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课堂有效性关系

时间:2019-05-15 04:3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课堂有效性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课堂有效性关系》。

第一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课堂有效性关系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课堂有效性关系

钟祥市长寿路学校

彭玉华

语文教学艺术境界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课堂上,教师教学语言的律动美,教学仪态的丰采动人,教学方法的新颖别致,教学组织形式的匠心独运,这些都是语文教师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一种美的雕塑。而这种活动和雕塑又离不开教师的本身素质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坚实的基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下面我试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高尚的品德情操修养

语文教师的品德情操修养,对学生的挚爱与关心,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情与责任心,对语文教学理论的探索与钻研,对教学境界的开拓与升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是博大精深的。如何处理文与道,读与写,教与学,到语言与思维,知识与能力等各种关系,都需要语文教师具有哲学的思辩,能站在哲学高度,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去探索和统率教学的全过程。

我们读秦牧的《土地》,会有一种崇高的民族自豪感;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会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激情的升腾;读朱自请的《背影》,会有一种朴实无华的亲情的涌动;读茅盾《白杨礼赞》,会有一种质朴纯洁的情怀的坦露;读欧阳修的《秋声赋》,会有一种对自然规律深诚的叹服。这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一种高尚情操的表现。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应体现在:美的地方要讲得学生心向往之,丑的地方要讲得学生深恶痛绝,乐的地方要讲得学主忍俊不禁,悲的地方要讲得学生涕泗横流。语文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和求知欲,而这种激发,除了教学艺术本身外,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教师要有崇高的道德情操修养和深厚的美育修养。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教师就是以自己的全部人格及行为来影响学生的。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把内心的奥秘展示给学先,而产生巨大的影响。《桃花源记》恬静的田园美,《琵琶行》铮铮的音乐美,《雨中登泰山》迷蒙的山川美,《春》灿烂的春光美,夏洛克的残暴贪婪,葛朗台的爱财如命,孔乙己的穷愁潦倒,林黛玉的才智聪颖,贾宝玉的情意缠绵,王熙凤的笑里藏刀,所有文学作品展示的自然美、人性美,作者通过作品披露的众生相,学生都需要从教师的投情中去领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倾向性,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使之安其学而亲其师。这是一种魅力,教师正是以这种魅力而为学生所摹仿,教师的品格情操修养之于教学,其意义确实十分深远和重大。

(二)丰富的知识素养

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文思横溢,妙语泉涌,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里有个知识素养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因为教师的职业本身就责成自己应孜孜不倦地提高文化素养,随时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中学语文课是门综合性极强的内容广博的基础课。由于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知识序列不够明显,加之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充实和调整,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宽广得无可比拟之时,教师方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下列知识:专业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文学知识、写作理论知识和美学知识;辅助知识──哲学、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边缘知识──琴、棋、书、画等素养。所有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事实很明显,语文教师假若没有充足的知识库存,那是无法在教学的前沿阵地冲锋陷阵,游刃有佘的。鲁迅的杂文是学生最难懂的,背景的复杂,语言的隐晦,思想的深邃,常使教师自己也如水中看月,雾中看花,不知所云。若此,又谈何引导学生发幽探微顿悟其中的深意呢?

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他所面对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教师知识的贫乏,其结果只会给课堂带来板滞干涩的教条、贫瘠干巴的知识投影。给学生的教益不会多。所以说丰厚的知识素养,博大精深的知识库存是教师教学舒卷自如,鬼斧神工的坚强后盾,更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啊。

(三)稳定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师精神的振作与沮丧,性格的暴躁与恬静,情绪的高涨与低沉,意志的坚强与懦弱,果敢与忧柔,对于课堂有效性的的影响是巨大的。

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具备温和、友善、理解、负责、有条不紊、富有想象力和热情奔放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在对教学艺求境界的执着追求中而直接表现出来。

形象思维在教师的思想品质中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语文教师的想象、情感、理解、感知等多种心理因素的融合。丰富的想象力为教师生动形象的表达,曲径通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条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用想象的翅膀把学生带入完全陌生又似曾相识的艺术境界。大江东去,乱石穿空的恢宏气势;父亲苍老妪偻的蹒跚背影;慷慨激昂,借古讽今的爱国情怀;把酒临风,指天问月,起舞弄清影的超脱旷达心襟。这一切都可以通过语文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重新剪辑组合的再造想象,将一幅幅色彩鲜明,饱蕴情愫的画幅展现给学生,从而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的教学艺术效果。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方塔纳认为:成功教师的另一种重要品质就是他在情感上的成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他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伴随着教学的内容流露出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没有情感的升腾和冲动,也就没有教学艺术的产生。

方塔纳还强调指出:有一种决定性的,我们必须予以注目的教师心理品质,这就是“灵活性”,它是一种使教学方法既适应于科学又适合于所教学生的能力。这种“灵活性”,反应到语文教师的教学中来,就表现为一种教学机智。课堂上,教师应视具体情况,及时理顺和调节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表达方式,把握学生的心理,进行优化教学。

(四)优秀的教学能力品质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品质。语文教师的诸如口头表达、阅读分析、板书、观察注意力等教学品质,对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是教师特殊的劳动手段。语文教师语言的清晰性、流畅性、启发性、逻辑性、情感性,像指挥棒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应凭借自己的语言感染力,去开拓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语文教师的语音语调要尽力做到抑扬颊挫,音韵和谐,节奏分明,畅快淋漓。

板书与练习构成了教学的整体。板书作为教师语言的辅助工具,个中很有学问。板书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找出教材的重点,理解教材的层次,加强对语言的印象,促进理解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谈及教师的板书时指出,板书应扣紧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路,简洁明快地勾画出文章的思路。好的板书应该是课文的解剖图,应该是文章的筋骨。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极力注意板书的条理性,图画性和说明性。

语文教师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独立自如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语文教师还应具备很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课堂上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分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是可控的反馈活动。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以敏锐的观察力注意学生哪怕是细微的情绪波动,通过调控,及时改进方法,调整思路,使师生双方保持与学生信息畅通反馈,达到动态的教学平衡。在平衡状态下让学生获得最大的知识信息量,实现课堂有效性。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行走中,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文学素养的提升。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摆脱工于心计的市井之气,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感的幸福,这样语文教师就走向了大气象——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书香四溢的大书!

第二篇:打造有效课堂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提升教师自身语文素养有效打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升庵教育集团参加陶研会课堂大赛感悟升庵中学 杨昌菊

喜讯

2012年12月的冰城哈尔滨,户外是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世界,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中陶会中学教育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举办的语文课堂大赛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听课教师和专家评委齐聚一堂,现场观摩初中三堂同课异构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最终成都市升庵教育集团天元中学的青年教师李秋沅执教的课改汇报课受到与会专家和评委的一致好评,从而荣获此次课堂大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李老师展示的这堂课改课为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围绕导学案上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核心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从而全身心投入,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并最终学会学习。这节课的教学步骤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学生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展示和教师精讲提升。

琢玉

古人云,精雕细琢,玉汝于成,为了在课堂大赛上取得理想效果,李老师及升庵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做了大量的准备研讨工作。

1:校内试讲。首先选定《湖心亭看雪》为参赛课文,然后根据教学大纲、课标、教材、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然后在校内班级试讲,根据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修改设计教学过程。

2:借班练兵,集团内部教研。在大赛前,李老师和天元中学贾校长一行来到升庵中学,在我校初二年级班级中借班上课,我们升庵教育集团的初中部语文教师在认真听了李老师的课后,和天元中学语文组的几位老师一起,及时商讨和研究更有效的课堂展示方案.鉴于<<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质优美,意境悠远的文言文,我们建议李老师在朗读和教师精讲提升环节多下功夫,以教师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自信参赛。课堂大赛前,我和集团内同行的几位老师陪同李老师到哈工大附中熟悉学生,下发导学案,为课堂大赛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由于精心设计准备充分,李老师在课堂大赛上的表现从容自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充满激情,教师精讲提升环节充分提现了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赢得了在场专家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感悟

在陶研会课堂大赛上,李老师执教的课不仅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升庵教育集团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而且

这节课的成功更为集团内所有一线教师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一:明确了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1:教师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师要给学生动的权力,追求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3:教师在课堂上切记满堂灌,要少讲,精讲,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

4: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打造快乐课堂。

5: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学科特点,语文课要有语文的味道,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什么情感的培养。

二: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知识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如果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又怎么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仅是语文这一学科的,还应是多学科的吸收,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融会贯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从而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以《湖心亭看雪》这一课为例,本课涉及到明末清初的一段历史,涉及到“留白”与“渲染”等国画术语,涉及到“公安”“竟陵”两大文学流派,以及杭州西湖等名胜地理知识,文中还出现了“更”这个古代的特殊计时术语,包揽了天文地理文史等各科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这些知识积累和沉淀,要想取得有效的课堂教学那就很难了。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应该不断地充盈知识,用教师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和小组展示阶段,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解疑者,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并通过学生的沟通与活动展开指导。比如针对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对文章丰富的情感进行深刻体会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更有助于学生从心灵深处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并发表独立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动起来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和体验,千万不要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强加或灌输给学生的思维中。要知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

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对于课文中“余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句话中“独”字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作者是前明遗臣,和他交往的清人不愿意和他一起相处,所以他只好一个人去看雪了;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人格使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个“独”字的正确理解。通过交流点拨和提升,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科学正确地引导了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念。

四: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是,我们不能将之奉为神明,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对于每一篇课文,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要养成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的习惯,注意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比如湖心亭一文,对于文中“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教参资料上是说作者尽力喝下三大杯酒,学生中有人认为是勉强喝下三大杯,理由是:作者本来要离开西湖了不打算喝酒,正好遇到知音了,盛情难却,所以勉强喝下酒,学生这样的应该理解有一定道理,教师

如果全盘否定,无疑扼杀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在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刻体味出作家(作品)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教学参考资料,然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思想会让你的课堂教学出其不意收获很多亮点!

第三篇:教师专业素养

谈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日照市东港区教育局 厉建华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社会发展需求要求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素养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一下。★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三、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教师的个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实践性知识是思想教育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师职业情感与职业技能的综合表现,是对教师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践训练和检验。

教育专业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属于描述性知识,可以让教师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它们只有与教育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才能被激活、催化,才能赋予教师个体新的生命与意义。

五、教师要有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一,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解读、重构、呈现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解读教材的原则:“整体入手——抓住关键——循序渐进——独立思考” 教材解读的范围: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

解读教材的一般方式是:研读课标——浏览学科——通读学段——粗读全册——细读单元——精读课时。

解读课时教材的顺序可以是“解读情境——读提示语——读结论备注——解读练习——读教参资料”。

解读每节课的教材,就要在课标精神和单元主题下,在把握了学科、学段、全册、单元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读。

精读教材要读出:一要解读教材的显性知识,明确起点教学内容。二要解读教材的隐性知识(包括师、生、社会),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三要解读教学要点、知识结构和知识特点,实现有效的教学选择;四要解读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保证意义建构的科学性。五要读出教材中《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解读教材做到六明确:1.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的地位和功能;2.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及表达形式,如文字、插图等。3.明确教材的课程资源和教材的学科思想、方法.

4、明确教材的学科特点;

5、明确学习活动的份量、能力水平与难度;

6、明确教材的实践活动及作用;明确教材与其他学科相融的问题。重构的知识结构的要求是,一是知识的形成线索明晰。能体现“六点一序”原则。即明确教学的起点、知识的连结点、知识的生成点、知识的应用点、知识的扩展点和知识的延伸点。二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重组的教材知识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难易适度,详略得当,可接受性强。三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统一。做到编路、知路、教路统一到学路上,并四路相通。

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要做到:一是将教材的直接呈现改为间接呈现。这样间接的教材呈现能引起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直接获得。二是由全部呈现向部分呈现的转变。即与重点、难点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自学解决。为学生创设了自学的空间。三是由知识点呈现向“问题串”呈现转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四是由照本宣科呈现向拓展呈现转变。这样“用教材教”,必然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使教学内容具有主题性、生活性、策略性、发展性、可接受性和多功能性。第二,要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

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育能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找准教育和教学的真正切入点。

例如,教学新知识前,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或生活经验;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课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学生的面部表情、语言交流、动作行为上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信息,以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

课末要通过学生的练习信息反馈,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要知道教学是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需求,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另外,课下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以针对性的施加教育影响,把一切不良意识和事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另外,思维能力是决定一个人理解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做到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就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第三,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第四,教师要具有必备的教学基本功。

一是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科知识的语言、教学过程的语言、学科教学术语、调控教学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水平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素质,它对教师的教学效率、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形成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追求。

教师将准确的普通话作为口头教学语言,把丰富的科学知识、人文素养通过口头传递给学生。为此,教师就要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注意运用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注意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表达技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准确、严密、规范、优美。二是恰如其分的体态语言

有研究表明,信息传递的三种形式,言语的、声音的和面部的信号传输形式中,言语的占7%、声音的信号占38%;面部的信号占55%.从这些统计中,我们足以看出体态语的在教学中所起到的“此处无声似有声” 的重要作用。体态语有:副语言(即语音、语调、语气)、手势表达、面部表达、眼神表达、体态表达等。体态语的应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口头语言密切配合使用,同时要遵循师生共意、少而精、稳定性与灵活性、审美性等教学原则。三是高超精湛的板书语言

高超精美的教学板书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它在教学过程中引领者学生的思维,展示着本堂课的重点知识以及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更新思维模式,建构认知结构并自我建构。

同时优美的板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更需要教师以令人震撼的、漂亮的正楷字绘出的重点突出、设计精美的板书。(怎样设计板书)

四是活灵活现的简笔画语言: 五是规范熟练的多种教学媒体的语言

教师要会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容量,能让课更生动,更有效,更有趣味,但同时应该注意,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无论多媒体教学设备再先进,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育是一个师生交往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就是一种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非语言沟通手段的能力。前者是指正确运用语言词汇传递信息的能力,后者是指借助手势、体态、表情等非语言方式来沟通的能力。

第五,教师要具有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教育诊断是教师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炼就一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洞悉班内情况的“火眼金睛”,这样才能准确了解、把握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便于制订相应的措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一能力,才能对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使他们健康发展。

同样,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信息社会,教师如果缺乏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因此终身学习,将成为你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第六,具有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教学和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教师应具备教学研究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课内、课外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

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所需的基本能力,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任何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材设计思想都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现。而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为了支持学生有效地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和组织策划。

一、要按教学规律备课。各学科备课应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在学期备课的基础上按单元进行各种课型的课时备课,(如学前补偿课、新授课、练习课、综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学后讲评课),这样有利于把每一节课置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中,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要做到按教学规律备课。一要在课标精神、新理念下,把握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二要明确这节课学生要学什么知识,即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点(及重点、难点等)和重构的知识结构及知识教学的着力点;能力、技能培养的训练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训点。三要明确所需用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引导探究、问题解决、合作探究、自学研讨、评价激励等)。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四要明确情景创设、教学活动、媒体应用、以及教学语言(口头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的设计。五要明确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改革创新和教学亮点。(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示规律为重点;以精讲精练为策略;以学生参与为途径;以整体教学为目标)六要学会使用本学科的备课术语和上课术语。

二、编写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

(一)要严肃认真地设计、编写教案。具体做到:

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学习课标、教参、独立思考并设计,可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2、编写教案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应各有特色,具有实用性。

3、书写教案必须用字规范,书写清楚,保持干净整洁,始终如一。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写清的项目:

一般教案应包括如下内容:①课题名称;②课型:(即新授课、(精读课)练习课(复习)、习作指导、讲评等;)③备课时间、上课时间。④教学内容(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点;)⑤教学目标;⑥教学方法。⑦教学准备;⑧教学过程.⑨板书设计。⑩教学反思。复案的修改。

(三)写明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教师具体施教的步骤,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教学技艺的体现与的展示过程。写教学过程应写清以下几点:

1、教学总体结构(即教学主环节)的设计 完整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不管课堂教学结构是几个环节都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考虑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阶段与主要步骤。新授课课堂教学存在多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体现着一定的教学理论,具有它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不论采用何种结构模式,归纳起来教学过程都大致经历几个基本步骤与环节,即 “诱导——探究——建构——应用——拓展——延伸”,当然这些步骤也并不是总能截然分开,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紧密联系的,有时也可能免除某一步骤,但教师绝不能随意或机械地设计安排。

2、写明教学主环节之下的教学步骤及过渡衔接。

一般来说,在教学的主环节之下,首先根据学生认知需求设计教学步骤; 二是依据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设计教学步骤,有多少个知识点,就有多少个知识点的教学步骤。

因此,我们要写清主环节下的教学步骤该怎样走,分几步走。每一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以及教学步骤之间的总结、过渡、衔接都应明确的写出。这其中知识教学中的导答与助答,引导与启迪,一般可以由隐性备课解决

3、写出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某一节课而言,选择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又要考虑采用这一方法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使用发现法教学时,训练有素的班级可考虑多采用“问题——操作——观察——讨论——概括”等形式进行。

4、写明一节课的时间分配。一堂课的时间分配一般是

5、要正确的运用备课术语。教学用语和管理用语

备课术语,如谈话、提问、小结、过渡、引入、引导、归纳、概括、评价、生答、师板等。

6、要突出学科特点。突出学科教学用语的应用。

(四)常用的新授课教学设计的一般写法:

具体来说一个新授课教案一般分以下几个具体环节。具体学科要突出学科特点。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这一教学环节要体现四方面功能:一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做好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四是导出新课课题,启迪问题意识。具体来说,这个教学环节的成功体现,来自于教师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和教学语言有效设计的恰当呈现。首先教师要有开始语的设计与呈现,而后教师利用引导语,根据本环节功能,结合课件有机的展示教学情境,逐步完成教学任务。根据课标精神,情境创设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内容情境化,静态知识动态化、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情境创设”的方法。如开门见山、复习铺垫、悬念激发、情感交流、生活趣事、趣味故事、游戏活动、直观感知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亲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引导探究,教学新知

这一教学环节是整堂课比较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教学技艺的体现与的展示过程(1)教学内容的设计:

首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二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与顺序,使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吻合。三要使知识结构网络化。纵向上知识脉络要清楚,上下位联系应环环相扣。对重、难点内容要前有铺垫,后有延伸、发展。横向上不仅要注意本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贯通,同时也要注意邻近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四要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组织教材,注重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教学步骤的确定:

一般来说,教师对于“引导探究,教学新知”这一主环节之下的教学步骤的确定,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事先预设的知识呈现顺序以及根据知识的特征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设计教学。

一般理科有几个知识点,文科有几项教学任务,就要设计几个教学步骤。一般以教学××知识来立项。而且教师对于每个步骤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必须明晰,伸张有度。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技艺的运用必须有机、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得心应手。

当然,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完全可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若干相关的知识点。但这决不是一日之功即可达成的。(3)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 每个知识点教学的三个主要步骤:

文理两科知识的教学虽然要遵循各自的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但是,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的共同规律是都要经历教学的引入、教学的展开、知识的归纳概括这几个过程为主的步骤。

理科教学,讲究每个知识点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教学,新课标要求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祖是教学。要讲究知识间的逻辑顺序;文科教学要注意教学的一般规律,如,篇章“整体——部分——整体”;生字教学的“音——型——义”的规律;课文分析重读中感悟等教学方法等等,还要注意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

(4)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主要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包括课的划分、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等。针对目前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对于本课题研究中的教学设计需要强调以下策略

①激发学习动机策略。在导入中创设动机激发策略。“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引趣式、诱导式、提问式、概括式、情境式等。在课堂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方式,都必须注意范围的选择性,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概念化。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年级和课堂氛围,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在课堂提问中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其关键的是要把握提问的“精度”“梯度”“效度”。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准确性、启迪性、发散性、代表性等特点。②创设课堂情景的策略。

创设物化情景。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具体化,便于学生的学习。运用教学媒体等手段时要突出其实效性: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要利用媒体把繁难的教学内容和概念简单化、直观化,把零散的、片段的教育内容系列化、情景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

主要的课堂教学情境有: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乐器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体验学习情境等。

其次是创设人化情景。人化情境是指教师,学生双边教学活动中人的相互作用的情境。人化情境的创设,首先依赖教师饱满的工作激情,激发学生昂扬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认知情感上的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二是教师应给予感情投入,形成师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再通过教师的情感、精神、语言、想象、能力、技巧等的感染,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获得情感体验。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相互启发,实现主体作用的更优化。③教学方法的设计策略:

新课改提倡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教学时就要选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中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一般要依据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例如,陈述性知识要选择讲解、讲述等教学方法;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要选择探究式教学法。现代课堂教学中一般是选用情境激趣法、问题解决法激趣导题,选用引导探究、活动探究等教学法学习本堂课的主要知识。从而总结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来自主解决和以上知识雷同的知识;再用同位合作学习难度较低的知识。最后用自学交流教学法来自学课本上的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的知识。一般来说问题解决、评价激励教学法要贯穿课的始终。

④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围绕知识重点来设计相应的学生学习活动。二是学习活动的深浅程度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三是注重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时间、活动的过程、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内容的优化整合。学生学习活动一般有听、说、读、写、算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阅读教学中的粗读、细读、品读、赏读、诵读以及字词教学、遣词造句、有感而发、扩写缩写等

⑤指导学生探究策略。指导探究策略要求,一是明确操探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器材和工具。二是设计实验操作探究思路。三是记录探究中的发现、联想、猜想和疑问;四是进行思维整理,准备表达和交流。

首先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出示的探究问题要使学生力所能及,便于学生动手搜集和整理资料。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面向全体,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降低难度。再次,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和结论不一致性的问题供学生探究,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同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

⑥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说来如发展智力的方法:观察法(仔细观察、顺序观察、变换角度观察等);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法、尝试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想象方法(图片展开想象、词句展开想象、实物展开想象等);思维方法(比较法、分类法、概括法等);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如阅读方法、听课方法、预习方法、复习方法等。学科学习的特殊方法。同时教师要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即时评价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活动设计,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设计。课堂评价用语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与学生沟通、互动的用语,也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以口头方式,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出的即时反馈性评价。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用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努力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课堂上的评价用语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应不失时机地给以学生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信息。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使评价客观公正,产生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效应。评价激励要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要从静态的、一维的、单一的、终结性的、刺激性的评价转为动态的、多维的、综合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教学中教师恰当的课堂评价用语中所蕴含的期望、鼓励等情感力量,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乃至发展学生个性心理的作用。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⑧教学语言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互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语言素养是新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之一。教学语言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忽视了教学语言的设计,不论你设计的课有多么好都无用。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出发精心设计开始语,引导语,(讲解、提问、导答、小结)过渡语、总结语、评价语。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或表述。

教学提问的设计。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以提问的方式来体现。教师要围绕提问的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遵循置境、激疑、诱发、递进、评价等设置提问的规律,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师的提问,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板书语言的设计。任何一个教学设计之后,都应该附上重点突出,结构美观,引领学生思维建构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力求多样化。

同时教师不仅能设计好板书,还要具有板书的技艺和技能,要学会写正楷字,要学会边讲边板、讲板异步同行等板书技艺。不能先板、漏板、偷板,但可以补板。⑨运用教学手段的要求: ●师生对教具、学具的示范展示:

●教学课件的设计:一是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教学时一般用教材教学;一般用于语文的重点、字、词、句、段;图文共赏,看图写文等;理科用于过程性知识的展示、某些概念、结论的展示(小学一般不用,初高中用得较多)教师自己设计的相关练习题等。

●教学课件的使用:打课件时,先看屏幕;影像、文字要居中;不挡屏幕;不能拿教杆指屏幕(可用鼠标点击或)

3、引导交流,自主建构

本环节主要是回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认知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系统建构。通过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深化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引导学生学会、会学、爱学、善学、创造性地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慧同步发展。对与练习和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基本题、综合题、拓展题)、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

5、评价激励,拓展延伸

当一节课教学过程将要结束时,教师在设计结束语时突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表现和收获,同时延伸提示下节课的内容,将知识纳入知识系统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小学一般课型结构

一、新授课结构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2、引导探究,教学新知

3、引导交流,自主建构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5、评价激励,拓展延伸

二、练习课结构: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2、基本训练,明确目标。

3、范例引导,形成策略

4、引导交流,自主建构。

5、课堂练习,形成能力

6、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三、综合课结构: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2、基本训练,复习旧知。

3、引导探究,教学新知。

4、引导交流,自主建构。

5、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6、知识延伸 课外作业

四、技能课结构: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2、训练复习,明确目标。

3、引明策略,多元练习

4、引导交流,自主建构。

5、课堂练习,训练技能(主要部分)

6、课外作业,提高技能

(引明策略,多元练习,是指提出培养技能技巧的目的要求,教师讲解原理、范例或作示范操作)。

五、复习课结构: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2、训练复习,明确目标。

3、范例引导,学习知识

4、引导交流,自主建构。

5、课堂练习,积淀智慧。(主要部分)

6、课外作业,拓展智慧

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2、检查预习,解读背景。

3、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4、重点研读,赏析借鉴

5、分析品味,学习语言。

6、总结建构,拓展延伸。

以上六个基本环节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心理变化,对应于“感知文字符号——形成基本概念——开展复杂思维活动——产生联想、想象和评价”的基本阅读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教学过程,从整体看,整体感知、分析品味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从局部看,有时又析中有品,品中有悟,相互交融。

七、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题。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3、精读课文,把握文意,4、重点品读,赏析文章,5、赏读美文,积累词句

6、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以上教学环节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出发,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和心理变化,强调文言的诵读与积累,重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加强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1)必须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但不是孤立的字词训练,更不是古汉语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文言文学习的普遍规律。

(2)文言文教学也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提高,但不能违背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

八、作文指导课教学模式: 模式一:

1、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2、审题立意,交流讨论

3、研究例文,归纳方法

4、构思训练,指导表达

5、交流评价,修改誊写。模式二:

1、话题揭示;

2、思维点拨;

3、片断训练;

4、目标习作;

5、拟稿誊写。

基本模式解说路,话题揭示:话题主要指本节课训练的重点。

思维点拨:思维点拨是指训练点的知识点拨,主要以写作理论的学习与写作技巧的讲解。(作文训练的每一节课都要解决1—2个训练点,写作理论与写作技巧的讲解要结合已经学过的文章进行)

片段训练:学生根据思维点拨的要求,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片段训练。例如:在学过作文的开头与结尾的方法指导后,出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开头结尾的写作训练。采取多种形式交流片段习作,然后根据思维点拨的要求进行点评。目标习作:出示文题————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把握角度确定文体————明确主题选择材料———理清思路谋篇布局(这里主要解决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交流,这一环节的指导九年级必须进行,七、八年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拟稿誊写:学生在拟稿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拟稿,学生誊写结束后应要求学生画出或写出自己作文中的亮点。注:关于典型引路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必每节课都进行,这一环节可以在学生动笔写作前进行,以引导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也可以在学生完成草稿后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草稿修改。模式三:

1.激发情感,目标定位。2.例文引路,精要点拨。3.布置题目,联想生活。4.素材交流,赏析评说。5.列出题纲,限时写作。

九、作文讲评课教学模式:

1、回顾目标,总体评价

2、展示范文,取其所长

3、出示病例,研讨修改

4、相互交流,独立修改

十、略读课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3、解读提示,明确要求

4、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5、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6、评价总结,布置作业

十一、测试讲评课 ① 考情分析,确立目标:

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②自主合作,互补完善:

学生自主查找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题目及疑问,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③展示思路,暴露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或让部分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也可以有准备地让个别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些错误。④释难答疑,分类点拨:

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分类,点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生生、师生合作的形式解决。

⑤变式训练,归纳提升 ⑥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①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再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进行二次过关考试。

② 反馈评价:教师要及时批阅二次过关试卷并做反馈和矫正。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总之,只要你选择了终生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课堂教学的规范、改革和创新,将伴随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使你恪尽职守,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哺育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让我们大家为这无私的奉献而快乐,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相长而幸福。

第四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与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与 学生发展的研究

我校以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与 学生发展的研究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起始年级课程改革为实验”为重点,辐射引导其它年级进入课程改革;以“课改实验课题化,课题实验全员化”为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和“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荣校”的办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几年来,新课程改革工作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及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为了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我们成立了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课程改革校长负责制,形成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自抓,教导处、各科组集体参与的新局面。同时还明确了课改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过程以及课改的具体措施。

二、加强课程改革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教师的素养奠定了思想基础。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直接影响着课改进展。在课改实验中,我们通过组织全员系统、全面的学习,增强教师加快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培训专题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研组长主讲,每学期进行三次,每次两天。同时,每学期初,各科组都组织全体教研员学习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杂志、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分析当前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研方法,巩固成果,细化教研工作,以最新的教研成果及经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际工作。

2、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争取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无疑能对推进课改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我校在网上开辟了课改宣传栏,充分利用校板报,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解释,争取社会及学生家长的广泛支持并积极参与。

三、强化队伍建设,推进课改工作稳步实施

1、立足“行家”引路,更新观念。

(1)聘请专家,传经送宝。为了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请省教育培训院的领导、省骨干教师,市教研室教研员等专家主讲,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2)外派学习,取经学宝。为了提高教师参与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素质,每年选派有关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专题培训,或到兄弟学校考察,参加教研教学观摩活动。

2、立足“业务”引领,启动研训为一体的机制。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以便迅速地适应新课程,我校开展新老挂钩结对子的活动,要求每位省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必须结对子帮带一名青年教师,同时要教龄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

(3)举办教学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3、立足有效教研,让教师在活动中成长。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为教师的共同成长搭建平台。我校教研活动制度健全,教研内容具体,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活动管理到位,教研活动做到“四有”、“二定”、“五个一”。四有:即每次活动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全组教师共同探讨的互动的活动记录,有科组长点评;“二定”,即定议题、定时间;“五个一”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听课十五节以上);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每学期在教研组内分析教材一次;制作课件一个;每学期学习一篇教育教学专著。学校规定每个科组每周用半个工作日开展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活动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层面。课前以科组为单位,组织集体备课,课中组织科组教师集中听课,课后先由授课老师说课,再组织三维评课(即教师自评,同级、同科、同行评议,教研组长点评)。

①研教连动——课后互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每次开展课改课程教研活动,我们提前通知课题,使教师有备而来,做到带问题去听;课后授课教师反思,听者分组研讨,活动中你问我答或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有时还引起激烈的争论,开放而民主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的有效性。

②答辩式教研——课堂诊断模式教研。年级组长根据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举行邀请课、开门课。学校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通过教学现场观摩,课后互评、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当场进行辩论。这样,以点带动的专题听课,使我校的老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显示了三多现象,骨干教师多;全能教师多;好学教师多,正因为教研组建立了有效的教研模式,我校教师每次参加省市调教,均获得优异成绩,海南省小数八届青年教师调教,我校代表琼海市参加了四届,均获一等奖,我校的科学科、英语科参加省调教均获得了第一名。我们有十多位教师参加市举行的学科调教获得一等奖。

4、立足“岗位”引领,提供实践平台。

为了让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让教师体验学校管理工作,参与学校管理,让教师全方位地看清教育教学全貌。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校尝试设立“值周校长”岗位。设立“值周校长”岗位进一步拓宽校本研训的领域,增加培训内容,活泼培训形式,从而激发了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

5、立足“课题”引领,构建课程改革经验交流的平台。教不研测浅,教师只有研究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行为的转变和专业的发展,因此我校以课题为载体,开展教科研活动。

让每一位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是我校科研培训的主要思路。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到:(1)教师要分解学校大课题,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在制定计划中学习,在文献研究中学习;在阶段总结中学习成长。(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研究与学习的主体作用,每位教师要有读书笔记,要定期写反思。学校给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两点保证:

(一)定期开展科研培训;

(二)周末召开行动例会,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资源,开展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科研方法或经验,在全校教师中推广我校的课题。

五、大胆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深化课改实验

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是我校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和亮点,自2004年秋季,我校开设了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确定实践性课程,以大主题引领,多课程整合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与课题研究相融合的方式设计,实现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大领域的融合。

(一)根据生成性,综合性开发设计课程实施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的,它特别强调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的生成,关注学生在目标、内容生成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把学生的兴趣、动机、爱好置于核心地位,意图通过综合主题、综合项目的形式融合各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实验研究之初,我们在广泛听取师生们建议的基础上,首先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年级的活动主题及内容。主题的选择我们注意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其中六年级的活动主题及主要内容是研究性学习, 五年级的活动主题及主要内容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四年级则侧重于劳动与技术教育, 三年级则侧重于信息技术教育。各年级活动主题及内容确定之后,年级组的教师深入学生,广泛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坚决摒弃教师设计方案,学生被动应付活动的做法,提倡由学生围绕主题自己开发、设计活动的全过程和内容。

(二)依据自主性、探索性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该课程的实施要为发挥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空,营造宽松的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个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在这阶段同学们做了四方面工作:(1)自己选择研究的主题。(2)分组。(3)自己聘请指导老师。(4)确定小组选题。

(二)活动实施阶段。包括制订计划、调查研究、交流反思、结果评价。这次活动,学生是发起者、参与者、受益者,他们从中得到锻炼,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能在不同的方面充分展示自己。

2、让每一个主题都适合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如2006年我校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开展了教育研究项目,有阅读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运动节等,又如从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发现问题,确立活动主题“我爱我班”、“亲情母亲节”等,还有挖掘了琼海地区资源,确定研究主题如红色琼海之旅”。

3、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探索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各种困难,探索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正确面对成功和失败,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成功时和学生一起分享快乐,遇到困难时给学生信心和勇气,给学生指点迷津。可见激发、维持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如首届文化体育节节徽的设计和制作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设置了精巧奖、创意奖、佳作奖等,在目标的激励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探究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依据多元性、过程性开展评价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我们强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评价学生活动的成果,更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包括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遵循评价的这一理念,我们设计了以下评价表。

评价采取自评、互评、综合评的方式,以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程度、智力表现、活动成果四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

这张评价表,我们是一个主题项目评价一次。一式两份,一份存于学生档案袋内,一份反馈给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

(四)依据开放性、灵活性优化课程管理

扎实有效的管理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力保证。为此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初步形成以校长室、教务处负责,学科教研组、年级组联动,班级主阵地,社区共参与的实施与管理体系。我们从教师管理、课时安排等方面着手,对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加强了全过程的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因此我们确定三年级以上全体教师都是该课程的实施者。课时安排我们按照规定从三年级起平均每周3课时,研究性学习则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之中。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相对集中和分散使用教学时间。如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集中几个课时的时间才能完成。

(五)依据多元性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为使综合实践实验顺利开展,我校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外部和内部保障措施。在校外,一方面通过即时评语,档案袋以及家长建议书搭建起家校合作的桥梁,促进家长从一个学校教育的旁观者变为合作者;另一方面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建立了一批包括市城北派出所、先锋管区、消防队、红色娘子军园等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在校内,设立协调和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领导小组,针对师资配置,教师工作量计算,课时安排以及师资培训等一系问题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使活动有章可循。

(六)依据挑战性、开发性加强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挑战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材,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没有现成的经验。为了有效地实施好这门课程,我们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通过培训学习,老师们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开支和实施的一些基本理念,掌握了实施该课程的一些基本操作流程,同时增强了老师实践该课程的使命感、责任感。

六、研究评价,发挥导向功能,深化课程改革

评价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课改成败的关键环节,我校通过《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课题实验研究,对学生、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展开了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研究。学校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对成长记录袋的构建和运用进行了尝试。我校在对教师的评价上采取实绩评价,坚持以学校、学生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上,我们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由学生对所有的科任教师进行评价,由学校教导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由学生统一时间进行填写,学校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并记入教师课改成长档案中,年终纳入教师考核。在社会评价上,我校通过家长会收集家长的建言信,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我们教学工作中来。

七、课程改革,初步成效

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感到收获很大。新课程带来了几个变化:

1、教育观念发生变化;

2、课堂教学发生变化;

3、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4、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我校课改工作也取了可喜的成绩,海南省师资培训院曾在我校召开课程改革现场会,学校的《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化成长》和《新课程校本研训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材料,分别在全省师资培训工作现场会和全省课程改革实验推广工作会议上交流,并在全省进行推广。《立足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文被选入海南省小学校长“校本研训”专用教材。我校的《立足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获得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同时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和“教师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在市内推广使用。

(二)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今年秋季,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走过了八个年头,八年来,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课改的理念也深深地植入在了我校教师以及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心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切身体验,更加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全人教育、关注个性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先后被命名为:

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省德育 学、规范学校等等。学校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学校。

总之,我校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临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完善机制,创新载体,把握重点,突出特色,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实现琼海市基础教育的新跨越做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教师素质与有效课堂读后感

教师素质与有效课堂

当前,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不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县确定的办学思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打造有效课堂,追求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该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就教师素质与有效课堂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首先,教师在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中要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第一、教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认真践行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项基本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直接需要,它直接决定着教师工作的成败。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精神世界的开拓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影响到学生的一时一事,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乃至家庭和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新形势下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终身从教,甘为人师,做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楷模。追求以道德教化人,以爱心感染人的教育境界。

第二、教师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教师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其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广大师生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用知识充实生命的每一天,读书、学习、思考,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加强知识更新和业务进修学习。教师既要有全面、扎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否则,不注重读书、学习、思考、积累和提高,拘泥于现有知识,只能使我们的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教师要具备教育的艺术和教育的智慧。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艺无止境,教海无涯。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的艺术和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焕发着思想的光芒,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有时候,一个教育的技巧,一次心灵的对话,一回默契的约定,一句幽默的语言都能给人以眼前一亮之感,内心一悦之快,从而起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教师要平等的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师生之间,平等相处。从教师的角度讲,就是关爱、信任和期待,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感觉;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被爱、自信和成功,以唤醒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要善待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别的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要不断的研究、了解、洞察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他们提供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之中;把学生看成魔鬼,你会

生活在地狱之中。记住:当我们把教育的微笑和赞许的目光投向优秀生时无异于锦上添花,但是当我们把教育的微笑和赞许的目光投向后进生时将更会是雪中送炭(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使我们的教育始终充满着爱的氛围,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以爱养心,以情启智,爱一切的孩子,爱孩子的一切,一切的爱给孩子。只有充满着爱心、理解和尊重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第五、教师要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已期达到资源的双赢和共享。在教育教学领域同样需要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广大为人师者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上进的心态,积极参与教学教研、集体备课、教改实验,从团队中汲取教育的智慧,提升教学的能力。同时,还要虚下心来主动寻求同伴帮助,诚邀同事指导,开展教学评论,反思教学得失,在反思中促进专业成长。要知道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强不过集体,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

其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创新课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乃至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该是教师孜孜以求的不懈追求。为此,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树立人本观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主角;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配角。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权放给学生,给学生问的权利,给学生读的时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才能形成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最终造就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怪诞”的狂想,因为一个突发的灵感,一个新奇的想象,或许就是一个创新的萌芽。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正确理解“教学”的含义。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否则,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把学生当作一个储存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参与,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不重视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只能在教师“权威”的规定下被动的接受,最后只能走到传统教学中所谓的“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最后成了板鸭子”的老路上去,这样的教学是不可取的。记住:学生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理解。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唯善问者方可创新。”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疑而能问,敢于对教材说“不”,对教师说“不”。著名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则要求学生敢于怀疑教材,怀疑权威,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新学的内容能独立思考,从而建构一个问题—探究—释疑—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而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带着问号进入校门,毕业后就成了一个句号。

第四、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世

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他们有着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以及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领域成才。

最后,尝试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自主互动和高质高效。我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有效载体。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规定下的一个个细密的认识程序,而是在老师引导下的师生心灵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认识活动过程。新课程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统一的理念,那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做到结论式教学和过程式教学并重。创新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主体精神,主导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和现代精神,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新理念。据有关研究报告,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活动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三是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四是以情景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各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效借鉴外地先进的教学模式,先入模,后出模,最后达到无模之模。切不可针对现有的、或别人的教学模式机械模仿,生搬硬套,走进教学的死胡同。

下载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课堂有效性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课堂有效性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课堂语言评价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优化课堂语言评价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八卦洲中心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总结一、主题确立的背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经典)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培训测试题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50分) 一、汉语拼音(10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 Yǔwén sùzhì jiào yùpéi xùn ào yùn ( ) (......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总结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总结 为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成为学生尊重和喜爱的教师,本学期,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学习和提高: 一、利用空闲时间多读书。 本......

    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论文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就开篇明义,强调语文教育应......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铸就爱岗敬业师魂 ————二级素养培训体会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体,要适应改革,促进改革,就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丰富内涵”当一名好“导”师。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

    谈语文“有效课堂”

    谈语文“有效课堂” ——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宋清义 (贵州省龙里县卫华中学) 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有效课堂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