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特色教学
语文特色教学
当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看似轰轰烈烈,但语文课堂的改变并不大,仍然以高考为指向,以题海战术为秘诀,以老师授课为“主导”,以成绩为“考标”。于是语文课堂普遍还是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沉闷局面。也就造成了调皮的学生越来越多,厌学的情绪越来越“上涨”。“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老师们怨声载道,对自己的教学的信心指数一天比一天“下跌”。看来,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确实像一潭死水,缺乏生气,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荡起迷人的涟漪。回首以前的语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语文教学竟成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吹来了改革的春风。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我觉得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的特色,尽显学生的个性。就此而言,我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间平等民主,课堂氛围富有人文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敬师长,不少教师的内心深处仍保留着“师道尊严”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人格,断然否定学生的独特见解。这种不平等、不民主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情感心理研究已经表明,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轻松、和谐的氛围能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并且能调动课堂气氛,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的情绪,保证课堂效率。因此,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定会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
二.教师的口语要艺术化,体现汉语言的魅力。《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普通话,口语更要艺术化,要体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1.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除了要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外,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的训导和陶冶任务,所以语文教师在平日和学生交往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自身语言的示范性,达到言简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2.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由于教材用的是规范化的语言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看过后未必能理解记牢,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直观性很强的语言表述得具体形象。例如议论文中论据间应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做到有理有据这点,很多学生不明白这样做有何好处。我就形象直观的将写议论文比做盖房子,事实论据好比砖,若事例堆砌,毫无分析,就如同将干砖垒在一起,无水泥粘合一样,一推就倒,站不住脚。这一比喻,学生豁然开朗,清晰的理解了这一难点。同时,语言还应幽默风趣,易于引起听者的兴趣。
3.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各有不同、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学生,是一个个信息复杂的小世界,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或条理清楚连贯,或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或语气庄重,或语气平和。总之,必须做到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
4.点播启发,富有激励性。鲁迅曾说过“音美以感耳”这样一句话。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使人感动,听起来入耳,要收到音美之效。语文教师要用语言去打动学生,这就需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情感与激情,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去接受知识,得到启发。教师的一句点拨话语有时能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之言,有时能让学生终身铭记。要做到这些,关键教师要情真。情语动人,既可以策人奋发,又可以催人泪下,这应是教师口语艺术的最高境界。5.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课堂上的口语音速要快慢适宜,节奏分明适度,使语句的断续疏密、语气的刚柔与内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起伏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扬如天女散花,顿是金戈铁马,挫象雷霆万钧。这样,才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掀起波澜,使课堂教学深刻形象、生动感人。
三.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
在教学中,若教师忽视学生这一主体,依然以教师的“导”牵引学生的“学”,那么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学”被教师的“导”所抑制,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而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中,教师总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游戏、自学、讨论、俩俩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学习的潜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交际活动中,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欣赏学生,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1.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学生间的发展是不完全相同的,存在着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水平、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擅于开发利用和捕捉学生的差异性资源。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的思维闪出了许多火花,从而使得整个学习过程的信息十分丰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特别高。这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好现象,说明学生已经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参与、主动的学。但是,在有限的40分钟里,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教师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去点燃所有的火花。因而,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中,教师必定具有敏锐的捕捉、判断、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不再仅仅围绕教师的教,师生间是可变动的、多向的、多中心的交互和影响关系,因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了起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涨。
四.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如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五.激励推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人们借助想象,可以“精婺八极,心游万仞”,正如刘勰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说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一点也不假。然而,我们当今的课堂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大部都被老师的苦口婆心占据了。老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学生只能做接纳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丰富有味起来。比如,我在给学生讲授“文学常识”和“课文有关内容”时,我就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编故事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他记下来。哪知,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口吐莲花,一段段让人过耳难忘的“段子”,接二连三地从他们的口中崩出来。
六.利用语文课堂,规范汉字书写。
开展好汉字书写教育使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其情操对于学习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它所赋予的人文精神博大精深。规范化汉字书写教育工作,则充分体现出了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特性充分彰显了其“书道育人”的的特点。
目前,在中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里开设写字课,或硬笔或毛笔书法似乎被迫隐退到了幕后。一星期六节语文课时,除去一节阅读课,剩余的五节语文课时,只够完成教材教学,写字课在中学里已没有了它的一席之地。于是写字训练似乎变相为抄写,写字训练只有安排在午间与回家训练,但实际上呢?理科教师与家长还甚有异义,午间、回家须完成各科的课堂、家庭作业,哪还有时间来进行写字训练呀?数学老师要求只要把阿拉伯数字写明白清楚即可,英语老师追求的是二十六个字母的美观,书法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至于几遍的抄写,在他们的眼里也成了无用的重复劳动。
1)思想重视,严格要求。加强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既是写字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任务。各科教师都应明确写字的教学要求,在作文、各科作业和各科考卷的书写方面,都要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端正、清楚,行款要整齐,卷面要干净,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2)科学指导,激发兴趣。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加强习字指导,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成果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写字的兴趣,掌握写字的基本技巧,增强习字的成功感。
(3)确保时间,强化训练。小学要保证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可以尝试每天练字 15 分钟,可在自习或课外活动中安排。中高年级可将钢笔字和毛笔字练习交替安排。
(4)纠正错误,日常渗透。要特别重视学生日常写字,随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对书写潦草的学生,要采取措施,及时纠正,真正把写字指导渗透到每一科教学和每一项活动之中,使学生的书写时时处处受到良好的熏陶。
七.经典诵读,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自从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之后,我想这不失为我们的教学创造了一个好途径。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那么,经典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 1.造成气氛,激发兴趣。早上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甚至把读经作为班级集合的一种信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 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学习《劝学》,抄录背诵汉乐府诗《长歌行》,体味诗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纯真感情和所包含的哲理,使学生产生对诗文的喜爱之情。
2.补充课文,加深理解。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莲叶青青》,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抄录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比喻说明法的特点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还可使学生了解:古人早已对莲叶有真切的认识、生动的记载,体会课文引用古诗文的准确、精妙。有些经典根据需要,亦可在讲课过程中补充。
3.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 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这样写作教学中也可提供有关诗词为写作引用材料,使之联系所写内容,体会意境、感情,达到借鉴、练笔目的。如布臵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 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白杨、垂柳、果树等,可提供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4.陶冶情操,端正品行。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如我们让学生吟咏背诵的《三字经》、《论语》,趁儿童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要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薰习,可习养成他阅读古文的能力,那么,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将任其悠游探取,深信必可陶冶他的性灵,开阔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5.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许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适逢民俗节日,可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清明之前,可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讲述丙辰清明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情景;抄录杜牧的诗《清明》。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可向学生推荐有关的 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 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来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成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正视乃至珍惜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完美的人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的状态。只有具有这样的“生态关怀”,学生们才会在学习体验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个满足看生命成长需要的人。这样的语文学习,有谁会说不快乐呢?其实,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着心灵的转换,不断创造着的自我,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有谁会说不是充满快乐呢?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第二篇:语文教师教学特色
语文教师教学特色
形象地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是一次“福利”——为我们每一个敢于改革课堂教学的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回首以前的语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语文教学竟成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吹来了改革的春风。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我觉得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的特色,尽显学生的个性。就此而言,我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口语要艺术化,体现汉语言的魅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普通话,口语更要艺术化,要体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具体有那些要求呢?
此其一,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除了要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外,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的训导和陶冶任务,所以语文教师在平日和学生交往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自身语言的示范性,达到言简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其二,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由于教材用的是规范化的语言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看过后未必能理解记牢,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直观性很强的语言表述得具体形象。例如议论文中论据间应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做到有理有据这点,很多学生不明白这样做有何好处。我就形象直观的将写议论文比做盖房子,事实论据好比砖,若事例堆砌,毫无分析,就如同将干砖垒在一起,无水泥粘合一样,一推就倒,站不住脚。这一比喻,学生豁然开朗,清晰的理解了这一难点。同时,语言还应幽默风趣,易于引起听者的兴趣。其三,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各有不同、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学生,是一个个信息复杂的小世界,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或条理清楚连贯,或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或语气庄重,或语气平和。总之,必须做到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
其四,点播启发,富有激励性。鲁迅曾说过“音美以感耳”这样一句话。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使人感动,听起来入耳,要收到音美之效。语文教师要用语言去打动学生,这就需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情感与激情,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去接受知识,得到启发。教师的一句点拨话语有时能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之言,有时能让学生终身铭记。要做到这些,关键教师要情真。情语动人,既可以策人奋发,又可以催人泪下,这应是教师口语艺术的最高境界。
其五,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课堂上的口语音速要快慢适宜,节奏分明适度,使语句的断续疏密、语气的刚柔与内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起伏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扬如天女散花,顿是金戈铁马,挫象雷霆万钧。这样,才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掀起波澜,使课堂教学深刻形象、生动感人。二,学生的阅读要个性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学生随着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对知识的需求量增加,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那么,阅读教学应注意那些呢?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做出自己的评价”。有人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和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因此,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互为依存条件关系。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就是对话阅读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如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三,课堂的形式要多样化,教、学都是一种快乐。
回顾以前,语文教学之所以成为一个难点,课堂形式单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一本教科书,学生一个笔记本,一个讲:文章大意,大家记:段落层次。千篇一律,课课如是,想来也觉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春节晚会之所以为大家所期盼,所回味,是因为里面的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语文教学如果也形式多样的话,语文也会成为教师愿教,学生乐学的科目。那么,语文课可以采用那些形式呢?
1,诗歌,散文朗诵会。适合诗歌、散文的学习,因为这种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感情,节奏感比较强,最适合朗诵。
2,主题辩论会。适合议论文的学习,在辩论中,既丰富了大家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严密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3,戏剧演出。适合小说、戏剧的学习,把书面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舞台形象,既提高了表演能力,又掌握了文体知识。
4,受抄报展评。适合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
此外,还有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和成语接龙等形式。课堂形式多样化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何乐不为呢?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成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正视乃至珍惜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完美的人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的状态。只有具有这样的“生态关怀”,学生们才会在学习体验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个满足看生命成长需要的人。这样的语文学习,有谁会说不快乐呢?其实,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着心灵的转换,不断创造着的自我,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有谁会说不是充满快乐呢?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第三篇:2010年小学语文特色教学工作总结
2010年小学语文特色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本学期中年级语文教研组围绕学校办学目标,贯彻落实学部教学工作任务;以强化目标管理为载体,以建设优质课堂为途径,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有序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全组语文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全组语文教师立足工作岗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教书育人,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
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打铁还得自身硬”——提高教师素质:
在本学期初工作计划中有这样的设定:通过校本培训,理论学习研讨,课堂教学观摩提高教师教学业务,促进教师持续发展。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讲座开办,模式研讨,网络学习,加速教师成长步伐,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全组语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漫步阅读快车道》、《主题阅读的大策略》《享受教育的幸福》……以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落实培养目标:
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成长,重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将知识育人与文化育人有机结合,以培养名校名生为目标,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对孩子一生负责,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特色展示:
继续特色教学的研究,进一步总结与提升,落实完成各项任务。学期初,语文教研组就提出了“大阅读教学的理念”、“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设想,让我们的孩子与书同行来增加底蕴,让学生在书香伴随下成长。结合此,我们还适时进行了阅读书目的推荐讨论,对减负增效下的作业、主题阅读馆的使用,学习韩兴娥的困惑更是进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探讨。在班级读书会的组建以及课例开展
有了一定的实践成长。
我们组王芳、王燕老师结合山东学习经验,分别开设了《乌丢丢奇遇记》、《小猪希里呼噜之嘻嘻哈哈》班级读书会,分别向全校以及全市语文老师进行了展
示,对班级读书会的推广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四、“咬定青山不放松”——强化目标管理
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学校关于《新义务教育法》相关条例,领会条例精神,按照条例要求安排并调整各自教学行为,推进教师教学工作的达标进程.1、精心备课: 在本学期,我们提出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研.研读意味着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主张长文短教,浅文美教,深文浅教.教学设计应以学定教,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2、认真上课:上课时注重让学生多读多思多想多表达,突出学生主体性及参与性,提高课堂实效.3、抓实辅导:在课堂上,关注各类学生的反应,关注后进生的接受,及时跟进与调整教学行为,保证信息接收的高效性,确保有效教学的实现。在课后辅导上,教师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如环境、性格、成长背景等,通过态度的矫正,通过精神鼓励、信心建立等实现辅导工作的长期有效性,从方法上帮助学生,从精神上改变学生。
作业批改:全批全改评价多元反馈及时有的放矢
反思成长:养成反思教学行为的习惯,及时记录点滴体会,自觉调整教学方法,为自我成长积淀一定实践经验。
备课组与教研组按照学部安排定期进行教学设计与作业检查,推出优秀教案及
作业,推出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五、“无边光景一时新:——教研活动开展
1、课型课例研究:本学期,按照学部的教学思路,——抓活动,“研”“新”作文章。各备课组按照年段不同要求,开展研究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的良
好教风养成;
2、配合语文教研室、教导处活动:
根据市教研室工作计划,我们组织“师新教材培训”,“从不无故缺席。针对教导
处的常规检查、集体活动、竞赛评比更是认真对待。
3.体现师本经验的累积。这学期我们教研组紧扣“好书推荐”,有五位老师进行了好书推荐,在教师群体内实现智慧分享,精神深华。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教研组开展的 “九月思绪”“十月回眸”“十一月的断想” 紧紧立足教师教学实际,教师
在困惑中成长,在碰撞中提升,在对话中交融。
3、狠抓习惯的培养;
本学期,我们围绕学校的教学管理目标,努力打造优质课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
行培养——
阅读习惯的培养;(一直灌输的“读书乐”活动,课前提倡的“诗歌声中迎老师”,平
时举行的阅读竞赛,都是这些良好习惯培养的有力催化剂)
观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日记规范,认真批改,用批语、心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为激扬文思,我们还举行了读书小报评比,征文评比,阅读
竞赛,部分班级还进行了优秀作文汇编)
大胆表达与讨论,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抓住随堂课、公开课的机遇,促进
学生积极发言,合作探讨、让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重视提高)
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反思体悟:
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成绩,有的只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认真付出,在全体语文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点小成绩: 教科研方面:每位语文老师认真参与学校“新学校,新经典”的研究,认真总结反
思,写下许多经验小结之外,许多老师还提炼成文。(成绩略)……
展望今后工作,将从以下不足中努力——
一、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二、进一步推进读书活动的开展,将读书真正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教育方式.三、加强课例的研讨,对每节课的成败进行总结,争取一课多讲,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
最后,我们小学组满怀激情——在春天播下耕耘的种子,我相信:秋天一定会
收获一夏的努力!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研组特色工作汇报
小学语文教研组特色工作
汇报
篇一:语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汇报材料
屈原镇中心学校语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代表语文教研组,在这与各位老师交流教研组建设情况。几年来,在县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语文教研组得到了不断的成长和发展。现在,我将我们教研组建设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语文教研组现有6位教师,50岁以上2人,45岁以上3人,40岁以下1人,别看我组成员绝大多数是中年人,他们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工作热情高。教育教学中,严谨治学,尽心尽职。平日里,大家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语文教学成绩一直是稳中有升,可以说我们教研组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团队。
二、教育教研情况
(一)立足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有效促进研修,提高素质,我们组采用“自我研习+同伴互助”的校本培训模式。自我研习强调教师的个人反思。我们组全体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增长教师的思考力和感悟力。同伴互助即把个体的研究引向集体的研究,这也是我们教研组的基本组织形式,我们的同伴互助分为日常性和定期性两种:(1)随堂课探讨,教师结对,问题 会诊等是教师群体同伴互助的日常行为。(2)定期性的同伴互助包括公开课探讨、理论专题学习、同构异课等方式。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典型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讨,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此外,我们也常争取机会让每个成员有机会“走出去”学习,或请专家到我校给我们传经送宝。
在传统的校本培训之外,我们努力学习信息新技术,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培训学习中,我们也力争在县级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上台实践,以促进我们专业成长。2011年的两学年中,我们组成员共执教了2节县级公开课,推选出的选手参加全县教师职能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不断的培训、学习、实践中,我们正在慢慢的成长。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教研活动是我们成长的舞台,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是我们的目标。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我们每个人均会积极参与,共同学习。为了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初,我们一起讨论分析情况,才制定切实可行便于落实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每学期的教研活动形式,我们都尽量做到形式的多样,研讨的有效。我们的活动形式除了公开课课堂研讨、理论学习外,还有观看名师录像课当场写评课稿、命题讨论、教学质量分析、课题研究汇报等。教研活动时间一般定于每周四上午,每次教研组活动,由主持老师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主题,自选内容,提前一两天分发相关的材料,组长要求所有成员做好参与发言准备。在每次活动中,大家都能各抒己见,发表意见,有所感悟。如每次的课堂研讨课活动时。由教研组长作好通知、安排等工作,使参与教研
活动的人数最多,保证本组教师全部参加。课后教研组长主持组织评课、说课。因为都是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且相互了解相通,在评课中,都能直言不讳的进行评价与指正,所以在每次教研活动后,在教师中都能引起广泛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无数教学灵感的火花。这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一种帮助,对全体教师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学习。应该说每次的教研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我们的教研活动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展示的舞台;更是一个教师积累教科研素材的资料案例库。在每次校验活动中,我们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每次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做好活动纪录,收齐好材料,如课堂研讨课详案执教反思主评评课稿、专题讨论资料、质量分析材料等,并在期末时对所有的材料进行整理汇编,教与教务处存档。
(三)狠抓常规教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1)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本学期,教务处重新修订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制度中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都做了更详细更严格的要求。每月教研组都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教研组长及时、当面的与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以求教学常规的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达到15节以上,并要有详细的评课。我们要求教研组成员平时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业务学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期末要上交以检查
(3)坚持写好教学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教学反思数量要达当月教学总量的四分之一,篇幅要长、要有质量。这么多年来,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育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极力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教研组在新课标指引下,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中摸索出了一套有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从课堂的导入、课堂提问,到课堂评价、课堂作业的布置等,都力争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我们运用导语描绘,创设情境;让导语情境创设,往往像磁石,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知识。运用图片展示创设情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学生就充分感受形象,进人情境。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小学生的表现欲一般都比较强烈,如果让他们如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站在角色的立场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自己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就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同时也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播放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最能动人情感,它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优美的音乐还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疲劳,使他们迅速进入一个和谐、优雅、静美的境界,优化他们的学习
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应结合个人特长,紧扣教学内容,围
绕教学目标进行,创设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并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运用实物,创设情境,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它们,有了实感体验,学生就更好地理解课文,上课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利于语言的表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解题以后,我们会再次申请新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教学规律、教学模式,力求探寻最优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五)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语文综合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以上。为了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做好积累,写好心得体会。为引导阅读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校要求每班每周开设1节校本阅读课,教研组和教务处开展了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读书竞赛、读书摘记交流、读书手抄报评比等活动。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书法、体育、葫芦丝,让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研成效
篇二:语文教研组汇报材料 蔡庄初中语文教研组汇报材料
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互助、敬业爱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和谐团体。贯彻“做最好的自己”的教研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组内同仁齐心协力,不断进取,在专业发展的道理上实践、探索、反思、调整,在通力合作又努力争创自己特色的氛围中积极打造符合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提升精品教师的品味,为“经典国语、精品教育”的最后实现默默地作着奉献。
一、加强理论学习,落实课改精神
“经典国语,精品教育”、“做最好的自己”的教研理念,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我组教师经常利用教研组活动及网络研修,认真学习课改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订阅《人民教育》《河北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等10余种杂志,围绕新教材教改,开展一系列学习培训,以提高组内教师的理论素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最优化。理论学习指导了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涌现了一大批好课,带动了组内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法探索,全面提升了教研组的教学质量。
二、确立课题,形成教研特色
依据县局教研课题“县域教学开放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与研究”和我校省立项课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探究”,确立了我组第三阶段子课题“语文教学课堂用语的使用与研究”。
确定教研课题后,在领导的亲力亲为的引领下,我们用以“课”带“研”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首先,备课组的制度建设,在“四定”(时间、地点、内容、主备)原则下,备课组也充分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做着最扎实的工作。备课活动的质量已经使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同时领导的亲力亲为,带动了我们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开展,老师们除了“四定”之外,还做到了“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难点和重点、统一考试)、“二备”(备教材、备学生)和“一拒”(一律拒绝使用整套教辅资料)。真正落实“教学案一体”。由于备课组卓有成效的活动,不仅迅速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也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备课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其次,上好“三课”,在互听互评中反思,研究。“三课”即大轮课、示范课、开放课。课后全员参与评课,取长补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提高到主题开放,特色展示的质的升华。
3、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以教科研促进专业化水平通过教科研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也是我组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组内的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此项工作,纷纷建立了个人子课题,形成个人特色,撰写经验论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现三年上一个台阶的目标。三,收获成果,展现风采
有我组承担的省级《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生的培养与探究》课题,虽然尚未结题,但都在认真的进行之中,12月2—5日代表我县唯一一所初中参加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成果展示,所参展材料得到一致好评,正在着手申请省示范校相关事宜。我组在本学年教师撰写的论文有5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8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多次为《作文与考试》杂志设题供稿。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将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积极投身与教研工作中,努力开创我校语文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一、重视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开学之初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重温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市教研室的文件精神,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学期组内集中学习每月一次,学习《浅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理想的语文课程》等理论文章,同时我们还组织语文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
通过学习,使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因而课堂教学面貌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加强集体备课制度的落实。
集体备课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凝聚这个集体最大的智慧。我们的集体备课是这样开展的:开学前,由备课组长确定好各单元的主备人,提前两周备课,编写出讲学稿草案(其余教师自己备,但不需编写草案);提前一周,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讨论讲学稿,由主备人说课(目标确立的依据,采用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突出、解决,教学环节的衔接等),其余教师根据自己备的情况修改意见,力求这份讲学稿能最大限度地在各个班级中使用。在授课前一天发指导学生预习。进行课前备课,力求少讲,精讲,对绝大部分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极少数学生的问题,利用辅导课时间个别辅导)。课后要及时写好课后记,记下这节课的教学心得(成功和不足的地方),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以完善讲学稿的设计。
要想让集体备课得到真正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最关键的是说课和提修改意见这个环节。只有认真研究了教材,新课程标准,学生才能说得出来,说得在理,才有修改意见可提。
三、创造机会,让新教师从听、多看、多上课。结合常规的“三课”活动,认真开展了课堂教学改进活动和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活动。本组在本学期重点研究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不仅要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还应精心制作辅助课件,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资源,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情景,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有“生命”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价值。全组所有教师都参与了学校倡导开展的课堂教学改进活动。开学第二周各人制定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后每周都有改进体会或教学案例记录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
闭门造车,坐井观天,是不可能创新、提高的。尽管现在来我校听课的人较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我们还是尽最大能力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经常性地安排新教师参加市、县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多听课,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做法。同时鼓励新教师多开课,多与外来听课的教师交流,多听课、多开课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悟性”的养成。
四、努力挖掘语文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鼓励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订阅语文方面的报刊、杂志,并指导学生使用好自读课本,同时利有学校匮乏的图书资源,让学生多读点课外书,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爱语文、学语文的兴趣。还通过黑板报出一些“名著知多少”“诗句积累、赏析”等专刊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读书活动、硬笔书法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市十中学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互助、敬业爱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和谐团体。近年来,根据学校创建黄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三年发展规划,本着“笃行勤学”的校训,贯彻“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组内同仁齐心协力,不断进取,在专业发展的道理上实践、探索、反思、调整,在通力合作又努力争创自己特色的氛围中积极打造符合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提升精品教师的品味,为“经典黄浦、精品教育”的最后实现默默地作着奉献。
一、《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中期完成情况分析
早在2007年9月,我们语文教研组结合学校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出了语文教研组的三年发展规划,从教研组制度建设、教研组发展目标以及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诸方面拟出了一系列措施。现在,时间过半,三年规划的执行、落实情况究竟如何,特汇报如下:
(一)教研组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落实课改精神
“经典黄浦,精品教育”、“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我组教师经常利用教研组活动,认真学习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以提高组内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围绕新课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化、最优化。如任其斌副校长在2008年4月29日的区名师工作室研讨课《<春风又绿时讲评》、吴海霞老师2007年12月25日的名师工作室展示课《一碗阳春面》、叶仁光老师2007年6月5日的校教学展示课《评点·感悟》等,为语文教学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如何落实“两纲教育”,如何使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做到适切有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考的空间。另外如2009年3月,初一备课组的三位青年教师曲霏霏、潘明华和李祎凡,同时向全区初一语文老师上了一节基于脑科学的开发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区级公开课,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法,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专家、国家级重点课题组的老师对她们的大胆尝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近两个学期,我组老师又重点学习了市教委颁发的36号文件中的相关附件,逐句逐篇理解文件精神,将书面的常规、规范内化为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深化了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理论学习指导了老师们的教学实践,涌现了一大批好课,带动了组内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法探索,全面提升了教研组的教学质量。(语文组教学公开情况见文后附表二)
2、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教研特色
学校要有办学特色,教研组也应该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为了形成本组的教研特色,我们特别重视教研组的制度建设。我们制订了本组的三年发展规划,组内的每位老师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个人发展的三年规划。此外,每学期伊始,教研组还会制订一份学期计划,在计划的框架内,努力地实践,不断地修正完善并有所发展创新。学期结束,我们都能及时回顾、反思,写出教研
组小结,归纳一学期的工作,盘点收获与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新学期工作的深入提供借鉴。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组内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组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研特色。①高中部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专家型教师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提高。任其斌副校长自来我校之后,除了日常行政工作之外,就一头扎在了高中语文教学之中,说课、备课、上课、评课,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组内的年轻教师在他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实践都有了根本性的提升。吴海霞老师将自己在名师工作室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多次的公开教学给高中部的其他几位年轻教师以很大的教益。②建立“敬业共同体”和“三校教学评比”机制。我们和敬业高级、敬业初级、黄浦学校于2008年初成立了“校本研修敬业共同体”。这一构想极大地推动了民间校际联动。“共同体”聘请了专家、特级教师和名师来指导我校的课堂教学实践,任其斌副校长也被聘为专家组成员。“共同体”的教学联动产生了很好的效应。在“温馨课堂、活化教学”的展示活动中,我们学校的高中部王静的《香菱学诗》、贺佳妍《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和初中部的曲霏霏的《密室日记》和陈莉的《作文讲评》等公开课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共同体”的专家组成员外,我们还请来了柳泽泉等特级教师。专家的点拨也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我们又“走出去”,到敬业中学去取经,敬业高中的语文课使我们也获益匪浅。自2006年始,我们又联合光明初级、市八初级,建立了“三校”评比机制。到目前为止,“三校”已举行了说课、评课和上课的系列评比活动。此项活动,深得于漪老师、黄浦区教育局王伟民局长的赞赏和肯定。每年一度的教学评比活动,我组老师踊跃参与,吴海霞、孙争春、曲霏霏、李祎凡、沈洁等青年教师披挂上阵,勇夺大奖凯旋。③开展校本研修,培养个性教师。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校本研修直接影响到每位教师的成长。我组教师努力探索实践,力争在基础类课程之外,拓展自己的教学领域,形成自己编纂的校本教材。如高中部的吴海霞、贺佳妍两位老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又结合学生的实际,自高一开始,就对每一课课文进行钻研、探索,自主设计、自行编写了各类的课外练习,形成了自己对课文独到的理解和看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如初一备课组,从预备班开始,就利用“讲学稿”的形式进行教学,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课堂教学实践的最优化。另外,如沈荣森老师的《写作指导》、曲霏霏老师的《文白结合读神话》、孙争春老师的《名家经典阅读》、叶仁光老师的《文学史浅涉》等,都逐步形成了校本教材的模式,为拓展型课程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材料。
篇三: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转眼,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期结束了,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半年来,低段语文教师密切配合,努力革新教法学法,有目的、有计划、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已全面提高本组教师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学习教育思想,打造和谐团队
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思想,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在教学中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在学困生转化方面做的很好。全员参与,活动充实
在参加教研活动时,全体教师准时出席,每次活动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执行,都有具体的内容。教师间团结协作,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工作态度十分端正。计划周密,总结细致
本学期开学初召开教研组会议,讨论商定教研计划,使得教研工作计划目标明确,符合课改要求,有较强可行性。在学期结束时,召集全教研组教师为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总结,并对下学期教研工作提出好的建议。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教研组利用自学的方式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并要求本组教师广泛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并深刻领悟,迁移、运用于在自己的教学中。立足课堂,落实常规
集中随堂听课,打造高效课堂
教研组内经常进行听评课活动,平时教研组内不定时推门听课,利用教研教改时间集中说课、评课,做到人人参与,中肯评价。
集体备课,扎实有效
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做到定时、定人、定点,并将这一环节落到实处,在集体备课中,围绕一个专题,主讲人阐明思路,其他人提出修改意见。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 本期主要开展了一些学生活动: 朗诵比赛、写字比赛。
这些活动不仅从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入手,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同时由于自己刚接手教研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特色介绍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特色介绍
ⅩⅩ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自92年建校以来,一直奉行“精诚协作、务实创新”的宗旨,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涌现了众多的名师和学科骨干,使我校的语文学科教学一枝独秀,在市内起到示范、样板的辐射效应,曾在ⅩⅩ年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教研组”。
一、立足课堂,大胆创新——教研的主阵地
1、搭建阶梯性发展的平台
多年来,语文教研组的宗旨是着眼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启动“教师成长工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起始工程”,骨干教师培养的“名师工程”,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后继工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分层提高”的指导思想,在99年,语文教研组以ⅩⅩ教育局开展的“3151”工程为契机,在组内开展相应的选拔与考核,积极开展教学夺 3 杯(合格杯、希望杯、实星杯)活动,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目标,在达到一个层次后又有新的目标,促使教师队伍成阶梯状发展。
语文大组还特别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的指导、培养。要求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出自己的3年奋斗目标(包括学历、教学业务水平等)。要求不满3年教龄的教师或自愿拜师学习的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通过3年拜师,由师傅确认是否满师,提出满师申请,学校通过个人成果汇报(上一节公开课,命一份优秀试卷、写一篇学科论文、进行一次答辩)及学生座谈会确认其是否过关。对提前满师的教师给予奖励,未能如期满师的教师,其学期考核中不能获优秀和良好。
教师阶梯性发展平台的搭建,使每位语文教师在不同层面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组涌现了像卓晖、郭昶、方幼红、张薇素、邬亚军等在宁波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名教师;也出现了像竺意芳、杨雨、叶洁芸、卓尔等在ⅩⅩ市有很大影响的品牌教师;另外像沃彭飞、周艳这样的骨干教师、学科苗子也正在茁壮成长。我们语文组对教师阶梯性发展的培训经验还发表在《中小学培训》上。
2、开发力量雄厚的团队资源
语文组的领头雁卓晖、郭昶老师是宁波市名师,他们曾被评为教坛明星刊登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上。为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上观摩课、讲座、结对等形式传达他们的教学理念。名师的示范课,使老师们看到卓晖老师的课充满“煽动性”,给人以振奋激越之感。郭昶老师的课洋溢着“感悟性”,给人以严密清晰之感。通过这些经典课的观摩,老师们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一堂好课必须具有独立的个性,而唯有个性才会在人们心中永存。同时在青年教师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他们懂得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有锲而不舍的追求。
如青年教师叶洁芸拜宁波市名师郭昶为师,坚持每星期师徒互听2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一年后,在业务方面快速脱颖而出,02年,喜获宁波市第七届教坛新秀评比低段语文第一名。所执教的《找珍珠》一课被评为全国协作区小学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和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并有20多篇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等语文权威杂志上发表。2004年,她作为宁波市唯一的小学语文代表,参与了浙江电教馆组织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拍摄,执教的《自己去吧》得到了纪育华老师的高度褒奖,录象带已公开发行。此外,口语交际课《长颈鹿请客》也以精妙的设计在宁波百课创新活动中获奖。竺意芳老师执教的《快乐的足球赛》以其“亲切自然、情境交融”的教学风格获“全国百千万工程”优质课评选二等奖,是这一届宁波地区语文获奖的唯一选手。郭昶老师执教的《滥竽充数》一课更以其娴熟的教学技巧在全国注提实验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
精诚协作是团队资源开发的保证。每当组内有人要上教研课时,年级组的老师都会群策群力,集体备课。我们语文组每届都有人被推选去参评宁波市教坛新秀,除了教师本身的素质过硬外,大组的合作精神在ⅩⅩ市也是有口皆碑。每届教坛新秀“练兵”时,组内的老师会真诚地指出其不足,亦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促其快速成长。市教研员张晨瑛老师曾多次赞扬我们实小语文组的合作精神强,教研氛围浓。
我校的语文教研组不仅注重自身的建设,而且充分发挥了实验小学语文组在全市的示范、龙头作用,10多年来,我们相继与花湖镇校、班溪镇校、滕头小学、江口镇校、裘村镇校的语文组结成了联谊。持之以恒地为他们作教学常规的示范,向他们及时提供教改前沿信息。98年,介绍我们大组的《为乡示教,送教下乡》的经验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第3期上。
3、构建教研活动的新体系
98年,我们大组首先提出了“引导点拨——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教学上进行了多方位的实践探索,建立了阅读教学“启动准备——主体研究——互动深入——内蓄强化——个性拓展”五步模式,初步建立了语文创新教学模式体系。
03年,我们大组整合原有的教研、科研、培训资源,提出了走“研训一体化”的教研之路,便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活动一般分“准备阶段——实践阶段——研讨阶段——总结阶段”进行。如去年我们语文组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建构》为基础,举行了以“把握目标、整合目标”为主题的研训活动。
准备阶段,组织教师重温了“目标观”的有关观点和内容,接着由各年段组长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目标观”的资料,在年段内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每位教师根据学习资料写下自己的思考,并以年段为单位进行交流。再通过大组的集中讨论、交流确定本学期的研究主题为“寻找整合目标的线索”。
实践阶段,各教师分头完成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设计进行教学实践操作,年级组内教师互相评课,教师根据教学思考写出教学反思稿。在此基础上集中讨论,推选出年段最佳设计,并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该设计,形成每年段一篇优秀教案。由设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研讨阶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突破口,举行教学沙龙——《课外阅读,我们关注什么》。讨论了课外阅读中教师怎样进行指导,使学生快乐地、自觉地阅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研讨课执教教师介绍形成最佳设计的思路,着重谈设计中的“目标观”的有关内容。执教教师与小组成员对话,交流研讨课的得与失,针对“目标整合”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总结阶段,各教师独立撰写有关“目标观”的论文。语文大组完成主题活动研究报告。总结本次研训活动的得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研训活动,老师们对目标的定位、目标的整合进行了尝试、探讨和反思,形成了共识,知道了教学子目标如何围绕主攻目标展开、串联,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形成结构化的组合。寻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较为合理科学的整合目标的线索。今年4月17日,该活动在宁波市主题构建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兄弟学校的好评。该次研训一体化活动的经验介绍发表在《浙江省小学教师培训》中。今年10月,教研组以“把握目标、整合目标”为主题推出的精品研讨课——《种子的力》由郭昶老师执教在“浙江省第六届百课万人创新课” 中进行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科研一体,提升理念——课改的主渠道
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师资队伍要依托于一个重要的载体——教育科研。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早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近几年来,语文组在学校总课题《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
1、吐故纳新,充实内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组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报刊杂志,认真摘抄,青年教师们更是从网上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每学期还进行了教师的教学文摘交流,使自己紧紧跟上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使“一桶水”变为“长流水”,变为“源头活水”。
为了拓宽教师的眼界,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动态,我们还聘请了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省教研员柯孔标、特级教师沥汾水、金感芳和宁波教科所的专家作了题为《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奠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怎样撰写实验报告》等讲座,这些报告以其生动的实例,详实的资料和创新的理念,让每位老师看到了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些前卫观念,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2、创设氛围,加强交流
为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语文组定期组织语文学术沙龙,教师与教师之间针对教学行为等各抒己见,这种讨论自由、灵活,没有被框死的议题,没有事先准备的发言稿,没有规定的时间与顺序,只要说出你的所思所想。在这里,教师的思维任意驰骋,常有意想不到的“顿悟”。近年来,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课堂教学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倾听”、“我在课堂中的几个关注点”、“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对教学决策的影响”、“我是如何把握学生课堂学习进程的”等主题的沙龙活动。去年5月的一次沙龙活动,我们还邀请了ⅩⅩ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副校长张晨瑛老师和教科所所长陈武存老师,两位专家聆听了沙龙活动的全过程,对我们的这种研讨形式和氛围大加肯定,并高度赞扬了老师们的理论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创建了博客群,“博客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沙龙会”的作用,因此我们称它为“网络沙龙”。这又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总结反思、学习他人经验的舞台。大家可以在“博客”上发布自己收集积累的教育教学资料、信息、“教学日记”、反思等等。这里成了一个了解最新教育信息的窗口——最先的教育理论、最棒的教学设计、最丰富的教学资源都在这里集中;也成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老师们最真实的想法、最直接的课堂实践体验、最满意的教学成果都在这里展示。“博客群”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使大家的智慧凝聚在一起。
另外,语文组还建立了每年一次的暑期教学笔会制度。每年暑假,语文组召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一些勤于笔耕的教师去外地进行封闭式的笔会活动,时间一般为两天,回来后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一篇教学论文的撰写。通过这样的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
3、着眼课题,打造品牌
观念更新了,氛围形成了,老师们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努力争取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我们组里研究的课题内容都是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来择定的。如1997年,语文组针对当时课外作业机械重复、单调枯燥的特点开展了《小学语文愉快作业研究》,探索了合理的作业形式和作业量,该课题成果获宁波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又如2000年,我们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发现课堂上存在着教师囿于教材、学生思维封闭等现象,于是开展了构建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简时增效,合理拓展,课题成果《语言为本,系统开放》获第三届宁波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十几年来,语文大组搞教科研都坚持一个观点:教科研不是几个人的事,而应是全校教师的事,是每位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需。如从2003年起开展的《小学高段链接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在实施的2年中,凡是高段教师人人参与,每学期都有具体任务。结题时,在人人撰写论文的基础上,由年段的教研组长撰写分报告,最后汇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建构了“脚本解读——链接加厚——解读副本——主题提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模式,揭示了其关联性、主体性、实效性、全域性等特征,并形成了“开源、立本、节时、共读” 四大有效实施策略。“合力引得活水来”,该课题获宁波05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语文组坚持把开展课题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来抓,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在深度上,鼓励教育科研骨干要树立地位意识、精品意识和超前意识,创造条件提高研究水平,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优秀青年教师正迅速成长起来,如毕业刚三年的李佳老师撰写的《“通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ⅩⅩ市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目前,语文组的市级立项课题有《小学语文阅读话题建构的实践研究》、《语文低段倾听能力培养研究方案》、《提升小学生作文情感指数》等。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强化了科研意识、精品意识,外树形象、内修功底,精神上有支柱、业务素质提高有目标。
三、以生为本,综合提高——发展的主平台
1、开放学习时空,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有道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多来自于课外实践。为拓宽语文学习渠道,语文组安排了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通过“献一本看百本”、“红领巾图书义卖”、“课本剧表演”、“好书推荐会”等,以“活动”促“习惯”,鼓励全校师生以书会友,让读书活动成为经常性的学习活动,籍此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并通过阅读创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使每个人都成为爱书人。
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中有一项重头戏,那就是以“倡导绿色童谣,享受快乐童年”为主题的童诗童谣创作活动。通过“赏、荐、赛、传、创”等形式,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小事写成诗,把与事物的对话写成诗,把有关事物的联想写成诗。倡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大胆地采用诗教,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为切实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组还通过组建文学社、小记者站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表现真善美的无限空间。每学年末,语文组老师把学生平时写的优秀作文以“班刊”的形式汇编成册。每隔2—3年,大组还把全校学生发表的文章汇编在《新绿》一书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语文能力。至今,《新绿》已出版了四期。
2、改进检测制度,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 “评价建议” 的精神,语文教研组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是:“着眼整体,注重实践;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分散分项,形式多样;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语文组根据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实施语文多样化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平时成长记录;既检测知识,又测查朗读、口语交际等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测查学习习惯、情感态度、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记录学生平时表现、兴趣、潜能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其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其兴趣、爱好,帮助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在评价中提高他们的人格尊严,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
近几年来,语文组结合书法教学规范学生的书写,成立了由语文教研组长、书法教师等组成的书写考评小组,每天下午课前20分钟时间为“电视直播学书法”时间,并通过举行各种书法比赛和一学期一次的书法考级,使人人都有一张漂亮的“脸蛋”。
3、多管齐下抓两头,硕果含笑慰秋风
“两头生”是指后进生和特长生。对于后进生,语文组的老师除了经常放弃休息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外,更注重其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大部队”。对于语文特长生,老师则要求其博览群书,并勤于动笔,鼓励其积极投稿,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生习作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287篇,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216篇,宁波和ⅩⅩ市级不计其数。语文组历年的毕业考成绩在全市均名列前茅。2004年一学期,一年级朗读和书写测试在全市遥遥领先,其中书写能力得到了测试员的高度评价。01年,省语文教研员柯孔标老师来我校听课指导,就夸我们实小的学生语文底子打得实,打得深。