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论语》创作的相关背景。
2、感受孔子思想的光辉魅力,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3、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本课简洁而深刻的语言特色,并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一、导入
手机播放S.H.E的《中国话》
刚才大家听歌时有没有注意到歌词中有一句叫做:“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思想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认同、赞赏,并掀起学习的热潮。在美国,许多大学都开设有《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课程,在亚洲,韩国和新加坡正是崇尚儒学、以儒兴国的典范。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大家知道《论语》是谁编写的吗?——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虽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但这本书并不是孔子所著的。)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专门记载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经典书籍《论语》,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
(板书: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孔子生平及《论语》背景的简单介绍
(在讲论语之前,我还是再给大家全面的介绍一下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万世师表”之称,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一生中做了三件大事:
一件是周游列国,宣扬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关于他周游列国的经历,但是,我们都知道处于春秋战国这样的战乱纷争的年代,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大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皇帝、大臣所推崇,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到今天,也依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板书:周游列国)他做的第二件大事是整理书籍,他晚年回到鲁国,整理《诗》《书》《礼》《义》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板书:整理书籍)
第三件大事就是聚众讲学。他首开私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有力地冲击世袭制度,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板书:聚众讲学)大家有看过周润发演的电影《孔子》吗?其中周迅演的君夫人曾对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孔子的事迹告诉我们:我们在逆境中,不要畏惧苦难,而是从中体悟更多,那样我们的阅历、才识才能有所长进。而《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在这,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论语》虽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但这本书并不是孔子所著的,它的成书过程,在《汉书·艺文志》上有这么一段界定: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也就是说,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在他死后他的学生们把这些笔记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所以,《论语》的编撰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而是集体的结晶。所以今天看到的论语,我们会觉得没有什么太深的逻辑性,在论语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故事、一个严谨的阐述,论语都是很简短很简短的一些言辞。
它的形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感受文本,读懂文字。
《论语》五则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万世师表、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整理书籍、聚众讲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正确的价值取向: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第一要义:明善恶、辨是非,然后再定弃取。
俭以养志、俭以养德
信任是相互的。要得到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
准备到位,事半功倍
第二篇:《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
(二)授课教师:李宏华授课班级:五(1)班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张。教学准备
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多媒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孔子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对,他就是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孔子。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事。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孔子的两个小故事:与子贡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喝“盗泉”水。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体会到孔子是一个关爱别人、厌恶偷盗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孔子的另外两个故事,看看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12页。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了解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试着给它们拟一个小标题。(板书: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2、从小标题的“谈”入手,再读文段,并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
出示句子1: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① 齐读句子,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君子在穷困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道德标准,不做违背良心、违背道德的事;而小人穷困时就会想做什么做什么,不管对与错。
②理解词语“为所欲为”。
师:你认为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些什么事来呢?
生:偷鸡摸狗,坑蒙拐骗。
② 在你看来,还有哪些人可以称之为“君子”,哪些人可谓为“小人”呢?完成下面句式练习:
君子是那些,小人是那些。
师:同学们对善与恶、美与丑的认识很正确,那么我们在平时的学生习活中可要力争做个谦谦君子,千万别做卑鄙小人!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同桌分角色、师生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
出示句子2:我们相信自已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已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①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了这番话?(发现误会了颜回)
② 完成练习:
(孔子)眼睛看到,内心判断,事实真相,悟出,告诫弟子。
③ 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怎样理解孔子的这番话。
④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敢于自省)
师: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见其过而内自讼
⑤ 指导朗读。(个人竞赛读、男女生竞赛读)
(二)学习第8自然段
1、自由读第8自然段,给故事拟一个小标题。(板书:晚年读《周易》)
2、画出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
3、理解词语:韦编三绝
4、说说从中你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勤奋好学)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不断追求、活到老学到老、发愤图强、乐以忘忧、笃信好学、读书破万卷
5、情境朗读:
春天,百花盛开,遍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那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片片花海,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夹杂着青草的气息,多么令人陶醉„„但孔子无心看花,他打开《周易》——
生读:《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夏天到了,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刺眼的太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路边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站在那里打瞌睡,孔子却兴致勃勃地打开《周易》——
生读:《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公元前479年的一个冬日,天气出奇的冷,大雪下了几天几夜,而孔子已经走到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此时,孔子毛发皆白,气息微弱,可他仍勉强地支撑着坐了起来,万般不舍地翻开《周易》——
生读:《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三、拓展说话,升华感情。
1、如果今天,孔子来到我们课堂中,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1:孔先生,别人都说你弟子三千,可我觉得你弟子上亿,因为我们都是你的弟子,我们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生2:孔老师,你关爱别人、敢于自省而又勤奋好学,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师:孔子在我们中华民族被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尊崇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这样评价孔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这样评价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孔子: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都有孔子的影子。
2、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充满智慧,今天我们读课文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让我们试着潜心读读孔子的书,读读《论语》、《孔子的故事》,用孔子的思想指导我们学习与生活。
五、课外延伸:
1、读读《论语》、《孔子的故事》。
2、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21.孔子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关爱他人
不喝盗泉水厌恶偷盗
与弟子谈君子和小人与“识人不易”敢于自省
晚年读《周易 》勤奋好学
第三篇:《孔子》教学设计
《孔子》教学设计
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 刘冬梅
教材分析
《孔子》一文有八个自然段,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分为“孔子生平”和以有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风貌的几个“小故事”两部分,为我们概述了孔子的生平和表现了他的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这个名人,更可以从孔子身上学到一些道理,如做人要推己及人、勇于反省、严以律己、勤奋读书等。
学情分析
作为儒家学说创始人的孔子,其“仁”“爱”思想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千百年来孔子也因此而备受中外人民崇敬。教学这篇课文,对于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思想主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引导他们到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廊中去认识那些对我们中华民族有卓越贡献的人物。但五年级的学生历史文化和为人处世方面的认识比较浅薄,要全面地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并不容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竞赛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听老师讲述,猜猜他是谁? 他深受世人敬仰,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老师,他被中国人尊为“万世师表”。《论语》记载了他平时的言行······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3.读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笔画:如怨(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故事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呢?请划出有关语句说明。”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4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象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现在则强调半部《论语》学做人。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课外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四、拓展延伸 出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五、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板书:
21.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教学反思:
在讲课过程中,我重点讲了第三个小故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和交流,并联系第一、二个故事和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由于自己讲的过多,没有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因此,学生不一定能够真正理解,这是不可取的。其次,由于怕读的时间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对课文的读也就不到位,这或许也就是学生不能很好地谈出自己的感悟的原因所在吧。
第四篇:《孔子》教学反思
《孔子》教学反思
今天进行同步异构孔子这课教学,我设计这课时考虑到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为人处世。要让学生对孔子的思想充分了解,才能激发学生更深一层去学习有关孔子的著作。因此,我是用生本的理念来设计这一课的,目的是做到以读引读。以理解本篇文章引出对其他文章的阅读。
我的设计是先设计预习导航: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你了解到孔子是什么样的人?
2、课文写了孔子哪几个小故事?能给故事写上小标题吗?从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主张?
3、你还会介绍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孔子的事或者他的论著吗?
上课时,因为是公开课,我又担心自己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汇报能力还不够,就给了学生汇报的框架,如:我们组认为孔子是…人,我们是从第…段,第…行感悟到的,请大家跟我们读…请问同学们还有不同意见吗?结果上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时间不够。因为自己绑着学生的手脚在回答,浪费了汇报的时间。学生汇报时也不流畅。结果可想而知,自己画蛇添足了。
看到自己预设的目标没有完成,我想自己以后应该在设计预习导航时要考虑学生汇报时的可操作性。比如你了解到孔子是什么人?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的,请划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操作,汇报也容易操作。又如,课文用几个故事来写孔子,你最喜欢哪个故事?故事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呢?请划出有关语句说明。
这节课没完成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小组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如学生汇报的形式要让学生自己做主,不要用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以后教学过程中加以改正。
《梅兰芳》教学反思
《梅兰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梅兰芳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课文记叙了五件事情,在记叙这五件事情中,作者恰当地使用了
一些写作手法:
一是开门见山。
首段起笔就讲梅兰芳拒绝为日本电台播音这件事的时代背景。而不是先讲梅兰芳是怎样一个人等。二是承上启下。
第四自然段的两句话在文中就有这样的过渡作用。一方面紧承前面所述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播音和唱戏两件事,借用丰子恺的慨叹进行点评,赞美梅兰芳是难得的“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另一方面又顺势转入下文接着写梅兰芳的事情。其实,这一过渡段也是后面几件事的点评和总起,是全篇文章的一个中心语句。三是自然总结。第十四自然段的这句话,放在全文末尾,对全文所记的五件事从内容上进行了总结。“就这样,年复一年”,意思是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八年:“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胜利”,意思是他坚持拒绝为日本人效劳。这句朴实的话语让人再次回忆起梅兰芳在抗战八年中那些难忘的岁月、艰难的日子,从而对他肃然起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较好。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了作者的这些写作手法。同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开精读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反复体会,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在教学中,我启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也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归纳和提升。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
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面相对窄一些。
2、精读课文时,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浮于表面,不能很好的透过词句深入体会、感悟。
3、用自己的语言谈体会时没能恰到好处的表述出来。
《梅兰芳》教学反思
《梅兰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梅兰芳大师想方设法一次一次拒绝为日本侵略者登台演出,表现了梅兰芳的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较好。
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开精读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反复体会,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
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面相对窄一些。
2、精读课文时,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浮于表面,不能很好的透过词句深入体会、感悟。
第五篇:孔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孔 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家长了解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2、这个人你们熟悉吗?(板书课题)通过对21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边听边回忆,通过对1、2自然段的学习,你都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①指名朗读1、2自然段。
②交流:通过1、2自然段的学习,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③出示大屏幕。看看老师屏幕上给大家总结的是不是这些内容呢? ④鼓励学生说说课外知道的关于孔子的事。
2、看来,大家通过学习,对孔子和《论语》中的故事并不陌生了。今天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通过再次的阅读课文,我们能更进一步地走近孔子。想一想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
3、同学们回想一下,第一课时,我们提出了好多的疑问。经过我们共同梳理,剩下了几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问题:
为什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 孔子为什么因为厌恶“盗”字就不喝盗泉?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 孔子为什么到了晚年还反复读《周易》? 后人为什么那么推崇和尊敬孔子呢? 这些问题还记得吗?都是大家思考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想一想,在孔子的这些故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通过自己的阅读,能有一个答案。
出示默读提示: 默读提示:
边读边思考课件中的问题,注意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体会,感受最深处可做简单的批注。在解决疑问的同时,想想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学生默读课文。
4、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
①交流第一个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要做到“终身奉行”难不难啊。我们曾经学过一句话,大家还记得吗?“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希望同学们把这句话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连老师也要努力这样去做。
谁能有感情地把这段读一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是什么呢?(板书:推己及人)②交流第二个故事。同学们课间给课文配插图,演课本剧,有一个同学给课文插得图特别好。想不想看看。学生根据插图讲第二个故事,并说感受。其他学生补充,可用课外资料来补充。
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不饮盗泉里的水,书中有没有具体描写。指名朗读描写孔子和弟子干渴的句子。
从孔子的言行中,你们感受到他是怎样为人处事的道理或准则呢?联系下文,你觉得孔子和君子有什么联系呢。往下看一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③读“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师小结:君子自律。板书
最后我们把这段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他的干渴和毅然决然的离开。读书的时候不仅要联系课外资料,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④交流第三个故事。
你们准备怎样给大家交流呢? 学生演课本剧。
你们演完有自己的体会吗?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 其他同学补充交流。你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联系学生实际深入理解。
大家从这个故事里还得到什么启发吗? 师小结:善于自省。板书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评价。最后一个故事又给人们带来什么养的思考。⑤交流第五的故事。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板书:学而不厌
5、出示课件:问题„„
看看课前提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请同学们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三、作业
出示:有教无类与人为善富而兴教
课后延伸:
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词,摘抄成语。
2、学而不言-----再找一篇《论语》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启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