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误区与有效超越

时间:2019-05-13 22:4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误区与有效超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误区与有效超越》。

第一篇: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误区与有效超越

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误区与有效超越 课堂时间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生命流淌的进程。课堂时间管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必备技能,也是考察教师有效教学的关键指标。教师只有关注课堂时间管理,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并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的最优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意蕴

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是有效教学的一大要素。教师的课堂时间管理意指教师对于课堂时间的预设、重组、引导、调控和反思等管理活动。计划的总体时间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划分的总体时间;教师的教学时间指教师实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学生的投入时间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学业与检查时间指教师检验学生知识学习或技能掌握情况所花费的时间。

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有效管理具有突出的功用。具体表现在:第一,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促进学生成功地投入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必须用心设计。但是课堂时间的管理过程并不是一连串事件的简单组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直觉和智慧,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予以调节。第二,提升学生的元学习技能。元学习意指学习者感知、探究、学习和成长的内部意识与控制习惯。学生元学习技能的发展必须具备几个基本前提,即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必须具有安全性、愉悦性和支持性;学生必须自己试着去探究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改变观点并迁移原理。第三,发展教师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是专家型教师在教学领域具有的优于普通教师的杰出能力。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时间管理水平过程中,能够掌握有意义的认知模式,促使表征问题的不断深入、技能的自动化以及有效的自我监控,从而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

二、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误区 在一定意义上,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在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有效管理。在现实的课堂情境中,教师对课堂时间管理往往认识上重视,行动上忽视,出现标准时间、丧失时间、伪装时间、干扰时间、娱乐时间等方面的误区,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意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按照预先设置的教学进程不加调整地实施。课堂教学进程机械老套,课堂活动墨守陈规,教学时间安排单调乏味。这种课堂,学生往往想办法浪费时间,如阅读课外杂志,偷玩东西,甚至做白日梦。在理念层面,教师削弱了教学的功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传授的单一教学目标。在实践层面,教师将教学程序固化,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活动不够生动活泼,师生构建的课堂生活过于理性,限于程序和环节,无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课堂情境下,学生因时间难过而容易感到急躁和烦恼。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迫切希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标准时间管理的误区在于强调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

(二)丧失时间

丧失时间意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实施教学环节,导致学生丧失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学生没有发言、实验、计算和绘画等体验活动,只有消极等待下课。这是典型的教师中心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主动传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时间分布过于强调教师教的时间,忽视学生学的时间以及师生互动的时间。可以说,课堂既可能是一个激发梦想和身心愉悦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摧毁希望和耗尽能量的场所。丧失时间管理的误区在于强调教师的独白式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对话式教学。

(三)伪装时间

伪装时间意指教师安排课堂师生互动时间的形式化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表面化。学生只参与到课堂的表层学习,没有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实质上是“假装学习”。国内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小学教师每节课平均提问110次左右,每分钟平均达到2.4次。学生在课堂上刻意伪装,对教师的提问貌似积极,小组讨论和课堂作业也装作参与。这种课堂教学没有促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不能对教学主题进行阐释、发现、验证、举例、概括、应用和推理,不能以新的方式呈现主题。教师不清楚学生是否在积极地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误区在于强调教学的外在性,而忽视了教学的内在性。

(四)干扰时间

干扰时间意指教师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外花费过多时间,干扰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导致浪费课堂时间。干扰时间的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认识不清,对课堂的主要流程和一般分支进展控制不力;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的掌握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区分不清,对学生已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缺乏了解。比如,有的教师举例随意、提问简单,或者放任讨论、追求细节,这些行为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线索,有限的教学时间浪费在相对无意义的主题方面,真正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则缺少时间去解决。这种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误区在于强调教学的过程性,而忽视了教学的目的性。

(五)娱乐时间

娱乐时间意指教师的课堂教学盛行娱乐主义,取悦学生,脱离了教学的根本。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而忽视学科性、知识性、思想性和学术性。教师潜意识中视自己为演员,把课堂看作舞台,把学生当作观众;教师视课堂为休闲场所,把教学看作表演艺术;教学技术本属于一种辅助工具,课堂教学中却被追求为终极目标。教学活动变得没有内容、缺乏联系、脱离情境,教学被包装,过度娱乐化,导致学生脱离学习的本真,越来越不会思考。泛娱乐化课堂教学将课堂视为市场,把学生视为慵懒的上帝,让学生视学习为轻松和快乐之事,这些隐喻忽视了学校和课堂的特性,让教学失去了灵魂。课堂被理解成娱乐活动,这实质上是教学功能的错位。这种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误区于强调教学的技术性,而忽视了教学的教育性。

三、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有效超越

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要成为课堂时间的规划者、调控者和生成者,使学生在课堂时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堂时间的规划,超越有限的课堂时空,把握教学时机,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生成独特的教育智慧。

(一)课堂时间规划科学化

科学管理课堂时间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一般来说,教师也在管理时间,如教案的制订、教学步骤的确定、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节点的掌握等都是时间管理行为。但这种时间管理往往是随意的、附带的和零星的,缺乏系统性和自觉性,没有把时间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引进到教学中来。教师课堂时间规划科学化策略包括:第一,课前预设。从课堂教学环节来看,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划分为复习旧课时间、导入新课时间、讲授新课时间、巩固教学时间、练习作业时间等。教师备课意在围绕“课堂教学45分钟”制订清晰的、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时间计划,这是课堂时间管理的先决条件。第二,课中调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划分为教师教的独立活动时间、学生学的独立活动时间、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时间。教师应将时间作为课堂的中心变量合理掌控。例如,教师教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定的量,学生学的时间以及师生互动的时间不能低于一定的量。师生一起进行一场理性的探险,碰出思维的火花,确保师生具有足够的互动时间。第三,课后反思。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获得的时间、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时间、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体验时间等。教师课后反思应集中思考课前的教学时间预设是否足够合理,课中对各类教学时间的调控是否恰当,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受到了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努力将外在因素对课堂时间调控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课堂时空设置精细化

课堂时空设置涉及物理环境和教学情境。物理环境包括课堂的自然气氛、黑板的安排、课堂的布置、课堂活动的时间分配、教学资源的分配、交流的有效控制以及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情境环境主要指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所产生的影响,如解释、倾听和示范等,这实质上是一种人文环境。教师课堂时空优化的精细化策略包括:第一,课堂环境的设置。教师要摒弃把控制作为目的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自我管理,营造师生学习的共同体。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尝试邀请学生参与完成。第二,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片段割裂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设置项目和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知晓事实并发展技能。为尽力调适“标准”时间的误区,可邀请学生对课堂时间进行监督和调控。第三,育人目标的设置。教师不能让学生沿着教学节奏,进行顺从性学习,而应发展学生学习的自治、自律能力和对学习的责任感,防止“丧失”时间的倾向出现,打破典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三)教学时机把握最佳化

教学时机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主题和学科特点,选择最佳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在课堂极为有效、最易发生的时间段实施教学。教师教学时机把握的最佳化策略包括:第一,注重教学机会成本。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即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这种起伏发展的规律,要求教师掌握45分钟价值曲线,强化波峰时间,抑制波谷时间。第二,掌握课堂教学契机。教师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时、因境予以调整、组合和改进,才会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时机,包括导入新课的时机、教学组织的时机、提问的时机、演示的时机、组织讨论的时机、表扬与批评的时机、课程资源呈现的时机、教育技术手段使用的时机以及评价学生的时机。第三,发挥教师专业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表现为解决问题、激励学生探究、升华学生的生命价值等。教师的教育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教学机智,也是追求和谐课堂的源泉所在。

(四)教学方式实施最优化

课堂时间的有效管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扩大有效学习时间。真正好的教学不是看教师讲得有多好,而是看学生学得有多深。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更新。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利用现实情境,运用现代技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路径主要有:第一,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旨在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第二,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旨在发展和维持学生个人与其文化间的联系,通过合作学习,在学生间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第三,引领学生的建构学习。旨在让学生寻找自己学习的意义,在情境和机遇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发展学习的能力。教师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利用课堂的既定时间,降低课堂的损耗时间,确保学生身心投入有效学习时间。

第二篇:有效时间管理

你你是是否否每每天天疲疲于于奔奔命命,但但却却成成效效甚甚微微??是是否否感感觉觉每每天天都都在在为为别别人人打打工工??是是不不是是感感觉觉身身不不由由己己,无无法法控控制制自自己己的的工工作作和和生生活活??如如果果你你遇遇到到这这些些问问题题,那那么么你你需需要要学学习习一一下下如如何何管管理理你你的的时时间间。

1、因为有“生物钟”的存在,人对时间的感觉不受外界影响?

尽管人有“生物钟”,但是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人对时间的感觉是最不可靠的。比如,看一个很好看的电影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等待诊断结果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2、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对工作任务进行计划?

工作计划往往只是纸上谈兵,真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而是首先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什么地方。

3、时间是一项稀缺资源

时间是最为特殊的资源,他的供给完全不会增加,而且也完全没有替代品。

4、通过回忆一天的工作,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时间是怎么打发的人往往最不擅长管理自己的时间。一些自认为记忆力很强的人,实际上根本就记不住自己的时间是怎么过的。因此,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时间到底是怎么使用的,只能随时记录。

5、有效的管理者与其他人的最大区别,就是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

6、每到季度末,积压的工作总是很多,这时候总经理总是带领大家加班加点,体现了他卓越的管理能力?

一个机构中如果反复出现同样的危机,比如工作积压、存货危机等,往往是由于缺乏制度和远见造成的。一项重复出现的危机,往往是疏忽和懒散造成的,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可以预先防止,或者设计成一种例行作业,使每个人都可以处理。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内部应该总是波澜不惊的。大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到规划未来上,而不总是轰轰烈烈地“救火”。

7、两个人花一天能干完的活儿,四个人只需花半天,就一定能干好?

人员过多,也常常造成时间浪费。因为大家的时间,可能没有花在工作上,而是用来“扯皮”了。判断人数是否过多,有一个可靠的标准。如果一个高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将1/10的工作时间花在处理内部纠纷和摩擦上,这个组织就可以定义为“人浮于事”。早期的凤凰卫视,人员非常少,以至于“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驴使”,却在短期内做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华人媒体品牌。反观某些垄断媒体,很多栏目动不动就是上百人,却总是做不出好看的节目。

8、会议过多,说明组织不健全?

开会时就不能工作,工作时就不能开会。在一个结构设计接近理想的组织中,应该是没有任何会议的。(当然这只是理想)你可以看看自己的时间纪录,如果会议占去1/4以上,那你所在的一定是个浪费时间的不健全组织。

9、需要某一方面的技能,就得雇佣一个这方面的专家?

如果组织只是暂时或者偶尔需要某方面的技能,比如一个法律专家,还不如外聘一个顾问或者外包。因为雇佣一个专家,却不能使其长期融入组织中,会造成人浮于事,反而浪费每个人的时间。

作作为为一一个个管管理理者者,往往往往会会花花费费大大量量的的时时间间在在非非生生产产性性和和浪浪费费时时间间的的事事务务上上。而而且且职职位位越越高高,浪浪费费现现象象越越严严重重。时时间间的的压压力力体体现现在在以以下下几几个个方方面面::

●应酬和会议

有很多应酬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并没有好处,也并不有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而即使是非经理人员他也会经常受到各种占用时间的要求的轰炸,比如没有必要的会议。表面上看来,这些事情似乎都非做不可,但是实际上,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

●整块时间

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写个报告,做个创意,或者做个实验,都需要整块的,不受人打扰的时间。比如,一个程序员写一段程序,可能需要4个小时,如果分成8天来干,每天写半个小时,最后写出来的很可能只是一堆乱码。如果能专心致志地连续工作,一个上午就可以完成非常漂亮的程序了。

●与人沟通

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协调,应该占用更多的时间。如果一位经理人认为与下属探讨工作、项目只需要15分钟时间,那他一定是自欺欺人。要想影响别人,至少要花1个小时。在很多公司中,即使在同一个办公室的人也完全依赖使用电子邮件和MSN来沟通,以为避免了面对面的冲突,实际上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影响沟通的有效性,造成很多误会和矛盾。

●人事问题

人事问题往往应该是最慢做出决定的。比如GE公司在选拔CEO的继任人选时,通常会用到5-10年以上的时间。即使是雇佣一个实习生这样的小事情,也至少需要花费两周的时间去沉淀和权衡。匆忙做出的人事决定,往往是错误的。以善用用人著称的通用汽车前CEO斯隆就曾说过,“我第一念就想到的人选,往往不是最合适的。”

●记录时间

要想提高自己的效率,首先必须非常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很多有效率的管理者,都保留一份小本子,随时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情况,然后定期检讨。有效的管理者往往连续三四个星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实时的记录,一年进行三到四次。有了这些

做,才能保证客观准确,而不能靠记忆。

●诊断时间

在有了准确的时间记录,之后,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来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

1、哪些事情根本不必做?

你可以就每项事情思考:“这件事情不做,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不会有任何影响,则这件事情应该立刻取消。许多大忙人,天天去“跑会”、“赶场”、“应酬”,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时间。对这类事情,只要看看对于自己、组织和对方有没有益处,如果没有益处,就干脆谢绝吧

2、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不影响效果?

比如有些活动,邀请的单位只是需要你们单位来一个人就行了。这种情况下,就完全可以授权给下属去参与。

3、我是不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你可以很诚恳地去问一下你的下属,“我常做哪些浪费你的时间而又不产生效果的事情?”比如,有些管理者经常动不动就召开十几个人的会议,在这样的会议上,实际上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都在很不耐烦地等待会议的结束。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只邀请必要的人员与会,然后将会议纪要分享给大家。

●自由时间

如何运用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来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务?这个要因人而异。一些成功的管理者提供了如下的经验:

1、集中自由时间

时间如果能够集中,即使只有两个小时,可以办成几件大事。反之,零零碎碎的时间,纵然总数很大,也是毫无用处。

2、将例行工作排在固定日期

有人将会议、审核、问题分析等例行工作,规定排在一周内的某两天办理,而将其他日子的整个上午保留下来,处理真正重大的事务。

3、早起办公

一些有效的管理者每天往往会提前90分钟到达公司,专门从事研究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这样,每天上班的时间是提前了,但是工作的成效至少要好过每天加班,还躲过了上班的早高峰。另外,早睡早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有一些公司有爱加班的习惯,造成人们以为晚上可以加班,因此白天的工作反而松松垮垮。当然有一些行业的人每天加班是没有办

●事情的轻重缓急

任何事情,都有两个属性,一个是“轻重”,也就是重要程度,是指如果事情办了,会带来的长远的好的影响;另一个是“缓急”,也就是紧急程度,是指如果不办,会带来的坏的影响。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往往会非常清晰将所有事务划分为四类。

1、不重要而紧急

比如公司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需要紧急召回。这就是一个紧急问题,但是仅仅解决这一次的质量问题并不能保证下次不出问题。充其量只是暂时度过这一危机。很多管理人士觉得自己忙得四脚朝天,天天当“救火员”,就是因为只专注于紧急问题。

2、重要而不紧急

产品出了问题召回之后,如果不深入地分析根本的原因,不去思考如果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那么下次肯定还会出问题。而大部分的公司都是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令员工疲于奔命,而无暇去为将来做规划。低效率的公司,正是忽略了如培养人才、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树立品牌、确立竞争战略、维护投资者关系这样的重要事务,才令公司业务在不知不觉当中失去竞争优势的。就好像把青蛙放进温水中,逐渐加温,等它发现自己被煮熟的时候,已经无力跳出来了。

3、重要且紧急

在分析了前两种事务之后,你会发现,在一个公司中,真正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少而又少。因为越是重大的事情,越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决策。如果一个公司有很多“重要且紧急”的事务,那一定管理出了问题。

4、不重要且不紧急

比如说经理每分钟能打120字,而秘书每分钟只能打30字,打字这样的工作还是应该交给秘书做,因为对于整个组织来说,打字这样的事情既不重要也不紧急。所以如果授权给秘书,一来节省管理者自己的时间,二来秘书对此更为重视,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如果果一一位位高高级级主主管管声声称称自自己己有有一一半半的的时时间间可可供供自自己己支支配配,那那么么他他一一定定根根本本就就不不了了解解自自己己的高的时时间间是是怎怎么么过过的的。高级级主主管管大大约约只只有有11//44的的时时间间能能用用在在重重大大事事务务和和真真正正有有贡贡献献的的工工作作上上。当当然然,即即使使只只有有11//44的的自自由由时时间间,也也可可以以用用来来办办成成几几件件大大事事。

●总结

1、重要的事务需要连续的时间来处理。

2、人事决策需要用去更多的时间。

3、在对工作进行计划前,要先分析自己的时间安排。

4、所有事务按照轻重缓急来处理。

摘自FT商学院

第三篇:课堂时间管理

高效的课堂时间管理对保障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及促使教学的顺畅进行都极为重要,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针对初中生物课堂时间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若干策略:以质代量地分配教学时间;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关键词] 初中;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用功时间

课堂时间管理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其中存在的课堂时间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什么是课堂时间管理

顾名思义,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其本质是教师对教学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并把时间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1] 而对教学时间进行科学的探究则起始于卡罗尔(J.B.Carrol),他在1963年发表的《学校学习的一种模式》成为研究教学时间的里程碑式著作,该文中,他提出了完整的教学时间模型框架,也奠定了其后40多年的有关教学时间研究的基调。[1]

课堂时间管理的提出,是要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的学习程度是其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实用时间”与掌握该任务规定内容的“所需时间”之比的函数。“实用时间”取决于分配给学习任务的时间与学生乐意学习的时间,“所需时间”取决于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2] 因此,在既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影响,也受到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都十分重视学生专注于学习并努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的时间,认为这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认知建构的重要时间段,布卢姆称之为“用功时间”,卡罗尔称之为“学科学习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用功时间”的把握和利用,也就是说,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将学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置于学生的“用功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而仅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量是无法真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恰恰相反,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倦,注意力分散,兴趣下降等,从而降低其学习成效。当然,课堂教学时间并非也不可能都是学生的“用功时间”,还包括组织教学时间、常规教学事务安排时间以及课堂秩序维持时间等。所以,课堂时间管理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时间,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用功时间”。

由上所述,课堂时间管理的要旨有三:一是教师要具备教学时间管理理念,合理分配既定教学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用功时间”;二是教师要熟知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做到因材施教,减少在同步教学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无谓时间消耗,如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时间,个人能力强的学生会感到时间多余,而个人能力弱的学生则感到时间不足;三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延长学生乐于学习的时间。

二、初中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促成学生个性化地、高效地利用“用功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践中的课堂时间管理却并非如此,笔者通过对初中生物课堂观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时间分配重量轻质

一些教师以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就可以提升学习的成效,于是,教师为了体现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活蹦乱跳的活生物体,结果学生注意力过多地分散在直观教具上,使规定时间内的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不得不延长下课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的重量轻质淡化了时间分配的主次性,有将教学时间平均分配之嫌,这在初中学生注意力转移能力较强,稳定性又不够的情况下,只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学习质量。

(二)学生“用功时间”不足

学生“用功时间”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基础。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而忽视学科性、知识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一节课45分钟学生总处在不同的活动之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也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不少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用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表达、练习、运用、探究的时间太少。

(三)无谓时间消耗过多

教学中无谓时间消耗有三种情况:一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常常要中断教学来维持秩序。二是教师过分追求探究式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方式,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应用探究,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一番,或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让学生忙个不停,使必要的接受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三是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致使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

(四)时间利用效率偏低

无论是组织教学也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好,甚或维持课堂秩序也好,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时间管理都涉及到效率问题,如果时间利用效率过低,势必会影响其他的教学环节。比如,有的教师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或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用过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等,前者迫使教师压缩正常的讲授新内容的时间,后者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当然,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时间管理问题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或多或少也同样存在。凡此种种,对初中新课程的实施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用于已计划好的学习活动。学生每天用于专心学习的时间越多,他们就学得越多,无论教师指导的还是学生自主的。[3]

三、初中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初中课堂教学时间是恒定的,即每节课45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针对初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以质代量的教学时间分配

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收获就越大。但超出一定范围,这种正相关就不存在,学习时间过多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而且会导致厌腻。所以,教师应注意分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所要求学习的教学内容。第一,以教学为中心,不能偏离教学目标。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生物课堂教学将更多的是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但所有的活动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如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弄清光对鼠妇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可通过让学生将米汤或淀粉糊倒在砖头、花盆、稻草下面,过几天在遮盖物下面找到大量鼠妇,使学生认识到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有的还找出鼠妇中的“ 孕妇”加以保护,认真观察了鼠妇的生产及刚产下的“婴儿”,探究了鼠妇的呼吸器官的位置,用显微镜观察了“婴儿”的身体结构,甚至通过因特网,查阅到鼠妇还能配入中药,医治多种疾病。这样的探究学习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合理分配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第二,减少课堂管理、组织教学的时间。如果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上,就会挤占学生的在学习时间。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常常因兴奋而东摸西看,有可能损害实验仪器,或因几个人共用实验仪器发生纠纷。教师要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告知实验规则,通过运用预防性课堂管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管理的时间。

(二)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

“用功时间”或积极学习时间直接决定学习效果。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引起其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使学生的在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用功时间”。第一,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非生物课程所有教学内容的学习都是以实验、观察、探究的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发展史及科学家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得出科学的概念,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如学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依次引入三个科学实验: 1648 年比利时医生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864年德国生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如“病人的化验单分析”的教学内容,需要学习人体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指标,了解血液各成分的功能。教师可以事先设问:病人被检查的几项指标是否正常?据此判断他可能患什么疾病?讲授有关教学内容后,结合病人的化验单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要求学生总结与反思本节课掌握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学习体会,并与他人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的快乐及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又能增进学生专注学习所学内容。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如对“预防传染病”一节的教学,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听过、见过或得过的疾病,从他们列出的疾病中区别传染性疾病与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应具备的传播条件、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这样,让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生物就在身边。

(三)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为了保证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有足够的“用功时间”,必须要尽量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第一,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春天的树叶是绿色的?到了秋天有的却变成了黄色?为什么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无风时,树叶掉下来大都哪面朝下?这些都是学生们从小就好奇的现象,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知识奥秘的欲望,使其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第二,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如“观察种子的结构”一节课,从给出的实验材料花生、菜豆、玉米、萝卜中,观察哪些是种子?一粒种子由哪几部分构成?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第三,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如因学生不熟悉实验操作而耽误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要领,并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处理;第四,提前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畅。例如“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教师在上课前就应将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绿色植物的部分叶片进行光处理,上课时,学生摘取这种处理后的叶片进行实验。这样,教学活动就可有序进行。

(四)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虽然增加教学时间和“用功时间”是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但其方法是间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更直接的方法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

第一,把握最佳教学时间。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4]如在讲解人体的“营养”一章时,在起始区,促使学生的兴奋点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针对不少中学生不吃早餐或随便对付这一现象提出:饮食与我们的生长、发育、健康有什么联系?我们吃的食物中有那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如何被机体吸收利用?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并且尽可能缩短这一时区;在兴奋时区,通过演示实验与生活实践经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主要的生理作用,弄清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机理。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并尽量延长兴奋时间,尽可能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在调试区,变换教学方式,如让学生回忆自己的饮食习惯,参照教科书上的提示,互相讨论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哪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以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在回归时期,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如让学生给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要求含有五类食物且比例合适,设计时要考虑当地常吃的食物的种类、营养成分、价格、以及中老年人的健康饮食习惯等。这样可使学生感到很兴奋,觉得学有所用;在终极时期,要求学生根据营养学家提供的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归纳出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才更合理、更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地生长发育。

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有挫折感,会使其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自然低下,也是浪费时间。[5] 因而,教师须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1] 盛群力,吴文胜.教学时间研究模式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18-23.[2] 白益民.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6):1-7.[3] 马什科林.初任教师手册: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4] 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报,2002-09-19(8).

[5]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26

第四篇:课堂时间管理[范文模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转变学生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就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美国学者汉耐尔对中学物理课的课堂师生互动时间做过相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他认为为了使课堂提问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应该将 1/4的教学时间用于课堂提问。[1]也就是说,在 45分钟的课堂中至少有 11分钟的时间应该作为师生互动时间,这里的互动包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教师的反馈。20世纪 9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郭道胜和袁致伟通过黄金分割规律来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结果表明:课堂教学黄金分割时间为 27∶18或 28∶17,即教师讲解不超过半个小时,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时间为 18或 17分钟。[2]

通过以上两个试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取这样的信息: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注意合理地分配,即教师需注意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分配。但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仍固守于传统狭隘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因而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目前,仍有不少学校热衷于进行“全天候”的上课、补课,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繁重,从而使制度化教学时间不断膨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分缩减,其结果必然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损害。有些教师虽能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在教学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但却把学生的“自流”当作“自主”,对学生的学习不作指导、不提要求,更没有及时检查和反馈,很少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控学习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课堂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自我调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质量,从而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3.课堂教学时间的流失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他们所持的时间观念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关学者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 100%,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有效教学时间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反之,教学效率就越低。增加有效教学时间需要强化教学时间意识,杜绝教学时间的流失。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因素造成了教学时间的大量流失,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时间在教师烦琐的讲解分析中流失了

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时至今日,仍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讲堂,把学生视为听众和盛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美其名曰微言大义地分析,他们以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会学好,而实际上却适得其反。

(2)教学时间在教师毫无意义的提问中流失了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言,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问被用滥了、用歪了,失去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有的教师时时设问、处处设问,但是在这众多的问题中,有很多是质量不高的,导向性和启发性不强的。可贵的教学时间就在这“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的怪圈中流失了。

(3)教学时间在教师安排的不尽合理的教学活动中流失了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活动目的和要求不明确,虽然花费了很多教学时间,但学生收效甚微。

(4)教学时间在教师整肃学生纪律、维持课堂秩序中流失了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师对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活动的现象加以批评、制止,是很正常的,本无可非议,但有的教师对时机、时间、方式把握失当,变手段为目的,因小失大,耗掉了本属于教学的大块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效果。

二 解决课堂教学时间有效性问题的途径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在节约教育方面,再没有比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更有成效的了。”这实际上是为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即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时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树立时机观,优化教学过程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 5分钟~20分钟,该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若不能很好地把握该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抓住课堂教学时间并不等于满堂灌,但也不能松弛过度、紧张不足、一味提问、一味启发。两者都没有抓住学生学习的最佳时刻,因而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同样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极大浪费。

2.树立时效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容量,提高知识的有效率

课堂教学容量涉及到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因此,首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容量确定的标准是课堂教学进度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教学手段,根据这三个标准,对知识量、能力量、训练量整体把握,定量思维,精心算计,合理分配。其次,保证课堂教学足够的信息量,以序列刺激激活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由于课堂教学中无效知识多会导致学生的思维缺乏方向和深度,造成学生能力贫乏、创造力低下。所以,要尽可能传授有效知识,以防止在教学中因无用知识而导致的无效劳动。

3.强化学生自觉利用时间的观念

对每个学生而言,课堂时间都是一样的,可是听课效果却千差万别。课堂教学的真谛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需要与不足,形成各自的问题并探究问题解决的办法,使学生的意义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使课堂教学更富于创造性。因此,除了教师有效的管理时间外,还应向学生强调课堂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自觉利用时间的观念,而时间利用的自觉性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头脑中内化为需要时,才能产生自觉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行为,否则只能是被动应付。

4.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加强学习策略教学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学习策略)。因此,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搞好课堂时间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之,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推广,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认真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予以解决,为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以课堂教学的时间使用为例:

一堂课到底有几个阶段?

如何科学地使用课堂45分钟?

大多数课堂师生心理情绪状态变化曲线——你注意到了吗?

第一阶段:前20分钟。教师上升,学生下降。第二阶段:教师高原,学生低谷。第三阶段:教师下降,学生上升。

前20分钟的使用——

学生精神最好,学习效果最佳,应把握教学速度,直接进入教学主题与上课内容,避免浪费时间在与教学无直接相关的事务性工作上。例如:点名、检查作业、讲评考卷、聊天、训话、、、,等等。

中间时间的使用——

上课到中场时老师是讲得最精彩的时候,但学生反而是精神最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老师如再继续用平淡的讲述方法教学时,学生会睡着。

教学运用:分组讨论、增加师生互动、动手操作、、、等等。

后段时间的使用——

下课前学生精神又来了,兴致又提高了,但老师却累了。

教学运用:口头问答、随堂测验、心得报告、小组报告、单元总结、、、等等。

第五篇:有效的时间管理

有效的时间管理

达尔文的捍卫者,英国博物学家赫婿黎说得很形象:“时间是最不偏私的,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同时时间是最偏私的,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当我们去商学院学了MBA那些看似很耀眼的课程后,才发现最重要的一门课也许是时间管理。

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必须把握以下十大法则:

细微边界法则

细微边界法则是指时间上的细微差别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上的巨大差异,即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细微边界法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因一分之差错过了列车,可能要再花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等待下一列;抢救危重病人延误一分钟,可能会夺去病人的生命;而在比赛中慢了一秒钟,就可能与奖牌擦肩而过„„细微边界法则在经济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现代市场竞争已经由“大鱼吃小鱼”转变为“快鱼吃慢鱼”,企业间在对市场反应速度上的细微差距,可能导致利润率上的天壤之别。英特尔公司就是因为总能比竞争对手快一步推出性能更高的处理器,成功攫取了CPU市场80%的利润。而那些动作总比别人慢半拍的企业,均难以摆脱最终覆灭的命运。

细微边界法则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有时不在于其是否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苦,而在于其是否比别人先行一步。先行一步天地宽,抢先一步,就会领略到别样的风景,就会占尽先机,而办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就可能因一步赶不上,而步步赶不上。为此我们必须增强时间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早谋划、早准备、早着手,这样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争取主动;凡事都要打好时间提前量,这样才会避免因一步之差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遗憾。

帕累托法则

帕累托法则又称80/20法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帕累托发现的,最初只限定于经济学领域,后来这一法则也被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且深为人们所认同。帕累托法则是指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例如,在企业中,通常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项目或重要客户;经济学家认为,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心理学家认为,20%的人身上集中了80%的智慧等。具体到时间管理领域是指大约20%的重要项目能带来整个工作成果的80%.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工作的头20%时间会带来所有效益的80%.帕累托法则对我们的启示是:大智有所不虑,大巧有所不为。工作中应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80%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20%的成效,出色地完成无关紧要的工作是最浪费时间的。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花20%的时间,即可取得80%的成效。工作中我们要学会“不钓小鱼钓鲸鱼”,如果你抓了100条小鱼,你所拥有的不过是满满一桶鱼,但如果你抓住了一条鲸鱼,你就不枉此行了。

黄金三小时法则

黄金三小时法则认为,早晨5~8点是人一天中效率最高的三小时。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头脑最清醒、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环境最安宁、注意力最集中、心情最愉悦,而且由于刚刚醒来,收集睡眠中的潜意识也最全,在这一时段工作一小时相当于其他时段工作三个小时。当你早早起床开始工作时,你甚至能在正常的工作时间来临前完成一天的工作,这样即将开始的一天就是你多赚出来的。

黄金三小时法则告诉我们,应该利用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段去完成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由于生物钟的不同,黄金三小时的具体时段可能因人而异,但这并不影响此法则作用的发挥。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多体会,以便找出自己的黄金三小时并利用好它,达到一天等于两天的效果。

黄金三小时法则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我们可以把每星期的第一天作为黄金时段,处理完一星期最重要的工作,把每个月的第一星期作为黄金时段,处理完一个月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抢占了时间争夺战中的每一个制高点,并获得了一支强大的时间预备队,无论将其使用到哪一个方向,都会在那里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帕金森法则

帕金森法则认为,工作在最终期限到来前是不可能被完成的。这一法则实际上是依赖人与生俱来的惰性和对最后期限的潜意识发挥作用。人们会下意识地根据完成时限的远近把工作分为三六九等,完成时限越近,人们对某项工作的关注度越高、投入的精力越大。迫近最后期限的工作,会促使人们挖掘自身的潜能,调动一切资源保证任务按期完成;而那些完成时限较远或可以被无限期推迟的工作往往被束之高阁。

帕金森法则对我们的启示是,为避免拖拉、克服惰性,应该为工作设置尽可能短的完成时限,通过时间的压力保持工作的动力,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在第一时间完成,以便争取主动;对于那些对未来起重要作用的长远目标和长远规划,则应进行合理分解,细化为在每一阶段可完成的小目标,并设定严格的时限,以避免这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被忽视,出现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局面。

学习曲线法则

学习曲线法则是指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连续进行有固定模式的重复工作,工作效率会按照一定的比率递增,从而使单位任务量耗时呈现一条向下的曲线。学习曲线效应是在以下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是熟能生巧,连续进行有固定套路的工作,操作会越来越熟练,完成单位任务量的工作时间会越来越短;二是规模效应,生产10件产品与100件产品所需要的生产准备时间、各生产环节间的转换时间是一样的,因此一次生产的产品越多,分摊到每件产品上的准备时间和转换时间越少,单位生产效率越高。

学习曲线法则告诉我们,应尽量集中处理性质相同的事务性工作,如一次性处理具有相同性质的所有文件,一次性打完所有的沟通电话,一次购齐所需的生活用品,一次性做完所有家务等。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又能通过批量作业减少准备工作和中间环节占用的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

报酬递减法则

报酬递减法则与学习曲线法则相反,是指从事某项创新型的工作超过一定时限以后,单位时间内取得的工作成果会逐渐降低。造成时间报酬递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人的兴趣会降低,创造力逐渐减退;运用大脑的特定区域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神经紧张、用脑过度,容易使人疲劳;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和大脑缺氧,思维因此而变得迟钝,工作效率快速降低。

报酬递减法则告诉我们,要提高创新型工作的效率,应注意时间的“套种”和工作任务的合理搭配。从事某项工作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效率开始降低时,就应该及时切换到另一项工作,从而使大脑的不同区域被轮流使用,这样既可以保持对工作的兴趣,又能使工作始终保持在时间报酬递增的区间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每工作一小时就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起来活动十分钟,通过运动促进脑部血液供应,保持精力充沛。

报酬递减法则还可用于对工作设计的指导。考虑到长期从事单调的工作会导致员工绩效不断降低,应采取工作丰富化设计或通过工作人员的定期交流、轮岗,以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反效法则

反效法则是报酬递减法则的进一步发展和极端化,是指当超负荷工作过长的时间后,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头脑不清醒导致失误发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或工作的延误,出现得不偿失的结果。反效法则最典型的例子是疲劳驾驶导致车祸的发生,最普遍的例子是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后发生的误操作,导致重要文件被删除或重要数据丢失。

反效法则告诫我们,必须掌控好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做到有张有弛,高负荷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必须强迫自己休息一段时间。为避免反效法则的发生,应该养成一些良好的工作习惯,如及时备份电脑中重要的数据与文件,设置应急处理系统等。但避免反效法则发生的最好办法还是做好时间计划,对于有时间压力的任务、重要的任务,要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提前入手,争取主动,这样才会避免因赶工造成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发生,从而避免负面效用的出现。

自控法则

自控法则其实包含三层含义:

一、对于能自我掌控的事务,不用再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控它,它会自行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二、对于你无法掌控的事务,不必为其多费心思,时间会给出一切问题的答案;

三、对于你能够而且应该掌控的事务,用心去掌控。自控法则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事物的自我控制实现预定的目的,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工作。如可以在年轻时定期存入一笔存款,让其在银行里自行增值,当退休时就会得到一笔丰厚的财富;管理者可以在严格选拔、认真培训的基础上授权下属处理日常事物,从而使自己能集中时间和精力思考对组织发展更为重要的问题等。自控法则还告诉我们,应该承认并接受你无法掌控的领域,关注你可以掌控的领域,并且采取行动。当你整天为无法实现的目标而苦恼时,试着把它忘掉,追求你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说不定会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当你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解其时,试着把它放一放,让时间和潜意识去解决,说不定会达到“众里寻她千里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

聚光法则

只有把阳光聚集到一点,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把火炬点燃。同样,聚光法则认为,只有把有限的时间聚焦到重要的目标上,才能保证事业上的成功。目标过于分散等于没有目标,把有限的时间分散到众多的目标上,就像把有限的资金在众多的项目上撒胡椒面,最终只能导致每一个项目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如果把宝贵的时间投资都用来建设烂尾楼和半截子工程,最终将使你的时间账户彻底破产,导致你一事无成。

聚光法则对我们的启示是:专注与执着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养成聚精会神的习惯,避免过多目标的诱惑,一次应只瞄准一个目标。一旦开始某项工作,就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不干则已,干则一次把事情做到最好,否则返工将会使你所花费的时间成倍增长。行百里者半九十时,能否完成最后10%的工作,是决定一件事情最终成功还是失败的关键。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在完成90%的工作后以为大功告成而转移了视线,最终导致工作的半途而废,也使宝贵的时间被白白浪费。

时间—资源互补法则

时间——资源互补法则来源于项目管理领域,是指时间与用于项目实施的其他资源之间存在互为补充、互相替代的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某一任务完成时限紧迫时,可通过调剂其他资源,增加人力、资金、物资、设备等投入的方式来加快任务的进程;当某一任务完成时限较为宽松时,可调剂部分人、财、物用于完成时限更为紧迫的其他任务,从而实现项目资源最优利用。

时间——资源互补法则告诉我们,应该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时间与其他资源的利用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对时间和其他资源进行灵活分配、合理调度。只要你感到完成某项任务时间紧迫、力不从心时,你都应该首先想到是否还能找到其他资源以加快任务完成的进度。在寻找资源时,想象力越丰富越好,比如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查找网络资料,购买专业书籍,添置先进设备或者直接向上级、同事或家人、朋友求援等,一切可能获得又有利于缩短工作进程的资源都是可选之项。目前经济领域最流行的外包业务其实就是时间-资源法则的扩展应用。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把生产、服务甚至研发等业务外包给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大优势的其他企业,从而大大缩短了产品投放市场的进程。你也可以选择把部分事务外包出去,比如保洁公司、搬家公司和其他许多专业服务公司,都能为你提供又快又好的服务,为你节省出大量宝贵的时间去从事更重要的工作。

时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想使你的工作、生活更富有效率,在了解和掌握以上十大法则原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实践中多体会、多总结,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1、有计划地使用时间。不会计划时间的人,等于计划失败。

2、目标明确。目标要具体、具有可实现性。

3、将要做的事情根据优先程度分先后顺序。80%的事情只需要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应当享有优先权。因此要善于区分这20%的有价值的事情,然后根据价值大小,分配时间。

4、将一天从早到晚要做的事情进行罗列。

5、每件事都有具体的时间结束点。控制好通电话的时间与聊天的时间。

6、遵循你的生物钟。你办事效率最佳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将优先办的事情放在最佳时间里。

7、做好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重要。做好的事情,是有效果;把事情做好仅仅是有效率。首先考虑效果,然后才考虑效率。

8、区分紧急事务与重要事务。紧急事往往是短期性的,重要事往往是长期性的。必须学会如何让重要的事情变得很紧急,是高效的开始。

9、每分每秒做最高生产力的事。将罗列的事情中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删除掉。

10、不要想成为完美主义者。不要追求完美,而要追求办事效果。

11、巧妙地拖延。如果一件事情,你不想做,可以将这件事情细分为很小的部分,只做其中一个小的部分就可以了,或者对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最多花费15分钟时间去做。

12、学会说“不”。一旦确定了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对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应当说“不”。

下载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误区与有效超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课堂时间管理的误区与有效超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素质与有效课堂读后感

    教师素质与有效课堂 当前,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不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县确定的办学思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打造有效课堂,追求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该是素......

    有效教学的反思与超越

    有效教学的反思与超越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为了引领有效教学的健康发展,当前“有效教学”研究和实践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有效性与道德性两对关系,同时还要从教学目的观和......

    有效的时间管理(精选五篇)

    有效的时间管理 什么是有效的时间管理 所谓时间管理,是指用最短的时间或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时间管理所探索的是如何减少时间浪费,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时间是指从......

    有效时间管理规则36条

    有效时间管理规则36条 以下的36条规则是用来有效利用时间的。前20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后16条是针对经理人的管理角色的。 一般人时间管理规则 规则1有选择性地阅读。这条规则适......

    大学生如何有效进行时间管理

    大学校园的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等。大学中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实课余时间、......

    窦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五篇)

    窦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时间:2011-03-13 21:33:41 来源:肥城教育局 作者:教科所 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超越课堂: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超越教师:和学生一起幸......

    高效课堂误区(大全)

    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要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 一、高效课堂并非教师不讲 有些课堂上一味地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做“甩手掌柜”。很多东西教师都让学生去自......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策略,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作者:范先娥 来源:郧西县茅坪中学 内容提要: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其中课堂时间管理是基础。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