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画森林教案
24画森林教案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4课,来,一起读课题。
2、中国的汉字真奇妙!一木为树,二木为林,三木为森。在人们的印象里,森林是树的海洋,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树木。上节课大家都读了故事,知道了有位画家在画森林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连串的怪事。来,先让我们来读读故事中的词语吧。
3、(出示词语)读
4、同学们把词都读得有声有色,真能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围绕“惊讶”我们弄懂了什么问题?
5、画家真没想到树都枯死了,他惊讶极了。围绕这些词,谁来说说今天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又发生了什么事,画家的情感也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你们想知道吗?书134页,自己读读第5 自然段。
6、谁来说说画家是因为什么事儿感到得意?
学习第5自然段——回答——指导读(显得:表现出某种情况或状态)
7、画家因为自己画了一座真正的森林,觉得很了不起,得意极了。现在,你们就是小画家,齐读第5自然段
8、小画家们,可别得意得太早了。过了一会儿,树木有开始干枯。这是怎么回事呀?(指名配合读第6自然段)
9、他们的对话和什么东西有关?
10、我们先来看看画家说了些什么?指名读
11、想象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注意两个!)
12、画家有了自责心,真粗心!听了小精灵的话,画家明白了自己不应该忘了话蘑菇,可他转念一想“我到森林去过很多次,不是每次都能找到蘑菇呢”,”不是每次“就是说有的时候——(找得到),有的时候——(找不到)
13、读读画家的话,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哟
14、小精灵说了什么?它想告诉画家什么?
15、他们的对话可有意思了师生配合读第6自然段
16、画家在小精灵的提醒下,画上了蘑菇,可是树木继续枯死,后来画家在小精灵的提醒下,又画上了蝴蝶和其他的小虫子。
17、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画家现在的画,你能说说是怎样的吗?(让生填空)
18、这么美,这么丰富,它仿佛就是一座真正的森林,这回,画家真的是——很满意。(指导读)
19、可过了不久,怪事又发生了,是什么,默读第8自然段,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20、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理解:全被)指导读
21、原本充满生机的森林变成啦这个模样,画家惊呆了画家为什么惊呆了:不敢相信,不能接受„„
22、此时此刻,画家的生气、责备、后悔,都化成一句话
2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画家的感受,画家惊呆了,说:
24、看到眼前的景象,画家满脸悲伤地说——(女生读)
25、画家画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以为自己画出了一座真正的森林,可现在森林被糟蹋成这个样子,他满脸悲伤地说——(男生读)
26、画家为了画出一座真正的森林,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画面,但仍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以画家满脸悲伤地说——(全班读)
27、是呀,到底什么事真正的森林,怎样才能画出真正的森林,同学们,你们快帮帮可怜的画家吧,谁能告诉画家森林里还会有什么呢?
28、你们的知识真丰富,小精灵也在帮画家,读第9自然段
29、谁能借助你的课外知识说说为什么还必须画上青蛙、蛇和癞蛤蟆
30、虫子吃树叶,青蛙吃虫子,蛇又吃青蛙,动植物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的,只有这样,森里才充满生机和活力。于是画家有画上了青蛙、蛇和癞蛤蟆,现在就让我们读读故事的最后一自然段
31、读到这儿,我们的故事就结束了,你们能想象一下,小精灵为什么走了
32、故事的结尾也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思考
33、现在画家究竟有没有画出一座真正的森林,这个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34、我们明白了真正森林不仅有很多植物,也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相互依存,不管事高大的还是微小的,不管是人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鄂,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森林最终将会枯死。
36、多读读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37、认读生字学习写“显“字打算这样记住这个字
第二篇:教案——彩色森林.(刮画)doc
《彩色森林》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创编及游戏情境的创造,使学生更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涂色的技巧,懂得和掌握了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刮出来的画》通过让学生自由涂色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油画棒的方法,达到手、眼、脑的协调发展,在特色过程中自发学会了色彩的和谐搭配,发展了审美能力,并且在尽情涂色中,使儿童的情绪得以宣泄。
四、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刮画,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采用讲授法及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学习了解树的形态及画法。
3、通过《彩色森林》、《刮画》一系列创设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感觉及审美情感。
4、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线描形式进行刮画,描画美丽森林。
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六、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教学过程:
一、尽情地涂色
1、学生在16开图画纸起形,打草稿。比较、发现不如意之处,然后修改。
2、正式在刮画纸上面刮
二、感受森林的美
1、播放美丽的大森林画面,学生说说森林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
2、课件出示四季及不同天气变化下的森林图片,学生说说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色彩?(1)学生述说。
(2)教师选用各种漂亮油画棒颜色不规则性的厚厚涂在范画白纸上。
3、对呀,森林里有着丰富的色彩,那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而树又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人类的好朋友。下面谁来说说对树的了解:(1)树的种类及不同用途。(2)树的形态构造。
3、这么美丽的家园,不仅是同学们迷恋,老师也非常地神往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位女巫,她看到我们美丽的家园以后居然想据为己有,于是,她就施了一层魔法,美丽的大森林顿时一片漆黑。(教师在漂亮底色上均匀涂上黑色,将底色完全覆盖。)
4、这么美丽的家园被女巫霸占了,我们怎样去拯救森林,使它再焕发昔日容颜呢?哪位同学想到了?(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出谋划策)
三、拯救彩色森林 刚才听了同学们献上的决策之后,老师不仅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机智聪明,而且个个都是忠肝义胆,为了正义事业都甘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下面,就请小精灵们拿起你们手中的魔法棒去恢复森林色彩吧。
1、“魔法棒”的使用。
(1)教师讲解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2)以线条为主,适当地刮出块面。
2、恢复美丽“容颜”。
(1)教师将刮出的范画予以展示,请同学们进行比较,说说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刮出来的)
(2)构图讲解: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3)等了这么久,老师相信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拯救森林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创设情境:小精灵们小组合作拯救彩色森林。)
(4)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让学生们互相观看,比较发现的方法,自找不足。老师帮助查找原因,鼓励学生对症下药,纠正方法或修笔。)
四、体验“庆功”喜悦
经过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美丽的大森林又露出了往日的微笑。瞧,他们正向我们招手致谢呢!
(1)学生派代表陆续把组内完成作品送上讲台。(2)小组介绍成员创意。
(3)学生评价到师小节。(如:刮画时,刮痕是否清晰,力度是否到位,创意是否独特……)
五、总结拓展
今天,小朋友们利用手中的“魔法棒”拯救了美丽的森林,维护了正义,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爱护树木,热爱我们的大自然。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把这些刮画贴到外面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带领学生走出活动室)。
第三篇:《画森林》教学设计(精选)
24.画森林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一位画家为了画出一座“真正森林”而努力,可是画家所画的森林却不断枯死,在小精灵的提醒下,画家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画面,也丰富着对“真正的森林”的认识。这篇文章通过描述画家画森林的过程,逐步地让学生认识并感悟到“真正的 森林”里有无数的动植物,它们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丰富,富于变化,人物语言生动,是儿童喜爱的阅读材料。
二、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词句训练;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读中表达情感,抓住关键词句体验人物感情,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2.、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3、学习默读课文。
4、了解画家画森林的过程,感悟真正的森林里有无数的动植物,它们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森林才会充满生机。
四、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2.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五、教学难点:了解画家画森林的过程,感悟真正的森林里有无数的动植物,它们相互依存,和谐共处。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笔、显、死”,整体感知,精读1、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写另外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读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森林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森林最终将会枯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回顾课文1——3自然段内容。
过渡:画家把树画得这么好呀!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接着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4、第5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第4、第5自然段。
指名回答:画家的树画得像极了,结果呢?
看到画上的树都枯死了,画家说了什么?
画家是用什么语气说的?指导品读“惊讶”的语气。
想想为什么画家画得这么好。树木还会枯死呢?让学生一边默读4、5段,一边勾画出相关句子。
谁来帮画家找找原因。
师:是啊,这么明显的青草、小花,画家都没有注意到,多疏忽呀,所以他很乐意地重新画了一幅,还加上了青草和小花。这时,画家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怎样用读来体现画家的得意?抓住“得意”一词来体现。
谁能演一演?(你觉得怎样得意就怎样演)
评评演得怎样?(可以从表情、动作、朗读的语气等方面去评演)互相学着演一演,比一比谁是个最得意的画家。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可是,过了不久,树木又开始干枯,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6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画家为什么忘了画蘑菇?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帮助学生认识“找不到,并不等于没有”)
是啊,森林里还有一些我们不是经常看到的事物,但是它们却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小精灵提醒得多好啊!我们去读他们的对话?
指导朗读:抓住“可不是、怎么、不过、不是、都能”等词语读出画家自责同时又想申辩的样子。抓住“找不到、不等于没有、一定”等词语体现小精灵的态度。
分角色朗读。(可戴上小精灵的头饰)
2、画了蘑菇以后,为什么树木继续枯死了呢?读读第7自然段。
画上了虫子以后画家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读读?
品读:画家真的是很满意了。读时,强调“真的,很满意„„”
3、不久,怪事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朗读第8自然段。看到这种情景,画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苦恼,悲伤)
谁能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呢?演一演,演的时候自己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都怪你、整个、都吃光了”;表情“惊呆了、满脸悲伤”。
4、谁愿意帮帮这可怜的画家呢?学生畅所欲言。
(可围绕着第9自然段的内容说,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
谢谢你们的帮助,画家接受了你们的意见后,立刻修改了他的画。他刚一画完,森林里的青蛙就„„小鸟发出了„„
(让学生自己自学第10自然段)
四、课外拓展,主动发展
1.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小精灵满意了,消失在画家画的森林里了。
同学们,你们满意了吗?
(预设:如果没有学生说不满意。教师可以说:老师还有点不满意,我看见过的森林还有„„)
激发学生去说森林里还有什么?
啊,你们真是一个个聪明的小精灵。这样的森林更美丽了„„森林之所以看起来生机盎然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畅所欲言。
是啊,森林之所以看起来生机盎然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不管是高大的还是微小的,不管是人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部分,森林最终将会枯死。
3、如果让你画森林,你能画出一座美丽的森林吗?
4、那你们也学一学画家画一座森林吧!也可以用其他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杨、枯、抖
2、学完了课文,这几个字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读一读?
3、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呢?(识记字形)
4、谁来提醒大家书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呢?
5、教师一边指导一边范写。
6、学生上台书写自己最喜爱的字,大家评写。
7、集体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篇:《一幅画》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并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3想象画中美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积累优美的词句和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感受、品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弄清作者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中的美景,掌握并能运用课文观察方法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CAI课件、优美的轻音乐或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画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投影展示文中的插图)看见这样一幅画,你们想说些什么?
2导入新课。
哟,孩子们都在认真欣赏这幅画呢?你们知道吗?一位小朋友最喜欢这幅油画了,他不但像你们一样欣赏了这幅画,而且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一幅画》(板书课题)。看看这幅画,看看这个题目,孩子们说说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提炼出主要问题。
那么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这幅令人陶醉的画卷中,和作者一起欣赏这幅画吧!
二、自学课文,了解写了什么
1孩子们,你们都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老师相信你们能自主读懂它!
2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自己读通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2)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用铅笔勾画出文中描写的画中景物。
(3)作者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幅画?
3师:现在孩子们可以按自学要求,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如果你有体会、有感受,请与同桌互相交流,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教同桌,寻求他的帮助。
4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仔细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指名读→师生评议)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摇线、悦耳、奇形怪状”等词语。
3说说哪些段落写了这幅画的主要内容,都写了些什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先汇报,教师点拨。课文的第2~6段写了这幅画的内容,作者在第2、3段中描写了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等景物,其中侧重描写了绿树;在第4、5、6段中抓住小溪——溪水——两旁的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等进行描写,其中抓住了小溪动态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联想。
四、重点阅读,学习怎样写
过渡:孩子们,刚才通过你们的自主学习,已经知道课文写了画上的天空、大山、绿树、草地、小木屋、小溪、野花、石铺小路和石头。画上的景色美,作者写的文章美吗?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书上描写的这些内容吧!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美读课文第2~6段。
2老师在读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小组探讨:课文这几段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作者由远到近欣赏图画的顺序,并且一边欣赏,一边发挥想象,使画上的内容活起来。写的时候,采用打比方等方法,写得生动而又具体。
五、拓展延伸
请你自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或自己画一幅最美的画,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并写一写。看谁选的画最美,看谁写的文章最美!
附:板书设计
一幅画
远:天空、大山、绿树、草地、野花、小木屋
近:小溪、野花、石铺小路、石头美
观察有顺序
有想像
画面美、活
第五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2、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梅花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梅 墙 数 寒 独 遥 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 :第五笔是 “竖”
遥: 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 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 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