进整体发展。布置预习内容,为第二课时新授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四环节)
环节一:预习展示,呈现目标(问题)
第二课时预习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课时目标,学生在导学案中自学出的成果可能并不完善甚至不正确,这恰恰是我们课堂生成的绝佳资源和开展训练的课时目标。
环节二:问题引路,展开自学
以学生的问题作引子,开展课堂学习活动。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自主学习,教师要融入学生的自学活动中,注意个别交流和观察,做到心中有数,为有效导学和课堂调控奠定基础。
环节三:合作交流,展示矫正
开展必要的小组合作探究,推荐小组代表发言,采取个体补充和小组相互补充使学生参与面最大化,使问题明晰化。
环节四:检测评价,固学收获。
检测内容丰富,具基础性与思考性,反馈以集中交流、学生自主矫正与教师点拨辅助、评价促进深化进行。以畅谈收获巩固学习成果为结。
四、导学基本策略
1、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前提,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由讨论,自我反思。让每个学生说起来、动起来。注重学法指导,点拨适时恰当。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如读,可以轮读、互读、评价读、个人读、小组读等。评价方面,如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师生共评等。
2、小组合作。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宗旨,以形成习惯为本质,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要在问题受阻时运用小组合作,体现小组合作价值。要在学生互学时、互相批阅导学案时运用。要明确组长的组织、榜样职责,要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增强团队荣辱意识。要有小组竞争和考核机制。
第五篇:学科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科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
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搜索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我们经常所说的练习要有一定的“深浅度”正是练习设计层次性的体现。所以,我们的练习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
三、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
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